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

时间:2024-03-21 07:08:08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1

  作为一名教师,由于肩负着众多的责任,所以很容易顾此失彼,看重一些我们本无需看重的东西,忽略一些我们本不该忽略的东西。因此,每一天,我们都要提醒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本书就是这样一本值得茶余饭后,每日一读的好书。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极具影响力的日常教学策略》是一本覆盖全学年的实用教学指南。内容丰富,篇幅精简。一共包含180天,几乎覆盖了整个学年的教学时间,每一天为教师提供一个与教学相关的方法、策略或者行动建议,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第一天:积极快乐的第一印象》、《第五天:课堂管理究竟是什么》、《第45天:了解学生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事实上,教学是严谨的,又是极其琐碎的,它常常让老师们忙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大篇幅的文章。而本书的设计,恰好弥补了这一点。它的语言通俗易懂,轻松幽默,每天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策略,就像茶余饭后的小点心,在工作之余,完全有时间去阅读。篇幅的短小,使你可以随时翻开此书阅读感兴趣的内容。如果你在开学后的第30个工作日拥有这本书,你可以从这本书的第30天开始阅读,也可以从头开始阅读。

  每隔20天,本书会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实践检验调查问卷,以检验哪些策略自己能有效执行,并分析为什么会有效的原因。每天只需花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帮助教师获得新进步、新收获。

  全书提供的日常小技巧简单、实用,渗透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比如第六天和第七天的《课堂规则不宜超过5个》《课堂常规需要反复练习》中提到一种现象,即老师制定了10个或者更多的'规则贴在教室墙上,明确告诉学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并制定一些合理的惩罚措施,来维持这些规则。然而老师制定规则,学生却破常常坏规则。批评也好,惩罚也好,总是屡禁不止:不举手就发言的,上课讲话的,喝水的……

  本书的作者却说,这些行为的产生,是由于老师们混淆了“规则”和“常规”。最常见的规则都是老师单方面提出来的,并没有和学生一起制定,例如:发言之前请举手。大多数老师并不清楚规则和常规之间的区别。规则用来规定和调节严重不当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的严重过失。一旦规则被打破,就必须对学生实行严重的惩罚,比如:禁止攻击他人。规则需要附加合理的惩罚措施,并明确告知学生,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清楚这些规则及其相应的惩罚措施。所以教学过程中制定的规则不宜超过5个。而课堂常规包括日常行为。例如如何走进教室、如何上交试卷、如何要求发言、如何吃午餐……课堂常规需要反复练习,即使被打破,也只需要让他们继续练习。

  阅读《课堂规则不宜超过5个》《课堂常规需要反复练习》后,我对自己的工作也进行了反思。以往只要学生做操不认真,或者课堂纪律不好,我就会批评并扣星加以处罚,这样做只对被罚的学生有短暂的效果,治标不治本,原来是我没有分清“规则”和“常规”的区别。课堂常规的破坏,原来只需要我反复地强调,反复地练习。以后每一天的早操结束,课堂上,还是班会课的末尾,我都会进行相关总结,表扬做得好的常规,加以奖励;对于做得不够好的常规,只是强调应该怎么样做,并不再惩罚和批评。第二天,我就欣喜地发现,强调的话语起了作用,学生很自觉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了!正如书中所说:“忘记常规和规则的学生,其实不是不聪明。当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忘记是,你要做的只是耐心地提醒他们,谢天谢地,他们仅仅是忘记,还没有犯错!”

  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是围绕着孩子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权接受最具爱心、最具责任感的教育,这也是我们奋斗终身的目标和梦想。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2

  最近如果不是因为教育局的征文文件,我想我不会接触到《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这本书。初翻书本,就被其不高谈阔论、接地气的教育场景描写所吸引。一段段文字,一个个故事,让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更踏实的认识。虽是不同国度,但面对教育问题的处理还是有许多相通与值得借鉴之处。其中,“巧妙安排学生座位”就足以让我深受启发,不禁让到了去年刚接班时的一件事。

  刚开学,因为和学生彼此陌生,不了解情况,所以我先按照个子的高低安排学生的座位。在初步接触了一段时间后,在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思想、性格诸方面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再按照性格特点、男女搭配等原则,安排他们入座,真是煞费苦心。目的无非是想他们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学期开始三个月了,一切相安无事,我正得意于自己的“先见之明”。瞧,大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但是渐渐地从一些家长和学生的口中得知,有一部分学生、家长并不满意现在的座位安排,有些委婉地向我提出,说孩子看不清楚,请求换一个近一点的座位,有些甚至直接挑明,孩子的同桌自控力差怕影响孩子的学习等等。这些要求一开始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

  但是有一件事情却让我有些震动,使我不得不对座位的安排有了新的看法。那天,一个稚嫩而带有一丝倔强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老师,我不想和王某某坐。”我回头一看,又是那个架着一副小眼镜的女孩,“他老是要和我说话,让我上课管不住自己,我想和李某某坐。如果您能答应我的要求,我保证上课好好听讲,不做小动作,争取进步。”我本不想答应她,想想平时这个小女孩的表现,作业质量差,自己不上心,还怪起别人来了,但是看到她那一脸正经的样子,我不忍心,就就跟她说:“如果你能说到做到,老师就答应你的要求。”说心里话,当时也并没有太在意她许诺的“豪言壮语”,反而有点担心要好的人坐在一起反而会多事。

  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那个平日里爱做小动作的、爱耍脾气的小女孩渐渐变得爱上课了,发言积极起来了,虽然她的回答有些不在点子上,但是不可否认她回答时的态度是多么认真。一到讨论题目时,她和同桌的讨论又会引起我的注意,完全没有了以前趁机说笑的.情况。我简直没法相信这就是一开始我所认识的她。

  是什么原因使她取得了如此大的进步呢?我晚上打了一个电话到她家,她的妈妈也觉得很惊讶,感觉最近女儿上学劲头很足,在家变化也很大。渐渐的,在和家长的交流中,我也许找到了变化的主要原因,原来她的进步缘于我那次按照她的要求调换了座位。

  一次不经意的调换座位竟有如此大的功效?小女孩在电话的那头倒出了调座位后的感受。她和李某某原本就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和自己喜欢的同学坐在一起,是一件很开心的事。终于我实现了她的小小愿望。她们一起上下学,无话不谈,生活中互相照顾,学习上彼此激励,也相互学习。因为同桌的字写得很干净,很漂亮,还经常督促她要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就这样小女孩渐渐进步了;再说她还记得实现对老师的承诺,保证上课要仔细听讲、争取进步的。

  通过这件事,让我回想起魏书生曾讲过的一句话:“调换学生的座位是一门艺术。”今天我才重新认识到这句话的含义,看似寻常小事,却也有深刻的哲理蕴涵其中。回顾接班时换位的做法,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的确有其不合适的地方。我们是用心良苦,按照“标准”调整座位,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好,可是我们只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其实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他们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我们经常说,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可是我们连调座位这样的小事都不敢放权给学生,给他们也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又何从谈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呢?

  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多地聆听学生的心声,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多为他们着想,多给学生一片自由发展的天地。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3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是一部易于操作的教学使用手册般的教育著作。语言平实、方法具体,体例特别——一天一篇,共180篇,根据时段不同,安排不同的关注点和操作方法,简单实用。像饭后茶点,轻松翻阅,有心的人总会从中得到诸多启示,激发灵感。

  纵观全书,没有高大上的操作策略,反之,有的是日常基本教学策略,是具体方法细节。尽管这些案例做法很多我们日常教学中也曾经尝试过,设置的问题情境都很熟悉,就是一线教师日常生活中天天可能遭遇的问题,唯一不同的是,有些问题我们遇见了,同时也被忽略了;或者有些问题遇见了,只是简单解决,更缺少连续性的有效措施。

  我想,这就是优秀教师与卓越教师的分界吧。把平凡的事情坚持做好,就会不平凡。作者在前言里写到:卓越教师都在为两个共同的目标奋斗:

  1.让教学技巧一天比一天有进步。

  2.避免在同一个地方犯同样的错误。

  深以为然。

  作者用这个特殊叙述方式引发我们对常规的思考,重新思考这些由于太过熟悉而一叶障目的东西。假如我们能够自觉审视每天司空见惯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总在寻找能够比昨天、比上一次更可行的方法教学的话,你不想进步就难。

  任何人都会犯错,即使已经卓越的老师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卓越教师都懂得为提高自己当下的教学能力而努力奋斗,他们每天坚守着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务实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目标前进。”

  本书仿佛一面镜子,让我们反观日常教学。

  很喜欢每小结的`编排体例: “请你静心思考”、“你可以这样做”、“如果你完成了”三个环节。

  静心思考环节中抛出问题并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性,比如第三天的主题是“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请静心思考”里这样提醒我们:你是否足够了解你的学生?如果能深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你一定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这也将有助于建立你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并进一步让学生的行为变得更好。”

  “你可以这样做”环节,则给出具体的方法。

  “如果你完成了”,这部分更是策略层面的引导,如何把事情做得更细致。比如第三天的做法中有一个发放问卷。在“完成”环节提醒:

  给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之后,不要只是把它们收上来放在文件夹里作为摆设。如果一个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展现出……

  有教师会把调查问卷结果张贴在教室里,但是只有极少数的老师会在做这件事之前征得学生的同意……

  ——这里,提醒采用这些方法可能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避免,否则有什么后果。从正反两方面提醒我们正确操作,而不是简单开个“药方”。而是让我们“如何煎服”,有哪些禁忌。

  这种表述,新手便于直接借用,熟手便于针对自己的行为反思,便于改进。尤其是每隔20天就会有一篇“为期20天的教学实践检验“,而且每个检验都不同,这样不仅帮助老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成果是否达到目标,还可以实时实地的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

  读罢此书,我得到最多的启发就是教师要从自身寻找发展的动力,从改造自我开始。作为一名教育老兵,有时难免犯经验主义错误。特别是面对每天繁杂的教育工作,我们很容易顾此失彼,看重一些我们本无须看重的东西,忽略一些我们本不该忽略的东西。因此,每一天,我们都需要提醒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哪些事情是可以简单处理的,哪些事情是需要深入细致的,要学会归类,学会在时间分配上要学会把控。

  草草读完,放在案头,不时翻阅。不会全盘照搬,但作者这种行文方式可以成为我们行事方式,如果在与学生的每一天,都会静心问问自己,今天有哪些必要的事情需要处理,如何做,做后效果如何,接下来需要继续怎么做的话,我想,我们会避免很多不应该犯的错误。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教育中永远没有万能的方法。

  但是,只要我们发自内心站在为学生成长负责的立场上去反观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每天改进一点点,发掘他们最大的潜能的话,我们将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4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这本书的设计就像茶余饭后的小点心,每天只需要花几分钟的时间,就能给你带来充实和惊喜,甚至是有意无意的改变,这是“如何使用本书”的第一段话,每天的几分钟,对于你我来说似乎微不足道,抱着愉悦的心情,我阅读了这本书,书中提供了各种提升我们的教学技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方法、策略,使我感悟颇深,受益匪浅。哪有不经过雨露就开放的花,这世上无论多么璀璨的花,都在雨露中开放,风吹雨打出温馨的花朵,所以,哪有不经历雨露洗礼的人生。学生就像这首小诗中的花朵,需要我们和他们一起共筑心中的梦。

  不知道何时,我们变的急躁,容忍度下降,当孩子忘记课堂常规时,我们会很恼火,理所应当地认为,“你已经知道了,就应该懂了,就能做到了,为什么还要是再犯相同的错误呢?”但是,他们还是孩子,成人都会犯错,我们是不是太苛求孩子了,教育是一项需要从容的事业,当学生忘记时,要进入智慧的心态,给予他们善意的提醒。

  每个班级里都会有那么一两个让教师头疼的孩子,如何才能让这些孩子积极健康的成长?书中的第23天中提到了“对学生要有较高的期望”,读到这一章让我想到了“皮格马立翁”效应,教师如果对学生充满期待和关爱,学生就会向着你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如一些学优生,教师、家长的期望使这些孩子不断有动力前行,积极向上的暗示使他们取得更大的学业成就,反之,一些纪律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不断得到教师、家长、周围的人消极暗示,他们对自己就会不断否定,把自己定格为差生,从而影响这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家长的我们对孩子要有一个较高合理的期望,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我们对他们的期望,并引导他们如何脚踏实地实现那些期望。

  我的.班级就有这样一位同学――小吴,我们之间有过这样一次对话,师说:“你爸爸、妈妈肯定希望你能好好学习,考一个好成绩回家吧!”小吴答到:“我妈妈说了,我这么笨肯定学不出来的。”说完小吴便不再说什么了。小吴同学是一个调皮的男生,他总惹是生非让家长很失望,对他也不抱什么期望。为了帮助小吴,首先,我和家长沟通,希望家长以后能够多给予小吴积极地暗示,适时的

  鼓励;其次,改变他的学习环境,以前由于他的好动,顽皮,班级里最后一个位置也是坐过的,现在回想这样一来,那是给小吴传递了一个错误地信号,“我是个调皮的学生,我和大家不一样,老师才让我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于是,我把他的位置从最后一排调到二排和一名成绩优秀的同学坐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是,想通过位置的改变,让小吴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没有针对他而设定的特殊位置,然后再通过同桌的影响,树立榜样,小吴也渐渐改变自己,课堂上专注度明显提高,而且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准确率也增加了,虽然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但是持久的期望、引导,我相信小吴会有更优异的表现。

  课堂,学生汲取知识,健康成长的主阵地,课堂常规的井然有序,将会促进教师、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要确定哪些课堂常规是需要制定,哪些规则需要学生遵守等等。书中的第7天,向我们解释了规则和常规的区别,规则针对的是严重的犯错行为,而常规强调的是在执行同一件或者同一类事情时,行为方式必须始终保持一致性。书中在此提出了两者的区别,不得不让我联想到自己的课堂上是不是曾经出现过,当学生破坏常规时,我们怒火中天的把他给批评了,其实,有时这些孩子却需要的是继续练习,教师要做的是更加细心、耐心地提醒和鼓励。

  最后,以书中的一句话自勉,“作为一名教师,当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能够积极地影响每一个孩子生命的职业时,我们必须永不停歇地追求新的,更好的方式来完成我们的使命。”为了一朵朵必将绽放的花朵,和孩子们共筑他们心中的梦。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5

  我一直以为,优秀的教师比比皆是,他们能胜任眼下的工作,并且完成得不错。但卓越的教师却少之又少,非高级教师甚至特级教师不可,他们拥有常人没有的聪明智慧,凭借惊人的学习力,达到常人所不能达到的高度,所以谓之卓越。我以为我是无法成为卓越教师的――直到我阅读了这本书。

  这是一本26万字的“砖头”,我用三天的时间读了第一遍,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来回翻阅回味了不知多少遍。两位我叫不出名字的美国人告诉我:我可以成为一个卓越教师,只要我践行书中的这180个日常教学策略:“了解每一个学生”、“巧用专业术语”、“让课堂与众不同的小技巧”??没有艰深的理论、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有一则则易懂风趣的小策略,就像那些朴实的饭后茶点,让人迫不及待,急于实践。抛开中美之间无法避免的社会文化差异,书中有几条策略对我来说有着不小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读来脸红不已,“你说话越大声,别人听进去的可能性就越小。一个温柔、平静的声音很容易传达你对他人的关心。”初教一年级的我,面对懵懂天真的孩子,常常处在情绪失控的边缘,我惯用命令的语气和他们说话,用刺耳的声音喝止他们的违纪行为。但面对叫喊的我,孩子们的眼神却愈发茫然,这让我更为焦躁。师生关系便和教室里的空气一般紧张。读了这段话后,我决定践行这一策略,让我的声音平静下来。当课堂上骚动不安时,我会用温柔平缓的语气让孩子们做一段课中操;当个别孩子犯了错误时,我会温柔地看着他,把那些浅显的.道理平缓地说给他听??这样过了一个星期后,我惊喜地发现,我已经无需在课堂上佩戴扩音器了,我只要柔柔地、轻轻地讲话,孩子们便会很安静地认真听。这本书教会我,冷静地与学生交流能取得双赢。

  “毋庸置疑,在高效老师的课堂上,老师总会刻意让学生忙碌起来,以确保他们没有时间去犯错误。”这句话读来令人忍俊不禁,但细细想来却很有道理。我们时下追求高效课堂,只是将关注点放在了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上,而从未想过这对减少课堂纪律问题也有很大帮助。对此,我开始反思自己两个月来的教学工作。在课堂上,我的课堂活动都是比较单一而又简单的,孩子们很快就不感兴趣了,无所事事的他们自然会去做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事。于是,我开始搜罗那些

  简单有趣、能不断穿插的小活动:开火车、摘苹果、课中操、小组竞赛??备课时将每个教学环节精确到秒,并努力迅速、自然地实现活动间的过渡,通过各种方式调动他们听说读写的积极性。这样,我的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了,孩子们乐在其中,课堂上的违纪现象少了很多。

  “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初看到这一标题时,我琢磨了好一会:夸赞?好成绩?物质奖励?谁知再看下去,标题下面却只有短短的一段话,“如果你想知道,学生真正想要从他的老师――你那儿得到什么,或者需要什么,请亲自问他。”这看上去像是一句废话,但却深深地震撼了我。大人们喜欢用自己的心去臆测孩子的想法,从不肯放下姿态去俯身了解他们。但如果我们试着去问他们,一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犹记得上届学生读三年级时,我曾在开学初将一个信封交给他们,让他们把自己最想得到的奖励写在字条上,投入信封。我以为他们会要求我给他们的期末成绩加五分,或是和爸爸表扬他几句。没想到纸条上写的是“我想和老师在教师餐厅吃一顿午饭”、“我想帮班级打扫包干区”、“我想帮助宣传委员出黑板报”、“我想站在队伍的最前端喊口令” ??孩子们的需求竟然如此质朴而善良,这让我很意外。我想,虽然我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和需求,但起码我努力过,孩子们一定会明白我对他们的关心。

  书中让我有所触动的内容太多了,这真是一本好书。智慧的美国人在大洋彼岸告诉我,真正的卓越教师都是平凡的人,他们无关职称、少却功利,胸怀爱心,足矣。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笔记03-01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03-16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04-05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02-05

卓越的教师心得11-12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优秀)10-14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03-15

从优秀到卓越读书心得03-06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8篇04-09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12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