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培训就业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24 03:56:22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村培训就业调研报告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的一个根本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新农村建设的持久动力。根据巢人常办[2017]40号文件精神,我们3名代表先后来到县农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局、庐城镇、白湖镇,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随机抽查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调查摸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相关情况,现将调研报告如下:

农村培训就业调研报告

一、农民的技术技能状况:

1、农村劳动力状况:

我县国土面积23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万亩,辖17个镇,总人口118万,乡村人口104.9万人,占88.1%。劳动力资源54.6万人,(男性27.8万人,女性23.4万人)。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2.13亩。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281029人占54.9%,从事工业的劳动力49653人占9.7%;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劳动力12349人占2.4%;从事批发与零售业的劳动力20003人占3.9%;从事餐饮服务业的劳动力14693人占2.9%;从事其他劳动力58694人占11.5%。以上数字说明,我县劳动力资源丰富。

2、文化结构状况:

据统计,在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 18.61万人,占34.1%,初中文化程度28.99万人,占53.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8.61万人,占12.8%。以上数字说明,我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较低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是不容忽视的。

3、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状况: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村劳动力农业技术技能和知识更新的需

求在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通过正规培训,其他培训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与劳动力总量比,仍然只占很小的比例。目前,全县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约3.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7%,农口各部门和相关部门通过以会代训、现场会、科技三下乡等形式普及农业科普知识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6%左右。以上数字说明,我县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严重滞后,如不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将极大地制约农村小康建设进程。

4、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状况:

据农村住户调查推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地转移至二、三产业和转移至本乡镇地域外)人数28.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51.6%。他们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达92.6%,高中文化程度的为5.2%,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占21.6%。25周岁以下的比重为31.6%,45周岁以上比重为3.9%。他们大多到外省地区从事第一产业占3.5%,从事第二产业的占38.1%,,其中建筑业占18.6%。从事第三产业的占32.9%,其中社会服务业占21.6%。以上数字说明转移的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以青壮年为主,从事的行业绝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的职业与体力劳动紧密相联。

5、农村劳动力生产生活经营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各类科技示范户约3000户,致富带头人1070人。生活状况占中等水平以上人口比例53.4%,农村贫困人口占1.92%。而各类种、养殖业专业户、小康户等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的家庭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长期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的占绝大多数,贫困户中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的占绝大多数,说明农民文化素质高低同农民收入程度呈正比例关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重要性认识不够。

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不仅是农村教育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农民技术技能事关农

村人才建设。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这说明,在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中,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现代化,而农村全面小康的核心就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因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对整个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起决定性作

用。因此,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全面提高素质,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2、全县没有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我县现在的各类社会办学机构不下三十家,但拥有完善培训场所的少之又少,他们基本是规模小,师资设备等培训资源很薄弱,培训内容上理论课偏多,无法完成大批量的培训工作。

3、培训机制不完善

市场虽然技术工紧缺,而真正培训内容符合市场需求的又不是很多。比如:电工、焊工等技术培训,需要到市一级机构参加培训才能颁发资格等级证。很多农民虽然很想参加学习培训,但存在很多实际困难。阳光工程培训虽然免费培训,但生活费、住宿费、差旅费还是需要不少,有的农民拿不出或不愿拿出这个钱,又担心学不会,误了时间又误了钱。

《农村培训就业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民整体素质较低

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技能素质较低,经济收入普遍低,加之认识不足,有一技之长的不多,影响和制约了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

2、信息服务渠道不畅通

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培训与市场、岗位信息需求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和对接,造成培训内容单一、过时,从而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形成。

3、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缺乏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全县职业教育尚处在发育初始阶段。

四、对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的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引导,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的良好环境。

科技兴农,核心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高他们文化科学技术水平。落实中央“三农”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愈来愈需要更多的农业科学人才、管理人才和农业实用技术人才。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更需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部门要以对民族振兴的高度责任感,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农民教育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对农民教育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

2、健立健全科技培训机制,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世界银行早在1997年提供了这样的数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所产生的效益,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约达1个百分点,打工经济已经成为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国情专家胡鞍钢则称:农民工进城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就我县而言,目前农村劳动力中,大部分人没有外出打工所需的一技之长,他们多是靠乡邻、亲友的传帮、带,无序和肓目地流入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很难进入城镇稳定就业,成为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的“瓶颈”。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这个群体的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自主意识、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调研显示,有的农民已经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他们说,如果不参加培训盲目流动,就找不到工作或只能干赚钱很少的工作。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发达的制造业的带动,对机电、电子、计算器、缝纫等各个加工制造类工人的需求量非常大,这里形成了“只要职业学校和技校有学生,我们就要”这样一个局面。企业认为,经

过培训的学生,比在劳动力市场上现招未经培训的劳动力要强得多。农村的初、高中毕业生成为农村新增的富余劳动力,家里不需要,自己不安心,他们中大多数人都要加入农民工队伍,转移到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但他们缺乏必要的技能知识。因此农民工培训应以政府行为为主,并坚持市场化运作,从源头上治理。我们建议政府在完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尝试“3+1”工程。进一步严格初中毕业证制度,凡是各门功课未达及格分又无特长的学生,教育部门规定必须进入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基地或职业学校培训一年时间,获得资格证书,方才颁发初中毕业证书。树立大教育的观念,也可以在农村中学先试点,积极探索“学校+公司+农户”,并使之成为农村新增劳动力培训主战场。

3、完善好教育培训体系,从源头上解决“三农”问题

在目前的农村职业教育方面,教学过程与市场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对新技术、新品种的了解和应用受到限制。传统的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目标上应重新定

位,应从学历教育为主,转向培训服务。搜集各方面的就业信息,成立技术技能培训就业协会,有序掌握外出动向,外向联系,有计划统畴安排,甚至与企业联系,实行订单培训,签订劳动力输出合同,学校针对性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培训、考核和技能鉴定。同时,在职校设立职业介绍所(如保安、家政、电子),将各类劳动力登记在册,有序输出劳动力。

企业应逐步规范市场操作程序,从劳动准入制度加强职业教育。比如招收新员工必须要有资格证书,规范操作。

将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劳动力资源输出作为二个产业来发展,形成长效机制,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从源头上解决“三农”问题。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调查报告—范文网

时间:2017-06-18 11:2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去年以来,我省各地紧紧抓

去年以来,我省各地紧紧抓住“双转移”的重大战略机遇,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就业载体和培训网络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农民工转移、就业仍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近日对河源、揭阳、惠来、罗定、博罗、连州等地的调查显示,当前农民工技能培训、转移工作面临着五大突出问题,值得引起关注。

《农村培训就业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1、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大劳动力培训转移压力。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特别是外向型劳动密集型经营仍较为困难,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所减少,吸纳劳动力数量下降,进一步加大了各地劳动力培训转移的压力。欠发达地区普遍感受到了金融危机给劳动力培训转移带来的双重挤压:一方面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人数增加,另一方面本地企业吸纳就业人数下降。如罗定市调查显示,金融危机不但导致当地外出从业农民工返乡人数比往年有所增加,市内从业的劳动力也受到较大影响,如宏利达公司员工由2017年初的2300多人减少到目前的1200多人,1100多员工离职;华天龙制衣厂因停工而使员工人数从2100多人锐减至800人。河源市劳动部门反映,2017年底该市有4.7万人农民工返乡,同时当地部分中小企业裁员或破产,导致1.5万名员工终止劳动关系,进一步增大了劳动力培训转移的压力。

2、农村现有富余劳动力年龄偏大,综合素质偏低。目前,欠发达地区留守在农村的劳动力多为年龄在35岁以上、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缺少就业技能的就业困难对象,理解和接受能力较低,难以实施理论上的培训课程,要实现这部分人群的转移,难度相当大。而对于企业来说,一般不愿意招用年龄超过35岁的农民工,如何妥善解决“35岁现象”就业难题,对于进一步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向更高一层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技能培训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培训时间限制。目前,各地对农民工的免费短期培训时间多为1-3个月,实习时间一般占训练时间的三分之二。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加之实习指导老师不少是当地企业聘请的师傅,指导水平相应较低,因而学员动手能力普遍较弱。此外,部分农民确实有参加培训的意愿和需求,但由于不能灵活自主选择培训时间,加上担心耽误了找工作的机会,没能参加培训。二是培训资源仍然欠缺。大部分地区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主要依托现有的职业技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完全针对农民的培训基地较少。不少培训部门存在基础设备不齐全、师资力量不够强特别是专业教员缺乏等情况。三是培训内容仅注重技能培训。目前,相关培训多是让农民工拥有一技之长,仅注重提高他们的生存技能,而对于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的法律法规常识讲座和城市文明常识、心理健康知识辅导等培训很少。

4、思想认识仍存在上热下冷的情况。虽然各地政府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民工

的培训和就业工作高度重视,但不少农户和企业却不“领情”,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各地反映,目前仍有不少农户对劳动力技能培训缺乏认识,认为技能培训浪费时间且作用不大,不愿意去参与培训学习;一些农户表示,参加技能培训的人员在工厂或企业就业所获得的待遇与未参加技术培训的初中毕业生差不多,况且目前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形势严峻,与其花费几个月时间培训,还不如早求职、早就业、早挣钱;部分参与了培训的农户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到学习效果;不少企业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怕花时间、怕出钱、怕培训的工人留不住的思想包袱和问题。

5、后续跟踪服务仍较薄弱。各地在转移、培训、就业等环节均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为农民工提供了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推荐就业等服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各地对就业后的农民工提供跟踪服务方面仍有所欠缺,对他们实行统一跟踪在岗培训、统一管理、统一维权保障等全程服务方面仍有待加强。

农村培训就业调研报告 [篇2]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农民收入水平相对偏低且增长缓慢已成为当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可以说,农村青年就业的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全局。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镇;农村青年就业状况,在暑假期间,我通过走访相邻的几个村子的形式对青年外出打工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我对农村青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对我镇青年就业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通过调查分析典型乡镇,希望对农村青年就业工作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农村青年外出就业的基本情况

农村青年外出就业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性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式,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人多地少,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形成了大批的农村青年外出务工,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民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求富、求知、求美、求乐、求利等思想逐渐影响农村青年。通过调查分析,全镇农村青年外出就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青年外出就业比重大。农村外出就业的大多数是青年人,近年, 16—40周岁的农村外出就业青年占青年总数的51%,有的镇外出青年比例甚至高达78.2%。从年龄上看,19-35岁是主体,占受调查人数的65%。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所占比例较大,约为57.5%。从地

区分布上看,受地理位置、交通及务工信息等因素影响。在问及想出去务工的原因时,有8.8%的青年表示是家庭田地少,在家无事可做,11.1%的表示不会或不愿干农活,44.5%的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或嫌本地工资水平太低,10.1%的表示想外出见见世面,开阔一下眼界,19.8%受周围外出务工人员的影响。

(二)是务工青年年龄偏小,文化层次较低。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市农村青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了76.3%,并以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而恰恰是受教育年限低下这一“瓶颈”,严重限制了他们就业、创业的空间和范围,于是他们往往比较集中、单一地分布在建筑、缝纫、毛衫、纺织等领域农村青年有很多读完初中、职高就外出打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调查对象中,高中(含中技、职高)以下学历占80%,其中初中生占到40%以上。调查中显示,农村务工青年平均年龄在21岁左右,其中16岁至20岁(包括20岁)的青年占66.8%,20岁以上的占33.2%。这些青年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85.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含中专)的占10.1%。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外出就业青年学历越高收入普遍也越高。

(三)流动地域相对集中。农村青年外出就业大多“离土不离乡”,对务工地的选择比较现实,整体上以收入高低为主要标准。主要集中在区内务工,占74.4%,这主要集中指初中学习时辍学的,大多为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没有一定特长,主要靠出卖劳动力:另有一部分则是对务工地无特殊期望,只看能否挣到钱。到市内其他区县就业的相对较少,约占24.6%,同时受消费水平、竞争压力、用

工要求等因素影响,出区就业也多数在郊区。到外省就业的主要集中为刚从学校毕业出来,有一定文化知识或者上过中专接受过一些技能培训的中专生(含高中生)仅占不到1%。

(四)在专业技能上:经调查显示,我市有一半以上的青年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由于技术水平的相对低下,面对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一部分综合素质相对较为低下的农村青年显得无能为力,于是他们往往只能选择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简单体力劳动。职业结构多元化,外出就业青年职业分布较为广泛,所调查的10余行业均有涉及。农村青年务业工种多集中在密集型、技术含量比较低的行业。近年来,城镇不断加速发展二、三产业,农村外出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者日益增多。从就业的产业分布来看,近年外出劳动力分布在三个产业的比重分别为:一产7%,二产41%,三产52%:男性多集中在建筑、装修等人员密集型行业以及种养殖,女性多以从事低技术含量的行业为主,包括纺织、服装、服务性行业、箱包玩具加工等。由于我镇地势的影响,加上我镇是一个少数民族较多的地方,其中从事农家乐旅游业的青年达到了40%。

(五)外出务工时间相对较长。选择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村青年达到了54%,在外务工从事某一项工作时间已达1年以上约占70%。大部分外出青年已基本脱离传统农业,工作相对比较稳定,且将近一半的青年愿意长期在外务工经商。还有部分农村青年外出就业主要以兼业性的短期就业为主,由于受家庭的牵制,不能和城镇青年一样长期外出打工,少部分的农村青年以兼业性的短期转移为主,农忙务农,农闲

外出务工经商

(六)存在明显的自发性。目前农村劳力外出主要是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接近一半的青年外出就业是经同乡亲友的介绍或引路而实现,通过获取社会信息寻找工作以及盲目自发的约占33%。通过政府部门或社会职业中介机构组织劳务输出的人数不到流动总数的20%。同时,有46.3%的青年看好和亲戚朋友介绍,25.8%的青年看好团组织、政府劳服站、村委会及其他正规中介组织,25%的回答要靠自己出去找工作,另有2.9%的青年最希望跟建筑队出去。

二、农村青年外出就业带来的积极影响

农村青年外出就业是一种隐形经济,不仅给自身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而且对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我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增加了农民收入。我镇农业的效益相对低下,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所获得的实际报酬往往要大于农业,产业之间的这种收入差异,成为劳动力转移的直接动力。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正所谓“一人务工全家脱贫”,

(二)促进了农民观念转变。一方面农民进入城镇务工,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从客观上促使广大青年认识到必须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以增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市场竞争的能力。务工过程中通过文化和信息交流,使广大青年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能,活跃了思维,更新了观念,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综合素质普遍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带

来的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信息反流,使“山里“的人们了解到了“山外”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从而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择业观念和市场观念,为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的程度越高,对

二、三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效应就越明显。从区内转移看,劳动力从比较效益低的第一产业转移到比较效益高的二、三产业,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从区外转移来看,一些外出就业青年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技术和经验后,纷纷返乡创业,投身二、三产业,安置富余劳动力,成为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带头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并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四)促进了社会稳定。我区山区面积占98.5%,耕地面积较小,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剩余,就业问题成为农村不稳定因素之一。实现富余劳动力就业,不仅事关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的社会的稳定。在我区第一产业薄弱的情况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外出务工成为我区扩大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农村青年就存在的问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文化技能低就业处于劣势地位,难以融入城市实现稳定就业,再就业难度相对较大,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引导。由于农村劳动力自身的特点和陈旧的思想观念,在现有的返乡农村劳动力中参加过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的很少;而相当多数的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热情不高。主要原因是现有的培训资源和基地建设不够完善,缺乏吸引力,有些农民认为白搭功夫,耽误挣钱,另外职业培训

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社会培训机构存在数量多、规模小、生源少、管理乱、培训质量差的状况,给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农村青年综合整体素质。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要建立农村青年文化程度预警制度,严格执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初、高中教育,鼓励各农村青年进高校深造。

(二)宣传引导,为返乡青年自主创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就调查内容来看,虽然有一小部分务工返乡青年办起了养殖场、饭店,但是真正打算在家乡创业的人还不是很多,他们一方面担心自己管理不好,也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同时也担心创业后产品离市场太远,不好销售。所以,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务工返乡青年在家创业,改善他们的创业环境,提供更好的资金来源和便捷的贷款渠道,提供技术指导,为务工返乡青年在家创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关注农村青年就业,做好相关培训工作。首先,要整合社会各类培训资源,重点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他们掌握各类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技术的含金量。其次,要做好企业等社会各部门招工用工相关政策宣传工作,鼓励企业组织青年职工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并将培训绩效列入企业年终考核指标;再次,加大培训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和帮助培训机构和企业开展大规模的技能培训,帮助那些发展较为良好的企业来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

位,保持农村青年就业基本稳定。

(四)支持鼓励,乡镇职业学校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

针对目前务工返乡青年劳动技能偏低、技术种类单一的特点,加之大多数务工青年有自觉学习第二职业或者更多劳动技能的需求,支持鼓励乡镇职业学校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对返乡的务工青年进行集中或者分散培训,以提高务工返乡青年劳动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

(五)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容量。首先,调整好农村劳动力在三大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在产业、企业及所有制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努力提高就业密度,维持和提高创业就业的弹性力度,使原有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中的就业容量有新的提高和拓展;其次,要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产业,在产业、企业类型的调整上兼顾劳动、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协调发展与合理布局,保持就业整体局势稳定,保证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农村培训就业调研报告 [篇3]

本人自2017年8月21日至9月15日就花明楼镇农民技术技能的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方式以上户调查为主,走访了全镇17个村的部分村组干部和部分长期外出打工人员,在镇属各部门查阅了相关资料,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镇农民技能情况

(一)农村劳动力情况

我镇现有农业总人口37805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8-45岁)27300人(男性13850人,女性13450人)。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18000人,约占63.5%,从事工业的劳动力9000人,约占31%。在全部劳动力中,在外务工的有近10000人,在镇内从事各种务工的有3500多人。以上数字说明,全镇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仍停留在本地,这也是我镇剩余劳动力就业难的原因。

(二)文化结构状况

据统计,全镇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有近15000人,约占55%,高中以上学历的约4000人,仅占15%。这种情况说明,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绝大多数,农村劳力力整体素质低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三)农村劳动力生产生活情况

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生产实践看,在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劳动力智力因素的作用在逐渐提高,体力因素作用在不断下降,智力因素中,现代科技知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传统经验的作用不断下降。通过调查分析,在全镇专业户、示范户等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的家庭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长期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的占绝大多数,贫困户中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的占绝大多数。说明农民文化素质低同农民收入程度显著相关,也同农业生产水平显著相关。

1、从每亩耕地提供的产品产量看,经济作物的收益大于粮食生产收益。文化程度高、生产技能强的农户生产收益比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的农户生产收益要强。这是由于各种经济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要求比较高,文化程度高的农户敢于大胆试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实行科学管理,因而经营效果好。

2、在发展多种经营方面,文化程度高,生产技术技能强的农户致富门路广,这是因为他们有经济头脑,会经营,敢于扩大生产规模,文化程度低,生产技术技能弱的农户经营项目少,经营规模也比较小,因此收入很低或较低。

(四)农民技术技能的培训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镇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劳动力对农业技术、就业技能和知识更新的需求在不断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与农村劳动力总量相比,仍然只占很小比例。目前,全镇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约1000人,只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0.03%,如加上农业各部门和相关部门通过现场会、科技三下乡等形式普及农业科普知识约万人次,也只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0%左右。我镇2017年举办的电工、焊工培训,为100多人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2017年6月份开始举办了3期电脑培训班,共有200多人参加,并通过考试发了证书。在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的不足25%。以上情况说明,我镇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工作还相对滞后,如不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将极大地制约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镇一直比较重视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近年来,通过农业、教育、劳动等部门以及用人企业的共同努力,全镇农村教育和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加快农业化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镇没有一个统一的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培训基地。现有的培训是通过社会办学机构,如农校、农广学校等,而这“两校”目前规模小,师资、设备等培训资源很薄弱,无法完成大批量的培训工作,而现有的专业学校在培训经费上农民自己难以解决。

2、师资队伍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根据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要在5年内将近3万农村劳动力培训一遍,需要大量经费,如“两校”经费不足,无法满足基本的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转,因而严重制约了“两校”作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主阵地的作用。

3、镇、村两级在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组织、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镇、村两级是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主要组织和引导者,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否,事关镇、村两级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原因分析

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1、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技能素质偏低,经济收入低下,加上认识不足,有一技之长的不多,影响和制约了农民技术技能的培训工作。如2017年我镇举办的电工、焊工培训活动,报名的人颇多,真正前来培训的人还不足一半,原因是多数人认为自己文化底子差,怕学不会,会白花了学费。

2、信息服务不畅通。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培训与市场岗位信息要求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对接,造成培训内容单一、过时,从而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

的转移和现代城市农业的发展,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市场体系的形成。

3、培训机制不完整。据统计,培训一项实用技术需25学时,培训一项就业技能需50学时,分别需要500元和800元。由于大多数农民收入不高,无力支付培训费用,造成培训人数减少,就业面变窄,同时政府也缺乏有力的扶持政策。

三、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培训气氛

随着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需要更多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其中包括农艺师、园艺师、工程师、农技师,具有现代管理经验的企业家以及掌握一定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知识的劳动者。因此,加强农村劳动技术技能培训,努力开发农村劳动者的智力,全面提高农民劳动力的素质越来越重要。各级部门要以对民族振兴的高度责任感,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农民教育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对农民教育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农民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二)健全农村教育网络,完善农村教育体系

根据农村教育网络,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属于推广普及教育,是农村教育的一种成人教育,是以科技推广为主要内容,以农村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农户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教材,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最终目的的社会性教育活动。它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为主,其他部门直接或间接地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因此,应明确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中的主要作用。我镇1997年就实现了普九,但是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技能水平却没有得到较大的提高,原因是由于大批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正规教育的大部分成果非农化,导致农村和农业人才流失,这一现象也说明,抓好农民的技术技能培训是农村人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完善培训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培训效果

1、培训任务、对象及内容。

⑴任务:根据实际,用3-5年时间,一是将全镇18-45周岁农村劳动力轮训一遍,使他们能掌握一门以上的先进实用技术;二是对农村未升入大中专院校的高中生实施职业教育;三是对全镇的村(居委会)干部完成大中专学历教育培训;四是对青壮年农民和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转岗技能培训。

⑵培训内容:一是进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二是专业技能培训:根据不同岗位设臵相应的专业科目。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三是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包括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制造、美容美发、家电维修、车辆修理等,以失地农户为主,而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重点是专业技能培训。

⑶培训对象:主要是村干部和18-45岁的青壮年农民和失地农民。

2、培训方法。

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充分利用农闲季节特别是冬春两季,按照“切合实际、形式多样、先进实用、讲求实效”的原则,以短期培训为主。

⑴短期培训。依托各镇农业服务中心、农广校,根据各镇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开展各类实用技术短期培训。

⑵中长期集中培训。依托县农广校、党校、会计培训中心、镇农教办,重点是村(居委会)干部学历培训、失地农民等职业技能培训。

⑶委托培训。与大专院校协作,委托大专院校举办脱产培训。

⑷农业远程培训。依托互联网络、广播电视、组织材料、资料、录像带等开展农业远程网络培训。

⑸现场观摩、参观考察、经验交流、以会代训。在重要生产时节,通过召开生产现场会,组织农户参观考察,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培训技术骨干等形式进行培训。

3、培训层次。

⑴学历培训,主要对象以村干部为主,开展大、中专学历培训,通过培训,增强基层干部的执政水平和带头致富的能力。

⑵专业技能培训。

①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要根据现代化农业产业化规划和镇、村特色,开展短期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解决现有务农人员的技术盲点;②标准化、专业化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由农业、畜牧、林业、科技、技术监督等部门负责,指导农村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开展如标准化、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等培训。

四、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加大投入,确保培训质量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农民培训教育工程涉及面广,人员多、任务重,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根据培训内容,由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好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

2、落实责任,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将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奖惩挂钩,责任到人。

3、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通过各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提高认识,转变人们的观念,为我镇农民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加大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

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经费应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个人共同负担的投入机制。

5、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培训效益。

在充分发挥农广校、农校、党校、职业中学培训作用的基础上,充实和完善一批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农村培训就业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青年就业调研报告11-24

就业培训市场调研报告11-25

就业调研报告10-08

农村调研报告04-03

市场就业调研报告11-25

农村低保调研报告11-23

农村农业调研报告11-24

农村养猪调研报告11-24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