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百文网手机站

高考历史主观性试题解题技巧

时间:2021-06-19 11:12:53 历史 我要投稿

高考历史主观性试题解题技巧

  一、能力要求—三大条目

高考历史主观性试题解题技巧

  ①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考试要求”即题目要求,应首先审题,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能使我们在阅读材料的过程当中有较大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②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心;或者对材料进行分层,在卷面上对相关信息进行圈划和批注。注意要求里面的“最大限度”。

  ③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在前面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材料各层次概括;或者分析材料各层次哪些信息是事件特征描述,哪些是事件原因表述,哪些是事件结果或意义表述。

  二、基本机构—两大部分

  ①材料:涉及历史知识或热点知识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

  ②问题:主要有五大类:

  (1)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2)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4)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

  (5)综上,简述……的启示(或得出……认识)。

  三、答案类型—两类分法

  ①据答案来源分

  (1)来源于材料的答案:指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

  (2)来源于课本的答案:指出自课本的原话、某种观点、认识或看法等。

  (3)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多指根据相关历史知识自己归纳答案。②据答案内容分

  限定性或半限定性答案:指来源于课本或材料中的答案。

  如: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和部分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2)开放性答案:指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如:启示题和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

  四、解题技巧——三个环节

  1.读——解题的基础

  (1)读设问

  一是粗读,大致了解所需回答的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这样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二是精读,在读完材料后做答前。这遍审题要注意五个方面:

  ①信息来源或者答案出处:表述为:依据材料;依据所学知只;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②答题要求:分析、概括、列举、说明、比较等。

  ③核心词(答题语):原因、影响、特点、措施等。

  ④限定词:时间、地点、答题范围、答题角度等。

  ⑤审分值,正如量体裁衣,我们答题也要根据分值写要点。

  特别提示

  ①依据设问类型,确定答案应该来自课本还是材料:

  (1)“根据材料回答”:概括归纳材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教材;

  (3)“根据材料获取什么历史信息”(含图片信息题):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提炼信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什么影响等层次递进);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认识或启示”:根据材料,逐一分析,史论结合,生成新结论,谈评价、经验教训,切记不能没有根据的随意空谈;

  (5)“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不能从材料中概括,而需要依据材料所涉及的现象,结合课本总结出本质。

  ②历史学科基本的要素为时间,因此大家无论在回答任何题目时都要在时间上做一个准确的判断。没有时间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了历史学科,也就不可能对任何历史问题作答了。

  (2)读材料

  ①读引言(题引):

  考试一般都采用专题式或者主题式命题方法,即一道题目都有一个中心和主题,体现命题者的立意和命题意图。而体现命题意图的直接呈现方式是题目的引言材料。阅读引言可以使我们快速明确爷题意图和题目考查内容,因此阅读引言就如同找到一把解题的钥匙,有利于我们揣摩命题意图,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

  ②读材料正文:

  这是读题的核心任务,一般要求阅读材料在两遍以上,在阅读向过程当中要动笔圈划关键词、句,最大限度地提取材料信息。

  还应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省略号两边、分号、句号获取有效信息。材料原文一般很长,试题只能摘录其中一小部分,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分号和句号的个数往往意味着材料要点的层次和个数。

  ③读材料出处:

  材料的出处作为材料的组成部分,往往暗含历史信息,根据材料出处的判断,我们可以和教材的相关内容建立起相应的联系,因此在以后的考试中要高度重视。

  2.找——解题的关键

  (1)阅读全部材料之后,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2)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挂靠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出材料与设问的关联点,体会命题者的意图。材料解析题是“史论结合”的典型题目。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理解、发掘、升华中得出。材料解析题的设问,一定是从材料出发的。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行文的信息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在找材料与设问的关联点时,领会命题者采用这些材料的意图至关重要。

  3.答——解题的落脚点

  规范答题——要做到”六化”:

  (1)答案要做到“三化”:要点化、条理化、专业化。①要点化:面要宽、点要多、话要短,高考阅卷就是看点给分。详略得当,一看分数多少,二要点到为止,不要纠缠在一点上啰嗦太多,言多必失。

  ②条理化:分析原因、条件或影响时要从根本一直接;内因—外因;客观—主观;积极—消极;政治、经济、文化和事件当事各方等方面,辩证思考,全面分析。先后顺序清晰,层次分明。

  ③专业化:要尽量避免“大白话”,尽可能地用历史学科语言作答,做到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这样做可以起到言简意赅、一语中的的作用。

  特别提示

  ①根据题目的“核心词”或“答题语”形成答题思路:

  原因(背景):主观一客观;必要性—可能性;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

  影响(评价):积极—消极;直接—深远等;

  作用:由近及远,直接—间接—深远等。

  变化(趋势):由……到……;越来越……等。

  ②其他答题基本思路:

  (1)先材料后所学知识;

  (2)先材料表层信息后概括性语言;

  (5)先史实后结论,史论结合等。

  ③切记答案一般不要照抄原文,高考阅卷明确规定照抄原文没分,一定要稍做改动和概括。如果出现材料和课本不一致的情况,还是要以材料为准。

  (2)书写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号化、规范化。

  ①段落化:每一大问的答案独成一段。每一大问要分解设问,列表规划,列成几个小问题,防止漏问。这样就不至于出现漏答现象,也有利于卷面保持整洁。还能方便阅卷老师对号入座,快速阅卷。

  ②序号化:答案要点用序号标明,这样答案一目了然,便于阅卷老师迅速阅卷和判分。

  ③规范化:书写要正规,好多省份采用的是网上阅卷的方式,书写潦草更不容易得分,要保持卷面整洁。男生字小些,女生要写的大写。

  历史学习中的七种主要史观:

  第一,近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

  通常情况下,现代化有时候也称近代化。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

  ①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

  ②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

  ③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

  ④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第二,全球史观: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第三,文明史观:

  ①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②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第四,社会史观:

  ①概念: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②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第五,唯物史观

  ①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②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⑤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⑥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生态史观: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

  第七,革命史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高考历史主观性试题解题技巧】相关文章:

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系列讲解11-12

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注意事项11-24

高考数学试题的解题技巧09-14

2016年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必备答题技巧08-09

高考数学试题的解题技巧参考08-30

高考政治试题解题技巧11-24

高考数学试题解题技巧12-30

海南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12-27

高考历史试题复习技巧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