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参与政治生活初三政治教案

时间:2024-06-18 18:54:49 晓凤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参与政治生活初三政治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参与政治生活初三政治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参与政治生活初三政治教案

  参与政治生活初三政治教案 1

  一、目标

  1、掌握相关基础(政治生活方面);

  2、提升发散,积极应对开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积极履行政治义务;

  二、复习整理夯基础(大约15分钟)

  组织目标:基本由主持安排进行,简单引导,锻炼提升能力;

  设置目的:理清本课三部分相关内容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熟悉并掌握基础知识。

  组织方式:小组对抗赛;

  知识结构导航:

  基本要求:各小组长组织学生复习,确定本框题应该明确哪些基础知识?并组织学生分组展示本组的复习成果。其他各组注意监督,并指出他们的不足。

  第一框题: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1)人民当家作主

  基本知识点:

  重要问题

  (2)生活在法治国家里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知识点、重要问题等)

  基本知识点:

  重要问题

  小组长或副组长简单点评:

  监督组点评、质疑:

  第二框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基本知识点:

  重要问题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基本知识点:

  重要问题

  小组长或副组长简单点评:

  监督组点评、质疑:

  第三框题: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1)我们的政治权利

  基本知识点:

  重要问题

  (2)我们的政治义务

  基本知识点:

  重要问题

  小组长或副组长简单点评:

  监督组点评、质疑:

  三、发散提升我能行(约10分钟)

  组织目标:基本由教师主持、引导学生进行,锻炼学生发散,应对开卷考试;

  设置目的:明确、突破重难点。加深学生印象;

  组织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小组抢答的方式解决;

  教师问题引导设置:

  (1)你觉得我们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没有弄明白的词语、句子?

  (2)你感觉本课的重难点有哪些?其他小组是否认同?能否回答、解释。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的这些知识对于你的日常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

  四、聚焦中考论英雄(约15分钟)

  组织目标:基本由学生主持,各小组长组织进行,培养提升学生能力;

  设置目的:突破中考考点,活学活用,应对中考开卷。

  组织方式:教师引导初中数学,小组对抗赛的方式解决;

  任务一:我会选

  1.(2010年宁夏)2009年我区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支持宁夏发展马铃薯种薯基地的建议,被列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重点督办建议。这充分体现了我区人大代表()

  ①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②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③权力大、能力强,不受人民监督④关注民生、反映民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2010年山东威海市)2009年重庆市扫黑除恶取得重大进展,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严惩黑恶势力,对此看法正确的是()①是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②偏离了国家中心,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发展③维护了社会秩序,有利于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④体现了国家的强制力,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参与政治生活初三政治教案 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生活情趣,发挥名人效应,并使之成为其努力的方向,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小品、漫画、表演、辩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知识与技能目标

  挖掘学生的自身资源及课外资源,分析情趣的来源和情趣的意义,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情趣来源于兴趣,而兴趣的最高境界是志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趣可以说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一种具有艺术意趣的生活方式。有情趣,就是懂得生活的艺术化,情感化。人们追求情趣,就是要学会以多种多样的艺术的生活方式来充实自己的生活,长久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态与心态,别让心灵荒芜,光阴虚掷。

  录像:《朱德的兴趣爱好》

  从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朱德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的生活也因此而富有情趣。情趣与兴趣有何关系呢?我们中学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情趣呢?

  一、情趣与兴趣(板书)

  (一)情趣源于兴趣(板书)

  人们的爱好、兴趣愈广泛,人们的生活就愈加丰富多彩,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也就会愈加深刻,人们就会对生活愈加产生浓厚的情趣,人们也就愈加热爱生活。即使是生活中最黑暗的时刻,也一样能找到心灵的安慰。

  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小萝卜头”在那样恶劣的环境里,放飞了一只蝴蝶,以他那童真的稚雅,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第二次大战后,一个叫沃尔特斯的美国人在法国巴黎的大街上看到一片片瓦砾、废墟,很担心地问当时美国驻巴黎办事处主任哈里曼说:“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能,他们能做到”。“什么东西使你这样肯定呢?”沃尔特斯问题。“你看见他们的地下室里的桌子上放着什么东西吗?”“放着一盆花”。“对!”哈里曼很有信心地说道:“任何一个民族,当他们处在这样一个凄惨的境地,还能想到在桌上摆设一些花,就一定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因此,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而产生的,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情趣,同时,情趣通过兴趣表现出来。高雅情趣体现了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的人总能从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中,发现乐趣,体验情趣。

  学生活动: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展示。如:爱好集邮者的集邮册;爱好旅游者的照片或视频;小制作、小发明、绘画作品、音乐表演等。

  中国的一位学者曾经说过,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丰富多彩的生活,给了我们丰富的体验,我们也在生活中尽情地感受着美的存在。如自然界中的日月星云、花鸟虫鱼、园林风光、江河湖海、森林大地等,给我们带来无尽的诗意享受。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等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又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无穷魅力。艺术,又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生活画卷中,衣着、外貌、人性时时给我们美的感喟。

  图片:自然风光、美术作品、舞蹈、建筑等。

  音乐:古琴曲《广陵散》、《小放驴》

  总之,生活中有许多新鲜的、美好的事物,就是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才充满了情趣,情趣又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

  (二)情趣中的雅与俗(板书)

  图片:丰子恺漫画

  学生谈看完漫画之后的感受。

  师:一种以毛笔草草勾出的图形,黑白两色,且尽是身边细事,更不要细密的构图,却有种特别的韵味,令人回味不尽,常看不厌。郑振铎在看过《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这幅画后,说:“虽然是疏朗的几笔墨痕,画着一道卷上的芦帘,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壶,几个杯,天上是一钩新月,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诗的仙境,我的心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作者对于世事人心的敏感细察,对儿童的挚爱,对自然的倾心和对于人生的执着,经由笔端源源地发泄出来,几乎不加雕饰,自然天成,丰子恺漫画的魅力就在这里。事实上,真正的艺术品,是具有教化意义的,又是富有生活情趣的。它们在让人怦然心动的同时体味到了生命的乐趣。这就是高雅情趣的无限魅力。那么什么是庸俗的生活情趣,什么又是高雅的生活情趣呢?它们对人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呢?

  学生活动:联系当地社会风气、文化氛围及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讨论分析哪些情趣是高雅的,哪些是庸俗的,为什么。

  或者选择当地热播的电影或电视剧让学生各抒己见,点评其是真正的艺术还是格调低下、粗制滥造的商业俗物。

  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明白高雅情趣与庸俗情趣相区别的标准:健康、向上、文明、科学。

  学生谈自己读到一本好书、欣赏一幅妙画后的感受,以及集邮、收藏、养鱼等各种兴趣爱好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庸俗:打游戏机通宵达旦、抽烟、酗酒、口出污言秽语、阅读不健康书刊、影视片、吸食注射等。高雅:唱歌、跳舞、参加体育运动等。

  我们知道情趣有高雅和庸俗之分。庸俗的情趣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使人丧失远大的志向;而高雅的`生活情趣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开拓眼界和开发智力,有助于提高道德文化修养,因此我们——要学会鉴别,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最后总结出:高雅的生活情趣对社会与自然界中的事物和景象的理解是深层次的,它不仅可以拓展人们的事业,培养人们多方面的能力,而且通过对美的一切感受力又反过来作用于人的思想、感情,又产生一种动力,影响着人的性格、情操,甚至整个心灵。生活情趣低级、庸俗的人,往往看不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一面,也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远景,只看到眼前的事物,追求暂时的快乐。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有害于身心健康。

  学生小结。

  〖活动〗心灵汇通

  兴趣重新分组,以最具代表性的兴趣选择自己的组。

  请问:当你从事你所感兴趣的事情时,有没有同书中主人公一样的感受,交流一下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境,一种体验,能不能表达或表演出来。

  分析一下兴趣有什么特点。

  在你广泛的兴趣爱好中有没有比较偏爱的,或一直坚持去做的?

  有些兴趣是不是己经成为你生活中不可缺小的一部分?

  情趣在兴趣基础上产生,通过兴趣表现出来,是高一层次产生的兴趣,它就好比一座成功的金字塔,广泛兴趣爱好是基础,在此基础上产生情趣,可见情趣源于兴趣。

  〖承转〗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无论是基础“兴趣”,还是高一层次的“情趣”,在生活中有时也会给你、父母、老师带来苦恼,现在让我们挑战第二关。

  〖活动〗激情言论

  师:我设计了一棵智慧树,树上有三样宝物,每点击一样,宝物就会出现一个让你们感兴趣的问题。谁来点击?

  问题一:中学生应不应该读课外书?

  问题二:谈谈你对上网的看法?

  问题三:对不感兴趣的科目应不应该学?

  〖承转〗通过我们的分析,你们认为情趣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重要吗?有多么重要?让我们挑战第三关。

  〖活动〗再攀高峰

  谁能说说你的生活情趣给你带来的重要意义吗?

  能不能说说,情趣在一些成功人士成长道路上发挥了什么作用吗?

  瓦特,有一次用茶壶烧水,水开了,热气顶起了壶盖,他紧紧地盯着壶盖一动不动,姑妈说他在偷懒,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孩子成为了著名的发明家。

  列举比尔·盖茨、爱迪生、鲁班……(略)

  面对成功人士的成才之路,你们有什么感想?

  〖承转〗你们知道吗?这时你们的情趣又上升了一个层次,这就是“志趣”。所以,我们每位同学都应努力将生活中暂时的、一般的兴趣升华为长远的志趣。这样成功的作为又多了一项,你们也会走向成功的金字塔,有信心吗?我对你们充满期待,下面我就来检验一下,你们到底具有多少潜能达到这个层次,来挑战第四关。

  〖活动〗我的舞台

  把你想开发的、存在潜能的情趣展示出来,(笔墨、纸砚、剪刀、彩纸、萧、笛、口琴、球等,能说的说,能跳的跳,能展示的展示,兴趣小组可以合作。)

  最后把同学们亲手制作的作品回赠给他们,作为对本节课的回忆,希望同学们努力培养发展自己的情趣,因为他会让你们品味到生活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参与政治生活初三政治教案 3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政治生活的内容和特点。本课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与必须履行的义务;阐述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当把握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和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本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政治权利义务是什么?怎样行使政治权利与义务?

  学生分析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个知识点,学生初中就已经学过,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是包含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两个概念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二者的区别。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这一框的教学可以使用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能力,通过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知识,使学生明白作为公民应该怎样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怎样履行自己的政治性义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公民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履行的义务,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难点:正确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统一性原则。

  教学方式

  讲授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用具

  PowerPoint课件和传统的教具。

  教学过程

  【课前探究】

  1.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下载有关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案例,初步了解教材的相关内容。

  2.思考课文中的合作探究题。

  【导入新课】

  教学导言: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具体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回答)这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其中公民胡哪些政治权利,应履行哪些政治义务,怎样参与政治生活。由此导入新课。

  情景营造:大屏幕打出一组图片:公民投票选举,公民应征入伍,奥运健儿获金牌,面对国旗唱国歌;通过网上电子举1报信箱进行举报。让学生抢答,在这一组图片中,哪些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哪些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以此集中学生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结构】

  (一)神圣的权利 庄严的义务

  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2.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二)参与政治生活 把握基本原则

  1.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师生互动】

  (一)神圣的权利 庄严的义务

  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课堂设问一:回忆初中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知识,能否举出哪些是政治方面的权利?

  提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这是我国宪法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作了明确的规定。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课堂设问二:依据我国有关宪法中的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规定,思考没有选举资格的三种情况。

  提示:①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②没有年满18周岁。③被剥夺政治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情境营造:演示我国大学生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游行示1威图片;中学生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图片;李洪1志出版非法刊物、非法集会图片,感受公民的政治自由。

  提示: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1威的自由。国家制定了相应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但自由是相对的,政治自由也不例外。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对立统一的。因此,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只要不超出法律所约束的范围,就不受任何非法干预。

  课堂设问三:你所知道的领导干部贪污和腐败的案件?

  提示:近年来,全国各检察机关根据人民群众的揭发、举报,认真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课堂设问一:阅读P910页,了解我国公民有哪些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试举例分析。

  提示: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即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社会组织。

  课堂活动:你觉得公民要履行政治性义务,具体到中学生的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

  (二)参与政治生活 把握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课堂设问:古代有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如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提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它表明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2.坚持权利与义:

  观点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观点二: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你认为这两种观点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理由。(对学生的回答加以适当的引导和总结)

  提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生活中不存在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的现象,只享有权利,不想尽义务的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行为也是不允许的,因此观点一是正确的.。

  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人民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民更自觉地尽自己的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地履行义务,必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公民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但是我们不能把权利与义务对立起来,简单地对等会导致把履行义务作为行使权利的筹码,这就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所以,观点二是错误的。

  课堂设问:公民如何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提示:根据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情景营造:播放视频:李剑英为救百姓英勇献身的事迹。

  课堂设问:针对李剑英的行为,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在我国,国家、集体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义务时,必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公民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李剑英就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教学总结】

  一、对教材知识的归纳总结

  国家赋予每个公民神圣的权利和庄严的义务,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准的。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二、合作探究

  以公民依法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必须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为题,自制一张示意图。

  提示:如: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权利 政治自由

  监督权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义务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社会组织

  设计意图:通过自制示意图,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便于知识的掌握。

  配套练习

  单项选择:

  1.以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理解,错误的是( )

  A.一切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B.一切公民都平等地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C.一切公民在立法、执法和守法上一律平等

  D.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应受到法律制裁

  答案:C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是因为( )

  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②它损害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利益

  ③自由是相对的,要受到法律的制约 ④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自由和权利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教学后记

  本课由于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多,所以在教学中,时间必须合理安排,详略得当。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使用大量图片和采用视频播放,让学生发表评价李剑英行为,学生积极参与,情感得到升华,受到学生欢迎。

  参与政治生活初三政治教案 4

  一、教学内容:

  初中九年级思想品德(人教版)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中第二框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记住宪法对国家性质、根本制度的规定以及我国宪法的构成。

  2、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过程与方法:

  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宪法的作用和法律地位,学会从不同方面全面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能初步认识到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依宪治国,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难点:宪法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问题导入法、对比法、列举法、活动探究法。

  五、教时:

  1课时

  六、课前准备

  教师:

  了解学生面临的问题,如在我国,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宪法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许多学生认为宪法高高向上,离我们很远等等。

  储备相关的宪法知识与典型材料,以利于结合课文相关内容的教学穿插使用。

  学生:

  熟悉本节教学内容,从关于宪法的作用、宪法的法律地位等方面收集材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做好法律家族聚会的'模拟表演。

  七、教学过程:

  ①复习回顾,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②模拟法律家族聚会,提出问题——讨论宪法的作用。

  ③齐声朗读,明确宪法规定的最根本内容。

  ④列举说明宪法内容与时俱进,更加丰富。

  ⑤问题讨论,了解宪法的构成。

  ⑥案例分析,澄清认识,明确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

  ⑦看图例,了解宪法所具有的地位和法律效力

  ⑧填表掌握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宪法具有的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是我们的根本活动准则

  ⑨预习“相关链接”,认识宪法制定、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八、课堂小结:

  本框题主要采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宪法与普通法律在内容上、法律效力上、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的比较,使我们全面了解了宪法。

  九、作业设置: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节课教学重点,请同学们填写小黑板相关的内容,以加深对“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的理解。

【参与政治生活初三政治教案】相关文章:

高三学习攻略:《政治生活》复习技巧03-13

2022初三政治开学第一课教案08-17

初三政治考试反思通用03-29

初三政治教学总结05-06

初三政治上册的教学计划03-20

初三政治上册教学计划02-15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高一政治教案11-01

高一的政治教学教案03-22

人教版高一政治教案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