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短文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7 14:42:2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短文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短文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欢迎大家分享。

短文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读书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2.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

  赏析文章语言的意韵美和形式美,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呢?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培根)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谈读书》(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你对培根的了解有多少呢?(投影显示有关培根的资料)

  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随笔》共58篇,是英国文学中首创,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出示学习目标,检查字词

  1.学习目标(略)

  2.检查字词

  让大家预习课文了,我想检验一下大家对课文中的字词掌握情况。(投影显示生字词)

  四、整体感知

  大家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读书”谈了哪几方面的问题?读的时候,请拿起笔来,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

  明确: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板书)

  五、探究课文内涵

  1.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有哪些?读书的三种偏向是什么?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

  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对比论证,正反全面,对比有力。

  2.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

  3.“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这段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说明读书可以补天然的不足。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4.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5.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归纳说理、举例论证。

  六、品味语言

  选出自己喜欢的语言,反复朗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七、知识巩固

  赏析文章的语言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呢?投影显示:

  艺术风格(遣词造句、句式、修辞等)

  思想内涵(给人启示、引起共鸣)

  八、交流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

  九、小结

  结合课文谈谈你的读书感悟。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

  【作业布置】

  收集读书的名言警句到资料本上,并挑两句进行仿写。

  【第二课时】

  不求甚解

  【教学目标】

  1.了解“不求甚解”的原意,懂得读书要“会意”。

  2.理解“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态度和方法的合理性。

  3.学习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学会全面分析说理。

  【教学重点】

  了解“不求甚解”的原意,懂得读书要“会意”

  【教学难点】

  理解“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态度和方法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培根的《谈读书》,文章中的有一些名言警句,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还提到了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能弥补人精神的缺陷。既然读书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读书呢?怎样选择书来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马南邨的文章《不求甚解》,或许我们从中会有所启发。

  二、解题

  题目是“不求甚解”。

  问题设计:有谁能告诉我,现在人们怎么理解这条成语?

  明确:“不求甚解”,本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意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现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文章中作者对这一成语新解,作了辩证、全面地分析。

  三、作者简介

  马南邨,是作家邓拓写《燕山夜话》专栏时的笔名。作为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邓拓先生留下大量散文瑰宝,尤以杂文成就最高。在他代表作《燕山夜话》中,包括150多篇杂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于知识中见思想,在议论中藏情趣,老舍先生读后也盛赞他是“大手笔写小文章,别开生面”。

  四、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1.用笔勾画出作者对“不求甚解”的独特认识。

  2.问题设计:

  (1)对“不求甚解”,一般人的认识误区是什么,作者又针锋相对地提出什么观点?

  (2)作者如何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的?有何用意?

  (3)“好读书”与“不求甚解”

  五、研读课文,把握作者论证思路

  讨论:

  1.作者是怎么证明自己的观点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①例证法:以诸葛亮、普列汉诺夫为例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理解精神实质。

  ②对比论证法: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③引证法: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

  2.你认为本文在写法上与以往的议论文有何不同?

  明确:驳论

  3.思考: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六、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不求甚解”一词的辩证,提倡读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文章反弹琵琶,新人耳目,在轻松愉快中使读者受到教育。就其根本思路来说,乃是对“不求甚解”的否定之否定。就其立意来说,是“不求甚解”的新解。

  【作业布置】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 ②“班门弄斧” ③“滥竿充数”

  要求:采用“别人都说……而我觉得……因为……”的句式进行成语新解。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提示:“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 “滥竿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短文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短文两篇教学设计11-29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2-06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2-06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2-06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04-02

《巴金短文》教学设计07-21

语文教学设计:短文两篇11-27

《语文口语交际习作》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1-11

去年的树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