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小学

你是人间四月天原文

时间:2023-04-21 13:24:11 梓欣 国际中小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你是人间四月天原文

  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原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你是人间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

  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中期待的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诗的一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诗歌赏析:

  林徽因的这首《你是人间四月天》一共是十五行,每三行一节共五节。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第一节中的弟一句“我说你是人间四月天”是对诗人所描写的对象的一种赞赏与肯定。人间四月天,春刚归去,夏天刚刚来二临。云天温纯,空气里夹杂暮春时节里所余的花草香。百花虽然零落,但已经留下满枝的青果,让人充满了因对它们有所期盼而产生的欢喜劲。

  时年林徽因已经育子,正如杜牧那句“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所形容的,但小杜怅然若失的,林大才女却已经是深怀着母爱之心看世间百态的,是用温柔的慧眼看,用聪敏的耳朵听,用玲珑之心去感觉的。这一节中所用的“响”字,“亮”字,“变”字,说明了是人生用着全身心的爱去感受着春天的变化。正是光晖催万化,青帝变无穷。是啊,一切都在变化。才女看世界的心是真正的温柔以待的。人生不论得失,终归是该来的来,该去的去,我们可以在静坐中等待,可以在前进中等待。这一节第一句点扣诗题。

  第一节有两个地方比较晦涩,这是语法造成的拗口的晦涩,不是语意方面的。“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这一句中,“四面风”应该是四面的风。虽然也说得过去,但是因为少了一个助词,稍微有一点缺乏节奏感,并且他给人的感觉并不是简洁。尾句“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中的“变”字本来是“变化”二字,现在为了押韵,就减成一个“变”字了。这是一个小毛病。

  第二节开始分化四月天里各种自然意象,比如云烟啊,黄昏,星星,风,雨,花。这是一个阴晴交替的黄昏,天空的画面。白马感觉诗人化用了李清照的《行香子.草际鸣蛩》中下阙,“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嗯,在林徽因的这首诗的第二节里,语气是平静的,柔和的,轻盈的。这一节的诗意照应承接第一节最后一个字“变”。

  第三节中的字句很琐碎,比如,“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这是因为诗人采用了倒装的句式,一个是为了突出激动的情感,一个是为了语法上让诗句押韵。这种倒装的语序,像莺歌燕语一样的轻轻诉说,喜气溢于言表。并且采用了三个“你是”构成了一种排比句式,来吐露出心中的语丝芬芳。我们可以想想,是谁的气质和风度那么轻,那么娉婷,那么鲜妍,天真和庄严呢?这些特点是一个幼小的生命所具有的,也是一位诗人的特点。呵呵,总之是诗人自己是特别喜欢的。

  第四节的结构和第三节的结构十分相似,但是采用了倒装的写法,采用了排比的句式。但这一节主要是写视觉上的感受。是人用了“鹅黄”,“绿”,“白”三种比较素的颜色,写的比较纯洁无瑕。雪化之后,许多生命又开始了,比如说小草,比如说水中的白莲。这些都是新鲜着的充满生机勃勃的力量,其实就是喜悦的力量。而且写的是春天里一月二月的物侯之新:草长莺飞,春水盈岸,心怀喜气,感受柔嫩。

  第五节也就是这首诗的最后一节。这一节写的是暮春三月的花开季节了。群芳争艳,梁燕筑巢。这一节里有两个排比句。其中,“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是第一段排比,用来承接第二节到第四节的意象,是为了使它们|形成连贯一气的,丰满多类的意象成为一体,“四月天”。第二段排比句就是“——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是一种语气的叠加,使抒情形成递进,直达高潮,直述胸臆,一气呵成,照应第一节并再次扣题,形成一咏三赞的环复结构,令诗文读起来更加真挚感人。

  纵观林徽因这首诗,声情并茂,音韵优美,清新淡雅。押韵采用了“1—2—1”这种格式,即每节的首尾押韵,这就是新月派诗人所提倡的一种风格。这也是几位新月诗人所共有的特点。林徽因很明显受徐志摩的诗歌结构影响,习惯采用短句来表达诗意。但徐志摩的是每一个短句形成一行诗,而林徽因的则是几个短句并在一起,形成一行诗。也算是她自己的风格吧。她这种风格美中有不足:诗的结构看起来比较凌乱无序;为了强求音韵美而强拆本来应该圆融为一体的词藻,容易失去一些意境。这一点白马在前面已经指出,在此不再赘述。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徽音,汉族,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林徽因是清华大学教授,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

  民国九年(1920年)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民国十二年(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民国十三年(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获美术学士学位。后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民国十七年(1928年)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与梁思成圈阅批注中国营造学社藏本《大唐西域记》(数百处唐代建筑及地名),发现唐代建筑——五台山佛光寺。解放后,林徽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和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著有《林徽因诗集》《林徽因文集》。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与世长辞,享年5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