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的六大心理特点

时间:2024-06-20 17:10:20 中考资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三学生的六大心理特点

  中考临近,不知道家长们是否全都了解了如何和自己的孩子相处呢?下面是百分网小编整理的家有考生时的相处之道,希望能帮到你。

初三学生的六大心理特点

  初三学生的六大心理特点

  1、产生成人感:

  表现为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是还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缺乏社会经验。由于初 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2、 独立性和依赖性:

  表现为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以来,与父母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日益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加多了保留和批评、怀疑的成分。 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后,他们就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他们对父母的 依赖则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比如他们有时反抗是在向别人表明自己是独立的,或者需要掩饰自己的软弱。

  3、 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开始形成。他们不 仅体验到自己和家人、老师以及他人各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能进一步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的存在,进入到一个“自我发现”的新时期。

  4、 自尊心增强: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尊重,这正是他们认识自我价值的反映,他们表现为渴望得到理解宽容,追求浪漫轻松、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是中学生的典型特征。他们害怕 教师 指责嘲笑他们的幼稚和冲动 , 反感教师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批评。

  5、 片面性和表面性:

  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对于发生的误解和不愉快,由于认知不全,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偏 执等心理障碍,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例如,一些初中生会因为几次挫折便完全被一种无助和抑郁的情绪所淹没,很长时间不能摆脱。

  6、 性心理的产生、发展和表现:

  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 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容易出现幼稚型的情感冲动,如他们对自己年龄相当的异性产生兴趣,并希望有机会 接触异性,或在各种场合想办法吸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但由于青少年情绪不稳,自我意识甚强,因而在接触过程中,容易引起冲突,常因琐碎小事而争吵,甚至绝 交,因此交往对象常有变换。

  解读中学生心里叛逆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一、中学生心理叛逆的原因:

  (一)青春期的叛逆是一种正常现象,它符合学生发展规律!

  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叛逆,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是因为他们已经“长大了”。他们长大了但他们依然爱你。他们希望并且需要你一不同于以往的、同志式、朋 友式的平等态度对待他们,而不是仍然将它们当成“乖孩子”。与同龄人关系密切,与家长和老师关系慢慢“疏远”。这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同一事情的两个方面。

  独立和成熟的感觉使得青春期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格外密切,同样是独立和成熟的感觉,使得他们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对父母的服从和依赖。他们的一系列行为让 家长老师感觉到了他们的叛逆,封闭自己!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出现,在人的生命长河中,不但是必经的,而且有着进步的、发展的作用,推动人们从幼稚走向成熟。 通过自我反省,树立起正确的自我观念,抑制本能的无意识冲动,逐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

  (二)家长的教育观念较为落后是造成中学生心理叛逆的一个成因。

  我们的孩子是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原来是一家几个小孩一起抢着争大人的宠,现在反过来了,是一家六个大人要争,要抢小孩的宠了——家庭结构变化了,与 以老三届为代表的一代父母比较,现在的孩子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和在家庭中的地位都有了根本的不同。而我们却用过去成长经历中形成的观念来教育现在的孩 子,孩子自然难以接受。。

  (三)我国的教育模式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就是计划经济的教育模式。教育模式的落后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下的人才需求来培养学生。

  (四)我们国家的家庭教育非常落后。市场经济下家庭教育的无系统性指导,也是造成中学生心理叛逆的一个原因。

  二、如何正确引导和疏导学生心理叛逆的?

  1、承认规律,尊重规律

  承认中学生的心理叛逆是一种正常现象,就会用一个平和的心态来对待中学生的心理叛逆!

  2、培养家长和教师的良好的教育观念!

  (1)、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家长是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市场经济环境下,

  A:家长不亲自参与孩子的教育是不行的。

  B:当家长的要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孩子个性发展、创新意识的开发。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C:家长主动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我认为学校以抓学习为主,家长配合;家长以抓素质为主,学校配合。

  (2)要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标准

  要转变观念,观念一变,做法自然就变!

  A:要尊重孩子,欣赏他们的创新!

  B:尊重孩子的差异性!

  (3)要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培养孩子学会爱父母,爱老师的品质;

  培养他感恩的心态;

  培养他与人协作的能力;

  培养他耐挫的能力;

  培养他思维的能力。

  3、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式。

  采取一种平等的和谐的沟通方式!

  家长和老师都要树立学习的观念,教师要能走进孩子心灵居所,父母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且有效地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何让孩子成为听课高手

  听课前:做好预习

  有些孩子说:“预习重要是重要,可作业都做不完,时间那么紧,哪有时间预习?”确实,现在的孩子学习够紧张了。但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中等的学生一个显 著的区别就是前者做作业快,效率高。在相同的学习时间里,他们可以留出10-30分钟的时间预习。如果预习了,听课效果就好,作业做得就快,预习的时间自 然就节省出来了。所以预习是形成良性循环的一种重要手段。

  如果时间确实很紧,怎么办呢?

  对于听课效果好的科目,少预习或不预习;对于听课效果差的科目,多预习。单科课程的预习时间控制在8-15分钟,主要是把握整体知识内容,记录或记住 对于个人的难点和课程重点,方便听课时在此处集中注意力。实在没有时间预习,可以在一门课开始前的课间花2分钟快速浏览,从而快速进入听课状态。

  听课中:注重理解

  有了好的预习做基础,只能保证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更有效的地方,便于我们更好地当堂消化知识。有些学生上课拼命记笔记、抄板书,出发点是好的,但却没 有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课后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课堂上的内容,自然得不偿失。该怎样记笔记呢?宁可笔记记不全,也要先听老师讲课的内容;课本上讲述很详 细的内容,不再做详细的笔记;不抄老师的板书,而是重点记老师的分析思路与解题方法。

  听课后:及时复习

  有了前面的预习和认真听课,能保证孩子记忆和理解的深度。但遗忘是一种自然规律,对抗遗忘的利器就是复习。因此在听完课后,还应即时复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并形成有计划性的复习习惯,从而将所学知识深深地印入脑海。

  如果家长将以上的预习、听课和复习的方法传授给孩子,孩子听课的效率就会更高,成绩自然会更优秀。

  初三学生考前心理要怎样才好

  中考,作为人生的重要博弈时期,我们不得不去关注它。那么,中考需要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呢?现在最大的问题莫过于考试焦虑了。根据一项样本为1400名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具有严重的考试焦虑,他们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三分之二的学生一听到考试就紧张。在考试焦虑的研究中,有一个“U”字形的考试焦虑曲线,现在我们把它倒过来,这样大家就看的很清楚了:当考试焦虑的程度过低或者过高时,都会影响到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所以现在我们家长就应该同孩子们一起调整到一个适度的焦虑状态。

  为什么我们家长也要调整自己的焦虑程度呢?那是因为家长常有着对考试的过度的焦虑,而我们的过度焦虑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焦虑程度。首先它体现在注意力上,过度紧张会使孩子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到一点上,使其更容易分散;其次就是它能干扰回忆过程,我们家长也有这样的经历,就是越紧越忘事;再次就是会阻碍思维过程,几乎没有人能再紧张激动的情况下灵活的思考问题。

  那么焦虑是从哪里来的呢?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原因。第一个就是:认知的原因是考试焦虑的决定因素。学生是怎么看待考试的。考试的目的是什么,考试后“我”会怎么样,考得好了会怎样,考得不好了会怎样,想这些想得越多就越焦虑。第二是信心不足,对自己没底。他不知道他哪一部分学的好,哪一部分学的不好,心里没底,自然考试时就紧张了。再一个就是负面评价。家长会经常这样问学生:“就你这样的能考上××学校吗?”说的多了,孩子就会顺着家长的思路这样想:“哦,我考哪也考不上!”因为这是您说的呀!第三就是人格特征。人格特征在心理学上又叫做气质类型,其中分为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等。有些人天生就对某些事物恐惧,但是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调整的。再一个和考试相关很大的就是知识的准备,知识准备得不够充分,考试时必然会紧张。最后就是身体的状况。有的人一听考试就头疼,一到考试就感冒、发烧,带着不健康的身体参加考试结果肯定不会理想。

  其次,我们再从学校找原因。学校对于学习,对于考试肯定抓的很紧了。而这,不也正是我们家长把孩子送到这里的很重要的原因吗?

  再次,就说到家庭了。现在大多家庭给孩子的不是动力而是压力。这首先表现在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严、期望过高这点上。家长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他会说:“我没有上过大学,那你就一定得上大学!”“我是硕士,你就得是博士!”“我是博士,你至少得是个博士后!”而孩子是这样想的吗?他愿意吗?这不是压力又是什么?其次就是过于严肃的家庭气氛。有的家长在吃饭时还会问孩子学习的事,那我们就得提醒家长了,吃饭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这个时候就别提学习,别再教育孩子。有的孩子,性子急点的,可能连饭也不吃了!另外,家长还会过分的着急。高度焦虑的父母会把自己这种高度紧张的情绪传染给孩子,有的孩子就紧张的不得了,甚至紧张的不学了。还有就是负面评价过多。前面我们就说过,家长给的负面评价过多,孩子就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再有就是过于殷勤的生活照顾。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从来没有给过他学习压力,我只照顾他的生活!”有的家长以前特别唠叨,现在忽然变的不说话了,孩子就奇怪了:“他们现在怎么不说话了呢?”而且饭也做得好了,天天都是好饭好菜的,那孩子该“明白父母的苦心了”,他会这样想:“我要是考不好了,连这顿饭都对不起!”

  还有一个引起焦虑的原因就是社会的压力。我们天天说大学生就业有多大的压力,我们的生活有多么的艰难,这样,孩子就容易对社会产生恐惧情绪。而学习、考试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最终进入社会吗?这种结局要是放在您身上的话,您会乐意吗?

  说到这里,家长该犯难了:我们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我们家长究竟该怎么办呢?我们该如何调整压力呢?

  1.我们要正视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压力,不回避。它们本来就是存在的,回避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去面对它,解决它,才能消灭它!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不是盲目的,盲目的自信就是自负。努力了就应该得到赞扬,努力了就应该成功。我们家长不要只注意结果,我们要注重的是过程,要逐渐从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自信,有一种教育方法叫做“赏识教育”,我们赏识的是什么,赞扬的是什么呢?是努力。在鼓励孩子时要说:“你努力的棒!”“你的这件事做得好!”

  3.创建一个和平的宽松的家庭环境。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和尚让小和尚去打油,给了他一个钵子,并且一再地叮嘱这个小和尚:“千万别洒了,千万别洒了!”这个小和尚就非常紧张了,回来的路上紧紧的盯着这个钵子的油,一会儿洒一点,一会儿洒一点,一不小心,被石头绊了一跤,油撒了一半。回到寺里时,那钵油连一半都不到了。后来又有一次,另外一个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外面山都绿了,路边的花也开了,挺美的,你去看一看吧。顺便呢,帮我捎壶油回来!”这次回来的路上小和尚的心情特别的好,到寺里时,那钵油还是满的!这是一个故事,可是这个故事说明了,我们在做事时需要一个平和宽松的环境。那么本应该温馨的家庭不更需要吗?

  4.创立一个有规律的的生活习惯。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孩子安全感的培养,有助于孩子秩序感的养成,而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形成。作为家长,我们要适度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不能随着自己的性子来。

  5.同孩子分析学习状况以及得分情况。但是分析时不能用高高在上的语气,不能用呵斥的方式,说教的口气,我们家长可以这么和孩子商量,说:“你告诉我,让我心里有个底!”我们可以将考试卷子收集起来进行整理,然后确定哪方面需要我们注意,哪方面需要我们提高。比如一次模拟考试成绩下来后,我们可以和孩子坐在一起分析。千万别说:“你怎么考得这么差呢?这些分怎么都丢了呢?”我们也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幸亏它是模拟考试,而不是中考!”

  6.积极的和学校老师保持沟通。孩子的成绩是在学校里提高的。我们只有和老师,和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更明确我们的教育方向。

  7.不和别人攀比。您别说:“人家都能考90分,为什么你就考了70分呢?”我们要让孩子和他自身比。你可以这么说:“你看你上次考了60分,这次考了70分。你进步啦!”也就是不埋怨,不唠叨,不说教。如果您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的话,那就闭嘴,什么话都不说就行了!

  8.别做盲目的的预测。有的家长动不动就说,你能考上什么或你考不上什么。现在,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明确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要同孩子、老师共同商量,然后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确定我们应该怎么做。

  9.不埋怨别人,能努力的只有我们自己。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同学,都不要随意的加以评论。因为你的评论会影响到孩子,他们就会根据您的评论来判断身边的人,对他们的学习是没有好处的。所以不管是考好了,还是没考好,我们能控制的,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

  10.别搞特殊。快到考试了,有的家长的做法突然改变了,比如平时不接送孩子的现在开始用车接送了,平时吃的很一般的家庭,现在忽然吃的好了。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影响。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状态。那我们也就保持一个平常的状态就是最好的。

  最后,我们再提醒大家这么几句:

  强化信心:强化学习的信心,学好的信心,考好的信心

  优化情绪:是我们家长和孩子的情绪达到最优化。

  进入状态:中考在即,我们在心理上要同孩子一道进入备战状态。

  充分发挥:在学习和考试中能有效发挥我们的实力。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面对孩子人生第一次较大的选择,要想给孩子“助考”,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家长要有一个好心态。临考前这段时间,家长首先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多多鼓励孩子,避免指责、埋怨他们。家长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定位,不要提出超出孩子实际学习成绩的要求。此外,家长不要期望与孩子达到“无话不谈”的境界,毕竟两代人想法不一样,只要孩子大事听话,“代沟”在可调控范围就可。

  第二,当好孩子的后勤员。这段时间,家长只要注意一些生活细节就可。比如晚上提早关电视,让孩子早点睡觉,保持充足的睡眠;平时有时间最好带孩子一起坚持体育锻炼,如果孩子不愿意,带他散散步亦可;在家里,家长要多谈轻松一点的话题,少提学习、考试;平时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少吃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就行了!

【初三学生的六大心理特点】相关文章:

初三学生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介绍11-25

初三生必读之六大复习技巧11-25

初三生必读:期末考试六大高分技巧点拨11-25

保湿的六大禁忌12-05

面试的六大禁忌08-15

大学生抓住六大机会让人生更圆满02-27

初三学生的随笔10-22

学生的 初三备考计划12-31

初三学生感言01-05

初三学生评语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