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小实验

时间:2023-10-11 13:42:45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趣的小实验

有趣的小实验1

  星期六,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人在做香水,我也想做。于是,我就在家旁边摘了一些桂花,然后准备一个喷雾器,把喷雾器里装上一半水。

  东西都准备好了,我就开始做香水。我先把桂花放进盖子里,把花汁都挤出来,再把挤出来的花汁倒进喷雾器中,让花汁和水混合在一起。这样,淡淡的香味就会慢慢地散发出来了。可是我觉得这瓶香水不太好看,就把几朵完整的桂花放进去,这样香水变得更好看了。如果你觉得香水味道淡了,可以放点花露水进去;要是浓了,就装点清水。这瓶香水做好了,我一闻,香气扑鼻而来。我心里乐滋滋地想:我成功了!我真的做了一瓶香水!接下来我做了一瓶又一瓶,时间过得可真快,一下就到了晚上。

  我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把香水的制作方法发到网上去了。过了一会儿,就有很多网友发来了消息,我感觉这些消息像潮水般向我扑来。有的人说:“嗯,的.确很好!”有的人说:“真香啊!”有的人说:“骗人的吧!”我回复:“你们试试不就知道啦!”

  今天我真开心,我体会到了做香水的快乐。

有趣的小实验2

  早上,我已经起了床,早早地吃好了早饭,我看了看时钟,打开了电视,调到了40频道,观看我最爱看的节目——《无厘头科学研究所第二季——吸力特辑》我在节目中看见了一个“虹吸原理实验”觉得很好奇,便准备做一下这个实验。

  我按照节目里说的做:先找出一条很长、很宽的毛巾,再找了两个大脸盆,把其中一个脸盆装满水,另一个脸盆则空着,之后,再拿一把椅子,材料就大功告成了,可以开始我的“虹吸实验”了。

  我先把那一把椅子放在浴室的`地板上,再把其中一个装满了自来水的脸盆放在椅子上,把另外一个空脸盆直接放在地板上。这时,妈妈看见了,不解地问在浴室里的我:“儿子,你在干什么?”“我正在做一个…‘虹吸实验(或叫高压反应传输物理实验)’。”我回答道。没想到她态度一变,对我说:“你千万不要弄得地下全是水哦。”“哦,我知道,放心吧。”我一边起身,一边说道。我突然发现了放在一旁的毛巾才知道自己原来少了一个步骤,我急忙用毛巾把脸盆连了起来,才舒了一口气,便走了。

  我一出来,爸爸便问我道:“实验成功了吗?”“我还没有做完呢。”,我接着说:“不过你怎么知道我在做实验呢?”他说:“我刚才听见了。”说完了话,我坐下与爸爸一起继续看电视,过了三个小时后,我打开了浴室的门,我一看,惊讶了:高脸盆里的水已经没了,而低脸盆那里却装了满满的一盆水,我跑到外面打声喊道:“我成功了!我成功了!我成功了!科学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我觉得不仅是虹吸实验,所有实验都很有意思,科学真是太伟大了。

有趣的小实验3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刘老师上课的第一句话就把大家都吸引住了。科学课会有什么有趣的实验呢?同学们心里都在一边想着一边看着刘老师。

  ”昨晚,我遇到魔法界家喻户晓、鼎鼎大名的哈利。波特先生了,请他把具有魔法的魔杖借给我了!“说着刘老师拿出一根手指粗细的塑料棒。我相信没有哪个小朋友不希望自己能拥有一根和哈利。波特一样具有魔法的魔杖。这就是哈利。波特的魔杖?我们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刘老师。

  ”哎呀,哈利。波特的魔杖怎么脏了?我来擦一擦。“说着,刘老师装模作样地用毛巾擦了擦”魔杖“。”看好了,我要施展魔法了!波罗波罗蜜,飞来飞去!“一边说着一边用”魔杖“靠近讲台上的`碎纸片,原本乱七八糟的小碎纸片一下子就想着了魔一样动了起来,只见刘老师的”魔杖“移向右,小纸片就偏向右,”魔杖“移动向左,小纸片就偏向左,当刘老师将”魔杖“贴近小纸片时,小纸片纷纷向”魔杖“飞去,紧紧地贴在了”魔杖“上。真是太神奇了!

  ”刘老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全班同学一起问道。”其实,所谓“魔杖”只是一根普通的塑料棒,至于“魔杖”脏了,那只是借口。我用毛巾使劲擦塑料棒时,在塑料棒上产生了大量的静电,是静电的作用让小碎纸片贴在塑料上的。“听了刘老师的解释,大家都明白了摩擦产生静电的道理。接着,刘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乌云之间摩擦雷电产生的道理。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响了,大家都还意犹未尽,围着刘老师问这问那的。

  这堂有趣的科学实验课激起了我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神秘的大自然和宇宙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呢!

有趣的小实验4

  这天,王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观察豆子是怎样发芽的。同学们一个个像领命的士兵一样,都议论着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豆芽长得又粗又高。

  我也不例外。中午放学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向妈妈要了一把绿豆,把它们放进一个碗里,加了点水,放在桌子上。为了让它快点发芽,我特意放的是温水。我对小豆子说:“小豆豆,快点长吧。”小豆子静静地躺在水里,一动也不动。

  下午一放学,我就来看小豆子,豆子的表面有了几丝皱纹,就像老奶奶的脸,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豆子在吸收水分,它们正在不停地喝水、胀大呢。

  第二天,我一起床,又来看小豆子,豆子全胀大了,有原来的豆子两个大,胖胖的,真可爱,我找来一只漂亮的洗菜篮子,在篮子底部铺了一层纱布,把豆子倒在纱布上,均匀地摊开,又在上面盖了一层纱布,浇了点水。第二天傍晚,我欣喜地发现豆子裂开了一个小缝,如同小嘴巴,里面伸出了一点点绿绿的小嫩芽。不仔细看的话,都不能发现。我高兴极了,和豆子一样互相咧着嘴巴,哈哈大笑!

  豆子一旦发芽,长得就很快了。它的.小嫩芽差不多有两厘米长了,它越长,芽尖越细,芽根就越粗,真是给力。在我的期望下,小芽儿努力地生长,我浇水也更勤快了。

  第四天,绿豆终于变成豆芽了,已经有四厘米了,顶部还长出了一两片小叶子了,它们好像在说:“我要快快长大,长出更多的小豆芽。”

  通过这个实验,我学会了认真观察事物。难怪老师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有趣的小实验5

  上课铃响了,老师端着瓶瓶罐罐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同学们议论开了,有的说:“老师做什么呀?”有的说:“可能是做实验吧?”老师究竟要做什么呢?大家既兴奋又好奇,目光都聚集在讲台上。只见讲台上放着一盆水、一个空盆子、一根玻璃棒、一瓶酒精和一盒火柴,老师笑眯眯地说:“同学们,今天我要和你们一起做一次实验,实验的名字叫‘烧不坏的手帕’。请大家看看这些实验材料,还差什么呢?”同学们立即回答:“手帕。”说完就纷纷把自己的手帕拿出来了。老师选了一块米老鼠手帕,高兴地对大家说:“现在我们的'实验就开始吧!”

  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老师拿起手帕,风趣地说:“我先给这些米老鼠洗个澡。”说完就把手帕在水盆里浸湿了,拧干,再洒点儿酒精,然后把手帕挂在玻璃棒上。老师请来一位同学协助她点火。“哧”的一声,火柴划着了,可一靠近手帕,火就灭了。同学们议论说风太大了,老师把风扇关掉,那位同学第二次点着了火柴,可火柴一靠近手帕,火又熄灭了。同学们说可能手帕太湿了,老师立刻把手帕又拧一拧并洒了些酒精,可手帕还是没有点着。

  这下同学们可急坏了,原来安静的教室开始热闹起来。老师不慌不忙地闻了一下酒精,原来问题就出在酒精上——浓度太低了。老师马上换了一瓶酒精,又做起实验来。“腾!”手帕燃烧起来了,望着手帕上升起的一团蓝色火苗,同学们盯着的眼都不眨一下。“米奇老鼠”会烧焦吗?

  过了不久,火苗渐渐熄灭了,同学们个个伸长脖子,张望着:嗬,手帕还是完好无损。这下教室里“开了锅”:为什么会这样呢,手帕分明是烧着的呀!

  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微笑地说:“这个实验的原理其实不复杂,因为酒精比水轻,手帕事先被水打湿了,酒精燃烧完了,火也就熄灭了。”同学们一听,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秘密。

  这次实验真有趣。

有趣的小实验6

  在一次科学夏令营中,夏令营老师在课后给每人发了一本实验书(课外书),我偶然看到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那是个用渗透法来过滤水的户外求生小实验。我好奇地往下看,准备材料有细沙、木炭粉、少量青草与准备用来渗透的浑浊的黄泥水。我半信半疑,真是脑袋上画问号————一脸疑惑。心想:这真的可以成功吗?

  首先,我小心翼翼地按说明方法操作,把瓶身大约1/3的地方从中剪开,再把有瓶口的一端朝瓶身向下插,便完成了初步形态。我再去野炊的地方拾了点木炭粉,在附件找了点细沙与青草,最后在一条小溪边停住了脚步。我现在瓶口处放了一层细沙,再铺一层木炭粉,然后又铺一层细沙……就这样重复了五六次,最后再小心翼翼地放了些青草。因为生怕中间有间隙,每铺一层,我都使劲压实,虽铺了五六层,我却早已大汗淋淋。

  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我拿起一个小碗,在浑浊的水里盛了一碗,慢慢地倒入我自制的容器里。我的手一直在发抖,心想:这么脏的谁,还要经过这么多的木炭粉与细沙,真的可以流出干净清洁的水吗?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浑浊的.水慢慢渗透进细沙里,再缓慢地流入木炭粉的周围,就这样,渐渐过了五六分钟,我终于听到了第一声水滴声,逐渐越来越多。不过一分钟,瓶身里早已聚集了小半瓶水,我定睛一看,瓶身里的水竟是那般不可思议的洁净,我当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高兴得如鱼得水。

  后来,我又重复一次实验,发现把水变得比较洁净的“好人”竟是木炭粉,我抓起书本一看,发现木炭粉可一把水里的杂质吸附掉,心里不禁沾沾自喜:这真的是一个有趣又实用的实验呀!

有趣的小实验7

  听妈妈说,最早的指南针可是咱们中国人发明的。寒假里,我决定当一个小小的科学家,亲自动手,尝试着做一个水浮式的指南针。

  我先找来材料:一根点燃的蜡烛,一些纸巾,一根缝衣针,一把小剪刀,一杯干净的水,一个手机。好啦,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就开始做实验了。

  我小心翼翼地用剪刀把缝衣针夹起,放进火里烤了个两三秒钟,然后迅速放进水里冷却。再把针从水里拿出,用纸巾擦干。接着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要把针浮在水面上。可是不知怎么一回事,这针总是不听话地往下掉,是我手太笨呢?还是针太重呢?一次,两次,三次……怎么每次都失败?没有一次是成功的,气得我直想放弃。这时候爸爸提醒了我:“别着急,我相信你肯定行!来,你先用纸巾擦干针,再轻轻地把它放在水面上就行了!”听了爸爸的话,我静下心来,按照爸爸说的去做——我屏住呼吸,慢慢地把针放下去。呀,果然成功了,缝衣针稳稳地浮在了水面上。

  我拿起剪刀,靠近针,哇,剪刀和针还吸在了一起!看来,此时此刻的针真的有磁性了!那它能为我们指示南北方向吗?我继续动手做实验。我又轻轻地用剪刀拨动针,看,针在水面上来回不停地转着圈圈,慢慢的,慢慢的,针停了下来。啊,我惊喜地发现,这时候的针眼针尖的方向和原来的'方向是一样的。我又赶紧拿出手机,打开里面的“指南针”软件对了一下方向。耶,我的实验成功啦,针眼针尖指示的方向和手机里“指南针”软件指示的方向是一模一样的。

  是什么原因让小小的缝衣针火烧冷却之后就会有磁性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妈妈也回答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如果不用火烧冷却这种方式,还有其它方法让针具有磁性吗?看来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简单的实验,却藏着大大的学问。

有趣的小实验8

  鸡蛋真的能在盐水中浮起来吗?一次,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小实验,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于是,我怀着好奇心决定亲手做一下这个实验。

  我兴致勃勃地去准备实验材料:一个生鸡蛋、一包盐、一根筷子和一个透明的杯子。实验开始了!我先把圆溜溜的.鸡蛋洗得干干净净的,接着在透明的玻璃杯中接了大半杯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入水中,只见鸡蛋像潜水艇一样慢慢沉入水底,再也不动了。我便把一大勺盐加入杯中,并用筷子搅拌了几下,满怀期待地盯着水中的鸡蛋,可鸡蛋却像大石头一样,一动不动的,我并没有灰心,心想:是不是盐放得不够呢?于是,我又加了一大勺盐,鸡蛋仿佛轻了许多,好像一个刚睡醒的娃娃,伸了伸懒腰,迷迷糊糊地往上冒,这时,我的心里也好像怀揣着兔子,七上八下。唉,鸡蛋刚到杯子的中间,好像没了力气,就不动了。这次,我按照报纸上的方法,又加了一大勺盐,用筷子充分搅拌,等到盐大概完全溶解到了水中为止,再坐到桌子旁目不转睛地观察鸡蛋:只见鸡蛋竟然快乐地跳起舞来,它还探出圆溜溜的小脑袋,仿佛在大口大口地呼吸新鲜空气呢!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成功了!成功了!爸爸妈妈听到了,都从房间出来为我祝贺:真是我们的小实践家!

  后来,经过查资料我才恍然大悟: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鸡蛋仔盐水里受到了足够的浮力,就会浮出水面。

  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这个实验真有趣,让我明白了在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只有经过我们的实践,我们才能把科学知识运用到我们生活中。

有趣的小实验9

  伴随着一阵清脆悦耳的上课铃声,王老师拿着两只杯子和一张普通的小纸片走进了教室。“咦——王老师拿来这些东西干什么用呢?”同学们都感到很好奇。

  王老师走上讲台,轻轻地放下手中的东西,扫视了我们一眼,然后微笑着说:“同学们,今天的科技活动课,我们来做一次科学小实验。”说到此,他不再拄下说了。听说要做小实验,大家都来劲了,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老师。

  实验开始了,“哗”王老师先把一只大杯子里的水倒到另一只玻璃杯里,满得几乎要溢出来了,接着又把一张小纸片平放在杯口上。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个个目不转睛地看着王老师的一举一动。

  “注意,大家请看仔细了!”王老师一边说,一边把手按在小纸片上面,使掌心压住整个杯口,再伸出右手握住了杯底,像变魔术似的.把杯子翻了个身——杯底朝天。

  “啊——”大家一起惊呼起来。

  “别急,别急。大家再看!”他说着,把按在杯口的右手移开了。这时,同学们个个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注视着他手中的杯子,生怕……可是,正当我们担心的时候。王老师的手已经完全移开了,奇迹也发生了:杯口的小纸片并没有掉下来,杯中的水也没有流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你看看我,我望望你,都觉得莫名其妙。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想知道其中的奥秘?”王老师把手中的杯子放下,清了清嗓子说:“在我们的周围,有一种无影无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将盖在杯口的纸片托住了。

  这种托力比杯中水的压力还要大,不会落下来,所以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它就是大气压力……”听了老师的解释,大家都满意地点了点头,情绪更加高涨了……

有趣的小实验10

  现在上六年级的同学应该已经跟着我们的科学老师做过不少的实验了吧,在这些实验中有没有你最喜欢的或者是印象最深刻的。上个学期的时候,老师带领我们探索地球上的地质变化,带我们做了实验。名字叫“火山爆发”。在做实验之前,课前老师要我们准备一些材料:土豆泥,番茄酱。

  到了第二天上科学课的时候,老师先讲了十几分钟的课,然后就开始教我们做实验了。老师发给我们每个小组一个装满酒精的酒精灯,和一个小勺子。说要我们先铺一层土豆泥,然后在中间挖个洞,把番茄酱倒进去,然后再盖一层土豆泥。我们小组开始做了,把酒精灯点燃,放上小勺子,然后倒上土豆泥,挖一个洞,倒上番茄酱,最后盖上土豆泥,做完这些事后,我们就静观其变,等待着奇迹发生,我们先等了五分钟,发现没有变化,我心急了,对小组成员说:“怎么还没喷发呢?”这时候,老师走了过来,不急不慢的说:“不要急不要急,如果再过两分钟你们的火山还没喷发,那你们的实验就失败了。老师走后,我们又耐心的等了两分钟,这事,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土豆泥你的番茄酱竟然奇迹般的冒了出来,老师看见我们的番茄酱冒了出来对我们说:”你们的实验成功了!“我们立刻欢呼起来,再看看别的组,有的没成功,有的成功了,之后老师总结经验,我们也明白了实验没成功的原因。原来,他们是土豆泥放得太多了,或番茄酱太少了,我们组就是这两点做得好才成功的。

  做完这个实验后,我深有感触,原来火山是因为地壳发生剧烈运动才导致地下的岩浆被挤出。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试验,你们有什么实验呢,一起发到博客上来跟我们分享吧。

有趣的小实验11

  我从小好奇心极强,尤其是对飞行这方面.我最希望能在天空中滑翔,所以十分喜欢飞行.

  那是一个中午,我无聊地摆弄着眼前这块金色的布.玩着玩着,我忽然突发奇想:为什么不用这块布做一次降落伞实验呢 说干就干,我立刻找来四条长短相同的细绳,分别绑在布的四个角上.绑好了,我尝试着拉了拉四条细绳,确定没有问题之后,我才找来一个小玩具,将四条绳子都拴在玩具身上.一切就绪,我兴奋地爬上一个较高的柜子,站起来,抓着我的'降落伞和伞兵,大手一挥,原来以为这个降落伞一定能稳稳当当地落下,可天有不测风云,伞兵居然直线形下垂,最后还是没能安全着陆,英勇牺牲了.我愣了:怎么可能 难道实验品有误 便不假思索地跳下柜子,抓起伞兵,左看看,右看看,啥问题也没有啊 思考良久,我终于得出结论:玩具偏重.于是,我立刻换了个轻些的玩具,又将绳子捆在玩具身上,又实验了一次,可结果,伞兵结局还是那样悲惨.难道还是有问题 我十分纳闷.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我灵机一动:一定是缺少风力.于是,我再次提着伞兵,来到顶楼.正好刮来一阵风,说时迟那时快,我赶紧扔下伞兵,嘿,神了!只见降落伞一撑开,伞兵便悠悠地降落到地面,安全着陆.我一阵欢呼,冲下楼,捡起伞兵,激动得大呼:"我成功了!成功了!"

  这虽然只是很早以前做的一个小实验了,但它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当遇到困难时,那张降落伞和伞兵总出现在我眼前,促使着我去克服种种困难.在人生中,困难就像个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所以,只要你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再强大的困难也只有被打败的份儿!

有趣的小实验1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如这诗句所说的,想要透彻的明白道理,还得亲自做实验,听说二氧化碳能灭火,在今天的语文课我知道了答案。

  老师在语文课上请了一位同学来当小小科学家。这位小小科学家先准备一小瓶醋、一个空瓶子、一盒火柴、一根蜡烛、一些小苏打粉、一个漏斗、一根塑料棒以及一个勺子。他向我们介绍这个实验的名称叫做隔空灭火!你一定在想怎么可以隔空灭火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只见这位小科学家用火柴点燃了蜡烛,他把醋倒进了瓶子里,接着把这个装着醋的瓶子移到蜡烛的旁边,瓶口对着蜡烛,但火焰纹丝不动,没有灭掉。

  接着,小科学家先把漏斗架在装了醋的瓶子上,用勺子取来了一些小苏打粉,倒进漏斗里,小苏打粉就顺着漏斗掉进了装着醋的瓶子里。说时迟那时快,一下子瓶子里产生了大量白色的泡泡,好像孙悟空在里面大闹天宫似的。小科学家一时激灵,直接把手放在了瓶子上,堵住了瓶口,不一会儿白色的泡沫没有了。然后这位小科学家把这个瓶子倾斜,再用瓶口靠近蜡烛,蜡烛瞬间熄灭了,隔空灭火成功了!

  同学们都目瞪口呆,接着惊叹连连,热烈地讨论了起来,老师都快控制不住场面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老师耐心地向我们讲解,醋和小苏打粉在一起,会很快的'产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可以灭火。有一种灭火器正是利用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理制造的呢。

  真有意思,通过这个实验,我发现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回家后我一定要继续我的科学小实验!

有趣的小实验13

  上周四的科学课上,我们做了一个简单有趣,但十分经典的小实验——燃烧白糖。需要准备的材料很简单,蜡烛,铁勺,火柴还有主角,白糖。

  第一步可想而知,那就是点燃蜡烛。可不知是烛芯已经燃烧多次,还是荔波技术不佳,连连划了几次火柴都没成功。就在我们急得恨不得剪断些蜡烛时,只听“噗”地一声,蜡烛终于点燃了。我们小心翼翼地把放了白糖的勺子移至蜡烛上方,我发现勺子上已经有许多黑黑的`,硬硬的,像冷却岩浆一样的物质了,可能是白糖燃烧后的残留物。

  随着加热的时间慢慢地变长,白糖开始融化,然后渐渐变成了糖浆,并被再一次融化的黑色物质吸收。铁勺不断升温,白糖全都不见了,黑色物质开始膨胀,然后像水开了一样不断地冒泡,大小、位置不依。泡泡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会破裂,然后冒出缕缕青烟。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黑色物质逐渐停止活动,可能又凝固了。我们开始等得不耐烦了,因为别组的白糖已经开始燃烧了,有的甚至燃烧了两三次;可我们呢,除了冒冒烟之外什么都没发生。不对,现在连烟都不冒了。为了快些见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我向后面一组望去,打算“取取经”。只见他们把铁勺微微倾斜,让火苗可以燃烧到比较靠边的黑色物质。不一会儿,火苗就窜上了黑色物质,燃烧了起来。

  我见状连忙兴冲冲地告诉组员们,见他们仍有不懂,索性亲自上阵,将铁勺微微倾斜,移至外焰。大约过了1~2分钟后,我们的白糖,或许应该说是黑色物质,终于让如愿以偿地烧了起来,激动人心啊~!

  通过个小实验我懂得了不管做什么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光有耐心也不够,还要有足够观察力,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根据别人的正确的做法改正,才能把一件事做好。

有趣的小实验14

  “叮零零”,上课铃声一响,老师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同学们,蛋壳都带来了吗?”“带来了!”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但是蛋壳能做什么啊?”“做不倒翁吗?”我们窃窃私语。“今天,我们要用这两个半个的蛋壳做一个小实验。做之前,请大家先猜猜,我用这支铅笔朝着蛋壳垂直往下刺,看哪半个蛋壳先破呢?”“口朝下的会先破!”大多数男生手指着那半只蛋壳说着。“口朝上的先破!”我的同桌斩钉截铁地说。很多女生都坐着,犹豫不决……“那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一做,看看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

  老师叫了一名同学帮忙,他拿着铅笔对准老师手上口朝上的'蛋壳,手一放,铅笔落到了蛋壳上,蛋壳没有破。第二次铅笔一落下,但是它落在了老师的手上,然后掉到地上,铅笔芯断了。老师又拿出了一支铅笔,这次她亲自出马,铅笔落了刚两下,口朝上的蛋壳就破了。接着,老师又拿着铅笔对着口朝下的蛋壳刺去。“一下,两下,三下……”我们一齐数着,但是这半个蛋壳就像是穿了盔甲一样,连刺了十几下就是不破。

  “Yeah!我猜对了!”同桌高兴得手舞足蹈。“好!下面我请同学们自己也做一做,看看这是不是偶然现象。”“对,你先别得意的太早!”我们可不服气。

  我们自己做了这个小实验以后,终于认识到同样的两个半个的蛋壳,用铅笔垂直去刺,因为口朝下的蛋壳受力比较集中,所以比较容易被刺破;而口朝下的蛋壳受力分散,因此就不容易被刺破。难怪我们学校建筑工地里的工人叔叔们都戴着口朝下的安全帽,原来都是一个道理啊!

  小小的实验蕴含着大道理,这节课真是有意思啊!

有趣的小实验15

  今天,我给同学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吹泡泡。这个实验特别简单,只需要一个小瓶子、一点儿水、几滴洗涤灵和一根较粗一点的吸管。

  我把这几样物品摆在桌上,同学们好奇地看着我,这些东西到底能做什么实验呢?我首先把水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小瓶中,然后把洗涤灵倒进水中。接着,我把准备好的吸管放入水中,按顺时针方向搅了几下,再小心翼翼地把吸管拿出来。我看了大家一下,他们都在很专注地看着我。这时,我深吸了一口气,轻轻地向吸管里吹进。忽然,在吸管的另一端出现了一个小泡泡。同学们看着这个圆圆的、晶莹的小泡泡,一下子来了兴趣,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吸管发给大家,每个人都吹出了好多个泡泡,顿时,教室里飘起了五光十色的泡泡,变成了一个泡泡的世界。这时,不知道谁问了句:“为什么会吹出泡泡呢?”对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把求助的目光一齐投向老师。

  老师看着大家不解的样子,微笑着说:“让我来告诉你们泡泡形成的原因吧。由于水和洗涤灵混合在一起时,水分子和洗涤灵分子表面有粘性,形成张力。水表面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大于水与空气之间的吸引力,就像被粘在一起一样。如果水分子之间过度粘合在一起,泡泡就不易形成了。而洗涤灵‘打破’了水的表面张力,把表面张力降低到只有通常状况下的1/3,这正是泡泡所需要的最佳张力,于是就形成了泡泡。”

  同学们听后点点头,这个实验真是太有趣了!没想到一个简单的'实验中还蕴含着这么深奥的科学道理呢!

  教师点评:

  文章的语言简练,描写实验步骤时用了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首先”、“然后”、“接着”、“再”,把实验过程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还细致地描写了人物的神态及心理活动,从侧面反映出实验的有趣。实验道理清楚,首尾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