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 百文网手机站

如何培养感悟能力

时间:2022-05-02 16:10:37 好文 我要投稿

如何培养感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具有重视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这种感受和体验只能通过阅读才能逐渐培养出来,才能让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从而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得到升华。

如何培养感悟能力

  1、 从阅读中感受自然界的美好,从而关注自然。

  语文阅读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月星辰都会激发人们的情感,“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走近自然界,才会关注我们平时不太留心的美景,发现生活的意义。《山中访友》是一篇极富自然情趣的散文,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样亲密,他把自然界的一切生灵都当作自己的朋友并从中得到感悟,这样就使平时少有机会接触自然界的学生生出好奇心,随着作者去做快乐的访问。在赏析这篇文章后,我让学生与自然界的景物换位,与人类互诉心声。学生踊跃发言,从不同角度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如范菊青同学写道:“我是一只孤独的小鸟,原先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可是后来由于人们的无知,不停地砍伐树木,捕捉鸟类,使我们的家支离破碎。我们流离失所,整天以泪洗面,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在此我想向人类呼吁‘亲爱的人类,请你们清醒清醒吧,如果长此下去,你们仍执迷不悟,不断地破坏生态环境,那么你们最终可能将会失去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样的'感受与倡议让人听后为之动容。孩子们的心是善良纯洁的,他们的呼声应该令人警醒。

  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春》让人跃跃欲试,明媚快乐的《秋天》令人神往,就连温暖的《济南的冬天》也令人忍不住生出热爱之情。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优美的文章之后,会用心灵去感受万物,感受生命的美好。

  2、 从阅读中感受哲理,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言为心声”,任何作品都是作者的情感体验,思考感悟的结晶,优秀的作品尤其如此。人的个性、情感、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有差异,所以作品中也存在不同的体验。《走一步,再走一步》让人阅读后都会产生共鸣,因为它通过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揭示了一个普遍的道理:人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艰难险阻,去一步步地克服它,才会获得最后的胜利。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孩子来说尤其值得一读,因为他们或许还不适应初中生活,或是不熟悉老师同学,或是学习上遇到困难,针对这些情况,可以在阅读这篇文章后让学生分析标题的含义,然后结合自己面临的困难来谈谈如何面对人生路上的挫折,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相信任何人都会笑对生活。

  《生命,生命》这篇短文蕴含了作者杏林子的独特生活体验,她是位勇敢面对病痛折磨的人,坚持不懈地写作,取得了骄傲的成绩,她的经历就像一首自强不息的歌,让很多人为之鼓舞。在文中杏林子表现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尤其是一些有哲理性的语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心中白白流失”,身残志坚的人有如此深刻的感悟,我们这些健全人没有理由去挥霍生命,在阅读时还可联系张海迪、保尔的故事来体会。

  课外阅读可联系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来联读,感悟自信、努力、奋斗的重要。

  阅读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阅读教学是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它能够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关注社会,热爱生活,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好好阅读,愿我们从阅读中都有收获,成为一个内心丰富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