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文网手机站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13 18:00:4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精选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精选8篇)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篇1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进行交流反馈。这既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课前查找有关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奇)

  4.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再次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纲: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在什么地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5.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2、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观,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观?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相应地点拨:

  第二自然段帮助学生理解大拐弯的“神奇”,关于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传说呢,默读,谁能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将这个传说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

  第三自然段用三个字可以概括大峡谷的特点:长、深、窄。

  它全长496、3千米,最深处达5328米,宽度仅21米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46、3千米……”(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第四自然段抓住“自然博物馆”学习。

  第五自然段结合课后第二题学习。这一段作者用了几个“最”?可不可以换成“非常”?为什么?

  五、拓展实践

  教师放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六、作业布置:

  1、掌握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将雅鲁藏布大峡谷介绍给父母亲人听。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奇观”为主题的第一篇讲授课文。这是一篇情趣盎然的说明文,文章非常有条理、有层次地介绍了神奇而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在介绍时,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文章的语言丰富优美,绘声绘色的故事、准确无误的数字、恰到好处的用词,都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一篇极为优秀的说明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初步接触简单的提纲,并根据提纲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4、了解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神奇,感受祖国山河壮丽。

  过程与方法

  1、谈话导入西藏,并播放西藏美景的课件,激发学生对西藏的向往和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列提纲,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交流,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美景的无限自豪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抓关键的词语,再整体感知课文,提升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美景的赞叹,体会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神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学会以列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说起西藏,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你们想不想目睹它们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藏吧,一睹它们的风采。(教师随机播放西藏风景的图片,并简单解说。最后一幅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

  2、由上面的图片解说,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采吧!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教师询问学生读文情况。

  2、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很特别、景观奇特、气势宏伟、使人惊叹等)

  3、你觉得文中那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请同学们再快速读读课文,找出这个词。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神奇壮丽)

  三、指导学生列提纲

  导语:那么,作者从那几方面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壮丽神奇的呢?

  1、出示课后的“金钥匙”,为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写写提纲。(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写提纲)

  ①可以只针对课文主要部分的内容写提纲。例如本文可以只写第2——5自然段的提纲。

  ②提纲应简洁、明确,比如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2、请同学们再默读2——5自然段,勾画内容,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⑴顶端景象

  ⑵传说

  ⑶特点(长度、宽度和相对高度)

  ⑷自然博物馆

  四、精读细品,深感其“奇”

  导语:作者又是怎样从这几方面向我们具体介绍的呢?让我们再走近些,去真切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所在!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教师朗读该段,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想象雅鲁藏布大峡谷顶端的壮丽景色。

  2、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汇报有关句子。你觉得景色美吗?谁能美美地读一下你喜欢的句子?

  3、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

  4、齐读,读出喜爱之情。

  (二)、学习第3自然段

  导入: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相机出示大拐弯的图片)这真令人惊叹不已。

  1、这个大拐弯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谁能书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下传说。

  2、学生讲述。其他人评价。

  3、教师小结:讲得真好。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那么,雅鲁藏布大峡谷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生答)那么,如果文章中去掉这个传说,直接说它的形成,行不行,为什么?(引用传说增添了很多的神秘色彩,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引起读者的兴趣,也更能体现出人们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第4自然段

  导入: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江水冲刷形成的。那它有什么特点呢?

  1、叫一生读此段。

  2、有什么特点呢?(长、深、窄)

  3、你从那句话体会到的?出示这句话,和去掉数字的句子,让学生比较着读。体会数字更真实准确,有说服力。这种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叫列数字。

  4、除了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这段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通过举例,你发现了什么?全班齐读最后一句话。理解“秘境”。

  (四)、学习第5自然段

  导入:这块秘境的神奇还表现在哪里呢?1、学生默读。

  2、你觉得神奇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有关的句子与大家分享。

  3、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4、看了以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太美了、真壮丽等)

  5、你喜欢吗?请同学们带着喜悦之情把你喜欢的句子与大家分享。

  (五)、品读最后一段

  作者又是怎样抒发自己的喜悦之情的呢?

  1、齐读这段。

  2、出示句子:

  在这里,我见到了最纯净的天空,最飘逸的云彩,最雄伟的雪峰,最漂亮的大拐弯,最丰富的宝库。这里真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这段有几个“最”?从这几个“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把它换成“非常”行不行?(“最”即极限,没有可超越的。说明程度深。换成“非常”不合适,虽也表示程度深,但不是极限,课文通过连用7个:“最”,反复强调极限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景观的神奇之处。体会到了作者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无比喜爱和骄傲、自豪之情)

  3、指导朗读。“最”字读得重一些。

  五、总结全文,提升感情

  1、其实,作者在文章中好几处都流露了惊叹与赞美之情,请同学们再浏览一下课文,找出有关的词语。

  2、学生说,教师课件出示。(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令人向往)

  3、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用“我读到……感到——”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七、布置作业

  1、自学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假如你是导游,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写一篇解说词。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顶端景象

  神奇美丽传说最美丽

  壮观特点(长、深、窄)最令人向往

  自然博物馆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篇3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

  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

  (1)……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2)……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3)……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三)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1、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2、深入研究,晶位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

  (1)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2)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

  (3)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

  (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四)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积累优美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

  3、能够边读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歌曲激趣: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录像带,由学生介绍展示青藏高原的相关内容,激起下一步学习的欲望。

  2、指导自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意、梳理脉络、品味语言。

  3、情感教育:通过学习资料袋,体会科学家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4、拓展思维:讲述课文内容,讨论峡谷发现的重大意义,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学习科学家不懈追求的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歌曲《青藏高原》的录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读准字词。搜集青藏高原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歌曲激趣,导入课题

  1、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在学习之前我们先跟随歌曲去领略一下青藏高原那神奇的风光。

  2、学生观看录像。

  3、师: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对青藏的认识。

  设计意图:由大家熟悉的青藏高原入手,通过歌曲录像、图片和自我展示等方式,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愿望。

  (二)指导读文,理解语句

  1、学生自读后思考一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大峡谷的,找出相关句子。

  2、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思考: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3、讨论:

  (1)“咫尺为邻”是什么意思?

  (2)“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中为什么用“堪称”而不用“”号称?

  (3)文中“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都带有引号,为什么?

  (4)课文中有几处用到了“从……到……”句式,它有什么作用?

  (5)为什么说九个垂直自然带“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猛烈地画卷”?

  设计意图:教师设疑,给出学习目标,学生围绕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效果远好于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三)学习资料袋

  1、师:让学生看资料袋的图片,告诉我你们的第一感觉。

  2、师:请大家齐读资料袋,了解科学家对大峡谷的探索过程。

  3、鼓励学生据资料袋的内容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对大峡谷的发现和探索过程加以说明。

  4、师:谁能告诉我你们心中的感想?

  设计意图:“资料袋”中介绍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材料,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其中的文字,观察其中的图片,不仅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更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可让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感受和学习中国科学家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

  (四)拓展思维,口语训练

  1、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为我们讲述一下文中所介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2、组织发言: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以外,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有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

  3、讨论:发现和测绘论证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什么重大意义?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掌握新词,理解词意,积累词句;

  2,熟读课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初步了解使用多种说明方法的说明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学生介绍对西藏的了解。

  2,出示图片进一步了解西藏。

  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去游览世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

  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①,默读全文,思考:文章从几个方面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

  ②,学生汇报,师板书。

  ③,结合金钥匙,检查一下自己的答案。

  ④,找出与提纲相对应的段落。

  2,分段精读课文。

  ①,学生自由准备,以导游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某一处的特点。

  ②,学生评议。

  ③,教师整理板书。

  三,整体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

  1,思考:文章中用得最多,最能说明问题的词是什么

  2,读一读所有带"最"的句子。

  ①自由读;

  ②个别读;

  ③齐读。

  3,思考:如果将"最"换成"非常"有什么不同(板书:世界之最)

  4,情感教育。

  四,再读课文。

  1,自由读。(带着骄傲和自豪)

  2,汇报读。(读你最喜欢,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2.学写课文提纲。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观。

  教学难点:

  学写课文提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西藏)同学们,一提到我国的西藏,你会想到什么呢?

  (学生根据课前了解的资料来谈,如:藏族、布达拉宫、牦牛、雪山、雅鲁藏布江……)

  2.其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今天,我们大家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的魅力吧!(板书:雅鲁藏布大峡谷)

  〔谈话导入轻松自然,既能了解学生课前对有关资料的搜集情况,又能直入主题,突出重点,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初感其“奇”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圈画文中重点词语。

  2.能谈谈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初步印象吗?

  (很特别、景观奇特、气势宏伟、使人惊叹……)

  3.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总体感受吗?

  (提示学生浏览一遍课文内容,快速找出词语,如: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等。相机板书词语。)

  〔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从课文的整体感知入手,让学生通过阅读在头脑中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同时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来让学生体会其神奇壮丽。

  三、精读细品,深感其“奇”

  1.如此壮丽的伟景,真令人叹服。让我们再走近些,去真切地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处所在!

  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读到我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鬼斧神工”、“无与伦比”)

  〔默读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同时用“读到我感到”模式来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自己阅读所得,有利于学生语言的规范。〕

  2.学生认真默读,勾画内容。

  3.组织小组内交流。

  4.班上交流。(随机板书)

  (1)我读到“向下看,怪石突兀,绿树掩映,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江自西而来,然后转向,绕着南迦巴瓦峰作马蹄形大拐弯,向南奔腾而去。”感到“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A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B你愿意读出你的感受吗?(指导学生朗读)

  (2)我读到“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让你更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绝。”也感到“惊叹不已”。

  A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或理由。

  B说说你对“鬼斧神工”的理解。

  C读出你的感受好吗?

  (3)我读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比号称世界最长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长46。3千米,比号称世界最深的秘鲁科尔多峡谷深2082米……”感到它是世界峡谷之最,“无与伦比”,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

  (4)我读到第四段神奇美丽的自然博物馆时,感到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不可思议”。

  〔在班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地针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地从内心达到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惊叹与自豪。〕

  5.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惊叹”、“折服”、“骄傲”、“自豪”的感情,来朗读课文,展现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壮丽的景观吧!

  四、理清脉络,学写提纲

  1.回顾课文,想想作者怎样为我们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提示:“先……然后……再……最后……”)

  2.出示“金钥匙”,认识课文提纲。

  〔随文学习提纲,能更直接更形象的理解提纲的写法和作用,同时也落实课文安排的“金钥匙”。〕

  五、作业练习

  1.朗读课文。(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抄写生字(对自己感到较难的字多写几遍)

  3.试写课文提纲。(在学过的课文中任选一篇)

  围绕“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我才认识你”写一篇读文感受。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篇7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课文中标有音节的词语。

  2、学习生字:

  二、分析

  1、边读边思考,理解文章大意:

  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思考:

  ⑴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⑵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

  2、学习词语、句子,感受文章写作特点:

  ⑴丰富的语言,例如:

  “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堪称”、“号称”、“美誉”。

  “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⑵特定作用的句子,例如:

  “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三、总结全文

  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个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

  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

  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

  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

  第2自然段。

  奇异

  第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

  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长:504千米;平均深:2268米;最深:6009米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3、指导朗读:

  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

  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

  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

  齐读5自然段。

  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

  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壮丽

  1、大拐弯的神奇(传说)

  2、长、深、窄(世界之最)

  神奇

  3、自然博物馆

  4、动物王国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09-03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范文06-26

《雅鲁藏布大峡谷》优秀教学设计03-08

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09-17

《雅鲁藏布大峡谷》优秀教学设计范文10-03

2015年《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08-06

《雅鲁藏布大峡谷》优秀教师教学设计08-14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反思09-25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反思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