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05 12:27:58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科学教案范文汇编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科学教案范文汇编5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实施前的设想: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儿童的成长”的理论,杜威的课程观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生长,强调直接经验的获取,反对把书本知识作为结论直接教给学生,主张课程设计把书本知识还原儿童的经验。杜威的观点对美国及世界各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我国《自然》教材,存在如下弊端:学习内容过分重视系统知识技能,科学理论而脱离生活实际。把知识用“告诉”的方式而不是以“实践出真知”的方式呈现出来。《科学》新课程提出了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体验现实,感悟自然的教育理念。在《种子变成芽》教学过程中,以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合作学习,学会做人,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观察活动的课外延伸。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教学的重点部分是观察种子外部的颜色、形状等特点以及解剖种子,进行内部结构的观察。鉴于三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不够长,同时也为了使活动更具有探究性和趣味性。我把播种活动设计为两种不同的观察记录方法:一种是同一种种子在七天内的连续生长过程的观察记录。第二种是几种种子同时播种,每天观察它们的不同变化。这个过程更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态度。

  2、材料的选择:因为凤仙花的种子太细小,不容易观察种子里面有什么?所以我选择了蚕豆、玉米、绿豆等材料代替。

  三、活动目的

  1、认识几种常见种子的名称,能对种子外观和内部进行观察。

  2、知道种子生长的条件,掌握科学的播种方法。

  3、探究种子的秘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活动准备

  各种种子和浸泡过的种子、放大镜、镊子等等。

  五、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生通过观看课件,初步感知植物一生的变化。并让学生思考:关于种子,你最想研究什么?

  (二)分组观察,交流汇报

  1、认识种子

  你从认识的种子中,向同组同学介绍它们的名称、颜色、形状等特点。

  2、引导学生猜想

  学生讨论后猜想:种子里面可能有什么?

  3、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观察种子里面呢?

  生:剥开。

  生:用牙咬开。

  生:用指甲撕开外皮,再看里面。

  生:用刀切开。

  师:切开和剥开那种方法好?

  生:剥开好。切开会使种子破碎,不易观察。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么我们就用剥开的方法,剥开种子又叫解剖种子。在实验时注意什么?

  生:要细心,保持种子各部分的完好。

  生:使用镊子和放大镜时,要注意安全。

  生:要先剥去外皮,再观察里面。

  生:要做好观察记录。

  师:组内要分好工,负责记录的同学把全组的发现记录在观察之花中,看哪一组发现的最多,它的观察之花就开得更灿烂。记录时可用语言、图画、以及数据等描述。好,分组开始研究。

  4、学生分组活动

  ( 剥皮后的蚕豆 ) ( 解剖后的观察 )

  4、汇报研究结果:学生将记录表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师:通过实验,你发现种子里面有什么?

  生:我发现里面有2片小叶子。

  生:绿豆的又尖又弯,从里面破壳伸出来。

  生:蚕豆皮比花生皮硬。

  生:剥皮后,蚕豆可以分开两个豆瓣,而玉米分不开的,只有一瓣。

  师:对,(边讲解,边演示)玉米内还多了一层含淀粉的胚乳,我们切开后,涂上碘酒,变深蓝色部分就是胚乳。而涂在可以分开两个豆瓣的种子上是不变黑色的。课后我们可用这方法检验其它种子变不变深蓝色?内部有没有胚乳?还有没有其它不同的发现。

  生:我们组的绿豆芽长得最长,已经有6毫米。蚕豆芽最短,只有2厘米。

  师:种子外面的这层是种子的皮,里面整个部分,科学家给它起了个名叫胚。胚是有生命的,皮和豆瓣就像妈妈一样保护着小芽,供给小芽“营养”。就可以发育成一棵植物。

  5、让学生把实验用品整理好。

  (三)共同探讨播种方法

  1、引导学生猜想:种子发芽时是先长出根,还是叶呢?或者其它呢?

  2、设计实验:想一想,怎样能透明地观察种子变成芽的生长过程呢?

  3、一边介绍两种观察方法,一边演示。

  第一种是连续性观察方法:A、先找个平底的透明小容器。再放几层纸巾卷成筒形,中间放些土壤再洒些水,等纸巾完全湿润,但不能太多。

  B、第一天放第一粒种子,放在通风的阳台上。第二天再放相同的一粒种子……连续放七天。

  C、注意每天在同一时间放种子,同时要观察前一天的种子变化,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

  附:记录表: 观察 种子变成芽

  4、讲解记录种子成长信息的做法。 第二种观察方法让学生看书自学,请翻开书第25页:几种种子同一段时间的生长情况。

  第一、确定观察种子和内容,如:观察花生和绿豆第一周的发芽图

  第二、参考资料,自己动手做一张记录表。如统计图式,表示幼苗的长高情况。

  5、讨论播种方法。

  (四)总结和延伸。

  1、让学生思考种子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2、学生发表见解。

  3、送给学生一包种子,用收到的种子,按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播种,注意做好记录。

  六、活动评析

  本课的内容是以孩子们观察种子为出发点,突出播种对使用的材料选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种子怎样变成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观看课件,初步感知植物一生的变化后,大胆猜想到观察实验,进而掌握科学的方法,进行播种,观察种子怎样变成芽,进行记录。孩子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所收获,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新课程指出: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所以,合理地设计的两个猜想A种子里面可能有什么。B种子发芽时可能先长根呢?还是叶呢?或者其它呢?让学生先预测一下,再让学生带着预测自己去解暗箱,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敢于向未知领域挑战的勇气。没有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2、从问题→猜测→观察实验,教师抓住了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迫切验证预测结果的心理,成功地创设探究的情景。通过让师生交流:实验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使学生掌握了操作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自主性。

  3、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并联系自己的实践活动讨论、分析、归纳,学生采用语言、图画以及数据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记录。经历了自行探究种子内部结构后,汇报时,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实验记录,说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探究后的研讨是必不可少,但要注意鼓励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

  4、教师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同时突破难点:学生很难观察和区分玉米的胚和胚乳部分,说明玉米只有一瓣(没有两片子叶)。我利用生物学染色的方法,在玉米切面上涂上碘酒,变为深蓝色部分就是胚乳,胚还是淡黄色的。教师舍得在难点处花一点时间,教给学生检验种子是否含胚乳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用碘酒自行动手探究,终身受用。这样的实验方法,简单化、生活化。

  5、在课外验证猜想之前,一定要让孩子们对实验的具体做法(步骤)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要求学生设计好观察内容和记录表。并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时,要像科学家那样有耐性,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进行持久的探究活动。

  整个活动中,教师重视孩子们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尽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展了学生思维。也正如教育家斯宾塞所说:“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行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事实证明,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探究一些身边的科学,学会方法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科学教案 篇2

  《科学课》三下《冷与热》单元

  杭州市西湖区周浦中心小学 郑维庆在市科学新课程调研活动中执教

  教材说明

  教材共3页,由3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冷热不同的水。

  这个活动是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进行本单元学习的。活动分3层:1.用一壶热水和一瓶冷水倒出四杯不同温度的水,用触摸等方法感受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差异,并结合生活经验,想出怎样倒更为合理。例如:使用玻璃杯应先倒冷水再倒热水,先倒热水杯子容易炸裂;使用软塑料杯时也要先倒冷水再倒热水,否则杯子容易变形。这里还需要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四杯不同温度的水:烫水、热水、温水和凉水,交流平时触摸更冷或更热的水时的感觉。2.按手触摸的感觉给热水分类:温水;不烫手的热水;烫手的热水;不能触摸、一碰就烫伤皮肤的热水。3.记录、整理发生烫伤的场合。这个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经验整理,不必强求和教材一致。

  活动二: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

  教材是以提出一个新话题的`方式转入这个活动的,试图以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变换角度、变换方法去研究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这个活动分两层:1.从观察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开始,让学生发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而在冷水中扩散得慢,这里只找不同而不需解决为什么。2.观察装有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沉,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的事实,并尝试着做出解释。

  活动三: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这个活动仍以观察实验的形式进行。首先提出观察目标: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然后以实验展开,用气球皮蒙住装满冷水的试管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学生们会收集到在热水中气球皮鼓,冷水中气球皮凹的事实。教材中天平称试管的插图,是解决实验中水的重量是否变化的提示。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变化而是体积发生了变化。水的体积变大是热水上浮的原因。这一活动还指向了下一个活动目标:对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本课时活动内容较多,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适当增加教学时间。

  教学准备

  每组4只塑料杯、水槽、开水壶、冷水、小塑料袋、扎好的有水的冷热试管、天平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今天比较热,而冬天比较冷,我们这单元开始学习冷与热,大家很熟悉水,就来研究冷水与热水吧!

  2.用触摸方法感受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请几位同学摸摸冷热两杯水,说说触摸的感觉。

  。加点冷水后,热水温度会怎样?

  ·用一瓶冷水和一壶热水倒出四杯冷热不同的水。并把四杯水排成从冷到热一对整齐的队伍。

  ·描述触摸四杯水的感受,联系教材开水和冰水的插图给水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P60页,看看我们平时你什么时候烫到过。

  3.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

  ·冷水和热水除了冷热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能换一种方法来研究吗?

  ·在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说明要求

  ·把装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把装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又发现了什么?

  ·怎样解释以上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设。

  4.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观察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把装满冷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紧,放入热水中。发现了什么?放到冷水中,又发现什么?

  ·交流观察结果并进行解释。

  5、延伸活动,

  玩一个有趣的玩具,会撒尿的小陶俑,课外想想是什么原理呢?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老师提供岩石图片和实物,学生自行搜集有关岩石变化的资料,使学生经历寻找岩石变化痕迹的探索过程,并在活动中了解冷热、风雨、植物等对岩石变化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假设——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设计实验方案,能够根据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神秘、稀奇的事物。今天老师要邀请同学们一起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好,我们出发吧!(课件展示风化岩石:钟乳石、蘑菇石、鹅卵石、黄山奇石等岩石)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的美景,想跟老师说什么呀?(欣赏并说出有什么想法。)

  二、猜想与假设: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真了不得,雕琢出这么多千姿百态的岩石,那么,它们的模样一直是这样的吗?(猜测岩石会不会改变模样。)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科学来研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板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猜测使岩石变化的因素。

  2、教师随机分类板书:冷热、水、风、地表运动……

  三、制定方案:

  1、同学们刚才欣赏许多形态各异的岩石,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再过一千年、一万年后,它们还会改变吗?

  2、(板书:会)会是什么力量使岩石改变模样的呢?

  四、实施探究:

  1、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使岩石变化的因素,你们能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你们的说法吗?那么我们就来研究同学们说的其中两个因素。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的研究。其它的因素,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设计模拟[内容来于淘-教_案-网()]实验验证其它因素对岩石的改变。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你们将研究那一个问题?是研究冷热作用的,还是研究水的作用的、或者是两个都想研究。选择好之后,再讨论你们将设计怎样的科学方法验证?(两个模拟实验同时进行)

  2、学生汇报实验方法。

  3、其他学生修正实验方法。

  4、同学们的设计方案真好,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方案再给你们一些小提示。看看有哪些细节是同学们没有注意到的。(出示提示)

  5、老师给你们已经准备了一些器材和实验纪录表,请各小组根据你们设计的方案,每组派两位同学来领取。器材领到后,就请同学们开始动手研究吧!(生研究,师指导。)

  6、学生汇报实验发现。

  7、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觉得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真棒!同时通过同学们的实验研究,的确说明冷热作用和水的作用能使岩石变化。除了这些,老师还要告诉同学们,植物的`根和大气也会使岩石改变模样。(展示:长着植物的岩石图片,师简析。)

  五、展示交流:

  1、同学们,通过我们今天的研究你们能结合一些自然现象解释老师带来的这两个问题吗?(出示问题)能再解释老师送给你们手中的鹅卵石为什么会有大有小吗?(生解释)

  2、同学们解释的真棒!(师订正)

  3、那么,我们就把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板书:风化)

  六、拓展创新:

  1、风化不但会改变岩石的模样,对我们的历史文物的破坏也很大。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精美的石雕,(展示:云岗石窟)它们是山西省大同市云岗石窟中的石雕,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可是由于风化的影响,有些地方的破损已经很严重。

  2、你们能想出好方法,保护它吗?就请同学们在课后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再作解答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简单器材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在实验中学生愿意合作与交流。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了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了解了著名石雕物品额度防风化措施。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1.辨别不同的弯,用描述性的语言说明不同的弯。

  2.体验用圈圈创造体验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弯弯绕绕》幼儿用书每人一本,铜丝每人一根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 出示一样弯的'实物,提问

  T:这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你们在日常生活正看到过象这个一样,弯 弯的东西呢?那现在啊老师要带小朋友去弯弯乐园玩一玩,看看弯弯乐园里有哪些弯。

  2. 看书,交流

  T:请小朋友们跟老师把书本打开,仔细看看,你能在弯弯乐园里找到几个弯,你找到的弯是怎么样的?

  二:故事

  1.T:请小朋友门啊把书本合上弯弯乐园里到底有多少个弯呢?它们叫什么名字?我们还是一起来听听弯弯乐园里的小动物是怎么说的。

  2.把书防在投影仪上,教师讲述,幼儿说到哪个弯就请全班幼儿用铜丝绕出来。

  3.提问:你觉得哪个弯最有趣?为什么?

  重点讲述螺旋弯,T:你为什么最喜欢螺旋弯?为什么叫螺旋弯?你觉得它象什么?

  4.最后一起看书,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阅读。

  三:设计弯弯乐园

  1.T:小朋友都知道了这么多弯,老师也设计了一个弯弯乐园,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呢?

  2.出示范画:

  T:弯弯乐园真奇妙,让我也来弯一弯,小小笔儿是汽车,嘟……向前开,向右转半个弯,转出个C字弯。

  3.幼儿做画,在纸上画出各种各样的弯。

  4.相互欣赏,介绍自己的弯弯乐园里有哪些弯。

科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知道水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类中的应用。

  (3)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大自然中美丽的水体,产生喜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我们应该保护它。

  (3)体验缺水的痛苦和节水好处。

  (4)养成节水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

  (1)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上水的分布。

  (2)师生共同欣赏自然界中美丽的水景,感受大大自然的美丽。

  2.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淡水资源的缺乏。

  (1)尽管地球表面上大多数被水覆盖着,但这些水中绝大部分是海水,真正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却很少、很少。

  (2)模拟感知地球上的水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P32页。

  学生分组操作。

  3.引导学生讨论淡水的用途。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充分发表意见。

  (2)教师介绍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3)师生小结:工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都需要水。

  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先分组讨论发言,形成一个小组意见,写在纸上,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发言,最后把各小组的内容张贴在教室内的墙上。

  4.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浪费水现象,提出节水措施。

  (1)师生讨论。

  (2)老师补充介绍农业、工业等高科技节水技术。

  (三)作业:想象,如果没有水了,将会怎么样?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磁铁真奇妙_小班科学教案07-04

大班科学教案:蜗牛_大班科学教案07-04

昆虫科学教案04-20

小班科学教案:搬玩具_小班科学教案07-04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透镜_大班科学教案07-04

小班科学教案:电池宝宝_小班科学教案07-06

大班科学教案:磁铁的奥秘_大班科学教案07-06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风_中班科学教案07-07

中班科学教案:果汁的颜色_中班科学教案07-07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沙漏_中班科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