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 百文网手机站

绩效考核的目的与方法技巧

时间:2022-04-01 09:19:22 绩效考核 我要投稿

绩效考核的目的与方法技巧

  绩效考核是很多员工都会关注的制度,然而大多数的人都不明白企业实行绩效考核的意义。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绩效考核的目的与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绩效考核的目的与方法技巧 篇1

  绩效考核的目的

  1、通过绩效管理实现公司目标

  绩效管理是连接员工个体行为和组织目标之间最直接的桥梁。比如,2010年我公司在黄山市黟县要达到一个亿的销售额,我公司总共有五个销售人员,那么,分解之后就是人均二千万的销售指标。要完成这个销售指标,销售人员起码得售出一百套商品房(平均约20万元/套)。如果一般情况下,一个客户只购买一套商品房,那么,每个销售人员就得联系至少一百个客户才可能达到目标。假定一年三百个工作日,那么,他们平均每三天就得搞定一个客户,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行为必须时刻围着客户转,打电话、发短信、与客户沟通等等。否则,无法完成个人的销售指标,而公司目标也就难以实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考核个人销售指标的完成与否,就能够将个体的行为导向客户,从而建立起个体行为与公司目标之间的联系。

  2、通过绩效管理改善公司整体运营管理

  对于公司整体而言,可以作为公司整体运营管理改善的基础。通过整体绩效管理,可以发现公司运营状况,及时了解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修正策略,跟踪行动计划和绩效结果,从而保证发展战略的实现。

  3、通过绩效管理提高员工培训、职业发展规划

  对于个人而言,可以作为员工培训发展、职业规划的基础。持续的建立绩效档案,可以了解员工长期的绩效表现,因而可以针对性的开发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绩效能力。并且作为员工职业发展过程中,选拔、轮岗、晋升的参考依据。当然,在绩效管理中,一定要保证对员工绩效过程的跟踪,而不仅仅关注结果,只有全面了解员工绩效过程的表现情况,才能准确评估员工的职业发展趋势。

  1)考核的目的不仅仅为了薪酬体系的规划设计,不仅仅是得到一个奖惩的依据,因为奖惩只是强化考核功能的手段;

  2)考核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调整员工的待遇,调整待遇是对员工价值的不断开发的再确认;

  3)考核是为了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和改进工作绩效,提高员工在工作执行中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进而作为员工培训、职业发展规划的有效依据,为公司不断创造价值。

  4、通过绩效管理实现“共赢”

  绩效考核必须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由企业与员工各取所需共同赢得这场“游戏”。其一,企业赢得管理与效益。其二,员工则赢得自我的认识、改进与发展。

  5、为下一期的绩效指标完成做准备

  绩效管理制度的关键在于持续改进,包括对于绩效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因为,一个绩效考核体系的真正成功同时需要加与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成功公司绩效管理的成功经验认为,绩效考核体系在实施中经历一、两年后才能真正完善起来,尤其是管理者的绩效管理能力和技术才能培养起来,相应的考核文化和氛围才能成熟。

  总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系统对实现企业的目标和提高员工的业绩有着深远影响和意义。

  绩效考核的方法

  1、发挥考绩对整个管理系统的信息反馈作用,开展有效的工作分析

  即明确岗位职责及岗位员工对素质要求,确定哪些是完成工作必须的绩效要素。只有明确了岗位职责,才能有针对性的对企业内部的各个工作团队及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进行考核,判断其行为与企业所要求的职责规范之间的拟合程度,并以此作为绩效的衡量标准与考核依据。考核的全过程中一定要有管理层和员工的密切配合,在合作中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2、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计划、实施、考核、考核结果的反馈及考核结果的处理和应用。首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业绩是通过科学的体系管理出来的;其次,要明确绩效管理的目标;然后就要贯彻执行;最后总结考核。

  3、设计考核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价工具

  结合企业的个体情况,制定操作性强的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指标体系。要注意指标过多,计算就会变得繁琐,一些重要的指标会被淹没而难于显示其重要影响。每一种评价工具都有其优点和不足,虽然绩效考核理论推崇与特定的工作行为联系在一起是绩效考核工具,但企业更愿意接受较为简单的工作绩效考核方法。

  4、完善工作绩效标准,使用明确的绩效要素

  完善企业的工作绩效评价系统,把员工能力与成果的定性考察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建立客观而明确的管理标准,定量考核,用数据说话,以理服人。最好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对绩效考核要素加以界定。比如,“很好”——工作绩效的大多数方面明显超出职位的要求,工作绩效一贯是高质量的;“好”——称职的可信赖的工作绩效水平,达到了工作绩效标准的要求。这样就会使考核者容易对评价结果进行理解。避免使用诸如“忠诚”、“无私”等抽象的要素名称,除非它们能够用可观察的行为来证实。

  5、减少考核者的主观性,注重绩效考核反馈

  选用较为客观的考核者来进行工作绩效考核,是使评价客观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训练考核者正确地使用考核工具,指导他们在判断时如何使用绩效考核标准;尽量使用一个以上的考核者各自独立完成对同一个对象的绩效考核。使考核者与被考核员工能有频繁的日常接触;及时将考核结论酌情告知员工;在适当的时候,对工作绩效较差的员工提供正确的指导。

  绩效考核的涵义

  绩效考核简称为考绩,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可以从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角度理解绩效的含义。从工作结果的角度来看,绩效是在特定的时间内,由特定的工作职能或活动产生的产出记录;从行为角度来定义,坎贝尔认为绩效是人们所做的同组织目标相关的、可观测的事情;博曼和穆特威德鲁认为绩效是具有可评价要素的工作行为。

  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计划、实施、考核、考核结果的反馈及考核结果的处理和应用。首先要更新观念,认识到业绩不是考出来的,而是通过一个科学的体系管理出来的。

  绩效考核的目的与方法技巧 篇2

  其一、以目标为牵引,以绩效为推动力。

  在企业中任何一种举措都必需服务于企业、服从于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这一点勿庸质疑。绩效考核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同样也是围绕着企业进行服务。

  俗话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对于企业而言,一个整体大目标的实现,得益地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而绩效考核则恰恰是目标为导向,将目标层层分解、层层考核,从而产生一种动力来推动目标的实现。此时,其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锁定目标”,通过考核与监管,使企业中的每一个单元都以同一模式向同一方向努力。例如,同为IT企业,由于其企业的战略模型不同,其绩效考核的考核点就不同,考核点不同其关键指标的设定就不同,而这考核点与关键指标的设定则取决定于企业整体战略。

  其二、依托于管理,进一步完善管理。

  我们经常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这是错误的理解,事实上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绩效管理则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

  在管理中我们说:绩效管理大于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的成败则有赖于绩效管理,而绩效管理的成败则有赖于企业的管理。一个企业如果整个管理大环境不健康,那么他的绩效管理必然无法形成良性循环;而绩效管理的非良性运转很有可能使绩效考核留于形势。在这个体系化管理下,绩效考核通过指标设计、分解,是对管理的系统化、层次化、流程化、精细化。以平衡计分卡为例,在果因论的理论下,将指标层层分解、细化、量化,其每一个指标所对应则是管理的一个层面,而这每一个层面则体现着一个管理点,而公司整体的“面”的管理则来源于每一层面“点”的汇集。

  其三、公正评估员工,为人事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事实上绩效考核的实质就是要寻找“一把尺子”,正确的使用这把尺子,将测量的结果正确应用的过程。

  企业管理中讲求以人为本。那么,何为以人为本?就基本层面而言就是能够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名员工。如果从根本上就无法对于一个员工进行准确的测量,那么公平、公正的对待员工就无从谈起。而绩效考核正是手握着“一把尺子”,给予每一名员工公正的评判。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测量结果”,那么你的人事决策如加薪、晋级、奖惩,都随之有了重要的依据、有地放矢。例如:同一岗位、同一工种的员工之间就存在着差异,在管理中你将如何评判这种差异化?你评判的标准又是什么?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子”,由于角度和认识的不同,我想结果会千差万别,而事实上这千差成别的结果对于被评判者是缺乏依据,甚至有失公正的。

  其四、建立共赢,帮助员工自我发展。

  企业因人而兴,因人而衰。可见企业中的人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那么,服务于企业,也必将服务于企业中的人。

  绩效考核必须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由企业与员工各取所需共同赢得这场“游戏”。其一,企业赢得管理与效益。其二,员工则赢得自我的认识、改进与发展。绩效考核就犹如摆在员工面前的一面又面镜,一面描绘出完美的形象,而另一面则反映出员工的真实形象。员工一方面将透过镜子中的景象进一步认识自己,另一方面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优势与缺点,进而自我改进与提升。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绩效考核只有模式上的不同,却没有本质上的差异。透过不同的形式的绩效考核,我所看到的却是同一目的的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的目的与方法技巧】相关文章:

绩效考核的种类与方法技巧12-25

绩效考核的原则与方法技巧12-11

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的方法技巧01-25

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方法技巧01-10

最简单的绩效考核方法技巧12-21

绩效考核评分调整的方法技巧12-28

企业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技巧12-04

招聘的技巧与方法03-31

物业保安绩效考核方法技巧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