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礼仪教育

时间:2022-11-03 13:32:50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幼儿的礼仪教育

  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培养幼儿的礼仪教育,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如何培养幼儿的礼仪教育

  如何培养幼儿的礼仪教育1

  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孩子就是那个唯一的中心,很多孩子都受到家庭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孩子养成了自私、为我独尊的习惯,甚至连“谢谢”“对不起”这类最基本的礼仪用语都很难说出口。礼仪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但如何对孩子进行幼儿礼仪教育,却是很多家长的难题。

  专家认为,日常交往是如何教育幼儿的绝好机会,当有客人来访,或到别人家做客时,家长就可以利用这种机会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家长一定要做好带头作用,别人帮助了自己后要主动说谢谢,哪怕对方是自己最亲的人。

  要想从小培养幼儿的礼仪品格,家长一定要提升自己、要用心!

  1~2岁 从小宝贝抓起

  让孩子学说“请”和“谢谢”以及问候大家的礼貌用语。此外,要引导孩子学会“分享”的含义,慢慢领会和别人的相处之道。

  3~4岁:模拟场景

  可以通过做游戏灌输道理,比如玩过家家的`时候,可以模拟各种场景,公交车上给宝宝让座的时候,宝宝该说什么?过生日收到自己喜爱的礼物时,宝宝应该怎么表达谢意?不小心把布娃娃摔到了地上,宝宝怎么安抚可怜的娃娃等等。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5~6岁:实战演练

  这个年龄的孩子可以带他多出去串门或者邀请小朋友来做客了,言传身教,教孩子做一个好主人,先让他说出在别人家做客时感到快乐的事,比如小朋友和他分享玩具、请他吃东西等等,然后让他用同样的方式招待客人。当孩子出门做客时,提醒他去别人家应有的幼儿礼仪,遵守别人家的规矩等等。

  如何培养幼儿的礼仪教育2

  在今天,随着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的爱已经出现了偏差,再也不是呵护、疼爱,而过多的则出现了“溺爱”,在社会交往中,孩子们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尊重、谦让和合作的精神,或者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幼儿园老师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基于以上原因,幼儿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了。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向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是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和可爱的性格”。那么,作为幼儿教师呢?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发挥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幼儿,教育幼儿,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礼仪。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幼儿特别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教师就是幼儿的一面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自身要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塑造自身的个人魅力。我们教师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在工作中,要爱生如子,关心学生,以理服人,不体罚学生。对待同

  事团结谦让、互敬互帮。努力形成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教师群体,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让幼儿在不知不觉间受到礼仪的熏陶,无形中接受礼仪的教育。

  二、通过多种活动丰富幼儿的礼仪知识,让幼儿在活动中知道礼仪、学会礼仪、运用礼仪,在活动中受到礼仪的教育。

  现今社会家庭多数为独生子女,而面对独生子女的自私、任性、攻击性及缺少同情心等社会性问题,教育者往往会将更多的侧重点放在幼儿教育的这一块,然而独生子女存在的一大缺陷就是社交能力差、受挫能力弱,幼儿面对的多是长辈、老师,他们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熏陶更远远大于长者们的循循教导。

  1、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更是孩子一日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各种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伙伴之间生活当中的礼貌用语,还理解了这些用语的含义。而区域活动正是为儿童提供了广阔的自由交往的空间,幼儿可自愿参与,自由选择,自主活动,幼儿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乐趣,容易交流沟通。如扮演“售票员”“司机”“餐馆服务生”等角色游戏培养幼儿帮助他人、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情景演练,让幼儿获得了情感体验,复习和运用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这会达成很好的教育效果。

  2、老师可在集体中开展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表演活动。如表演餐馆就餐的游戏,教育幼儿正确就餐的礼仪后,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就餐才是有礼貌的?当幼儿了解之后,组织幼儿进行情景表演,最后再在幼儿再现得表演中引导幼儿进行辨析和评价,进一步向幼儿巩固在就餐时要尊老爱幼、要分层主位、次位等就餐礼仪。又如:开展“帮助别人真快乐!”让大班的孩子为小班的弟弟妹妹试穿鞋袜,在真实的情景体验中,幼儿真正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样的礼仪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很快获得了幼儿的情感共鸣,促进幼儿的良好的行为的达成,通过活动中的角色任务游戏能够更好地帮助幼儿学习分享、合作、谦让、互助等行为促进幼儿亲社会的能力发展。

  3、节日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融入自然社会环境中,幼儿教师

  可充分利用各个节日活动开展适合幼儿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把孩子只限定在幼儿园内,他们对节日的了解会受到限制,我们在节日中带领孩子走进社会,感受节日的氛围,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节日的文化,通过让幼儿走进社会节日的活动中,培养孩子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并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在庆祝国际“三八”妇女节中,老师在幼儿课堂中实现对幼儿进行节日爱妈妈的教育,并教会孩子简单的手工制作,从教育的手段看,我们从礼貌(招呼)、分享(礼物)、独立性(完成手工)、行为习惯(整理物品)大胆表演等不同层面对孩子进行培养,是每个孩子在社区家庭这个空间中,自然地展现个性,学会用语言交往的技能,陶冶良好的情操。“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是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的良好契机,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黄豆、绿豆等,和小手一起劳动,让孩子用自己的小手体验劳动所带来的快乐,激发了孩子爱劳动的强烈意识。

  三、开展礼仪课,让幼儿在礼仪课中接受系统的礼仪教育,让幼儿做到知礼、明礼、懂礼、用礼。

  幼儿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旨在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我们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同样可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手工课《做汽车》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幼儿借东西用,象剪刀、胶水等。我们就要求幼儿在借东西的时候要讲礼貌,要和别人说“谢谢!”不小心把别人的作品弄坏了要说“对不起”。这样一来,幼儿不但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还懂得了一些礼仪方面的知识,可以说是两全其美。例如:在体育活动中,有的幼儿因跑、跳的时候撞到别人了,老师可以随机教育,让幼儿向别人说“对不起”。我在组织幼儿上体育课《好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要求幼儿要和别人友好相处,不能抢东西玩;当你在街上看到自己的好

  朋友时,要主动打招呼。走的时候要说“再见”。在语言课中,我们通过故事、谈话、情景表演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语言课《小熊你早》,我们通过故事中的内容,向幼儿讲解礼仪方面的知识。“小熊很有礼貌的,它早上起床的时候,看到别人都说:早上好!小朋友,你们也要向小熊学习哦!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结果,我们班的幼儿通过学习这故事,每天早上都会主动向老师打招呼。孩子们都说:“我也要向小熊一样有礼貌,做一个好孩子!”通过了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幼儿懂得了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生活礼仪方面的知识。

  四、家园共同携手创造良好的育儿环境,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幼儿教育。

  俗话说,一个家庭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而陈鹤琴先生也说过这么一句话:“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幼儿的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堪称为孩子的表率,因为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就是家长。“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孩子的这一张白纸上画得好还是坏,其父母在日常当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试想家长平时就做到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老人,每天早晨起来就向家中的老人请安问好,孩子自然也会学习尊重爷爷奶奶,对爷爷奶奶有礼貌。一方面,请家长积极配合培养宝宝的文明礼貌习惯,引导孩子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和尊重他人;家长的日常行为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在家长身边常常观察父母的一举一动,并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家长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如家长和别人热情、有礼貌地打招呼;班级中的教师、小伙伴之间的默契融洽,文明相处会带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要给幼儿做出好的示范,真正起到表率的作用。另一方面,请家长也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友爱、文明、和谐的家庭氛围,潜移默化的熏陶孩子的心灵,是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幼儿品德教育必须与家庭共同进步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美国巴尔博士说:“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真正想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需要教师作出大量的工作,同时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更需要孩子的实践行动。一项成功的文明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我们要坚持不懈的进行礼仪教育就应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

  如何培养幼儿的礼仪教育3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早期教育不仅要开发幼儿的智力潜能,而且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成为聪明文雅、内外兼修、秀外慧中的孩子。不少家长也关注孩子的礼仪培养,不少幼儿园也在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不少幼儿礼仪书籍也应运而生,火热上市。

  研究表明:3—6岁不仅是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国是个礼仪之邦的国家,讲究个人的言谈举止,注重礼尚往来,不少家庭与幼儿园都非常重视幼儿的礼仪教育。那么,幼儿礼仪教育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呢?

  一、个人礼仪

  幼儿个人礼仪一般来说包括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等内容,仪表仪容主要是梳洗打扮(包括洗脸、刷牙、漱口、咳嗽、打喷嚏、抠鼻孔)、穿衣着装(包括穿衣、带帽、穿裤子、穿鞋子的技能及装饰美化)等方面,形体姿态主要是坐、立、走、躺、吃、喝、拉、撒、睡等方面的细节规范。

  二、亲子礼仪

  幼儿亲子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家庭成员(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与兄弟姐妹)相处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请求、应答、敲门、就餐、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感恩长辈、体贴关爱、招呼告别等内容。

  三、师幼礼仪

  幼儿师幼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与幼儿教师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入园问好、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听从教导、请求帮助、感恩老师、离园告别等内容。

  幼儿家长知道了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就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知书达礼、温文尔雅、人见人爱的幼儿!

  东东今年3岁多了,行为习惯很不好,比如:经常打小朋友、不讲究公共卫生、不注意交通安全、不会接待客人、喜欢打搅邻居等等,总之,东东在大家伙眼里就是一个不讲究文明礼仪的淘气鬼、讨厌鬼。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知老”,看到东东行为不端,爸爸妈妈也很焦急,但是不知道幼儿礼仪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基本的内容。

  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早期教育不仅要开发幼儿的智力潜能,而且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成为聪明文雅、内外兼修、秀外慧中的孩子。不少家长也关注孩子的礼仪培养,不少幼儿园也在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不少幼儿礼仪书籍也应运而生,火热上市。

  研究表明:3—6岁不仅是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国是个礼仪之邦的国家,讲究个人的言谈举止,注重礼尚往来,不少家庭与幼儿园都非常重视幼儿的礼仪教育。那么,幼儿礼仪教育除了包括幼儿个人礼仪、幼儿亲子礼仪、幼儿师幼礼仪之外还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呢?

  四、同伴礼仪

  幼儿同伴礼仪主要是幼儿在与小伙伴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遵守秩序、宽容待人、感谢帮助、真诚道歉、和睦相处等方面的内容。

  五、社交礼仪

  幼儿社交礼仪主要是幼儿在与他人(含亲朋好友与陌生人)交往时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在家待客、出门做客、探望病人、接收礼物、接听电话、谈话聊天、感谢道别等方面的内容。

  六、公共礼仪

  幼儿公共礼仪主要是幼儿在公共场所应该注意的礼仪规范,包括奏国歌升降旗行注目礼、乘坐公共汽车(买票、前门上车、后门下车、让座、讲卫生、安全)、过马路时的交通安全、商场购物注意事项、图书馆阅读纪律、公园游玩注意事项、动物园安全注意事项、电影院卫生安静安全注意事项、小区卫生安静安全注意事项、过往地下通道卫生安静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幼儿家长知道了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就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知书达礼、温文尔雅、人见人爱的幼儿!

【如何培养幼儿的礼仪教育】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儿童礼仪11-23

如何成功培养职场礼仪06-13

如何培养教育小孩11-23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11-23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创造能力11-23

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04-14

如何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11-17

如何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11-23

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