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时间:2020-09-14 17:53:1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是讲效率的社会,时时、事事、处处都要求高效率。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机械效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3、培养学生对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教学仪器】

  电脑教学平台一套,滑轮组、铁架台、弹簧秤、刻度尺、相同木块和细线各20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师:我们学校旁有一座私人住宅正在建造中,现在需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在投影仪上映出下图: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片,一分钟后,教师: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

  学生:第三种方法最省力。

  教师:如果从功的角度看这个问题会怎样呢?

  首先,让学生一起分析,这三种工作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把重100牛的沙子从地面运到三楼,这是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同学们计算一下,单纯完成此任务,需要做多少功呢?

  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板书:W1=G沙·h=600J

  第三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3)W2=G总·h=690J

  第二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2)W2=G总·h=780J

  第一种方式,人做的功是多少呢?

  1)W2=G总·h=3120J(此处学生遇到了困难,这也是安排上面计算顺序的目的。困惑一:需要计算楼梯的长度吗?提示学生: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可以分解成先水平移动不做功,再竖直升高做功。困惑二:人的体重该不该算上?)

  学生分析计算结果:三种方式做的功都比W1多,额外多做的功不一样,可见第三种方式最好。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在脑中初步形成有用功、额外功的概念,为新课讲授做好充足准备。

  师:我们的目的是把砂子运上楼,所以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这是有用的功。用滑轮组将砂子运上去,在完成运砂子的同时,还不得不对桶和动滑轮也做了功,此外还要克服各种摩擦做功,这部分对砂子提上楼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是额外功。

  板书: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在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

  额外功:在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

  典型练习:

  用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对 做的功是有用功,对 做的功是额外功。

  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带有一些水,这时对桶做的功是 功,对水做的功是功。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搬沙子明确“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然后通过典型习题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三个概念。

  二、引入机械效率

  1、学生分组实验(共20个小组,分2个内容,每10个小组做1个内容,2个实验并进。)

  测定:把重G=1.5N的木块,提高到h=0.2m的高度时,

  ①通过一定一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总功。

  ②通过两定两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总功。

  每个实验的记录结果选1~2组,在投影仪上映出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做实验,既能增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同时又为引出机械效率做好铺垫。

  2、讨论与分析

  教师提问:(1)有没有一种简单机械只做有用功,不做额外功?

  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提问:(2)使用不同的简单机械做功,完成相同的有用功时,所做的总功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不同)(这说明额外功不同)

  教师提问:(3)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学生回答:(越少越好)

  教师提问:一定的总功中,额外功少意味着什么?

  学生回答:有用功多。

  教师提问: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最关心的是所做的这些总功中,有用功究竟占了多少。为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做机械效率。

  板书:

  (二)机械效率的定义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板书:

  (三)机械效率的公式:

  练习:

  1、计算课本例题中起重机的机械效率。

  2、计算学生分组实验中所用的简单机械效率。

  师:由计算结果推知。

  板书:

  (四)机械效率η是个百分数,一定小于100%,没有单位。

  三、小结

  师:以上我们讨论了机械的效率,其实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效率”的含义很广泛。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效率问题。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是讲效率的社会,时时、事事、处处都要求高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去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我们在学习中,也应注意学习的效率,特别是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率,这是我们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方法。

  设计意图:把机械效率和学习效率进行类比,促进学生理解概念,同时还渗透学习要讲究效率的方法。

  四、内容深化:

  老师适当指导讨论如下问题:

  1、功率大的机械它的效率是否一定越高?提高功率是否就等于提高效率?

  2、机械效率越高是否一定越省功?

  3、做功越多是否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4、增加总功是否即可提高机械效率?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初步区别功、功率、机械效率这三个不同的物理概念,从而对全章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

  五、布置作业

  1、认真复习课文。

  2、预习下节教材,做好分组实验准备。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机械效率教案(精选7篇)11-20

《公输》教学设计12-22

《日》教学设计12-18

《诗意》教学设计12-07

《春笋》教学设计12-06

《石榴》教学设计12-05

《书包》教学设计12-03

《落叶》教学设计12-03

美术教学设计12-03

春潮教学设计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