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援助的必要性与措施

时间:2022-11-23 11:40:16 就业援助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援助的必要性与措施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就业质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康。推进大学生全面顺利就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世界局势复杂多变、经济发展面临众多不确定性的今天,加强对高校大学生就业趋向的了解,加大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力度,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高质量就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高同民综合文明素质等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援助的必要性与措施

一、当前的就业形势

1.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矛盾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一个社会的现实就业容量是受一定时期的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以及劳动力供给等短期内相对恒定的因素所制约的。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来说,影响的关键因素就是高等教育的结构与社会产业结构是否协调。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不少学校定位不准,过分追求学校升格,过分强调层次提升;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不相适应,过分注重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忽略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就业期望与现实不符。在大学毕业生满足不了社会需求的时期,这些问题虽然也存在,但矛盾表现得不很突出,也比较容易解决,但在毕业生人数急剧膨胀、大于社会需求的时期.这些问题就会凸显出来。

2.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主渠道吸纳能力下降。从恢复高考到1997年,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天堂,也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渠道。但自1998年以来,政府机构大幅度精简,1998年中央国家机关分流了50%。地方政府机关的改革也在进行;事业单位也压缩银根,精简人员,一些员工开始自谋职业,大多数单位采取人事冻结的办法。因此,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再也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吸收大量的毕业生。与此同时,国有大中型企业也面临着重重困难,也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纷纷进行结构调整。资产重组,减员增效。当然,这些因素并不完全排斥大学生的加盟,相反,他们需要人才,需要新鲜血液来激活企业,帮助企业尽早走出困境。于是,一些企业开始储备人才,调整人才结构,合理置换冗员。但是今天所需人才绝非往日计划分配时那样。他们在数量上少得多,在质量上要求也高得多,非有用之才不取。新形势下企业的用人之道更加挑剔,宁缺勿滥。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主渠道吸纳能力严重下降了。

3.社会对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引起低学历者就业受挫。现在随便走进一场毕业生招聘会,就可以发现招聘单位的广告上,无论什么岗位,都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一些单位间的攀比现象,以及单位企图达到的广告效应,严重伤害了部分本科以下学历学生的心灵,造成低学历供过于求,高学历人才不足的现象,而且造成“人才高消费”的浪费现象。对单位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反而增加了成本。招聘了较高学历的毕业生,学非所用,或不安心工作,跳槽频繁,

既影响了毕业生的前途,也使单位自己受损。成为培训中心。对于低学历的学生来说,也失去了一次就业的机会。

4.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直接影响毕业生的供求状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和内地经济差距的拉大以及高校毕业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推行,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早已形成了一股由落后地区指向沿海发达地区的强大势能,使我国的人才分布状况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相对均衡演变为明显的不对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塘、山东半岛等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达工资收益较高,工作环境发展空间较大,成为高校毕业生竞相追逐的目标,许多大学毕业生不惜牺牲自己的专业,通过各种途径走向这些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则出现了极为不利的情况。本来地区内部花大力气培养大学生十分不容易,但由于经济发展迟缓,又提供不出足够有效的工作岗位,只得把他们拒之门外。

二、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趋势

1.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不断务实。我国大学生就业难是中国经济大调整、大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与社会的就业难是同时产生和同步发展的。造成就业难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且十分复杂。主要表现是:一方面大学生就业主渠道吸纳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企业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岗位由于竞争激烈,工资标准比以前低了很多,部分大学生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不能及时调整期望值(包括对月薪、对就业地区、对就业单位、对职业的期望)。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为了尽快找到一个工作,大部分毕业生开始调整期望值,顾不得个人就业意愿,就业期望值不断务实。

2.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相结合,优秀学生可以提前获得就业机会。在企业用人过程中,不少企业已逐步从注重“现货”向注重“期货”转变,在培养人才上先走了一步。所谓“现货”,就是毕业生,“期货”就是优秀的非毕业生。不少企业已经和学校签订了人才智力合作协议,设立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即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结合。让一部分学生在读期间来此学习,然后和优秀学生提前签定就业合作关系。

《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援助的必要性与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

养模式已经开始在一些学校试行,预计以后在有条件的学校将大量试行。根据中国上海人才市场发布的《长三角地区企业用工状况调查报告》,有超过74%的用人单位倾向使用具有一定经验的社会从业人员。而通过这种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将改变企业“即缺即用、即招即用”的传统引才模式。院校根据“订单”企业的实际需要培养人才,既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又降低了企业的招聘成本,还为企业建立起一个充足的人才资源库。

4.去政府机关将不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现在大学生就业观点开始不断务实,虽然政府机关每年都要招聘公务员,但是录取比例相当少,大学生往往花了大量的精力,结果录取可能太小,并且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关系网太多,即使考取,最后也不能录取。所以放弃考公务员。另外有一个理由,有一部分毕业生受家长或亲戚朋友的感染。认为:政府机关的人事制度缺乏透明性,而且一把手权力过大,只要一把手不认同,平时工作再辛苦再有成绩也还是会被一票否决。这对于大学生来说肯定不是发挥自身能力显示自己价值的最佳去处。去政府机关工作将不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

5.服务业将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领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调节范围的扩大,使很多劳动服务行业从原来的物资生产部门中独立出来。并实现了产业化。加入世贸组织更是给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对毕业

生就业来讲,服务行业,其中包括:研究设计、市场营销、会计、中介服务、为社区居民直接提供的家政、代理服务等将占主导地位。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4月初专门召开了服务业的工作会议,进行了具体部署。会议强调,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

6.中小企业将是大学生就业的理想去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有一千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总数的75%。加入、Ⅳ1的后,推动生产过程由一个企业、一个集团、一个国家内完成向生产的全球化与国际分工转化。但是。目前中小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的总体水平偏低。为了生存,企业将不得不在国际通行的商业规则下运作,必然需要大量相关人才。拥有先进知识和技术的大学生将在这里施展自己的才华,得到企业的重视。中小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天堂。

7.大学生在外资企业就业的比例将大幅度增加。加入W1、0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外国企业对中国市场也越来越看好。例如:在信息产业市场,德国《商报》2003年3月13日撰文指出,在大多数国家个人电脑销售额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却以12%的比例增长。为了争夺中国市场,国际信息产业的巨头们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竞相投资中国。所有迹向表明,具有较高信息产业技术、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精通WTO规则和国际经济法律、善于参与国际事务的人才,将在外企受到欢迎。

8.大学生要求自主创业的机会将不断增加。随着高教改革的深入,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全,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在不同高校纷纷推广,大学毕业生将出现更多的先就业、后择业或先工作、后学习等情况,这将使更多毕业生自主创业。加上自1999年以来,高校招生规摸大幅度提高,虽然国家主要出发点是“拉动内需”和“延缓就业”.但在扩招后就业压力更大,这是事实。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国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机会将越来越多。

9.走向农村是大学生就业的新出路。我国农村占地面积广大,农业人口占总人数80%,农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以及农民对知识、对进步的渴望。这都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泉,大学生走向农村,不仅可以带动农村人口走向城镇化,还可以缓解城市就业和提供新岗位。

三、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应对措施

1.大学生要认识自我.为自己正确定位。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充分认识,了解自己的个性因素,包括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等。没有兴趣和爱好的职业很难吸引大学生从一而终地从事它,也很难让大学生充分发挥其特长和潜力。当然,兴趣和爱好可能转移,性格和气质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职业的选择和成功有较深远的影响。大学生只有客观的分析自我,让自己清楚“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才能给自己正确定位。

2.大学生应正视现实,调整自己择业期望值。人是社会人、现实人。在我们搞清楚了“我是谁?我想干什么”的前提下,更要搞清楚“社会能让我干什么”这个问题,就是说,我们应正视社会现实。正视社会现实是大学生就业必备的键康的心态。学生应该学会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就业形势,了解外面的世界。然而,很多大学生不是立足现实,选择最能发挥自己作用,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和地方,不能应对市场的变化而择业,而是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单位,拥挤在大城市、大企业,这样眼睛茫然盯着就业市场的一角,必然丢掉广阔的就业市场。只有调整自己的择业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才能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

《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援助的必要性与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下,不被淘汰出局。只有调整了自己就业期望值,大学生才能充满激情地走向工作岗位。

3.大学生要勇敢走向就业市场。大学生仅仅认清了自我,调整了期望值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认清形势,树立“不等”、“不靠”的思想,着意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培养主动推销自己的意识,勇敢走向就业市场。要正视就业市场中的不平等、不公正的现象,增强信心与能力。

4.高校要改革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狠抓“质量”关。大学生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就业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到市场竞争的成败。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键取决于在就业市场有无竞争力,取决于毕业生自身的质量。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学校和毕业生就业的生命线。改革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更新陈旧的课程和内容,鼓励大学老师改变呆板的授课方式,实现完全学分制,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学校的当务之急。高校培养的人才不应是整齐划一的通才,而应是各有侧重的专才.不同的人才定位决定不同的培养模式。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知识、能力、人际交往、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实践能力都具备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有竞争力。

5.高校应该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保证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抓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的队伍建设。搞好队伍建设,我们必须从指导老师的素质下手。这里的素质不仅指学历、经验、社交能力、领导才能,还应具有责任心、责任感;其次,要丰富就业指导的内容。就业指导不仅包括对职业的具体介绍、个性职业心理分析、形势法规教育、择业技巧,还应指导学生树立市场化人才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创新思维和自主创业的观点。笔者认为,只有正确的树立了市场化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创新思维和自主创业的观点,大学生才能有正确的心态,才能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才能在各个行业有竞争力。最后,学校应该树立良好的形象,加强与市场的联系。只有加强与市场的联系,才能不断了解市场各个行业所需人才,及时反馈给学生。

6.政府要健全就业市场。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包括三大市场:一是教育系统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二是人事部门的人才市场,三是劳动部门的劳动市场。就业市场的多样化,有助于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信息,但就业市场缺少沟通,学生又感到困惑和迷茫。如何将三个市场相互贯穿,合理搭建信息平台,促进大学生就业?这既要求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宏观调控,也要求学校自身努力。另外,政府要加强就业市场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就业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防止出现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最后,要改革户籍制度,允许人才在城市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合理的流动。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无后顾之忧地扑向广阔的天地。

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援助的必要性与措施 [篇2]

一、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对大学生生就业指导的认识不到位,未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在大多数学校中,与教学工作相比,就业指导工作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通常的就业指导局限于简单地给毕业生找个单位就万事大吉了,并没有考虑这份工作是否适合学生的专业要求,是否能发挥学生的特点,学生从事此项工作是否具有发展潜力。从而缺乏针对学生

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也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这就大大地影响了人力资本的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

二是以全过程就业指导理念为基础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传统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往往属于教学活动,作为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它仅仅体现在大学的最后一年甚至最后一个学期。直到现在仍有许多人认为就业指导工作就是在学生毕业前举办几次有关就业的讲座,殊不知就业指导工作其实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事实上,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就业指导完全可以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全程就业指导有利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在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的基础上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就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学生充分就业。

三是就业指导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未能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从理论上讲,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而且要担负起帮助学生自我评价、正确定位的责任。这就要求他们不但要具有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经验,而且还要掌握心理学、劳动人事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但是目前大多数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进行研究和探索的能力,因而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不强,效果也就不够理想。

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措施及建议(一)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及就业指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高校要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在学校中培养这样一种意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是哪个人、哪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全局性工作,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关注和参与。要培养就业指导工作的大局观念,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工作全局中综合考虑,统一安排。就业工作不是独立存在的体系,它必须和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学校应把就业工作和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招生规模、评优奖励相挂钩,把就业工作作为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工作的负责人同时也兼任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责任人,从而建立就业工作与人才培养的双重责任制。同时,对就业率明显偏低的专业原则上要减少招生或控制招

生,而就业率持续走高的专业则可以适当地增加招生计划,从而实现招生与就业的双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必要补充。通过就业指导工作,使得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能做到既符合个性特征,也符合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另外,就业指导必须贯穿于本科培养的全过程之中,这是构建新时期高校就业工作体系的灵魂。

(二)建立以/学生为本0为理念与基础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大学生是高校就业指导的对象,也是就业指导活动的主体,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构建就业服务体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0的理念。以学生为本,就要处处为学生的利益着想,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做好指导好和服务工作。就业服务包括就业信息咨询、就业手续办理、就业信息网建设等。就业服务的重中之重是信息服务,而利用网络的便捷和资源的广泛性,建立就业信息网,广泛开展网上信息服务是有效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开展远程面试,加强与报刊媒体的合作,定期将报刊的招聘信息提供给学生等措施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利用这些直接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渠道的方式,来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这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当建立就业单位、毕业生信息交互机制,建立虚拟、实体信息网络。通过各种方式,拓展毕业生就业机会,减少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就业环节,通过由/等米下锅0到/找米下锅0的信息搜集方式的转变来实现高就业率。

(三)增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良好的就业服务就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助推器,对毕业生树立自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市场的压力与挑战具有重要意义。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是否在这项工作中有责任心,则直接关系到这项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关系到所培养的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工作人员要从贯彻落实和积极实践/三个代表0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来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要从学校改革发展的大局来理解此项工作的实际意义,要从与每一个专业、所有教职员工生存相关的角度看待此项工作的切身利害关系。

(下转第47页)

扫、物资招标采购、中心开业、活动策划、宾客接待等全部工作,同时积极投身到产教结合的探索实践当中。大家克服了各种困难,在辛劳的同时也收获颇多。

1.师资结构更加合理。旅游系教师和中心聘用的经验丰富、管理水平较高的助理、厨师们一起,构成了现在旅游系产教结合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的结构更加合理、力量更加强大。更能满足工学结合的教学新方式的需要。

2.双师素质进一步提高。旅游系的教师全面参与了中心筹备到运行的全部活动,对旅游饭店行业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明显提高。

3.教学质量有新的提高。有了在中心的实践工作经验,老师们再上课堂,就变得更自信,讲课更有针对性,更生动活泼。教学效果更好。

(三)专业建设

1.中心成为全省职业教育十大实训基地之一。规模较大、设施齐备的学术交流中心的建成启用,使我院在实训设施建设方面又多了一个亮点,这样的实训条件,在全国也是少见的。中心成为全省职业教育十大实训基地,这是对我们专业建设工作的肯定。

2.专业影响明显提升。在2004年的招生工作当中,众多中职学校的广大师生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实地考察了解到/教学-经营一体化教学模式0的有

关情况后,表示非常惊喜,我院旅游系相关专业成为省内广大对口生源除本科志愿外的第一选择,甚至有些考生放弃本科志愿,一心一意报考我院餐旅类专业。在全省对口生源严重不足(不到1500人)的情况下,旅游系圆满完成了100人的旅游专业对口招生计划,超额完成了烹饪专业60人的招生计划。山东商职学院旅游系在全省同类院校中的领先地位已经初步确立。

3.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餐旅类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教学-经营一体化是根据餐旅教学中心经营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原教学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上课时间、上课方式、上课地点、教学内容均进行了改革。采用工学结合的方法,将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都安排在餐旅教学中心进行,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实践并得到及时的检验与提高。

参考文献:

[1]贾顺莲,周兆银,杨华盛.改革实习教学促进人才培[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05).

[2]周兆银,杨华盛.改革实习教学体系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J].高教论坛,2004,(06).[3]肖毅,钱建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

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1999,(04).

(责任编辑:孙建华)

(上接第43页)

(四)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积极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改变完全依赖社会、缺乏自主创业的状况。努力培养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思想观念。

(五)有效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建立该制度是学校掌握培养人才质量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这项制度主要有以下优点: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人才市场的供求情况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为学校专业设置、专业结构调整、考核教师工作水平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该项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解决毕业生供给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的冲突问题,对建立完善的学校教学结构具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

【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援助的必要性与措施】相关文章:

就业援助政策措施11-23

就业援助工作措施11-23

关于探讨高校就业的援助机制的论文11-24

我国弱势群体就业援助法律问题研究11-23

就业援助计划11-23

就业援助申请11-23

就业援助方案01-06

就业援助活动总结11-03

就业援助月方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