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复习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4 10:49:59 散文精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散文复习教学反思(精选1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文复习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散文复习教学反思(精选17篇)

  散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1

  本次复习课教学比赛,从年级初赛到学校选拔比赛,再到录像前的多次磨课,历时大半个月,其中辛苦和煎熬自不必说,但受益良多,突出的是以下两点。

  一、复习课的切入点要小而有针对性

  复习课是对所学内容进行一个系统地复现,巩固与内化的教学活动,同时,它又是一个有针对性的诊断教学。通过一定的复习,老师应解决一些学生混淆不清的知识,弥补一定的知识漏洞,并帮助他们建构起自身的知识体系。所以,我觉得在复习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重组是必要的。我们需要总结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提炼出知识点的重中之重以及罗列出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然后重组教学内容,经过这样的筛选之后,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课堂教学也更为有效了。

  于是先进行学情分析。学生平时的散文阅读练习中,比较系统训练过的题型是概括内容、提炼主旨、理清思路、找寻线索、赏析语句等,对标题分析一类的题目只是遇见过,却缺少系统的知识点归纳和方法掌握,答题就不太规范。而标题类的题目考查的却是学生相对比较综合的散文阅读能力,因为标题类题目涉及到内容、情感主题、线索,以及赏析语句包括修辞、句式等各方面的知识点和能力,如果不进行系统引导复习,学生答题就很容易疏漏。学生目前在“标题类”题目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不能结合文章的情感主旨全面分析标题的深层含义;忽略标题在修辞手法等语言上的作用;答题语言不规范。所以这些方面亟需教师引导突破。于是就将复习内容定为“散文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教学目标定为“学会分析标题的含义及作用。(难点)”“掌握标题类题目的答题技巧。(难点)”“规范答题语言。”

  如何进行教学呢?

  纵观20xx—20xx这9年来广东中考语文试题,xx、xx、xx、xx、xx年考的是散文,

  虽然明显考到标题的几乎没有;但都隐含有对标题含义及作用的分析。如07年《鼓神》 第18题:“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鼓神’ ‘神’在哪里。(4分)”考查对标题的含义理解;12年《淡淡的深情》第14题“(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的.?(2分),答案:“母亲对儿子的淡淡的深情为线索”考查标题的作用;第16题“平静的水面”和“深处的激流”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考查标题的含义理解及作用。

  再看看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散文阅读,考查标题含义及作用的题目就很多了。经过总结归类,发现主要有三类题型:标题有什么含义?标题有哪些作用?如何赏析(理解)标题?

  于是就以这三类题型的解题思路点拨和答题规范设为教学重难点,采用“经典范例——解题思路、答题规范——小习作——小结——实战演练——互评互改”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复习课的实效从“练”中来。

  正如“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语文知识点的复习整理内化,最有效的还是让学生在实际的阅读中发现问题并引导解决。在复习课上增加适量的笔头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及时向老师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便于老师及时调整以下的教学步骤。本次复习“散文标题的含义及作用”采取讲练结合,精讲精做的方式,针对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习题,在习题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层次性。如训练题(一)《父亲的马褡子》题目设为“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和作用?”标题考查没有涉及到修辞的作用;而训练题(二)《在浊世做一朵莲》题目设为“请赏析标题。”考查标题揭示主旨及修辞的作用。阅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操作过程中,即讲即练即反馈,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

  “课堂永远是有缺憾的艺术”。这让我深刻反思本次复习课,有待提升之处还很多,在此谈感触最深的一点:

  形式要更灵活些。

  语文复习并不是简单地复习,重复以前的内容,更不是题海战术的代名词。语文复习也是为规范和美丽自己的语言,磨砺思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这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培养更具长远意义。复习课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法是否恰当科学,学生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课堂中采取有效策略。就应该考虑学生高强度的压力现实,采取学生喜欢的又能有效服务课堂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这是我们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散文复习课 或许更应该上得有散文味,多些美感。本次复习“散文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总觉得程式化的技术性的框架过多,而灵活度不够,学生在答题时,似乎受老师的答题规范约束,生怕出错,语言不够丰富精彩。

  散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2

  我在散文教学方面认真做了反思并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在此与同仁共飨。

  复习课是对所学内容进行一个系统地复现,巩固与内化的教学活动,同时,它又是一个有针对性地诊断教学。通过一定的复习,老师应解决一些学生混淆不清的知识,弥补一定的知识漏洞,并帮助他们建构起自身的知识体系。所以,我觉得在复习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重组是必要的。我们需要总结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提炼出知识点的重中之重以及罗列出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然后重组教学内容,经过这样的筛选之后,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课堂教学也更为有效了。

  内容确定了,我们就要找准教学切入点,能在问题症结处对症下药,使学生更好的理清知识联系,帮助他们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把动词的不同形式作为教学切入点展开教学,然后展现使用这三种结构的不同句型,最后要求学生柔和这些句型进行表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这样教学思路更为清晰,学生在建构知识体系时也更容易了。

  复习课既然是对所学知识的复现,那势必会存在一定的重复,而重复教学却是教学中最忌讳的,因为学生生性好奇,他们热衷于新鲜的事物,一旦一样东西重复两次以上,他们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学习兴趣。既然学习内容上的重复是不可避免的,那我们就应该尽量减少在教学方式上的重复。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课本资源及多媒体资源,采用比一比,赛一赛,说一说等多种方式开展活动,而且内容都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起他们的学习共鸣。

  在复习课上增加适量的笔头练习是必要的。一方面,写作能力也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另一方面,适当的笔头练习可以及时向老师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便于老师及时调整以下的教学步骤。讲练结合,精讲精做,针对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习题,在习题设计上充分考虑到了层次性,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操作过程中,即讲即练即反馈,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

  一、我们过去的散文教学存在误区

  1、教学模式的误区。一般来说,教师还是按照介绍写作背景、介绍作者和文学常识、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层次结构、概括主题思想、分析写作特点(比如: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等)这样的环节来教学文学作品的。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导王荣生的报告《散文教学及连带的问题》。王教授指出,当前中学语文散文教学中,往往将散文这一特定文本的特性忽视甚至模式化。王教授的话振聋发聩,令人醍醐灌顶。

  2、散文解读方式的误区。流行多年的重讲解、重分析的“讲读教学法”依然占据语文教学法的主导地位,语文课没了语文味儿,文学课没了文学味儿。往往把作者个人化的言说对象等同于外在的言说的对象,这是散文教学中极大的误区――“学生散乱的找东西,老师额外的讲东西。学生活动了一番,老师展示了一番。”用王教授诙谐的说法便是“荒了自己的地,乱耕别人的田!”

  3、对散文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比如“形散神不散”特征的认识问题。袁振国先生认为,这个观念有时代(60年代)的烙印,是对杨朔为代表的一批散文特点的概括,抑或说是不确切地概括。再如“以小见大”的写作特色问题。“小中见大”不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点。“小”和“大”,有时很难界定,因生活琐事或微小现象触发的人生感悟,不同于过去所说的宏大主题,倒是更像古典文论中的“起兴”。再如《背影》、《荷塘月色》这类散文,也很难说什么“以小见大”。

  二、我的散文教学的探索实践

  既然我们过去的模式、散文解读方式、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我在散文教学上便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1、在教学模式上加大“阅读”的分量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

  散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本,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因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但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的多重对话。”“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在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应有所侧重。”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言语知识,需要通过阅读增加我们未曾经历的言说对象,需要通过阅读体悟自己未曾体悟过的情感和哲理。

  2、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例如,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通常是从各段内容的综合归纳入手,有主句的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

  解决了以上问题,学生就能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3、就文本讲深学透,尊重学生的体验

  王荣生教授很清醒的指出了这一现象,目前老师讲授散文的现状是利用文本走出文本,这违背了散文教学的本质特点。我们需要引领学生建立和文本的链接。

  阅读应当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当然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理解体验,要有正确的引导。不要陷入“哈姆雷特”误区。

  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个体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这是叶圣陶先生和《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自然会激发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帮助学生考出好成绩同时也能培养出一个好人”是我们每个语文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散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3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特别青睐以散文为现代文阅读的命题材料,因此,我们有必要指导和教会学生掌握散文阅读的一些要领和解题技巧。

  七年级上册课本课中的第一三五单元都有散文,在整册书本中散文的比例相当大,特别是《春》、《济南的冬天》、《羚羊木雕》、《散步》等散文给学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之后,帮助学生从疏理教材知识出发,总结出散文的文体特点,向学生介绍散文的有关知识和中考考点,进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的散文阅读,这项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如何上好一节高效率的散文阅读复习课,成为我们毎一个科仼教师需要用心去研讨的问题。

  复习散文,首先要向学生介绍散文的文体特点(例如:形散神不散、意境深邃、短小精悍),散文的分类(叙事、抒情、议论),散文渉及的.考点(整体感知理淸思路、紧扣语境品味语言、把握形象赏析枝巧、延伸探究体验感悟),阅读的步骤(揣摩题干有备而读、品读题目缘文驰想、浏览首句略知梗概、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深思熟虑精确表达),这些理论性的东西要以学过的课文和练习作为例子去讲解,切忌空洞无物的分析介绍。

  其次,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技巧和答题的方式。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找要素;

  2、理顺序;

  3、抓线索;

  4、品情感;

  5、析哲理。

  至于答题的方式,最好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总结概括出一套规范的答题模式给学生,例如:词句品味类的题目就可以用“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写(用)得好,它点出了……”这样的句式进行表述。在平时练习和考试中,我们都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规范答题,以确保语言的有序,流畅和准确,提高得分率。当然,要让学生熟练到形成习惯的程度,是需要学生的经常的练习和老师的耐心反复的纠正。但是,如果我们从初一就开始抓,而且毎一种文体都像散文阅读这样抓,到了初三,我们的复习工作就赢得了主动,学生和老师就都轻松多了。

  最后,堂上既要讲透,更要练够练透。复习课不要让老师独唱,它应该是全班同学的大合唱。练习的质量是一节复习课最终能否达到学习目标的关键。因此,练习题的设计,练习时间的多少,练习过程中如何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用什么方式去做练习效果更明显,学生更愿意接受,是毎一亇上课教师必须认真用心去研讨的重要问题。

  当然,一节高效率的复习课,既是教师对教材教法理解的体现,也是教师语言(包括表情、身体语言)表达,各种教学手段运用的水平,个人魅力等等的全方位的综合展示。散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很多,愿所有语文老师都能上出高效率的散文阅读复习课。

  散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4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中,本着“教学相长”的原则,我不断汲取着新的教法、新的理念。闲暇之余,总要静下心来,回顾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让自己有了新的飞跃。现略谈几点,与大家分享。

  第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后,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第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 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我们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第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们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

  总之,课堂教学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散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5

  初次看到这篇课文,看到郑振铎的散文被改得如此地步,真有点伤感。细细读来,似乎这样的修改更适合三年级的孩子阅读。学《燕子》其实就是引导孩子与美文为友,感受散文的魅力。所以在教学时我也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

  《燕子》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优美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感悟燕子优美的外形、优美的飞行姿态、歇息时美妙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首先,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感知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的句子慢慢品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在学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品词。经过老师的点拨和细读想象,学生领悟到了燕子斜着身子飞掠的优美姿态,并通过比较、品味,学生感悟到了作者十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确,同时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燕子飞行时姿态的优美。学生领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增加领悟的效果。咬文嚼字是品味课文内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咬文嚼字,反复诵读,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飞行时的动态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

  其次,不断丰富学生想象,链接生活实际,促学生的语言积累。人们常说,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篇课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读懂它,必须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学,才能学得灵活,觉得透彻。如: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在学生观赏了春天美景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

  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说出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等优美的诗句。这样不仅拓展了课堂的教学,更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散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6

  迎着初冬的寒意,安阳市教研室的领导和老师到我们学校进行了听课和课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我所讲授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课《散文家谈散文》。

  课后,听课老师进行了细致地评点,并深刻地剖析了本节课值得肯定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且帮助我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散文家谈散文》是由大文学家郭沫若写的《白鹭》和文学评论家晓雪写的评论文章《关于散文〈白鹭〉》两篇构成,文字容量大,涉及文学评论专业知识多,教学难点多。针对上述教材特点,我把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作为本课的重点,把了解评论的一般写法和了解晓雪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好处作为本课的难点。

  整节课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而几个问题的设计正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以导问助学和导练致用作为本节课的主要环节,也贯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习得”的教学原理。

  课上,我先让学生分析了郭沫若写的《白鹭》,通过大家的分析和散文家晓雪写的评论文章进行比较。把两篇文章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晓雪的文章让学生分析了思路,梳理文本,理清写散文评论的方法。尤其在导思互评环节,让学生在学了文章后再来阅读有关散文的'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不足之处首先是对郭沫若的《白鹭》如此美文没有让学生细致地赏析和品读,只是一句话带过。应该再设计一个赏析美句的问题,让学生读懂读透文章。其次是没深入研究透彻教材,对于把握问题的编辑意图不太明确,应该从如何教会学生去读去写评论来下手,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这一类的文体,学会怎么样去写评论性的散文,应该总结“谈什么”一类的文体,让学生学会写“谈什么”这样的文章。最后教学设计要取舍大胆,打造细节。一堂课不能面面俱到,设计问题要突出“精致”

  散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7

  从事语文教学实践30多年,发现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都特别重视“文道统一”,强调对学生进行智育和德育的培养,但往往忽视了语文还应有的一个作用,即美育教育。传统哲学把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分为智力结构、伦理道德和审美心理结构三个方面,即知、意、情三个领域,要培养一个心理健全和谐发展的人,教育也应该包括与之对应的智育、德育、美育三方面。

  在语文教学活动这个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并感悟其中的文学美、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人情美等。

  散文,这个巧匠精雕细琢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大师成竹在胸挥洒泼就的艺术画,以它“形神兼备”的特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分量,在中考阅读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写景散文类作为中学语文课本的“重头戏”,颇受师生的喜爱和关注。这些美文佳作把美潜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启发学生去发掘美、领悟美,把潜在美转化成为现实的美,从而逐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写景散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调动感官品味美

  像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春华秋实、夏雨冬雪成为作家笔下的美景时,作者往往调动了一切能够调动的感官,通过视、听、嗅、味、触这一系列的感官着力表现这些景物的色、香、味等特点,丰富了我们的审美情趣。

  如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就内容丰富,形、声、色、味俱全。趣味无穷。有好看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从视觉的角度准确地描写了这些植物的颜色和形状,给人以明艳美丽,充满生机的感觉;有好听的:“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听觉上写出了百草园动听的声音;有好玩的:“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牵连不断拔起来的何首乌臃肿的根”,从触觉上写出了儿童好奇的心理;有好吃的:“有桑椹,又酸又甜的覆盆子”,从味觉的角度写出了植物的味道。

  作者把百草园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突出了百草园的无限趣味。百草园的美景犹如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让我们品尝领略后,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感受文章的“五觉”美,训练和调动“眼、耳、手、鼻、舌”这五种感觉,品味文中的美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修辞运用领悟美

  修辞也是写景散文阅读中需要注意的一环。一般的写景散文中,把握修辞也是领悟散文美的一种手段,合理的运用修辞,文章的语言也就生动优美了。在朱自清笔下的《春》中,他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从中,我们看到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的景致,文中的花美艳之极,我们要领悟这种美,要借助修辞。更值得一提的是,朱自清写野花“它们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他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草丛中的野花闪亮迷人的姿态,这些野花在野外的春天亮丽着,如同夜空的星星那样引人注目。

  由此可见,修辞是写景散文审美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它对增加文章文采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教会学生感知修辞给文章带来的美感,领略其中蕴含的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景物描写暗含美

  一般的景物描写中总是有意无意地包含着或区域的信息,比如张洁的《挖荠菜》中写道:“田野里的树伸出绿色的小手掌在欢迎我”一语中生动地写出了植物刚刚发芽的.可爱情景,也暗示了这是春天。在另外的文章中,有作者写道“清晨河边的草地上一片白霜”,“满山的枫叶红红的”之类,亦即提醒读者这是秋季。还有“每棵树都会吟出一片白云缥缈,每一丝柳絮都是一棵树的分号”,这不也是写春天吗?在写景的散文中有冰天雪地的北国,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景致,有黄沙漫漫的戈壁滩,也有空旷寂寥的沙漠,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观……这些都要引领学生去感知。感知景物描写中隐含的丰富信息,对提高散文阅读的审美培养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写景顺序体现美

  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有顺序的,万事万物的发展都存在于时空之中,人最能感知时空的变化,我们的文章也因言之有序而显清晰和富有条理,同时也彰显了作者的逻辑思维。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对紫藤萝的描绘:先写紫藤萝花瀑的繁盛和生机,次写紫藤萝花穗上浅下深的颜色,再写紫藤萝花朵的形态,由整体到局部,脉络分明,把人带入花的世界,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又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先总写济南冬天的特点,然后分写济南的山水。写济南冬天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全段紧扣“妙”字,用生花妙笔,绘如花妙景,按空间顺序,从山上、山间至山腰,由高到低,把各个细部的雪的光、色、态一一展现出来,突出了山的秀美景色和雪的娇美情态。我们在有序的散文中不断体验到如诗似画的美,从形式到内涵,从画面到意境,真切感受到潜藏在画面中的美,教师必须有意地引导、启发,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总之,在写景散文教学中,我们惟有不断引导学生感知散文中蕴含着的美学资源,让这些美的因素与其他知识和谐地组织融合,从这些审美的客体中具体真实地感知美的事物,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使学生具有“真、善、美”的感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审美水平的目的,发展迅速健康的审美观。

  散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8

  高一必修2第一单元共教授三篇优美而又脍炙人口的散文,一堂课下来感觉美不胜收,学生表现也较亢奋。现对教学做一反思。

  首先,要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重点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以及景物的特点。写景抒情散文最主要靠写景来抒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这一特点,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景物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辨别梳理作者的联想,这一点很重要对学生的写作思路扩展有非常大的启发性。例如,《故都的秋》作者在写景中为何要提及南国之秋,很明显这是联想是为了对比突出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向往和眷恋之情。那么就此就可以开导学生在作文时在描写主体时不妨要进行联想。

  第三,要注重文章的诵读,语文教学离不开诵读,要读出文章的情感和韵味,要学生仿佛置身其中。

  第四,没有必要对文章的结构层次做深究,写景抒情文章重点是写景和抒情。但我们在教学时要梳理作者的联想片段,对联想片段进行分析和阐述,这对高考是非常有益的。如,《囚绿记》中,作者为什么会联想到床底的杂草,是为了反衬对绿的`喜爱之情。

  第五,关于课时的安排。我觉得一般分两课时就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了,一课时要对重点词语的学习和梳理,对文本的主体部分进行分析。第二课时,查漏补缺,分析其余的联想部分,归纳总结作者运用的艺术手法。

  最后,写景抒情散文教学需要师生互动,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设计好有启发的问题进行开导,亮点可以在重点部分出现,注意教学要开合有度,高潮部分要高涨让学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散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9

  《鸟语》是一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文章写的是“我”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独特感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体会深深的人鸟情,我做了如下尝试:

  我在设计时主要以文中的一个感叹句“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为主线来设疑:“小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如此的感叹”。然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布谷对话,感悟鸟语的催人奋进,与喜鹊对话,体会鸟语可以为生活增添乐趣,再与群鸟对话,明白从鸟儿身上可以获得启示。最后,再反复读“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为了真正让学生走进鸟的世界,体会作者的这种感受。我引领学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进入文本,去和孩子们与喜欢的鸟类聊天、对话。教学与布谷鸟、喜鹊对话的自然段,我抓住“疏忽、倍感亲切”两个词语,通过这两个词语的联系上下文解释引入到和布谷鸟及喜鹊谈话的内容中去。与布谷鸟的对话,让学生想象小作者和布谷鸟还会聊些什么,与喜鹊对话,让学生报喜,感受人鸟相望的情趣。此外,我又安排了“听鸟语,猜鸟音”这一环节,让孩子们也尝试着做鸟儿的知音,做一做猜想,编一编故事。而教学“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进行句式的训练“从 那里,我 ”让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并把感受真实地表达了出来,既锻炼了学生思维,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上述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已默默地渗透到他们的心中,我又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破坏鸟儿的生存环境、捕鸟、杀鸟等现象,让学生来谈谈他们的看法,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将爱鸟之情转化为护鸟的实际行动,做保护鸟儿的“小卫士”。这时我再让学生写一写保护鸟儿的宣传语,让爱鸟之情化为实际行动,升华了情感。但上完课,自己感觉还有很多遗憾:

  (1)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还不够到位。

  (2)朗读的指导还欠缺,对于一些句子,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感悟,但未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散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10

  《草虫的村落》是一篇在表达上颇有特色的散文。文章中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生动、活现的草虫世界展现给了大家。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对小虫、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拿到这样的文章,喜读、乐读。在品读感悟文章、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时,以读代讲。我采用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在反复地品读重点语句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在教师的引导和充分地朗读中展开交流。

  学生活动的时间充足,活动的范围广泛,能够积极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想,能够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亲近、观察过的小虫,由此产生共鸣,学生心里的.声音犹如一股股清泉不断涌现,学生们个个挥笔跃跃欲试,十几分钟过后,学生们那一段段充满童趣、丰富多彩的小虫世界待以之久展现。有描写蚂蚁搬运食物的《团结就是力量》;有赞扬七星瓢虫的《甲壳虫王国》;有争强好胜的《蟋蟀大王》……

  孩子们眼中的童话世界展现地淋漓尽致,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也能够模仿《草虫的村落》文章写作特点,采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由小练笔反馈而知,学生从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小生灵的热爱,我的目的达到了。

  但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问答和作业反馈可以看出,我在词语理解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方面仍有待于更新,应在读文品悟的同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去理解。

  散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11

  提到散文,我们自然就会联想起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灵动的想象。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学生的感情淡漠,没有恰当的引导,学生无法掌握学习技巧的状况。下面是通过最近的磨课,听课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散文的文本特质

  散文从定义上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式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狭义的散文指文艺性散文,是一种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形式自由的抒情性小品文。散文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体概念,它只是在文学实践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文类概念。

  散文首先是写实的,要表达的是作者独特的情思,是作者在某个特定的阶段所特有的社会经验。因而散文解读的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之间的链接。

  二、确定“这一篇”可以分为四个步骤“辨体”“识人”“断文”“定点”。以《春酒》为例说一下我的理解。

  辨体:《春酒》是篇回忆性散文,是写人叙事抒情的回忆性散文。回忆性散文的情感是过去的我和现在我的情感交织。

  识人:作者琦君。琦君的写作特色有哪些:擅长创造儿童文学,语言活泼俏皮。琦君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典雅隽永。她驾驭文字得心应手,善于营造隽永温馨的氛围。琦君的文字是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成就出的精粹与平和,她写人物、抒情怀,就有了鲜明的宽厚从容和温柔蕴藉。

  断文:琦君文章有以上特色,她的《春酒》语言有何特质?《春酒》这篇文章读来特别有趣,原因在于运用了一系列口语化的语言,叠词,语气词。《春酒》想表达的作者的独特情感是什么?琦君的情感要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了解琦君其人后,《春酒》思乡的情感也就显而易见。

  定点:《春酒》通过回忆过年的一系列事情表达了对家乡的人事物的深深地思念。童年的快乐笼罩全文,童年的快乐情感通过运用一系列叠词,语气词和口语化的语言表达形式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结合学生的阅读感受:初读好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思念,如果不看后面的研讨与练习,学生体会不到琦君对家乡人的深切思念。本文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对文章用词方面独有的语言形式的探究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作者对家乡,对母亲,对童年的深深地思念。

  三、教学设计的思考

  散文的特点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没有脉络,没有头绪,思路不清晰。《春酒》这篇文章学生初读感受就是乱。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难题,无论它怎样“散”,它的“神”却是“聚”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把握文章的构思焦点,即关键词或关键句或文眼。抓住文章的核心就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研读解析,深入浅出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从而顺理成章地使学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脉络,掌握了文章的构思。所以我认为散文教学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帮学生理清思路或者是整体感知一下。

  语言美,是散文的一大亮点。挖掘语言内涵及其重要,会带动学生的情感,有人说“散文的真面目是以情感人”。从这一点来看,作者所展现出来的情和我们师生所感悟到的情是我们学习散文的关键所在。学生在阅历、思想、精神、知识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对文本的认识也会不尽相同,那么情感的体验自然就会有浓有淡、有深有浅,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将学生引入散文的意境,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把自己整个身心融入到作品当中来,这就要求我们要细读文本,琢磨文章的言语形式表达的`情感。言语形式是为散文情感服务的,我们分析语言形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贴近作者的情感,言语形式是手段,言语形式和情感是文章的一体两面,不能分割,教散文一定要品语言,品语言才能把握情感。

  明确了教学目标,如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就要依赖于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考虑好三点:切入点,着力点、落点。

  1、切入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尊重孩子的阅读体验这要求了解学情。《春酒》第一次教学设计由“家乡味有什么的味道”切入,没有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仅仅为了看似“完整”的教学设计而设计,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造成“高冷”的课堂气氛。

  2、课堂设计找好着力点才能更好的为落点服务。

  3、落点必须清晰。只有清晰的落点才能避免课堂“乱”的感觉,在设计落点的时候注意教学设计的细节设计,自己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总是犯细节设计不到位的错误。

  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但是自己的课堂上总是会少了点生气,通过磨课和听课让我明白了,第一,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进入文本,放低自己的姿态,教师能沉入文本多少,就给学生设置了多少教学情境;第二,散文的特质之一就是充满灵动的想象,所以散文教学的课堂上一定不能缺少想象。

  散文是美的,散文教学就应该是美的享受,散文教学课堂更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散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12

  散文欣赏活动是通过艺术的语言,来感受散文中的意境美。一直以来我只是觉得散文可以跟故事一样教授,让孩子懂了,会了,就可以了,却忽略了散文中的美是散文的灵魂,学会朗诵散文是开始,学会带着感情去欣赏散文才是重点,通过这一次的散文欣赏活动,让我有了深刻的体会。

  1.从直观的经验中进入散文。

  活动的主题是春天,而桃花是春天里最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之一,孩子们对粉色的桃花有着独特的喜爱之意,加上我们近期进行了踏青活动,孩子们对春天里的景色特别感兴趣,“桃花瓣儿”就成了最贴近主题的选择。有了对桃花的接触和了解,孩子在欣赏散文时就有了直观的经验,能更好的理解散文。

  2.在动态的情境中感知散文。

  活动中我选择了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展示散文内容,以直观具体的情境刺激吸引幼儿,把幼儿带入散文所要表达的情境之中,我以舒缓的音乐作为背景,想把幼儿带入散文的'意境中,让幼儿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散文,但是作为一个新教师,我误以为只要孩子理解了散文,会读了散文,就是能够欣赏散文了。散文有一种特殊的美,能让读的人从其有限的篇幅里体味出言尽意远、耐人寻味的美丽情愫,而幼儿本身没有具备欣赏的能力,必须通过反复感知才能了解散文的情感、情绪、而产生共鸣,产生对话,由此接受和喜爱。教师也可以用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情绪去带动幼儿,以美的姿态去感染他们。

  3.在宽松的交流中理解散文。

  通过反复感知,幼儿对散文有了自己的初步感受,然而要对作品进一步理解,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幼儿学习散文也需要在宽松的交流中理解散文。这里的交流可以说是教师引导下的交流,在这一步中,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关键问题,或者关键词抛出来让幼儿展开讨论,帮助幼儿正确的理解散文所要表达的意义。但我在分段欣赏时没有将问题设计到位,以致幼儿对问题失去兴趣,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对于进一步欣赏散文也就失去了意义,如讲到“小蚂蚁拣了一片花瓣儿”,这时,我可以提问:“小蚂蚁会用花瓣儿做什么?”幼儿回答之后,再欣赏原文;当问到“小甲虫拣了桃花瓣儿可能会当什么?”,也请幼儿来说一说,然后再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了解散文内容,这样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能更为生动,也有利于幼儿进一步理解感知散文。

  4.在简单的迁移中创编散文。

  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我尝试让幼儿进行句式的创编,孩子们的回答很丰富,花瓣可以做出很多不同的东西,但他们所说的都缺乏了一定的美感,没有将事物的美与桃花的美联系在一起,这也失去了散文欣赏的精髓,关键在于他们没有深刻的体会到这篇散文带给他们美的享受,这也是我在这节课后感悟到散文欣赏活动的重点之一。

  关于这节课后的感悟甚多,如何做到细致地对待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如何应对临场发生的问题,以及如何调整与学习,但是我想无论如何,每一次的活动我都要认真地对待,热情地投入,相信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我可以逐渐积累,逐步提高,自我完善。

  散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13

  本周我进行了一节音乐活动《郊游》,这首歌曲的前两句与最后两句要求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唱,而中间则适合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处理。

  在活动中我一开始对于两种不同的歌唱方式进行讲解,但很快我发现孩子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接受,于是我立刻想到了一种方法:为了让幼儿理解并准确地把握,活动中我借助了比较形象的图,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让幼儿看着图片演唱,根据图孩子们正确的对两种歌唱的方式进行演唱,从而突破了活动的难点。我范唱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最后让幼儿分组接唱,在每一次唱完后我引导幼儿进行评价,让他们明白如何接唱才算唱得好,从而突破活动重点。 在这次活动中,我主要设计了与歌词相关的图谱节奏,比如,用形象的手、脚印等图案让幼儿表现节奏,在熟悉节奏型的基础上再用乐器进行演奏,由于图谱直观、简明,所以能帮助幼儿记忆,幼儿发挥的情况比较好,情绪也比较高。

  由于是初步地探索、学习看图谱演奏乐曲,所以活动显得比较紧凑和急躁,没有让幼儿去尝试有创造地使用配器方案。活动中缺乏让幼儿多探索图谱,多发表自己的见解,活动中幼儿主导地位还显得较薄弱。因为是第一课时,所以我只给幼儿固定的一种打击乐器演奏,不像平时让幼儿更换不同的乐器演奏,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所以演奏上感觉比较单一。这首歌曲还可以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比如增加一些节奏乐的成分,通过演奏打击乐器让幼儿更加能感受到歌曲的意境。

  在这个音乐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我没有在活动前考虑到活动方式的改变,而是在活动中及时调整,对教材的分析应更加透彻;还有就是在活动中的教师的语言应该更加精炼。

  散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14

  《笋芽儿》一篇拟人化的童话散文,课文生动形象,颇得学生喜爱。本文教学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重点。课前,我认真钻研了教材备了课,并将教学中的每一个步骤都熟记下来。课上基本能按预先设定的思路进行教学,结合听课老师的看法自己反思如下:

  一、在教学第二条主线“探究内因”结束时,用“为什么笋芽儿会有这样的变化?”去回应前面的教学,能让教学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形成完整性。

  二、一堂完美的课应该没有拖堂,而我却足足延时三分多钟,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正的。

  三、在课上,我还犯了一个知识性的错误,竹妈妈对笋芽儿的关爱对它的成长反而形成了一定阻力,而我却主观地以为竹xx的关爱也帮助着笋芽儿长大。直到听课老师指出,才恍然大悟。

  四、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该掌握好指导力度:学生读到位,指出不足后,应该再给次朗读的机会,直到有所进步为止;学生能够用朗读体会的段落,不一定要强求说出理由;学生的朗读情况从一开始读的不到位到后来的声情并茂有一个明显的过渡。

  五、在教学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时,我割裂得太过散了,可以把过程全说齐,再一个一个详说呢!这样才在教学的时候才有整体性,不会过于散乱。

  老师们为我的这堂课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相信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一定会有不小的帮助呢!师傅说得好,我好比是那幸福的笋芽儿,在大伙儿的关心、帮助下成长着……

  散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15

  散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我的“软肋”,每次碰到散文教学单元我就头疼,总感觉到花费的精力不小,可课堂效果并不好。有时一节课下来自己的教学思路竟然糊里糊涂的,虽心神疲惫,但从学生的眼神里仍然读出了他们的困惑。

  我听了毛洪其教授的《初中现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的讲座,顿开茅塞,受益匪浅。我想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积淀为审美情感后的审美创造,文学作品中注“情”最真,最深者莫过于“散文”,所以散文被誉为“情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散文情感的审美功能,探寻散文教学艺术的审美特征和规律。为此我打算在今后的散文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力争散文教学的“语文味”。

  (一)设计精美巧妙的导语:

  对于情感色彩比较浓厚的散文来说,设计的导语要与文章感情基调相和谐一致,这样能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中去,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做到感情充沛的课文范读:

  欣赏抒情色彩很强烈的散文须得“歌之抑扬”,“以吾身入乎其中”方能识其真味,范读对于营造情感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范读时,一定要激情充沛,抑扬顿挫,注意传达作者细微的感情变化,只有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范读时才能再现出课文的意境和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起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三)领会意境,启发联想

  优美的散文与诗歌一样,也有深邃的意境,指导学生理解,领会散文意境,同样是散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进行教学散文时,要通过联想和想象,努力开拓散文的意境,做到既能把学生带入散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重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过去积累的知识,进而启迪他们联想、想象,以便使他们能深刻地领会散文的艺术魅力,受到感染教育,提高散文的阅读鉴赏能力。

  散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16

  在讲授《荷叶母亲》这节课时,我按照“初读感知——品读悟情——抒写感恩”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篇课文的文质之美,体会浓深的母子深情。

  首先,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荷叶荷花的简笔画图片,然后问学生由图片会想到什么诗句或者想到什么话语,从而引入课题,介绍冰心。

  接着让学生听录音朗读,注意把握字音、语调、节奏、情感。听完之后交流感受。在学生交流感受这一环节,有一些预习比较充分的学生还谈到了对主旨句的`理解,但是这只限于个别学生而已2021最新《荷叶母亲》教学反思20xx最新《荷叶母亲》教学反思。由于把握不准时间,让学生天马行空扯远了。所以导致在进入第三环节“品读美文,体悟情感”时,有些内容重复分析以至于花费了不少时间。

  我是用下午的第三节课,由于担心拖堂,会造成学生的急躁不安,影响课堂效果,于是把学生读书的时间缩短了。这一做法,我觉得违背了学生的学习意愿,应该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自己悟,这不仅把读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发现能力。

  而我觉得本节课比较成功之处在于:

  让学生在品读语言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出荷叶对红莲的荫蔽也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庇护,体会诗歌中的浓浓母子深情。明白借物写人的写法。学以致用,课的最后环节设计让学生“抒写诗句,感恩母亲”在他们动手写一写母亲时,放音乐背景《烛光里的妈妈》渲染情境,让学生抒写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在这一环节,用不到5分钟的时间,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几句优美的诗句来歌颂母亲。

  在以后的路途中,肯定还会有失误和不足,希望各位同仁能给予帮助和批评指正。

  散文复习教学反思 篇17

  是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诗歌般的脍炙人口的散文,《匆匆》教学反思。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足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提示了旧时代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全文语言优美,内容趣味性强,运用了大量对比,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具体。

  这一节课,我认为有几点较成功的地方:

  1、我扩展了读书领域:

  学习语文,是学生接受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教育,同时也是提高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为了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我扩展了读书领域,上课时,课件播放有关朱自清的图片简介,配画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提前进入如诗如画的`散文境界中,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课后,收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进一步感悟时间的珍贵,教学反思《《匆匆》教学反思》。

  2、反复诵读,积淀感悟:

  朱自清先生说:“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此篇散文最为感人的地方,一是其语言的优美,二是其情感的浓厚,引导学生深入地读,富有个性地悟,结合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去读,去倾听,倾听作者的彷徨,倾听作者的无奈,倾听作者的伤感……及对人生的思索。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在阅读中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这节课上也有较好的体现。

  3、利用课件,回忆我们的日子是如何匆匆溜走的,并仿写: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试图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驱动学生灵动的心,飞扬他们智慧的语言,从而达到积累与运用的有机结合。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很多不足之处,如:

  1、个别学生参与不够主动,依赖小组其他成员。

  2、还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没有形成系统,表达不够明确,有的地方支离破碎。

  3、还有的学生不能认真地听别人的发言……

【散文复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复习教学反思11-06

英语复习课教学反思06-23

物理复习课教学反思03-06

数学复习课教学反思03-09

物理总复习教学反思06-07

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04-22

中考化学复习教学反思06-16

语文期末复习教学反思06-20

关于物理复习教学反思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