教案 百文网手机站

二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3-02-23 14:59:22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

  2、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喜欢“六、一”儿童节吗?(喜欢)六一儿童节是小朋友的节日,电视台的叔叔阿姨准备给小朋友送上一份节日礼物——动画片大餐,那么小朋友们都喜欢什么样的动画片呢?他们请老师帮忙调查一下。昨天老师对二(2)班的小朋友进行了调查。老师根据调查情况制作了一幅统计图

  (出示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画片情况统计图)

  二、活动探究,认读统计表

  (一)认读纵向统计图表

  1、先独立思考:请你仔细观察统计图,从统计图面,你知道了什么?想好的举手

  2、同桌交流:有好多小朋友已经知道了,那么请你跟你的同桌说一说、比一比谁从图中了解的信息多。

  3、反馈交流:

  师:谁愿意向大家说一说从统计图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人最多,喜欢看《西游记》的人最少。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看边上有24就是个人(喜欢《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这部分涂得)(实际上这种统计图我们可根据各种直条的高矮一眼看出喜欢什么节目的人最多、最少。我们来数一数各涂了几格)

  师:这边上有哪些数?这些数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喜欢看的人数《喜羊羊和灰太狼》。 师:从统计图里你还知道什么?

  生2:喜欢《海绵宝宝》的小朋友有8人————————

  师:(我们来数一数)谁还有补充吗?

  生3:喜欢《海绵宝宝》的人数和喜欢《猫和老鼠》的人数一样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喜欢《海绵宝宝》的人数和喜欢《猫和老鼠》的人数一样多的?

  生3:它们都是8人,

  师:我们还可以从它们的高度上看出它们是一样高的。你还会去比较 想法跟别人不一样,谁还能像他这样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生4:喜欢———————比——多或少几人,一共有几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4、预测:根据这个调查结果,你认为电视台的叔叔阿姨在六一儿童节会播放什么动画片当作节日礼物送给大家呢?为什么?

  过度:电视台的叔叔阿姨的想法也跟我们小朋友一样,会在六一儿童节那天为我们送上节日礼物,大家高兴吗?

  (二)认读横向统计图

  过渡:六一儿童节我们不仅能收到电视台叔叔阿姨的礼物,我们学校也要为大家庆祝节日,学校准备举行一些体育活动,由于学校学生有1000多个受场地限制,学校要求每个班只选一个体育项目,请你从下面四个体育项目中选一个喜欢的,想好举手

  1、生成统计表

  指名不同学生回答,意见产生分歧

  师:要决定到底举行什么活动怎么办?

  生:数一数,统计

  生成统计表

  2、制作统计图:

  师:根据这个统计表我们能不能制成统计图呢?怎么制作?

  生:在踢毽子那里画6格

  师:怎么画?为了能让大家一眼看出6格我们可以想个什么办法?一般把数字写在下面

  师:再怎么画?为了区别不同的项目,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

  3、读统计图:

  师:在这个统计图中,你又知道了哪些信息?

  4、预测:根据这副统计图,你认为我们班组织哪项活动小朋友们的欢迎?为什么?(那么我们班就决定组织跳绳活动)

  5、比较两幅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用直条表示人数,一格都表示一个人,都用不同的颜色

  不同点:横、竖不同,说一说横竖都表示什么。

  (三)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过渡: 有那么多的人要为我们庆祝节日,我们要精神饱满的玩一天,要有精神就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刚才我们都计算出了自已每天的睡眠时间我们把它做成一个统计表和统计图好吗?

  1、做统计表:要统计一组同学的.睡眠时间有什么方法?谁来说一说

  (小组完成统计表、集体检查)

  2、画统计图:请根据统计表中的结果画好统计图,比一比谁画得对又漂亮

  3、评价统计图

  4、全班汇总

  5、读统计图

  6、小秘密:10岁小朋友一般应保证每天10时的睡眠,知道这个小秘密和我们班小朋友睡眠情况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只有保证了充足的睡眠时间,我们才有健康的身体去学习、生活,希望小朋友能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三、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统计图表,你们见到过哪些的统计图表呢?

  师:同学们见识可真广,老师也从网上找到了一些统计图表。

  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表:有折线形的、条形的、圆形的、地图形的。

  统计图的花样可多了,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统计知识,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收集一些统计图表自己研究研究看能发现些什么,好吗?

二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例6.本课是对有余数除法的提升。本课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找规律的问题,注重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教学中,借助图片,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重点理解根据余数来判定结果。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属于具体形象思维,想完成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需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于含义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1.标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

  (一)知识铺垫---------------------------------------------------------------

  2.师:上课前,我们一起放松一下(呈现两只老虎的歌词),请学生们利用最短的时间把歌词记下来,之后跟着音乐一起来唱。

  生:齐唱两只老虎

  师:同学们好棒啊!!在这么短的时间竟然能把这么长的歌词记下来,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啊?

  生:通过观察歌词的.每一段都是相同的,只需要记下第一段就可以了。

  师:看,这里还有两幅图画,“请你仔细观察,照这样摆下去,横线上应该是什么图案?”

  先看第一幅图。

  生:这幅图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每一组有两个图案,一个太阳,一颗星星,根据这样的规律,下一个图案应该是太阳。

  再看第二幅图。

  生:这副图也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每一组有三个图案,一个笑脸,连续两个哭脸。根据这样的规律,笑脸后面紧跟着的图案应该是哭脸。

  师:聪明的你们发现了吗?

  只有先找出规律,才能判断出下面的图案。

  (二)新知探究---------------------------------------------------------------

  3.师:我们再来试一试。出示(PPT)“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生:首先我们要找出排列规律。这些小旗也是一组一组不断重复出现的,每一组有三面小旗,一面黄色的小旗,两面红色的小旗。问题是让我们求出第16面小旗的颜色。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规律之后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之后小组活动,交流倾听。

  生: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用符号代替小旗接着往下摆

  师:点评学生的方案,并用PPT展示继续摆小旗。

  图中最后一面是第13面小旗,后面依次是第14面,第15面和第16面。第13面小旗是黄色的小旗,根据规律第14面和第15面小旗应该是红色的小旗。这样第13面、14面、15面小旗就组成了一组。接下来第16面小旗是新的一组的开始,所以是黄色的小旗。

  4.师:换个角度来理解这道题,如果我们它理解成应用题,每一组都有3面小旗,现在有16面小旗,16面小旗里面有几组完整的小旗,还剩几面呢?

  生: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16÷3。用除法竖式来求商。16÷3商5,3×5=15,16-15=1.所以16面小旗里有完整的5组小旗,还剩1面小旗。

  师:对应着算式和小旗图,16.3.5.1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生:16(共有16面小旗),3(每组有3面小旗),5(可以摆成这样的5组),1(还剩下1面这样的小旗)

  师:剩下的1面小旗和问题中的第16面小旗的颜色有什么关系?

  生:剩下的1面小旗就是第16面小旗,如果继续往下摆,第16面小旗就是新的一组中的第一面,根据规律,每组中的第一面小旗都是黄色的小旗,所以第16面小旗是黄色的。

  师:你们发现了吗,小旗的颜色跟有几组完整小旗没有关系,跟还剩几面有关。也就是说,跟除法的商没有关系,跟余数有关。那么观察图和余数,看看他们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

  师:总结(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

  5.师:现在我们试着想一想:“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一下

  生:27÷3.用除法竖式求商。27÷3商9,3×9=27,27-27=0。27÷3=9组,没有余数。没有余数,就是正好分完。

  师:正好分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小组交流,然后分享自己的方法

  师:PPT展示,第27面小旗就是最后一组的最后一面旗子,根据规律,每组的最后一面小旗是红色,所以第27面小旗是红色。

  6.师:不信的话我们接着摆一摆,验证一下吧。出示PPT

  通过验证,我们发现第27面小旗确实是红色的。

  师:做这题的时候有的同学很快就能解答出来,有的同学则相对慢一点,是因为你们选择的解答方法不一样,做的快的选择了列算式的方法,慢一点的选择了画一画摆一摆的方法。

  通过比较,当所求数量较大时,用画一画的方法会比较麻烦,列算式则相对简单一点。

  (三)巩固---------------------------------------------------------------

  7.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试着做一做这些题吧。“按照下面的规律穿一串珠子,第24个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

  要想解决这道题,我们得先看看这里有什么规律,这些珠子也是一组一组不断重复出现,每一组有5个珠子,分别是两个蓝色的珠子和三个红色的珠子。想知道第24个珠子是什么颜色的,用除法24÷5.用除法竖式来求商。

  24÷5商4,5×4=20,24-20=4.所以有4组完整的珠子,还剩4个珠子。最后一个珠子的颜色跟商没有关系,我们要看余数,余数是4,根据规律,每组第4个珠子是红色,因此第24个珠子应该是红色。

  (四)总结---------------------------------------------------------------

  8.你学会了吗?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首先要找规律,确定每组的数量,用除法解决,根据余数判断结果。

  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的最后一个。

  (五)作业布置--------------------------------------------------------

  元旦挂彩灯,用6种颜色的灯泡按红、黄、蓝、绿、紫的次数装配,一共装了36个灯泡,蓝色的灯泡用几个?红色的灯泡呢?

  (六)音乐欣赏--------------------------------------------------------

  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有规律的现象。

  春夏秋冬-----年

  月圆、月缺-----月

  日出、日落----日

  规律现象也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衣服、生活、雨伞、项链、红绿灯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找规律

  规律:黄红红

  16÷3=5(组)1(面)

  27÷3=9(组)正好分完

二年级数学教案3

  课程特点:

  1、本节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闯关游戏,营造愉快欢乐的课堂气氛,从趣味的游戏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点燃学习数学的兴趣。

  2、本节课借助闯关游戏串联知识点,让学生在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里充分调动出数学学习的主观意识,活跃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和意识,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和思考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9页例3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教材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从而真正理解并学会正确使用小括号。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学习兴趣浓厚,尤其对有趣的、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富有兴趣,因此本节课,设计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闯关游戏激励学生的学习,并设计了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活动。同时,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含有小括号的加减运算,只要做好引导,利用知识迁移,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不难。这一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的基础,要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和思路。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地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的作用的理解。

  3、对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感受括号的作用。

  4、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脱式计算题。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地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含有小括号的加减运算,但接触并不多,教学中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操作、探究、体验、经历,感悟、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应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预设用时:5分钟

  师:(情境)数学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一天,小猫汤姆突然生病了,猴子医生用超级放大镜仔细检查了她的身体,发现这是病毒搞的鬼!猴子医生说:“这病毒太厉害了,如果我们想要打败它,得去找卫生超人帮忙!”

  卫生超人知道情况后,气愤地说:“这病毒太可恶了,我一定要消灭它!不过,我需要找一些小助手来帮忙。”

  同学们,你们愿意跟卫生超人一起出发,消灭病毒吗?(愿意!)只有完成下面的考验,才能一起去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卫生超人的考验是什么?

  我会分类。

  ①10-(5+3)

  ②7+15÷5

  ③3×6÷2

  ④13-5×2

  ⑤5×(1+8)

  ⑥12+5-9

  师: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你是怎样分的?

  预设:从算式的外形特点来分,②、③、④、⑥没有括号分为一类,①、⑤有括号分为一类。

  师:真聪明!没有括号的这些算式还可以怎样分?

  预设:把它们再分成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一类,先乘除后加减一类。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把四道算式再细化分成两类,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一类,先乘除后加减一类。

  师:你们真会思考!快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师:我们再来看含有小括号的两道算式,序号①这题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谁还记得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预设:这道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的“5+3”。

  师:(小结)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了,知道了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我们再来看5×(1+8),这道算式里有乘法、加法,还有小括号,它的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

  预设:也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这道题到底是不是先算括号里面的?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神奇的小括号——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卫生超人:同学们太棒了,我们一起出发去消灭病毒吧!

  师:卫生超人带着装有特效药的药箱出发了!病毒听说卫生超人即将过来城堡医治汤姆,让伙伴们在城堡中设下重重关卡刁难卫生超人。

  【设计意图:课始把算式进行分类,把学生已经学过的运算顺序进行复习,从分类中找算式的特征,确定算式的运算顺序。由此提出疑问,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同时还含有小括号的算式,是不是也先求括号里面的?从学生已掌握的运算顺序引入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一环节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探索运算顺序

  预设用时:15分钟

  1、创境激疑,引出新知

  教学例3第一个算式:把教材中例3的第一道计算题改编成解决问题,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师:(情境)病毒:啊!卫生超人来了!快跑快跑!

  卫生超人:病毒哪里跑!

  卫生超人立马追了上去,发现,狡猾的病毒居然用了两把锁把门锁上了。

  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把锁打开呢?

  咦!上面有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课件出示题目)

  一瓶洗手液7元,一个口罩比一瓶洗手液便宜5元,买7个口罩需要多少钱?

  师: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洗手液一瓶7元,口罩比洗手液便宜5元。要求的问题是:买7个口罩需要多少钱?

  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怎样列式?

  预设:先求一个口罩多少钱。因为一个口罩比一瓶洗手液便宜5元,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为:7-5=2(元)。

  师:知道一个口罩2元,再求什么,怎样列式?

  预设:再求7个口罩多少钱。因为一个口罩2元,买7个口罩要花多少钱,就是求7个2相加,用乘法计算,列式为:7×2=14(元)。

  师:刚才我们列的是分步算式,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同桌讨论,尝试在课堂本写出综合算式。教师巡视。

  预设1:7×7-5;

  预设2:7×(7-5)。

  2、互动解疑,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讨论:7×(7-5)和7×7-5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这两个算式的数字、运算符号是相同的,但左边算式有小括号,右边算式没有小括号。

  (2)加了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上有什么改变?

  预设1:本来是先计算乘法7×7的,加了括号,就变为先算减法7-5。

  预设2:小括号改变了运算的顺序。

  师生共同总结:小括号有神奇的作用,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3)哪一个算式与分步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同桌间讨论,说一说,教师补充。

  师:列综合算式时,要先求一个口罩多少钱,也就是要先计算7减5的差,需要神奇的小括号帮忙。正确的列式为:7×(7-5)。

  (4)学生独立计算,表述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前两个课时我们学习了不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脱式,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脱式大家会吗?拿出课堂本,试试吧!

  含有小括号和不含小括号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小括号表示要先计算

  不含小括号,要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7×(7-5)

  7×7-5

  =

  7×2

  =

  49-5

  =

  14

  =

  44

  师:脱式计算时,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上一行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师生共同总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启思导疑,内化新知

  师:(情境)哇!左边的锁打开了,赶紧看看右边小纸条写什么。

  出示例3第二个算式:

  (77-42)÷7

  (1)指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你会算吗?请在课堂本独立计算,同时指名学生板演。

  (3)评比交流,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分析、纠正。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49页,例3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用你喜欢的符号把结论画出来,读一遍。

  师:我们回到刚才的5×(1+8),先算1+8的和确实是对的。

  【设计意图:大胆改编教材,设计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使原本生硬的一道算式活了起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感受使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设计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提高,让学生感受含有小括号和不含小括号的不同,主动探索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预设用时:15分钟

  师:(情境)看!门打开了!卫生超人火速前进。咦!又有一扇门!

  1、基础练习:任选其中一组进行独立计算。

  (1)画一画:上下两题分别先算什么?在下面划线。

  (2)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3)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括号起到什么作用?

  同桌间讨论,说一说,教师补充。

  强调:①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②小括号有神奇的作用,可以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师:(情境)第二扇门打开了,卫生超人继续前进。啊!这病毒太狡猾了,居然还设置了第三个关卡。同学们,你们有信心通过第三个关卡吗?

  2、拓展练习: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教材49页做一做第3题)

  算式1:

  算式2:

  教师指名板演。

  算式1:65-5×6=35

  算式2:21÷(43-36)=3

  预设质疑:为什么算式1不用加小括号,而算式2却要加上小括号呢?

  全班交流: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通过追问,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算理,弄清楚为什么算式2要加小括号,如果不加小括号结果会怎么样?让学生从列式的意义和计算的结果的不同去分析,从而得出加小括号的必要性。

  师:(情境)恭喜同学们!成功通过第三个关卡。我们继续往前追!

  啊!狡猾的病毒在这段时间居然召集了许许多多的同伴。

  卫生超人:“同学们,我们需要一些洗手液来消灭病毒。你们赶紧去森林里的卫生超市买5瓶洗手液回来吧!”

  3、应用练习:解决问题。

  (1)

  找出题目中有用的数学信息。

  (2)题目中隐含了什么信息?(中间问题是什么?)

  (3)列综合算式解决这道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指名板演。最后集体汇报。

  师:同学们真是优秀的小助手!在大家的帮助下,卫生超人终于来到汤姆面前,让汤姆把特效药吃下。汤姆渐渐好了起来!掌声送给你们自己!

  卫生超人进行卫生教育:想要病毒远离你,一定要做到戴口罩、勤洗手,不去外面到处跑!

  【设计意图:①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神奇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这样既巩固了新知,也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②通过小助手帮助卫生超人买洗手液,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③课堂学习也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分享收获,总结升华

  预设用时:5分钟

  师:今天在帮助卫生超人消灭病毒的同时,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学生举手发言。

  预设1:我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预设2:我学会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的脱式。

  预设3:我知道了含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我们回想一下学过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树形图总结所学过的运算顺序。

  师:这节课我们收获满满!收获了知识,就增长了见识,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再见!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把新知识纳入已经整理过的知识系统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系统地帮助学生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以“树形图”为结尾,前后呼应,融为一体,注意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板书设计:

  神奇的小括号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小括号的作用: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7×(7-5)

  (77-42)÷7

  =7×2

  =

  35

  ÷7

  =14(元)

  =

  5

  答:买7个口罩需要14元。

  【设计意图:板书简单清晰,一目了然所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教法:

  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游戏、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我看下哈,咱们同学今天的精神气十足啊,怎么丁老师给你们上课很高兴啊?生兴奋答道:是!听你们这么说,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还要甜!我听说人在心情好的时候记忆力是最好的,我们要不要借这个高兴劲发挥下我们的聪明呢?

  2.背诵九九乘法口诀

  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看谁背的好!完后我会说:我发现同学们背诵的都非常棒,只有个别同学还不是很熟练,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诀,倒背如流。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继续接着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大家预想一下怎么装扮教室,在装扮的过程当中也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仔细观察“快乐的节日”这幅图,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交流反馈

  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做适当提示或引导。)

  (1)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几颗?

  (2)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2.出示例1。

  课件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让学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个7,接着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个7,问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个 7是多少?这个可以用乘法解决7×8=56(面)。然后同桌讨论:看图编应用题,引导学生说出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1)谈话:求“平均每行挂几面?”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展示课件例1图。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像这种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是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并板书(想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根大家说一说,师板书。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5)刚才我们计算56÷7和56÷8时都是用的哪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发现: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

  3.小结:算除法想乘法,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三、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装扮教室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下面这些练习题对我们来说就应该不是问题了。这部分设计了4个练习题

  1.小小接力赛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1题。

  2.填方框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说说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均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3.吹泡泡游戏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4.分一分

  课件出示课本第40页练习八第2题。

  (三道题都是帮助学生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同时第一个练习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最后一题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总结归纳,交流体会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本节课大家的表现很不错,在解决装扮教室的时候学会了知识,走出教室又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了。希望大家在以后多观察,多思考,其实许多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面) 56÷7=8(面)

  口诀:七八五十六 口诀: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挂7面。 答:平均每行挂8面。

二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明白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能够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3、能够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4、通过学习东南西北的知识来感受我们祖国的地大物博,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正确辨别物体的方向。

  2、利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方位。

  教学难点:

  1、建立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东南西北的知识来为生活服务,特别是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参照物的方向的体会。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卡片,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判断方向的.物体。

  教学设计:

  一、活动引入

  1、学生根据老师口令做动作。

  2、提问引入,提示课题。

  二、初步感受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

  1、为学生分组并命名:东方队,南方队,西方队,北方队,中心队。

  2、说一说:中心队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队?

  3、说一说:四周各队的对面各是什么队?体会北方队与南队,东方队与西方队是相对的。

  三、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1、观察地图,认识方向标。

  2、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海南,西藏,上海四个地方,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

  3、 小结: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活动记忆。

  四、闯关大行动

  第一关:“五岳”命名我能行!

  第二关:东、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关:灵活运用我最棒!

  第四关:智慧生活我能行!

二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并关注了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际测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难点:通过实际测量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估一估”、

  “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学具:米尺,卡片,吸管,铅笔,剪刀,测量单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温故引新。

  1、观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

  师:请看数学故事《偷吃红土的小象》,看看在这个数学故事中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数学思考?你有什么好办法?

  2、回忆在测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师:你觉得在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周老师带来了现场留下的脚印,谁来测量?

  生:测量并汇报,这个脚印的长度是10厘米。

  3、揭示“分米”。

  师: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来表示,它就是——1分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米的认识。

  师: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么表示吗?

  二、认识分米。(11:00之前必须结束)

  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揭示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现在请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PPT 活动一: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生汇报

  师小结:借助直尺,同学们充分的感受了1分米的长度,如果要把1分米和10厘米用一个符号来连接,你会选择哪个符号呢?

  师:很好!1分米=10厘米。

  2、自主学习,进一步认识分米。

  师:现在,我们对1分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请你拿出桌上的吸管,估一估这根吸管的长度比1分米长,还是短?

  师:现在我们就利用这根吸管来继续研究1分米。请看活动要求!

  PPT 活动二:

  估 估一估1分米的长度。

  量 用直尺量一量,进行调整后剪下1分米长的吸管。

  找 用1分米长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长约1分米或几分米的物品。

  生汇报

  师小结:在今后的估计中,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别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课桌的高)的长度都可以作为我们估计的标准和依据。

  3、发现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上学期我们还认识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试着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借助吸管来研究。

  PPT 活动三:

  小探究

  1米 ? 分米

  生汇报

  师小结:真棒!我们通过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来比划1分米,还找到了生活中的1分米,相信同学们对分米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感受!

  三、认识毫米。

  1、通过“量一量”,揭示毫米。

  师:请用直尺在测量单上“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生汇报

  师:不是6厘米吗?铅笔的长度比6厘米长,但是又不到7厘米,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它就是刚刚——毫米,用字母来表示。

  2、通过自学,发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一起对分米进行了研究,接下来请同桌之间用研究分米的方法,展开对毫米的独立学习吧!

  PPT 活动四:

  找一找 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

  比一比 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

  看一看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或几毫米。

  想一想 1厘米=?毫米。

  生汇报。

  师小结:看来同学的收获可真多,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1厘米=10毫米。

  3、通过摞卡片,感受毫米、厘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刚我们说一张卡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现在请你将3张卡片放在一起,这时的`厚度大约是——3毫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3毫米,现在把5张卡片放在一起,这时的厚度大约是——5毫米,再用手摸一摸!如果同桌两个人把所有的卡片合在一起,这时候大约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用手指感受一下10毫米的长度吧。

  师:现在请看,周老师吧20张卡片摞在一起,这就是?30张卡片呢?90张卡片呢?再添10张卡片就是?

  师: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看来1分米就是10厘米,也是100毫米!看来1毫米实在是太短了!不细心都注意不到,所以,在测量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并且在老朋友米和厘米的帮助下,发现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接下来就请你带着这些满满的收获,赶快帮黑猫警长找到偷吃红土的小象吧!

  四、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1、测量脚印

  师:你觉得案发现场的这个脚印是哪只小象留下的?

  生独自测量

  师:看来确实是小象嘟嘟偷吃了红土,可是,你知道小象为什么要偷吃红土吗?

  师:红土中有小象所需要补充的矿物质铜和盐,但是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不劳而获是不对的。

  2、修改日记。

  师:小马虎最近也学习了长度单位,他已经迫不及待的写了一篇数学日记,一起读一读吧!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脸,

  用70米长的毛巾把脸擦干,吃过早饭去上学。来到学校,我坐在5分米高的凳子上,

  拿出7厘米厚的语文书准备开始语文课。

  3、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师:这两个算式请同学们今天回家后想一想,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1( )-9( )=1( ) 1( )-99( )=1( )

  4、全课小结。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收获了很多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其实长度单位不只是我们现在认识的这四个,还有比米更长的单位,也有比毫米更短的单位,这些长度单位都等着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去探索、去发现!

  五、板书。

  分米、毫米的认识

  米

  1米=10分米 分米 d

  1分米=10厘米 厘米 cm

  1厘米=10毫米 毫米 mm

二年级数学教案7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天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1.课件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

  (1)思考并回答:对比同一个动物园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提出数学问题。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口算 数线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

  3.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愿意告诉它吗?

  4.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 6.. 趣味练习,评选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天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案8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提供学生学习背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借助于多媒体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其经历体验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3)认识“5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方面:

  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参与的意识,感受探索的乐趣。

  三、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51页及相应的练习题。

  重点: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难点: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诀。

  四、教材简析:

  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乘法口诀,把乘法口诀和乘法的意义结合起来,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教材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变成法口诀,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学到一些探索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积极性。

  五、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但逻辑思维能力差。由于年龄和自身认知的`特点,喜欢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在生活中学。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设计教学:一是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游戏,编口诀,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二小学生对于生动、直观的言语和形象较容易接受,喜欢色彩艳丽、活泼有趣的视觉画面。我在教学中重视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形象感知。

  六、教学策略:

  5的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形成乘法基本计算能力的第一个知识版块。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学生是第一次遇到,因此在设计时大体分了三个环节:第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调动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第二,自主探索,创编口诀。从学生熟悉的手出发,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从

  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使口诀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第三,快乐练习,深化巩固。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自编口诀的基础上汇报口诀,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又通过分析口诀来记忆口诀。在巩固练习中,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有坡度,使5的乘法口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从学有价值的数学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可体现出学习数学的价值。所以我最后又设计了一个发展应用的环节,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七、教学用具:

  卡片、课件

  八、教法设计:

  (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

  由学生喜欢的故事《西游记》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自主探索,创编口诀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吧!

  小组合作:报数游戏。使学生明确5个5个地数数。

  说一说:看图说出有几只手,有几个5。

  做一做:列出乘法算式。

  编口诀:同桌合作,编出5的乘法口诀。

  (三)快乐练习,深化巩固

  这环节主要通过“闯关活动”“快乐大转盘”两个练习让学生能熟练利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巩固对乘法口诀的记忆。最后通过帮“小白兔拔萝卜”,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孕育口诀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西游记》吗?上课之前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吗?我们都知道孙悟空很了不起,本领可大了,会七十二变。有一天,孙悟空又遇到很多妖怪了,一个人对付不过来,怎么办吗?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孙悟空多聪明,他先拔了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变了五个猴子,又拔了一根,又变出五个。他连续拔了四根,每根都变出五个猴子,结果把妖怪打的落花流水。(慢)

  提问:我的故事讲完了,你听明白了吗?你能根据上面的故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解决呢?只要你掌握了今天的本领,相信你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加油!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5的乘法口诀。

  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索,创编口诀

  1、数一数: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勤劳的小手,这双小手可能干了,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呢。现在伸出你的小手,让我们一起合作。

  用你的小手表示:5、10。15用两只手表示够吗?不够,怎么办?小组合作呀。

  下面就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合作用手指表示:5、10、15、20、25。

  提问:你们是怎么表示这些数字的?谁愿意给我们大家汇报一下。

  (这位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是最勇敢的,请你回答!他的回答干脆利落,掌声鼓励。)

  2、出示图片:小朋友的手很可爱,老师特别喜欢。瞧,老师画出来了。请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

  4、说一说:

  ①1只小手几个手指?5个手指,就是1个5,1个5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写作1×55×1(分左右两边板书)。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或5乘1)得5。(板书:1×5=55×1=5)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把这两个算式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一五得五就表示1乘5或5乘1等于5,我们习惯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板书:“一五得五”(板书在两个乘法算式之间)。

  ②两只小手有几个手指?谁能写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5=105×2=10

  2×5=105×2=10表示什么意思?(2个5相加是10)

  讲解: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2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二五”,得数是10,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就是“二五一十”(板书口诀)。

  ③3只小手几个手指?(15根)用乘法算式怎样写?(3×5=15

  5×3=15)3×5=155×3=15表示什么意思?(3个5连加是15)。引导:这两个乘法算式表示3个5连加是15,仿照“二五”的口诀想想,这一句口诀该怎样说?同桌合作(三五十五)

  ④请同学们看图写出4个5连加和5个5连加的乘法算式,并编出这两句口诀。

  成功编出口诀的请举手,第三句口诀是什么?表示什么?谁能说出乘法算式?第四句呢?第五句呢?5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一起读一读。

  三、解读品味,感悟口诀

  1、找规律

  请你认真地观察一下,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和特点?

  看看我们的小朋友,谁跟孙悟空一样,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第一个因数都是5,第二个因数一个比一个多1,积也一个比一个多5。

  2、记口诀

  请你们根据这些规律和特点,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这5句口诀,然后小组内背一背。

  齐背;(闭上眼睛背。)

  对口令;(跟老师对口令。)

  游戏:拍手说两个乘法算式和一句口诀游戏。

  拍手游戏:听老师一次拍了几下?拍了几次?

  老师每次拍5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和一句口诀)

  四、多维应用,深化口诀

  1、出示课件:开火车。

  (按顺序闪烁圆圈内数)学生“开火车”,报得数,报口诀。

  2、用数学解决问题:今天你们的表现真不错!老师要奖励你们一首歌,《白龙马》。跟老师一起唱。听完歌曲,在想想我们的故事,讲了什么?谁来回答我们故事中的问题?

  3、活学活用:老师为你们今天的表现感到骄傲,为了测验你们的学习效果,下面我们将进入闯关活动。

  出示课件:闯关活动快乐大转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你学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练习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5的乘法口诀?下课以后,你可以去找一找。和你的小伙伴一起交流交流。如一周上几天课,那三周上几天课?一面国旗上有5颗星星,两面国旗就有10颗星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有5个字,二句就有10个字,“二五一十”;三句就有15个字,“三五十五”;四句就有20个字,“四五二十”。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并给予肯定。)

  板书:

  5的乘法口诀

  实物51×5=5一五得五5×1=5

  2×5=10二五一十5×2=10

  3×5=15三五十五5×3=15

  4×5=20四五二十5×4=20

  5×5=25五五二十五

  教学反思

  学生对学习5的乘法口诀困难不大,一方面是5的乘法容易记,另一方面是他们之前已经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编口诀也就不难了。本节课我将多媒体引进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当中哪些事物和5有关,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找,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当学生的视野开阔之后,会从生活中挖掘无尽的宝藏,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只有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才能扩大数学教学的信息量,才能使课堂充满个性和灵气。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时凡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我没有替代他们,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也没有暗示,尽量多给学生探究的时间、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编出5的乘法口诀。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投身于集体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小组成员的意见,并向全班阐述自己的意见,尝试了多种角色的扮演,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精神。

二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读懂统计图表,并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并让学生不断地收获成功的喜悦。

  2、让学生体会统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渗透健康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合理睡眠的好习惯。

  3、通过小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统计图

  教学难点:

  在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奥运会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少儿频道要举行一次儿童体育比赛,可是应该赛什么呢?这可把董浩叔叔难住了!我们一起帮帮他好吗?

  (2)出示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学生观察。

  二、探索新知

  1、导入:出示统计图,你们认识它吗?

  这个统计图会说话,它能告诉我们许多数学信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统计图表。(板书课题)

  2、读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

  ①请看大屏幕,从图上你能知道或调查的是什么内容吗?你从哪知道的?

  ②最喜欢是什么意思?

  调查项目每人只能选一个最喜欢的

  ③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还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同桌说一说。

  ④学生汇报。

  ⑴ 踢毽子、踢球、游泳、跳绳,这些词表示体育项目的名称。

  ⑵ 0、1、216,这些数表示具体“人数”,人是单位名称。

  ⑶ 每行都有16个格子,1格代表1个人,1格代表一个单位。

  ⑷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最喜欢某种体育项目的'人数是多少?(汇报)

  ⑤教师小结。

  3、预测

  董浩叔叔看到这个统计图,你猜他会决定举行什么比赛?为什么?

  4、体会统计图的优点。

  5、读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①比较两幅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并小结。 ②读统计图并体会统计图的好处。 ③小结 ④预测。

  到了2008年8月份时,猜一猜喜欢哪一项电视节目的人会更多? 教师提问:到时候我们再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读奥运获金牌情况统计表 (1)导入

  (2)出示统计表,说说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3)汇报 a、你知道了什么?

  b、你觉得中国的运动健儿怎么样?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小调查

 1、师:同学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要想身体好,必须有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还要有充足的睡眠。不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有多长呢?是不是有充足的睡眠呢?谁来说说看,你每天大约睡几个小时呢?(指名汇报)

  2、大家想不想了解全班同学的睡眠情况,并亲手制作统计图呢? 请看书本第88页的“小调查”:课前,我们已经调查、统计了全班同学的睡眠时间情况,并完成了统计表。

  3、现在请每个同学拿出水彩笔,独立完成书本上的统计图。比一比,哪些同学完成得最快!(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并进行汇报、交流。

  5、你们知道吗?一般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应保证10个小时的睡眠。你觉得咱们班的同学是不是都有着充足的睡眠,如果没有,你想说些什么?(合理化建议)

  五、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统计图表,你们见到过哪些统计图表呢?

  师:同学们见识可真广,老师也从网上找到了一些统计图表。来看看,看我们还能读到些什么?

  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表:有折线形的、条形的、圆形的、地图形的。

  统计图的花样可多了,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统计知识,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收集一些统计图表自己研究研究看能发现些什么?

二年级数学教案10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8---P10例1、例2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 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1、 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 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二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 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情境激趣

  师:在数学王国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玩得可开心啦!(课件播放许多图形在一起跳舞的场景)在这些图形中,数角最可爱了,小朋友想认识它吗?

  生:想!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认识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角,好吗?

  揭示课题:认识角。

  [评析:新课伊始,通过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开门见山地引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 自主建构

  1. 联系生活实例感知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

  学生指角时,教给学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2. 抽象出角的图形。

  师:如果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看屏幕。

  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

  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交流,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

  [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找角、指角的活动中感知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

  3.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拿出三角尺,指其中一个角)这是三角尺上的一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学生操作。

  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评析: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结论,教师没有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而是以讲解的方式告诉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随后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既巩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又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加深了对角的认识。]

  4. 练一练。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5. 感知角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做的。有用小棒摆的,有用直尺画的,有用纸折的,有用硬纸条钉的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来看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的两条边重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大)

  生1:角的一条边在动。

  生2:角在变大。

  师:再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小)

  生:角在变小。

  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像老师那样,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师:(出示一个角)老师这里有一个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学生操作,教师注意指导)

  师:能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学生操作)

  [评析:学生用两根纸条做出了一个角,是教学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敏锐地捕捉了这一资源,通过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大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 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9页第二个例题。

  师:这里的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生1:第一个钟面上的角最大。

  生2:第三个钟面上的角最小。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剩下的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一个角大呢?

  生1:第二个钟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个钟面上的角大。

  师:到底哪个角大呢?请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样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师:你有办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数钟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两个角重叠起来,看哪个角大。

  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起来,另一条边分别在重叠的这条边的同一方向。

  师:现在你知道哪个角大了吗?

  生:第四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评析:从通过观察可以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到通过观察不能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引起了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平衡,促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反复实践,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新方法,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数学思考能力。]

  三、 巩固延伸

  1. 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为什么第一个图形中只有1个角。

  2. 想想做做第3题。

  师: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请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在书上填空。

  师:比较填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

  生2: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师:是的,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那你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师:八边形呢?

  生:八边形有8条边、8个角。

  3. 想想做做第5题。

  师:下面的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生:第一个角最大,第二个角最小。

  师:你会比较第三个角和第四个角的大小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评析:练习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重点,既巩固了对角的认识,又增强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四、 课堂总结(略)

二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材111-112例题,112-113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数据的分类汇总,噶没收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经历数据的整理,初步认识分类汇总统计表

  3、学会有序的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

  4、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数据分类汇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质疑

  1、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活动项目

  学生汇报

  2、出示各种活动

  3、出待统计的原始数据

  小组统计并汇报

  4、我们了解了我们小组最喜欢活动 的'项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说

  二、尝试研究

  1、引导研究: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让大家都知道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项目吗?

  小组讨论汇报

  完成 书 上统计表

  2、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

  3、学生思考后交流

  三、自主活动

  1、跑步前后,我们的脉搏会变吗?

  学生数脉搏

  2、以小组为单位天统计表

  3、组织学生跑步后数脉搏

  4、观察两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6、将脉搏变化数天在统计表3

  7、在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8、交流

  四、应用交流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还有值得统计的事情吗?

  3、学生分组统计

  课后记:

二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猜一猜、激趣导入。

  老师:在这花儿盛开的季节里,昆虫们欢快的飞舞着,看!它们向这儿飞来了,不过它们只有半个身影。它们说:“只要你猜对它们是谁,它们就会出现。”

  老师:请你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蜻蜓、蜜蜂、蝴蝶的半个身影,让学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虫的另一半。)

  老师:同学们真棒!那你们仔细观察这些昆虫,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两边都是一摸一样的。

  老师:像上面的左右两边都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对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更多对称的知识。

  观察、感知,互议自己的.发现。有的同学从图案的形状上观察出对称的特点。

  汇报自己的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剪一剪 ,教学教科书29页例1

  (1)老师示范,先将一张纸对折,再画一画,最后沿画的线剪。打开是一件上衣。

  (2)学生模仿,做一个剪纸。学生动手剪时,老师: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观察这件上衣有什么特点?(是对称的)

  (3)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剪对称图形的?

  (4)展示学生剪的作品。(把优秀作品贴黑板)

  老师:同学们剪得都很漂亮,在对称图形的中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所有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老师:对,这些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把这个对称图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样的两部分。那咱们能给这条折痕起一个名字吧!这条折痕在数学王国中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翻到教材29页,拿出剪刀、长方形纸,照样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刚才我们发现图片里都是对称的图案,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小手也来找一找对称图形呢?

  2、折一折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左右对折,打开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对称)再上下对折,又发现了什么?(上下对称)

  (2)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对角也对称。)

  (3)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折一折,你又有什么发现?(不管怎样对折,都是对称的。)

  教师小结:通过对折,我们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对称图形。

  老师:先用直尺标齐,再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学生自由发言。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29页,做一做。

  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下面的字母、数字和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1 2 3 4 5 6 7 8 9

  3、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3题。

  四、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二年级数学教案14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引出乘法,介绍读法和写法。

  师:4个2相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42=8或24=8

  师:比较一下,用加法算和用乘法算有什么不同?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用乘法算比较简便。

  教师: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

  让学生齐读2遍。

  2、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师:在一年级学习加、减法时,同学们都知道了它们各部分的名称,你们想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师:“×”叫乘号,乘号两边的数都叫乘数,乘得结果叫积。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2×4=8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说完后,师板书。

  再让学生互相说一说,4×2=8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应用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页“试一试”中的`练习题。

  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让学生认识小鸡被分成5组,每组4只,要求一共有多少只,既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

  接着,让学生在书中填写。

  最后,让学生讨论: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通过全班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乘法算比较简便。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

  引导学生说出:知道了相同加数相加,用乘法算比较简便,知道了怎样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等。

二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法:

  交流研讨、师生探究。

  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师生探究。

  教学重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方法。

  教具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事先出示课题和主题图)

  一、创设情境获取信息

  师:“春天来了,小朋友们喜欢去郊游吗?小动物们呀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去郊游!今天,小熊哥俩商量好了要去大龙潭。你们瞧!它们正在超市的食品专柜前,准备购买香甜可口的食品呢。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呢?”

  二、探索新知

  (一)探索乘加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学习脱式的书写方法。

  1、猜想小熊胖胖的购买方案。

  师:“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一下子就从图上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那么你们能不能猜一猜小熊胖胖想买些什么东西呀?谁来猜?谁再来猜猜?恩,这些购物方案都很不错!但只有__猜中了小熊的心思,小熊胖胖呀,就是想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贴示:我要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

  2、解决问题,交流算法。

  师:“那么,你们能不能根据有关的信息,帮小熊胖胖算出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一共该付多少钱呢?(板书:该付多少钱?)请小朋友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找到需要的算法,请学生板演。)算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算法。”

  3、联系主题图理解算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

  师:“咱们来看黑板上的同学列的算式,先看这一种分步的列式方法,谁能看出,他是怎么想的?先算出什么?再算什么?这种列式方法(口算综合)是__做的,请你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想的?先算出什么?(a.若学生先画横线则问:你画的这一横线表示什么?b.若学生没有画横线则说:老师给你画上横线表示你是先算这一步的。)(师画横线)再算什么?”

  4、探究分步式与综合式的关系,介绍脱式的书写方法。

  师:“咱们再看看,这种算式实际上是把这两个分步式怎么样了?哎!是把这两个分步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了。可是老师发现一个问题:在分步式当中有一个得数12,而这个综合式当中有没有12?咦!12哪去了?哦!被3x4代替了。在口算3x4+6时,得在脑子里记住3x4的积是12,才能算出得数是18,容易出错还不方便检查。所以,为了让大家清楚地看到运算顺序和计算过程,便于检查,聪明的数学家发明了脱式。在我们数学书12页上就有3x4+6的脱式写法,请大家先找到小淘气的这种算法,然后动笔帮小淘气填写空格,填完后仔细观察,书上脱式的书写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对!计算的时候不是把等号写在算式的右边,(擦掉板书:=18(元))而是另起一行,在比第一个数字3出一格的位置上写等号,(板书)先算哪一步,就要把得数写到这一步的下面。没有参加运算的数字和运算符号要位置不变地照抄下来,然后再另起一行算第二步12+6=18。计算结果有单位的别忘了写单位,该答的时候要答。”(全班齐答。)

  5、分析“乘在前,加在后”的算式与“加在前,乘在后”的算式的异同,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①若学生板书出6+3x4=18(元)则直接问。②若学生没有这种板书,则让学生通过看书学到这种算法。

  师:“6+3x4与3x4+6一样吗?观察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呢?”

  师:“你们想想6+3x4,能不能先算6+3的和再去x4?为什么呢?所以说,计算时,先确定运算顺序很重要,运算顺序错了就会造成严重错误。

  6、学生试用脱式计算6+3x4。

  a.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观察。

  b.引导学生评价:提建议或谈谈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在用脱式计算时注意了什么问题?

  7、总结算式名称和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再次观察6+3x4与3x4+6这两个综合算式,a.先观察它们的运算符号,你发现了什么?像这样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乘加混合算式。b.再观察他们的运算顺序,你又发现了什么?正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在计算乘加混合算式时,我们就是按照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板书:先乘后加)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8、学生举例乘加混合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二)探索乘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熟悉脱式的书写方法。

  1.引出问题。

  师:“刚才我们发现小熊胖胖最喜欢吃面包和饮料,而小熊乐乐呢?它呀!想了老半天,最后还是决定拿20元去买3包饼干,(板书:买3包饼干,)请你们帮它估计一下20元钱买3包饼干够吗?还会剩钱吗?你能不能算出售货员应找回多少钱呢?(板书:应找回多少元?)”

  2.解决问题,交流汇报。

  师:“请小朋友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算式以及发现。”(教师巡视,请学生板演。)

  师:“20-4x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师画横线)再算什么?能不能先算20-4?为什么?”

  师:“20-3x4与6+3x4在运算符号上有什么不同?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猜一猜,像20-3x4这样的算式叫做什么算式啊?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算式,就叫做乘减混合运算。在计算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法?后算什么法?(板书:先乘后减)”

  3、学生举例乘加混合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三、拓展练习

  1.第13页‘试一试’第2题

  师:“其实啊,小熊是一个谗嘴的'家伙,它想买的东西呀,可远远不止3包饼干,下面,大家看这些算式(板书第13页‘试一试’第2题的3个算式,学生逐一回答。),结合小熊购物图想一想,小熊还要买的东西是什么?”

  2.“猜心思”游戏。

  师:“看来同学们都挺了解小熊的,都猜出了小熊的想法。下面呀,我们要做一个游戏。游戏是这样的,请每个同学根据小熊购物图,写一个综合算式,然后请你的同桌根据你写的算式,结合小熊购物图,猜一猜你想买什么?”

  师:“告诉老师,同桌猜出你的心思了吗?有的同学猜出来了,有的同学没猜出来的,那么没猜出来的请把你的算式说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帮你猜猜吧!(教师把算式板书出来),请注意观察。谁能猜出__想买什么?__你说她猜得对不对?把你的心思再告诉大家一次吧。还有的同学,同桌没有猜出你的想法,课后咱们继续练习,好吗?”

  四、回顾反思,梳理总结。

  1、师:“这节课啊,咱们帮助小熊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看!小熊正在高兴地向你致谢呢!”

  2、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把你的收获跟大家说一说?你能不能告诉大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先乘后加?什么样的情况下要先乘后减呢?”

  3、师:“看来呀,咱们今天的收获还真不少!小熊出来了那么久,它也该回家了,在临走之前,它还有一句话要提醒大家。请注意听哟!‘小朋友,今后在计算乘加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乘后加,在进行乘减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乘后减。’记住了吗?”

【二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教案10-27

二年级数学教案04-24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08-26

练习十六二年级数学教案11-30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06-12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03-10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4-04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23

关于二年级数学教案10-23

二年级下册优秀数学教案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