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航天飞机》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01 09:06:4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航天飞机》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航天飞机》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航天飞机》教学设计(精选5篇)

  《航天飞机》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用生动、形象的方法引导学生研读课文,以看图、贴图、补图、比图等学生的主体活动,力避研究性阅读可能偏重理性认识的误区,既充分体现阅读教学的本质特征,又使研究活动富有情趣性。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15个生字和新词,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会。

  2、认识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能有感情地朗读银色飞机与航天飞机的对话。

  3、能在反复诵读、感情发现中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2、学会质疑问难,阅读资料。

  教学准备

  有关航空航天(航天飞机,起飞、空间站、空间医院等)的知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后,学生自由读,读通课文。

  2、运用工具书,同座合作学习,读准生字、新词字音。

  二、再读课文,学习字词

  1、用“—?”、画出自己难以读准的字,难以理解的词。

  2、分小组共同交流自己的疑难点,能解决的最好在小组内解决。

  3、师生交流,着重解决小组内难以解决的疑难点,并加以强化巩固。(自我发现问题,自行解决疑难点。)

  三、三读课文,理清层次。

  1、文章写了哪两种飞行器?主要写谁?

  2、学生读文交流。

  (初步了解文意,进而分清主次。)

  四、四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用“—?”画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特别是航空知识方面的疑难点。

  2、生生互动交流。

  3、学生自行阅读资料,交流资料(课前教师、学生都准备查找有关航天、航空的知识资料。),解决疑难。

  (超文本阅读)

  4、师生释疑、存疑。

  (让学生进一步发现更多、更大的疑难,先自行解决,再利用资料解决,最后才由教师释疑或存疑,为学生自主研究解决问题提供时间与空间。)

  从能否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就可以看出我们对航天飞机的特点、性能是不是真正理解。这也是我们在下一节课共同深读课文时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与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科学知识的意识与兴趣。

  2、以学生为本,主动发展,创设情景,让学生想想、想说、想做,训练学生自我阅读课文、自主研学课文的能力。

  教学准备

  图文课件一个,银色飞机、航天飞机的纸板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课件出示“航天飞机”四字,让学生自由点击其中一字,出示航空航天有关知识的趣味选择题,学生选做,激趣。

  一、交流谈话,初识航天飞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已认识了航天飞机,但航天飞机与航空飞机、火箭比到底有哪些特点和性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深读课文来解决的研读专题。(出示研读专题)这里有两幅画(教师出示两模型),请问哪一幅是航天飞机?为什么?自己的研究,能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确凿的依据来吗?(学生读课文找说)

  示例1:课文说航天飞机是“庞然大物”,应该比银色飞机要大得多,所以左边的是航天飞机。

  示例2:课文第五节开头说,航天飞机是“尖尖的脑袋,方方的尾巴,两侧张着三角翼,雄壮威武”。所以左边的应该是航天飞机。(看图使学生兴趣盎然,激发学生研读课文,了解航天飞机的外形的特点,这是研究航天飞机的第一步。)

  示例3:我从老师发下来的资料中可以了解到,航天飞机在100公里的高空下都是垂直上升的,所以应该是直的贴。

  (由贴激疑,由疑促研。研学课文,研学资料,从而得出不同于课文插图的答案,树立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只相信自己科学研究结果的信心。这是研学航天飞机的第二步。)

  三、读文添画,深识航天飞机。

  1、教师作画,把两飞行器画飞起来(在两种飞机的尾部加撇,同加三撇),你们认为他俩谁应飞得快的一些?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学生研读后说,每说出一处可以上黑板帮老师在航天飞机机尾后加画一笔。

  3、师生交流:猛窜,忙不迭,一掠而过,话音刚落,每小时两万多公里,飞出大气层,只一会儿工夫,早已……

  (把添画同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快”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研学航天飞机。)

  四、与火箭相比,确识航天飞机。

  1、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航天飞机的形状和速度这两个特点,那是不是具备了这两个特点的就是航天飞机?(不是,火箭也有这两个特点。)

  2、航天飞机与火箭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能去能回)。课文哪些词句证明了这一点?(“他专程来往于地球和空间轨道之间,只一会工夫,航天飞机又从空间医院向着地球飞行”、“哪儿的话,我跟火箭可不一样,能去能回……”)

  3、只有具备了这三个特点以上的飞行器才是真正的航天飞机。

  (银色飞机之所以认错航天飞机,是因为他没有了解航天飞机的这一点特点,教学中可一能让学生犯和银色飞机同样的错误。航天飞机伯这一特点必须让学生研学清楚。)

  五、了解作用,研究航天飞机。

  1、教师讲述航天飞机由发明到运用的简单历程,引入下文。

  2、我们人类为什么要研制航天飞机,它有什么作用呢?

  3、学生研学第6节,画找。

  4、交流:课件出示,用“航天飞机有时——有时——有时——有时——”这样的句式说。可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结合资料。

  5、航天飞机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作用,是与他的设计特点分不开的。

  课件出示,学生思考交流:

  作用(之所以)——特点(是因为)

  能飞机出大气层,把人造卫星送上轨道——( )

  带仪器在空间做各种实验——( )

  接送病人——( )

  示例1:航天飞机之所以能飞出大气层,把人造卫星送上轨道,是因为他的速度极快,每小时有两万多公里,而速度快又与他的外形设计“尖尖的脑袋”有联系。

  示例2:航天飞机之所以能带仪器在空间做各种实验,是因为他是“庞然大物”,机舱空间大,可设多种实验室,而且肯定非常平稳,因为他有“方方的尾巴,两侧还张着三角翼”。

  示例3:航天飞机之所以能接送病人,是因为他能去能回。

  (把航天飞机的作用与特点联系起来学习,既是对前文内容的回顾复习,更把学生带入到为什么这样设计航天飞机和如何更优化设计航天飞机的“纯科学”领域。这是学生研究航天飞机的第五步,也是他们真正研究航天飞机的起始。)

  六、小结

  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我们在学完课文后就初步了解了,现在,谁能把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连起来说一说,要说得有条理、有说服力。(学生说、互评。)教师小结学生的交流,并指出,今天我们还只是从书中对航天飞机有初步的了解,而要真正研究它就需要我们一生的时间。

  《航天飞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二、三段的学习,体会银色飞机两次遇到航天飞机的心情变化,从而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能照样子用“为……而……”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银色飞机和航天飞机的对话。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词句等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描述,复习引入

  1、(出示航天飞机图片)师述:一架银色飞机在离地面30千米的高空盘旋着,他多么向往能飞出大气层,去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可惜他没有这样的本领,只得对空长叹。

  2、出示句式说话:航天飞机为( )而叹息。

  二、指导阅读第一次见面部分

  1、师述:值得庆幸的是银色飞机结识并两次遇到了一个新朋友,那就是——航天飞机。

  2、展示图片资料,认识航天飞机

  3、请大家读读银色飞机与航天飞机第一次见面的段落,找出银色飞机心情变化的词语,并想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心情变化。

  4、小组交流,集体交流。出示:高兴 羡慕 担忧 惋惜

  5、深究原因,朗读体会

  (1)银色飞机为什么而高兴?那是怎样的一个新朋友?

  a.出示图句,读出雄壮威武

  b.再读课文,从哪儿体会到飞行速度快?找出有关词句(猛蹿上来 忙不迭 呼的一声 一掠而过 每小时怕有2万多千米吧) 朗读并体会飞行速度快

  (2)银色飞机为什么而羡慕呢?读出羡慕语气

  (3)为什么又担忧、惋惜起来了呢?朗读并体会。

  6、了解航天飞机的作用

  (1)师述:然而,银色飞机猜错了,刚才那个朋友并不是火箭,而是航天飞机。那么,航天飞机有哪些作用呢?请大家读第6自然段并找找

  (2)交流出示航天飞机的三点作用:能把人造卫星送上轨道。

  能带着仪器在宇宙空间做各种实验。

  能把病人送到空间医院治疗,并把他们接回地球。

  师说明:前两点已经做到了,第三点目前尚未做到,这篇课文是科学童话,有部分内容是科学幻想。不过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

  三、指导阅读第二次见面部分

  1、引读:只一会儿工夫,航天飞机又从空间医院向着地球飞行。当他飞到离地面二十几千米的高空时,迎面又碰上了—— 朋友见面,——

  2、此时,航天飞机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惊喜)

  (1)理解意思

  (2)从哪儿看出惊喜?

  (3)怎样读出惊喜心情?读评

  3、那么此时的航天飞机的话应读出什么语气呢?练读

  4、读到这里,你又知道了航天飞机的什么特点呢?(能去能回)

  出示航天飞机的三个特点:

  (1)尖尖的脑袋,方方的尾巴,两侧张着三角翼,雄壮威武。

  (2)飞行速度快,每小时有2万多千米,能飞出大气层。

  (3)进入宇宙空间后能返回地球。

  四、总结说话,体会写法

  1、通过学习,我们已了解了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谁能用第一人称来自述一下(我是一架航天飞机……..)

  2、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写的呢?

  小结写法:作者把两架飞机当作人来写,会说话,有复杂的心情变化,有情有景,富有情趣,把枯燥的科学知识变成了一篇生动有趣的科学童话。

  3、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航天飞机的知识

  4、结课: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一起了解了有关航天飞机的知识,你们想乘着航天飞机去太空游玩吗?去年杨利伟叔叔已驾驶着宇宙飞船去了太空,不久的将来,我国也能有航天飞机去太空了。只要我们从小努力学习,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了一定能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航天飞机》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写田字格内九个生字。

  3、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以及不妄自菲薄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写一段航天飞机的自我介绍。

  教学用具:

  多媒体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飞机,坐过飞机吗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历史的巨轮前进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类终于造出了航天飞机。

  2、幻灯出示航天飞机,了解相关知识。

  3、有一架普通飞机也和我们一起看到了航天飞机升空的过程。他呀,有好多好多的疑问解不开,要去请教智慧老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19、航天飞机》,也跟着他一起了解一下航天飞机。齐读课题

  4、读完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动动笔标上自然段的序号,标出生字词并注音。

  2、出示生字词。

  3、学生自由朗读生字词。

  4、指名读带拼音的生字词。

  5、去拼音读生字词。

  6、读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读好句子

  1、读好含有生字词的句子——第一句话

  出示:突然一声呼啸,一个庞然大物腾空而起。

  (1)指名读句子。

  (2)理解词语:呼啸(高而尖的声音)

  一个很大的东西腾空而起,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这样的声音叫~

  (3)读好这句话。

  2、读好含有生字词的句子——§2第二句话

  出示:只见他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转眼间便飞得无影无踪。

  (1)指名读句子。

  (2)过渡:刚才听到他的声音,现在看到他样子,那“无影无踪”什么意思

  (3)读好这句话。

  (4)连起来集体读好两句话。

  (5)由这两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大,快,外形,板书庞然大物))

  3、读好含有生字词的句子——§3第一句话

  出示:他找到智慧老人,想问个究竟。

  (1)指名读句子。

  (2)理解智慧老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啊

  (3)“究竟”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吗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智慧老人是怎样介绍航天飞机的呢找到这一段,自由读。

  2、智慧老人说了几段话请学生分别读

  3、出示智慧老人说的第一段话。

  4、第一段话介绍了航天飞机的什么特点,把重点词语圈画出来。

  5、读好“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板书“更高更快”)

  6、高表现在哪里用书上的语言来回答

  体验两万米的高度。

  7、快表现在哪里还是用书上的语言来回答

  体验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的距离之长,航天飞机所花时间之短。

  (东西直线距离大约4000多公里,汽车大约50多个小时,火车30多个小时)

  8、指名读第一段话。

  9、出示智慧老人说的第二段话。

  10第二段话介绍了航天飞机的什么特点,把重点词语圈画出来。(板书:本领大)

  11、“本领大”表现在哪用书中的语言来回答。

  12、出示卫星回收的图片,用书中的语言来说说图的内容。

  13、指名朗读第二段话。

  14、集体朗读第三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

  1、指名朗读全文。

  2、学生质疑。

  六、书写生字词

  1、出示九个生字。

  2、注意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

  指导“慧”的写法。怎样写好这个字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

  反思:

  《航天飞机》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性很强的文章,虽然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但是仍然难免学生会觉得课文乏味无趣。

  1、课前要布置相关的具体资料任务让学生去查找搜集。课外拓展很有必要,对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以及我国目前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的地位等,都可让学生了解一些。

  2、根据教学任务,本篇课文是在读熟的基础上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来写,所以,对第三自然段要利用画表格或者对比出板书的形式,让学生头脑中清晰地弄懂航天飞机的长处,理出航天飞机的课文线索资料,便于有东西可写。写的时侯,可建议学生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来补充。

  《航天飞机》教学设计4

  关于教材: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三课,从内容看,这也是一篇科学童话,按照单元主题教学的要求,应该继续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也就是说要延续《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目标。这篇科学童话,从普通飞机的视角,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航天事业上的新成果。全文在逻辑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第一段写普通飞机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觉得很得意;

  2、第二、三段主要介绍航天飞机外形大、速度快的特点和在人类航天事业中的神奇作用。是全文的重点。

  3、最后一段写普通飞机在智慧老人的启发下,认识到自己和航天飞机各有各的长处,谁也替代不了谁。课文语言生动,叙述灵活,在将普通飞机与航天飞机进行比较的过程中,介绍了航天飞机的相关知识,既渗透了科学知识,又提供了语言学习的范例。并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更扩大了他们的阅读视野,特别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

  教学目标定位:

  本课的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筋、踪、智、慧、竟、米、尔、卫、巨、臂;绿色通道里面的字只认不写:俯、翻、啸、帕、捞、舱。

  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了解航天飞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特点,继续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点:学会10个生字以及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了解航天飞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特点。

  难点:对于航天飞机一些知识储备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果。但是不必要求学生非常了解专业术语,只要大致知道就可以了。

  教学建议:

  避免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课”。

  1、准确把握教材,认真定位目标。

  这篇课文中,有较多的篇幅是通过智慧老人之口介绍航天飞机的一些知识和基本特点。了解这些知识和特点是语文课的一项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任务。但是,如果把了解知识作为语文的全部,就很容易使语文课堂变味。所以,老师们要把握好“了解”这一目标的尺度。恰当地进行了解目标的达成操作。

  我觉得可抓住三点:

  一点是外形大。(庞然大物、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

  二是飞得快和高。(转眼间便飞得无影无踪、几十万米高。速度是普通飞机的三十多倍。)

  三是本领大.(绕着地球转,释放和回收人造卫星。)

  2、深入钻研教材,领会课文情感线索。

  课文是通过普通飞机和智慧老人的对话来展开的。将这些知识自然又充满童趣地渗透其间。最突出的一个线索就是将普通飞机的情感融会其中,由开始时候的“觉得很得意”到“产生了好奇和疑问”,再到聆听了智慧老人的介绍后“不自在”,直至最后在智慧老人的开导下心服口服,正确认识自己。如果说了解航天飞机的知识是课文的重点所在,那么,感受普通飞机的情感所经历的变化是这篇课文的一条外在的线索。或者可以作为老师进行读讲课文地一个很有效地的抓手,一条贯穿阅读课的“线”。抓好这条情感线索,也是语文课进行人文教育的很好机会。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本领,认识“别人比我强”,认识别人对自己的善意忠告,从而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别人,正确对待自己,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3、找准“训练点”,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1)如果仔细研读课文就会发现,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值得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比如,在介绍航天飞机特点的时候,分别用的是什么方法?(举数字、对比、打比方……,让学生在了解航天飞机知识的同时学会写作的方法,另外,对于本册课文来说,了解段落的结构,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可以结合课文进行相关的训练。比如: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它能绕着地球转圈圈,在太空释放和回收人造卫星。卫星出了毛病,他就能伸出巨大的手臂把卫星捞回机舱,带到地面上来维修。第一句话具有总起的作用,而在写作的时候,这样的方法往往就是叙述中非常常用的方法。因此也可以把它作为语言训练的点。设计一些迁移的练习。——————普通飞机能飞两万米高,而航天飞机能飞到几十万米高。——————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普通飞机要飞行四个多小时,航天飞机只需要7分钟。让学生给这两句话加上合适的总起句。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写作能力。

  (2)变换人称,介绍航天飞机。把他的.一些知识和特点介绍给大家。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

  1、揭示课题后,可以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呈现航天飞机的实景以及发射的壮观瞬间,激发学生兴趣。

  2、自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添、不漏、不重复,不回读、不读破。

  3、结合预习检查对于不理解或感兴趣的地方要多读几遍。可以请学生逐段读课文,尤其是课文的第三段,一定要读得很熟。。一些生字的读音要读准。如“智”是翘舌音,踪、舱是平舌音,“竟”是后鼻音。

  4、初步感知航天飞机是一种飞得很快很高的飞机。

  二、精读感悟第一段

  1、先自由读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飞机本领大、得意)。

  2、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自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飞机本领大;“很得意”则体现出了飞机自以为是的骄傲神态。(结合学生的已知,用动作手势或者图片理解“俯冲”、“爬升”、“翻筋斗”)

  3、展开合理想象。飞机一边飞,一边在想什么啊?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一步体会飞机的妄自尊大的心理。

  4、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象小飞机的这种心情。注意朗读指导的层次性,要抓住本领大、得意来引导、暗示学生读出意思来。

  三、精读第二、三段。

  1、正当小飞机扬扬自得的时候,谁来啦?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第二、三段。想一想,航天飞机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交流。学生能够初步回答到:航天飞机很大,飞得很高,它的本领还很大。

  3、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呢?给学生提供三种符号,“——”、“……”或者曲线让学生分别从课文中找到哪三个句子写出了三个意思。同桌可以交流。找到以后要认真地读一读,然后准备交流,不仅要读给大家听,而且要讲出你的理由来。

  4、交流自己的发现。

  (1)航天飞机的大:“庞然大物”“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可以结合插图进行直观理解。

  (2)飞得快:转眼间、无影无踪、只要飞行7分钟横跨中国的东西。速度是小飞机的30多倍;

  (3)飞得高:两万米和几十万米。

  (4)本领大。绕着地球转圈、释放和回收地球卫星。相机结合理解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最主要的是用了“举数字”的方法和“对比”的方法,把航天飞机和小飞机进行对比。突出了航天飞机飞得高和快的特点。初步明白这样能把事物的特点介绍得更加清楚明白。

  5、请学生在介绍飞机特点的时候,把自己理解到的意思读出来。看谁理解得好。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6、请学生结合板书(就是航天飞机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航天飞机)如果你是航天飞机,你怎么介绍你自己呢?可以仙鹤同桌准备准备,然后进行交流。

  四、精读第四段:

  1、先自由读读。小飞机为什么“不自在”?此时此刻,他知道了航天飞机的特点以后,在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小飞机联想到了刚才自己的骄傲,现在内心的愧疚。(心里不是滋味,不舒服,惭愧都是可以诠释“不自在”的内涵)智慧老人的话小飞机听明白了吗?

  2、通过“如果你是小飞机,你怎么回答智慧老人的话呢?”这样的抓手来提升智慧老人的话,提升课文的主旨。那就是:普通小飞机和航天飞机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作用,既不妄自尊大,(太骄傲)也不应该妄自菲薄。(太自备、气馁)

  3、可以适当延伸:说说你知道的小飞机的特点和作用。请你也给小飞机作一个自我介绍,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看谁了解得多。这样可以激起小飞机的自信,进一步看到自己的长处,学会不骄不馁。

  五、写字指导:

  独体字:米、尔、卫、巨,虽然都是独体字,但是学生事实上很多时候已经认识并且早就在使用了,只有注意笔画比较少的字要写在中间,不要偏,而且不要写得太小。注意一下“巨”的笔顺,先写“横折横”,再写“竖折”。

  “慧”的书写:上下结构,间架要匀称,中间部分起笔在横中线上。

  臂:上面的“辟”要写得扁一点,不要太大;

  六、实践延伸:

  1、课外推荐阅读《航空知识》、《小百科画库》等书刊,收集我国宇宙飞船的有关资料,了解更多的关于航天飞机的知识,然后进行班级交流。

  2、小飞机自我介绍展。可以口头和书面相结合。

  作业设计:

  1、描红、抄写词语。

  2、写一则航天飞机的自我介绍和小飞机的自我介绍,要充满自信。

  3、为下面的两句话分别找一句总起句。

  ——————普通飞机能飞两万米高,而航天飞机能飞到几十万米高。

  ——————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普通飞机要飞行四个多小时,航天飞机只需要7分钟。

  4、进行“航天知识交流会”和“飞机自我介绍展”。

  板书设计:

  航天飞机 大

  飞得远

  飞得高

  《航天飞机》教学设计5

  教学过程:

  一、欣赏视频,引入课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9课——《航天飞机》(齐读课题)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这篇课文,也查了不少资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航天飞机?

  2、生介绍,师点拨。

  (出示航天飞机图):你们看,航天飞机是集火箭、卫星和飞机的技术特点于一身,能像火箭那样垂直发射进入空间轨道,又能像卫星那样在太空轨道飞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再入大气层滑翔着陆,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航天飞行器,神奇吗?

  过渡:大家说的真不错,查的资料也很丰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更多和航天飞机有关的知识,好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自己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开始读吧!(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老师这儿有一些词语,请你们自己读一读。

  师出示生字词:

  脑袋智慧老人究竟

  人造地球卫星手臂捞回维修机舱

  俯冲爬升翻筋斗

  庞然大物无影无踪

  东海之滨帕米尔高原

  (1)生先借助拼音自己读读。

  (2)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把这些词语读给你的小组内同学听,看看这些生字词是否都能读准。注意:每个同学都要读,一个人在读的时候,其余的同学就认真听。(生小组内读词语,师巡视,注意经过每个小组认真聆听,观察是否都在读,争取每个小组都听到位,不漏过一个学生。)

  (3)请一个小组来汇报(这个小组在汇报时,注意正音)

  提示:“脑”是鼻音“竟”是后鼻音

  “筋”是前鼻音“智”是翘舌音

  (4)还有哪个小组想试试?(再请一组汇报)

  (5)这个小组读的真不错!经过大家的提醒,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的更好了。咱们全班一起读一遍。(带拼音齐读)

  3、师:去掉拼音还会吗?自己读一读。

  4、师:咱们全班一起来读读,老师指,你们读。(生齐读)

  过渡:同学们把字音读的真好!可是这些字词不光要会读,还要会理解才算真正学会!

  5、(1)卫星是什么?你课前查过资料了吗?(生回答)

  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或人造天体。

  (2)那人造卫星是什么呢?你们知道吗?(生答)

  “人造卫星”就是我们人类“人工制造的卫星”。科学家用火箭把它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使它环绕着地球或其他行星运转,以便进行探测或科学研究。

  围绕哪一颗行星运转的人造卫星,我们就叫它哪一颗行星的人造卫星,比如围绕着地球运转的,常勇于观测和通讯的就叫做人造地球卫星。

  拓展: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截止1992年底中国共成功发射33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

  (4)再看看这个词——东海之滨

  (出示中国地图):看,这是东海,滨就是指——水边,靠近水的地方。这一片都属于东海之滨(师指)

  而帕米尔高原却在这儿。(师指)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要穿越整个中国呢,远不远?

  (5)一起连起来读读——生读:东海之滨帕米尔高原

  9、老师还想考考你们,“究竟”这个词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在课文的哪句话中?(他找到智慧老人,想问个究竟。)

  老师这里有3个解释,你们觉得应该选哪个呀?

  出示:1、结果,原委。

  2、常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你究竟答不答应?)

  3、毕竟,到底。(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

  9、“究竟”“竟”字很容易写错,你还见过哪个字跟他长得特别像?(生答:竞争的竞)

  师:是啊,当他表示“竞争、竞赛”这个意思的时候,就是这个“竞”(师指),而当表示“完毕”、“终于”或者出乎意料之外这些意思的时候,都是这个“竟”(师指)。现在能区分这两个字了吗?好,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10、出示练习:

  竞竟

  ()然()相开放()赛

  ()走有志者事()成()敢

  (1)请大家拿出你的练习纸,选一选,填一填。

  (2)全对的小朋友举手,有错误的赶紧改正过来哦。

  过渡:看来同学们把字词学的真棒!现在就请你们再读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不添字不漏字。(生自由读课文)

  11、师:我请四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余的同学认真的倾听。

  12、全班一起来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说了什么?

  三、梳理文脉,初知大意

  1、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说了什么?

  课文主要说了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有关航天飞机的一些知识。

  四、学习第一小节。

  1、师陈述:一架飞机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着,从文中哪句话看出了他自由自在?

  (生:一会儿俯冲,一会儿爬升,一会儿翻筋斗,觉得很得意。)

  2、师拿飞机模型做演示,带领学生理解“俯冲”、“爬升”、“翻筋斗”

  俯冲:俯,从上往下,冲,速度很快。

  爬升:爬,很艰难,升,往上。

  3、师:这架飞机做了许多高难度的动作,所以很得意。

  它太自以为是了,那谁能把它得意的样子读出来?

  (指名读2人)

  4、全班一起读,读出飞机得意的样子。

  五、设置悬念,引起兴趣

  1、这架飞机正在得意的时候,他看到了谁?(航天飞机)

  那他看到航天飞机后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航天飞机到底有哪些引起飞机注意的特点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探索这些问题,好吗?

  六、写字教学

  1、师: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9个生字,你能按结构帮他们分分类吗?

  (生答:脑踪捞维是左右结构的字,智慧竟臂是上下结构的字,卫是个独体字)

  师:你说的真好!

  2、先看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他们左右关系有什么特点?(左窄右宽)

  3、要想写好“脑”这个字,看看老师的红色辅助线,你想提醒大家什么呢?(生:点和交叉点对齐)

  4、看看这几个上下结构的字,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上下中心对正。

  尤其是“慧”这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间架要均称。

  而“臂”要把上面的“辟“写的扁一点才好看。

  5、最后一个“卫”字在写的时候也得注意中心对正。

  6、打开习字册开始描红,师巡视。

【《航天飞机》教学设计(精选5篇)】相关文章:

1.《航天飞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细胞》教学设计(精选5篇)

3.《麻雀》教学设计(精选5篇)

4.《雷雨》教学设计(精选5篇)

5.《位置》教学设计(精选5篇)

6.《雪》教学设计(精选5篇)

7.《乞巧》教学设计(精选5篇)

8.《鲸》教学设计(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