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三重点知识点

时间:2023-12-18 17:00:4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必修三重点知识点

语文必修三重点知识点1

  1.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语文必修三重点知识点

  2.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3.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4.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8.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10.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1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2.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3.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14.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15.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 ;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16.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7.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8.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0.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1.山川相繆,郁乎苍苍。

  2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2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4.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2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7.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8.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29.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30.蝉寒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3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5.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36.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37.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38.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39.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40.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4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4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4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4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4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7.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48.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49.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50.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语文必修三重点知识点2

  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2、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作品的主题也没有局限在个人爱情悲剧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俗坠。深刻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伦理关系,悲愤满腔地控诉了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在中国,《红楼梦》被评价为剖析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林黛玉进贾府》是全书的序幕之一,通过一个从未到过贾府的人物——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一个庞大的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栩栩如生。林黛玉的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生性敏感、言行谨慎等,王熙凤的泼辣、精明能干、刁钻狡黠、善于逢迎等,贾宝玉的英俊多情、任性率真和敢于反叛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3、《祝福》围绕鲁四老爷家的几次祝福,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位纯朴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一生勤劳善良,对生活要求极低,到头来却挣不到鲁迅所说的一个“做稳了”的“奴隶”的资格,只能悲惨的死去。深刻的揭露“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对中国妇女的迫害,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

  4、《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后期的代表作,1954年凭借此作“精通于叙事艺术”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通过主人公桑地亚哥与鲨鱼的顽强搏斗的描写,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凭借着勇敢坚毅、自信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文章赞美和讴歌了不服输的硬汉子精神。

  5、科普说明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以传授一般科学知识为目的,要求有很强的科学性,严格遵循科学的原理,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一种是科学小品,多用文艺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原理,在表达上经常凭借生动的比喻、有趣的联想,在讲清科学道理的同时,还能使读者得到某种感情上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科普说明文的三个特点为:知识性、趣味性和通俗性。《动物游戏之谜》是一篇综述性的科技小论文,多为客观性的描述;《宇宙的边疆》是一篇解说词,以“我们探索宇宙的旅程”贯串全文,详细介绍了宇宙的组成情况,有议论也有情感抒发,像与朋友促膝谈心,亲切自然;《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一篇自传性质的文章,讲述了自己童年的两件与科学接触的趣事。

  语文必修三学习方法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语文必修三学习技巧

  1、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写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语文必修三重点知识点3

  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