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译文及赏析

时间:2023-02-10 12:18:48 小花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时田园杂兴》译文及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古诗翻译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各司其事。 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却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四时田园杂兴》译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时田园杂兴》译文及赏析1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篇。

  2、耘田:除草。

  3、绩麻:把麻搓成线。

  4、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未解:不懂。

  6、供:从事,参加。

  7、四时:四季。

  8、耘田:锄地。

  【译文】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

  农家男女都帮着父母做事,干家务,让父母休息。

  小孩子哪里懂得种田织布之事,

  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赏析】

  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绩”是搓的意思。“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四时田园杂兴》译文及赏析2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朝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惟 通 唯)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

  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四时田园杂兴》译文及赏析3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译文

  新造的场院地面平坦的像镜子一样,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子。

  农民欢笑歌唱着,场院内声音如轻雷鸣响,农民整夜挥舞连枷打稻子,响声一直到天亮。

  注释

  霜晴:指霜后的`晴天。

  连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小麦、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来,也作梿枷。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四时田园杂兴》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四时田园杂兴》作文11-02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方案04-08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原文翻译及赏析02-18

春日田园杂兴原文及赏析09-20

春日田园杂兴原文及赏析10-21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04-12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赏析01-24

《冬日田园杂兴》原文翻译及赏析02-08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700字作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