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11-23 15:08:46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心理倾向,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索新知识不可缺少的动因,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层次,多渠道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有意义的实例、直观的教具,创设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设导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堂课也是这样。因此,教师课前要深研教材,充分作好课前准备,精心设计新知识的导入,才能把学生像磁铁一样地吸引住,从而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和强烈愿望。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学一课时,根据学生喜欢听故事的这一爱好,我设计了故事导入,“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讲的什么呢?。”我在讲的过程中,有少数学生陆续跟着我讲,后来全班学生一齐跟着讲,我停下来,学生继续,但讲着讲学生陆续都停下来了,我故作惊奇的问“为什么不讲了?”学生说:“这个故事永远也讲不完”,“这个故事内容连续不断的重复”。我又问“哪些内容在重复?”学生回答后,我顺势转了话题,“今天我们要认识一种数,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大家想不想认识呢?”这样,既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习循环小数找循环节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教师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地学习。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可在复习“2、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设疑:“是否个位上的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呢?”然后请学生用“3、4、5”这三个数组成三位数去验证、去探求、去发现。这样抓住学生认知矛盾设疑,能迅速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愿望。

三、紧密联系实际,全面培养学习兴趣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教学中注重联系实际,运用贴近学生的生活案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例如:在学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学校要对我们教室重新进行粉刷,为了不浪费涂料,请同学们观察要粉刷教室需要粉刷几个面?需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还要减去那些物体的面积”问题一出,同学们立即活跃起来,有的抬头观察、有的互相讨论、有的比比、画画,最后得出粉刷教室只需要刷左右前后上5个面还要减去黑板和窗户的面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生始终在愉悦、欢乐但又不紧张的气氛中学习。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四、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

例如,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先让学生明确圆柱体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的总面积叫圆柱体的表面积,接着教师提问:怎样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呢?让学生观察圆柱体的直观图,自己去

探索。要求圆柱体的表面积就是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的总面积,只要把这三个面的面积相加就可以了,为了便于观察,教师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暗示学生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学生很快观察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则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从而得出: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底面周长×高+底面积×2。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而获得的知识,理解是深刻的。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后,将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五、大胆动手操实践,扩展学习兴趣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特点,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剪和拼,使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并轻松愉快地学会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这样通过操作,激起和诱发思维展开,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既感兴趣,又真正懂得了这类应用题的法算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不把数学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让数学成为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2]

古人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直接影响其学习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1.开课新颖,引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一开课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例如:我在教学数学文字题时,一开始,教师一言不发,在黑板上板书:“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学生们个个睁大眼睛,感到很奇怪。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缩句。此时,学生忍不住问教师:“这节课不是语文课呀!”老师还是一言不发,等学生缩句后,教师又在这句话下面写上“45加上18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多少?”再要求学生缩句,学生定会恍然大悟,纷纷举手抢着回答。如此开课,不仅抓住了解答文字题的关键,而且还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明确目的,产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应明确具体地交待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作用,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产生心理的需要,引发学习的愿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责任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明确的学习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而且也是在学习上产生持久动力的保证。它更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毅力和恒心。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url#    3.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一次在教学速算时,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情景:有一天,猪八戒和孙悟空在花果山吃饱了桃子,八戒说:“猴哥,咱俩进行比赛计算311—89、4813—87,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孙悟空说:“八戒,你连这道题都不会算,亏你吃了那么多桃子。”孙悟空迅速说出得数是222和4726。八戒说:“猴哥,你怎么算得那么快?”孙悟空向八戒解释说:“看这两道题都是多位数减两位数,而且被减数和减数互为补数,可用速算法:用十位前的数减1,百位后的数乘以2,然后将得数连起来便是原式的结果。即:3—1=2,11×2=22,311—89=222,48一l=47,13×2=26,4813—87=4726。”通过创设这一情景,同学们兴趣特浓,很快掌握了这种算法。

4.动手操作,促进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总之,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关文章: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1-23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1-23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1-23

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1-23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0-24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11-23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1-23

如何培养学习的兴趣07-25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