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倒伏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

时间:2023-05-11 17:44:52 兴亮 预防措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麦倒伏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措施的场合越来越多,措施是管理学的名词,通常是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方案、途径,可以分为非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措施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麦倒伏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麦倒伏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

  小麦倒伏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 1

  近年来,由于气候和种植技术等原因,致使高产麦田倒伏加重,成为困扰小麦高产的一大难题。本节目为大家介绍小麦倒伏的原因、危害,并按照生产周期详细介绍了预防小麦倒伏的具体措施。

  一、小麦倒伏类型

  1、小麦根倒

  小麦根倒是由于根系发良不良,扎根不深,次生根少而细弱,支持不住地上部分的重量而发生的。主要是耕作层浅,土壤结构性差,土壤水分过多,抑制了根系的生长发育,一经风雨即拔根倒地。

  2、小麦茎倒

  小麦由于茎基部的机械组织不发达,第1、第2节间过长。主要原因是群体过大,或氮肥施用过多,遇风雨侵袭,茎下部弯曲或折断而倒伏。通常以茎倒为常见。

  二、小麦倒伏原因

  1、小麦品种选用不当

  小麦倒伏与品种自身株高和茎部节间长度有密切关系,节间越长越易倒伏。资料显示,当株高不超过90cm,第1节不超过8cm,第2节不超过12cm,第3节不超过15~16cm,一般不会倒伏。因此,某些小麦品种茎高或缺乏柔韧性则易发生倒伏,特别是当年遇恶劣天气,易发生倒伏。

  2、小麦播种量大

  目前农民科技意识不强,还不能完全接受小麦精播技术,一般在霜降前后,依传统播种理念,为防降雨迟,出苗晚,故在播种时加大了播种量,使基本苗过多,通风通透性差,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细长软弱,节间变长而易发生倒伏。

  3、小麦施肥不科学

  表现在小麦施底肥时氮、磷、钾配比不当,且轻视农家肥;氮肥施用过多,或施期不当。据调查,农民追肥时用量偏大,且追施时期多在返青期。由于量多偏早,使小麦旺长,致使茎叶疯长,叶片过肥,田间郁蔽,茎秆软细,一经风雨即易倒伏。

  4、小麦土层过浅

  小麦土壤耕层太浅,既不保水又不保肥,通透性差,使小麦根系不发达,遇风雨,根系难以支撑上部重量而倒伏。

  5、小麦病害

  小麦中后期病害,特别是纹枯病严重时易倒伏。

  三、小麦预防措施

  抓好小麦麦田地下害虫、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白粉病、锈病和叶枯病的防治,做到防病虫与增强抗倒伏相结合。

  1、小麦选择抗倒伏品种

  小麦不同品种的抗倒伏性能差异很大,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抗倒伏小麦品种,可有效防止恶劣天气条件下小麦倒伏造成的降质、减产。一般茎秆粗壮、植株较矮、分蘖能力强和耐肥性的品种抗倒伏性能较强。也有的品种,茎秆虽高但根系发达、柔韧而粗壮,具有较好的抗倒伏能力,也是不错的选择。总之,应根据麦田肥力和产量水平选用适合的抗倒伏品种。

  适量播种,保持合理的群体结构播种前耕地最好采用旋耕技术,耕后精细整地,尽量使表土10cm土壤细绵,上虚下实,保持湿润;其次要采用精量播种,严格控制播种量,播种量应遵循“以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产定量”的原则,灵活运用。基本苗就应该确定为35~40万粒/亩,较肥沃地块的播种量应控制在35万粒/亩以下。#url#一般适播期为10月上旬。

  2、小麦合理调控播种量

  适量播种,保持合理的群体结构播种前耕地最好采用旋耕技术,耕后精细整地,尽量使表土10cm土壤细绵,上虚下实,保持湿润;其次要采用精量播种,严格控制播种量,播种量应遵循“以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产定量”的原则,灵活运用。基本苗就应该确定为35~40万粒/亩,较肥沃地块的播种量应控制在35万粒/亩以下。一般适播期为10月上旬。

  由于丰产型小麦麦田和倒伏型小麦麦田,其主要差异表现在小麦起身、拔节和孕穗期的叶面积指数上,故播种时要确定合理密度。一是根据小麦麦田水肥条件、品种分蘖能力强弱和播期早晚,确定基本苗数。高产田由于肥力较高,要适当减少播量或适当加大行距。二是小麦合理运用肥水,在生育期通过肥水施用达到管理调节总蘖数和叶面积,改善田间小麦通风透光条件,达到防倒伏的效果。

  3、小麦平衡科学施肥

  小麦除基肥不足土壤瘠薄的地块,或腊肥不足的晚麦弱苗外,均要控制氮素化肥施用。小麦返青后进入起身期,当主茎达到七至九叶期时,可追施拔节肥,但施肥不可盲目滥施,要看色、看叶、看种、看地合理施肥,以利壮秆,达到抗倒伏目的。小麦看色:小麦拔节时,叶色浓绿,茎秆白嫩细软的'不能施;叶色比拔节前稍淡,适量施;叶色发黄,茎秆发红的,可重施。小麦看叶:叶片大而披散的不能施;叶片上挺、窄小的,要多施。小麦看种:矮秆耐肥的可适量多施。小麦看地:底肥不足、地力差的可适当多施。拔节前苗已发黄生蔸的或叶尖枯萎的要提早施。

  4、小麦中耕镇-压

  小麦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倒伏能力。特别是旺苗深中耕断根,能抑制对肥水的吸收,控制地上部分生长,减少无效分蘖,控旺转壮,保根深扎,增强抗倒伏能力。中耕时间不能过晚,开始拔节要结束中耕,镇-压在拔节前进行。

  5、小麦合理化控

  对旺长麦田应积极推广化学控制技术,对群体过大,在小麦拔节初期以前可喷施壮丰胺、多效唑、矮壮素等植物生长抑制剂。在小麦返青至起身期用壮丰胺或多效唑,均匀喷洒,可抑制旺长,使植株底部节间缩短,株高降低,抗倒伏能力增强。壮丰胺还可以防小麦后期早衰,壮秆防倒效果显著。长势旺的麦田,从分蘖到起身期均可施用,不仅可防小麦倒伏,而且增产效果也很明显。

  小麦倒伏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 2

  1.1 小麦倒伏从时间上可分为早倒和晚倒,从形式上可分为根倒和茎倒。根倒多发生在晚期,受损失较小;茎倒则在早期和晚期均可发生,是倒伏的主要形式,损失较大。

  1.2 造成小麦倒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品种选择不当,秸秆过高或缺乏弹性,抗倒伏能力差;二是种植密度过大,个体发育不壮,秸秆细软柔弱;三是中前期水肥(氮肥)施用量大或时间不当,群体过大,麦苗旺长,故而田间郁闭,通风透气不良,引起组织柔嫩,叶大节长,“头重脚轻”造成倒伏;四是后期浇水不当,或是种植基础较差,根系发育不好,一遇风雨或浇水遇风,易造成倒伏。

  2 影响小麦倒伏的因素

  2.1 品种选择。高秆中水肥品种如:铁春1号,种在高水肥地块,易发生倒伏。

  2.2 播种量。播种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群体的大小和个体生长。据调查,每667m2播量超过14kg,基本苗超过25万的就易发生倒伏。

  2.3 中前期水肥(n肥)施用量及施肥时间。在小麦起身到拔节期间,若氮肥用量过大,每667m2超过20kg,浇水2次以上的麦田,植株生长就加快,基部节间伸长,细胞组织松软,极易发生倒伏。小麦起身期追尿素不宜超过17.5kg,浇过起身水,切忌浇拔节水。

  2.4 土壤肥力。种植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麦苗的生长发育,根系的生长。小麦茎秆的生长需要充足的磷钾肥。武强县土壤中目前“钾”的含量为#url#,“磷”仍很缺乏,含量为#url#,有机质#url#,速效氮#url#。因此必须施足磷钾肥。据调查,氮磷比例若小于1∶0.3,小麦根系就发育不良,磷肥对增强小麦根系生长、防止小麦倒伏具有重要作用。

  3 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

  3.1 选用抗倒伏品种。不同品种抗倒伏性能差异很大。各地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特性等进行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最佳品种。

  3.2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在适时播种情况下,每667m2播量不能超过13kg,基本苗为20万~22万。春季最高总茎数为100万~120万,成穗45万~47万,不宜超过50万穗。叶面积系数拔节期以3.5~4、孕穗期5~6为宜。要达到以上标准,首先根据麦田水肥条件,品种分蘖力强弱和播期早晚,确定播种量、基苗数。由大播量改为精播量,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

  3.3 科学施肥。为了防止小麦倒伏,首先培育健壮的茎秆。高产小麦对磷钾肥的需求相对较多。必须以增施磷钾肥为突破口,调整氮磷钾施入的比例,n∶p∶k为1∶0.65∶0.5为宜,控制氮肥的施用量,纯氮每667平方米不超过13.5~17kg。

  3.4 田间管理措施。发现有倒伏征兆的麦田,应酌情采取防倒措施。

  3.4.1 中耕培土。在小麦进入起身前进行深中耕,深度为8~10cm,并结合培土,可起到伤浮根,控上促下的作用。试验表明,深中耕培土,每667平方米减少分蘖5万~10万,分蘖消亡过程缩短了10~12d,加速了两极的分化速度,推迟了封垄期,可防止倒伏。

  3.4.2 停水蹲苗。适当晚浇起身水,在浇过起身水后,一定要停水蹲苗。一般停水12~20d。过旺的麦田可等到“一节硬、二节停、三节伸”即孕穗期再浇第2水。

  3.4.3 镇-压。于起身后期拔节前进行,这样可控制基部节间伸长,使株高降低,重心下移,有利防止倒伏。根据旺长程度压1~2次,注意“地湿、早晨、阴天”三不压的原则。

  3.4.4 喷施“多效唑”。小麦喷施多效唑以起身期至拔节期效果最好,喷施浓度有效成分为0.1%~0.15%的溶液,每667m2喷施药液50kg。小麦喷施后,可使基部节间缩短,叶色加深,叶尖变钝,叶片短厚,株高降低。较对照成熟期矮8cm以上,抗倒增产,比对照增产18.6%。

  3.4.5 喷施矮壮素。矮壮素有抑制节间过长,增加基部节间粗度,降低植株高度的作用,并使叶片、叶稍变宽、变短、变厚。一般情况下喷施2次,第1次在第1节伸长0.1cm时,第2次应在第2节伸长0.1cm时进行,药液浓度为0.3%,每667平方米药液量为50kg。避免烈日,避开中午喷药,以免烧叶。

  3.5 其它措施。注意后期天气的突然变化,避免浇水后遇风发生倒伏。对于已倒伏的小麦,在植株能自行恢复直立时,切忌扶麦和捆麦,以免扰乱其倒向,不利于小麦自身恢复生机。

  小麦倒伏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 3

  一、小麦倒伏的原因

  小麦倒伏包括茎倒和根倒两种类型。其中,茎倒主要是播种密度过高、水肥过多,导致小麦幼苗旺盛、茎虚弱、主茎韧性差、支撑能力不足。根倒主要是由小麦根系发育不良和根系下扎过浅引起的。

  1、播种量过大。播种量过大会导致麦田抑郁,不仅通风透光差,而且营养不良,导致茎壁变薄,缺乏弹性,麦秸支撑降低,倒伏。

  2、施肥不合理。“重氮、轻磷、少钾”的施肥问题也很常见。早春施氮量过大,容易导致大小分蘖齐头生长,植物柔软,茎支撑力不足。

  3、管理和保护是不合理的。麦田无效分蘖过多,主次不明,麦苗基部节间过长,后期田间通风透光不良,严重抑郁,容易发生小麦倒伏。

  4、雨后又刮风了。在小麦灌浆期,如果浇水后遇到降雨大风,小麦“头重脚轻”,降雨大风会增加麦穗的重量,因为茎不能承受麦穗的重量而倒伏。

  二、预防小麦倒伏的措施

  1、整地播种合理

  (1) 为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抗倒伏性,选用抗倒伏、抗病害、耐肥的高产麦种。

  (2) 深耕播种,耕地翻土时,保证耕作层深度不小于25cm,尤其是秸秆还田的土地,要深耕播种,促进小麦根系早发、多发,扎得更深更稳。

  (3) 水分好的麦田应适当放宽小麦种植距离,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小麦健康生长。麦田间距一般控制在23-25cm。

  2、科学浇水施肥

  (1) 合理浇水。对于冬季小麦,及时浇水冷冻水、节水、灌浆水,但注意浇水条件,并非所有麦田都需要浇水“三水”。如果小麦生长后期需要浇水,应坚持“风雨前不浇水,风雨停止浇水”的原则。

  (2) 科学施肥。重施有机肥,轻施化肥。对于春后繁荣倒伏的麦田,应严格控制氮肥追施量,适当增加钾肥量,每亩可施用3-5公斤氯化钾。拔节妊娠穗期,根据苗木情况每亩施用尿素4-5公斤,以增加穗粒数量。

  3、合理的田间管理

  (1) 多次镇压。对于群体过大、繁荣昌盛的麦田,在小麦起床后拔节前,多次镇压控制繁荣昌盛,促进根系下扎。一般需要2-3次,每5天进行一次。需要注意的是,地湿、早晨、阴天等情况不宜镇压。

  (2) 及时划锄。适用于小麦返青期,当表面土壤融化2cm时划锄,以沉实土壤,保湿保温,减少养分流失,控旺转壮。

  (3) 适当的深耕。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小麦起床前后及时深耕8厘米,可抑制小分蘖的生长,加速主茎和大分蘖的发育,促进小麦幼苗的健康生长。

  (4) 化学防控。对繁荣昌盛、群体庞大的'麦田进行化学防控,也可防止小麦倒伏。种植者可在小麦起步期每亩喷洒200mg/kg多效唑溶液30kg,或在拔节前7天内每亩喷洒35mg/kg烯效唑溶液50kg。

  三、小麦倒伏的补救措施

  1、灌浆前小麦倒伏的,通常可以自动恢复直立生长。但灌浆后期倒伏的,只有穗下茎才能恢复直立生长。此时,种植者可以每亩喷洒50-60公斤16%的草木灰提取物,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和灌浆,以减少倒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2、如果小麦因大风大雨倒伏,可以在阳光明媚后用竹竿轻轻摇动茎叶,使叶子上的水滴落下,以减轻植物的压力,促进其快速“抬头”。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直接用竹竿捡小麦,因为这也会破坏小麦的倒置,影响小麦的恢复和生长。如果小麦因纹身枯萎而倒伏,应及时治疗。

  以上是小麦倒伏的原因和预防和补救措施。小麦倒伏时,必须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补救,以免因小麦倒伏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小麦倒伏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 4

  小麦倒伏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品种的选择。发生倒伏的田块大部分为高秆不抗倒伏的品种。这些品种抗倒伏性差,同时农户又没采取化控措施,所以造成倒伏。

  2.播期、播量的影响。播种期早、播种量大,倒伏田块播期大部分在 10月10日 以前,播量在15公斤/亩以上。由于播期早、播量大,造成小麦群体过大(亩成穗数在40-45万穗/亩以上),通透性差,个体生长弱,抗逆性差,造成倒伏。

  3.整地、播种质量差。由于秸秆还田,整地质量差,撒播田块倒伏率较高,特别是沙土地发生倒伏的面积大,淤土地倒伏面积小。

  4.氮肥使用量偏大,追肥时期不当。据调查,部分倒伏麦田施氮量在纯氮 14公斤/亩以上,甚至更高。且追肥仍采用传统追施返青肥,造成小麦下部节间过长,抗倒伏能力较差。

  5.病虫害防治不适时。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部分麦田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甚至不防治,造成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发生重,发生倒伏。

  6.自然灾害原因。小麦收获前5-10天,如遇到大风或大雨天气也易造成小麦倒伏。

  为防止小麦倒伏,增强小麦的抗倒性,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种植抗倒伏品种。

  2.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后期适当控制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

  小麦倒伏后要这样施救:

  1.小麦倒伏后不要人工扶直倒伏小麦。当小麦倒伏后,其茎秆就由最旺盛的居间分生组织处向上生长,使倒伏的小麦抬起头来并转向直立,若人工扶直,则易损伤茎秆和根系。应让其自然恢复生长,这样可将减产损失降至最低。

  2.小麦倒伏后要及时进行叶面喷肥。倒伏后小麦植株抗逆力降低,应及时对叶面喷肥并进行营养补充。一般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加水50-6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

  3、小麦倒伏后应加强病害的`防治。及时防治倒伏后带来的各种病虫害,是减轻倒伏损失的一项关键性措施。

  关于小麦倒伏小编就介绍到这了。小麦倒伏从时间上可分为早倒伏和晚倒伏,从形式上可分为根倒伏和茎倒伏。一般根倒伏多发生在晚期,损失较小;茎倒伏则早期、晚期均可发生,是倒伏的主要形式,损失较大。灌浆前早期倒伏主要影响粒数和粒重;灌浆后晚期倒伏主要影响粒重,因此防止小麦倒伏是实现小麦高产的重要环节。

【小麦倒伏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相关文章:

小麦死苗的原因及预防措施11-23

玉米倒伏的预防与补救措施11-23

触电预防与控制措施11-23

麻疹预防与控制措施11-23

预防夏玉米倒伏的十大措施11-23

夏玉米倒伏后的管理及预防措施11-23

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措施11-23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10-09

小麦冻害的预防及补救措施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