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的方法

时间:2023-03-28 10:46:44 炜玲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的方法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要对孩子予取予求,包办孩子生活的一切事物,应当鼓励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收拾玩具,穿衣服、刷牙、洗脸、自己吃饭、规整房间等等,家长要及时的给予肯定“我家宝贝真棒”、“宝贝太厉害了,房间收拾的真漂亮”,孩子在提升独立生活的能力的同时,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的方法,欢迎大家分享。

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的方法

  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的方法

  家长在对待幼儿挫折教育的问题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意识到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关键期,有意识地让孩子品尝一些生活的磨难,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学会在挫折中接受教育,这对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意识、应付困难的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要了解挫折教育是贯穿在每一天中的,那些成人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小事中进行的。如孩子摔倒了,有些家长会赶紧跑上前扶起孩子,还对孩子说:“这个地面真不好,让宝宝绊一跤,我们打地面。”

  这样的结果是使孩子把跌跤归因于外因,不敢正确地面对挫折。正确的方法是帮助他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和应付的对策,比如告诉孩子“走路看地面才不会绊到石头。”

  作为家长,应大胆地放下“保护伞”,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要让他自己去做,哪怕是衣服穿得一塌糊涂,哪怕是饭粒洒得到处都是。让孩子在做中体验挫折,学会克服困难。

  第三,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孩子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即让幼儿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在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苏格拉底对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做法是:让犯错误的孩子独自呆在房子中,让其体验寒冷、体验孤独,使其发现自己的错误继而改正。

  第四,父母既要有把孩子置于艰苦和困难中的勇气,又要有引导孩子走出挫折和困惑的耐心。

  据统计,我国目前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疾患中,30%左右是源于年幼时经历的挫折和打击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时常会产生比较消极的情绪和抵触心理,

  一方面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获得战胜困难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增强自信。另一方面,要让孩子明白,有些挫折的产生无法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来阻挡、回避。对待它们,我们要教孩子合理运用一些心理防卫机制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比如孩子长得黑且受人嘲笑,家长就可以安慰孩子:“皮肤黑更健康呀,我觉得你也很可爱。”

  第五,家长对孩子应有适度的期望和正确的评价。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预计不足或对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从而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对自己失去信心。要注意从孩子自身的特点出发制定适度的目标,使孩子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努力取得成功。

  无论孩子做事是取得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给予正确的评价,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哪里,怎样改进,使孩子逐渐明白是非标准,提高心理承受力,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最后,要使孩子对挫折有更强的承受力,家长要自己冷静、客观、积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即使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和困难,也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颓丧的情绪。

  如有的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特别受不了挫折,生怕孩子有三长两短。孩子一咳嗽,就急着送医院挂吊瓶;孩子碰到一些困难,家长比孩子还焦虑不安。这种情绪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孩子,使他们变得敏感,不能吃一点苦头。这是家长暗示的结果。

  在这类问题上,家长要以勇敢的姿态和积极饱满的情绪面对挫折,展示给幼儿,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

  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六种方法!

  1.培养孩子自主生活的能力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要对孩子予取予求,包办孩子生活的一切事物,应当鼓励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收拾玩具,穿衣服、刷牙、洗脸、自己吃饭、规整房间等等,家长要及时的给予肯定“我家宝贝真棒”、“宝贝太厉害了,房间收拾的真漂亮”,孩子在提升独立生活的能力的同时,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

  孩子有时因为好奇心,想要体验一些“危险性”的任务,如炒菜做饭等,可以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基础上(比如把火关掉)让孩子去体验,或者把任务转移成难度较低的挑战,如拌一个凉菜。切忌一味用“你太小”“等你长大再说”“太危险”等语气来打击孩子的热情和信心。

  2.为孩子规划“可战胜困难”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与性格特点,主动规划与设计“可战胜的困难”,避免孩子走惯平坦路、听惯顺耳话、做惯顺心事,同时通过“一次次努力战胜困难”来增加孩子的信心。

  在设置障碍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与性格特点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以“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为宜,障碍应该由小到大,由少逐渐增多,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切不可一开始就给孩子一个下马威,这会一下子把孩子的自信心摧垮。

  孩子在遇到困难与障碍时,感到委屈是难免的,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反应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父母应该有这种心理准备。在孩子受挫后,对一般的情绪反应,父母可以不加理会,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然后振作起来;如果孩子情绪反应过度,父母要给予温情的鼓励以及必要的心理上的支持,让孩子及时摆脱失望、伤心等不良情绪,及时重拾信心。

  3.正视挫折与接受失败

  孩子在做家务的时候,难免会打碎杯碗盆瓶;在学习画画的时候难免会把家里的白墙画花;学骑车会摔倒;买东西会买错。家长不能因为孩子的犯错就终止孩子继续学习与成长。

  在孩子做错事时,不要着急责骂,应予以理解与鼓励,如 “别灰心,你比妈妈当年学的快多了”、“爱因斯坦发明电灯也失败了xx次”、“下次碰到这个问题如果这样做是不是就可以了呢”等鼓励的话语激励孩子,并引导孩子正视困难,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找办法,当孩子下次改进时应给予积极的肯定。

  4.创造孩子宣泄情绪的场景

  当人们面对挫折时,90%的人会选择5种反应“冲动、攻击、压抑、固执与退却”,孩子也不例外。

  面对孩子显著的负面情绪时,说教与劝导往往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更不能简单粗暴地给孩子贴上“软弱”“固执”等标签。可以创造一些宣泄情绪的情景:如陪孩子一起跑跑步、画画、打打小游戏、一起去看大海、看励志动画、去游乐场等等,让孩子感受到陪伴与关爱,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的负面情绪,同时给予正面的激励。

  当发现孩子长期陷入沮丧时可请教春蓬私人教育管家,通过科学手段进行心理干预,避免孩子造成长久性的心理影响。

  5.拓展孩子的社交

  长期独处缺乏社交的孩子容易偏激、孤僻、情感脆弱,家长要有意识的扩展孩子的社交,如多参加校园或者社会活动;参加公众表演;和其他小朋友建立友谊,体会人和人的相处会出现各种摩擦和意想不到的问题;父母与孩子建立“朋友关系”等等,孩子在相处与沟通中更容易成长。

  在帮助孩子拓展社交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和引导孩子从朋友身上扬长避短,在帮助孩子建立友谊时,不要局限于亲朋邻里,多参加各类型活动,结交多元化的朋友,拓展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向上的品格。

  另外,建议家长多在家中组织孩子的聚会活动,如一起玩玩具,一起写作业等,除了可以增进孩子的友谊,更重要的是可以亲自了解孩子的朋友圈。

  6.为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以身作则:所谓“身教胜于言传”,家长是最直接的榜样。家长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伟人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适时地给孩子讲些有关于挫折教育的故事,可以给孩子讲述伟人成长的经历、故事,“自古英雄多磨难”,世界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是身经磨砺百炼成钢的。希望孩子以这些名人作榜样,不畏挫折。

  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六个方法

  一、要相信人有应对问题的能力

  人是环境的产物,能够根据环境调适自己的行为。年仅两个月大的宝宝饿了, 会使劲全身力气用哭闹声让你关注他。不一岁的孩子还不会走路,但他能用超强的力量捉住身边的物品站起来,一点点模仿成人走路的样子,摔倒了就哭,哭完了再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越强。

  二、家长的态度很重要

  1.帮助孩子正确看待挫折,让孩子明白每一个问题都是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2.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多鼓励、少批评、多引导、少否定。

  3.懂得放手、关注情绪,让孩子在适当的挫折中学会坚强和勇敢。

  三、提升孩子情绪管理能力

  1.深呼吸。

  2.明白情绪会来也会走。

  3.告诉孩子缓解情绪的方法(如运动、打沙包、画画、写日记、听音乐、一个人静静、把困难和需求说出来等)。

  四、适度的挫折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抗挫折能力,过度的挫折容易使孩子形成无助感和自责。

  1.生活本会遇到各种困难,如刚学走路时摔跤了,做作业时被一道难题卡住了, 参加竞技比赛输掉了........,把孩子遇到的问题都当作是一次教育契机,带着 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让孩子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2.超过心理承受的问题孩子难以单独处理,过度挫折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和畏难 情绪,不敢再接受挑战,此时需要家长适当介入和协助。

  3.避免孩子在同一类事情上,经常处于无法解决的心理困境中。长期摆脱不了 的失败感容易使孩子形成无助,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从而失去信心。

  五、树立榜样,激发孩子的抗挫能力

  1.让孩子看到父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身教大于言传。

  2.带孩子了解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们是如何通过强大的抗挫能力改变困境。

  六、复盘

  解决完一个问题后,引导孩子回顾处理的全过程,分析失败或成功的原因。养成及时复盘的习惯,有利于以后遇到类似的事件时如何正确应对。

  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习得性无助,意思是指在之前经历的事件中,经常遇到困难却得不到帮助和解决,久而久之心里形成一种无助和失望的感受,从而将这种感受扩散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中,最后产生消极的自我定义“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真无用”。

  比如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经常遇到不会做的作业,由于家里人的疏忽,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辅导,觉得只要孩子每天正常上学就能掌握知识。孩子在一次次的作业批改中看到满满的差评,当天的知识点没有弄明白,又无法理解下一个新的知识点,时间长了成绩越来越差,慢慢就会有一种深深的无助感和自责感“我真无用,我什么都学不会,我不喜欢学习。”

  从此,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倍受挫折,内心承认自己就是一个差等生,反正都学不好,慢慢便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