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3 07:39:08 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小学数学教案3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集合]小学数学教案3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掌握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简单分析统计图。

  3、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第二步:确定直条和间隔的宽度;第三步: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直角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多媒体课件第2页)谈话:自古至尽,我们国家就是一个山清水秀,名山众多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名山吗?

  (设计意图:从生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谈话:今天,老师把其中的'五座名山给同学们搬来了。(展示课件第37页:五座名山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简单了解五座名山海拔高度,感受祖国山川的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条形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8页)出示问题:你能很快说出哪座山最高吗?

  (设计意图:为下面研究条形统计图做铺垫。)

  (展示课件第8页:五座名山海拔高度统计图)出示问题:观察条形统计图,你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从统计图中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初步分析图,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简单概括条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

  2、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展示课件第9页:四幅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学习条形统计图制作方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出示课件第10页的问题:该怎么画条形统计图呢?)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制图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全班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出示制图步骤。

  (3)(展示课件第11页)出示例题,指名读出例题统计表中的数据。

  教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画图。(教师课件演示制图步骤)

  (4)幻灯机展示学生学生画图,及时给予评价。对于不规范的图给予指导,画图难点集中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画图,亲身感受画图的难点,教师针对难点集中指导,让学生突破本课难点)

  3、引导学生简单分析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12页)游戏:你来问 我来答

  出示问题,让学生选择问题,指定其他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图的能力。此环节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有学习疲劳的感觉。)

  4、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展示课件第13页: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对比)提出问题:统计表和统计图,哪一种方式表示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更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刻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三、巩固新知

  1、(出示课件第14页)让学生依据统计表中给出的数据画一幅条形 统计图。

  2、(出示课件第15页)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强化教学重点,突破画图难点)

  3、(展示课件第16页,出示问题: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告诉我好吗?)

  (设计意图: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新知,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提高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学情分析:

  五(2)班共有学生38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回答问题,敢于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钻研,敢于探索,爱提问和质疑。五(1)班共有学生38人,相比之下,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成绩也不好;近10名成绩过差,勉强达到四年级水平,主要表现在知识欠账过大,接受能力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有时有照抄作业现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这些内容: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分数除法、长方体

  (二)、分数混合运算、百分数、统计和总复习,共计7个单元。另外还安排了“数学与生活”、

  本册教材中的教学重点有: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2.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针对分数应用题);3.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5.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本册教材中的教学难点有:1.整数乘法的意义与分数乘法的意义之间的联系;2.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4.感受1立方米(m3)、1立方分米(dm3)、1立方厘米(cm3)以及1升(L)、1毫升(mL)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三、本学期主要教学任务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能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结构,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掌握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并运用所学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的一些基本问题。

  3.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的读、写百分数,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

  小数互化的方法,能在理解百分数的含义和题目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的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5.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学会选择使用;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从一组数据中找出中位数和众数,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四、主要教学措施:

  1、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有学会向会学转变,有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充分把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育资源引进课堂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4、抓好每月一次的单元测试,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对他们的作业争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单元要点分析:

  一、单元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法(二)(整数乘分数)、分数乘法(三)(分数乘分数)、练习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能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经历观察、猜想和证明等数学活动,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运用分数乘分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有条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借助分数乘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从而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单元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计算法则。

  四、单元教学难点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五、单元课时划分

  共7课时

  第1课时分数乘法(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分数乘以整数。

  能力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难点:

  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启发引导、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分数加减运算题。(临时定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

  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1/5×3=

  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1/5×3表示什么(表示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该如何计算?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1/5×3=1/5+1/5+1/5=3/5;

  学生2:1/5×3=??

  教师和学生总结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2、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五、布置作业:

  课本2页3题;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1/5×3=1/5+1/5+1/5=3/51/5×3=??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整数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单元目标:

  1、 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 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认识过程,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重点:

  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1、口算:50+70 300+500 900—500 44+22

  30+50 35+55 87+49(遇到困难)

  2、87+49 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万以内进位加法。

  二、新课展开

  1、春天到了,学校安排我们坐车去动物园春游,三年级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辆车限坐88人,两个班坐一辆车能坐的下吗?

  2、列式计算。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 5+7=12 40+40=80 12+80=92

  45+7=52 52+40=92

  47+5=52 52+40=92

  4、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没有同学直接用45+47算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请生上台演示)

  5、列竖式计算

  6、多媒体出示例1 图片,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7、列竖式计算(重点讲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独立完成做一做1、2

  2、请生回答,集体讲解订正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位数的运算法则,你们学会了吗?

  五、作业

  完成练习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3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

  1、经历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认识过程,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合估算的方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和计算速度

  教学重点: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难点: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的口算和笔算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运算法则,同学们还记得怎样算吗?现在老师要考你们一下。

  1、完成下列各题 76+37 24+89 98+66 980+660 985+665

  2、980+660 985+665 不能用上节课学的计算,有同学算出来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

  二、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估算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

  2、小组讨论估算值,说明理由。

  3、请生列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4、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完成教科书上做一做,集体讲评订正。

  2、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练习五第10题,开动脑筋,独立完成。

  四、小结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打开课本15页,说一说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自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式解决问题。

  五、作业

  课本练习五1~9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认识过程,学会三位数与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2、通过观察、估算等方法,能正确的笔算多位数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口算(指生回答)

  80—7= 56—3= 76—12= 98—35=

  2、竖式计算(指生板演)

  654—12= 123—100= 876—123= 587—198=

  师小结:587—198=竖式计算应该注意点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

  二、新授

  (一)例1

  1、多媒体出示教学例题1: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

  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请同学们课本,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我们坐飞机到昆明,然后从昆明出发行348千米到达了大理,又从大理出发去丽江。大家在书上可以看到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那么大理到丽江有多少米呢?

  2、小组讨论估算大理到丽江有多远?说明方法

  3、用线段图的方法来理清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拉成一条直线,可以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

  4、列竖式计算,指生到黑板演示

  (二)例2

  1、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自由发言。

  2、同桌交流计算方法,然后选出代表,指生到黑板前讲,把你们认为最容易的方法说给大家听,边讲边板书。然后请其他学生讲评。

  师小结:改了数字之后还是要按照减法运算法则来计算

  (三)例3

  1、怎样计算500—185(自由发表意见,方法越多越好)

  2、用竖式计算,指生板书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完成第23页的做一做

  四、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作业练习六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02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2

小学数学教案08-01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07-29

(精)小学数学教案07-31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08-01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0-26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02-07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