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4-02-13 10:48:29 一般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集锦3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设计方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设计方案[集锦3篇]

设计方案 篇1

  活动主题:奔跑吧

  活动地点:田径场

  活动主持人:

  协作成员:

  活动目的:

  1·为了增强班集体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

  2·丰富大学生活,全方位锻炼大学生各项素质,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青春风采

  活动内容:

  班级自由组合分为五组,每组男女、民汉搭配合理进行友谊赛 1·蒙眼接力:每组派两名成员进行蒙眼接力跑,派两名指挥,起点一个指挥,终点一个指挥,最快到达终点队伍获胜。指挥者站原地不能动

  2·绑腿跑:小组每两人把腿绑在一块进行赛跑,最快到达终点队伍获胜

  3·小组单脚跳大绳:每组进行单脚跳大绳比赛 一分钟内跳的数量做多队伍获胜

  4·我演你猜:每对派两名代表,根据卡片内容一个演一个猜内容,表演者不能出声,其他队伍派人做人墙,表演者在人墙后面做动作 5·脚最少:各组进行队伍排阵,只能脚着地,每组脚着地最少的队伍获胜

  6·保龄球:每组派代表用篮球砸摆好的矿泉水,砸的最多的获胜 7·不听指挥:根据裁判的.指挥做出相应的动作,裁判说上下左右,队伍每人分别指向相反的方向,每组做五次,错误最少的队伍获胜

  活动参与者:全体学生,班主任

  经费预算:

  一等奖:五元饮料每人一瓶5*10=50

  二等奖:四元饮料每人一瓶4*10=40

  三等奖:三元饮料每人一瓶3*10=30

  参与奖:矿泉水每人一瓶(一件十八)

  宽胶带3卷:6元

  合计:50+40+30+18+6=144元

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寓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说说有关“马”的成语。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据说,有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它用力挣扎,汗水淋漓,还是拉不上车去。伯乐见了,就赶紧挽住千里马,泪流满面,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低下头吐气,又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马说》是通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议论文体。“说”是“谈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字词学习:祗(zhǐ) 骈(pián)

  3、学生齐读课文。

  三、翻译理解

 1、学生自学,划出疑难点;

  2、全班交流:

  ⑴ 重点词:

  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并列,一同。

  是:这。

  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么能

  临:面对。

  ⑵ 一词多义:

  虽: A、故虽有名马: 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以: A、不以千里称也: 用。 B、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食: A、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喂。 B、食不饱: 吃。

  其: A、其真无马邪: 难道。 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

  C、食之不能尽其材: 指代千里马。

  策: A、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B、执策而临之: 马鞭。

  能: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B、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

  四、课堂小结

 翻译文言文,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这三字诀。而且,必须大声朗读,投入感情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背诵下来,并且领会文章的要旨,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也。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作业本》基础部分;

  3、课外查找有关韩愈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指名背诵课文;

  2、翻译重点字、词(见前一课时)。

  二、探讨质疑

1、千里马指什么?伯乐又指什么?

  “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2、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千里马的,但有的千里马能被发现,原因是什么?而有的千里马却被埋没、被摧残,原因又是什么?

  前者因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后者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讽刺、控诉。

  三、拓展探究

 1、文章为何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问题?

  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可避免终身被埋没、被摧残的命运,其价值就无从体现。这样阐述,突出了伯乐的重要性,即突出了发现人才、赏识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性。

  2、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其真不知马也!”

  3、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伯乐”的出现,被人发掘了才真正成为人才,那么,我们当今社会又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才观呢?是不是仍像古代那样等待别人去发现,抑或是怎样呢?

  (学生自主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四、总结全文

 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作业本》练习。

  3、阅读《骥伏盐车》,回答文后题目:

  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冪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四》)

  ⑴ 千里马受到怎样的不公对待?

  ⑵ 千里马为什么“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

  ⑶ 文中表现出伯乐怎样的思想性格?

设计方案 篇3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地下工程和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各种深基坑开挖的深度和规模也越来越大。国内因地下工程或挖掘深基坑而造成的塌陷事件屡见不鲜。为加强对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测,实现地下工程和深基坑监测工作的动态管理,保障工程施工安全,降低工程的造价,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变形监测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基坑变形监测的内容:

  基坑开挖施工的基本特点是先变形,后支撑。在进行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过程中,每个分步开挖的空间几何尺寸和开挖部分的无支撑暴露时间,都与围护结构、土体位移等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这就是基坑开挖中经常运用的时空效应规律,做好监测工作可以可靠而合理地利用土体自身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控制土体位移的潜力,从而达到保护环境、最大限度保护相关方面利益的目的。

  根据本工程的要求、周围环境、基坑本身的特点及相关工程的经验,按照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测点布置主要选择在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布点,拟设置的监测项目如下:

  1、基坑顶部水平、垂直位移监测

  2、支护结构水平、垂直位移监测

  3、深层水平位移

  4、管网变形监测

  5、道路变形监测

  6、建筑物沉降监测

  7、锚杆拉力监测

  (二)基坑变形监测方法:

  1.监测点的布设

  (1)基坑顶部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点

  基坑顶部竖向位移监测点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可共用一个标志,也可分别布设。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超过20m。测点利用长8公分带帽钢钉直接布置在新浇筑的围护墙顶部,并测得稳定的初始值。本项目拟布设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各16个,编号PD1~PD16。

  (2)支护结构水平、竖向位移监测点

  支护结构竖向位移监测点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可共用一个标志,也可分别布设。监测点应沿布设在支护结构中部、阳角处;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超过20m。测点利用长8公分带帽钢钉直接布置在新浇筑的支护结构上,并测得稳定的初始值。本项目拟布设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各8个,编号Z1~Z8。

  (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

  根据《基坑支护方案》的要求,本工程共布设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6点,编号S1-S6。

  (4) 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

  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埋设于周边建筑物上,采用植入铸铁标志方式。本项目拟布设监测点40点,编号CJ1~CJ40。

  2.监测初始值测定

  测量基准点在施工前埋设,经观测确定其已稳定时方才投入使用。稳定标准为间隔一周的两次观测值不超过2倍观测点精度。基准点布设3个,并设在施工影响范围外。监测期间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并采用有效保护措施,保证其在整个监测期间的正常使用。

  为取得基准数据,各观测点在施工前,随施工进度及时设置,并及时测得初始值,观测监测初始值测定次数不少于2次,直至稳定后作为动态观测的初始测值。

  3.监测点垂直位移测量

  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二级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历次沉降变形监测是通过工作基点间联测一条水准闭合或附合线路,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垂直位移,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垂直位移。

  4.监测点水平位移测量

  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原理如图所示。在受施工影响较小的场地处埋设工作基点A、B、O,并使OA和OB分别大致平行于基坑的两边(对于基坑外形不规则的情况,使OA和OB分别与基坑主要边长大致平行/垂直即可)。设O点自由坐标为(1000,1000),并设OA为X轴反向。在O点设工作基点,并摆设全站仪,测量B点坐标作为检核。在待测点上安装反射棱镜,使用OA作为基线,使用全站仪的坐标测量模式直接测定各变形监测点位的坐标,并与初始值对比,作为该变形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精度为1mm。

  5.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三)基坑变形监测周期:

  1.监测周期

  本方案基坑监测从围护结构施工开始,至基坑侧壁回填土完工结束,预计监测工期约为4个月。

  2.监测频率

  本工程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并结合本地区其他类似工程的经验,监测频率拟遵从如下规定:

  (1)开挖深度小于5m时,1次/2d;

  (2)开挖深度在5-10m时,1次/1d;

  (3)开挖深度大于10m时,2次/d;

  (4)当垫层、底板防水施工完成后7天内,所有测量项目均为1次/2d;

  (5)当垫层、底板防水施工完成后7-14天,所有测量项目均为1次/3d;

  (6)当垫层、底板防水施工完成后14-28天内,所有测量项目均为1次/5d;

  (7)当垫层、底板防水施工完成28天后,所有测量项目均为1次/10d;

  (8)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

  (9)监测数据有突变时,应增加监测频率,甚至连续观测;

  (10)各监测项目的开展、监测范围的扩展,随基坑施工进度不断推进;

  (11)基坑侧壁回填土完工,监测工作结束。

  (四)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报告监测结果: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连续3天超过报警值的一半;

  3、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4、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5、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6、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

  7、基坑底部、坡体或支护结构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

  8、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9、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10、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

  (五)监测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在现场设立微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处理。每次观察数据经检查无误后送入微机,经过专用软件处理,自动生成报表。监测成果当天提交给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及其它有关方面。

  现场监测工程师分析当天监测数据及累计数据的变化规律,并经项目负责人审核无误后当天提交。如果监测结果超过设计的警戒值应立即向建设方、总包方、监理方发出警报,提请有关部门关注,以便及时决策并采取措施。同时根据相关单位要求提供监测阶段报告,并附带变化曲线汇总图;监测工程结束后一个月内提供监测总结报告。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2-28

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07-22

网络设计方案09-26

设计方案模板09-28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7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20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02-20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06-21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