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24 01:45:11 财务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随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不断发展,风险控制是其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研究相关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经济业务越发复杂,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难度增加,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加大。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成为每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必然课题。生态位理论是现代生态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基本观点是某一地区的生物种群成长主要取决于资源和其他生物种群的行为影响。当前国内外对企业生态位相关理论的研究一方面是从资源获得和利用的角度,另一方面是从企业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和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角度。不论从哪个角度,都是基于生物生态位的思想来研究企业乃至企业群落在其内部环境(企业组织、企业制度、企业员工、资产构成、内部控制等)、外部环境(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教育水平、科学技术等)所构成的企业多维生态位中生存、发展、灭亡的规律。因此,从企业生态位理论角度出发,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图1可知,处于经济社会中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如生物种群中的生物个体一样,每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乃至该行业的生存、发展、壮大同样需要同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以及周围的监管层、消费层等社会、经济、法律、文化、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和影响。因此,可以从会计师事务所生态位各个层次对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一、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现状

  (一)中注协会计所、注册会计师处罚数量 从表1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通过2008年至2011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全行业会计师事务所处罚数量2008年到2009年有所下降,2009年与2010年持平,2010年到2011年又有所下降;证券资格类事务所处罚数量从2008年到2010年有所下降,但2011年又有回升趋势。全行业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处罚数量2008年到2009年有所下降,2009年到2010年数量急剧上升,增幅达124%,2010年到2011年又有所下降;具有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处罚数量2008年到2009年有所上升,2009年到2010年持平。

  (二)中注协会计所、注册会计师处罚类型及其数量 从表2、表3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处罚的类型主要有公开谴责、行业通报及训诫,其中,行业通报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公开谴责,训诫相对数量较少。对会计师处罚的类型主要有公开谴责、行业通报及训诫,其中,行业通报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训诫,公开谴责相对数量较少。从中注协对具有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检查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注协对会计师事务所处罚中,公开谴责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行业通报,训诫相对数量较少。对会计师处罚中,训诫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行业通报,公开谴责相对数量较少。

  二、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制约因素分析:基于生态位视角

  (一)基于核心层的事务所内部因素――处罚成因 近年来会计中介行业深化诚信建设、强化监管的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总体而言被检查事务所的风险意识普遍增强,执业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还存在不足。从表1-表3可知,近几年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处罚数量呈现总体下降趋势,但从2010年到2011年数据可知,证券资格事务所处罚数量以及全行业注册会计师处罚数量有小幅回升,全行业事务所处罚数量及证券资格注册会计师处罚数量下降不明显。从2011年中注协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通告(一号至五号)发现的违规问题主要有:质量控制制度过于原则,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业务质量控制复核和监控制度未有效执行;事务所质量控制环境、合伙人(股东)机制和人力资源等方面问题比较突出;审计计划流于形式;对函证、监盘等重要的常规性审计程序实施不到位;重要审计领域未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 可以看出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执行审计准则、遵守职业道德守则以及专业胜任能力等方面。

  (二)基于同业竞争层的生存、成本效益因素 从图2可知2005年至2010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数量稳步增长;从表4中注协发布的2012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排名中,可以看出与“四大”相比,我国事务所处于劣势之下,竞争仍然相当激烈。一方面是国内同行竞争数量增加,另一方面国外竞争者占据强势市场地位,使得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压力增大。 降低收费成为事务所招揽业务的手段之一。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其中的一员也不例外。因此,日常审计实务中,成本效益原则常常被极端化。由于降低收费,总收入下降,会计师事务所增强了对低成本投入的追求,相当多会计师事务所以降低收费、缩短时间、减少人力等方式缩减审计程序,使得审计过程中存在不全面、不规范、不认真履行,进而不能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问题。最终导致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下降,执业风险增加。

  (三)基于监管层的行政责任风险因素 会计师事务所涉及的法律风险分为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风险,其中本文所述为行政责任风险。行政责任是指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因违反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受到行业管理部门处罚的一种责任,它本质是一种职业责任。从表2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处罚类型来看,中注协对会计师事务所及会计师处罚类型主要为:公开谴责、行业通报和训诫。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与行政责任风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业务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事务所迫于生存的压力会在可能承担的行政责任风险与可获取收益之间进行博弈。具有较高行政责任风险的行业管理的相关法律能对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的行为进行有效地规范,能引导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向对整个社会有利的方向发展,能有效地惩罚和预防会计中介行业的违法行为,最终会提高事务所执业质量;而具有较低行政责任风险的行业管理的相关法律对事务所或会计师的行为规范能力弱,在较低行政责任风险与较高收益进行博弈时,事务所可能会选择后者,因此可能会导致较低的执业质量,会计师事务所的总体执业风险加大。   (四)基于审计信息消费层的逆向选择因素 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二十五号),2011年各地财政部门共检查企事业单位23396户,会计师事务所1398户。检查发现,部分企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存在会计核算不实、随意调节利润、以假发票报账、违规发放补贴等违规问题,少数单位还存在私设“小金库”、少缴税款、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问题;各地财政部门共检查发现违规问题金额552.29亿元,查补税款9.11亿元。从中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环境不理想。当被审计单位在主观上要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时,其必然加强业务处理上的隐蔽性,这加大了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风险。如图3所示,在执业环境不佳,被审计单位对虚假会计信息存在主观需求时,事务所为迎合被审计单位会出具低质量的审计报告,达到保住客户的目的,从而将高质量的审计报告驱逐出市场。

  三、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对策

  (一)核心层:落实质量控制系统,提升专业胜任能力 一是建立基于审计流程的质量控制系统并有效执行。很多事务所缺乏相应的质量控制机制,或者虽然设计了质量控制机制但过于原则,缺乏有效执行。事务所应根据《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规定,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系统,并加大执行监督力度。需要将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审计流程,即接受审计委托阶段,初步评估,审计风险阶段,计划、设计审计方法(即制定审计策略)阶段,实施审计程序阶段,完成审计工作阶段,出具审计报告阶段,达到层层监控。制度有效执行的关键在于事务所领导的思想及执行力,因此,必须通过相关法律约束,政策鼓励,优化执业环境等多种措施提高事务所领导的质量控制意识,然后逐步分层执行。二是提升事务所整体专业胜任能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使得会计处理方式更多依赖职业判断,从而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难度。CPA必须提高自身专业胜任能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职业道德水平,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而事务所执业质量的高低,并不仅仅取决于几个拔尖的专业人员,而是和事务所内的每一位专业人员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事务所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发展、培养计划以及合理晋升制度,创建优秀企业文化,培养并留住优秀人才。

  (二)同业层:合理竞争,实现共赢 当前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处于价格竞争与质量竞争相互交织的阶段,单纯的价格竞争无疑会使事务所偏离正确的发展轨迹,所以应采取多种措施将事务所间的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个体会计师事务都处在相应的生态位中,而事务所生态位各层间是相互影响的,同业间的合理竞争、共赢发展需要本行业、监管层、消费层特别是被审计单位以及大的经济社会环境共同努力。

  (三)监管层:加大行政责任风险,实现风险联动 会计师事务所涉及的法律风险分为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风险,行政责任风险相对较低。有研究表明法律惩戒对注册会计师决策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和法律惩戒力度的不断增强,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和审计行为的变通也会增加。因此,监管部门应制定系统、规范的处罚标准,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会计师事务所适当处罚。同时,财政部门在制定并运用行政处罚时应考虑与民事处罚和刑事处罚的联动效应,增强事务所风险成本,使事务所更加自觉地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四)消费层:优化执业环境,实现良性循环 每个会计师事务都处在相应的生态位中,而事务所各层间生态位又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因此,消除或降低被审计单位对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观需求,优化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环境,实现各层级间的良性循环成为控制会计师事务所执业风险的终极保障。

  [本文系2013年河北省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302A31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韩晓晨、李枝霖、蒋浩、叶世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研究――基于LAD会计师事务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2]袁春生、汪涛武、唐松莲:《审计独立性、行业专长与财务舞弊行为――基于证监会处罚公告的经验证据》,《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3]柳艳秋:《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形成机理与控制对策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4]张丽君:《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5]Freeman J, Harman M T. Niche Width And The Dynamics of Organizational Population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3,88.

  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研究论文篇2

  审计风险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漏报时,注册会计师审计完成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概率。重大错报风险主要由以下两种风险组成:财务报表层面的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面的重大错报风险组成。检查风险指在某项认定错报的情况下(该错报独立或连同其它错报较为重大),注册会计师未发现此项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错报主要取决于审计流程设计的合理程度及审计流程执行的有效程度。审计过程中,审计风险恒定不变,认定层面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层面风险呈现反向关系。注册会计师主要对检查风险执行控制。控制手段主要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控环境及实施必要的实质性控制程序。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审计风险主要由两大原因导致: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

  (一)审计风险的外在原因 审计风险的外在原因主要指审计地域的法律环境及政策因素、国家宏观经济环境、被审计单位财务及运营状况的可变性及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

  (1)审计地域法律环境及政策因素。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公司的管理层,更重要的是为国家相关部门及被审计单位的股东、债权人提供合理、准确的审计信息。因此,注册会计师因遵循被审计单位当地的法律,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执行全面性审计。

  (2)宏观经济环境。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如居民消费状况、货品进出口状况、利率、汇率等等都会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产生影响。间接融资市场利率处于不断变更中,导致负债融资比率较高的企业的融资机会成本发生持续性变动。多数企业会改变自身的权益倍数从而优化资本结构,而由于间接融资市场是非完全市场,公司的负债融资额度与公司的信用情况呈现正向关系,而负债融资利率与公司的信用状况呈现反向关系。公司融资结构变化往往是非合理性的,即通过财务理论和财务模型推算出的公司最优化资本结构不再试用。因此,注册会计师对于资本机构所提出的审计意见虽然符合财务理论科学,但无法被被审计单位实际运用。

  (3)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及运营状况。会计报表是公司运营状况的反映,此为财务报表的正向形成过程。然而,大多数上市公司为了会计报表的合理性,从而对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干预。财务报表不仅仅是公司运营状况的反映,同时也对公司本身的运营状况产生影响,此过程可以理解为财务报表的逆向形成过程。从以上推论可以得出,公司的实际运营状况与财务报表信息形成了“镜面反射效应”(Mirror Reflection)。

  用x表示公司运营状况,y表示财务报表数据;

  函数为f(x)=y,f(y)=x;

  因公司一直处于持续经营中,所以x处于持续变化的状态,导致y处于持续变化状态,x 与y一直处于非恒定状态中。因此,财务报表是无法完全反应某一时点和期间无误差的公司状况的。这与物理学上的测不准原理极为类似。

  如公司税务筹划对公司造成的影响,会间接反映在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中。此情况下,审计工作已经超越了原有财务审计的范围,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对财务报表发表财务审计意见,同时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状况的设计合理性和执行有效性进行评价,这也是2006年始,五部委发文要求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执行全年内部控制的重要原因所在。被审计单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加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难度,导致审计风险大幅度增加。

  (4)会计信息非对称性。由于注册会计师无法参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运营,只能通过管理层提供的财务数据执行审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注册会计师很难发现财务报表中的漏洞,从而大大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同时,财务报表的使用频率越高,财务虚假数据造成的影响就越大,间接增大了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内在原因 指注册会计师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性、审计程序与方法的不完整性及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及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不健全性。

  (1)注册会计师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性。因审计报告反映了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主观认知,且各注册会计师之间的认知存在差异。信息在各注册会计师之间的不对称导致审计结果无法被所有财务报告的阅读者认可,加大注册会计师执业中的审计风险。

  (2)审计流程与方法的不健全性。被审计单位是审计工作的委托方,会计师事务所是审计工作的受托方。因此,越来越多的'注册会计师通过降低抽凭数量节约审计成本,这便增大了审计风险。因被审计单位尤其是民营企业对审计费用较为敏感,被审计单位对成本效益原则较为重视。注册会计师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往往通过降低审计凭证抽取数量的方法,节约审计成本,增大审计风险。

  (3)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薄弱及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感缺乏。由于审计职业界存在“有独立性则无市场,有市场则难求独立性”的现实情况事务所淡化独立性争取市场在所难免。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考虑成本因素,未设立风险管理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机制缺失,缺乏对审计项目的风险和质量控制,造成审计风险增大。

  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立信”)是国内持有全牌照业务资格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2001年始,该事务所签发中国A股上市审计报告数量长期位居第一。立信现有CPA执业人员1500人左右,下设7个专业委员会及多个专业部门。

  (一)审计风险控制体系 立信采取的是“总体把握审计风险,各环节控制审计风险”的审计风险控制体系。立信始终坚持“审计风险总体把握,审计风险各环节控制”的宗旨,严格把控审计风险。

  立信审计风险控制体系共包括6个方面,如图1。

  接受委托阶段,风险评估阶段,审计策略设置阶段,审计程序实施阶段;完成审计工作阶段;出具审计报告阶段。

  为了控制审计风险,立信内设风险管理部(以下简称“风控部”),由资深风险管理专家组成。对被审计单位建立全方位审计风险评价体系并建立内部数据库。

  (1)初始阶段。在审计初始阶段,风控部对初次被审计单位和连续被审计单位独立设置两套风险评判标准:对于初次被审计单位,风控部组成专家组,对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环境、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专家组成员通过讨论,决定是否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申请。对于连续审计委托单位,专家组更多关注被审计单位综合环境变化,以确定是否与该单位保持业务关系,如图2。

  (2)实施阶段。在审计实施阶段,主要由立信审计业务部各项目小组执行具体审计程序。审计项目组首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综合情况,如行业环境、负债情况、股东情况等等,初步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项目经理结合经分析得出的具体信息,编制审计计划,根据工作的难易程度,具体落实到项目组个人,并制定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在审计执行阶段,分管合伙人和风控部对审计工作执行即时监督。审计项目负责人须定时向分管合伙人和风控部汇报项目整体进度及主要问题(汇报频率由合伙人和风控部根据项目的整体进度和审计项目组人员配备商定)。合伙人和风控部对审计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即时给予项目经理答复如图3。

  (3)完成阶段。当审计实施阶段结束后,项目组对审计项目进行总结,项目负责人编制书面审计总结。审计总结主要包括如下内容:被审计单位主要财务及内部控制缺陷;被审计单位风险现象;被审计单位风险分析;风险所对应的改进建议。

  审计项目组同时将审计底稿交由风控部审核,风控部出具审核意见并交由合伙人复核,合伙人出具质量复核意见并由主任会计师签发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如图4。

  (二)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审计风险控制主要分为外部控制措施和内部控制措施。审计风险外部控制措施指从客户质量、事务所规模、外聘顾问专业能力等方面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

  (1)严格选择被审计单位,把控签约环节。立信设有专门的风控部,针对签约环节的审计风险执行计量和评估。风控部需在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对拟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状况进行系统性评估,出具低风险的评估意见后,立信方可与拟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否则拒不接受该拟被审计单位的委托。

  (2)扩大事务所整体规模。立信自1986年复办以来,先后在全国建立了二十七家分支机构,其业务覆盖财务审计、税务、工程造价、管理咨询等多个领域并且不断拓展其海外业务。2001年始,立信在中国大陆A股市场签发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数量长期位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第一位。现有客户遍布全国多个省份,上市公司约300家,IPO公司300约300家,外资企业约2000家。

  (3)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立信自成立起,就成立了由资深专家组成的会计政策研究中心、产学研基地,对一些争议较大的审计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分析。在有审计诉讼发生时,立信所便可做到有备而战,大大减少了审计风险所引起的法律责任,将审计风险降到可控水平。

  (4)提取风险准备金、购买职业保险。责任保险是会计师事务所目前采用的较为重要的保护措施,责任保险主要在诉讼失败时,减少事务所的经济损失。责任保险虽然无法规避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法律诉讼,但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整体财产安全还是非常有益的。立信所自成立以来,累计提取的风险准备金达到3900万元,职业保险累计赔偿限额已达到2亿元,极大增强了其风险防范能力。

  审计风险内部控制措施指从内部治理、执业人员选聘与培训、各环节审计风险实时控制等方面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

  (1)内部治理严格。立信所实行审计项目集中管理制度,全国各地的审计项目均须发回上海总部接受集中质量审核。立信所审核部为审计项目质量的对口管理部门。执行与审核的不相容职责相分离,有效地控制了各个合伙人分管项目组的自主权,降低了审计项目风险。

  (2)重视执业人员的选聘与培训。立信所人员招聘由人力资源部和各合伙人分管的审计业务部共同管理,事务所每年底根据现有人员结构决定下一年度的人员招聘计划。招聘人员从审计助理到合伙人,涵盖公司各个方向和级别。招聘人员除合伙人外都采用试用期机制。试用期内员工作为实习生参与审计项目。试用期满后,人力资源部和审计业务部根据该员工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决定是否录用为正式员工。各个级别的员工根据其工作成绩和工作经验可以晋升。职级晋升在个人待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增长。这对员工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好处,同时很好地控制了审计风险。

  (3)审计风险环节控制。各环节审计风险实时控制即在审计工作各个阶段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把关。立信所董事会每年会制定和更新质量控制程序。每个审计项目无特殊情况,均须按照该流程执行质量控制,以确保审计项目的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风控部员工对审计工作负有复核、指导以及监督的责任如图5。

  一是项目负责人审核。项目负责人主要复核审计整体策略和具体计划、审计底稿规范和比较数据、审计报告、重大缺陷、风险分析及改建建议的可行性、会计报表项目实质性测试、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审计总结及信息披露等重大内容。项目负责人还需要检查被审计单位改进建议(一般列于审计报告中)执行情况,审核工作底稿对审计报告进行支持是否提供了充足的证据,审计报告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针对特别风险审计部分是否执行了专项性审计程序且得出恰当的审计结论。

  二是风险控制部审核。风控部主要针对技术方面执行质量控制,风控部所执行的技术复核也是最重要的控制程序。技术复核主要针对审计报告和重要审计程序符合,包括是否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对被审计单位环境、风险识别、从财务报表重大错报评估等工作;是否对重大会计事项执行了实质性测试程序;是否对银行存款、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等敏感会计科目实施了重点审计,并对不符的情况进行说明;是否对关联交易真实性、价格的公允性和信息披露的完整性进行关注。

  三是合伙人审核。合伙人复核是在前两级质量复核的基础上执行总体监督与控制,即对前两级复核质量的再次复核。复核内容主要包括审计计划的合理性、完整性是否得到复核;对重大事项及概要是否已执行复核;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审计判断和改进建议是否已经得到充分复核;经审计财务报表和拟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否得到有效复核。合伙人完成审核程序后,须由主任会计师或其授权的专业人员签字确认后方可出具审计报告。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本文以立信风险控制体系的控制流程及具体控制措施为例,对风险控制的重点及难点进行了分析,可以为其它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笔者认为,立信所审计风险控制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1)风险控制体系完善。立信拥有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风险控制体系合理、有效,且能够得到有效“落地”,是立信审计项目质量即高又稳的重要保障。(2)人员招聘模式合理、有效。立信的招聘从面试开始,即履行严格的质量把关。招聘人员的级别、定位都需要经过测试和审核,真正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责。(3)严格控制签约环节审计风险。立信严格控制签约环节风险,从项目初始即审计项目承接阶段开始控制审计风险。不论是初次承接项目还是连续审计项目,风控部都会执行系统性的风险评估,在出具低风险评估报告后,事务所方可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4)风控部严格执行审计项目审核程序。风控部和合伙人对审计项目执行即时监督。审计项目现场负责人需要定期上报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审计进度,以便从项目整体上把控风险。只有当风控部签发完整审计意见后,注册会计师方可出具最终审计报告。(5)提取风险基金、购买执业保险。会计师事务所可采用提备风险基金,或购买职业保险的方式分散寄存审计风险。

  (二)建议 立信虽然在上市公司审计领域,长期占据业绩第一,但在大型企业及合资企业的市场份额相比于国际“四大”所仍有不小的差距。经如上论证,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供各位参考:(1)审计客户选择。立信的审计客户从地域及资产规模来看,分部极广,大中小型企业占比较为平均。相对于国际“四大”追求大型、高端企业的定位,立信在客户质量上有一定的差距。客户质量的差距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增大。因此,挖掘规模大且风险低的客户对审计风险控制极为重要。(2)优化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管理。立信采用项目集中复合制,立信在全国的27个分支机构的审计底稿均需发回上海接受风控部的统一质量审核。各分支机构自主性较小,能够较好地控制审计风险。但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必须随着法律、政策及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立信需要不断更新其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才能够保持其在业内较为领先的地位。(3)提高人事稳定性。立信所执业人员中,执业CPA人数长期位居第一位且绝对人数在不断增加。但立信人才流失率仍然偏高。在离职人员中,中高级审计人员流失率一直是困扰事务所向国际“四大”发出挑战的一大原因。因为薪酬、个人发展等原因,较多中、高级审计人员选择在从事一定年限的审计工作后,跳槽至企业任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或其它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强度较大,中高级审计人员在到一定年龄后,偏向于安定的生活,这促成了其跳槽的动机。因此,立信须继续加强员工薪酬与培训管理,这对审计项目风险控制有很大的正面推动作用。(4)提高审计信息化、自动化。增加计算机辅助审计及提高自动测试程序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审计质量,避免审计项目因人为失误而造成的审计风险,有效提高审计项目质量。(5)内部控制标准缺失。立信缺乏对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的相关认定。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较多凭借自身的职业判断来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及相应缺陷进行认定、风险分析以及提出改进建议。综上所述,笔者建议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程序应该规范化、标准化。立信可聘请专业咨询机构构建事务所的内部控制流程并对相关执业人员进行培训。

  参考文献:

  [1]张根文、黄志斌:《审计风险的形成及其控制》,《会计研究》2011年第8期。

  [2]冯永梅:《审计风险特征分析》,《财会审计》2007年第12期。

  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研究论文篇3

  [摘 要] 近年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加大了做大做强的步伐,风险控制是其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会计师事务所面对的风险的基础上,提出风险控制和防范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会计师事务;风险;风险控制

  0 引 言

  20多年的历程,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已有了长足发展,如今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也在朝着做大做强的目标前进,事务所合并步伐明显加快。2012年1月5日京都天华会计师师事务所与天健正信会计师事务所强强合并成立致同会计师事务所;2012年5月,五洲松德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经协商一致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对华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吸收合并,合并后,事务所更名为华寅五洲会计师事务所;2013年5月10日,中国十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位列第五的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与位列第九的国富浩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组成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宣布成立,瑞华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事务所做强做大战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做大的可喜的发展的同时,担忧仍不可避免,“做大”并不意味着可以马上“做强”。在注会行业发展过程中,只追求规模的扩张是远远不够的,审计质量才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核心所在,事务所“做大”更要“做强”。规模扩大了,风险自然也随之增加,这就要求事务所必须关注风险控制的问题,合理科学的风险管理能为事务所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 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的风险

  1.1 与外部相关的风险

  1.1.1 客户风险

  客户风险指的是客户质量状况的不确定性,这是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法律政策的改变或者新政策的出台、客户自身经营不善、内部管理人员出现错误或者舞弊而引起的。这种风险并不是因为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错误的审计报告,而是被客户的不良经营而被连带成为诉讼目标。表现在,注册会计师已然遵循审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发布了正确的审计意见,但是,在客户由于经营不当而破产倒闭时,遭受损失的投资人和债权人为了挽回一部分损失而将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连带者告上法庭要求赔偿。会计师事务所虽然不负完全责任,但是由于其与客户之间的特殊关系,加之具有一定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常常经济实力雄厚,所以往往难逃赔偿责任。如在2006年的“蓝田造假案”中,包括华伦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其他8名被告对原告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是会计师事务所在“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案”中承担连带责任的首例判决。

  1.1.2 独立性风险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所要遵守的最重要的一条职业道德守则。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实质上的独立是一种内心状态,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提出结论时诚信行事、遵循客观和公正原则,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形式上的独立是一种外在表现,要求事务所的角色是作为一个理性且掌握充分信息的第三方。如果事务所没有坚持独立性原则,与客户存在经济利益关系、商业关系或者家庭私人关系、其他雇佣关系等等特殊联系,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就不可避免地会为客户的意见所左右,导致客观公正性受损,难以发表正确的审计意见。

  1.1.3 法律责任风险

  《司法解释》中明确了会计师事务所侵权责任产生的事由是不实报告。构成不实报告需满足两个方面的条件:①违反法律法规、执业准则和规则以及诚信公允原则;②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1.2 事务所内部治理风险

  1.2.1 人员管理风险

  会计师事务所靠的是专业服务来盈利的,其资产体现在人员的品德、智力和专业知识上,这决定了“人”的重要性,人员是其核心价值所在。比如合伙人的素质,决定了事务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务所发展方向、企业文化的传导等等;其他员工例如一般审计人员,无论项目经理还是审计助理,他们是审计业务、咨询业务、鉴证业务等工作得以开展的主力军,其能力和素质对事务所业务质量有重大影响,他们的决策能力、独立性、职业道德素养、专业胜任能力都会给事务所带来风险。

  1.2.2 财务管理风险

  与一般企业相同,事务所也因为资金的筹措、管理而产生财务风险。比如,财务机构设置是否得当、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收入与成本是否匹配等等。

  1.2.3 文化管理风险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内全体人员所信奉的价值观念、习惯、道德和信念等的总和,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企业发展的文化能够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健康发展起到推进作用,而当文化与事务所的利益和价值发生冲突时就会对其发展起阻碍作用,形成所谓的文化风险。

  1.3 审计职业风险

  1.3.1 审计失职风险

  这就是上文提到的引起法律风险的原因,即审计人员没有按照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业务,导致审计结论偏离实际的风险。审计失职完全可以避免,但现实中许多事务所因为执业过程中没有对人员进行严格的控制而产生失职风险,造成巨大的损失。

  1.3.2 审计职业风险

  判断注册会计师是否具有过失的关键在于注册会计师是否按审计执业准则的要求来执行业务,但是,有时即使审计人员严格遵守了审计准则,但仍不可避免审计结论与事实发生偏离的`风险。这主要与审计过程中运用的审计判断有关,审计判断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判断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受其会计审计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工作经验、处事习惯以及对特殊情况的认知能力的影响,难以制定出标准化的规范。在执业过程中,事务所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加大了审计判断的风险。由于执业判断的运用,即使审计人员对审计准则“循规蹈矩”,审计职业风险也不可能完全被消除。   2 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应对方法

  2.1 固有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由于固有风险的存在,会计师事务所只能对审计结果提出合理保证而非绝对保证。控制和防范固有风险应该加强对客户会计环境质量的要求,对客户财务部门以及内部审计部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安排进行深入了解,充分认识客户员工的专业水准和职业道德操守,以对客户提供的内部资料的真实和可靠程度做一个摸底调查,扼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另外,要建立健全审计行业的规范体制,完善的法律体系得以让注册会计师有法可依,为审计创造出良好的职业环境,降低审计风险,同时也为会计师事务所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2.2 完善审计机构建设

  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存在的风险,完善审计机构建设是其应对之策。“人”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所以要想降低风险必须提高人员素质,高素质人才在执业中做出较为专业的判断,保持特有的职业敏感和怀疑态度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这就要求事务所的合伙人应该重视吸引先进人才,以一套公平完善的招聘机制录用合格人选,重视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育不仅具有专业技能而且有着高尚职业道德操守的优秀员工,打造高品质的审计团队。完善的人力资源政策有助于事务所提高核心竞争力、蓄养雄厚人力资本。原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在人才的培养时不惜大手笔投入,它鼓励员工参加CPA考试,不仅安排员工读书考试假,利用一带一的形式让老员工提携新成员,还给考试通过者设立相应的奖励,比如通过一门科目就可以得到一笔奖金。

  轻松平等的工作环境是事务所的特色,这与事务所所倡导的创新、高效而不失严谨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致同事务所每年在年审淡季都会给员工安排旅游,一方面增进了员工之间的友情,促进打造团结统一的优秀团队,另一方面给忙碌了一年的员工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机会,是事务所的福利,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而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场所我们看到的是和一般事业行政单位所截然不同的工作气氛,员工之间互相帮助互相调侃,给埋头于表格、数据间的注册会计师们注入了热情和活力。

  此外,在职责分工时要明确客户调查和风险评估职能。它们整合分析出来的客户资料和数据及时提供给审计部门,审计人员根据这些材料勾画出需要重点把握的审计事项、会计科目等基本情况,从而进一步制订出相应的审计计划,避免判断失误而引起的风险。

  2.3 采用科学的审计方法

  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得出合理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为了获得审计证据,必须采用合理恰当的审计方法。在审计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审计方法的选择,比如,对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储存的信息或者资产等采用检查;为了获取非财务信息可以采用询问相关管理人员的方法;而利用函证直接从第三方获取书面答复以作为审计证据;在执行控制测试时常利用重新执行的手段;在对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就使用分析程序,以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也要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让信息技术相对于传统审计的优势发挥出来。

  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当在思想上树立起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切实将审计工作转移到以风险为导向的模式上来。从思想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概念,不断改进审计方法,对审计程序进行规范、监督和评价结合的服务。

  3 结 语

  会计师事务所要在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风险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对策对风险加以控制,让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国际审计行业中不仅做到规模扩大,而且做到审计质量水平的提高,切实提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综合实力和国际排名。

  主要参考文献

  [1]程艳艳.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过程中的风险研究[J].时代经贸,2011(2).

  [2]麻婵媛,王春媚.浅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J].时代金融,2011(2).


【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风险控制建议书08-06

风险控制指数的发展前景11-25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研究论文11-28

注塑机制造成本控制研究毕业论文11-30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体系中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研究论文11-28

浅析公路工程建设风险控制02-24

风险控制的个人工作总结12-07

2017银行柜员风险控制心得总结08-03

银行风险控制工作总结11-25

风险评估毕业论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