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百文网手机站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时间:2022-11-07 10:41:46 诗词 我要投稿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含义。

  2.通过诗句的内容,了解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感受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讨论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请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预设:雨后的山村分外美丽、清新······)没错,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仔细。那你知道这是谁眼中的雨后山村景象吗?对,就是王维。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去看一看;感受王维眼中的美好景象吧。

  2.板书诗题,读题释题(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3..简介作者:

  王维(693或694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中进士第,开元九年(721年)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二.一读古诗,读出节奏。

  1.出示自读要求:

  (1)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

  (2)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生字,重点指导“浣”的读音,“暝”的写法。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三.二读古诗,理解诗意。

  1. 大屏出示自读要求:

  1)默读古诗,联系上下文理解“暝、浣女、歇、王孙”等词的意思。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前四句诗句:

  1)引导学生理解“晚来秋、空山”等词的意思。

  2)指名说说前四句的诗意,教师相机评价。

  预设: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后四句诗句:

  1)指名交流“浣女、歇”等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理解后四句诗的意思。

  预设: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任凭春天的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

  5. 同桌互说诗意。

  四.三读古诗,体会情感。

  1. 同学们,理解了古诗的含义,现在请同学们再读古诗,细细体会,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2. 学生自读并体会。

  3. 同桌交流收获。

  4. 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怡然自得。

  5. 再读古诗,采用不同的形式朗读,读出古诗的情感。

  6. 练习背诵。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山居秋暝》这首古诗,了解了诗人在看到秋雨后山村美丽景象,有感而发,细致的描绘出山村的清新雅致,景色奇异;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怡然自得。希望同学们熟读成诵,学习诗人高超的.写诗手法,可以仿写一首自己的诗。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2.搜集王维的其他古诗,进行诵读。

  七.板书

  山居秋暝

  景色绮丽怡然自得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含义。

  3.通过诗句的内容,了解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感受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含义。

  2.通过诗句的内容,了解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感受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讨论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请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预设:一位游客坐在小船上,眺望远方,面容憔悴,带着忧伤)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对,这就是张继。他坐在这样的小船里,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来看一看吧。

  2.板书诗题,读题释题(夜晚把船停靠在苏州的岸边)

  3..简介作者: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二.一读古诗,读出节奏。

  1.出示自读要求:

  (1)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

  (2)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生字,重点指导“寺”的读音,“愁”的写法。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三.二读古诗,理解诗意。

  1.大屏出示自读要求:

  1)默读古诗,联系上下文理解“枫桥、姑苏、愁、夜半”等词的意思。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4.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前两句诗句:

  1)引导学生理解“对愁眠、霜满天”等词的意思。

  2)指名说说前两句的诗意,教师相机评价。

  预设: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后两句诗句:

  3)指名交流“姑苏、寒山寺”等词的意思。

  4)引导学生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

  预设: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5.同桌互说诗意。

  四.三读古诗,体会情感。

  1.同学们,理解了古诗的含义,现在请同学们再读古诗,细细体会,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2.学生自读并体会。

  3.同桌交流收获。

  4.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

  5.再读古诗,采用不同的形式朗读,读出古诗的情感。

  6.练习背诵。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枫桥夜泊》这首古诗,了解诗人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刻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表现了出来。我们这个时代,祖国统一,天下太平,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样的时光,努力学习。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2.搜集张继的其他古诗,进行诵读。

  七.板书

  枫桥夜泊

  羁旅之思家国之忧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含义。

  3.通过诗句的内容,了解行军途中的驻扎情况,感受诗人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含义。

  2.通过诗句的内容,了解行军途中的驻扎情况,感受诗人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讨论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三.激情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请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预设:风雪交加的夜晚,帐篷中灯火闪烁,战士们久久不能入睡······)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对,这就纳兰性德。那他们为何驻扎在这里呢?诗人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来看一看吧。

  2.板书诗题,读题释题(词牌名)

  3.简介作者: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爱新觉罗·胤礽)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纳兰性德溘然而逝,年仅三十一岁。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四.一读古诗,读出节奏。

  1.出示自读要求:

  (1)放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

  (2)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生字,重点指导“榆”的读音,“畔”的写法。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三.二读古诗,理解诗意。

  1.大屏出示自读要求:

  1)默读古诗,联系上下文理解“榆关、那畔、聒”等词的意思。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4.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前一句诗句:

  1)引导学生理解“榆关、那畔”等词的意思。

  2)指名说说前一句的诗意,教师相机评价。

  预设: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后一句诗句:

  3)指名交流“更、聒”等词的意思。

  4)引导学生理解后一句诗的意思。

  预设: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5.同桌互说诗意。

  五.三读古诗,体会情感。

  7. 同学们,理解了古诗的含义,现在请同学们再读古诗,细细体会,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8. 学生自读并体会。

  9. 同桌交流收获。

  10. 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1. 再读古诗,采用不同的形式朗读,读出古诗的思念之情。

  12. 练习背诵。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长相思》这首古诗,了解诗人在行军途中驻扎野外,风雪交加,彻夜难眠,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越来越浓。希望同学们珍惜现在在家乡的生活,记录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待到外出求学、工作时,家乡的一切都会成为你们的美好回忆。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2.搜集纳兰性德的其他古诗,进行诵读。

  七.板书

  长相思

  思念故乡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的教案07-11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7-24

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二》教案05-28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11-07

初一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积累08-12

初二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总结07-22

语文上册忆读书教案06-30

语文上册积累三的教案07-02

初二语文上册教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