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7 09:08:1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合集7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独具魅力的真性情,努力做一个自然真实的人。

  2.学习本文抓特征、用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汪曾祺( 1920---1997 ),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 1939 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先生的影响。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等。散文集有《蒲桥集》、《塔上随笔》等。文学批评集有《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其代表作也是其获奖小说是:短篇《受戒》、《大淖记事》,这些小说都是以散文笔调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属于民俗风情小说。其散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精致。兼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文中始终贯注着互融相济的儒道文化思想,因此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后位士大夫”。

  (二)金岳霖(1895-1984)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浙江诸暨人士,生于湖南长沙。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现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

  著有:《逻辑》、《论道》和《知识论》。 其中《论道》,其原创性思想之丰富,在中国现代哲学中罕见其匹,被贺麟称为“一本最有独创性的玄学著作”。

  而《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2、基础知识:

  1汜水 演绎 脖颈 呢帽 不肖

  甘霖 逻辑 接触 跳蚤 兴奋

  麂皮夹克 熙熙攘攘 鳏寡孤独

  2、根据字音写出汉字:

  枯zào jiàn赏 xiàng貌 深居jiǎn出

  nài心 细jūn 屋yán 一fù镜片

  3、理解词语

  谈吐 深居简出

  熙熙攘攘 一时无二

  4、自主学习,整体把握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1)请用一个词概括金岳霖先生给你的印象。

  (2)金岳霖先生“有趣”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课堂学习】

  1、从这些趣事中可以看出金岳霖先生什么性格特征?

  2、“有趣”是金先生的主要特色,在其身上,还有重情的一面,试作分析。

  3、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其妙处。

  【拓展延伸】

  同学们上学多年,一定遇到过许多老师同学,写一段文字,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他们的个性特点。(100字左右)

  【小 结】

语文教案 篇2

  一汪碧绿的湖水边,一个老人与一群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图画。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有一天老人与世长辞,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这是何等悲壮的场面,更是一份令人震撼的情。今天第一节语文课我带领学生感受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这份真挚的情感,我和学生们都深深的感动了。

  后来有学生写自己课后的感受,说:“那堂课里,时间不知不觉就溜走了,铃声响了,我们无奈地告别了这难忘的课堂。”还有学生说自己感慨很多,心潮久久不能平静。也有不少学生说自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为何这堂课能收到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呢?我反思了一下,主要我紧紧抓住了“情”字,充分挖掘了文本的情感,让情满溢课堂。

  一、蓄情,渲染情感氛围

  这组课文的主题是“人和动物和谐相处”,《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情厚意,于是我想到了一首令人感动的乐曲《爱尔兰冥想》。酿造了一种感伤的气氛,同时我也深情的导入:每次听到这首乐曲,我都会心潮起伏、感动不已,甚至有一种流泪的冲动,感伤的音乐、深情的语言,一下子就奠定了学生进入文本的情感基调。

  二、入情,欣赏和谐画面

  文章是以“言”表“情”的。课文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教学时,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教学这部分,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老人与海鸥的和谐画面,然后让学生来描述画面,并畅谈自己的感受。情感不是一种涂抹在作品表层上的附丽品,而是深深地渗透在构成作品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标点和每一个句子之中。于是我抓住了老人喂海鸥的重点段落,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有声有色地齐读,让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老人与海鸥之间可能会有的对话,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人与海鸥的那份和谐快乐,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无私的爱。

  三、激情,升华人物形象

  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了教材,查阅了有关海鸥老人的大量的报道和资料,我被老人那份痴迷的爱深深地打动了。于是我把搜集的资料整理成一篇短文《平凡的丰碑》,让学生拓展阅读,并用音乐烘托,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发展了学生的情感空间。

  四、动情,体会震撼情感

  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正确体悟文本情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文的后部分,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我充分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意会、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海鸥那浩瀚无边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海鸥对老人那份震撼的情感,和文本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五、泻情,祝福海鸥老人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较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被人物精神所感染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即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教师要把握好学生急于泻情的需要,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途径和佳机,培养学生丰富的移情能力。所以分析完课文后,当学生们深深地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时,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让学生为老人写一句祝福的话。这时学生的情感找到了宣泄点,完全迸发出来了。“祝老人在天之灵能够安息,您放心地去吧,还有许多的人会来喂海鸥,会照顾您的儿女们的。”“老人,您虽然走了,但是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活在海鸥们的心中。祝你在天堂开心快乐!”……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在课文学完后进行创编献给海鸥老人的碑文。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发展情况设计的课文练习。特别拓展延伸阅读,贯穿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超文本阅读,这也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分层教学的需要而精心设计的。

  六、充分的让学生朗读。

  语文教学要“读占熬头”,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要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会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超越自我。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从爱迪生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进行发明创造的事迹中受到教育。

  2.通过重点段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给自然段分层,进而读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节省”、“顽强”、“合适”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着重理解4、5自然段,了解爱迪生顽强进行科学实验的经过。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给自然段分层,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介绍爱迪生,通读全文,自学生字、词。

  1.教师介绍爱迪生。

  2.让学生自读全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3.学生借助查字典认识生字的音、形、义。

  (二)检查自学。

  (四)指读词语,复习巩固。

  (五)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抓重点句进行段的训练。

  1.学习1、2自然段。

  (1)指读1、2自然段。思考:爱迪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用文中内容回答。

  (2)引申思考:一个“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的穷孩子,怎么会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呢?

  (3)爱迪生小时候做科学实验,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2.学习第3、4自然段。

  (1)指读3、4自然段。思考:爱迪生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受到哪些打击,遇到哪些危险?他是怎样对待的?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火车震动,白磷翻倒,遇空气燃烧起来,车长气急了,打了爱迪生一个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2)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3)指读第4自然段。思考:爱迪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哪些危险?他是怎样对待的?

  (4)本段有几句话?指名分句读并说说句意。

  (5)让学生想一想这几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3.学习第5自然段。

  (1)指读第5自然段,让学生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默读第5自然段,将段中四句话分为三层。

  (3)讨论分层。

  (4)出示句子:

  “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发明了电灯。”

  思考:爱迪生是怎样不懈努力的`?怎样的灯丝才是合适的灯丝?

  (5)指名读句子,回答问题。

  (6)由此你可以看出爱迪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谈话:正因为这样,爱迪生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回顾全文,总结学法。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读懂重点段的?

  抓重点句,理解句意。

  划分层次,弄清句间联系。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检查复习。

  (二)指读课后思考·练习5,明确要求。

  (三)指导学生练习造句。

  1.理解词议。

  节省 顽强 合适

  2.让学生找出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弄清句式和使用范围。

  3.教师造句引路。

  4.学生口头练习。

  (四)学生当堂完成书面练习。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并会写其中的12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段落。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激发集邮热情,仿写自身的集邮册。

  二、教学难点

  感悟“我”的集邮册美丽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教学用具

  录音机、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谁喜欢集邮?集邮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邮票很美可以欣赏,可以增加知识有收藏价值……)

  2.谁想向同学们展示一下你的集邮册,介绍一下你最得意的收藏?

  (二)自学文章,整体掌握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读一遍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并考虑:你认为“我”的集邮册美丽吗?从哪几方面看出它是美丽的?读一读画一画并说说自身的感受。可适当做一些批注。

  4.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自身的理解和认识。

  (三)品读文章,体会感情

  第二小节:

  重点体会:壮丽山河的美

  主要采用“读、谈体会、评读、介绍并展示资料”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万里长城、长江、庐山、黄山、苏州园林、布达拉宫、西双版纳、桂林山水……了解中国的壮丽山河的美,从而发生热爱祖国之情,与作者发生共鸣。

  点拨:日月潭、半屏山在哪里?为什么说他们在做思乡的梦?结合实际谈谈自身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祖国的关心与热爱。

  诗中很多句子是一对一对地出现的,读起来觉得特别美。感悟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评读。

  第三小节:

  重点感受:历史长河积淀的无穷力量。

  主要采用图片展示,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欣赏中感悟,在想像中感悟;在感悟中读,在想像中读;以在欣赏中读的方式感受集邮册的美,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情歌颂。

  用小组喜欢的方式朗读一一对应的句子,进行小组间的赛读。

  (四)感受内容、练习背诵

  1.指导朗读2~4节的第一句诗,体会出一句比一句强烈,从而感受到作者热情歌颂伟大祖国的那份越来越浓烈的激情。

  2.分角色读配乐诗歌。

  3.选自身喜欢的句子、段落练习背诵。要注意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4.指名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五)提出疑问,升华主题

  文章学到这儿,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师生一起解决学生的疑问)

  师可提问:“美丽的”集邮册,仅仅是指它漂亮吗?能体会出“美丽”这个词所能表达出的'感情吗?(内容,知识丰富、抒发着对集邮册的喜爱、对祖国的热爱)

  (六)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小作者认为“我”的集邮册是“美丽”的,带着这种自身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配乐)

  2.我们很多同学都展示了自身的集邮册,你能仿照这篇文章用诗歌的形式、用一一对应的句子,把你对集邮册的喜爱展示给同学们吗?试着动笔写一段。

  3.指名给大家念一念自身的创作,互相评价。

  (七)安排作业

  1.背诵文章。

  2.完成仿写内容。

语文教案 篇5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老师不知道我们一(2)班的小朋友喜欢看动画吗?那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动画故事,大家想看吗?

  2、课件播放动画片《自己去吧》,学生欣赏。

  3、这个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出示动物图片及拼音文字:“小鸭”“鸭妈妈”“小鹰”“鹰妈妈”)

  4、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让我们亲切地叫叫他们的名字。

  5、你最喜欢谁?能给它打个招呼吗?

  二、初步整体感知课文,教学生字

  1、这个故事好看吗?想不想自己去读一读?打开课文,翻到111页,自己读一读吧。(提出自读要求)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朗读。

  ⑴ 小朋友读得真认真,老师想听听哪些小朋友把课文的第一段读正确了。你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能干的小朋友还可以把整段读下来。

  ⑵ 读得好的小朋友老师还要给你们戴头饰,让小鸭和鸭妈妈和你们做朋友。

  指名读。

  4、小组合作学习第2自然段。(各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

  小朋友读得真好听,小鸭和鸭妈妈都愿意和你们交朋友。没戴上头饰的小朋友还有机会呢。我们来看第2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比比哪一小组读得最好?

  5、教师检查,并把头饰奖给读得好的小组。

  6、重点指导读词语。

  师:小朋友真棒,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合作学习就把课文读得那么好。老师觉得有几个词特别难读准,能读给我听听吗?卡片出示:游泳、您、深、风景。指名读,当小老师领读。

  7、小朋友读得真带劲,老师也想读一读。

  听了故事后,你能说说这四种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提示:两位妈妈说的相同的一句话是什么?)

  8、揭示课题《自己去吧》。出示齐读。

  9、生字教学:出示卡片“自”“己”“自己”和“吧”。

  9、“自己”是谁呀?(拍拍自己:我)。故事中的自己是谁呀?

  10、对呀,这句话是两个妈妈对小鸭和小鹰说的。学学妈妈平时的口气,读读课题。

  三、品读第一段,指导朗读

  1、出示课件(课文中第一幅图),你们听,小鸭在与妈妈说话呢?他在说什么呀?生答。

  2、教师点击课件,在小鸭上方出示句子:“妈妈,您带我去学游泳好吗?”

  3、指名当小鸭读这句话。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语(这个小朋友读得好,鸭妈妈忍不住要答应他的要求了。小鸭真喜欢你,他很想和你交朋友。)

  4、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好像真得看到了小鸭在请求妈妈带他去游泳。谁能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同桌边做动作边读这句话。指名演读。

  5、听了小鸭的话,鸭妈妈怎么回答?点击课件,出示句子:“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6、指导朗读。谁愿意做鸭妈妈来读这句话。指名读。想做鸭妈妈的起立,一起读这句话。

  师:听了小朋友的朗读,老师也想做一回鸭妈妈(师带上鸭妈妈的头饰)谁来做我的宝宝呀?

  指名一生与老师分角色读对话。

  7、全班学生演读对话。

  师:哪只小鸭子和鸭妈妈来给大家表演一下?指名两生上台表演。

  8、听了鸭妈妈的话,小鸭会怎么想?(让学生体会“自己去吧”这句话的含义)

  9、是呀,真像小朋友想的那样,小鸭自己去学游泳了,它会遇到什么困难呢?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10、想看看小鸭是怎么游泳的`吗?你瞧。课件出示小鸭学游泳的过程。

  11、小鸭终于学会了游泳,它多高兴呀!你听,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教师播放小鸭子的歌曲,学生学做课间操)。

  小鸭学会了游泳,他非常高兴,迫切想对我们小朋友说话。你们看,小鸭在向我们说什么?

  12、你想对小鸭说句什么话?

  13、老师觉得你们真棒,不仅想象力丰富,课文也读得很好。老师也想和你们合作读读第一自然段(教师读旁白,学生分角色读小鸭和鸭妈妈的话)。

  四、游戏激趣,巩固生字

  1、小鸭学会了游泳,你们瞧,小溪里游来了一群小鸭。他们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你们愿意和他们做朋友吗?(教师出示小鸭图片,图片后面写好本节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词)。

  2、你读得真好!你看,小鸭向你游来了!(送给读得准的学生一只小鸭)。

  3、刚才学的这些生字,你以前看到过吗?在哪里看到过?(学生回答)

  五、指导书写

  1、小朋友的本领真大,一节课就学会了这么多生字。(出示卡片,齐读一遍)

  2、这么多的生字,我们一起来学写其中的两个。(教师在田字格范写,指导)

  3、学生在书上或田字格上写字。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进一步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第二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中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卡片、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文章脉络

  2、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的精神、

  3、进一步认识总分段式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过程

  1、预习引入、

  2、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分段指导、

  4、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围绕课后1(1)自学课文1~3自然段、读读划划、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余思考: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

  (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3)自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课后2、

  ①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

  ②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

  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

  ③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名读第3自然段、回答课后1(1)、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齐读第3自然段、

  (5)指名读1~3自然段、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二、三两段、指导感情朗读、

  2、进一步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不断进取、热心为人们做事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1)指名读第一段、

  (2)说说小溪流在奔流中遇到哪些阻挡、它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阅读课文2、3两段、

  (1)默读第2段、思考课后1(2)、

  (2)读后讨论、

  ①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

  ③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

  ③枯树桩和枯草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

  指导读对话、

  (3)齐读第9自然段、

  ①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的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大江、冲向海洋)

  ②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4)指导分角色朗读2、3段、

  3、总结全文、问: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向小溪流学些什么

  (不断进取、永不停息、为人们做有益的事、)

  板书:

  山谷

  不分日夜奔

  拐弯的地方

  不知疲倦冲

  海洋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要求:

  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了解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大陆小朋友与台湾小朋友非常渴望团聚。

  3.学会本课涉及到的新字词。

  二、 课前准备:

  中国地图、台湾地图 ,台湾景色的图片资料 ,有关台湾的资料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陆小朋友的心愿;学习生字词。

  四、教学难点:

  了解台湾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

  1.营造课堂情境、谈话引入本课学习内容《小帆船》。

  2.拿出地图,让学生找到台湾的位置。

  3.告诉学生,台湾是我国的一个岛屿,与大陆隔海相望。

  4.展示台湾风景和风土人情的图片给学生欣赏。

  5.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六、分析课文:

  1.前四行,让学生感到船儿虽小,但却满载了大陆小朋友的`关切之情;路途艰险,更表达出大陆小朋友渴望祖国统一的决心。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2.接下来的四行,重点理解日月潭、阿里山是台湾的象征。使学生明白,“捎到阿里山,捎到日月潭”就是捎给台湾每一个地方的小朋友。

  3.最后两行,抓住“欢迎”、“联欢”感受大陆小朋友的热情和盼望早日与台湾小朋友一起学习的心情。

  七、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假如捎封信儿去台湾,想一想你打算写些什么给台湾小朋友?

  八、教学结束:

  以歌曲《小小的船》结束本节课。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12-22

小学语文教案08-03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10-18

语文《画杨桃》教案04-21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8-18

小学语文教案10-07

【荐】语文教案02-15

实用的语文教案12-06

有关语文教案范文07-27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