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原文

时间:2024-03-01 17:29:43 好文 我要投稿

《秋怀》原文

《秋怀》原文1

  原文:

  秋宵月下有怀

  [唐代]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译文

  秋天的夜空明月高悬,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

  被惊起的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萤火虫循着那灯光从卷帘飞入屋内。

  院子中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

  你我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久久地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

  注释

  沾:润湿。

  栖:栖息。

  帘:即竹帘,可以卷起,故称卷帘。

  杵(chǔ):春米、捣衣用的棒槌。此用作动词,指捣衣。

  佳期:原指与佳人相约会,后泛指欢聚之日。

  望望:望了又望。

  伫立:久久站立。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描写诗人在凝视那一轮明月时的感怀: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也有许多的愁苦涌上心头,如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和人生的`坎坷等。这首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极为平淡的文笔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图,此时的明月很是寂静,甘心悬于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将光彩照到晶莹的露水上,这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淡如水的关怀,就如诗人与明月有着一层微妙的关系。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飞”,这是极好的动态描写,惶诚惶恐的鹊仍没有找到自己的住处,而飞萤早巳随灯光飞人寻找它的寄托。这是对比的描写,在此写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惊鹊的彷徨与恐惧,诗人正也如它,在众人欢聚的夜晚却不知何去何从,又得流连徘徊。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更是加深了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树影中,在邻家急急的夜杵声中,他更显得形单影只,骨子深处的孤独更是无处逃逸,全部涌上心头,强烈而含蓄。

  于是诗人再也抑制不住,发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旷何许”的感叹,以后便是最后一句的“望望空伫立”。冷清凄凉的庭院里,唯有他一人久久伫立、沉默,不愿离去。描绘了一幅凄凉幽冷的环境下,一人孤单只影远望的画面。

  通读整篇,发现并无任何用词新奇之处,但妙就妙在这意境的成功营造。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秋怀》原文2

  普天乐·秋怀

  元代: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译文

  究竟是为谁这样辛苦奔波?莫非是命中注定。西风萧瑟瘦马颠簸,落月下书卷伴一盏昏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红叶满山吴江凄冷。为那两字功名,岁月匆匆不饶人,镜中人已白发频添。垂钓的严光,思恋莼羹的季鹰,定会笑我飘零。

  注释

  ⑴西风驿马:指在萧瑟西风中驱马奔忙。

  ⑵吴江:即松江,为太湖最大的'支流。

  ⑶钓鱼子陵:指拒绝汉光武帝征召隐居垂钓的严光。

  思莼季鹰:张翰,字季鹰。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简析

  张可久是一个始终沉抑下僚、不能施展抱负的失意者,这首《普天乐·秋怀》就是他自觉岁月销磨而功名难遂的悲叹。

  这篇作品讲究格律、辞藻,用典较多,文词工巧婉约,颇能体现“小山乐府”的特色。

  张可久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秋怀》原文3

  [宋]欧阳修《秋怀》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终自驾,归去颍东田。

  注释:

  1、本篇为英宗治平二年(1065)在汴京作,是作者在这个时期所作的一系列“思颍诗”中的一篇。

  2、酒旗:旧时酒店门前悬挂的布招牌。

  3、悲双鬓:悲叹头发已经花白。

  4、包羞食万钱:对自己空居高位享受丰厚的.俸禄感到羞愧。包羞,承受羞辱。《周易·否卦》:“包羞,位不当也。”指所作所为违义失正,一切只有耻辱。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5、鹿车自驾:典出《后汉书》卷八十四《鲍宣妻传》:“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这里指欧阳修想要辞官归隐。鹿车,一种用人力推挽的小车。

  赏析:

  这首作于治平二年(1065)的五言律诗,真实地反映了欧阳修晚年的政治处境和心情。细察作者履历可知,这一年他两次上书要求辞去参知政事(副宰相),但都未获允准。此前他先在立英宗的问题上和富弼有矛盾,接着在议定英宗生父濮王的称号上,又与司马光意见冲突,发生所谓“濮议”之争。因此思想很消沉,归隐的念头十分强烈。在这种背景下,此诗感叹国事,自伤衰老,羞于食厚禄而愤然思归隐,这正是他当时消极颓唐心态的形象化的呈现。全篇字句凝炼,诗意浓缩,章法严谨,艺术表现手法十分高超。作者还成功地以乐景写愁情,这主要表现在“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一联,它道尽秋日之佳趣,并借此反衬出作者黯然神伤的意态。这首诗广为后来的诗话家所称道,“西风”“细雨”一联,更被公认为描写秋景难得的佳句。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引《雪浪斋日记》道:“或疑六一诗,以为未尽妙,以质于子和。子和曰:‘六一诗只欲平易耳。如: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岂不佳?晚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岂不似少陵?’”方回称赞此联“全不吃力”(《瀛奎律髓》卷十二《秋日》)。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也评点此联曰:“名隽。”他们都未能说明这一联诗究竟好在哪里。我们认为它好就好在不用一个虚字,不着半点雕饰,而纯用白描,不仅写出了典型的季节风物,而且寄寓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秋怀》原文4

  疏雨湿流光,孤倚寒窗。西风卷瘦藕塘香。有限华年无限恨,总有凄凉。

  笛曲惹柔肠,眸湿秋妆。别时羞语远回廊。堤柳隐舟双燕舞,还有斜阳!

  枫叶染秋灰,怅望芳菲。萧萧叶坠隔年回。满眼尽愁风欲舞,柳岸舟依。

  蝶戏藕香时,多少心期。月华如水笼长堤。春去落花千里梦,孤影凄迷。

  帘外雨缠潺,秋意悠然。残红满院惹人怜!几怨薄风萧锦瑟,冷曲轻弹。

  梦里染花妍,无限春天。别时堤柳燕纤翩。憔悴总关风月事,何处桑田!

  香桂影中花,金斧还斜。嫦娥泪眼湿天涯。若镜若盘千古过,旧月新夸。

  此景醉人家,秋露桑麻。烛燃心愿拜光华。今夕薄云羞隔面,投影窗纱。

  舟远水东流,惊起沙鸥。斜阳柳影揽离愁。似有笛声如昨曲,好梦难留。

  细语话绸缪,云朵悠悠。镜颜眉蹙点双眸。红藕舞香盈瘦袖,风也温柔。

《秋怀》原文5

  原文

  酬彭州萧使君秋中言怀

  右职移青绶,雄藩拜紫泥。江回玉垒下,气爽锦城西。

  皋鹤惊秋律,琴乌怨夜啼。离居同舍念,宿昔奉金闺。

  赏析

  擅长委婉含蓄地表达女子情怀,如献衷心: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如此间景间情,曲曲折折、层层深入地揭示人物惜春怨别的内心感受。重视歌词的形式,也重视歌词的内容,只是他认为,曲子词主要是为上层社会游乐歌唱用资羽盖之欢的.,词是艳曲,而文人词又不同于民间词。这种主张有进步意义,也有局限,但它却代表着部分词人的看法,他们的创作实践也与此基本一致。

《秋怀》原文6

  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

  雨开芭蕉新闲旧,风撼筼筜宫应商。

  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

  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

  赏析/鉴赏

  《秋怀》共有两首,这是第一首。这组诗,任渊注解的《山谷诗集》及史容、史季温注解的《外集》、《别集》皆未收;翁方纲校刊《山谷诗全集》据旧本收在《外集补遗》中,下注“熙宁八年(指1075年)北京作”,《宋诗钞》也收录有。1075年(熙宁八年)作者三十一岁,宋代的北京即今河北大名,当时作者在那里任国子监教授。

  国子监职务清闲,作者能读书自遣。他当时还未卷入新旧党斗争,处境比较单纯,所以诗篇虽带有感慨,但在他的作品中情调还是比较闲淡的,不像后来的作品那样有着更多的郁勃不平之气。可是从形式上看,却又颇为特殊:它是两首七言古诗,而第一首八句,押平韵,中间两联对偶,很像七言律诗;第二首押仄韵,比较不像,惟八句中次联对偶,第三联接近对偶,也带律味。第一首作律诗看,句中拗字出入不大,主要是联与联相“粘”的平仄不合规律。作者大部分律诗,多求音节近古;这两首古诗,形式上却近律诗。

  这一首,前六句写“秋”,后两句写怀。起句“秋阴细细压茅堂”,写秋阴透入屋里。“细细”二字,既蒙上“秋阴”,表示其不浓;又作下面“压”的状语,表示不断沁透,用字细微。“压”字称得上是“诗眼”,“细”而能“压”,颇出奇,是积渐的力量,有此一字,全句显得雄健。次句“吟虫啾啾昨夜凉”,写虫声。着“昨夜”二字,表明诗所写的是翌日的白天;“凉”字与下句“雨”字照应。第三句“雨开芭蕉新间旧”;写雨后芭薰的开放。“新间旧”,新叶与旧叶相间,可见观物之细。第四句“风撼筼筜宫应商”,写风吹竹声作响。筼筜,竹名;“撼”,指风力大,摇动出声;“宫”、“商”都是五音之一,以之写竹声,表现其有音乐性,可见作者体察事物之美。第五六句:“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古代妇女,多在秋天捣洗新布,替家人做御寒的衣服,故捣衣的“石砧”的声音四起,便是秋天到来的象征;秋天日短,故屋檐外日影(景即影)不长。砧声到了“急不可缓”,便是秋意已深,寒衣应该赶制了。第七八句:“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承上“砧声”而来。户外捣衣声急,触动作者想到寒衣问题。他想起来却是裘破无人缝补,这一是作客在外,一是为官清贫,四字意含两层。“弃墙角”,不自收拾,接以不念岁晚(岁晏)严霜多,难以对付,更见缺少谋虑。这两句写意态的颓唐,但却是作者曲述自己心情的.洒脱,因为在作者的心目中,所谓“达者”对待未来之事,是不应该戚戚于怀,多作预先的谋虑的。这两句是写“怀”。诗篇写秋是每联一句写景,一句写声,幽美中带点凄清,渐渐从不相干处写到切身之事;写怀又把切身的事排开,用达观的态度对待它,使人觉得作者所关心的倒是那些不相干的景物和天然的声籁,凄清之感又在洒脱的情趣中冲淡了。

  这首诗写怀,归于轻视物质上的困难,归于洒脱,兼具理趣和深情。清代范大士《历代诗发》评价说:“清和秀健,淡然以远。”笔调正是如此。但它在平淡的景物描写中,表现处境的凄清、寂寞,又从而含蓄地表现心情的洒脱、绵邈,加上形式特殊,古体、律体相间,也有曲折的一面。诗中体现了黄庭坚诗在似不着力处仍带匠心的本色。

《秋怀》原文7

  原文: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注释:

  未:不

  槐:窗

  声:深

  翻译: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邻杵夜声急,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躁。现在回想,已是无言,唯有对着明月许愿:请在每个洒满月光的夜晚多停留片刻,因为每一滴月光,都带着我的思念。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描写诗人在凝视那一轮明月时的感怀: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也有许多的愁苦涌上心头,如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和人生的坎坷等。这首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秋怀》原文8

  秋宵月下有怀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朝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翻译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邻杵夜声急,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躁。现在回想,已是无言,唯有对着明月许愿:请在每个洒满月光的夜晚多停留片刻,因为每一滴月光,都带着我的思念。

  赏析: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

  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秋怀》原文9

  原文:

  秋怀(凉叶萧萧散雨声)

  作者:元好问

  朝代:元朝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译文:

  一片片寒叶轻轻地飘洒,就像是传来沙沙的雨声;虚寂的厅堂秋风淅淅,遍地铺盖着露冷霜清。门外,黄菊依旧与西风相约而至;屋里,白发已先为远客伴愁而生。我好比知时应节的鸣虫,吟唱之声逢秋更苦;我又似是孤栖寒枝的乌鹊,怀乡之梦入夜屡惊。石岭关山的小路呵,何时才能够再次登临,望一眼家乡的山水呵,我的双眼顿时闪耀出喜悦的'光芒?

  注释:

  1﹑凉叶:在寒风中的树叶。萧萧:落叶声。散:散播﹑散发。雨声:指落叶声像雨声一样。

  2﹑淅淅:风声。掩霜清:即掩于霜清,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盖着。掩,铺散,遮盖。

  3﹑黄华:指菊花。华,同“花”。

  4﹑远客:远离家乡的客子。

  5﹑候虫: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如秋天的蟋蟀等。黄庭坚《胡宗元诗集序》说:“候虫之声,则末世诗人之言似之。”

  6﹑眼暂明:指因喜悦而眼神顿时明亮起来。暂:顿时。

  赏析:

  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诗人从三乡镇移居登封,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然而,战争的形势却日趋险恶。当年九月,蒙军主帅木华华黎集结大军,包围了太原,并攻破了濠垣,诗人面对破碎的山河,怀旧沦陷的故乡,心中抑郁难平。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候虫和寒鹊自喻,抒发了流落他乡的凄凉苦闷和对于家乡的殷切怀念。

《秋怀》原文10

  秋怀二首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朝

  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

  雨开芭蕉新闲旧,风撼篔簹宫应商。

  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

  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

  茅堂索索秋风发,行遶空庭紫苔滑。

  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

  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

  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

  赏析:

  这组诗,翁方纲校刊的《山谷诗全集》据旧本收在《外集补遗》中,下注“熙宁八年(指1075年)北京作”。公元1075年,作者三十一岁,宋代的北京即今河北大名,当时作者在那里任国子监教授。

《秋怀》原文11

  江上秋怀

  餐霞卧旧壑,散发谢远游。

  山蝉号枯桑,始复知天秋。

  朔雁别海裔,越燕辞江楼。

  飒飒风卷沙,茫茫雾萦洲。

  黄云结暮色,白水扬寒流。

  恻怆心自悲,潺湲泪难收。

  蘅兰方萧瑟,长叹令人愁。

  古诗简介

  《江上秋怀》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表现了作者在远游归家的途中,见到江上一派深秋的景象,而不免被悲秋的情绪所感染。三联至六联对仗工整,文辞古雅,韵律性强。

  翻译/译文

  远游归来,回到故山,散发卧壑吞食霞气。

  山里寒蝉在枯桑枝上号叫,这才知道已经是秋天了。

  北方的大雁告别了海滨,南方的燕子辞别了江楼,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乡。

  飒飒秋风卷起沙瀑,苍苍茫茫的沙雾笼罩江洲。

  黄云漫天,暮色苍莽,江中白水扬起寒流。

  心中恻怆之情油然而生,泪水如涌泉潺湲不尽。

  山里蘅草兰花已经萧瑟凋零,为此长叹不已,令人哀愁不尽。

  注释

  ⑴餐霞,王本注:“餐霞,吞食霞气。仙家修炼之法。”也指不入仕且与世俗不合之人。颜延年《五君咏·嵇中散》:“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

  ⑵散发句:散发,乱发纷披。王本注:“散发,不冠而发披乱也。”谢,与《江南春怀》诗中 “谢金阙”之谢字同意。谢远游,再也不能远足,不能远行归乡。

  ⑶朔雁句:朔,刘本、朱本俱作胡。雁,敦煌残卷作鸿。海裔,海边。《淮南子·原道训》:“故虽游于江寻海裔。”高诱注:“裔,边也。”句含伤悼。谢灵运《征赋》:“眷转蓬之辞根,悼朔雁之赴越。”

  ⑷越燕句:王本注:“越燕,今之紫燕。”句亦含悲。《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胡马望北风而立,越燕向日而熙,谁不爱此所近,悲其所思者乎?”

  ⑸朱本注前段十句云:“此白江上秋怀,言餐霞而卧于旧壑之中,散发无拘,不事远游。山蝉号于枯桑,乃知天之秋矣。斯时也,胡雁别于海边,越燕辞乎江楼,雁来燕去而秋深矣。风飒飒而卷沙,雾茫茫而绕洲,黄云结乎暝色,白水扬其寒流。景物若此,则秋之感怀者亦多矣。”恻怆心自悲,孰煌残卷作感激心自伤。

  ⑹潺湲,《楚辞·九歌·湘君》:“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悱恻。”王逸注:“潺湲,流貌 。”

  ⑺蘅兰句:蘅,杜蘅。《尔雅注》卷八邢昺疏:“《本草》唐本注云:杜蘅叶似葵,形如马蹄,故俗云马蹄香。”朱本注:“蘅、兰皆香草也,以比君子。萧瑟,凋残意。”

  ⑻朱本注后段四句云:“上言秋景之萧条,此则言其所怀也。秋而有怀,凄怆自悲,泪下潺湲,莫之能已。蘅兰本香草也,今乃萧瑟而凋悴矣,令人长叹而生多愁。譬之君子,本可用也,今乃流落不遇,安能不自伤乎?是则其所怀者,非独为秋而然,亦悲其时年迈而不遇耳。岂自还山之后,南游江上,秋日有怀而作欤?”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宝应元年)秋,作于当涂。

  敦煌残卷本题作《江上之山藏秋作》。检李诗,惟《姑孰十咏》写天门山有“迥出江上山”句。又牛渚山亦可称“江上之山”。北宋贺铸《采石矶》诗序云:“县东南二十里 ,濒江两矶相对。按县谱,太白尝隐东矶上,故址存焉。”(《庆湖遗老诗集》卷三)贺铸言采石矶在县东南有误,当在西北。又诗中谓“东西采石矶”,亦前所未闻。但据县谱谓李白尝隐东矶,当必有据。据此,“江上之山”(即诗中所说“旧壑”)必博望山和采石山中之一山。诗为暮年思归并窘迫之极时所作。

  赏析/鉴赏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很好的秋思之作,对仗工整,文辞古雅,韵律性强,表现了作者在远游归家的途中,见到江上一派深秋的景象,而产生的悲秋情绪。全诗的'大意是:我这不合世的餐霞之人卧于旧壑,因病在床乱发纷披再也不能远足行游。听到山蝉在枯桑上哀叫,才知又是时秋。此时北方的鸿雁应是离开了海滨,南方的紫燕也该辞别了江楼。萧萧秋风卷起了尘沙,茫茫云雾萦绕着江洲。天边黄云结成了暮霭,河中的白水扬起了寒流。我如此潦倒心中凄怆悲伤,泪流不住难以止收。蘅兰君子正在凋残,只令人以长叹表露哀愁。

  名家点评

  萧本云:“此太白伤亡之作也。不惟伤已,而复为同类者伤之,悲夫!”

  严评本载明人批:“是选体,排对类谢,颈联似鲍。”

《秋怀》原文12

  会真[一],相思债。花笺象管[三],钿合金钗[四]。雁啼明月中,人在青山外[五]。独上危楼愁无奈,起西风一片离怀。白衣未来[六],东篱好在,黄菊先开。

  注释

  [一]会真诗:唐代诗人元稹有《会真诗三十韵》,写了一对青年男女自由结合的故事,他的传奇《莺莺传》叙写同一内容。

  [二]相思债:没有偿还的男女爱情之债。

  [三]花笺:精致华丽的信笺。

  [四]钿(dian)合金钗:用黄金珠玉嵌成花纹的盒子叫钿合。白居易《长恨歌》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此用其曲。

  [五]人在青山外:这是从欧阳修《踏莎行》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句子中点化出来的。

  [六]白衣未来:此用陶潜的故事,陶潜九月九日无酒,独坐东篱从菊间,适白衣送酒来,就饮尽欢。白衣,古代给官府当差的人。

《秋怀》原文13

  《普天乐·秋怀》原文

  元代: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究竟是为谁这样辛苦奔波?莫非是命中注定。西风萧瑟瘦马颠簸,落月下书卷伴一盏昏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红叶满山吴江凄冷。为那两字功名,岁月匆匆不饶人,镜中人已白发频添。垂钓的严光,思恋莼羹的.季鹰,定会笑我飘零。

  注释

  (1)西风驿马:指在萧瑟西风中驱马奔忙。

  (2)吴江:即松江,为太湖最大的支流。

  (3)钓鱼子陵:指拒绝汉光武帝征召隐居垂钓的严光。

  思莼季鹰:张翰,字季鹰。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作者简介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人生坎坷,生平事迹不详,浙江庆原路(路治今浙江宁波)人。曾多次做路吏这样的下级官吏,后以路吏转首领官(以上见曹楝亭本《录鬼簿》)。钱惟善《江月松风集》中有《送张小山之桐庐典史》,可知其又曾为桐庐典史。至正初年七十余,尚为昆山幕僚(见李祁《云阳集·跋贺元忠遗墨卷后》),至正八年(一三四八)犹在世。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曾漫游江南之名胜古迹,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安徽、湖南一带,晚年隐居在杭州一带。

《秋怀》原文14

  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

  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

  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

  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

  古诗简介

  《秋怀》共有两首,这是第二首。这组诗,任渊注解的《山谷诗集》及史容、史季温注解的《外集》、《别集》皆未收;翁方纲校刊《山谷诗全集》据旧本收在《外集补遗》中,下注“熙宁八年(指1075年)北京作”,《宋诗钞》也收录有。

  赏析/鉴赏

  1075年(熙宁八年)作者三十一岁,宋代的北京即今河北大名,当时作者在那里任国子监教授。 国子监职务清闲,作者能读书自遣。他当时还未卷入新旧党斗争,处境比较单纯,所以诗篇虽带有感慨,但在他的作品中情调还是比较闲淡的,不像后来的作品那样有着更多的郁勃不平之气。可是从形式上看,却又颇为特殊:它是两首七言古诗,而第一首八句,押平韵,中间两联对偶,很像七言律诗;第二首押仄韵,比较不像,惟八句中次联对偶,第三联接近对偶,也带律味。第一首作律诗看,句中拗字出入不大,主要是联与联相“粘”的平仄不合规律。作者大部分律诗,多求音节近古;这两首古诗,形式上却近律诗。

  诗中前四句写“秋”,后四句写“怀”。起两句:“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仍写秋风及雨后。“苔滑”,是雨后情况,它和“空”字结合,表现室中空寂,门庭行人很少,也即表现作者官冷孤居、过着寂寥的落寞生涯。第三四句:“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上句写雨再来,承接组诗中的第一首,表现出雨是连日不断,时间又从白天转到夜里;下句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来写景。雨多池涨,兼以天冷,故蛙声虽多,是“号”而不是“鸣”,声带凄紧,不像夏天那样热闹有趣;雨余淡月照着树上的寒鹊,因栖息不安而转枝。这四句也是每联中一句写声,一句写景,凄清的.气氛比组诗第一首更浓,但还是淡淡写来,不动激情。第五六句:“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感慨世上交情淡薄,不易信赖。杜甫《贫交行》:“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史记·汲郑列传赞》:“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为诗意的出处。第七八句:“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写得细微含蓄。从凄清、孤寂的处境中引起对友谊的渴求,首先感到的是世上真挚友谊的难得;这种情境又使作者更感到少数志同道合的“故人”的友谊的可贵,但这些“故人”又远隔他乡,不但无法相对倾谈,而且连代为传书的鸿雁的影子都看不到。四句中包含着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转折起伏,却写得若断若续,脉络不露,使人只能于言外得之;“湖水浸白云”,插以“无端”二字,便是埋怨它只浸云影而不能照出传书的鸿影,诗句就由写景化为抒情,做到寓情于景。

  这首诗写怀,归于重视别离中的友谊,归于绵邈,兼具理趣和深情。清代范大士《历代诗发》评价说:“清和秀健,淡然以远。”笔调正是如此。但它在平淡的景物描写中,表现处境的凄清、寂寞,又从而含蓄地表现心情的洒脱、绵邈,加上形式特殊,古体、律体相间,也有曲折的一面。诗中体现了黄庭坚诗在似不着力处仍带匠心的本色。

《秋怀》原文15

  秋怀诗十一首

  唐代韩愈

  窗前两好树,众叶光薿薿.秋风一拂披,策策鸣不已。

  微灯照空床,夜半偏入耳。愁忧无端来,感叹成坐起。

  天明视颜色,与故不相似。羲和驱日月,疾急不可恃。

  浮生虽多涂,趋死惟一轨。胡为浪自苦,得酒且欢喜。

  白露下百草,萧兰共雕悴。青青四墙下,已复生满地。

  寒蝉暂寂寞,蟋蟀鸣自恣。运行无穷期,禀受气苦异。

  适时各得所,松柏不必贵。

  彼时何卒卒,我志何曼曼。犀首空好饮,廉颇尚能饭。

  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茫茫出门路,欲去聊自劝。

  归还阅书史,文字浩千万。陈迹竟谁寻,贱嗜非贵献。

  丈夫意有在,女子乃多怨。

  秋气日恻恻,秋空日凌凌。上无枝上蜩,下无盘中蝇。

  岂不感时节,耳目去所憎。清晓卷书坐,南山见高棱。

  其下澄湫水,有蛟寒可罾。惜哉不得往,岂谓吾无能。

  离离挂空悲,戚戚抱虚警。露泫秋树高,虫吊寒夜永。

  敛退就新懦,趋营悼前猛。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

  名浮犹有耻,味薄真自幸。庶几遗悔尤,即此是幽屏。

  今晨不成起,端坐尽日景。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冏冏。

  丧怀若迷方,浮念剧含梗。尘埃慵伺候,文字浪驰骋。

  尚须勉其顽,王事有朝请。

  秋夜不可晨,秋日苦易暗。我无汲汲志,何以有此憾。

  寒鸡空在栖,缺月烦屡瞰。有琴具徽弦,再鼓听愈淡。

  古声久埋灭,无由见真滥。低心逐时趋,苦勉祗能暂。

  有如乘风船,一纵不可缆。不如觑文字,丹铅事点勘。

  岂必求赢馀,所要石与甔.

  卷卷落地叶,随风走前轩。鸣声若有意,颠倒相追奔。

  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童子自外至,吹灯当我前。

  问我我不应,馈我我不餐。退坐西壁下,读诗尽数编。

  作者非今士,相去时已千。其言有感触,使我复凄酸。

  顾谓汝童子,置书且安眠。丈夫属有念,事业无穷年。

  霜风侵梧桐,众叶著树乾。空阶一片下,琤若摧琅玕.

  谓是夜气灭,望舒霣其团。青冥无依倚,飞辙危难安。

  惊起出户视,倚楹久汍澜。忧愁费晷景,日月如跳丸。

  迷复不计远,为君驻尘鞍。

  暮暗来客去,群嚣各收声。悠悠偃宵寂,亹亹抱秋明。

  世累忽进虑,外忧遂侵诚。强怀张不满,弱念缺已盈。

  诘屈避语阱,冥茫触心兵。败虞千金弃,得比寸草荣。

  知耻足为勇,晏然谁汝令。

  鲜鲜霜中菊,既晚何用好。扬扬弄芳蝶,尔生还不早。

  运穷两值遇,婉娈死相保。西风蛰龙蛇,众木日凋槁。

  由来命分尔,泯灭岂足道。

【《秋怀》原文】相关文章:

秋怀原文赏析02-27

书怀原文、赏析及翻译12-18

病起书怀原文及赏析02-27

(经典)病起书怀原文及赏析02-27

春怀示邻里原文及赏析02-27

【精选】病起书怀原文及赏析02-27

秋雁原文赏析12-18

秋雁原文及赏析02-27

夏日南亭怀辛大的原文及赏析11-14

淮阳感秋原文赏析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