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参考

时间:2024-06-15 16:49:52 炜玲 语文试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参考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试题,试题有助于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你所见过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参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参考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参考 1

  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

  A.挣(zhá)呜(yè)子手(kuài) 首远望(qiáo)

  B.要(sài) 细(xiān) 迫击(pǎi) 叱风云(zhà)

  C.强(juè) 吸(shǔn) 那间(chà) 按不住(nà)

  D.红(yān) 罚(chén) 打欠(hē) 踉跄跄(liàng)

  2.请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3分)

  A.陷阱骇人听闻 冥思遐想 迫不急待

  B.辍泣 明察秋毫 通宵达旦 一泻千里

  C.焦躁 名副其实 获益匪浅 无动于衷

  D.推崇 提心吊胆 不屑置辩 全神贯注

  3.下面这段文字4个划横线处两处有语病,请找出来进行修改。(2分)

  今年“五四”期间,①______________各地共青团组织广大共青团员以多种形式庆祝五四青年节。在青海玉树结古镇红旗小学,②_________________团省委举办了“希望、责任、使命-抗震救灾五四特别行动”,组建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③_____________继续投入灾区重建工作。甘肃省团委组织西北民族大学300名懂藏语的大学生志愿者,④_____________分赴6家接洽灾区伤员的工作,开展志愿服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28日,中国气象局月度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陈振林说:2010年4月份以来的气温是1961年以来气温最低值,全国平均气温为8.7℃,较常年同期10.0℃偏低1.3℃。除了在西藏、青海西南部、云南、西南地区较常年偏高1℃到4℃之外,其他地区偏低2℃到4℃。大范围来看,2010年是1971年以来比较严重的低温年份。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况不是孤立的:同一时间段,在北半球,美国、欧洲,也都出现暴雪天气。这是气候波动幅度增加的结果,是在现阶段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我们不能因为这几个月愣就认为全球变暖停止了。

  (1)请根据以上文字提供的信息,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2)新闻最后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文填空(8分)

  (1)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4)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当好朋友要离你远去,你将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临别赠言,鼓励好友乐观地面对新生活。

  (6)请从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写出描写“春雨”的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5分)

  请结合你印象最深的某此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写出令你难忘的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名称。(1分)

  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在这次活动中课中承担了哪几项任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参加这次活动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应用文常识(3分)

  下面是某中学春叶文学社的一份活动通知,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①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8.名著阅读(4分)

  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

  “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聊不起的!”

  有一次我偷偷的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_。(2分)

  (2)读完这部小说后,你认为主人公阿廖沙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共18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4分)

  鱼我所欲也(节选)

  《孟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所识穷乏者我与? 得:__________

  (2)尔而与之。 蹴:__________

  (3)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

  (4)是亦不可以乎? 已:__________

  10.下列各组加粗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呼尔与之 潭西南

  B.是亦不可以已 颓然其间者

  C.得则生 吾妻美我者

  D.今妻妾之奉为之 不足外人道也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之谓失其本心。(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篇文章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节选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3-14题。(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14.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21分)

  给公交车鞠躬的少年

  朱砂

  ⑴周末的黄昏,我乘坐开往市里的公交车回家。公交车上,乘客摩肩接踵,拥挤异常。

  ⑵公交车路过位于市郊的第19中学时,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背着书包从前门挤了上来。

  ⑶少年的手里拿着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英语单词。

  ⑷我几乎可以断定,这个孩子是个上初三、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在我的印象里,走在路上还想着背诵英语单词的一定是即将面临重大人生选择的孩子。

  ⑸车内的灯光很暗,只一会儿,少年便无奈的将小记事本放进了口袋,转身背靠在甬道旁边的椅子上。他刚想眯一会儿,忽然有人拉了一下他的胳膊。少年扭头去看,竟是隔着一排座上的一位老先生。老先生个子不高,头发灰白,脸上长满了老年斑。老先生冲少年招了招手,示意他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来。少年一脸惊喜,快速地挤了过去。老先生站起身,把座位让给了那个少年,然后自己向后车门挤去。

  ⑹汽车继续向前走,人群沉默着,只有车厢里的喇叭偶尔提醒着大家上下车,下一站又将到哪儿。

  ⑺少年也许是太累了,小小的脑袋靠在窗玻璃上,不一会儿,竟然睡着了。那一刻,我真的替那少年庆幸,庆幸他能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

  ⑻窗外华灯初上。马路上,一辆辆大大小小的汽车像一群群等待迁徙的甲壳虫,步履维艰却秩序井然地在如流的车道上行驶着。

  ⑼过了半个多小时,车子终于驶进了市区,人们陆陆续续地下车,车厢里渐渐松了许多。

  ⑽我正盘算着晚上吃点什么,突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年轻人从旁边的人行横道上横穿过来。司机眼疾手快,猛地向右打了一下方向盘,巨大的惯性使毫无防备的人群齐刷刷地向左倒去,车厢里本能地发出一阵惊叹。

  ⑾车里的喧哗惊醒了昏睡中的少年,少年下意识地睁开眼,四处张望了一下,然后,不再睡觉,而是把头扭向了窗外。

  ⑿又过了几站,少年站起身往外走,看上去像是要下车了。然而,少年并没有挤到车门口,而是愣愣地瞅着车门旁边,脸上写满了惊讶。

  ⒀顺着少年的目光我看到那个刚才给少年让座的老先生竟然还在车上!原来,老人并没有下车,而是一直站在了后门旁边。

  ⒁下车的人群推拥着少年向前,路过老先生身边,老先生轻轻地冲少年笑了笑。

  ⒂车门关上了。站在路边的少年如梦初醒般冲着发动的车子深深地鞠了一躬。

  (有删改)

  15.请简要概括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具体说说文章第⑸段中划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段⒀中加粗的词“竟然”是一个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请结合文意,分析该词在这段话中的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写老先生和少年,没有一句人物对话,人物形象是通过什么描写展现出来的?请选择一个人物举例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完本文,你有何感想?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9分)

  学会感激

  刘自力

  ①心理学家认为,人际交往存在着一种“互酬互动效应”。就是说,你以何种心态和行为去对待他人,别人即会以同样的方式给以回报。

  ②据说,在庆祝三峡大坝竣工时,有位记者问指挥长:你的第一杯酒敬谁?指挥长回答:首先要敬曾经反对过修建三峡大坝的人。因为有他们的反对,我们在设计方案的时候不断征求意见,以科学的态度听取不同意见,并不断修改、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大坝修建成功,他们功不可没,所以应敬酒以表示感谢。

  ③学会感谢他人,就是要用宽容来调剂人生。与领导、同事或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相处,应当永远记住对方的长处;对反对过自己、包括反对错了的人,也要不计前嫌,与之和谐共事。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就会觉得身边人人都是朋友,处处见友谊,获得一种幸福、美丽、充实、愉快的心情。

  ④与此相反,倘若个人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得失,总不忘怀他人对自己曾有过的某种“不是”,甚至凡事猜疑、揣度人家是否“居心不良”,必然在心间滋生莫名的记恨心理,将他人看成是“敌对者”,从而使自己生活在一种充满困惑、忧郁、阴暗的`自我环境中。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③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为第③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为本文补写两句结尾的话,使之与开头相照应。(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4.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总要求: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题一:请以“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②不少于600字。

  题二:微笑时夏日的清风,微笑是冬日的暖阳。父母的微笑包容了你的任性,老师的微笑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同学的微笑化解了彼此的矛盾,陌生人的微笑让你感受到了真诚……

  请以“微笑”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

  语文试题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

  1、B(3分) 2、D(3分)

  3、第②处:在“特别行动”后加“的活动”。第④处:将“工作”改为“医院”。(2分,各1分)

  4、(4分)(1)今年4月份气温近50年最低。(2分,意思对,不超过15个字即可)

  (2)全球变暖仍是一个趋势。(2分,意思接近即可)

  5、(8分)(1)窈窕淑女(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猿鸣三声泪沾裳(4)随君直到夜郎西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6)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等(每空1分,错一个字此空不得分)

  6、(5分)(1)略。(1分)

  (2)如:担当小组长,负责组织组员整理、归纳搜集资料;负责制作课件;负责采访;在汇报交流中承担某项任务等。(一项任务1分,满分2分)

  (3)收获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谈,要真实,贴切。(2分)

  7、(3分)①“通知”两字应居中。(1分)②删去与通知无关的内容,即“其他同学……汇报表演”。(1分)③应交代活动地点。(1分)

  8、(4分)(1)童年(1分) 高尔基(1分)

  (2)幼小的阿廖沙经历了许多生活磨难的痛苦,但是他性格倔强,懂事能干,吃苦耐劳。(1分)在外祖母及好心人的鼓励帮助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1分)

  二、文言诗文阅读(共18分)

  (一)(14分)

  9、(4分)(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2)用脚踢 (3)乡通“向”;从前

  (4)停止、放弃(每小题1分)

  10、A(3分)

  11、(4分)(1)(对于)丰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仪就接受它,(那么)丰厚的俸禄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2分)

  (2)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的天良(或人所固有的羞耻之心)。(2分)

  12、(3分)观点: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1分)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2分)

  (二)(4分)

  13、A(2分)

  14、反映出诗人既苦闷、迷惘、愤慨又积极、乐观、执着的复杂心理。(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一)(21分)

  15、(3分)一个即将面临中考的初中生,放学后乘坐公交车;(1分)车上一位老先生见少年由于学习带来的压力显得很疲惫,主动给少年让座;(1分)少年下车时突然发现老先生为了给他让座自己一直站着,感激万分,下车后,面对启动的公交车深深地鞠了一躬。(1分)

  16、(4分)为后文做铺垫。(2分)对老人的外貌描写,说明老人已经年事已高,乘车应该坐着,而他却给少年让座,更能激起少年对他的感激之情,激发人们对老先生的尊重之情。(2分)

  17、(4分)①增加了“我”的吃惊程度;②在让“我”明白老先生良苦用心的同时,更增加了“我”对老先生的敬佩之情。(一点2分)

  18、(5分)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2分,写出2种即可)例如写少年,通过外貌描写,明确少年的身份;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推想少年是个初中即将毕业,学习压力很大的少年;文章结尾少年深深鞠躬,动作描写,写出少年对老人的深深地感激。(3分,能正确找出对人物的一处描写,分析说明正确即可。)

  19、(5分)半开放题。结合文章内容(2分)谈体会(3分)。可以从老先生和少年任何一方或双方的行为谈起,如老先生疼爱少年,为其让座而自己站着;少年明白真相后深深鞠躬,表达对老先生的真诚感激。(谈感悟,只要结合文章内容,思想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二)(19分)

  20、(4分)学会感激他人,包括反对过自己的人。

  21、(5分)对比论证。(2分)好处:正面论证,阐明人学会感激,可以获得幸福、美丽、充实、愉快的心境,是作者肯定和称赞的人生态度;反面论证,说明不懂得感激,对人对己都不利,是作者否定的人生态度,运用对比论证,能更鲜明地表明作者的观点。(3分)

  22、(5分)半开放题。第③段是从正面论述观点的,论据必须是正面的。

  (要求:语言通顺,论据具体,表述明白。)

  23、(5分)如:人人都能以感激和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我们就会生活在幸福之中,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和谐。(要求:语言通顺,表达清晰,与开头一段的第二句内容相照应即可。)

  四、24、写作(60分)

  (一)评分标准

  1、不要以作家的标准或高中教师的眼光评改作文。

  2、鼓励给表达真情实感和富有新意的作文打高分。建议满分作文控制在3-4%,其中包括书写的整洁与规范。

  3、赋分36分以下的作文,须经评阅此题的组长审核。

  (二)赋分标准(根据不同题目要求,参考赋分)

  一类作文(60-54分):感情真挚或富有新意,中心明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字迹清晰工整,标点规范。

  二类作文(53-45分):有真情实感或有新意,中心较明确,语句较通顺,条理较清楚,字迹清晰、工整,标点偶有不规范的情形。

  三类作文(44-36分):感情较真实,中心基本明确,语句基本通顺,条理基本清楚,字迹容易辨认,标点基本规范。

  四类作文(35-26分):感情不真实,中心不够明确,语句不够通顺,条理不够清楚,书写潦草,标点不规范。

  (如字数明显不足可酌情扣分;3个不相同的错别字扣1分,2处语病扣1分,总扣分不超过5分。)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参考 2

  一、生字积累吧。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宇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野马脱(jiāng)吞(shì)浆(qóng)青面牙(liáo)

  B.优哉游(zāi)招(lái)随心所(yù)毫无意(juàn)

  C.堂大笑(hōng)结(hù)行善德(jī)雪高原(yù)

  D.响旷野(chè)婀(nuó)赞叹不(yǐ)一鼓一(bá)

  2.读拼音,写汉字。(12分)

  二、词语快乐岛。(6分)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急遽:着急的样子。

  B.绽开:裂开; 惆怅:伤感,失意。

  C.饶有趣味:十分有趣; 呜咽:低声哭泣。

  D.自修:自习; 叮嘱:再三嘱咐。

  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赤裸裸 一番 锻练 机敏 名义

  B.惊羡 幅度 附合 暄哗 附庸

  C.挪移 蒸融 幸而 基业 优雅

  D.消受 堂皇 薄弱 涔涔 钮扣

  三、句子跷跷板。(14分)

  1.补充句子。(5分)

  (1)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____。

  2.《那个星期天》中心理描写细腻生动,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式描述“我”的心理。(9分)

  (1)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文拓展吧。(5分)

  请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仿照《那个星期天》,发挥想象,写一段话,表现着急的体验。

  五、课文回放站。(15分)

  1.填空。(6分)

  (1)鲁滨逊第一次出海的目的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料却遇到了可怕的_______________,好容易才保住了性命。

  (2)海底城市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惩罚。

  (3)尼尔斯被渔夫以________________的价格卖给了斯德哥尔摩郊区公园的看门老人克莱门特。

  (4)鲁滨逊用近__________年的时间造了一只独木船,还挖了一条__________尺的运河,把船运到了半里外的小河里。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①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②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 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轩。(16分)

  心灵的眼睛

  初冬的时候,我们一行人到豫西乡间去。

  那是伏牛山的深处,山岗起起伏伏的,山上的树都凋尽了叶子,看上去灰蒙蒙的。在山脚下,我们见到了许多柿树。那些柿树有的劲干秀枝,有几个人合抱那么粗,有的是挂果没有几年的新树,树干泛着灰绿,树不粗,也不高。

  令我们感到奇怪的是,每一棵树的顶梢,都有五六个又红又大的柿子,不管那棵树是参天高大的古柿树,还是并不高大的新树,在落光了叶子的树上,那些鲜红的柿果就像一个个高挑的红灯笼,红得鲜艳而炫目。

  有人说,可能每棵柿树就结那么五六个柿子,这里的农人还没来得及采摘。有人说,肯定是这里的人太笨,他们不敢爬到树的顶梢去摘柿子,所以低处枝上的他们已全部摘下,而顶梢的那五六个柿子就留了下来。我们都赞同第二种说法。

  后来,我们在一个山脚下遇到一位打柴的老农,为了验证我们的结论,我们纷纷拥上前去对那位老农说:“是不是每棵树每年只能结三五个柿子呢?”老农笑着摇摇头说:“怎么会只结三五个呢?一棵树要结上许多的。”我们又吞吞吐吐问老农说:“是不是因为顶梢太高太危险,人们不敢爬到顶梢去,所以每棵柿树顶梢的几个柿子现在还留着?”老农淡淡地说:“我们故意留的。”

  故意留下的?我们更不解。

  老农笑着说:“人们劳作了一年,收获了小麦、大豆、玉米什么的,可以安心在家里有吃有喝过冬天的生活了,而那些鸟儿也忙了一年了,大雪封山、封了地,它们吃什么?这是俺们留给鸟儿们的果实,也是俺们这地方的风俗,如果谁要把树上的柿子摘光了,那大家就会瞧不起他,怎么和鸟儿争东西吃呢?”

  我们一听,全楞了,老农看一眼我们说:“树上留的柿子,我们叫它"老柿’。”

  不是摘不到,而是故意留下给鸟儿们吃的,想想我们刚才的匆忙猜测,想想我们给这里人下的“笨”字结论,我们的脸全红了。

  眼睛看到的,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有许多时候,许多东西需要我们透过心灵去察看。

  1.“我们”在伏牛山发现了一个什么奇怪的现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对感到奇怪的事情的推测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老农的介绍,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是:(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眼睛看到的,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有许多时候,许多东西需要我们透过心灵去察看。”你是怎么理解的?(5分)

  七习作芳草地。(30分)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1.B2. 熬粥 侯 鸦 筷 缸 宴 贷 惧 籍 覆 剔

  二、1.A2.C

  三、1.(1)轻烟散入五侯家 (2)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札扎弄机杼 (3)冷露无声湿桂花

  2.(1)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2)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3)通过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盼望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的'心理。

  四、略。

  五、1.(1)伦敦 风浪 (2)上帝 (3)20法郎  (4)两、六

  2.(1)①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②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令“我”印象深刻,③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忘怀,④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2)①“光线渐渐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②“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更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3)答案示例一: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从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惶失措并且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答案示例二:这是一位真实感人的母亲,她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但即使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且对孩子满怀歉意。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六、1.每一棵树的顶梢,都有五六个又红又大的柿子。2.一是只结了五六个柿子,二是这里的人笨,没法摘到那些柿子。3.一是为这里的鸟留下的过冬的食物,二是这里的风俗。4.眼睛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要用心去细细观察、体会,才能看到事情的本质。

  七、略。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参考 3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6分)

  一、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把字母填在“(  )”里。(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透(shèn)擦(shì)   B.癌(zhèng)效(lǜ)

  C.鸟(chú)杜(pǔ)  D.张(xiāo)瘩(gē)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繁星纳米B.慰籍复杂

  C.健康怒吼D.拂拭扫荡

  3.“痧”字的意思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的意思相近?(  )

  A.莎B.沙

  C.病D.廖

  4.“蓼”字的读音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的读音相似或相同?(  )

  A.葵B.栩

  C.疹D.廖

  5.下面词语中加粗的“疏”和诗句“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的“疏”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导交通B.志大才

  C.古书注  D.密有致

  6.下列词语填入句子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遇到问题我们不能人云亦云做个____________,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

  A.变色龙B.百灵鸟

  C.应声虫D.哈巴狗

  7.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雨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总是迈着缓慢的脚步,姗姗来迟

  B.这是小明第一次到校长办公室,他显得局促不安

  C.运动会上,他一路飞奔,扬长而去,最终获得了金牌。

  D.他还是个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经常闯祸。

  8.与“松柏穿上了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B.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C.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D.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9.下列语句与“信息传递改变我们的生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信息传递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吗?

  B.难道信息传递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吗?

  C.信息传递不会不改变我们的生活。

  D.信息传递怎么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呢?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B.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C.琥珀是一种化石,它的形成要经历漫长的时间。

  D.范仲淹、杜甫、陶渊明、戴望舒都是古代的文人。

  11.李奶奶家的小猫找不到了,李奶奶对小林说:“我家刚满三个月的小猫找不到了,希望你和小伙伴们帮我找一找。”小林该怎样向小伙伴们转述李奶奶的话呢?(  )

  A.我家刚满三个月的.小猫找不到了,希望你和小伙伴们帮我找一找。

  B.她家刚满三个月的小猫找不到了,希望我和小伙伴们帮她找一找。

  C.李奶奶家刚满三个月的小猫找不到了,希望我们帮她找一找。

  D.李奶奶家刚满三个月的小猫找不到了,希望你和小伙伴们帮她找一找。

  1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②安溪是中国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

  ③茶树良种“铁观音”树势不大,枝条披张,叶色深绿,叶质柔软肥厚,芽叶肥壮。

  ④目前安溪境内的优良茶种有几十种,铁观音、黄旦等都属于全国知名

  良种。

  ⑤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茶树生长,经过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

  A.②④⑤③①  B.④⑤①②③  C.②⑤④①③  D.②①⑤④③

  二、看拼音,写词语。(6分)

  1.一只狐狸穿过xī shū(   )的栅栏,闯入了鸡群中,正在mì shí(   )的几只小鸡顿时zāo yāng(   )了。

  2.在méng lóng(   )的月色中,我和妈妈漫步在用téng luó(   )等植物zhuāng shì(   )起来的花廊下。

  三、根据课本内容填空。(8分)

  1.“母爱”是冰心的作品的主题之一。她在诗中写道:“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中的风雨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写出了梅花不仅有俏丽的身姿,而且有崇高的精神境界。

  3.乡村儿童的生活无忧无虑,右面的插图让你想到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你积累的连续的两句描写乡村儿童生活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4分)

  (一)邀请函(10分)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在这繁花盛开、阳光灿烂的夏日,承载着全社会对孩子们的祝福与期待的“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我校将举行庆“六一”文艺会演。请您暂且放下手头的工作,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我们真诚的邀请。活动安排如下:

  为了保证演出顺利进行,请各位家长务必配合做到以下几点:

  1.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位家长参加活动。

  2.家长请提前10分钟入场(演出时长大约两个小时)。

  3.所有家长须凭邀请函入场,并听从班主任的安排,在指定位置观看演出。

  4.请家长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来学校。

  厦门实验小学

  2021年5月20日

  1.读邀请函,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4分)

  (1)这个邀请函是厦门实验小学发给(  )看的。

  A.班主任B.学生C.学生家长D.校长

  (2)四(2)班小明的家长可以前来观看“六一”文艺会演的时间是(  )

  A.2021年5月20日B.2021年5月26日

  C.2021年5月27日D.2021年5月28日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观看会演的当天,家长们9点整才能进入会场。(  )

  (2)小明的爸爸妈妈只能有一个人去观看会演。(  )

  (3)家长要带着这封邀请函去观看会演。(  )

  (4)“六一”文艺会演结束的时间大概是11:30。(  )

  3.为什么学校要求家长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来学校?请写出两条理由。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水滴”船(14分)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鲸。其中,最大的蓝鲸身长约30米,体重可达180多吨,相当于30多头大象的重量。

  谁能想到如此庞大的鲸竟是海洋中的游泳健将呢?“海上霸王”虎鲸,每小时可游55千米;上百吨的抹香鲸还是海洋中的潜水冠军呢!另外,鲸还有这样一些本领:能从静止不动,立即达到全速游动,又能马上“刹车”;既能快速下潜,也能快速上浮。这些本领,是一般的舰艇都望尘莫及的。

  鲸的体形特殊:硕大的头部,急速收缩的尾部,前肢变成了鳍,后肢已经退化,整个身体像一颗拉长的“水滴”。这种体形能大大减小水的阻力,十分适合在水中活动。

  舰船设计师们由鲸的体形联想到船舶,设计了多种水滴似的鲸形船。以往的一些客轮、货轮的水下部分都是刀形,现在都改成了鲸形,因而加快了航速。

  原先有的核潜艇是雪茄形的,现在,出现了一些水滴形的现代化核潜艇。与雪茄形的核潜艇相比,水滴形的核潜艇所受的水的阻力减小了很多,再加上核动力装置,在水下航行时,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根据文章内容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鲸是一种哺乳动物。

  B.鲸是鱼类的一种。

  C.鲸有蓝鲸、虎鲸、抹香鲸等种类。

  D.鲸的体形能大大减小水的阻力,十分适合在水中活动。

  2.“这些本领,是一般的舰艇都望尘莫及的。”“这些本领”不包含(  )(2分)

  A.每小时可游55千米。

  B.十分适合在水中活动。

  C.既能快速下潜,也能快速上浮。

  D.能从静止不动,立即达到全速游动,又能马上“刹车”。

  3.下列不属于舰船设计师们设计水滴似的鲸形船的好处的一项是(  )(2分)

  A.加快航速B.节省材料

  C.减小水的阻力D.更加适合在水中活动

  4.“最大的蓝鲸身长约30米,体重可达180多吨,相当于30多头大象的重量。”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选择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写出它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再举出两个人们从动物身上获得启发有所发明创造的例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是我最笨的学生(20分)

  毕业后我留在北京教书,父亲闲着寂寞,便打电话托我买台电脑,他要和我视频聊天。我笑他,都50多岁的人了,对电脑一窍不通,可得专门请个老师才行。父亲说,几年前你是我的学生,现在让老爸做你的学生好不好?我说那老爸你得认真学,我可没时间手把手教你。父亲呵呵地笑着说,那是当然,我得争取做闺女班里最聪明的学生,就像你给爸爸争了光一样。

  以后的每个周末的晚上,我都被老爸叫到电脑前,起初是打长途教他申请了QQ号,然后是终于让他学会了使用视频。到了这一步,父亲就有些懈怠,每天我扯着嗓子教他如何搜索资料、如何盲打、如何储存东西。我觉得自己所费的劲,几乎比教班里最笨的学生还要大,但父亲的电脑知识,却始终停留在开着视频,对着话筒和我呵呵说笑的程度。

  父亲似乎对自己的愚笨没有丝毫的察觉,他胖胖的脸在视频的镜头里,始终是心满意足地笑着。我说老爸你要实践啊,只是每个周末听我讲,之后一个星期就再也不摸电脑了,那怎么行?父亲照例在视频里笑开了花,说,老爸其实很聪明的,姑娘你只要有耐心,老爸肯定会进步飞速。我看着每一个指令需要我重复N遍后才会点头的一脸茫然的父亲,突然有点泄气了,想究竟是我这个老师不合格,还是父亲太笨,对这样的知识完全没有学会的细胞?

  父亲所谓的进步,也就是到能和我打字聊天为止。此后不管我怎么努力,他都停在原地,再不会前进半步。隔壁的同事每每听到我声嘶力竭地在房间里吼,就知道我准是又在教父亲上网了。有一天,她无意中笑着说,对待笨的学生,冷落有时候比耳提面命地教导更管用,为什么不试试呢?我欣然采纳。

  父亲对我的这项政策显然有些不适应,没过一个星期,他就撑不下去了,说姑娘你还是手把手地教教老爸吧,我这么一大把年纪,比不上你们年轻人。后来见我无动于衷,他终于急了,竟然和我开始冷战。我打电话给母亲,让她转告父亲,像他这么笨的学生,我还是第一次碰到,都三个月了,打字还像牛车的速度,照这样下去,我岂不是教他一辈子也教不会?母亲听完我的抱怨,叹口气,小声道:孩子,其实你爸哪有那样笨呀,他只是想多听你说说话罢了,他要是什么都学会了,还怎么能认你做老师?你每次在视频上不耐烦地朝他嚷,他都不急不躁,还笑着听你讲课,如沐春风。他花几千块钱,只是买了个能看见你的模样的电话而已,他这么大年纪了,学会上网又能做什么呢?能和你面对面地聊天,对他来说,就已经是精通电脑了呀!

  最笨的那个学生原来是我,笨到和父亲面对面,看见他温柔地冲我笑啊笑,却不知道他心里想着的,只是看看千里之外的我,是不是还好好的,是不是还像他想念我一样,将他放在心里最温暖的地方。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分)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D.事情发展的顺序

  2.父亲有些“懈怠”的原因是什么?(  )(2分)

  A.父亲年纪大了,学电脑费劲。

  B.“我”抱怨父亲笨,使他学电脑的兴趣大减。

  C.“我”都是扯着嗓子教他的,让他不爱学。

  D.父亲有意“懈怠”,好多些机会与“我”交流。

  3.第五自然段中的“这项政策”指的是(  )(2分)

  A.手把手教父亲学电脑。

  B.父亲学会了使用视频。

  C.“我”冷落了父亲一段时间,不再教他学电脑。

  D.父亲懂得如何搜索资料、如何盲打、如何储存东西。

  4.下面哪句话为第五自然段中的“他花几千块钱,只是买了个能看见你的模样的电话而已”作铺垫?(  )(2分)

  A.到了这一步,父亲就有些懈怠。

  B.父亲所谓的进步,也就是到能和我打字聊天为止。

  C.我觉得自己所费的劲,几乎比教班里最笨的学生还要大。

  D.父亲说,几年前你是我的学生,现在让老爸做你的学生好不好?

  5.文章的题目是“你是我最笨的学生”,为什么“我”却说“最笨的那个学生原来是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主要写“我”与“父亲”之间的事,但作者又安排了“母亲”这一人物出现,你觉得有必要吗?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父亲?请联系本文内容简要写下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

  题目:特别的______________

  我们的生活中一定有很多特别的东西:一次特别的发现,一种特别的动物,一次特别的作业,一件特别的礼物,一次特别的比赛……请你选择一种写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1.C 2.B 3.C 4.D 5.D 6.C

  7.C 8.A 9.C 10.D 11.C 12.C

  二、1.稀疏觅食遭殃2.朦胧藤萝装饰

  三、1.鸟儿躲到它的巢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3.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示例: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一)1.(1)C (2)D

  2.(1)× (2)× (3)√ (4)×

  3.示例:低碳环保,避免拥堵。

  (二)1.B 2.B 3.B

  4.列数字、作比较。示例: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蓝鲸体形庞大的特点。

  5.示例:人们从蝙蝠身上获得启发,发明了雷达。人们从鲨鱼身上获得启发,发明了鲨鱼皮泳衣。

  (三)1.D 2.D 3.C 4.A

  5.因为“我”和父亲面对面,看见他温柔地冲“我”笑啊笑,却不知道父亲的“笨”其实就是想借助学电脑关心“我”,把“我”放在心里最温暖的地方。

  6.有必要。本文借母亲之口把父亲学电脑的真实想法告诉了“我”,既真实可信,又使文章曲折生动,跌宕起伏。

  7.关爱女儿:想通过学电脑关心远在北京的“我”;

  和蔼慈祥:无论“我”怎么对待“父亲”,他都是对“我”笑呵呵的,一点都没有生气。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略)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参考】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试题以及答案10-30

升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05-19

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4-02

湖南株洲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4-02

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04-23

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6-20

鞍山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6-15

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1-01

江西南昌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