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文网手机站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07 10:45: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优秀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优秀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外界条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饱和溶液的概念

  实验用品

  试管、酒精灯、试管夹、氯化钠、硝酸钾、蒸馏水,投影仪、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知道,糖或食盐很容易溶解在水里,但是在一杯水里是不是无限制地溶解呢?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一杯水里,如果糖或食盐放得太多,在杯底就会剩下溶解不了的糖或食盐。下面我们做两种物质的溶解实验。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演示〕实验

  在各盛有10mL水的两支试管里,分别缓缓地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固体,边加入、边振荡,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保留试管里的溶液,供下面的实验用)

  〔讲述〕此实验说明,在室温,在

  10mL水里,氯化钠或硝酸钾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板书〕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讲述〕在上面的实验里,在室温下当氯化钠或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的时候,试管里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当氯化钠或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而有固体剩余的时候,试管里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了。

  〔板书〕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讲述〕在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板书〕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外界因素。

  〔演示〕实验二

  给(实验一)里盛有硝酸钾溶液和剩余硝酸钾固体的试管缓缓加热、边加热、边振荡,观察试管里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有什么变化?

  〔演示〕实验三

  给(实验一)里盛有氯化钠溶液和剩余氯化钠固体的试管缓缓加入水,边加边振荡,观察试管里剩余的氯化钠固体有什么变化。再加水振荡,直至氯化钠固体完全溶解。

  〔讲述〕这两个实验说明,在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的量的情况下,原来的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溶剂里”,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显示投影卡片:

  〔小结〕定性特征,一般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知识目标:

  ⑴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⑵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的“浓”“稀”关系的不同

  科学素养目标:

  ⑴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法,能初步体会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学会从实验对比中得出结论

  重点:

  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的“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两组概念的关系和区别

  难点:

  对于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溶液?

  2、澄清石灰水、稀盐酸这两种溶液中溶质分别是什么?

  二、新课引入

  日常生活的经验可以告诉我们,糖、食盐易溶解在水中,但是一杯水是否能够无限制地溶解糖或食盐呢?

  三、讲授新课

  分组实验7—3

  ⑴观察现象:两支试管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都有剩余

  ⑵小结: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氯化钠和硝酸钾并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⑶总结归纳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⑷提问:判断某温度下、某溶液是否饱的方法是

  ⑸在讲溶液“饱和”与“不饱和”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实验7—4

  ⑴学生观察现象:温度升高后,原来没溶解的硝酸钾又溶解了

  ⑵学生小结:升高温度时,原来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实验7—5

  ⑴学生观察现象:加水后,原来没溶解的氯化钠又溶解了

  ⑵学生小结:加水后,原来的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师总结:

  在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量的情况下,原来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因此在讲溶液饱和与不饱和时,一定要说明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中才有意义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讨论:你有几种办法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小结: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三、“饱和”、“不饱和”和“浓”“稀”的关系

  饱和溶液一定很浓吗?不饱和溶液一定很稀吗?

  分组实验7—6

  观察:各10ml水,分别放入2克氯化钠和0.1克熟石灰,则溶液较浓的是:

  根据现象判断:已经饱和的是

  总结:溶液“浓”“稀”与“饱和”“不饱和”的关系

  对不同溶质来说,一定温度下,浓溶液不一定饱和,稀溶液不一定不饱和

  思考: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溶液,饱和比不饱和溶液 浓(稀)

  小结: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巩固与练习

  1、某氯化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钾,则该溶液为氯化钾 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钠能继续溶解,则该溶液为氯化钠 溶液。

  2、20℃时,100克水中溶解20克氯化钠恰好饱和,则20℃时,100克水中 (填“最多”或“至少”)溶解20克NaCl,或 20℃时,完全溶解20克NaCl (填“最多”或“至少”)需要100克水。

  3、一定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 (填“浓”或“稀”)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知识: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二者的转化;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的“浓”、“稀”的关系与区别。

  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重点难点

  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

  综合启发式。

  教学用具

  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药品:食盐、硝酸钾、氢氧化钙。

  其它:火柴、水。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一

  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附2:课堂练习二

  3.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什么方法?

  4.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欲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

  附3:课堂练习三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6.在一定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附4:课堂练习答案(略)

  附5:投影片设计

  附6:随堂检测

  1.__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__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在一定量的溶剂里,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到60℃时,其它条件不变,该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D.对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3.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

  A.非常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增加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对称》优秀教学设计10-01

渴望春天优秀教学设计03-03

《杨氏之子》优秀教学设计12-29

《菱形判定》优秀教学设计12-07

《刷子李》优秀教学设计10-14

《静夜思》优秀教学设计10-01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范文12-25

《湘夫人》优秀教学设计12-19

《汉江临眺》优秀教学设计12-17

《认识photoshop》优秀教学设计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