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问题”员工?

时间:2023-05-16 16:09:53 欧敏 员工管理 我要投稿

如何管理“问题”员工?

  管理好这些问题员工,不仅仅是每个管理者的职责,也牵扯到每名员工的利益。针对“令人头痛员工”问题,笔者给该公司人事行政经理提出如下处理建议,供参考。

如何管理“问题”员工?

  如何管理“问题”员工?

  1.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坚决执行到位。

  上述案例中的员工既然工作多年,能倚老卖老,很大程度上在于制度不规范,或制度不严谨。敢明目张胆地将私下手机充值费拿来报销,可见财务制度执行不严。因此,企业应该反思如何建立完善管理体制,梳理各管理环节,及时堵漏。否则,即使辞退该员工,也是治标不治本。

  2. 用问题员工之长,容问题员工之短。

  “ 问题员工”可能是企业中能力颇高的员工,也有可能是有着个性思维、创新力强的员工。因此,我们要正确面对问题员工的表象。挖掘他的优势和强项,用其所长,对在工作中有求上进、出业绩、敢突破的情形,给予恰当奖励。同时,要包容问题员工的缺点,私下进行真诚规劝和忠告;督促、鞭策他不断改正,要给问题员工以机会,而不是一棒打死。

  3. 围绕问题型员工,找针对性管理方法。

  作为一名优秀管理者,应是一个能够及时化解团队内部矛盾,围绕“问题”寻找方法的人,不仅能够坚持原则,更能突现灵活性和管理创新能力。“问题”员工的形成原因一般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自身原因造成的“问题”,二是外部环境改变造成的“问题”。有些员工因为自身的素质局限而使自己的心理、行为出现“异变”而产生的“问题”。对这类员工要多给予关心、培训、帮助和支持,鼓励他努力上进,不断表扬和激励是必须的。另一部分员工是由于外在环境改变而导致一些员工“蜕变”而成为“问题”员工。比如上司调走、工作业绩下降、家庭变故、失恋、工作失庞等。因此,要根据其情况,采取正确的解决办法,或正面鼓励、或私下沟通、或帮助度难关等方法,使问题员工感激你,信服你进而尊崇你。

  4. 以企业文化化育“问题员工”。

  对企业文化要进行精准定位,对员工进行精心文化培育,准确无误进行把握。公司弘扬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制止什么,并拿这些标准要求管理者自己。企业要通过不断地企业文化宣传、企业文化活动来培育员工的团队意识、敬业行为和责任心,在潜移默化中改变问题员工的行为方式;通过定期的员工品绩考评,来改变问题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不当行为。注重对问题员工进行多频率、高效率的正面教育、赏识教育,来化育问题员工。

  如何管理员工

  (一)有效激励的前提

  1.制定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管理的目标不是为考核而考核,其主要功能是引导员工行为,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向更有益于实现公司的目标方向去努力。体现员工工作能力、工作实效的绩效考核系统能引导员工不断创造佳绩,这时,绩效考核的意义不仅是企业对员工工作绩效情况的评估,同样也是员工的一种高层次需求――成就感需要的满足。通过目标考核,员工需要感到有为实现公司目标出力的参与感;通过对员工本人发展意识的了解,使员工感到有培养提高和升迁发展的机会,有一种需要目标导向和参与的组织归属感。所以,绩效考核不仅在分配和人力选拔上有指导意义,而且有更广泛的激励作用。

  2.完善薪酬体系。企业的薪酬制度设计应符合二个原则:外部竞争性、内部公正性。外部竞争性强调的是薪酬支付与外部组织的薪酬之间的关系,通过与竞争对手相比保持组织薪酬水平的竞争力;内部公正性是指薪酬结构与组织设计和工作之间的关系,薪酬结构要支持工作程序,对所有员工公正,有利于使员工行为与组织目标相符。在保证薪酬外部竞争性的前提下,应更着重于内部公正性,据调查数据显示:80%以上的员工通过薪酬的对比感知薪酬的公正性,包括员工在本组织中将自己的工作和报酬与其他人进行比较,如果员工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则会强烈地感到不公正,从而挫伤工作积极性。所以,分配结果的公正性直接影响员工对薪酬公正的知觉,分配公正又影响个体的薪酬满意度及个体对组织的信任度,当薪酬满意度及对组织的信任度不高时,激励将失去效力。

  (二)员工激励的有效方式

  首先,应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动机,这是制定激励措施的起点和基础。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另外,人的需求还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活需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工作需要(包括学习和创造)及休息需要(包括娱乐和消遣)。对每个个体而言,各种需要的强度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是不相同的,企业管理者应对所属员工的需要进行细致分析和划分,找到激励的切入点。有效的激励必须有针对性,否则就会事与愿违。只有抓住员工需求的特点,针对其最强烈的需求进行激励,才能使员工产生最强的动机,解决激励不足的问题。为此,企业内部应实施有弹性的激励机制,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员工的需要和动机,制定分类激励的措施。

  所谓分类激励,是指在公平的原则下,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员工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和职位,在激励机制总体框架内建立各有侧重的激励制度。从需求角度出发,不同层次的员工处于不同的需求状态,处于同等层次的员工,由于生活经历和家庭、教育背景不同,需求的侧重点也有差异,必须采取综合性多样化的激励策略,交替使用。按照激励层次的深浅,有三个不同层次的激励手段,分别是物质激励、荣誉激励和个人价值激励。物质激励较为直观,一般体现为工资、奖金、福利;荣誉激励包括各类精神奖励,是激发人、鼓舞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价值激励则是最成熟的境界,是人内心深处最崇高的信仰或追求。人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激励措施应是立体交叉的。

  从横向上看,每个员工的需要尽管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的侧重,但作为社会人,其需要同样具有综合性,应从员工个体动力结构横切面的角度考虑和设计激励措施,建立报酬激励、成就激励和机会激励三位一体的激励机制。企业薪酬设计应体现公平而非平均主义的原则,建立与绩效考核制度相配套的薪酬制度。在注重工资加奖金的短期激励的同时,还应考虑运用适当的长期激励措施,将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经营业绩联系起来,一些企业采取了股票期权、职工持股和参股计划等措施,激励效果明显。在成就激励方面,应该看到,强烈的成就需要是很多有志员工的内驱力,有的企业采取竞争方法,让员工被动地感受成就;有的企业通过给员工较大的自主权,使其主动地创造自己的成就,孰优孰劣,应视企业具体情况和员工结构特点而论。在机会激励方面,应关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辅导,为员工提供培训和职务晋升机会,在公平和公正原则下,鼓励优秀员工脱颖而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强烈的机会动机一方面有助于员工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和贡献自我;另一方面激励其在工作中更加主动积极,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企业经营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和成本支出,对企业发展壮大无疑是有利的。

【如何管理“问题”员工?】相关文章:

企业如何管理问题员工06-23

如何管理员工食堂的卫生问题06-10

如何管理题型员工06-23

反思员工关系管理问题06-24

如何确定新入职员工的薪资问题11-23

如何有效管理女性员工06-23

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的员工12-03

问题员工的管理技巧有哪些12-02

管理问题员工的方法是什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