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4 16:47:4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学设计通用15篇

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扫除障碍,熟读课文。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揣摩语言,找出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重点: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教学方法: 1.文献法 2.演读法(课本情景剧)3.讨论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朗读将学生带入课堂情境

  “我背靠传统,面向未来,身后是川,剧眼前是未来。面向着瞧不起祖宗的愣头青!背靠着看不惯后代的倔老太!……”同学们!刚才我朗读的是当代著名剧作家魏明伦的散文《川剧恋》总的片段,从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作者对川剧的赤诚之心。到底川剧的魅力如何?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魏明伦的《变脸》,体会来自巴蜀的戏曲之美吧!

  二、资料助读

  1、作者魏明伦(1941年-)四川内江人。9岁唱戏,14岁即开始发表习作,中国当代著名的剧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代表作品有《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变脸》等。

  川剧剧本《变脸》是作者于1997年,根据他先前创作的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改编而成的。全剧共六场,本文节选的是第二场。故事的时代背景是我国上世纪20年代,人物活动的地点是当时的川江沿岸一带。剧本写的是:流孩狗娃被人贩子装扮成男孩,被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水上漂买下,收为自己的孙子,二人之间,就此发生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命运纠葛。

  全剧共六场,本文节选的是第二场。剧情着重描写了一个叫狗娃的女孩的人生遭遇,同时也刻画了心地善良而命运不幸的老艺人水上漂的形象,反映了民间艺人的'苦难命运,以及官场的、军阀横行、匪盗为患、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旧社会的人民的生存状态。

  三、初入情境 把握情节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剧情。

  学生自行积累词语。多媒体显示:

  糍粑(cī bā) 打鼾(hān) 阴霾(mài) 鹭鸶(lù sī) 怡然自得(yí):怡然,形容喜悦的样子。 睡眼惺忪(xīng sōng):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蹑手蹑脚(niè):轻手轻脚。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示例:

  (1)本科描写的是老艺人水上漂与女孩狗娃之间的命运冲突。

  (2)这部戏曲描写了水上漂买来狗娃、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

  3、提问:矛盾冲突的关键是什么?(所谓冲突,就是在同一件事上双方持不同态度,有不同看法)

  示例:(1)水上漂重男轻女 的思想 。(2)水上漂想要个男娃接续变脸绝活,可狗娃是女孩。

  4.比较阅读找出特点 (与《威尼斯商人》比较试找出戏曲剧本的特点。)

  示例:

  (1)本课既有台词又有唱词,这是与话剧的不同之处。

  (2)本课出现了一个帮腔人,是川剧的特色。

  (全班交流,互相评价、补充,老师适当总结)

  教师总结:我国的传统戏剧主要是以曲演唱的.因此称为“戏曲 .在戏曲剧本中.曲词是戏曲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语言包括说白.唱词和舞台提示.三者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其中说白和唱词.构成剧中的人物语言.而曲词又有其独特的形式和作用.在形式上.曲词是一种用韵文写成的歌词.要与一定的唱腔.曲潜相配合.具有和谐的音韵美,并常用反复.排比.叠词.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声情并茂.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曲词的主要作用是抒发人物的感情.渲染环境氛围.

  四、品味情境体会人物 1、小组合作组揣摩人物表情、语气、心理。

  2、组内分角色朗读 相互纠错、点评、完善。(老师适时指导:台词可生活化一点,唱词要读出节奏感)

  重点研读:

  1、“船上晚饭”一幕,水上漂一脸慈祥,甚至有些“得意洋洋”,有孙足矣,心满意足,在他苦难的生活中,这是多么难得的一瞬间幸福啊!狗娃也兴高采烈,与爷爷应和,对这个苦难的孩子来说,这也是难得的一瞬间幸福。

  2、“真相暴露”一幕,水上漂怒气冲冲,痛苦万分,狠心抛弃又心存不忍。狗娃惊恐不已,苦苦哀求。

  五、布置作业 1.把剧中的几段唱词找出来,体会一下它们在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剧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2、小组排练课本剧,力求做到脱稿表演。

  3、将排练中对人物的揣摩、理解、赏析写到书上相应的句子旁边。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本剧表演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表演难度很大,我们表演不要求过高,我们排练的目的是了解戏曲剧本的特点,把自己对剧中人物的认识表现出来,下面请各组一展风采吧!

  二、体会人物 再现情境

  小组表演师生点评:

  1、每组表演完后,大家说说最欣赏谁的表演,为什么;谁的表演需要改进,为什么。

  教师指导:

  (1)对人物形象是否把握准确。

  (2)是否体现出了“变脸”----水上漂和狗娃的面部表情的变化、语气、语调的变化。

  (3)象征性的舞台动作是否能让大家看明白。

  (4)能否区别说白与唱词。

  三、挖掘内涵 与作者对话

  精读课文,自由发言,探讨以下问题:

  1、“变脸”表现的只是表面的变化吗?人物内心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紧紧抓住“变”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由表及里认识剧本内涵)

  示例:唱词、动作、表情的变化,都是为了表现人物内心思想感情变化服务的。也可以说,人物内心的变化,反应在表面上,就是“变脸”。

  2、怎样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文学作品,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人物形象)

  示例:水上漂的生活年代、环境、他自己的悲惨遭遇使得他有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我们理解但不赞同。狗娃担心女孩身份被发现的大段唱词、水上漂最后在危急之中救起狗娃,都表现了作者否定“重男轻女”世俗思想的立场。

  四、课堂拓展

  1媒体展示本地戏曲,欣赏了解当地戏曲特点。

  2、课堂小结

  《变脸》是非常有名的川剧作品,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建议同学们课余时间观看戏曲,阅读戏曲剧本,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成为一个准戏迷了。

  五、布置作业

  1、完整阅读《变脸》全剧剧本。

  2、写一篇学习体会:“浅谈我对川剧的认识”

  【板书设计】 变脸(节选)

  船上晚饭,其乐融融—真相暴露,震惊绝望—危急救难,无奈收留

  喜 (变) 怒 (变) 哀

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阅读例文,知道文章叙述了自己在新疆的经历和感受,重点写了游览赛里木湖的情景,抒发了兴奋之情,表达了要和好朋友分享快乐的愿望,但它与一般记叙文不同,它是以信的格式写出来的,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信上。

  2指导学生结合“习作要点提示”分析例文,了解信的.基本格式,明确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等五个部分,明确各部分书写在什么位置,明确信的内容,需要告诉对方什么就写什么,想告诉对方什么就写什么。

  3指导学生分析“习作要求”,知道是给亲戚或朋友的一封信,注意有的放矢,用语得体。

  4指导学生选择写信的对象和选择好信的内容,鼓励学生写好后寄出这封信,为日后书信交往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当今虽然有了电话、电报、电脑等先进媒体,可人们的社会交往仍离不开书信,本次作文要求给你的亲戚或朋友写一封信。

  二读析例文

  1引入例文<<给好朋友的一封信>>,认真阅读。

  2简单交流,指出文体,并结合信的内容,有意识地让学生知道这种文体珠社会交际作用。

  三系统介绍,严格要求

  1着重提出,信的格式不能搞错。

  2系统介绍信的格式。

  (1)信一般包括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等五个部分。

  (2)每个部分该写在什么地方,都有传统的约定俗成的格式。

  (3)还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四小型练笔,填写格式。

  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正文内容。

  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可以叙述见闻,也可以介绍经验,交流思想等。

  六对照要求,完成草稿

  七组织修改,注重格式

  八认真誊写,符合规格

  写信给别人,越是态度认真、字迹工整,越是说明对别人的尊重。

  九简介信封写法,鼓励投寄

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与《鲸》一文进行比较,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把作者对松鼠喜爱之情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并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

  2.了解关于作家的其他作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新课学习

  师:今天我们学习说明文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它是可爱的----

  生:松鼠。

  师:课前我们已经读过两遍课文了。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出示:驯良 榛子 榉实 橡栗 矫健 帽缨 船舵 苔藓 狭窄 勉强

  个别o读,齐读词语和单个生字。

  师:说明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把事物的特点准确清晰,明白无误告诉大家。《松鼠》这篇文章会告诉我们关于松鼠的哪些知识呢?大家出声朗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了解松鼠特点

  师:通读课文以后,你们了解了关于松鼠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零星回答了,如很乖巧,很太人喜欢,横渡溪流的时候很会想办法、跑步很轻快,会自己搭窝,很干净等等。

  师:我们交流了这么多,足足有十四个知识点,把零零星星的知识点梳理梳理,归在一起就是一句话,也就是作者开篇就告诉我们的

  生齐读: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xùn)良,很讨人喜欢。

  师:乖巧什么意思。

  生:“乖”就是很听话,“巧”就是很聪明。

  师:拆一拆的办法很好。那驯良呢?

  生:“驯”就是性格很温顺,“良”就是很善良。

  师:性格温和,会为人着想。

  三、细致读书,品味松鼠特点

  1、举一------关于“漂亮”

  师:关于“漂亮”在第一段的描写中。

  生:第一段

  出示: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jiǎo)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lóng)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yīng)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师:怎么就漂亮了呢?

  生:面容很清秀,秀就是漂亮。

  师:有的人就形容老师长的面容清秀。作者把松鼠当作人来写了。(板书:拟人)

  生:眼睛闪闪发光,说明松鼠很漂亮。

  生:帽缨似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生:特别可爱的是美丽的尾巴翘起来,当作被子或者房子。

  师:(板书:比喻) 作者写松鼠的漂亮极有顺序,(边引导,边在课件的松鼠图画上标注描写的顺序)我们再来读一读。

  学生朗读此段

  2、反三-----关于“驯良”、“乖巧”

  师:驯良是 脾气很好,顺人心意,很善良,乖巧是很可爱,很聪明,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老师不带着你们学习了,请默读第二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把你们刚才说的这么多特点归到乖巧和善良中去。

  生:(读文) 在树上生活,不接近人的住宅,说明他们很乖的,很驯良的。

  生:(读文)白天基本上不出来活动,只有到了晚上人们都已经睡着了才在树上跳来跳去。一点不打扰人。很乖巧,驯良。

  生:(读文)横渡溪流,相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树皮当船,用尾巴当作帆,太聪明了。

  生(读文)走起路来很轻快,连蹦带跳的,一忽儿跑上去了。真是乖巧。

  生:(读文)会用叫声表达感情,惹恼了,会发出恨恨的叫声,高兴的时候比黄鼠狼的声音还要尖些。

  生:(读文)在冬天蛰伏的时候还十分警觉,只要一触动就醒了。

  生:(读文)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的空心的缝隙里,赛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真聪明。

  生:(读文)搭窝的时候,更感觉聪明了。搭的窝足够宽敞,足够坚实,既舒适和安全。

  生:(读文)松鼠非常干净,它们用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

  四、比较写法,体会喜爱之情

  师:在我们的读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松真是一个---

  生: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xùn)良,很讨人喜欢。

  师:同是说明文,我们看介绍“鲸”的时候是这样的

  出示:

  比象更大的动物就是鲸,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他的上腭,四个人围在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举例 数字 打比方 比较 )

  师:写松鼠如果也这样说明: 松鼠体长20—28厘米;尾巴,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腹面白色。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

  生:这样写的话,看不出作者的喜爱之情的。有点死板。

  生:像书上这样写的话,更能体现松鼠的可爱,更能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你们说的好,说明一个事物的时候情感不一样,表达的方法也不一样。《松鼠》全文都是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在准确表达松鼠特点的基础上,又非常传神,形象,生动。像这样的句子太多了,请再默读课文,找到传神描写表达作者喜爱之情的句子划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默读后朗读:

  生: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生: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生:松鼠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藓苔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

  四、拓展延伸,激发阅读兴趣

  师:课堂学习马上就要结束,这两天我们学习了两篇说明文,一篇用了

  生:打比方 举例子、比较,列数字的方法把事物的特点介绍明白,

  师:还有一篇呢?

  生: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来介绍一种事物。

  师:无论怎样写,都要把事物的特点准确表达出来,如果是后者,我们就称为“文艺性说明文”,前面这一课就属于“常识性说明文”。今天的《松鼠》选自于法国布封的《自然史》

  学生自读资料袋内容。

  师:这本书描述详细而科学,文笔又极其优美, 在他的笔下把狼比喻为凶残而又怯懦,“浑身一无是处”的暴君,天鹅则是和平的、开明的君主。期待同学们好好阅读布封的《自然史》。

语文教学设计4

  一、课题名称

  二、教学目标:

  1、会认 个生字,正确读写 XX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3、通过学习,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方法

  (根据课型来确定教学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由教学目标衍生出来的,是依据教材确定,着重让学生掌握什么;难点是依据学情而定的。)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根据所上课的内容及自己实际情况来准备教具)

  学具准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课的内容准备)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新课学习

  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2)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3)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3、拓展延伸

  4、师生交流、小结

  七、作业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5

  《只有一个地球》微课教案

  一、教案背景

  1.教案设计面向小学五年级学生。

  2.教材使用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十单元《家园的呼唤》第一篇课文。

  3.课前准备:①教师准备:利用百度搜索相关的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②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利用信息网络手段查找介绍地球的资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弄明白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条理,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悟。

  3.情感目标:使学生受到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教育,懂得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多么可爱,同时又多么脆弱。

  三、教材及学习者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单元第一篇。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从地球上可供人类生存的范围、资源已遭到严重破坏、破坏了地球人类将别无去处等角度说明不能再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了,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利用网络查阅资料、提问题、探究阅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课前,学生已经通过网络等手段查阅的了有关资料。对本课的内容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这些,我特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地球上人类生活的范围很小,我们不能再破坏资源,一旦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

  教学难点:如何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地球的现状,地球目前正面临的危机,教育学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珍爱地球,善待地球。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利用百度强大的搜索功能,搜索介绍地球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变想象为形象,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美丽又渺小”。

  2.活动探究法:利用百度搜索大量生动、逼真的影像,把“地球的美丽”、“人类生活范围很小”、“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以及“无法移居别的星球”等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对各种搜集资料开展讨论来获取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语文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预习的意义,掌握预习方法。

  2、预习注意什么?

  3、在实际学习中进行初步体验预习过程并学会写预习笔记,展示比较好的学生的预习笔记。

  教学的重点:

  了解预习的意义,掌握预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的难点:

  通过预习方法写预习笔记。

  二、教学准备:

  1、和预习有关的.课件。

  2、一篇文章。

  3、预习笔记。

  三、教学过程

  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学里很多课程都是大学生靠自学完成的,大学生是不是很了不起?今天老师也想把自学的方法教给你们,想不想学习?

  生:想。

  师:首先我们得知道预习有什么好处?

  生:让我们提前感知我们要学的内容。

  生:减少课堂压力。

  生:让我们提前把不会的知识记录下来,课堂上老师讲好认真听。

  师:是啊,同学们说的太好了,预习是一种能力,是学习各科文化知识的法宝,那同学们以语文学科为例,能试着介绍一下方法吗?

  生:先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生:一定要多读几遍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谈感受。

  生: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其实是有方法的,老师给大家介绍预习方法。

  首先要查:查字典,多音字、生字新词。在课文找出来,在字典里认真看解释。再有查文章作者和写作背景。

  然后是读:扫清字词障碍后,要熟读课文,要在三遍以上,有一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读之后是有感情朗读。

  最后是领悟:领悟作者写作目的以及体会作者的情感。方法掌握了,但也有注意问题:

  1、不许照抄全解和别人预习笔记。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2、书写要认真,遇到不会的字一定要查字典。

  3、朗读要逐字逐句进行。不许丢字填字,不读错别字。注意重音和停顿,由慢到快,再到有感情。

  听了老师的讲解,同学们会预习课文了吗?

  生:会了。

  四、练习预习课文《母鸡》

生分组预习交流并展示。

  小结:预习让我们学习事半功倍,希望同学们运用预习方法到其他科目学习当中。期待你们学习更轻松、更出色。

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意图

  一、教材解读

  (一)人文主题及教学策略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拓展运用。其中五个板块旨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语言文化现象,通过学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并积累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

  (二)教材解读

  本册《语文园地一》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

  第一板块:“识字加油站”是一首谜语诗,将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巧妙地镶嵌在谜语诗中。“一”“二”“三”“四”“五”在第一单元识字课中已学过,“六”“七”“八”“九”“十”是借助谜语诗需要识记的五个汉字,其中“八、十”是需要书写的汉字。

  第二板块:“字词句运用”安排了3组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笔画,建立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概念,多一笔、少一笔就会成为不同的汉字,让学生在去分中巩固。

  第三板块:“书写提示”一是提示写字时的书写姿势,二是提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本园地里的“识字加油站”和“书写提示”都与数字相关,教学时,可做整合处理。如,读数字诗学写数字“十”时,可以与“书写提示”整合;也可通过“一”和“十”的比较,“二”和“三”的书写,联结与“字词句运用”中的形近字比较学习。

  第四板块:“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咏鹅》,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诗文,不要求完全理解古诗,会背诵即可。

  第五板块:“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首学生熟悉的儿歌《小兔子乖乖》,让学生在有趣的听唱活动中和大人一起读儿歌,体验课外阅读的`快乐。

  二、单元整体架构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评价

  五、资源链接

  《小兔子乖乖》音乐。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识字加油站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预设:喜欢。)现在老师说一个谜语你们来猜,如果你知道答案就举手。谜语是: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吗?(谜底:雪花)

  (2)你们很快就猜出了答案,谁能说说你这么猜的理由?

  (3)那你们想不想学习这个谜语呀?学会了你们不仅能考考家长,还能认识新的生字宝宝呢。

  2.多种形式读谜语

  (1)教师带读谜语

  (2)男女生一人读一句。

  (3)教师示范边做手势边读

  3.闪卡巩固

  认读字一闪而过,学生大声读出这个字,并用铅笔把这个字圈画在书上。

  4.连连看,巩固识字

  板书1—10的阿拉伯数字,请同学们在数字下面贴上对应的生字卡片。

  提示:“两”就是“二”的意思。

  5.拓展含有数字的成语

  七上八下十全十美九死一生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书写提示

  过渡:刚才同学们很快就学会了谜语中的认读字,相信你们回到家可以用这个谜语考住爸爸妈妈,特别了不起。那你们想不想继续学学里面的生字宝宝呀?

  1.我说你做

  模仿本单元《口语交际》的游戏形式,教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巩固书写习惯。同学们请注意倾听,老师现在发出指令,看谁听的清、做的准。

  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执笔。(同桌间互相检查)

  2.学写“八”

  (1)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撇起笔左上半格,收笔出尖;捺在撇上起笔,收笔出脚。撇捺写舒展。

  (2)学生描红,师根据正确、端正、整洁进行评价。

  3.学习笔顺规则

  (1)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二”和“三”的写法,现在老师写这两个字,同学们举起手和我书空,谁发现这两个字的笔顺规则有什么共同点吗?(预设:这两个字笔顺规则都是从上到下的)

  (2)“十”、“禾”的教学方法如上,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空,观察笔顺规则,强调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3)现在大家记住这两种笔顺规则了吗?我们学过的哪个字也是这样的笔顺规则呢?(预设:“云”是从上到下,“田”里的十是先横后竖)

  (4)学生描红书写。

  (5)同桌间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评并互评。

  评价标准:

  字词句运用

  过渡:刚才同学们学得特别认真,不仅学会了笔顺规则,书写得也非常整洁、美观。老师想奖励你们几粒带有魔力的种子。种下这些种子,就会长出我们学过的字宝宝,神奇不神奇?猜猜看,上面会长出哪个我们学过的字?

  1.好多同学都猜对了,现在咱们一起揭秘,看看到底长出了哪些字?出声读一读。

  2.你们读得真准确,一朵花上长出了两个字,因为这两个字长得——(预设:很像)那它们有 什么不同呢?(预设:后面的字比前边的字多几笔)。

  是呀,我们看,人加上两笔就变成了天,口加上两笔就变成了田,日加上一笔就变成了目。可见,书写汉字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不然多一笔或者少一笔就会构成不同的汉字了。

  3.现在两人一组给这些字宝宝找找朋友吧,看谁能组更多的词。

  日积月累

  过渡:神奇的魔法让种子开了花,还吸引来了可爱的小动物,它就是——鹅。你知道吗,唐代的诗人骆宾王还为它写过一首诗呢。想不想一起学一学?

  1.教师带读,提示学生注意停顿。

  2.同桌间互相读,互相检查,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3.同学们,这首诗描写了可爱的大白鹅,它是有一定描写顺序的,你们看,曲项就是它弯弯的脖子,然后描写了它雪白的毛,最后写了拨水的红色脚掌(手指着图片,帮助学生直观领会)

  现在我们一起根据图片,试着背诵这首诗吧。

  4.以前有很多同学学过这首诗,没学过这首诗的同学也没关系,给你们一点时间,两人一组背诵这首诗吧。

  和大人一起读

  过渡:我们今天在语文园地中大有收获,学了不少知识,现在请你们放松一下,听老师讲个故事。

  1.学生观察插图,听教师讲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课件出现课文插图)。

  2.交流故事,分享感受

  (1)故事讲完了,谁记得故事中出现的动物有谁?

  生:老山羊、小灰兔和小白兔。

  (2)老山羊送给小灰兔的是?(一车白菜),小白兔要的却是?(一些菜籽)。

  (3)你喜欢小灰兔还是小白兔,为什么?

  预设:我喜欢小白兔,它很聪明,也很勤劳。

  3.布置家庭任务

  (1)回到家给爸爸妈妈讲这个故事。

  (2)和大人分角色演一演。

语文教学设计8

  一、导入

  1、欣赏《黄果树瀑布》(课前),用一个词或者一个句子来形容你对瀑布的感受。

  小结:可是有这样一条瀑布,它没有振聋发聩的轰鸣,没有雪浪飞溅的翻腾,它不是从岩壁上倾泻而下的一匹白练,而是从空中垂下的紫色的大条幅,它就是紫藤萝瀑布。(课题幻灯)

  2、这条花瀑使作者宗璞“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于是我们班上等同学就纳闷:为什么“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幻灯)

  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请同学用自我的话来说说

  (预设:喜爱藤萝,赞美藤萝,从未见过开的这样盛的藤萝)(板书:盛)

  二、赏花之盛

  1、赏

  请同学们勾画描述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句子,并选择你喜欢的句子简明的旁批你喜欢的理由。

  喜欢的理由能够从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表现出什么等方面研究。(幻灯出示旁批要求)学生交流

  2、读

  (1)经过同学们的赏析,我们发现作者笔下的紫藤花真的好美呀,如果同学们能把自我喜欢的语句有感情的读出来,那就更美了。那么如何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呢?我们一齐看这个语句,同学们觉得哪些词能更好的表现花的繁茂和作者的赞叹?

  幻灯: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预设:盛和辉煌,有赞叹之意;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能够适当注重重音;深深浅浅,叠词反复咏叹,赞美之情尽在其中,读时注意语速。(幻灯:改变字色)将这些词读时加重音,改变语速、重要的是投入自我的感情。)

  (1、请学生自我先读一读2、请一个同学来朗读,其他同学点评,3、全班齐读,)

  (2)、幻灯:赏读美句佳段方法:

  1、感知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表达了什么情感。

  2、将体现作者感情的词、句做重音、语调、语速、语气的处理。

  3、投入自我的感情,将文中语言化为自我的心声。

  请大家结合朗读技巧,再次美读自我喜欢的语句,再请两个同学来读。

  小结:经过刚才同学们的细赏和美读,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从未见过的这一树紫藤萝花的“盛”,盛在它的花开繁茂,盛在它的活泼热闹,盛在它的气势壮美,盛在它的生机盎然,(板书),就如山涧的瀑布一样有力量,有气势,有动态,难怪作者给此文取名为紫藤萝瀑布。

  这一条流动的花瀑,让宗璞心旌摇荡,这一朵朵紫色的精灵,让宗璞心醉神迷。紫藤萝瀑布中的每朵花都装满了神秘的仙露琼浆,让宗璞情不自禁的想摘一朵,最终她摘了吗?

  (幻灯)(可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所以又有同学等有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没有摘花的疑问,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小结:宗璞是惜花、爱花、懂得生命的完美与可贵,对生命充满热爱和尊重的宗璞。古诗云:“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而宗璞却没有摘花,更不会折枝,她期望花盛开在枝头,凋零飘落于尘土,然后化作春泥,回归自然。她对生命是热爱的,更是尊重的,她懂得生命的完美与可贵,所以她没有摘花的习惯。

  三、探花之“不盛”

  作者惜花,爱花,尊重生命,可有人虐花,摧花,伤害生命。这个问题要追溯到十多年前,当时正是危难,(1966到1976年),文章中哪一段讲了十多年前的故事?

  1、此段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十多年前家门外一株藤萝的遭遇)

  2、你觉得这是一株怎样的藤萝?

  (试探这个词赏析,试探什么?试探外面是否安全,试探那个环境适不适合开花?试探结果,不安全,不能开花。(之后连花串也没有了,园中的紫藤花架也拆掉了,改种果树了。)这是一株花势衰颓的`藤萝,是一株不容于世的藤萝,是一株活的战战兢兢的藤萝,是一株孤独无奈的藤萝。(板书)

  3、那为什么紫藤萝会被毁掉,文中哪个句子交代了原因?

  幻灯: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这句话似乎很难理解,班上大多数同学在预习时都提出了这个问题,

  引导:我们此刻认为爱花的人是怎样的人?(善良完美,热爱生活,乐观自信……)可是那时的说法,这个那时指何时?

  (危难的时候,这是个特殊的时代,那时的主流思想:人们认为赏花时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谁赏花,那就是生活腐化和精神的堕落。(幻灯)

  四、研人之不幸

  1、这个背景此刻听起来是多么不可思议,可那时就是这么荒谬,在那样一个时代,花尚且难逃劫难,出生书香世家,父亲是哲学泰斗的宗璞以及她的家人能幸免于难吗?文中哪里透漏了信息?(焦虑和悲痛,生死迷,手足情)

  幻灯:出示宗璞简介

  2、作者到底有着怎样的遭遇,她为什么会焦虑和悲痛呢?这是怎样的一个谜,这是怎样的一份情?

  先请同学回答,然后出示资料:

  (1)宗璞一家在危难中深受迫害,“焦虑悲痛”“一向压在”作者的心上。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可是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十分悲痛。

  (2)小弟是作者最钟爱的弟弟,也是老父亲最器重的儿子。这位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的飞机强度总工程师,毕业之后三十余年在外奔波,积劳成疾。最终离开了挚爱他的亲人。宗璞含泪写下《哭小弟》。

  (3)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写,也不能写。每一念及,便泪下如绠,纸上一片模糊。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经不是他了,英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

  小结:十多年前的藤萝受到摧残,不能盛开如瀑布,十年危难中的那一代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宗璞说:“我哭我们这迟开早谢的一代人。”(幻灯)

  五、品花之神

  1、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又开花了,并且开的这样盛,这样密。虽说新悲旧痛让宗璞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悲痛,可是当她看到一条闪光的辉煌的紫藤萝瀑布时,她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宁静,喜悦)

  那么作者到底从紫藤萝花中感悟到了什么呢?找出作者从花中得到生命感悟的语句。

  幻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可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齐读此段。分析作者的感悟

  作者感悟到:(引导:“我”认识到什么?“我”获得了什么力量?)

  个体生命是有止境的,但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比个人利益大的还有团体,国家,民族,整个人类。

  我好奇藤萝为何开的如此茂盛美丽,于是我抚摸了花舱,原先是生命的酒酿。我获得了生命的力量。人亦如花,只要加快步伐,张起生命的风帆,在这闪光的时代中航行,你也会再次盛开,也会组成那灿烂瀑布的一朵浪花。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河坚持坚定的信念,我们不能陷在个人的不幸中不能自拔,不能让悲痛压在心中,应当应对新生活,振奋精神,要与祖国人民同命运,共呼吸,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2、有了这样的生命感悟,作者不觉的加快了脚步。那么从这样的感悟中,我们还发现宗璞除了是一个爱花,惜花,尊重生命的人外,他还是怎样的一个人?

  预设:关注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自我砥砺,奋发自强,有信念,爱家爱国之人。

  3、作者把这种信念和生命力量借紫藤萝瀑布传达给我们,于是她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在作者笔下,紫藤萝已不仅仅是一种植物,而是带上了作者浓郁主观感情色彩的“意象”,这种表现手法叫做“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六、爱花之语

  作者托这一树紫色的瀑布,言一曲生命的赞歌!

  最终我给同学们带来宗璞的另外两篇生命赞歌,同学们能够在树荫下,在池塘边细细品读这些美丽的生命。《好一朵木槿花》《花的话》。

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

  1、培养诵读的习惯,背诵这首词。

  2、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分析、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把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秋月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静夜思》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检查预习

  宫阙(què)玉宇(yǔ)朱阁(gé)

  绮户(q)无眠(mián)婵娟(chánjuān)

  三、简介作者、背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弟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词写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词人在密州知州任上。苏轼仕途失意被贬,心情抑郁。其弟苏辙(字子由)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两人已有七年未见。中秋赏月,词人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这首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四、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听课文录音,学生朗读,读准字音。

  2、研讨分析词的内容:结合注解,疏通文句。

  3、思考讨论:

  ①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

  讨论概括: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②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讨论概括:实景:明月、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③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讨论概括: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4、小结

  ①文章结构

  上阕望月(写景)借景抒情

  下阕怀人(抒情)情景交融

  ②主题: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和对亲人的思念。

  五、诵读品味,领会诗情

  1、配乐朗诵

  2、体会诗情

  六、发挥想象,再现情景

  听歌曲,再现情景。

  七、迁移

  1、课后搜集有关“月”的古诗词。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赏析喜爱的咏月明句。

  例子:这是一位同学对《静夜思》的赏析,请大家模仿它,说说你喜爱的咏月名句。

  我爱这首诗的自然美,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给人一种朦胧美。我也爱这首诗真实的思乡情。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语文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受雪景的美丽和下雪带给我们的好处,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会认6个生字,会写6个字。

  二、教学难点

  感受雪景的美丽和下雪带给我们的好处,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写好6个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

  1、雪景图片、录像。

  2、生字、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为什么?

  2、播放下雪的录像带。

  导语:同学们你们看,洁白的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它们飘呀飘呀,落到树上、房上、地上,给大地披上了银装,看着这漂亮的雪花,你想说些什么?

  3、有一个小作者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雪花,快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然后把生字圈出来,再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相指读生字,如果读不准,请你帮助你的小伙伴。

  3、反馈生字的读音。请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认读生字,如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指读,小组长带读等。

  如:纷纷扬扬———扬

  小仙女———仙

  裁剪———剪

  4、把生字词语放回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要把语句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读中感悟,品味语言,指导朗读。

  1、指名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雪?作者喜欢这场雪吗?你能从哪儿体会出来?

  2、根据学生的汇报,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汇报中防止学生不按顺序汇报,教师可根据某一个学生发言,让其它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补充。重点指导如下语句。

  (1)纷纷扬扬的雪花,像柳絮在空中飞舞,像鹅毛飘落人间。你觉得这场雪下得怎么样?

  (2)想不想看看大雪纷飞的景像?(播放大雪纷飞录像片),请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受。

  (3)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教师可进行示范性朗读,请学生评一评哪里读得好,然后再请学生练习。

  我伸出小手接了一片雪花。瞧,它多漂亮啊!那六角形的花瓣不知是哪位仙女特意裁剪的。

  你们知道雪花什么样吗?想不想看一看?

  3、出示不同形状的雪花照片。请学生说说看到的雪花什么样,并完成填空练习。

  ()的雪花

  4、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读这句话。

  (1)我和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快活地蹦啊,跳哇,笑哇,唱啊!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还有的在滑雪。我们玩得多开心哪!

  你在下雪的时候喜欢干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5、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1)大地铺上了洁白的地毯。树上挂满了盛开的“梨花”。

  想一想“洁白的地毯”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梨花是什么颜色的?树上挂的是“梨花”吗?说明什么?

  再读一读,读出雪下得大,雪花洁白。

  (2)“在厚厚的雪被下,麦苗儿甜甜地睡着,小嘴还不停地吮吸着甘美的乳汁。”

  出示句子:在雪被下,麦苗儿睡着,小嘴还吮吸着乳汁。读一读这句话,说说和课文原句比,有什么不一样?

  说说哪句好,好在哪儿。你能读出来吗?

  6、练习朗读。

  不仅小作者喜欢这场雪,农民伯伯也特别喜欢这场雪。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读读书上的句子。

  你知道什么是瑞雪兆丰年吗?再读一读书上的句子。

  (四)练习背诵,深入体会。

  1、导语:这么美的景色,用这样优美的语言描述下来,多值得我们积累下来呀!下面就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背诵下来。

  2、学生选择背诵的段落练习背诵。

  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一段,然后再背诵。

  (五)语言训练,回归整体。

  欣赏了这么美的雪景,你最想说什么?

  (六)作业。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检查背诵。

  1、请学生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老师用引读的办法,引导学生读课文。

  如:雪花是什么样子的?下雪了,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下雪了,农民伯伯为什么喜上眉梢?

  3、请学生背诵你喜欢的段落,先让背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背诵这一段.让听的同学评一评,是否背诵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复习生字,自主识记。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读准字音,读准“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的读音。

  2、同桌同学互相指读,互相帮助。

  3、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些字。(让学生能够自主记忆,学生可用多种的方法,如以旧字代新字,组词语记忆,编儿歌,顺口溜记忆等等,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三)指导书写,细致到位。

  1、请学生认真观察( 个范字,说一说,这几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认真观察汉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个别字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然后再说重点笔画在田格中的位置。

  3、请学生提出较难写的字,教师范写。

  (1)请学生书写。

  (2)反馈纠正、评议。

  (3)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4)再选择其他汉字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

  雪花

  美丽 快乐 丰收 忙年

语文教学设计11

  一、由杜甫诗句导入

  有人说唐朝时李白用歌声无限放大之后,又被杜甫还原的请大家说一下所学杜甫的诗句——

  二、出示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怀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下面我们积累《诗经》的相关知识

  三、初读

  Ppt出示:读

  1.一生读,他生评价,纠错

  2.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句读

  四、品读

  1.师:打击对这首诗歌的感受怎样?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就是——生答“悲”,师板书“悲”

  2.师:悲从何来?请大家自由朗读,找出悲的原因,从诗中找答案

  生自由朗读

  生1:3、4两句,看到秋景,想到了身世,心中所想的只有悲哀了

  师:什么样的身世?现在怎样?为何看到落叶就悲?

  生回答:命运多舛的身世,现在已经老了,此时可能重病在身

  师:再读一下!为何见到长江而悲?

  生再读

  生:因为时光飞逝,生命流逝

  师结:他看到了秋之悲,身世之悲,时光流逝之悲

  生2:1、2两句,由景及情,悲凉的景情,全是冷色调

  师:带着这种感觉读一下

  生读

  3.师:其他同学也选了这句吗?(无人回答)那大家再读一下1、2句,思考一下,这两句写了什么秋景?

  生3:“万里”让我想到了他萧瑟的身影,久久不能忘怀(鼓掌)

  师:什么身影?你抓住了哪个词?

  生:孤独的身影多病

  生4:天才的孤独的`心声

  4.师:还有哪里体现了悲?从原诗中找

  生5:“艰难”句

  师:重音是突出感情,拖音也是突出感情,再读一下

  生再读

  生6:“艰难”指生活上的苦,成为老年人的悲;也是身体上的病,无法借酒浇愁的悲饱经沧桑

  师:只有一己之沧桑吗?

  生:还有国家

  师板书:家国之悲

  生齐读

  5.师小结

  Ppt出示:品

  6.师:再齐读,思考“悲”借助什么手法表现的

  师提示:看看目标

  生答:借景抒情

  配乐师朗诵,要求生再次体会诗歌悲情

  2生读,生齐读

  7.师补充杜甫晚年境遇(配乐抒情一段话)“你的命运即使像墨汁一样黑,你也坚持用……我多想遇见你,在风急天高猿啸哀的时候,为您拭去那苦涩的泪水,安慰您那颗悲痛忧伤的心”

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作家作品常识;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技能目标: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和写法;学会把握细节,揣摩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华罗庚其人其事,从华罗庚艰难求学的经历和杰出的成就中汲取精神营养,学习华罗庚拼搏自学的精神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思考其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教益。

  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顾迈南,当代作家。

  二词语检查

  1、注音

  署(shǔ)名苏家驹(jū)扉(fēi)页怠(dài)慢

  吴筱(xiǎo)元一拐一瘸(qué)怜悯(mǐn)停滞(zhì)不前

  蜚(fēi)声金瓯(ōu)鹯(zhān)褒(bāo)奖

  追溯(sù)商榷(qùe)置若罔(wǎng)闻出类拔萃(cuì)

  2、词解:

  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作者等项的一页。

  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笨拙的不足。

  怠慢:冷淡。

  蜚声:扬名。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比喻外地再好,也不是适宜长期居住的地方。

  备至:完全,到了极点。

  商榷:商讨。

  如获至宝: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象没听见一样。指不予理睬。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等)

  运筹学:利用现代数学的成就,特别是统计数学的成就,来研究人力物力的运用和筹划,使能发挥最大效力的科学。

  从实以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直到最后。

  三整体感知

  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填表。

  四研讨问题

  1、课文在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

  明确:

  ①倒叙(中途)。开头把最精采的地方先提出来,产生强烈的.悬念。

  ②以下部分按时间顺序分三部分写,使繁杂的内容条理清楚。

  2、请划分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的层次,并归纳大意。(课堂练习)

  明确:①出生:家道贫寒,父母疼爱。②中学时代:名师培养,爱上数学。③辍学工作:刻苦自学,迷恋数学。④病后残废:献身数学,写出名作。

  3、从第一部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4、在第二部分中,华罗庚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就?在书上划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成就的?有何好处?

  明确:按地点和时间。多而不乱。

  5、华罗庚为什么出国又回国?

  提示:为了提高自己,科学报国。

  6、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明确:

  ①华罗庚为新中国的数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华罗庚为新中国的(数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1979年华罗庚成功的西欧之行和他光荣地入党。

  7、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空”、“松”、“实”的理解。

  明确:“空”:缺少坚实的基础和实践。

  “松”:松动,松懈,放松长期的努力。

  “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8、请找出文章中引用的华罗庚的诗句,说说它们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所起的作用。

  明确:具体生动的说明和补充作用。

  五小结本课

  从华罗庚的人生道路中,你觉得成为一个科学家要有怎样的条件?

  明确:热爱祖国和人民;立志献身科学事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创新;善于交流和合作等。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课外阅读第七课《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

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蕴含的深意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桥,比如:木桥,拱桥/石头桥……但是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座特别的桥,它是一座生命的桥。(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课题2遍。

  二、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并带着一个小问题去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小村庄里,洪水来临,党支部书记——也就是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冒着生命危险组织村民有序地过桥逃离,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板书:老汉,洪水,群众

  2、是的,洪水来了,我们看到大屏幕,这是洪水来临的景象,我们可以看到,洪水汹涌澎湃,肆虐泛滥,我们再回到课文,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a、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b、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中狂奔而来,势不可挡(比喻)

  c、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跳舞了(拟人)(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读一读这些句子)

  三、精读品味

  1、洪水如猛兽,死亡在逼近,在这种情况下,你们害怕么?(生:害怕)是的,这个村的村民也害怕了,求生的本能让大家惊慌失措逃跑,辣么,他们找到逃生的路了吗?哪位同学告诉我?

  (北面一座窄窄的木桥)

  2、大家想一想,如果村民们都自顾自往桥上走,大家能全部撤离么?(不能)

  3、死亡的气息在逼近,大家都嫉妒恐慌,然而有一个人例外,那是谁?在这个生死关头他做了什么抉择?请同学们找到相关语句,你认为老汉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下句子:

  老汉沙哑着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老汉:临危不惧,不徇私情,威严,冷静,党员后离开——稳人心

  3、可党员也是人,随着洪水涨到腰上,这时候有一个年轻的党员按耐不住了,那老汉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找到相关句段,圈画出老汉的动作(冲上前去,揪,吼,凶得像只豹子)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读出老汉的生气愤怒

  4、这个小小的木桥终于承受不住洪水的攻击了,痛苦地呻吟着,洪水已经到了胸膛,所幸的.是村民们都撤离了,只剩老汉和小伙子。他们互相谦让逃生的机会,然而,来不及了,无情的洪水把他们都卷走了。

  5、故事读到最后,我们知道了,老汉和小伙子其实是什么关系?(生:父子)这个结局让我们意外,却更震撼。的确,老汉是党员,在人民群众的生死关头,老汉冷静地像一座山,而他严格要求儿子后又谦让生机,这更是父爱如山!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故事读完了,老汉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洪水退了,村民得救了,木桥塌了。但令一座桥却立了起来,这座桥就是——老汉!这更是哦像老汉这样的共产党员关心,爱护群众的生命桥!

  五、课后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把想对老汉说的话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16、桥

  临危不惧不徇私情无私奉献

  (生命之桥)

  老汉

  洪水

  群众

语文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掌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

  4、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2、体会作者的感情。

  3、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难点】

  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读生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刚从童年走来,童年的生活总是充满快乐的,童年的游戏往往也是终生难忘的.。尽管有时也会有阴云,有误解,但童年带给人们的总是感人至深的人情美、人性美。《风筝》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二、鲁迅简介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鲁迅及作品简介,引导学生了解鲁迅。

  三、检查预习的情况

  读准下列字音:

  1、生字:

  丫杈à憔悴qiáocuì模样mú嫌恶xiánwù可鄙bǐ什物shí惊惶huáng瑟缩sè

  惩罚chéng虐杀nüè宽恕shù苦心孤诣yì堕duò蜈蚣wúgōng伶仃língdīng

  2、形近字:

  嫌xián嫌恶怒nù愤怒堕duà堕落

  赚zhuàn赚钱恕shù宽恕坠zhui下坠

  诀jué诀别

  决jué决策

  抉jué抉择

  3、多音字:

  恶:è凶恶ě恶心wù嫌恶

  什:shí什物shén什么

  模:mó劳模mù模样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要求学生注意感情的把握。

  2、学生自由读课文,探讨问题:

  ⑴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⑵具体写我粗暴地干涉弟弟玩风筝一事,是哪几个自然段?其他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探讨问题,明确答案。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分析课文,准确把握文章中心,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并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步骤

  一、朗读课文,探讨问题

  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体验与拓展

  1、你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有哪些感受?

  (从亲情、自我批判、社会批判、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来谈都可以。)

  2、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四、布置作业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那么还有哪些行为是人的天性呢?请大家课后收集有关天性的名言。

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学准备】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乐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

  2、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听配乐朗读录音带。

  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

  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

  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

  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

  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

  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

  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六、练习

  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

  2、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3、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请学生发表看法。

  (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

  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

  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12-20

语文教学设计06-17

语文教学设计05-31

语文语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07-21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07-21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07-21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2-27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05-25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04-04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