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01 08:09:2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编5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盆、位”等12个生字,会写“分、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通过自读,知道诚实是人的美德,愿意做一个诚实的人。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小实验:种两粒花种(其中一粒是煮熟的)。

  第 一 课 时

  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板书课题,生齐读)

  读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问)

  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先自己读,再同桌交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

  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语,齐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并”、“盛”是后鼻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分段练习朗读

  1.第1自然段。

  a.自由读第1自然段。

  b.老师引读。师问:什么时候?谁要干什么?他宣布了什么?

  学生以读代答。(很久以前,有位国王要挑选一个孩子做继承人。他宣布: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承人)

  2.第2自然段。

  a.自由读第2自然段。

  b.教师范读。听一听,老师读出了什么语气?(盼望花开)你也来学一学。(注意指导:十分、天天、看啊、看啊)

  c.指名读、分小组读。

  3.第3、4自然段。

  a.自由练读。

  b.练习人物的对话,想一想国王问雄日的话,国王和孩子们的对话,注意人物的身份,读出不同的语气。

  c.指名分角色读,小组分角色练读。

  通读全文

  第 二 课 时

  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

  2.朗读课文。

  讨论

  1.国王为什么要选雄日做继承人?

  a.小组讨论交流。

  b.汇报讨论结果。

  指导书写

  1.学生对书上田字格中的字逐一观察,想一想,提醒大家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如:不能把“分”的“八”字写成“人”字。

  2.学生先描红,再临写。

  完成课后“读读想想”

  1.指名朗读,齐读。

  2.“十分”可以换成什么词?(“非常”“特别”“格外”等)

  3.试着用“十分”说一句话。(鼓励与众不同)

  拓展练习

  续编故事:雄日当了国王以后……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体会小白兔的情感变化,读好^对`话语气,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读好^对`话语气,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2345,竖起小耳朵!”出示课件,让学生听刮风和打雷的声音。“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听到刮风和打雷的声音,你们会想到什么?”(表扬学生会听会想)

  “对呀,要下雨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二、看老师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表扬学生会读)

  三、看课件,听故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个故事吧!”“请小朋友一边欣赏一边仔细观察和思考,看看故事里写了哪些动物,他们知道要下雨了会怎样做?好吗?”

  四、提问刚才的问题,老师适时把各种动物的'图贴到黑板上(表扬同学们会观察会动脑筋)

  五、自己读课文

  “小朋友,喜欢这些动物吗?”“想读读它们的故事吗?”“请大家打开书本68页,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但要把生字读准,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表扬小朋友读得真认真)

  六、学习“我会认”的生字

  “课本71页有好多的生字宝宝等着跟大家交朋友呢!”

  1、“下面请小朋友在四人小组里交流学习生字的情况,注意互相帮助学习,争当小老师。”(表扬小朋友会合作学习)

  2、“合上书本,请小老师带我们认字吧。”(表扬小老师真会教,注意正音,表扬翘舌音读得准确)(老师逐个把生字卡片贴到黑板上)

  3、“你最会认哪个字?”

  (指名说自己的认字方法)

  4、“脱掉拼音帽子,你还会认吗?”(课件显示)

  (同位互相读、开火车读)

  5、“生字宝宝跳到词语里面了,你能读吗?”(课件显示词语)

  (自己读、小组轮流读)

  课间小息:歌舞《茶壶》

  七、学习两个“我会写”的生字

  “还有两个生字宝宝在这里等着跟大家交朋友呢!”

  1、出示小黑板,指名小老师教读

  2、“你会记吗?”

  3、“请你说吧!”

  4、“谁能发现这两个字在田字格里的秘密?”

  5、在书本71页各写两个

  (表扬小朋友写字姿势端正)

  “小朋友学习了生字后,读故事一定更棒”

  八、打开书本,动笔找找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提问

  九、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想读第一自然段?”(课件)“能把机会让给老师吗?”“请一位同学跟老师合作。”(师范读,生做动作)

  “同学们,刚才这位小朋友做了两个相反的动作,你发现了吗?”

  2、发现“弯”和“直”(课件显示成红色)

  3、自己读读这段。质疑“天气很闷”(师介绍:下雨前,有时会像刚才那样刮风、打雷,有时会很闷,一点风也没有。大家以后注意观察就知道了。)

  十、学习第一幅图的内容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课文里哪些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

  2、指名找两个同学分段读“谁能读?”

  3、评一评“能读得准确吗?”

  4、课件显示小白兔和燕子的^对`话,指导读好(范读、指明读、挑战读、开火车读)

  5、戴上头饰分角色朗读

  6、评一评

  7、从小白兔和小燕子的^对`话中,你知道,要下雨了小燕子会怎么做?(表扬小朋友真会思考,又会回答问题)

  7、“这里还有个练习,你敢挑战吗?”

  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正忙着()呢。

  指名读句子,说句子。

  十一、布置课外任务

  “大自然可神奇了!请同学们课后跟家长一起去找找资料,看看还有哪些动物知道要下雨了,会做一些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好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2.借助教师范读、原文与译文对照,能读通课文,理解意思,背诵课文,初步培养喜爱古文的感情。

  3.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能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

  4.立足“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的原因体悟,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5.认识“鄙、曰、恃”3个字,正确书写“乎、鄙、僧”等6个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题释义

  1.教师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两个和尚,一个和尚穷,一个和尚挺有钱。有一天……(“蜀鄙二僧”故事部分)

  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板书课题:为学)齐读课题,注意“为”读第二声。知道“为”是什么意思呢?“学”又指什么呢?(做学问,求学)。

  2.简介作者,了解背景。此文的原题目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作者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看的。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的相关资料。

  屏幕出示:彭端淑是清代四川的文学家,他的文章笔力刚劲,气势浑厚,激昂奋进,常给人以鼓舞和教益。彭端淑一生著述较多,其中《白鹤堂文集》最为有名。本文是《白鹤堂文集》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篇,意在教育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有所建树。

  【通过教师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然后自然地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初读古文,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想知道原文中是怎样写这个故事的吗?请你自由地读读课文,借助后面的注释和字典,争取把课文读通顺。然后看看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是在写这个故事,请你在自然段前面做个标记。

  2.同桌互读,呈现难点。

  两个学生一组,一个读,一个听,纠正字音,意见不一致时,记下此字,留待解决。教师巡视,相机把难读字词写在黑板上。交流正音。

  预设:钵、语、蜀之鄙、子何恃而往、亦易矣。

  3.指名朗读,掌握学情。

  请学生再次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刚才交流过的几个字。然后指名请学生试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纠正同学错误的读音。

  【通过同桌互读,指名试读,呈现难读字词,集中解决,为接下来把课文读通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1.细听范读,边听边画,展示矛盾。

  听着同学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把与你读得不一样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交流不同之处,教师随机在投影仪下画出)

  2.借助注释,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同学们,有些句子读得不一样,就是停顿或者读音有所不同,老师建议大家结合译文,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到底该怎么读。

  预设:

  天下事/有难易乎?(读出问句的语气。)

  蜀之鄙/有二僧(结合注释知道“蜀”是四川简称,“鄙”是边境的意思。)

  贫者/语于/富者曰(“语”读第四声,告诉的意思,“曰”是说的意思。整个句子的大概意思:穷和尚告诉富和尚说。)

  吾/欲之/南海,何如?(“吾”,我的意思,课文中指穷和尚。“欲”,打算;“之”,到、去的意思)我们还学过类似意思的`句子吗?(送孟浩然之广陵)“蜀之鄙有二僧”中的“之”是否也是这个意思?(的)

  子/何恃而往?(“子”,你;“恃”,凭着、依靠的意思。整句话大概意思:你凭着什么去呢?)

  吾/一瓶一钵/足矣。(“钵”,古代盛饭、菜等的陶制器具。整句大概意思:我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整句大概意思: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了。)

  3.再读课文,理解意思,讲述大意。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读得更加通顺。

  刚开始老师讲的故事就是原文的第2自然段,你能看着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先自己试试,然后指名交流。

  【通过借助注释、结合译文能正确断句,读出古文特有的味道。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大意,初步体会文章的故事梗概。】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试着读通了课文,并借助注释和译文学习了“蜀鄙二僧”的故事,至于为什么贫和尚能够到达南海,而富和尚却不可以到,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2.作业:

  (1)认读本课要求识写的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2;

  (3)把课文多读几遍,要求读通顺,能准确断句。

  第2课时

  一、复习课文,师生互译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不看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意思。

  2.老师一句一句说译文,指名学生说对应原文。

  3.师生一起说故事。

  【运用教师范读,师生互译等不同的方式,读好文言文的停顿和节奏,同时引导学生积累文本,为接下来的探究打好基础。】

  二、品读对话,明确其义

  1.定格对话,品味原因。

  导语:让我们把目光停留在两个和尚身上,想想他们之间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1)分角色读贫者和富者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集体交流:

  条件不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决心不同:富者过分依赖物质条件,“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贫者“吾一瓶一钵足矣。”(穷和尚很有信心,非常有勇气。)

  讨论:穷和尚这一路会有哪些困难?(路途遥远。地图展示四川和南海普陀山的距离;合理想象穷和尚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实际问题?风餐露宿,舟车劳顿等)

  态度也不一样:抓住两个“子何恃而往?”

  想当初富和尚也向往南海,计划着买船出行,但至今未能如愿。穷和尚凭着这一瓶一钵竟然敢去。这两个句子该怎么读?学生谈理解后有感情朗读。第一个是普通的疑问句,第二个是反问句,也可读出感叹的语气来。

  结果也不一样。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小练笔:贫者会告诉富者什么呢?富者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完成后,指名读一读写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

  3.试着背诵这段话。

  【在品读贫和尚和富和尚之间的对话中,初步读懂两个和尚之间的明显不同之处,通过想象说话,尝试练笔等方式体会贫和尚的坚强意志,并通过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意思表达出来。】

  三、品文涉理,悟出文道

  1.学习第1自然段。

  作者由这个故事还想到了我们做学问,他在一开头就提出:那就是(师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生接)则难者亦易矣;(师说)不为,(生接着读)则易者亦难矣。(下句话同上。)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

  (2)小结:看来做学问难易转换的关键就在于是否“为”,作者都是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作答。这样,对比鲜明,突出了“为”对“学”的作用,说明了“难”与“易”的关系。

  (3)体会文言文句子的精美。这段话中一共有4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呢?(近似于对偶,读起来琅琅上口)

  (4)练习背诵。

  2.“贫僧自南海还”“富者有惭色”的故事结尾说明了什么?它与作者的看法有什么关系?(说明“事在人为”,这个故事是一个例证,作者用它来生动形象地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

  3.学习第3自然段。

  (1)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去:距,距离;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副词。反而,却。)

  (3)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贫者能到的原因是在于能够立志,富者不能到的原因是不能立志。把这种反问的语气读出来。

  (4)从这一自然段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人贵有志,事在人为。)

  (5)练习背诵。

  【读懂作者通过对比方式亮出自己观点的行文特色,体会文言文精练的语言特色,明白“人贵有志,事在人为”的深刻内涵。】

  四、落实识字,积累内化

  1.认读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

  2.学生独立书写要求会写的字,教师提示:

  (1)注意“曰”与“日”的区别。

  (2)“鄙”字左边的写法,下面是“回”字。

  3.试着把全文连起来背诵;背给同桌听。

  4.拓展作业:

  (1)把蜀鄙之僧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收集有关勤奋学习的名人名言或故事,丰富课外知识。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给词语分类。

  2、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3、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活动,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练习说明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课时:4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给词语分类。

  2、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今天又到了游览语文百花园的时候了,我们快看看,这座百花园里都有哪些迷人景色,让我们欣赏?请你浏览一下,看看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2、新课:

  (1)了解词语具有感情色彩:

  ①读词语,思考每组的两个词语感情色彩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发现?

  读读泡泡里的话。

  带有赞许、喜爱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叫褒义词,带有厌恶、憎恨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叫贬义词。

  ②你能读读下面的词语,给词语分类吗?

  褒义:真诚善良视死如归心急火燎

  贬义:凶残虚伪暴跳如雷贪生怕死

  拓展:

  A除了以上这些词语,你还能写出几个褒义词、贬义词吗?

  B除了褒义词、贬义词以外,还有一些介于中间的词语,叫中性词。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2)学习写读书笔记

  ①阅读125127页内容,你学懂了什么?

  ②汇报交流:

  A阅读宁宁和丫丫对话,你读懂了什么?

  认识两种批注方式:眉批是写在文章上方的空白处,旁批是把自己思考或体会写在文章旁边的空白处。

  做批注好处:对理解文章内容、学习语言表达都有益处。

  B阅读阅读平台

  先自己把故事读一读,想一想有什么感受。

  再看一看别人的批注,对照一下自己的认识

  最后,另选几处有感触的地方,尝试进行眉批及旁批。

  C拓展:

  阅读需要把自己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我们都有哪些种批注呢?

  ①写感想式批注:记录自己阅读的感受、想法。

  ②质疑式批注:把读书的疑问记录下来。

  ③评价式批注:记录自己阅读后对文章褒贬看法。

  ④补充式批注: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

  ⑤联想式批注: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

  D阅读一篇短文,交流自己的批注。

  独立阅读,写批注

  小组交流,相互学习

  (3)积少成多

  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作业:阅读一篇短文,做学习笔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2、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读了本单元的课文,大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爱国志士们的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使我们也想说些什么。经过这么长的准备时间,大家分小组搜集了资料、写稿、进行了演练,今天我们就汇报。

  (二)新课:

  1、提出要求:

  演讲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气、语调、手势和演讲内容协调。朗读时,注意读出作品的情感与语调。

  听众: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以红花的形式给出评议。评出本班此次演讲活动的优胜者。

  2、演讲、评议

  ①抽签。

  ②按照抽签顺序进行演讲。

  ③群众评委评议:

  演讲题目内容形式

  观点条理感染力新颖情感表演辅助手段

  3、评出本次活动的优胜者。

  4、活动总结

  作业:写一份活动总结,简要回顾本次活动的过程,写出大家的收获与感受,还可以写一写以后开展活动的想法。字数不少于400字。

  第三课时(作文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指导选材

  2、练习说明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怎样写具体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星期老师布置一个任务,请同学们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绘画作品或摄影作品拿来,进行展示。今天,我们把大家拿来的作品汇集在一起,开展一个绘画、摄影作品展览,同学们要仔细观察、欣赏,选出最能打动你的作品,并试着把它介绍出来,谁介绍的好,谁就被评为最有品位的观众。

  (二)新课:

  1、指导选材

  ①提问:要想成为最有品位的观众,我们首先要做什么?

  ②引导学生认识到选材的重要。

  请23位同学展示自己选好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相机指导:

  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发现作品最突出的特点。

  ③大家尝试用发现的眼光重新欣赏自己中意作品的特点。

  2、指导怎样介绍

  ①明确本次作文要求

  发现自己最中意的作品还不够,还要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明你选它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来向评委们介绍这幅作品。

  要想介绍得好,哪位同学能说说,你认为在介绍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等)

  介绍得要具体。

  要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师随机板书以上要求

  ②明确重点要求:

  你认为这些中哪一项任务最难完成?(内容具体)

  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做到具体?

  看我们书112页下有一幅插图,我们能一起介绍一下吗?先自己观察,练一练,想怎样说具体。

  请一位中等同学说。同学们评议。

  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重点指点:要想说具体,就要认真观察图上人物动作、神态,加自己的想象,他在什么情况下做的动作,他说了什么?

  让这位同学在大家帮助之后,再次介绍这幅画。

  总结学法: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把这幅画的内容说具体?

  引导学生总结:细致观察,展开想象,想像合理。

  展开想象,再自己介绍这张画或照片,看谁说的生动、具体。把说的内容动笔写下来。题目自拟。

  作业:完成本次作文。

  板书设计:写一幅绘画、摄影作品

  1、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等)

  2、内容具体。(细致观察,展开想象,想像合理)

  3、感受真实。

  第四课时(作文评改)

  一、教学目标:

  1、充分肯定学生的习作,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2、在习作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

  3、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互相赏识,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以及如何写出成功后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进行最有品位的观众的评比工作。

  (二)新课:

  1、明要求

  回顾本次习作要求。

  2、展示赏析

  (1)精彩题目展示。出示学生的习作题目,请大声读读题目。

  (2)精彩内容展示。

  ①小组赏析。请同学先在小组里读读自己文章中最满意的片段,再推荐出一个最优秀的片段,让全班同学互相欣赏一下。

  ②集体交流。

  请各组推荐出的小作者有感情地朗读片段。要说说推荐的理由,并演示,划出精彩的地方。

  欣赏一二篇完整的文章,请同学们谈谈听后的感受。

  3、修改完善

  上面这些同学已经获得最有品位的观众称号,其他同学想不想当?好文是改出来的.。

  ①示范评改

  出示一个片断,师生共同修改。

  ②自主修改

  请同学按照四读自改法(出示四读自改法:一读,通读全文,对照习作要求,看看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的地方改一改;二读,逐段逐句轻声细读,修改不通顺的病句,改正用错的字、不当的词语和标点符号;三读,默读习作,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内容;四读,有感情地朗读,全面检查润色。)进行自读自改,有困难的可以请别人帮出出点子。。

  ③自我展示

  请同学对修改得较满意的地方和自己在修改习作过程中的收获说给同学们听一听(说说自己哪个地方改得好,要注意说说自己原来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改),并为自己组员打分。各组除刚才已获得称号的同学外,另外分数最高的同学也获最有品位的观众称号。

  板书设计

  修改方法

  一读,通读全文,对照习作要求,看看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的地方改一改;

  二读,逐段逐句轻声细读,修改不通顺的病句,改正用错的字、不当的词语和标点符号;

  三读,默读习作,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内容;

  四读,有感情地朗读,全面检查润色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你能用朗读表现么?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作为礼物。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10-18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2-17

小学语文教案08-03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8-18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范文10-18

小学语文《月亮的心愿》教案02-17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08-10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1-03

【荐】小学语文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精】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