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师 百文网手机站

服务业的生产运作管理

时间:2023-04-04 11:15:35 松涛 生产管理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服务业的生产运作管理

  服务业生产运作管理,一般是指对服务业企业生产运作过程及其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计划、组织和控制。它不仅包括服务业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也包括其他任何组织中所存在的服务生产运作。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关于服务业生产运作管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一、服务业生产运作的经济环境

  服务企业通常在困难的经济环境中生产运作,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1)总体进入壁垒较低:服务创新没有专利保护,在许多情况下,服务业也不是资本密集型的,因此,创新很容易被竞争者模仿。

  (2)难以达到规模经济: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客户必须亲临服务设施所在地或服务人员上门与客户接触。这种必要性限制了市场范围,导致经营场所规模较小。

  (3)不稳定的销售波动:服务需求每时每刻都在随机变化。与购买者或供应商交易时,在规模上没有优势。许多小型服务企业在与有实力的购买者或供应商讨价还价时处于劣势。

  (4)客户忠诚问题:现有企业凭借个性化的服务建立起忠诚的客户群,从而为其他新的服务企业设置了进入壁垒。通常,客户在创造这个服务产品的过程中会积极参与。改变服务生产过程的性质通常会影响客户在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人作为产品的一部分。在高度接触的服务业中,客户不仅同服务人员发生接触,还可能同其他客户发生联系。因此,客户在许多服务行业中,就成为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新的服务企业没有固定的客户群就相当于没有立足的根基。

  (5)退出障碍:少数服务企业可能在低盈利甚至不盈利的情况下继续经营。因此,利润驱动的竞争者会发现,他们很难将那些不以利润最大化为企业生产运作目的私人企业逐出市场。

  此外,技术进步、政策法规、能源价格等对服务业的影响很大。这些外部因素往往能改变一个服务企业的服务内容、服务提供方式及其规模结构。

  二、服务业生产运作存在的障碍

  (1)组织障碍:从以前时代继承下来的组织结构可以轻易地破坏优质服务和针对服务文化的合理变革过程。如果变革的方案没有把改革不恰当的组织结构包括进来,那么为取得成功的努力就会白白浪费。组织一旦不再适合服务,它就成为了变革的障碍。

  (2)系统和制度障碍:尽管大多数员工都愿意善待他们的客户并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但是,如果管理制度、经营或行政系统、使用的技术与优质服务截然对立,员工就无法做到这一点。在发展组织的服务文化时,若只把培训作为主要的手段,而忽视了对由制度、系统和技术构成的基础设施进行变革,往往会产生上述障碍。

  (3)来自管理者的障碍:管理者如何对待下属,员工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组织的客户。如果变革过程主要集中在一线员工和支持员工身上,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置身局外,那么一线员工的上级主管就可能完全意识不到员工与客户的这种联系,不知道应该如何对待和管理真实瞬间。这样,发生错误的风险就太大了。

  (4)战略障碍:如果缺少明确易懂的服务概念,组织就会发生混乱,制定和执行计划就会迷失方向。没有战略观点必将成为变革的障碍。

  (5)决策障碍:如果组织推行新的观点和合理的计划时,没有必要的决策、信心和力量,细致的分析和周到的计划都是毫无价值的。换言之,薄弱的决策管理总是变革过程的一大障碍。

  (6)质量控制障碍。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到达客户那里之前,可以根据质量对它们进行检查。但是服务在生产出来的同时就被消费了。这样,错误和缺点就很难掩盖,而服务人员和其他客户的在场又引入了更大的可变性,这些因素使得服务性组织很难控制质量和提供始终如一的产品。

  三、服务业成功生产运作的对策

  首先,发展和维系良好持久的客户关系。不仅客户关系中服务要素的重要性在增加,而且客户要求从服务提供者中获得灵活机动的服务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如果服务企业的员工掌握必要的知识,而且对工作和客户具有服务导向的态度,再加上企业在其他方面也具有竞争力的话,那么获得市场成功则是水到渠成的事。必须发展和保持良好和持久的客户关系。

  其次,有效地管理服务。需求服务是直接向人(或组织)提供帮助,或者向人(或组织)所有的设备提供服务。在生产和交易服务时,一线员工和客户直接面对面地接触,没有其他人可以对客户需求和愿望突然的变化做出反应。这种情况下,一线员工必须立即做出决策,采取必要的行动;或者根据客户行为所透露的信息,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当然,采用市场调研的标准方法能够事先测算出市场需求,这一点仍然要继续做。因此,与客户接触并生产服务的员工必须自己分析在服务生产和消费的那一瞬间客户的需求和愿望。

  再次,做好服务营销工作。服务竞争中,市场营销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尽管传统的市场营销活动,诸如市场调研、广告、专业销售队伍进行的推销和促销活动,仍然像以往那样重要,但是它们已经不是市场营销开展的惟一活动了。营销职能比以往更加广泛,贯穿于整个组织之中。当维系或强化持久的客户关系时,常规的竞争手段主要是为了确立新的客户关系。为了进一步发展业已存在的客户关系,商品、服务和信息的交换以及金钱利益和社会关系的交换都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构建组织、技术和管理支持。经常发生的情况是,许多企业的组织结构并不支持客户导向和高质量服务的经营,那些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创造服务的一线员工或部门,在组织中却各自为政。为了把服务发展成为一种有力的竞争手段,企业必须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以便使组织――无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的,支持员工尽力提供优质的服务。应该指出的是,服务经济中技术的重要性并没有比以前降低,相反,它甚至是更为重要了。一项技术措施或物质资源如果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和愿望,或者适合所使用的环境,它会大大提高服务质量,经常提供技术支持可以让员工创造出更好的服务。此外,强有力的管理支持,也是员工提供优质服务的必要条件。

  关于服务业的行业有哪些

  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国家统计局在1985年《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中,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作为政府、行业和企业间相互衔接的公共服务平台,是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服务业的定性分类观点

  1.“两大类”说将服务业分为生活服务业(或消费服务业)与生产服务业,是我国服务业比较传统的一种定性式分类理论。按照这一理论,生活服务业属于消费性的,其发展可以体现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生活内容的改善和充实;而生产服务业则是生产性的,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生产的完善和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三大类”说由于实际上许多服务行业很难说是“生产性”还是“生活性”(“消费性”),而有些既有“生产性”又有“生活性”(“消费性”),使得上述定性分类显得不够严谨。因此,多年来我国理论界一直有人提出服务业“三类”说,即生产性、消费性和营销性(或流通性)服务业三大类。其中的“营销服务业”就包含了相当大部分目前由商务部主管的流通领域的服务行业内容。

  3.“四大类”说但是,“三大类说”还是不能解决全部服务业的定性分类问题。例如,有人认为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水电供应业、邮电通讯业等为三大类服务业所共有,不适宜归入三大类中的任何一类。因此,理论界又有人提出“四大类说”,即增加了“社会服务业”作为一个大类。商业服务业包括批发、零售、餐饮,以及生活服务业,绝大多数行业是直接面对市民的窗口行业,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

  我们在各级政府的工作报告中经常看到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把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具体什么是服务业,服务业包括哪些部门,一直以来都没有明确的界定。近日,国家统计局统计设计管理司发布了《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具体界定了服务业统计的范围。

  《规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把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的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和界定,明确界定第三产业即为服务业,具体统计范围包括15个门类和3个大类,即原为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服务业大类,原为第二产业的开采辅助活动大类和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大类,原为第三产业的批发和零售业行业门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行业门类,住宿和餐饮业行业门类,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门类,金融业行业门类,房地产业行业门类,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行业门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行业门类,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行业门类,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行业门类,教育行业门类,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门类,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行业门类,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门类,国际组织行业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