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员工的管理方法有哪些

时间:2024-03-10 12:56:42 晓丽 员工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外籍员工的管理方法有哪些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跨国经营,招聘外籍员工也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然而,由于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外籍员工的管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外籍员工的管理方法有哪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外籍员工的管理方法有哪些

  外籍员工管理方法

  1、最低工资

  对于在用人单位依法就业的外籍员工,其提供正常劳动后的工资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2、休息休假

  在用人单位依法就业的外籍员工,依法享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休息休假权利。这就意味着,外籍员工同样享受年休假、法定节假日、婚假、产假等法定假期。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考虑到外籍员工远在异国他乡工作,于是双方约定给予外籍员工每年一定时间的休假,供其回国与家人团聚。这是用人单位的福利,法律予以支持。但是,用人单位需要注意,这里所谓的探亲假等与法定的年休假是既不重复也不能相互抵消的。所以,应当尽量先安排外籍员工使用完有关的法定假期,以免产生额外的法律成本。例如,在约定每个年度的休假时,可以将年休假、探亲假等法定假期的时间考虑进去,然后额外适当给予一定假期时间即可。这样,既解决了该外籍员工的假期问题,也避免了外籍员工多休了假期反而最后单位还要支付未休年休假报酬的情形出现。

  3、加班

  依法就业的外籍员工如在法定工作时间外加班,也有获得加班工资的权利。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依法就业的外籍员工也适用国家的有关工作时间规定。因此,对于依法就业的外籍员工,如果在超过法定工作时间外劳动,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加班工资。在实践中,用人单位里的外籍员工一般都身居管理岗位,且薪资相对较高,于是一部分用人单位就因考虑到加班成本而直接与外籍员工约定无加班费,以为这样就可以规避加班工资问题。事实上,用人单位完全可以通过灵活运用有关的特殊工时制度,如适用于高管的不定时工时制度,来合法降低加班成本。

  4、社会保险

  外籍员工也要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外籍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问题,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但由于实际操作与法律规定脱节,因而一直未能很好地贯彻实施。

  在天津、上海等部分省市,早在一两年前就已经打开了外籍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窗口,用人单位可以为本单位招用的外籍员工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只不过,当时对于这部分的规定不是强制的,用人单位可以为外籍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也可以不缴纳;而且,当时对于外籍员工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有关问题并未得到明确。因此,在《社会保险法》实施前,用人单位为外籍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情形非常罕见,比较多的都是通过商业保险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根据今年7月1日实施的《社会保险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外籍员工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参照本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该法首次规定了外籍员工强制缴纳社保的问题。但由于缺乏相关操作办法,这一问题暂时搁置。在时隔两个月后,人保部最近审议通过,将于10月15日实施的《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籍员工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中,又进一步明确了外籍员工必须缴纳社会保险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就外籍员工缴纳社保的前提条件、缴纳的社保种类、社保待遇的享受、不缴纳社保的救济方式及其他情况等都一一做了说明。

  该办法提到,具有与中国签订社会保险双边或者多边协议国家国籍的人员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其参加社会保险的办法按照协议规定办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只要签订社会保险双边协议的国家国籍人员在国内就业就可以免缴社会保险。如果其在该国没有缴纳相应的社会保险,或者已经超过了社保双边协议约定的免缴期限,此时,用人单位还是要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目前我国仅与德国和韩国两个国家签订了关于社会保险方面的双边协议,用人单位在招用这两个国家的人员时,可以关注一下相应的协议条款。

  外籍员工管理注意事项

  1. 与外籍员工只能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且不能超过五年。

  2. 就业证实行年检制

  根据《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就业每满一年,应在期满前三十日内到劳动行政部门发证机关为被聘用的外国人办理就业证年检手续。逾期未办的,就业证自行失效。

  3. 外籍员工的社会保险应当缴纳

  自20xx年10月15日《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出台,必须为外籍员工缴纳社保,有双边协定的依协定处理。

  4. 加强外籍员工工作证件管理

  加强外籍人员工作证件的管理,用人单位应当为所聘外籍人员及时办理工作证件的申请、变更、延期、注销等手续。

  5. 专门建立外籍员工档案管理制度

  为所聘外籍人员建立包括劳动合同、有效护照和工作证件复印件、有效临时住宿登记单、国外无犯罪记录证明、日常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费记录、工资发放记录等内容的工作档案。

  聘用外籍人员履行程序

  1. 申请《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

  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须填写《聘用外国人就业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向其与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同级的行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核准后取得《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

  2. 发出通知签证函

  获准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须由被授权单位向拟聘用的外国人发出通知签证函及许可证书。

  3. 申请职业签证

  获准来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应凭劳动部签发的许可证书、被授权单位的通知函电及本国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证件,到中国驻外使、领馆、处申请职业签证。

  4. 申请就业证

  用人单位应在被聘用的外国人入境后十五日内,持许可书证书、与被聘用的外国人签订的劳动合同及其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证件到原发证机关为外国人办理就业证,并填写《外国人就业登记表》。

  5. 申请办理居住证

  已办理就业证的外国人,应在入境后三十日内,持就业证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居留证。居留证件的有效期限可根据就业证的有效期确定。

  外籍员工的管理方法有哪些

  一、了解文化背景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些背景对于员工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了解外籍员工的文化背景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管理层应该尽可能地了解员工的文化背景,包括他们的价值观、信仰、习惯等等。这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员工的需求,并制定出更加符合员工文化背景的管理制度。

  二、提供语言支持

  语言是沟通的基础,而外籍员工可能并不熟悉当地的语言。因此,企业应该提供必要的语言支持,帮助员工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这可以通过提供翻译服务、组织语言培训课程等方式实现。此外,企业还可以鼓励员工使用英语等共同语言进行沟通,以减少语言障碍。

  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沟通是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互信的关键。对于外籍员工,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包括定期的会议、反馈渠道等等。这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员工的需求和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企业也应该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企业的改进和发展。

  四、制定灵活的管理制度

  由于外籍员工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的需求和习惯也可能不同。因此,企业应该制定灵活的管理制度,以适应员工的不同需求。这可以包括灵活的工作时间、福利待遇、假期安排等等。同时,企业也应该尊重员工的文化差异,避免过度干涉员工的个人生活。

  五、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

  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产,而外籍员工也不例外。企业应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这可以通过组织培训课程、提供职业发展指导等方式实现。同时,企业也应该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和规划,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六、建立多元化团队

  多元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而外籍员工的加入也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加多元化的视角和思路。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建立多元化团队,鼓励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这可以通过组织团队建设活动、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实现。同时,企业也应该尊重员工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避免歧视和偏见。

  综上所述,外籍员工的管理需要企业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了解文化背景、提供语言支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制定灵活的管理制度、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以及建立多元化团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管理外籍员工,发挥他们的潜力,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外籍员工的管理方法有哪些】相关文章:

员工的行为管理方法有哪些09-01

员工的风险管理方法有哪些06-20

景区员工的管理方法有哪些12-14

员工的培训管理方法有哪些11-14

员工的考勤管理方法有哪些02-24

员工流失的管理方法有哪些08-19

90后的员工管理方法有哪些08-19

员工考勤管理方法技巧有哪些03-17

员工工号的管理方法有哪些07-25

酒店员工的管理方法技巧有哪些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