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反思

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的反思

时间:2024-06-21 19:10:03 毅霖 考试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的反思范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的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的反思范文

  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的反思 1

  第一、取得成绩的原因

  1、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重挖掘教材,紧扣课标,设计教学。

  2、教师平时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氛围。

  3、注重了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认真进行单元测查与评价)

  4、学生们形成了一定的学风,有上进心,学习基础知识扎实,掌握比较牢固。

  5、每天作业坚持面批,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单独讲解,对多数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讲解,扫除学习障碍。

  第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生在计算中,尤其是分数四则运算还存在较大的失误。

  2、个别学生对分数应用题的题型理解还不够透彻。

  3、学生中优差程度悬殊。

  4、练习中,题形变换不够;学生孤陋寡闻。

  第三、改进的措施

  1、突出知识结构,扎实打好知识基础。

  2、强化思维过程,努力提高理解思维能力。

  3、增强实践意识,重视探究和应用,从多渠道获取最新数学信息和知识。

  4、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多设计,提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水平的具有一定探究性问题。

  5、加强计算训练力度和有效方式,提高计算速度和质量。

  6、加强过程意识,注重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的提高过程,特别是要重点讲解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以及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重视知识形成,发展过程解决思路的探究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发展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7、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改变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体系。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在下个学期的教学中,要重点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继续以激发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着眼点,让同学们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享受学习给他们带来的良好习惯!争取在升学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的反思 2

  一、卷面印象:

  测试卷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等几个方面考查学生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试题做到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考察了学生做题方法的灵活性,利用画图、举例、排除等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力。其中加大了动手操作的题目的考察。

  二、考试结果情况:

  六年级共有94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测试,总分是100分。两个班总分100的一共11个,90分以上的67人,不及格的1人。平均分是93.7分,及格率为98.9%,优秀率为90%。总体成绩很好,我很满意,这是同学、老师和家长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满意的成绩。

  三、试卷反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大题:填空。

  此题共有12个小题,考察内容覆盖面广、全面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小学一共12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第1题:考察的是大数的写法、改写以及求近似数。两个班一共13人出错,主要是最后一个空,把1124000000元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亿元。这些同学对“改写”和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这两个类型混淆了,或者没有仔细审题。其实“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是换一种形式写,不改变数的大小。我在总复习的时候强调过,并且还让学生在“改写”一旁注明“不改变数的大小”,但是依然有不听课,做题不认真的同学。

  第2小题:考察的是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和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我也是反复强调和讲解过这个类型的题目,但是还是有十几个同学出错,只能说明每个班总有那么几个同学,不管你怎么讲他就是不听。一是不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180°÷(3+4+5)=15°,然后3×15=45°,4×15°=60°,5×15°=75°,三个角都是锐角,所以是(锐角)三角形。二是,有可能根本就没有算就蒙上了。

  第3小题:主要考察的分数与除法,以及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这个题目类型反复练习过,基本没有同学出错,除非那几个特别差的学生。

  第4小题:考察的是分数的意义方面的题目,很少有同学出错。这个类型强调了多遍了。

  第5小题:考察的是可能性的问题,学生掌握的不错,只有几个同学误填成可能性小了,人家问的是可能是(),就是几分之几。

  第6小题:考察的是百分数应用题,16比20少()%,这个类型考前也刚强调过,两个班一共5人出错。

  第7小题:考察的是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孩子们掌握的不错。

  第8小题:考察的是把正方体的钢锻造成长方体的问题,求长方体的长的问题,孩子们做的都不错。

  第9小题:考察的是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最后复习的时候,综合题上很少见到,练习的少了一些,出错率稍高一些,有一半的同学点了三个循环点,应该只在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的上面点上循环点。拿试卷的时候再讲一下,避免小升初的时候考到。

  第10小题:考察的'是平年和闰年的问题,这个题目做的很好。

  第11小题:考察的比例的问题,基本没有人错。

  第12小题:考察的是抽屉原理,也基本没有人出错,这个数学广角掌握的还真不错。

  第13小题:考察的是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题目,考前刚重点练习过,所以效果也不错,错的人很少。

  第14小题:考察的是写最简单的整数比,但是有同学不认真写反的。求成活率倒几乎没有人出错,都知道是成活的棵树除以总棵树。

  第二大题:判断。

  此题包括10个小题,总体来说,判断题做的相当好,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上表现不错。只有一个题目出错稍多一些,圆锥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是对的,因为这个三分之一的问题,有些孩子还是不理解。

  第三大题:选择。

  这次的选择题还是有几个容易出错有点难度的。

  第2题:一台电视机,先提价1/6后,降价1/6,这台电视的现价和原价相比,这个类型当时学的不错,但是复习的时候习题中也遇见过,讲过一次,以后就没有练习过这个题目了,这次学生出错的就多。

  第四大题:计算。

  第1小题:直接写得数。这次的口算题,正确率还是相当高的,全对的同学很对。

  第2小题:解方程或比例。这次做的出乎意料的好。

  第3小题: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能简算的可以简算。这次学生的计算我比较满意,很少同学被扣分,比刚开始练习好多了,我最担心的学生的计算问题,还是不错的。

  第五大题:操作。

  第1小题:用数对表示点,学生掌握的相当好,几乎没有出错的。

  第2题:考察了三个方面,对称、旋转和平移。主要是第一步对称出问题了,原来画对称抽或画出图形的另一半,这次是画出三角形的轴对称图形,并且是上下对称,是个难点,不如左右对称简单,还有图形离对称抽还有两个格的距离,对学生来说也是难点。然后是图形的旋转,对于三角形的旋转,我强调的比较多,考前的两天我还亲自检查全班同学画旋转图形的题目呢,效果还是不错的。平移问题不大。

  第3小题,其实并不难,但是三个小题分值比较高,有算直角梯形的面积的时候,忘记除以2的,3分就没有了。还有算圆锥的体积又出错了。

  第六大题:解决问题。

  第1题:主要考察有关比例尺和行程问题的综合应用题,看样比例尺这个地方,我教学的还是比较扎实的,学生错的很少。

  第2题:有关单位“1”未知的应用题,学生也比平时掌握的好,说明最后的复习还是效果很明显的。

  第3题:主要是分数应用题和按比例分配题的综合题目。学生做的很不错。

  第4题:这是这次应用题里面出错最多的一个题目。题意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单位“1”问题转化没有弄清楚。“修一条公路,已修的与未修的比是2:3,如果再修560米,已修的正好是全程的3/4,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通过第一个条件应该得出已修的是全长的2/5,很多同学错误的用成了2/3,它的意义是已修的是未修的几分之几,结果就错了。

  第5题:从圆柱里挖一个最大的圆锥问题,求剩下的体积。学生掌握的不错,只有几个程度差一些的孩子出错。

  第6题:折线统计图的问题,这个题目学生丢分反而比较多,一是折线上没有标数,自己在看和算的时候出错。一个填空就2分或3分,好几个孩子丢分多一些。

  四、学生卷面分析:

  1、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表现在学生填空、应用题,主要原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新知体验不深,缺乏做题的灵活性。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稍复杂解决问题上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五、改进措施:

  1、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把数学基础知识夯实,又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3、六年级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今后要出些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4、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5、六年级的最后复习阶段,范围太广,时间太紧,导致不能面面俱到,有些题型掌握的不是很扎实。

  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的反思 3

  今年,我教学六年级数学课,而且第一次使用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力求使教学结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意识,更注重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在课堂上我注重加强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而课余时间则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加强口算的学习。通过课前的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还不定期的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对于笔算也进行了提高和帮助。

  二、加强四则运算的练习。由于学生计算能力较差,且又粗心马虎,我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在教学之外,我让学生天天练几道计算题。计算题中还包括简便计算,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学生的四则计算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三、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对于这个班的情况,更是特别,绝大部分学生的应用题的理解能力都差。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多练、多想、多问,多说、从量到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惧怕应用题了。

  四、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体会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又蕴涵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五、为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我还设计了一些带有一定的难度的练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数学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措施的实施,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成绩。

【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的反思】相关文章:

数学的期末考试反思04-01

数学的期末考试反思08-02

数学期末考试的反思03-11

数学期末考试反思12-20

数学期末考试反思07-04

数学期末考试反思100003-07

初中数学期末考试反思03-24

初中数学期末考试的反思03-18

数学期末考试反思集锦08-22

数学的期末考试反思(通用12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