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仪纯皇后简介

时间:2024-05-23 23:50:03 偲颖 清朝历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孝仪纯皇后简介

  皇后,简称为后,是世界历史上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正配的称号。“后”与“後”,古已有之。“后”字原指君主,以前的夏启就称作夏启后,后引申指“君主的正妻”,在王朝中,外事五权,内事五枚。五枚均为“后”所执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孝仪纯皇后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孝仪纯皇后怎么死的?

  孝仪纯皇后在乾隆四十年过世,享年49岁,她应是病死的。

  她本是汉人,姓魏,隷属内务府包衣旗,她应是以宫女身份入宫,而非经过选秀入宫,地位低下。

  但她容貌秀美,心地善良,很快得到乾隆帝的注意,在乾隆十年正月封她为魏贵人,当时她19岁。

  其后在乾隆十年11月,册封为令嫔(令有美好之意),位列三嫔之一,地位更排在家世和资历都比她高的舒嫔叶赫那拉氏之前,成为众嫔之首,可见她深得乾隆喜爱,而她亦是为乾隆帝生育最多皇子公主的妃嫔。

  乾隆十三年,又晋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晋令贵妃;乾隆三十年又晋令皇贵妃。当时孝贤皇后已亡,继后乌喇那拉氏又失宠打入冷宫,令皇贵妃便以副后身份统摄六宫长达十年,成为无名有实的后宫之主。乾隆四十年,更抬入了满州镶黄旗,改称魏佳氏。

  由地位低下的宫女,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贵妃,相信魏佳氏必有吸引皇帝的过人之处;亦由於其出身低下,她始终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斡旋於各后宫之间,长久下来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加上下嫁到蒙古的长女固伦和静公主,年仅二十岁便过世了,受此打击下的魏佳氏,在女儿过世后十九天,亦随女儿而去。她还来不及看儿子登基,还未享圣母皇太后之福便撒手人寰,享年不过49岁。

  简介:

  陵墓:裕陵乾隆帝梓宫东侧

  儿子:嘉庆帝、永璐、永璘

  女儿:固伦和静公主、和硕和恪公主

  享年:49年

  丈夫: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仪纯皇后(1727年10月23日-1775年2月28日),魏佳氏,清高宗时为魏贵人、令嫔、令妃、仪贵妃、令仪皇贵妃。生于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初九日,内管领清泰之女,江苏人,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崩,享年四十九岁。同年二月十一日谥为令懿皇贵妃,葬于清东陵裕陵地宫。

  乾隆六十年追封为皇后,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谥号全称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生有四子二女,分别为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皇十四子永璐、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皇十六子、皇十七子庆僖亲王永璘。

  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盗掘了裕陵及慈禧陵后,住在天津的溥仪派遗臣载泽、耆龄、宝熙等人到东陵处理善后工作。在清理裕陵地宫时,在棺床西边的两棺间发现了穿着黄色龙袍,皮肉完好,无腐烂,且两腮及嘴下多皱纹,牙齿未完全脱落的孝仪纯皇后的遗体。

  史料记载: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内管领清泰女。事高宗为贵人。封令嫔,累进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丁丑,仁宗生。三十年,进令皇贵妃。四十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谥曰令懿皇贵妃,葬胜水峪。六十年,仁宗立为皇太子,命册赠孝仪皇后。嘉庆、道光累加谥,曰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后家魏氏,本汉军,抬入满洲旗,改魏佳氏。子四:永璐,殇;仁宗;永璘;其一殇,未命名。女二,下嫁拉旺多尔济、札兰泰。

  大事年表

  雍正五年(1729年)九月初九生;

  乾隆十年,初封魏贵人;

  同年,晋令嫔;

  乾隆十三年,晋封为令妃;

  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日生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

  乾隆二十二年生皇十四子永璐;

  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初七生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

  乾隆二十四年晋封为令贵妃;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生皇十五子永琰(顒琰),即嘉庆帝。

  乾隆二十七年十一月三十日生皇十七子,未命名,幼殇,未封。

  乾隆三十年,五月初十晋封为令皇贵妃,摄六宫事。

  乾隆三十一年生皇十七子庆僖亲王永璘,此时魏佳氏已经四十岁。

  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薨,年四十九岁;其金棺初停在吉安所,三月初五移到静安庄殡宫二月十一日册谥令懿皇贵妃;十月二十六辰时葬入清东陵的裕陵地宫。当时乾隆帝梓宫位置空缺,其棺位于乾隆帝梓宫东侧。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同时封其母令懿皇贵妃魏佳氏为皇后,册谥孝仪皇后;十月行孝仪皇后册谥礼。

  乾隆四十年,将魏氏母家由内务府包衣抬旗,入满洲镶黄旗。

  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谥号全称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嘉庆二十三年正月谕:主位之母家,如高斌缊布花沙布等已入满洲旗,分俱曾各赏满洲姓氏书写矣。惟玉牒内孝仪纯皇后、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之母家姓氏仍以单字书写。著交宗人府,于玉牒内孝仪纯皇后之母家书写为魏佳氏,慧贤皇贵妃之母家书写为高佳氏、淑嘉皇贵妃之母家书写为金佳氏。

  生平经历:

  在乾隆三十年发生纯帝继皇后断发之后,乾隆晋封魏佳氏为皇贵妃,其后一年,被幽禁的皇后乌喇那拉氏去世,皇贵妃魏佳氏已经成为后宫中名分最高的人。

  尽管魏佳氏的办事能力以及待人谦和的态度都令乾隆很满意,但乾隆却不打算再立皇后,宁肯让魏佳氏以皇贵妃的身份管理后宫,也不会把皇后的桂冠赏给她。

  在乾隆看来,当年乌喇乌拉那拉氏在以皇贵妃的身份摄六宫事时也是相当小心谨慎的,一旦成为皇后后,会因为“小事”闹到断发的地步,谁会担保魏佳氏不会成为第二个乌喇那拉氏?作为帝王,他不会想在后宫中再册立一个同自己平起平坐的人。如果他自己要成为前三殿后六宫的惟一主子,绝不立后。

  当年乾隆的父亲雍正在孝敬宪皇后去世后(雍正九年九月),并未再立皇后,而乾隆的祖父康熙在第三位皇后——孝懿仁皇后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去世后,在长达33年的岁月里也未再册立皇后。更何况当乾隆在三十八年(1773年)秘密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后,为了不流露出立储意向,也只能让永琰的母亲魏佳氏继续保持皇贵妃的身份。

  乾隆本想等到乾隆六十年公布皇太子的人选、宣布退位的同时,再册封魏佳氏为皇后,不料秘密立储才两年,魏佳氏竟一命归天,享年四十九岁。这就使得以皇贵妃的身份摄六宫事长达十一年的魏佳氏,一直到去世也未得到本应得到的皇后名分。

  嘉庆帝也许是出于一种心灵上的弥补,在魏佳氏去世后乾隆令将皇贵妃魏佳氏的灵柩葬入裕陵地宫。在乾隆看来,这样做不会引起臣下对立储的种种猜测,在裕陵的地宫里已经安葬了三位皇贵妃——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淑嘉皇贵妃金佳氏,而且金佳氏生有的三个儿子都健在。

  从乾隆二十年到四十年长达20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在乾隆心中,还是在后宫中,最有影响的当属魏佳氏。对魏佳氏来说最幸运的是,她在圆明园“天地一家春”生育了皇十五子永琰,正是由于这个儿子被乾隆立为了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帝,她才能母以子贵,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宣布永琰为皇太子之后追封她为皇后。

  但这只是死后的哀荣,魏佳氏的阳寿同继后乌喇那拉氏一样,她们在进入更年期后,身体、心理都发生巨大变化,是需要得到关心照顾的时期。

  可在现实中她们见不到丈夫,而儿女也都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在空荡荡的宫殿只有独自品味着孤寂。尽管是锦衣玉饰,魏佳氏同乌喇那拉氏竟然都在49岁撒手而去,看似偶然,实际并不偶然。“一闭上阳多少春”“一生遂向空房宿”,的确写出紫禁城中绝大多数女性精神上的痛苦,不管她们是敏感的还是麻木的……

  相关资料: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八月二十九日,和硕和嘉公主报病急;九月初一日身在热河的乾隆帝下旨,命留京办事王大臣通知章嘉活佛和留在北京的皇贵妃等人,要他们去公主府探病;九月初六日,储秀宫皇贵妃、景仁宫颖妃等前来公主府探视公主,福隆安在当天所上的谢恩折,简单记录了皇贵妃来公主府的过程:本日,皇贵妃额涅、内廷主位等前来,奴才于门外跪迎,皇贵妃额涅令奴才上前到车旁谒见。探望公主出来后,奴才送行时,又嘱咐奴才称:“看来,公主尚似无碍,你不必过于忧愁焦躁。”九月初七日,和嘉公主病情急变,皇贵妃急忙带着颖妃、婉嫔、和静公主、和恪公主,以及在寿康宫寡居的皇子福晋们赶到公主府,去见公主的最后一面;九月初十日,皇贵妃带领着颖妃等人前往和嘉公主府吊丧。

  乾隆三十五年《军机处随手登记档》:“三月初三日……又德保恭请皇太后皇贵妃安折各乙件”,这里说的是“各乙件”,说明折子是分开上,单独呈给时为皇贵妃的魏佳氏。上请安折子的人叫德保,时为广东巡抚,出身于内务府世家索绰络氏,以进士入仕,最后官至礼部尚书。他的女儿曾是皇贵妃(时为令妃)宫中学规矩的瑞常在,后晋封瑞贵人。上这道请安折时,瑞贵人已去世五年。但大概由于女儿与皇贵妃曾经的关系,所以即使女儿去世后,德保仍然向她请安。

【孝仪纯皇后简介】相关文章:

孝贤纯皇后简介08-04

孝德显皇后简介08-21

孝穆成皇后简介08-04

孝恭仁皇后简介08-04

孝圣宪皇后简介07-19

孝昭仁皇后简介08-04

孝敬宪皇后简介10-24

关于加拿大皇后大学专业的简介11-29

西晋文明皇后王元姬简介07-25

加拿大皇后大学的简介及专业设置介绍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