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时间:2024-06-14 23:59:59 维泽 期末考试 我要投稿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试卷的身影,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究竟学到了什么?需要试卷来帮我们检验。什么样的试卷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1

  一、抄写句子。做到笔画正确,结构匀称,书写工整,行款整齐。(2分)

  什么是路,路是从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从没有路的地方踩出来的。

  二、看拼音写词语。要求把每个字写端正、匀称。(5分)

  duàn liàn fěi cuì kǔ xíng chōu yē méi guī

  ( ) ( ) ( ) ( ) ( )

  三、按要求写词语或句子。(19分)

  1.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空格中。(6分)

  ( )拥而至 集思( ) 炎( )子孙 ( )无虚席

  ( )有趣味 发愤( )强 司空( ) ( )旁通

  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博会在中国上海隆重开幕。这是亿万 的骄傲。在此之前各地举办的与世博会有关的讲座都是 。开幕后,黄浦江边240多个的展馆,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

  2.根据提示,写出带有“海”字的成语。(2分)

  (1)泛指全国各地:

  (2)比喻危险之地:

  (3)形容东西难找:

  (4)比喻没有消息:

  3.用“然”组词,分别填在括号里。(3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特点,建筑风格( )不同。

  (2)两三百人聚集在一个会议室,秩序( ),毫不混乱。

  (3)那一座座碉堡,经历无数次地震撼动和风雨侵蚀而( )无恙。

  4.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三个句子连起来。(2分)

  桃花心木已经适应了环境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 桃花心木不会枯萎了

  5.修改病句。(2分)

  止咳祛痰片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6.根据“味道”一词的不同含义,写两句话(2分)

  7.用最恰当的句式改写下面这句话。(2分)

  为了生活,九岁的凡卡来到莫斯科当学徒。

  四、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19分)

  1.“一人虽听之, ,思援弓缴而射之。”句中的两个“之”分别指 、 ;后一人的学习态度我们可以用 、等成语来形容。

  2.太阳他有脚啊, 地挪移了;我也 跟着旋转。

  3.“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 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这里用了 论证的方法,说明__________。

  4.《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是 ,他被誉为“ ”。我还读过他写的童话 。

  5.名篇名著总能给我们带来人生的启迪,《百年孤独》告诉我们诚信的重要,书中那句话说得好“ 。”

  6.《浣溪沙》这首词中,最能看出词人不服老,旷达乐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7. 通过本册课文的学习,我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 ;认识了流落荒岛,的鲁滨孙;还知道了镭的母亲就是居里夫人,她那 的科学精神真让我敬佩。(填入四字词语)

  五、阅读分析,完成练习。(22分)

  (一)句子(3分)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这里的“淡蓝色的荧光”指的是 ,说它融入了“美丽的生命,是因为 ,这句话是对居里夫人 的赞颂。

  (二)片断(4分)

  《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断)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绵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详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1.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改正两个错别字。

  2.片段中的“父亲”指的是 ,通过 和 描写,表现了父亲的革命精神。

  3.法庭上的父亲让我想到了一句诗:

  (二)课外短文(15分)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一个关于我的老师——李老师的故事,珍藏在我心里,久久不能忘怀。

  ②多年前的一天,李老师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小孩偷书,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声和七嘴八舌的呵斥声。

  ③李老师回头看着正在睡午觉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肯定是有个女孩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又不敢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说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 但通过电话她隐约想到,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困难的境地。于是,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赶了过去。

  ④正如李老师预料的那样,书店里站着一位满脸泪痕的小女孩,旁边的售货员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李老师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停的责备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 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阿姨有好多书呢。 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⑤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李老师打开房门,看到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李老师才从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大学毕业了,特意来看望自己。女孩眼睛泛着泪光,轻声说道:“当年情急之下的那个电话,幸亏打到您的家里。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你为什么愿意充当我的妈妈,帮我摆脱困境,但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李老师也笑了。

  1.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一念之差:

  惊魂未定:

  2.文章第②段写道“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在第④段有两处描写与“粗暴的声音”相照应,请找出来写在下面。(2分)

  3.概括短文主要内容。(要求在80字以内)(3分)

  4.从第④段中画“ ”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5.文中有两处地方写到了李老师的“笑”,这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第一次笑(第④段)

  第二次笑(第⑤段)

  6.女孩说:“……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句中“妈妈”一词表达了女孩怎样的情感?(2分)

  六、开放题。(3分)

  1.从下面几个事物中任选一个,用恰当的诗句赞美它。

  西湖 春雨 柳树 友情

  ___________________:

  2.明代解缙常以对联嘲讽权贵。一日,一权贵出上联讥笑解缙,解缙不慌不忙予以反击。二人用谐音双关互嘲,请你写出谐音的字。

  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下联:一马陷足淤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对联中的“锯”、“蹄”分别与 、 二字谐音。

  七、语言实践。(30分)

  1.口语交际。(3分)

  在《改变一生的闪念》一文中,李老师将小女孩领回家后,“什么都没有问”,就让小女孩离开了;如果当时李老师对其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后再让她走,教育效果会不会更好呢?你赞成哪种做法,说明理由。

  2.仔细观察漫画,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你的想法。(2分)

  3.写作。(25分)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评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了超越。在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逐渐摆脱了蒙昧、自私、幼稚……我们长大了。

  请你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横线上可以填“逆境”、“磨炼”、“呵护”、“关爱”等。)

  要求:

  ③ 题目补充完整; ②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内容具体,重点突出;

  ③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④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参考答案

  一、略 。

  二、锻炼 翡翠 苦刑 抽噎 玫瑰

  三、1.( 蜂 ) ( 广益 ) ( 黄 ) ( 座 ) ( 饶 ) ( 图 )( 见惯 ) ( 触类 )

  炎黄子孙 座无虚席 饶有趣味 蜂拥而至

  2.五湖四海 刀山火海 大海捞针 石沉大海

  3.截然 (或“迥然”) 井然 安然

  4.虽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但是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因为桃花心木已经适应了环境

  5.删除“配制而成的”

  6.“味道”一词含义有(气味;滋味;氛围,气氛),意思正确即可。

  7.为了生活,九岁的凡卡不得不来到莫斯科当学徒。

  四、1.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弈秋的教导 天鹅(鸿鹄) 三心二意 一心二用

  2.轻轻悄悄 茫茫然

  3.精兵简政 李鼎铭 举例 我们接受任何人只要是正确的批评

  4.安徒生 童话故事大王 《海的女儿》《丑小鸭》《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等

  5.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

  6.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7. 热闹非凡 积极乐观 锲而不舍(恰当即可)

  五、(一)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炼出来的0.1克镭发出的光;这项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终日的烟熏火燎、身体的疲劳为代价获得的;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二)1.“绵”改“棉”;“详”改“祥”

  2.李大钊 外貌 神态 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等)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 课外短文(18分)

  1.一念之差:指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思想上的一点偏差,结果产生了决定性的改变。

  惊魂未定: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2.旁边的售货员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在售货员不停的责备声中

  3.李老师帮助了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使她感受到了温暖,从而改变了她的一生。

  4.体会到了李老师善良、高尚、有责任心,还有她的善解人意。

  5.第一次笑: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或者为了安慰小女孩)

  第二次笑: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

  6.表达了女孩无限感激之情;表达了女孩希望像报答母亲一样报答老师的教育和保护之恩。(答案应包含“感激”“报答”两层意思,答对一点得1分。)

  六、开放题。(3分)

  1.略。

  2.句、题。

  七、语言实践。(30分)

  1.赞成不问的理由:在当时的情景下,不问更好。因为她已经知道错了,并且她幼小的心灵已经受到沉重的刺激和打击,如果这时候还对她进行批评教育,只会加剧她心灵的创伤,使她产生更重的负罪感,更难以从惊恐、内疚中解脱出来。

  赞成批评的理由:对犯错误的孩子应该进行批评教育,批评是一种帮助、一种警醒、一剂良药,只有这样,才能使她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如果不对她进行教育,会使她产生侥幸心理,这样反而害了她。(言之有理即可。内容3分,语言2分。)

  2.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意思正确即可)

  3.略。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2

  一、填空题(20分)

  1.李白和杜甫被称为“李杜”,被称为“小李杜”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 。

  2.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_____ ,“美玉无暇”指的是____________。

  3. 在写作文时,我们有时无从下笔,经过冥思苦想,突然间文思泉涌,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

  4.有个小男孩长了个非常古怪的鼻子,只要一说谎鼻子就会长一寸。他说了一堆谎话后,小鸟就飞到他的鼻子上歇着。它们以为那是个树枝呢!这个故事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 。

  5.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_________________ ,在大海上溅出了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6.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它好像有情义。水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挥你的想象,补写一句省略的内容)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不复也。

  8.不要人夸颜色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选择题(将所选字母写在每题的横线上)。(20分)

  (一)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字的读音是错的,请你把所选字母序号写出来。

  nuò bǐn xī zhà

  1.A 诺 言 B 禀 告 C 牺 牲 D 微风乍起 __________

  féng tuì dèng chī

  2 . A 焚 烧 B 褪 色 C 石 凳 D 如痴如醉 __________

  jiān mán qì rěn

  3.A 歼 灭 B 瞒 住 C 沏 茶 D 时光荏苒 __________

  tún līng lǜ sāi

  4.A 臀 部 B 凌 晨 C 滤 过 D 塞外边疆 __________

  (二)、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词语含有错别字,请你把所选字母写出来。

  5.A 纸 屑 B 咽 喉 C 菩 萨 D 崇山竣岭 __________

  6.A 无 辜 B 蛤 蟆 C 橱 房 D 火眼金睛 __________

  7.A 烙 印 B 含 养 C 瘦 削 D 诲人不倦 __________

  8.A 危 胁 B 魁 梧 C 飘 逸 D 苦心孤诣 __________

  (三)、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一个词语和加点词语的意思、性质或结构最接近?请你把所选字母写出来。

  9.讥 笑 __________

  A 冷 笑 B 苦 笑 C 嘲 笑 D 狞 笑

  10.注 视 __________

  A 关 注 B 鄙 视 C 注 意 D 凝 视

  11.慈眉善目 __________

  A 昂首阔步 B 谈笑风生 C 尖嘴猴腮 D 心花怒放

  12.开天辟地 __________

  A 明枪暗箭 B 扶老携幼 C 枪林弹雨 D 扶危济困

  (四)、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一个词语或成语填入画线处最恰当?请你写出所选字母。

  13.这条小路很 ,很少有人从这儿过。

  A 寂 静 B 安 静 C 僻 静 D 宁 静

  14.路也是大自然最 的女儿。

  A 敬 爱 B 关 爱 C 疼 爱 D慈 爱

  15.中国正一步步走向富强,外国侵略者 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A 随心所欲 B 为所欲为 C 横行霸道 D 作威作福

  16.我望着这个陌生的可怜的老人,心中涌起了一种 的感情。

  A 不可名状 B 莫名其妙 C 无可奈何 D 万般无奈

  (五)、下面每道小题中,与语句描写相对应的人物是谁?请你写出所选字母。

  17.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手持羽扇,常常坐一辆四轮小车。

  A 刘 备 B 关 羽 C 张 飞 D诸葛亮

  18. 身长八尺,一貌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之气。

  A 武 松 B 吴 用 C 宋 江 D公孙胜

  19. 一个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小姑娘。这个小姑娘的头发被梳得一丝不苟,小辫上扎着鲜艳的红头绳。眼睛显得有点儿大,细细的却又很深的双眼皮下,是一双黑得没有一丝杂色的眼睛,目光怯生生的。

  A 贝 拉 B 葵 花 C 梅思繁 D林茜茜

  20. 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A 《师恩难忘》中的田老师 B 《理想的风筝》中的刘老师

  C 《莫泊桑拜师》中的福楼拜 D 《孔子游春》中的孔子

  第二部分阅读(30分)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短文(一)(13分) 《山谷中的谜底》片段

  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个山谷。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漫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惊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来得大。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shēn zī)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 ……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shēng jī) 。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1.在文中拼音处写上恰当的词。(2分)

  2.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4分)

  (1)山谷中的“谜”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雪松这个本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雪松”我想到了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这个句子中的语句可以调换位置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雪松这种“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命和更好地发展”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常见。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举一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短文(二)(17分) 家乡的红枣

  “十一”假期,我回家看父母,重阳节正巧在假期内,便想陪父母好好地出去玩玩。可是父母却执意要我陪同去乡下老家看看。

  父母亲都是十几岁参加革命离家的,转战南北,直到转业才回到老家所在地工作。乡下的老家已经没什么亲人了,只有一个近80岁的老姨,是母亲唯一的牵挂。父母说:还是想念那个地方,那里的草草木木、山山水水。

  汽车沿着坑坑洼洼的山路行驶。这条路,从我第一次走就是这个样子,父亲在颠簸的车上叹道:几十年如一日啊……

  看路边的山坡上,却是秋日的灿烂景色。山菊花一丛丛、一片片点缀在山坡沟畔,在阳光下喜笑颜开;叫不上名字的树木,这里一树火红,那里一树金黄、苍绿,让这山地充满了生机;水塘边的芦苇,已是洁白一片,汽车驶过,惊得鸟儿从芦苇中一掠而起,扇起的苇絮在水塘的上空,如雪纷飞。

  到了藏在深山中的那个小山村,老姨正坐在家门口剥花生。小小的院落,堆满了一年的收成: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堆砌成宝塔的形状,光彩夺目;屋檐下挂着的一串串红红的辣椒,是不是对农家渴望好日子的祝福?

  我的眼睛被院子里那棵高大的枣树所吸引。几年没见了,看着这树的枝干,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却仍然枝繁叶茂。春天会开一树不起眼的小小花儿,清香四溢,引得蜂儿忙。酿成的花蜜,营养丰富又滋补养颜,当是所有蜂蜜中的珍品了;夏日这枣树笼一方绿荫,让小院在炎热的夏季,蕴满了清凉;秋天是枣树奉献给人们最丰厚的典礼,一颗颗晶莹饱满的红枣,缀满了树的枝枝杈杈,在翠绿的叶子衬托下,满树的光彩夺目。

  老姨说:树上的枣儿原本更多,已经打落分给乡亲们品尝了。树上这些枣儿,是专门给我留的`。说着话,老姨吩咐孙子拿来长杆,对着树上的枣儿,“噼噼、啪啪”的一阵猛打,枣儿如冰雹一般纷纷落下。我捡起一粒红透了的枣儿品尝,又脆又甜的滋味在身体中蔓延。再看那枣树,在长杆的敲击下,枣儿落下的同时,那树的枝枝叶叶也纷纷折落。我心疼得大叫:“快住手,别打了!你们看把这树折磨成什么样子了?”老姨和父母在一旁哈哈大笑:“这枣树就是这个样子,在秋天把它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它萌生得也就越旺盛。”我奇怪道:“这是为什么?”老姨说:“这树贱。”我的心就有了撼动的感觉。这树贱吗?是贱哦。它的生长不择地的肥瘦,随便栽在什么地方,哪怕是山沟石缝,有点土就能成活。你看那满山遍野生长的野生酸枣树,就是家栽枣树的母本,也成就了这枣树的坚强品质。无论是山野还是院落,无论是旱涝灾害还是风调雨顺,到了秋天,它都会奉献给人们一树的甘甜!这树“贱”吗?我看到的却是枣树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这枣树,多么像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乡亲,虽然这块土地是那样的贫瘠,就如父亲在路上轻叹的那一句“几十年如一日”,几乎看不到什么变化,可是这里的乡亲们对这块土地的热爱,从不曾减少一分。春天耕耘,夏天挥洒下汗水,秋天收获果实,乡亲们踏踏实实地享受着这块土地带给他们的每一个日子……

  我和父母告别了这个小山村。带回家一篮红枣,让果实的香甜、枣树的品质滋养着我的身心;采一把野菊花,摘一捧芦苇絮,让我,把家乡山山水水的灵气带回家。

  1.“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心疼地阻止老姨的孙子敲击枣树,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姨说枣树贱,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却从枣树身上看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在“是贱哦”这句话中,“贱”应该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根据文中内容填空。(4分)

  带回家一捧红枣,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着这我的心田;采_____________,摘_______________,让我,把山山水水的灵气带回家。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家乡_______________的情感,也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借物喻人,写物抒情。借枣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父亲说的“几十年如一日”,“我”开始是怎么理解的?后来又有了哪些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第三部分 习作 (30分)

  的感觉真好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

  3、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特别要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悟,真情实感,恰如其分。

  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李商隐 杜牧

  2.林黛玉 贾宝玉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木偶奇遇记》

  5.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赤朱丹彤,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6.流必向下,和顺温柔,穿山岩,凿石壁,善施教化,(最后一道由学生自由发挥)

  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8.只留清气满乾坤

  二、选择题

  (一) 1.B 2.A 3.C 4.D

  (二) 5.D 6.C 7.B 8.A

  (三) 9.C 10.D 11.C 12.B

  (四)13.C 14.C 15.B 16.A

  (五)17.D 18.A 19.B 20.B

  短文(一)

  1.身姿 生机

  2.两个旅行者揭开了山谷中奇异景观的谜底。

  3.(1)山谷西坡长满了松、柏、柘、女真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2)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

  (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4.不能,这是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排列的。

  5.可列举“小麦,二万五千里长征”等生活实例。

  短文(二)

  1.“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是因为重阳节正巧在假期内,便想陪父母好好地出去玩玩。可是父母却执意要我陪同去乡下老家看看。

  我心疼地阻止老姨的孙子敲击枣树,是因为那枣树在长杆的敲击下,枣儿落下的同时,那树的枝枝叶叶也纷纷折落。

  老姨说枣树贱,是因为在秋天把她折打得越狠,到来年春天她萌生得也就越旺盛。作者却从枣树身上看到了枣树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

  所以在“是贱哦”这句话中“贱”应理解为坚强,容忍一切,默默奉献。

  2.果实的香甜 枣树的品质 一把野菊花 一捧芦苇絮。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眷恋与热爱的情感,也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赞美家乡人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

  3.这篇文章借物喻人,写物抒情。借枣树的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比喻家乡人坚强的本性,容忍一切的心胸,默默奉献的精神;写的是枣树,抒发的是对家乡的眷恋与热爱。

  4.开始觉得家乡几十年没有变化。后来,从枣树身上看到了乡亲们对这块土地的热爱,从不曾减少一分。春天的耕耘,夏天挥洒下的汗水,秋天收获的果实,踏踏实实地享受着这块土地带给他们的每一个日子。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3

  一、生字积累吧。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宇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野马脱缰(jiāng)吞噬(shì)琼浆(qóng)青面獠牙(liáo)

  B.优哉游哉(zāi)招徕(lái)随心所欲(yù)毫无倦意(juàn)

  C.哄堂大笑(hōng)结束(hù)行善积德(jī)雪域高原(yù)

  D.响彻旷野(chè)  婀娜(nuó)赞叹不已(yǐ)一鼓一钹(bá)

  2.读拼音,写汉字。(12分)

  二、词语快乐岛。(6分)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急遽:着急的样子。

  B.绽开:裂开; 惆怅:伤感,失意。

  C.饶有趣味:十分有趣; 呜咽:低声哭泣。

  D.自修:自习; 叮嘱:再三嘱咐。

  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赤裸裸 一番 锻练 机敏 名义

  B.惊羡 幅度 附合 暄哗 附庸

  C.挪移 蒸融 幸而 基业 优雅

  D.消受 堂皇 薄弱 涔涔 钮扣

  三、句子跷跷板。(14分)

  1.补充句子。(5分)

  (1)日暮汉宫传蜡烛,            。

  (2)        ,       。纤纤擢素手,        。

  (3)中庭地白树栖鸦,            。

  2.《那个星期天》中心理描写细腻生动,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式描述“我”的心理。(9分)

  (1)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四、语文拓展吧。(5分)

  请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仿照《那个星期天》,发挥想象,写一段话,表现着急的体验。

  五、课文回放站。(15分)

  1.填空。(6分)

  (1)鲁滨逊第一次出海的目的地是      ,不料却遇到了可怕的      ,好容易才保住了性命。

  (2)海底城市受到了   的惩罚。

  (3)尼尔斯被渔夫以     的价格卖给了斯德哥尔摩郊区公园的看门老人克莱门特。

  (4)鲁滨逊用近__________年的时间造了一只独木船,还挖了一条__________尺的运河,把船运到了半里外的小河里。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①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②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 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第一次盼望”记忆犹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轩。(16分)

  心灵的眼睛

  初冬的时候,我们一行人到豫西乡间去。

  那是伏牛山的深处,山岗起起伏伏的,山上的树都凋尽了叶子,看上去灰蒙蒙的。在山脚下,我们见到了许多柿树。那些柿树有的劲干秀枝,有几个人合抱那么粗,有的是挂果没有几年的新树,树干泛着灰绿,树不粗,也不高。

  令我们感到奇怪的是,每一棵树的顶梢,都有五六个又红又大的柿子,不管那棵树是参天高大的`古柿树,还是并不高大的新树,在落光了叶子的树上,那些鲜红的柿果就像一个个高挑的红灯笼,红得鲜艳而炫目。

  有人说,可能每棵柿树就结那么五六个柿子,这里的农人还没来得及采摘。有人说,肯定是这里的人太笨,他们不敢爬到树的顶梢去摘柿子,所以低处枝上的他们已全部摘下,而顶梢的那五六个柿子就留了下来。我们都赞同第二种说法。

  后来,我们在一个山脚下遇到一位打柴的老农,为了验证我们的结论,我们纷纷拥上前去对那位老农说:“是不是每棵树每年只能结三五个柿子呢?”老农笑着摇摇头说:“怎么会只结三五个呢?一棵树要结上许多的。”我们又吞吞吐吐问老农说:“是不是因为顶梢太高太危险,人们不敢爬到顶梢去,所以每棵柿树顶梢的几个柿子现在还留着?”老农淡淡地说:“我们故意留的。”

  故意留下的?我们更不解。

  老农笑着说:“人们劳作了一年,收获了小麦、大豆、玉米什么的,可以安心在家里有吃有喝过冬天的生活了,而那些鸟儿也忙了一年了,大雪封山、封了地,它们吃什么?这是俺们留给鸟儿们的果实,也是俺们这地方的风俗,如果谁要把树上的柿子摘光了,那大家就会瞧不起他,怎么和鸟儿争东西吃呢?”

  我们一听,全楞了,老农看一眼我们说:“树上留的柿子,我们叫它"老柿’。”

  不是摘不到,而是故意留下给鸟儿们吃的,想想我们刚才的匆忙猜测,想想我们给这里人下的“笨”字结论,我们的脸全红了。

  眼睛看到的,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有许多时候,许多东西需要我们透过心灵去察看。

  1.“我们”在伏牛山发现了一个什么奇怪的现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对感到奇怪的事情的推测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老农的介绍,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是:(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眼睛看到的,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有许多时候,许多东西需要我们透过心灵去察看。”你是怎么理解的?(5分)

  七习作芳草地。(30分)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1.B2. 熬粥 侯 鸦 筷 缸 宴 贷 惧 籍 覆 剔

  二、1.A2.C

  三、1.(1)轻烟散入五侯家 (2)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札扎弄机杼 (3)冷露无声湿桂花

  2.(1)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2)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3)通过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盼望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的心理。

  四、略。

  五、1.(1)伦敦 风浪 (2)上帝 (3)20法郎  (4)两、六2.(1)①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②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令“我”印象深刻,③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忘怀,④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2)①“光线渐渐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②“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更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3)答案示例一: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从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惶失措并且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答案示例二:这是一位真实感人的母亲,她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但即使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且对孩子满怀歉意。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六、1.每一棵树的顶梢,都有五六个又红又大的柿子。2.一是只结了五六个柿子,二是这里的人笨,没法摘到那些柿子。3.一是为这里的鸟留下的过冬的食物,二是这里的风俗。4.眼睛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要用心去细细观察、体会,才能看到事情的本质。

  七、略。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相关文章:

2024最新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附答案04-11

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答案12-14

2015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03-30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11-23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人教版最新03-30

2017初三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12-06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201503-25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07-03

2015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