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百科

都江堰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时间:2022-04-13 09:54:43 地理百科 我要投稿

都江堰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都江堰市,旧称灌县,是成都市代管之县级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以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被誉为“天府之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都江堰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都江堰的气候特点

  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极端最高气温32℃),冬无严寒(极端最低气温-5℃,仅个别年份出现),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5.2℃,1月份平均气温4.6℃,7月份平均气温24.7℃。年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均无霜期280天。

  都江堰的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地处岷江出山口。介于北纬31°44′54″-31°02′9″之间,东经103°25′42″-103°47′0″之间。东西宽54千米,南北长68千米,面积共120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都江堰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都江堰山地丘陵面积占65.79%,平坝面积占34.21%。地势从高山、中山到低山再到平原逐级降低,海拔592-4582米,相对高差3900米。都江堰市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分布,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

  水文

  都江堰市山脉以岷江为界,河东、河西分属两条山脉。河东诸山(旧称东岷)属于龙门山脉,河西诸山(旧称西岷)属于邛崃山脉。河东龙门诸山,以光光山最高,属龙门山脉中南段的西干支脉,由彭州――汶川县延伸至市境内。河西诸山属于邛崃山脉的东支,山脉自崇州鹿顶山而来,到都江堰市泰安乡三合顶分为两支:一支沿北东方向延伸为熊耳山、莹华山、赵公山;另一支朝南东向延伸。赵公山(原名大面山),呈北东――南西走向。其东麓群山如翠浪,以石定江为界,其北边自上而下依次有:莹华山、老君山、张家山、三台山、南华山、斗底山、大小牛心山、卧牛山、凤凰山等;其南边有由赵公山而来的支脉,经棋盘石、歧山庙的主峰延伸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青城三十六峰(其最高处为高台山彭祖峰,即青城第一峰,海拔1260米,再由天仓山金鞭岩、笔架山至马家岭进入崇州境。

  都江堰市境内河流均属岷江水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岷江及其在市境内的支流等常年性自然河;都江堰灌溉渠等人工河;山溪等季节性自然河。岷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市境内岷江正流全长47公里,可分为两段:都江堰渠首以上属于岷江上游,流经境内的龙溪、麻溪、白沙等乡,全长17公里;岷江经渠首一分为二,外江为正流,今称金马河,经市境进入温江、崇州,全长30公里。都江堰的灌溉河,属人工开凿河道,通过内江引水入闸,呈扇形进入市区。市区仰天窝跨越四江之上,这四条江均系人工河,自北向南依次是: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这些人工河穿越市境,分别灌注入新都、郫县、温江,最后汇入金堂的沱江和成都的府河。

  都江堰的景点

  青城山

  青城山道教名山,著名旅游景点。古称天谷山。在都江堰市西南。因青山四合,状若城廓,故名。

  华希昆虫博物馆

  华希昆虫博物馆坐落在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脚下,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是我国首家现代化昆虫博物馆,展出标本数量居亚洲第一,博物馆收藏有全部四川省已发现蝴蝶种类和珍稀、观赏昆虫标本,以及大量我国各地蝴蝶、昆虫标本。

  卧龙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熊猫的故乡,位于四姑娘山东麓的皮条沟两岸。皮条沟又名卧龙沟,沟内河流称皮条河,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汇入绵江后经岷江流入长江。河流两岸,峡峰对峙。

  旅游信息

  交通

  都江堰距成都市39公里,20分钟高速公路车程即可到达,成都西门车站10分钟一班旅游车直达都江堰市,在都江堰市内可乘1路、4路公共汽车或出租车到达景区。

  从成都市驾车区经成灌高速公路到都江堰,约30分钟车程。

  另外,有大巴车从成都茶店子直达都江堰市客运中心,每天早6:30发班,下午7:00收班。

  也可在市区乘坐市域轨道交通成灌线(成灌快铁),分段计价,最高票价为15元。

  成都东客站有直达都江堰市客运中心汽车,但每天只有一班在下午3:00左右发车,大约2小时到达。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客运站已于2013年开通至都江堰地面运输班线,该班线的开通填补了成都以西没有直达机场班线的空白,为该区域的旅客直达机场提供了一种快捷的方式,同时也满足了机场到港旅客前往都江堰、青城山一线的出行需求。

  成都至都江堰班线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每天有6个班次从机场发往都江堰,发班时间分别为11:20、12:30、13:30、14:20、15:20、17:00,都江堰有8个班次发往机场,发车时间为9:45、10:35、11:25、12:20、13:30、14:30、15:40、17:10,全程票价为24元。

  乘车地点:双流机场1号航站楼与2号航站楼之间(原支线航站楼出港厅)。线路、站点、时刻的调整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调度站公布信息为准,可查询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官方网站。

  市区内有便捷的公共交通,乘公交车游客可以很方便地到达各个旅游景点。另外市区内有绿色无污染的出租车,价格便宜。如果你想领略市区内的风采,还可以乘坐人力三轮车。

  门票

  1、景区门票价格:都江堰门票:80元[14]

  2、都江堰半票:45元购买对象(1、身高1.1-1.4米之间的儿童;2、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凭本人有效证件;3、学生证、军官证)

  3、都江堰免票:持军人证的现役军人;国防军事院校的在校学员。持成都市老年优待证的游客。持国务院颁发的老年、军人离休证,无使用期限限制。全国、港、澳、台老年人(70岁以上)。残疾证。人大、委员(凭本人委员证)。旅行社经理资格证、全国导游证。新闻、广电总署记者证。中、小学生团队,爱国主义教育(先需都江堰市教育局审核,凭学校介绍信到旅建办开据免单,只限于参观都江堰景区,免费开放时间每年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道教皈依证;1.2m以下儿童。、感恩卡:首先对持感恩卡的游客进行身份确认(姓名、证件号码等相关信息);并在电脑上查询、录入游客的相关信息,对尚未录入信息的感恩卡,作好补录登记。、婚纱影楼:凭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商业外景拍摄许可证及年卡进入。残疾人凭残疾证免费进入景区,盲人、双下肢残疾人和其他重度残疾人,允许1名陪同人员免费进入景区。

  特殊: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学生、成都东软学院学生和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凭学生证可购买15元一张的优惠门票;当地市民凭身份证可购买15元一张的优惠门票。

  路线

  建议游玩时间:3小时

  最佳旅游时节:春夏最佳。

  都江堰青城山一日游

  上午抵达并游览都江堰风景区:先参观南桥,再从离堆公园进入都江堰风景区,游览灾后的离堆公园观碑亭、离堆、堰功道、川西第一名园——清溪园,游览战国秦昭王时期(公元前227年),蜀郡守李冰在岷江上修建的中华第一古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宝瓶口引水口、飞沙堰泄洪坝、观鱼嘴分水堤。过安澜索桥隔着岷江内江远观在5.12地震中被损坏后正在重建的秦堰楼、纪念李冰父子的二王庙。

  下午游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称的.道教发祥地——青城山,从山门进入,拾级而上,经雨亭、天然阁、怡乐窝、引胜亭,便来到了天然图画坊。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清代亭阁;经山荫亭、凝翠桥、五洞天来到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结茅传道居住地——天师洞,原路下山,感受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的青城之“幽”。

  景区文化

  水文化

  由都江堰而产生的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学、水文物、水神学等,诸如“二王庙”、“伏龙观”、“观景台”等处的人文景观;改建鱼嘴挖掘出土的东汉李冰石像和“饮水思源”石刻;歌颂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民间传说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学色彩的祭祀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诗、词、书画的水文学等,形成独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都江堰有块石碑,上面刻着“深淘滩,低作堰”字样。

  对修建者的纪念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乐土,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所以《史记》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治水哲学思想

  都江堰源远流长,惠泽后代,其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遇难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缺,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

  都江堰工程在两千多年运行中,充分发挥了工程潜能,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独具特色宝贵的经验。其中文化内涵丰富,反映了治水先驱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都江堰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反映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正确性和长期性。都江堰水文化的内涵,反映了在工程修建、维修、管理和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遗产之一。这也是联合国评定都江堰工程为世界重要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

  治水三字经

  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创造了都江堰水文化,其内涵深刻,是都江堰工程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原则,是治理都江堰工程的准则,人们称之为“八字格言”。都江堰的治水三字经,更是人们治理都江堰工程的经验总结和行为准则。“深淘滩,低作堰,六字旨,千秋鉴,挖河沙,堆堤岸,砌鱼嘴,安羊圈,立湃阙,凿漏罐,笼编密,石装健,分四六,平潦旱,水画符,铁椿见,岁勤修,预防患,遵旧制,勿擅变”。

  治水三字经是千余年来人们治理都江堰经验的概括,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治理都江堰的行为准则。曾经有人批评《治水三字经》中的“遵旧制、勿擅变”是保守思想的反映。实践证明《治水三字经》中的每一项措施,都是人们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值得珍视和继承。所谓遵旧制、勿擅变者,就是在治理都江堰时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而《治水三字经》就是千百年来治理都江堰工程的经验总结。“勿擅变”不是不变,而是要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实践证明《治水三字经》文化内涵,是人们长期实践的结果。随着人们继续实践,《治水三字经》的意义将与时俱进,长期指导着都江堰工程的保护与发展。

  都江堰工程按水势和地形特征,以杩槎截流导流、卵石护岸、竹笼盛石筑堤、卧铁展示淘滩标准,以及“遇弯截角,逢正抽心”和“深淘滩,低作堰”等遗迹构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功能显著,显示出都江堰水文化特征,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至于降伏孽龙的传说,望娘滩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文化内涵深刻,体现了人们对都江堰的爱护和依恋之情。宝瓶口的水尺和古水则,更显示出劳动人民的智慧,指导着灌区人民正确运用都江堰水资源,使灌区工农业生产能够乘势利导,驱利避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政府每天在《川西日报》公布都江堰宝瓶口水位,让灌区人民及时掌握都江堰水情,安排生产和防洪抗旱等工作。宝瓶口水则,至今仍具有指导灌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意义。李冰神像的出土,“卧铁”的发现,展示都江堰水文化,引起人们对建设都江堰先行者的缅怀和崇敬。

  都江堰放水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为中心的庙会活动。李冰主持创建都江堰,使长期苦于水旱灾害的川西平原一下子成为富庶的、世人瞩目的“天府之国”,人民对他的感戴之情是没齿难忘的。两千多年来,李冰父子凿离堆,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的福泽一直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庙从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历史上一直既有官方主持的祭奠活动,也有老百姓的民间祭祀活动,官方的祭祀活动更为隆重。据史料记载,官方的祭祀活动正式颁定,是在宋开宝七年(929年),初定为每年祭祀一次,后改为每年春秋祭祀两次。早期的祭祀十分隆重,有十分隆重的血祭遗风。现代代之以“清明放水节”庆典活动,已成为都江堰特有的风俗。

  二王庙庙会

  时间:每年的农历6月24日-农历6月26日

  相传农历六月二十四是二郎神生日,两日后为李冰生日,正值鸟语花香之时,受到都江堰恩泽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二王庙焚香祭祀,怀念都江堰的缔造人李冰父子,由道庙主持举行盛大的“川主清源妙道真君”祭典大会,摆设道场三天。今二王庙庙会,不仅增添了歌舞表演、川剧表演等内容,还有川剧变脸等绝活展示;每岁庙会,二王庙内烟霞蒸腾,万人朝拜,空前盛况,不减当年。

【都江堰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相关文章:

凯里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03-02

临桂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12-15

辽源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12-15

辽阳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12-15

辽宁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12-15

乐清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01-27

廊坊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12-14

康定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12-14

古巴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