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的历史与文化介绍

时间:2023-05-30 13:08:55 梓欣 历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安吉白茶的历史与文化介绍

  滚滚长江东逝水,千年文化随水传。在历史的纷纷长河中,茶的相关历史占据了尤为重要的位置,在中国民间关于茶有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与传说,其中安吉白茶的历史与文化有着许多种版本,丰富了茶文化的历史与文化宝库。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安吉白茶的历史与文化介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安吉白茶的历史与文化介绍

  相传安吉白茶始于宋,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1107~1110“大观”年间)中,有一节专记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

  关于安吉白茶还有一段传说。据安吉天荒坪镇大溪村桂家厂(白茶谷)桂全宝老人讲述,其祖上十代移居安吉时,白茶谷就存有一大一小两棵白茶树,被称为“白茶祖”,一直是桂家私产,桂家人精心呵护白茶祖达200余年。50年代有好事者把小的一株移栽后死亡,目前只留下唯一一棵白茶祖。白茶祖在安吉有十分特殊崇高的地位。当地山民视白茶祖为神茶,每逢到杭州等外域卖茶,就摘几片白茶作记,证明当地茶的品质,而往往就会非常畅销。当地人还坚信白茶根能治百病,山民遇到有病时,就去挖掘白茶祖根来治病,往往颇有些效果。近代白茶发现在1930年,安吉孝丰县志记载,安吉孝丰镇的马铃冈曾发现野生白茶树数十棵,“枝头所抽之嫩叶色如玉,焙后微黄,为当地金光寺庙产”其后不如所终。

  中国对白茶的记载最早的是北宋庆历(1041-1048年)年间:“白叶茶,芽叶如纸,民间大重,以为茶瑞。”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簿,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北宋皇帝在说了白茶可贵之后又说:“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为常品。”自有这个记载一直到明代的350多年中,没有再发现过白茶。因此,安吉的白茶,填补了历史记载的空白,弥足珍奇。

  产品特点

  安吉白茶属绿茶类,按绿茶加工原理并根据安吉白茶自身的品质特性。安吉白茶外形形似凤羽,色泽翠绿间黄,光亮油润,香气清鲜持久,滋味鲜醇,汤色清澈明亮,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叶白脉翠,安吉白茶富含人体所需18种氨基酸,其氨基酸含量在5—10.6%,高于普通绿茶3-4倍,多酚类少与其他的绿茶,所以安吉白茶滋味特别鲜爽,没有苦涩味。

  历史渊源

  安吉最早于1930年在孝丰镇的马铃冈发现野生白茶树数十棵,“枝头所抽之嫩叶色白如玉,焙后微黄,为当地金光寺庙产”(《县志》),后不知所终。安吉白茶树为茶树的变种。春季发出的嫩叶纯白,在“春老”时变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才呈全绿色。

  1982年,浙江农业资源普查时,在天荒坪镇大溪村横坑坞800米的高山上又发现一株百年以上白茶树,嫩叶纯白,仅主脉呈微绿色,很少结籽,后育成“白叶一号”品种。当时县林科所的技术人员刘益民、程雅谷等在4月4日剪取插穗繁育成功。

  至1996年已发展到1000亩,可以采制的只有200亩,年产干茶不足千斤。

  产地环境

  安吉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总特征是: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全县年降雨量2003.4毫米,年日照时数1762.5小时,年平均气温17.0℃。安吉县境内天目山脉自西南入境,分东西两支环抱县境两侧,呈三面环山,中间凹陷,东北开口的“畚箕形”的辐聚状盆地地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适宜种植茶树。

  功效

  抗辐射、防癌

  抗击衰老

  降血压、降血脂

  清热解毒,杀菌消炎

  存储

  绿茶的保质期一般为12个月。

  保存绿茶的环境为:避光、隔离潮湿、防异味、密封,建议将绿茶装入铝箔袋,挤掉袋内多余空气,并将袋口密封。

  封口后将茶叶袋放入铁罐或锡罐内,盖好盖子,最后放入冰箱冷藏室直立保存,可以提前取出1~2周的用量,不要频繁取出。

  如短期2个月内可以饮用完的,可放置在常温、阴凉处存放。

  控制温度:10℃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

【安吉白茶的历史与文化介绍】相关文章:

双山白茶的历史介绍06-27

安吉白茶的功效作用有哪些11-23

安吉白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11-23

历史悠久的白茶渊源介绍06-19

云南文化历史介绍06-23

茶文化历史介绍06-20

留学:历史文化介绍06-23

卢浮宫历史文化介绍06-22

茶树的历史文化介绍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