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一面》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07 09:12: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一面》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面》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面》教学设计15篇

《一面》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句子,自主品读感悟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原因。

  3、能积累文中感人的句子。

  4、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幻灯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26课的生字、词语,也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6课──一面五星红旗(板书)。

  还想读课文吗?

  二、学习课文,理解重点句、段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句子,自主、合作探究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原因。

  ⑴ 学生划句字。

  ⑵ 出示句子:

  ① 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身边站着的就是面包店的老板。他见我醒了,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② 这时我才发现,在我床头的花瓶里,有一束美丽、芬芳的鲜花,花丛中插着那面心爱的五星红旗。

  ③ 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⑶ 学生读、品、悟句子感受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3、找出文中感人的句子,自主、合作品读感悟,体会我尊重、爱护国旗的爱国情怀:

  ⑴ 出示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⑵ 学生读、品、悟句子,感受爱国情怀。

  4、文中还有哪些感人的句子?

  (学生自由找、划、读、悟)

  三、感悟升华

  1、播放香港回归升旗仪式,申奥成功,天安门广场升旗录像,感悟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怀。

  2、作为一个中国人,面对五星红旗,你会怎样做?

  四、布置作业,结束课时

  1、抄写感人的句子。

  2、读一遍课文给家长听。

《一面》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3个生字和9个词语。

  2、能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从“面包店老板”的一言一行、“我”的一举一动中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感情朗读课文。积累感人的句子。

  3、能积极参与学习。感受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爱护、老板对我的理解和友好情谊。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从“我”一举一动的关键词中体会对国旗的尊重和爱护。

  2、难点:

  从老板一言一行的态度变化中体会对“我”的理解和友好情谊。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单元导读。

  2、课文插图。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板、写、读、问、读、评)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6课,题目是:一面五星红旗。看老师写课题。提示“旗”。齐读课题。

  2、同学们都预习课文了吗?用手势告诉我。读过几遍?

  3、很好,同学们有预习的好习惯.这些词语都会读了吗?谁来读?

  (正音、多音字)

  师评:离开课文能读准这些词语。真能干!

  二、整体感知,通读全文(读、练、复述、梳、结)

  1、让我们把这些词语带回课文,自由的,把课文读通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自由读。

  (巡视、发现、点拨按先、再、最后说)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不慌,人人动口练一练)

  谁来告诉大家,比比谁会倾听。

  师评:(概括)你抓住了一些重点词来介绍,把长长的一篇文章,给读短了!

  师评:(具体)真好,你能用上“先、再、最后”有顺序地说,让我们把故

  事听得很清楚。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他(们)讲故事时,先介绍的什么?再说了什么?最后说的什么。

  板书:

  漂流遇险 拒绝交易 得到救助

  师指板书:

  课文就是这样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

  三、自读自悟,发现变化,提出疑问(找、读、比、读、疑)

  1、(指板书)初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我”漂流遇险,得到面包店老板的救助。在这个过程中,老板的态度有变化吗?(有)在课文中找找老板的态度变化的句子读读。

  2、指名说2个句子(随机出示)让我们读读这两个句子。

  男女分读。

  3、你发现老板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先不愿意给我面包,后来帮我付费。

  (你从是从那儿读出这个变化的?能找课文中的词语说说吗)

  先要“平等交易”,后来说“费用由我来付”。

  (你是从老板的语言描写中读出他态度的发生了变化)

  (谁有新的发现?)

  先摊手一脸无奈,后来竖起大拇指。

  (这是写老板的什么变化-动作变化)

  (还有新发现吗?)

  先态度冷淡。后来态度很热情。

  (真的会读书,还读出了老板语言、动作背后的感情。)

  4、平等交易是什么意思?

  (自由说)

  同学们,“平等交易”也是国际交往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通用的惯例。

  5、我们从老板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这个口口声声要求与我“平等交易”的老板,最后却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态度确实发生了的变化!

  6、让我们来再读一读这个变化。

  男女分读。

  短短的几分钟里,我一句话也没有说,老板对我的态度就像变了一人似的,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老板会有这样的变化?)

  (这正是课后练习题中提到的问题。)

  四、自主合作

  感受“做法”探究原因(勾、读、品、想内心、联处境、联背景、联下文、对自己说)结)

  1、(接前)是啊,“为什么老板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静静的默读课文4~11自然段,勾画出描写”我”是怎么做的句子。读读想想。

  默读、勾画、巡视点拨。

  2、来交流一下我们勾画的什么句子?

  (自由谈)

  “我向老板说明了自己的处境。”

  “此时,我身无分文,只好脱下新买的大衣。”

  “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

  “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什么也不知道了。

  读书仔细,句子找得很正确。同桌检查找错的同学马上订正过来。

  3、我们来读一读:

  出示、引读“当……当……”

  4、在这5个句段中,“我”一句话也没有说,却改变了老板的态度。能打动老板和我们的是哪些做法?(自由说)让我们走进这2个句段感受感受。

  课件出示2个重点句段

  (精读)

  (用各种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来评价推进)

  “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突然,我摔倒在地,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⑴读第一句话。读懂了什么?

  (我读懂了他在久久的凝视红旗,心里舍不得。)

  凝视是什么意思?

  (看)

  仅仅只是看吗?

  (从久久──“边看边想”)你会读书,从看读出了想,课文旁边的小泡泡也向我们提示了这种读书方法。“这时‘我’可能会想什么呢?”和小伙伴合作讨论一下。

  ⑵走进学生选点:

  自由谈。

  联系前文3自然段“漂流遇险”这个情节

  (想到他的处境艰难、3天又饥又饿,多么需要面包。)

  (你联系处境想得好。)

  联系“留学生”这个背景,“我”可能还会想到什么?

  (想到国旗的象征意义,国旗在我身边——祖国,不能交易)

  (你读出了凝视这个词语背后包含的异国他乡的游子对国旗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

  (可能有联系自己的、联系生活的。)

  同学们很会读书,学词、联系上文的处境、背景理解“凝视”表达的意,我们联系第2个句段,猜一猜,他的心境、他在心里,会对自己说什么?

  自由说,3个人──“坚持”“不能”“……”

  能用“宁愿……也不……”的句式说说“我”的想法吗。先自己准备一下。

  课件出示:

  宁愿( ),也不( )。

  宁可用大衣换面包,也不换出国旗。

  (你从内容总结。真好。)

  宁可摔倒,也不换出鲜艳、精致、心爱的国旗。

  (非常不错,联系后文来说的。)

  宁可失去生命,也不损害国旗尊严。

  (你读懂了“我”的心。)

  宁可让背包、金钱丢失,也不让国旗丢失。

  所以,老板给他一个面包,他──(不会换),2个面包、3个面包──(都不会换)。我──(引导齐读)

  读到我的行动,有什么感受?(生说)能试着读读吗?

  抽读。

  生评:他动词读得好。突出了我的艰难和坚持。

  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感受。

  齐读。

  ⑶小结:

  刚才我们从留学生的一举一动,读懂了他内心的想法。看到了他对国旗的爱护和尊重。找到了老板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

  五、走进画面,升华情感(感情朗读、写、交流、升华)

  1、留学生的举动感动了老板,也感动了我们。让我们走进留学生和老板,去感受这动人的场面。

  出示插图。

  拿起书,让我们轻轻朗读课文最后2段。

  (齐读)

  2、你们读得那么投入,此时此刻,假如此时你就在插图中的现场,亲眼见到被救助的留学生,看到鲜花簇拥着的五星红旗,你会对这个老板说些什么?

  老板,好样的,你真有爱心。

  你救助了那么热爱祖国的留学生,你真理解他。

  老板,谢谢你尊重我们的国旗,把她插在花丛中。

  老板,请你到中国来做客。

  (老板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六、提炼主题

  同学们,你们真的读懂了课文,读懂了留学生,读懂了老板。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留学生和老板虽然国籍不同、语言不同,却充满着理解和关爱。这正是: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友人的尊重);也只有(对别人付出真诚的关爱)才(能真正的打动我们的心。)

  在本单元的其他课文,还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各国人民友好情谊的美丽画面,只要像今天这样,走进课文、认真阅读,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七、课后作业

  1、把感人的句子抄下来。

  2、把自己想对老板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26、一面五星红旗

  (我)漂流遇险 拒绝交易 得到救助

  (老板)平等交易 费用我付

《一面》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2、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题目导入,检查课前预习

  1、直接导入,明确本课教学目的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面》这篇课文。(板书:一面)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人物的方法。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同学们自读课文,你们都读了吗?读了几遍?

  师:看一遍是了解内容,看两遍说明你对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三遍、四遍证明你动脑筋思考了,这很了不起,这就叫自学,自觉地学习。

  2、回顾记叙文六要素,检查课前阅读情况

  师:谁能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一下?

  生自由回答

  3、从题目出发,引出这“一面”的特殊意义,剖析重点

  师:现在有个问题要和大家商量一下,我想把一面这个题目改为《我和鲁迅先生》或《鲁迅先生给我的关怀》这样好不好?

  (不好,在读《一面》这个题目时,我就想是谁见面?是怎样才见的?见面的情况怎样?这些问题都不懂。这样,就使读者争着去看文章。)

  师:对,有吸引力的题目是好题目。

  ……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这么看来题目还是用《一面》好,因为这《一面》有着特殊的意义、价值。请问课文哪些地方谈到了这个问题?

  (课文结尾处写到: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师:作者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什么?

  (他战胜种种艰难困苦的勇气和力量来自鲁迅先生)

  师:就是来自那次偶然的见面时鲁迅先生给他的关怀,对吗?

  生:对。

  师:这实在就是《一面》的特殊意义和价值。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不但来自于与先生短暂见面获得的关怀,同时也来自对先生深刻的了解认识。

  二、分析课文,学习观察人物的方法

  1、聚焦外貌,仔细研读

  师:现在我们思考一下作者是怎样了解鲁迅的。

  生:通过与鲁迅先生的接触。

  生:通过观察先生的外貌。

  生:通过观察先生的语言、举止。

  生:还有神情。

  师:同学们谈的都对。我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

  生:通过对鲁迅先生外貌、语言、举止、神情的观察来了解认识鲁迅的。

  师:概括得好。(板书:外貌语言神情举止)大家已经自读了课文,了解到作者观察最多的是一一

  生:外貌。

  师:文中有几次写到鲁迅先生的外貌?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书要学会做记号,读书做记号是留下你思考的痕迹。请你默读一遍,留下你思考的痕迹。画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和重点词。

  师:文中有几次写到鲁迅先生的外貌?(六次)分别是怎么写的?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大屏幕)

  第一次: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师:这次观察从距离上看比较——远,又因为是偶然相遇,是一瞥的印象,所以印象比较——模糊,只有一个粗浅的轮廓。现在我们看第二次外貌观察,与第一次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o

  第二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竖立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师:这次观察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生:这次观察的距离比第一次近。

  生:这次观察是注意的,观察得比较清楚。

  师:请你具体地说说。

  (比如说鲁迅先生的面孔黄里带白,很瘦,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好像浓墨隶体一字。这里.作者能够观察到先生面孔的颜色,瘦的程度,精神状态,头发、胡须的样子等,就证明他观察得清楚。)

  师:第二次外貌观察的部位是集中在一一头部。鲁迅先生头部的特征最突出。作者正是从局部的最主要的形象进行观察的。我们观察人物注意了特征,到写文章时也能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就不至于千人一面。第三次外貌描写在什么地方?

  第三次: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师:这是一句什么句?(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把手指比做竹枝)这两者有什么相像的地方吗?(都很瘦)

  师:现在我们再看第四次外貌观察。

  第四次: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师:这与第二次外貌描写有些相似,作者什么会再次提起鲁迅的脸、头发、胡须?

  生:说明鲁迅这些特征很明显。

  师:这回观察得很清楚,不但观察到了鲁迅先生手中的烟嘴,连颜色等细节也观察到了。

  生:还观察到了长衫是牙黄羽纱的。

  师:这样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生:使我们更加了解鲁迅先生。

  师:的确,通过一次次的外貌描写,我们更加了解鲁迅先生了。第五次是怎样写的?第六次呢?

  第五次:我又仔细的看他的脸——瘦。

  第六次:他的手多瘦啊!

  2、由表及里,由外貌描写体会鲁迅精神

  师:我们把这六处外貌描写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你觉得鲁迅先生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瘦)

  师:为什么他如此瘦?

  生自由回答

  师:除了“瘦”鲁迅先生还带给你什么印象?

  生:精神抖擞

  师:这些都是鲁迅先生给人留下印象最深之处,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走近敬爱的鲁迅先生吧!

  齐读六处外貌描写。

  师:通过细读这些外貌描写,你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吗?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让学生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性格刚毅坚强,他用笔当枪,与反动派、黑暗社会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3、探讨语言、举止、神情的观察,学习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的方法

  师:事实上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是不是单纯依靠外貌观察呢?

  生:不是的。

  师:还有什么观察?大家说说。

  生:还有语言、举止、神情的观察。

  师:请说得具体点。

  生:“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作者就从先生的那一眼中感觉到那是正直与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般的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师:如果没有对眼神的观察,作者是无从获得这种感受的。

  生: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师:通过语言的观察对先生的认识加深了。

  生:鲁迅先生对作者说: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这件事情太出作者的外了,所以他感到惊奇诧异。对面前的这个人的认识又加深了。

  师:这说明由于对人物了解加深了,观察的感受也就加深。反过来,作者的感受加深,就能更深入地去了解人物。

  师:我们再看作者对鲁迅先生的观察除了上面讨论的那些外,还有别的方面吗?

  生:还有鲁迅先生向作者解释为什么收他一块钱,使作者进一步认识到鲁迅先生是一个热情帮助进步青年的人。这是语言观察。

  师:以上谈的,是作者与先生偶然见面观察到的情况,我们称这种观察为直接观察。(师板书:直接观察)它是我们获得感性认识的途径。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是靠看书板、读资料、听广播等渠道来认识事物的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就叫间接观察。我们看作者认识鲁迅有没有间接观察的成份?

  生:有。当作者看到〈毁灭〉的书脊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时,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生:从本篇中我先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么读法)这句话里可知作者经常读鲁迅的作品。

  生:作者说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一一这也证明作者读过介绍鲁迅的文章。

  生: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这里也说明作者间接认识了鲁迅。

  生: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

  师:很好,这些都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间接观察。到这里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在短时间里对先生能了解得那么深,原来他是把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结合起来。(师板书:间接)

  三、小结全文,主题升华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观察人物的方法: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情、举止的直接观察和通过书刊了解人物的间接观察,了解认识人物内在品质的方法。希望同学们掌握运用这些方法观察人、了解人,逐渐培养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与鲁迅一面之缘,你还有其它不同的理解吗?(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齐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板书:19一面

  主板书副板书

  外貌——瘦精神抖擞直接描写

  语言间接描写

  表情

  动作

《一面》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

  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评: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交流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瘦。)

  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

  “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鲁迅的“精神抖擞”:

  “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7、是怎样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反馈交流。

  8、同桌互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多么地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师: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四、拓展写作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五、课后作业

  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评:作者以读带写,读写结合,通过读课文了解了鲁迅的精神品质,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面》教学设计5

  一、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二、教学难点

  学习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学生简介写作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作者与鲁迅只见过一面,但鲁迅的音容笑貌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鲁迅逝世之际,作者以满怀深情的语言,记下了四年前的这件往事。

  2.检查生字词

  地窖(jiào)赫(hè)嵌(qiàn)着窘(jiǎng)相

  颓(tuí)唐熏(xūn)黑憎(zēng)恶(wù)

  虐(nǖè)待揩(kāi)油抚(fǔ)摩抖擞(sǒu)

  嗤(chī)啦脑勺(sháo)踱(duó)恣(zì)情

  【目标展示】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理解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新知研习】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独立分层分段,小组讨论解决,然后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统一答案,只要有理就行,这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

  第一部分(1-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以叙事为主。

  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第二层(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第三层(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

  第二部分(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

  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

  (二)进一步梳理课文脉络

  1.在文中标出表示时间的语句,(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写法)。

  2.画出本文表示地点的语句。

  3.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归纳总结】

  全文以叙为主,以议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较好地向读者展示了鲁迅的品格和风貌。表现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

  【巩固拓展】

  背诵“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至文末。

  【预习指导】

  思考: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出人物性格。

  四、板书设计

  一面

  一(1-38)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以叙事为主。

  1(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2(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3(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

  二.(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

  五、教学反思

《一面》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防止、脖子、漆黑、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摔倒、费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重点是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难点是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一,导入

  1.出示红旗图,这是什么?我们的国旗。

  2.视频天安门升旗仪式,每当庄严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你的心情时怎样的?

  3.有一个人他用生命捍卫着国旗的尊严,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一面五星红旗》

  4.请你用庄严的声音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深入课文

  1.课文什么地方特别令你感动?

  2.交流:a“我”在国外去飘流丢失了背包后,宁愿挨饿也不愿拿国旗换面包

  3.b,面包店老板愿意支付所有“我”的治疗费用

  4.师:“我”

  宁愿挨饿也不愿拿国旗换面包,可“我”到底需不需要面包呢?(需要)请拿笔从课文中划出他当时的处境?(生画句子)

  5.出示: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

  6.想像他此时的状态怎么样?(疲惫,饥饿)“荒无人烟”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很荒凉,一户人家也没有。)

  7.你们能把你体会到的心情写出来吗?(着急,害怕)怎么样把你感受到的着急读出来呢?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

  8.后来,我终于走到了一个小镇,来到了一家面包家店,遇到了一位老板。请大家读后面部分。

  9.这位老板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同桌一起读4-12。(冷漠,自私——热情,大方)猜一猜,那个面包多少钱?这么便宜的东西,他都不愿给我,要和我公平交易,可后面,他却愿帮我付医药费,再猜猜,这医药费大概会要多少钱?为什么这个老板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这样吧!我们读课文,找句子,再小组讨论。

  10.课件展示:我摇摇头,吃力地收好……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趔趔趄趄”这个词体会到“我”当时非常虚弱,走路都很吃力,可我也不愿用红旗换面包。从“摇摇头,吃力”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他拒绝得很坚决。)试读,指读

  老板被我的爱国情怀所感动。

  是啊,我热爱五星红旗,除了这儿,你还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种热爱。

  出发时我手举五星红旗(作者去漂流旅行,带的东西本应越少越好,为什么要举着五星红旗?)

  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国旗重于一切。)

  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我当时是极度疲惫,饥饿,当他知道可以用红旗换面包是,他会想什么?)写一写

  的确,从这些地方,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我”对五星红旗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文中的我,用实际行动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一直以来,也有许多人用实际行动维护着祖国的尊严。五星红旗作为我们祖国的像征,无处不在。课件播放: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联合国升起五星红旗,南极升起五星红旗,香港、澳门回归升起五星红旗。申奥成功、载人肮天……所以,我的行动感动了面包店的老板,当“我”醒来的时候,看见心爱的五星红旗在鲜花中微笑。(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我”

  面包店老板

  国外去飘流丢失了背包后,宁愿挨饿也不愿拿国旗换面包

  面包店老板愿意支付所有“我”的治疗费用

  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

  对“我”敬重和理解

《一面》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课前准备

  鲁迅的照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深入探究,体会重点语句

  跳读课文,勾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能收获到什么。

  3、学生读书,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

  ?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4、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出示鲁迅的照片,自己观察,对照课文的描写,对作者的描写作出评论。

  5、引导思考: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6、在写人物方面,你收获到了什么?

  7、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默读讨论:

  “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的、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起头?

  (2)真情朗读。(范读──个人读──集体读)

  真情朗读,升华感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探讨: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缘”,你还有其他有新意的不同理解吗?(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一个侧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一面》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幻灯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

  同学们,你们有过一面之交的朋友吗?他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可以用词语,也可以用几句话概括)。售票员阿累和鲁迅也是一面之交,但这一面却让阿累终生难忘,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累的《一面》。去解开这个谜。

  板书课题:一面

  齐读课题。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同学们,对于这篇文章的作者阿累,你们了解吗?把你知道的课前搜集的资料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好吗?

  (生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3、同学们讲得真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与阿累有过一面之交的鲁迅吧。对于鲁迅,我们以前曾学过有关他的文章,你还记得吗?你知道他的为人吗?

  (生介绍鲁迅并谈自己的看法。)

  师说:(出示鲁迅的幻灯片)同学们大多知道他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而对他的为人或许并不了解。其实。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民主战士。他在《〈自嘲〉》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鲁迅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要学习《一面》,相信大家经过“一面”之后,一定会对鲁迅其人有更深的了解。

  二、自读自悟

  1、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默读课文,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讨论交流

  1、师、你读了课文,鲁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出示幻灯。)

  2、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共几次写到他的“瘦”?

  3、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

  4、鲁迅先生怎么会这么瘦呢?想像一下,鲁迅先生平时是怎么工作和生活的,请同学们用一段话描述。

  5、除了“瘦”,鲁迅先生还带给你什么印象?

  6、师、是的,鲁迅瘦而且有精神。你能通过朗读展现“我”所见到的鲁迅吗?

  7、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8、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9、师、同学们,鲁迅先生那“黄里带白的脸”,“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担心的身体”,这不正反映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吗?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走近敬爱的鲁迅先生吧。

  四、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师: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我们从鲁迅的外貌描写中知道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那么从他的言行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3 ~29)段,想一想,鲁迅先生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读书,交流。)

  2、师:“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是对老苦大众的深切关怀;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是那么谦逊;那微笑点头,蕴涵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任和希望啊!那么,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3、师:是啊!“一面”给人的力量又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来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

  1936年,伟大的鲁迅先生与世长辞了,这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悲痛。如果你是鲁迅先生的亲朋好友,学生,或者就是一位鲁迅先生的仰慕者,这时,让你写一篇文章来悼念先生,你会怎么写?

  (学生说,写。)

  五、升华感情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的时候,诗人藏克家曾经写了一首十分著名的纪念鲁迅的诗,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怀着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敬和怀念的心情一起朗读这首诗吧。

  (生齐朗诵诗。)

  六、课后作业

  1、搜集鲁迅先生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2、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

《一面》教学设计9

  预设目标:

  1、 会认5个生字,会写“摊、竖”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国旗和国家的热爱。

  3、 初步感受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心理活动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发情感

  1.出示诗歌:迎着东方的晨曦,怀着赤诚的情意,

  伴着庄严的乐曲,我们升起了国旗,

  国旗,国旗,高于一切。

  我们向你敬礼,时刻守卫在你的身旁,

  你永远飘扬在我们心里。

  迎着东方的晨曦,怀着赤诚的情意,

  站在光荣的哨位,我们护卫着国旗,

  国旗,国旗,高于一切。

  我们时刻铭记,

  时刻守卫在你的身旁,

  你永远飘扬在我们心里。

  教师朗诵后,问:刚才老师在歌颂什么?国旗可是国家的象征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国旗。

  2.请你们大声说出我们祖国国旗的名字――五星红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个感人的故事,板书:一面五星红旗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检查:指名读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正音。

  3.课文写了哪两个人? 板书:中国留学生 外国老板

  三、细读,内化情感

  (一)从外国老板的态度变化入手,明确学习重点

  1.让我们先把目光投向这位面包店的老板。自由读课文第4和11自然段,划出写老板的句子。

  2.指名读划出的句子:

  ①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②他见我醒来了,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板书:双手一摊 竖起大拇指(其中“摊、竖”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板书在事先打好的田字格里,板书时要求学生认真看。)

  3.学生练写“摊、竖”两个生字。

  4.师:刚才听你们读写老板的这两句话,老师的心里产生了一个疑问,不知你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指名说。

  5.师:是啊,到底是什么让这位外国老板前后的态度发生了这么巨大的变化?这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研究的。

  (二)研读“我”是怎么对待国旗的句子

  1.自由读课文4――10自然段,找出我是怎么对待国旗的句子。

  2.指名读句子:①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②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③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3.再次自由读这三句话,边读边感受,这些感人的句子里蕴藏着中国留学生一颗怎样的心?指名说,板书:热爱国旗热爱国家

  4.认真品读这三句话,特别是哪些词让你感受到留学生那颗炽热的爱国旗,爱国家的心,做上记号。

  5.交流感悟:

  ● 第一句:联系上文理解“我”犹豫什么?

  “慢慢”:写出了“我”对国旗的爱护

  师:国旗和“中国留学生一起历经磨难,但在他的眼里,国旗依然是那么的鲜艳,让我们把他对国旗的爱读出来。朗读句子: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第二句:给“凝视”换个词?(看、注视)凝视是怎么样地看?(深情地看、久久地看……)

  你们读懂了中国留学生的这一凝视,你们是否也读懂了他的心?在句子下面写上“心里想着: ”指名说。

  师:课文虽然没有写出留学生想说的话和他心里的想法,但我们却可以从留学生的神情、动作看出他的想法。

  ●第三句:引导学生从“摇摇头、吃力、趔趔趄趄”等词语谈自己的感受。

  师:“摇摇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拒绝老板的面包;意味着将继续挨饿;意味着饥饿带来的威胁)中国留学生是在什么情况下摇摇头的?联系第三自然段“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

  师:他已经饿了好几天,连穿大衣都显得很吃力,可他仍然拿着鲜艳的国旗,拒绝了外国老板。他这一轻轻地摇头,却深深震撼了我们所有人的心啊!朗读句子。

  6.教师引读“我”对待国旗的三个句子。现在知道是什么改变了老板的态度吗?指名说。

  7.教师小结:是啊,中国留学生用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重,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记住,只有热爱自己国家的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敬。

  四、总结,升华情感

  师:让我们把对国旗、对国家的爱深藏在心里,然后把这份爱通过语言传递给在座的每一个人,全体起立,朗诵诗歌(国旗护卫队队歌)。

  板书设计:

  一面五星红旗

  中国留学生 外国老板

  热爱国旗 双手一摊

  热爱国家 竖起大拇指

  教后反思:

  《一面五星红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本文表达上的特点。第一课时的预设目标是:会认5个生字,会写“摊、竖”2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国旗和国家的热爱;初步感受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心理活动的写法。

  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基本达成了以上预设目标,自认为整个教学设计中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找准切入点。找准切入点,需要在分析教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确定好教学的主题,从点入手,以点带面。这节课的教学我从面包店老板的前后态度变化入手,带动整节课的教学,既节省时间,又能突出重点。

  二、点击兴奋点。《一面五星红旗》是一篇情感丰富的课文,如何让学生的情感和课文的情感融在一起,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有效地触发学生情感的兴奋点。这节课刚开始我把朗诵国旗护卫队队歌当做送给学生的礼物,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国旗的情感,给下面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氛围。课的最后又以全体学生朗诵此诗歌来感染在座的每一个人为结束,使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体会到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寻求发散点。教师应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思维发散。在《一面五星红旗》的课堂中,教学“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一句时,我让学生写一写,此时“我”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这个发散训练既让学生深深感受了中国留学生的爱国情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又让学生感受到了通过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心理活动这样的写法特点。

  同时,我也发现“体会留学生对国旗、国家的爱”这一情感目标达成得不是很好,是因为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学习体会“我”对待国旗的三个句子。分析原因,主要有:一是对学生的基础了解得不是很充分。景山小学的三年级学生学习的是浙教版教材,突然拿来一篇人教版的教材给他们学习,还不是很适应,中间有好些字都是他们所不认识的,因此初读环节用的时间比预设的要多。二是教师自己的要求不是很明确导致时间的浪费。让学生用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时,我没有强调要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所以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时滔滔不绝地把课文复述了一次。这些都是以后应该注意的地方。

《一面》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位旅居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为维护祖国的尊严,毅然拒绝救用国旗交换命的面包,面包店的老板为之感动,决定帮助他的事。本单元教材以“世界充满爱”为主题,因此,在教学中应围绕“爱”的情感线索,挖掘文本资源,让学生通过多元的解读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进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生成和升华

  【教学目标】

  1、 能够识读“摊”、“奈”、“凝”、“竖”和“拇”,正确书写“窄”、“脖”、“段”等13个字,了解作者运用外在的动作和表情,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手法;

  2、 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理解面包店的老板态度的变化,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与热爱;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对祖国的热爱和世界人民之间的友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感受“我”的爱国之情。

  难点: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 播放奥运会中中国国旗徐徐上升的情景,让孩子们说说这意味着什么?引入课后资料袋,了解“国旗”,明白国旗代表的是自己的国家。

  2、 了解哪些地方常常红旗飘扬。(天安门广场、学校的升旗仪式,航海船只上飘扬的国旗,首次登上珠峰、南极都要插上国旗。因为国旗代表着我们的国家。)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初读了解,明晰文章内容

  1、 自由朗读全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话粗略概括文章大意。

  2、 点名学生回答

  (板书:我面包店老板)

  3、 课题是“五星红旗”,文章从头到尾,都紧紧围绕“五星红旗”展开。请你再快速阅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五星红旗的句子,看看课文有几处写到“五星红旗”?

  (1)、将学生找到的关于红旗的句子在课件上显现,随机正音。

  (2)、引导学生概括第一处标题:手举五星红旗

  (3)、再读句子,照样子列出其他标题

  脖系五星红旗 拒换五星红旗 花拥五星红旗

  三、 精读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 逐句朗读并体会句子的情感:

  课件出示五星红旗句子之一:“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

  a、指名读,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让别人知道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b、把你感到骄傲自豪的体会带到句子中读一读。相互评价。

  2、 课件出示五星红旗句子之二:“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a、指名读,他为什么把五星红旗系在脖子上呢?说明了什么?

  b、指答,“为了防止丢失才系在脖子上,说明了他把五星红旗看得跟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多么热爱五星红旗啊!”

  c、你能用你的朗读声表达作者热爱五星红旗之情吗?

  老师导语:可是,不幸的事真的发生了,我在漂流中出事了,醒来后,我面临着怎样的处境呢?你能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吗?

  学生找出有关句子并朗读,课件出示句子:“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

  a、指名回答:他处境怎样?(伤痕累累、饥饿难耐、筋疲力尽)

  b、那么,什么是荒无人烟?

  c、筏子和背包都不见了,背包里可能装着些什么?

  d、如果是你,你的心情会怎样?把你着急、害怕、伤心、难过的心情带到文中读一读。

  老师小结:是啊!在这样的情况下,三天了没吃一点东西,身上多处受伤,此时,“我”最想要的事什么?(我最想吃东西,然后去医院治疗伤痛,再躺在床上美美的睡一觉。)可不,“我”终于来到了一家面包店,“我”要用新大衣换面包,可老板却不干。

  3、 课件出示五星红旗句子之三:“突然,老板眼里闪出亮光,他用手指着我的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惊奇地问:那是什么?”

  a、齐读句子,思考:老板看见了什么?

  b、老板此时是怎么想的?(嘿,那不是他们国家的国旗吗?还系在脖子上呢,说明很爱他的国旗的嘛。我来考验考验他,用国旗换面包,看他换不换?)

  4、 课件出示五星红旗的句子之四:“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接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a、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我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b、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导语:这时,老板看到我的表情,竟然真的提出要用国旗换面包。

  5、 课件出示五星红旗句子之五:“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

  a、齐读句子,想象:老板可能是怎样对我说的?

  b、我换了没有呢?

  6、 课件出示五星红旗的句子之六:“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a、指读句子,“凝视”是怎样地看?“久久地凝视”五星红旗,他可能在想什么?

  b、他的思想在作斗争,如果换了会怎样?不换又会怎样?

  c、谁来把“我”此时的心情和感受用朗读声表达出来?

  导语:一边是救我生命的面包,一边是代表祖国尊严的五星红旗。我果断地做出了选择。我最后的决定是什么?

  7、 课件出示五星红旗的句子之七:“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a、这句话中哪些词语令你感动?(吃力地、趔趔趄趄、筋疲力尽、)

  b、为什么让你感动呢?(因为他路都走不稳了,可是他即使饿死也不用五星红旗换面包,他把五星红旗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用自己的生命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因此我感动。)

  c、大声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动。

  四、教师总结,体会写作方法

  在我心中,国旗比我的生命更重要,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文中的“我”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但却用神情、动作、表情等体态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是一种很巧妙很传神地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写作方法。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写人的文章中用上这种写作方法。回头写个小练笔也可以。

  第二课时

  一、 回顾旧知,落实字词

  1、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

  2、课件出示已学课文句子当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及时正音;

  3、

  二、 再读课文,另获新感

  1、 文中除了我,还有另外一个主人公,那就是--面包店的老板。面包店的老板又是个怎样的人呢?找出描写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句子,读读,体会他的态度。

  2、 课件出示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变化的句子:

  (1)“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2)“他见我醒了,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a、读一读,谈体会,说理由。

  b、老板前后态度的变化为什么这么大呢?(敬佩我,被我的爱国热情,维护祖国尊严的精神受感动。)

  老师小结:“我”用实际行动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我的爱国之情也赢得了这位外国友人的理解与尊重。

  3、 课件出示五星红旗的句子之八:“这时我才发现,在我床头的花瓶里,有一束美丽、芬芳的鲜花,花丛中插着那面心爱的五星红旗。”

  齐读,读出你的自豪和骄傲。

  三、 升华主旨,触发情感

  学到这里,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文中的我“说”和面包店的老板说,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我想对中国留学生说:

  我想对面包店的老板说:

《一面》教学设计11

  教学课题:

  一面(阿累)

  教学目的:

  1、了解鲁迅先生的为人。

  2、学习按时间顺须记叙见面经过,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3、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积累词语。

  学习重点:

  目标2、3

  教学方法:

  研读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一、阅读序幕

  同学们知道鲁迅是位大文豪,写过许多文章,又很高的成就,可不一定知道鲁迅的为人。其实,鲁迅先生还是一位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民主战士。他在《自嘲》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学习《一面》,相信大家经过这“一面”之后,一定会对鲁迅先生有更深刻的认识。(板书课题、作者)

  二、阅读主场

  (一)浏览课文,按记叙要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作口头叙述:

  时间——

  “1932年秋天”~“一天下午~还要等半个小时的样子”~“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1936年10月”

  地点——

  “上海”、“虹口公园”、“内山书店”、“店里”、“店后面长台子旁边”、“南面”、“北面”、“里面”、“书店的门”

  起因——

  “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歇歇”。

  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卖书缺

  结果——“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文章回忆的四十年前的往事:作者去内山书店避雨,和鲁迅先生不期而遇,短短的“一面”,鲁迅先生的外貌和言行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这是一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人物回忆录”)

  (二)阅读讨论

  描写方法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性格特征

  中景(1)瘦瘦的,五十上下,穿牙黄长裳,咬着烟嘴坚强不屈

  尽心尽力

  忘我工作

  近景(2)面孔黄白,瘦,长发直竖,胡须浓黑

  (4)黄白的脸,瘦,直竖长发,牙黄羽纱长裳,“一”字似的胡须,捏着黄色烟嘴

  特写(3)竹枝手指(5)脸——瘦(6)手多瘦

  画出文中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语句,分析其特点,先在小组讨论,再推举一个同学在班上交流。教师归纳,完成下表:

  (三)文中的外貌描写,使我们获得了关于鲁迅先生“瘦但又精神”的深刻印象。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刻画,还大量采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选读文中的语言描写,看看我们还能获得关于鲁迅先生怎样的印象。(学生选读,在小组交流,并推荐代表发言)

  (热情温暖、诚恳慈爱)

  (四)研究题目《一面》设置的好处

  “一面”时间虽然短暂,但鲁迅先生却不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给了“我”巨大的鼓舞和力量。(让学生找出显示给“我”巨大鼓舞和力量的段落,并抽取关键的词语加以体会。)

  (五)学生举例,交流自己在阅读中体会到的作者在用遣词造句方面所显示的的感情色彩。

  (提示:作者是怀着无限的深情缅怀鲁迅先生的,因而,遣词造句感情极其浓烈,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

  三、阅读尾声

  (一)课堂练习:

  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或含义

  ⑴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分析作用)

  ⑵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犹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分析含义)

  2、背诵“这是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至文末。

  (二)课外合作作业

  给爸爸妈妈讲述你对鲁迅先生的新的印象,并以《梦中与鲁迅先生交谈》为题写一读篇短文。(要求短文中的鲁迅先生的特点与课文中的相吻合)

《一面》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通过对《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学习,让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尤其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位受万人爱戴的人。鲁迅逝世,各色各样的人都来吊唁他,在巴金的《悼鲁迅先生》中可见鲁迅在人们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鲁迅走了,留给人们的是悲痛,也是回忆,侄女周晔对伯父的回忆中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一位青年工人却只与鲁迅有一面之缘,在他的回忆中,鲁迅又有什么值得这位青年学习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面”。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

  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3、就在阿累与鲁迅的这一面之交中,阿累对鲁迅整体的印象是什么?

  (课文第三段中的一句话。)

  4、可见鲁迅已经给阿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从文中找出对鲁迅的描写的句子,划出来,并在旁边作上批注,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这几次描写有个共同点,都是写鲁迅的“瘦”。那我们就找出写鲁迅的“瘦”的词语或句子:“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6、同学们,鲁迅多瘦阿,瘦的让我们震惊,瘦的让我们心痛,为什么他会如此的瘦呢?请同学们结合着课文了的内容和课外搜集的内容进行讨论。

  (带病工作,深夜写作,忧国忧民……)

  7、鲁迅的心里装着千千万万的劳苦人民,他用自己的笔批判着当时的社会,他用自己的力量救护着当时受苦落难的人们,可见,他的瘦是多么的令人肃敬阿。他虽瘦但──

  请找出关于鲁迅的“精神抖擞”的句子:“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他瘦的多精神啊!

  8、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对鲁迅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交流。

  9、集体朗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感受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那“微笑、点头”蕴含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3、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4、鲁迅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虽然鲁迅离我们很遥远,但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就像阿累一样,用“一面”时刻鞭策自己,我们也应该时刻叮嘱自己要学习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

  四、拓展

  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写一段外貌描写,不写名字,让其他同学猜测。

  【板书设计】

  一面

  鲁迅先生──瘦──精神

《一面》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认识“摊、奈、凝、竖、拇”5个生字,会写“窄、脖……”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假日、防止、脖子、漆黑……”等词语。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字中感受“我”在漂流时遇到的困难。

  3、初步感知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4、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知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字中感受“我”在漂流时遇到的困难,初步体会我对国旗的尊敬和热爱。

  [课前准备]

  1、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1、出示多媒体课件:刘翔等奥运冠军在奥运夺冠后身披国旗奔跑、热泪目视国旗升起的动人画面,以及在南极大陆,在边防哨所,我国的五星红旗在激昂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感人场景。

  2、教师导入:同学们,此时此刻看着这感人的场景,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你最想说些什么?

  3、心灵对话: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想。

  4、导引课题: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板书课题)

  (如何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五星红旗”所蕴涵的沉甸甸的意义,对孩子们理解文本中的“我”的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铺垫作用。所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课件再现这感人场景,这一切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为五星红旗自豪的情境中,酝酿了浓浓的爱国情,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了情感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生字及所在词语,多读几遍。(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读书时间)

  2、小组合作学习。

  a、拿出小组自制的词语卡片进行认读,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互相教读不认识的字词,并想办法快速记住。

  b、轮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帮助释疑解难。

  3、集体交流反馈。

  a、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快速认读。为生字再找些新朋友组成词语,请学生写在课本上。

  b、指导书写比较难的字,如:“摔”、“漆”。

  c、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语文课标》指出三、四年级的学生应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所以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默读课文,要求学生给课文标上自然段,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让学生自由交流理解。

  3、教师可从“留学生怎样?面包店老板要怎样?结果怎样?”等方面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件。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真切的从旅居海外留学生身上品出沉甸甸的“国旗情”,感知到“浓浓爱国情”,对留学生油然而生出敬佩之情。)

  4、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在国外读书的第一个假日,我决定做一次漂流旅行”。旅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指名回答

  2、朗读二、三自然段。

  3、重点引导学生研读重点句:“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一块巨石挡住了,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我迷路了,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直到第三天中午,我才来到一座小镇,走进一家面包店。”

  4、随机理解“无影无踪”、“荒无人烟”,让学生感悟留学生当时处境的困难。

  5、让学生想象此时留学生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为下文作铺垫)

  6、让学生带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有感情的朗读重点句,读出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来。

  (这一环节通过品读,让学生真切的体验到留学生急需帮助,为下文作好铺垫)

  7、留学生来到了面包店,面包店老板态度怎样?

  8、请学生快速浏览四到十一自然段,画出描写面包店老板的语句。

  9、课件出示有关句子,让学生对比朗读。

  (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体味面包店老板前后不同的态度)

  10、学生自由质疑:面包店老板态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既然面包店老板讲究平等交易,为什么拒绝用大衣交换面包,而同意用五星红旗交换面包呢?

  11、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那么我们下节课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下课。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带着兴趣离开课堂)

《一面》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识记:

  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等词语。

  ⑵ 理解:

  ① 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② 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德育目标:认真体会鲁迅先生真诚地关心和帮助进步青年的情怀,从中受到鼓舞,并提高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加深对他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难点】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流程与教学互动】

  一、导入

  1、谈话:

  同学们,我们了解一个人可以直接接触他观察他,但对于像鲁迅这样已经逝去的伟人我们从何了解呢?对!通过他的朋友、亲人、同事对他的评价中去了解。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

  这些都是熟悉了解鲁迅先生的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那对于一个和鲁迅仅有一面之缘的公交车售票员阿累眼中,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板书课题:一面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法表达沉痛的悼念。作者与鲁迅仅见过“一面”,但对鲁迅外貌、言行观察细致,记忆犹新,于是能因小见大,表现出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的足印继续前进的思想感情也渗透其中了。

  文章回忆的是四年前的往事,写成于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思念和敬仰鲁迅,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瘦。)

  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

  追问:

  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为了劳动人民的疾苦。)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7、当我见到同桌互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诚恳推荐别人的书,多么地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一面》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师: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四、拓展写作

  1、总结:

  全文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通过赠书过程中对鲁迅的肖像、语言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画像,但不直接说出他们的名字。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2、学生交流自己所写的文章,并猜猜写的是谁。

  五、课后作业

  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教学反思】

  1、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交流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

  2、本课以自学为主,老师讲授为辅,能让学生最大限度的锻炼自己阅读文章的能力。

  3、小练笔的写最熟悉的人,为学生的写作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把文章中的描写方法灵活运用起来,为学生协作创造了一个绝妙的契机。

《一面》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防止、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摔倒、费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播放天安让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2004年奥动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录像。

  2、师:看完了这个短片,你们对五星红旗有了怎样的认识?

  学生各抒已见。

  3、在一位身处异地的中国留学生的心中,五星红旗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揭题:

  一面五星红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画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认读生字,轮流读课文。

  三、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小组合作,再读课文,讨论交流:课文围绕什么来写的?

  (五星红旗)

  2、汇报交流,列出标题。

  手举五星红旗、脖系五星红旗、拒换五星红旗、花拥五星红旗。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在这些写到“五星红旗”的句子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选择你最为感动的地方读一读。

  2、汇报交流,深入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并相互解决问题:

  ⑴手举五星红旗部分:

  作者去河漂流,带的东西本应越少越好,为什么要手举五星红旗?

  ⑵脖系五星红旗部分:

  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⑶拒换五星红旗部分:

  在怎样的情况下,面包店的老板提出用面包换五星红旗?

  “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时,“我可能”会想些什么?

  “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忽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⑷花拥五星红旗部分:

  小组讨论:

  画出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模拟采访,深入理解。

  记者:面包店老板,你为什么要帮助一个你素不相识的中国留学生呢?

  面包店老板:……

  记者:这位中国留学生,你想对面包店老板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播放歌曲《五星红旗》,学生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课文两个人物的看法,引导他们体会国旗在人们心目中的意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用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指导,学生练读。

  (第三自然段表现了“我”的困难处境,要读得低沉一些;第十自然段写“我”拒绝老板的要求,要读得稍快,读出坚决的语气。)

  2、学生展示读。

  3、评议。

  三、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字形复杂的字,如:

  “窄”“漆”“鼻”“摔”,“窄”可以联系“作”“昨”书写;“漆”字的右下部分不能写成“水”;“鼻”字是上中下结构,上中部分的“自”和“田”都要写得略扁;“摔”字右边中间部分是“幺”,不要写成蛟丝旁。

  四、展示台

  1、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

  2、学生将搜集有关于国旗的故事和资料,或者是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生活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

  3、进行班级交流。

  【板书设计】

  一面五星红旗

  手举五星红旗

  脖系五星红旗

  拒换五星红旗

  花拥五星红旗

【《一面》教学设计15篇】相关文章:

1.《一面五星红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诗意》教学设计

3.《春笋》教学设计

4.《石榴》教学设计

5.《书包》教学设计

6.《落叶》教学设计

7.美术教学设计

8.春潮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