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时间:2024-06-26 17:02:16 炜玲 实习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通用10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通用10篇)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1

  野外实习是普通动物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应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进行了为期七天的野外实习。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预防;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掌握所采集动物的种类名称、分类地位、分类依据、采集场所、采集方法、标本制作方法和生境描述等。

  1、通过野外实习,不仅能够把在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中,还能够使我们对已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同时可以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对于动物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动物(主要是昆虫),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学会和熟悉运用诸如图片比照、动物分类检索表、主要特征鉴别等方法进行动物分类鉴定。

  3、通过对捕捉到的动物进行动物标本的浸制、剥制、干制等的标本制作,学会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4、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培养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应有的科学态度,以及在生活中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荣誉精神。

  二、实习基本情况简介

  1、实习时间:20xx年05月26日——20xx年05月29日

  2、实习地点:安徽省黄山市汤口镇寨西浮溪村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的南部温和多雨,四季分明。本次的实习地点是黄山的最南端——汤口,该地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教学和科研价值,是我们进行野外实习、学以致用的理想之地。

  3、实习人员:20xx级生物科学班全体学生

  4、指导教师:耿学侠、查岭生、李学明、丁建华

  三、实习要求与任务

  1、认识100种以上的动物种类(主要是昆虫),并至少能分类到目。

  2、学会并掌握描述动物的分类特征。

  3、学会利用检索表检索和鉴定动物的类别

  4、学会制作昆虫标本和动物录制标本的基本方法。

  四、实习内容

  我们实习的内容主要为无脊椎动物(昆虫)的野外观察、采集、分类鉴定、标本制作与保存等。无脊椎动物——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1、昆虫采集工具

  捕网、毒瓶(装有乙醚或酒精,用于迅速毒杀昆虫)、三角纸包等

  2、昆虫采集方法

  本次实习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网捕法和灯光诱捕法,介绍

  (1)网捕法:分为飞网采集法和扫网采集法,一般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用捕网采集,适用于善跳会飞的昆虫。飞网法主要对象为鳞翅目(蝶类)、蜻蜓目、双翅目(蝇类)、和膜翅目(蜂类),扫网法主要对象为竹节虫目、螳螂目、直翅目的蝗虫、同翅目、脉翅目以及陆生半翅目和鞘翅目的主要类群等。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

  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对于膜翅目昆虫,应先隔着网将其弹晕再放入毒瓶中。对于鳞翅目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之后使其两翅竖立,放入三角纸包中。

  (2)灯光诱捕法:利用某些昆虫趋光性的特点,夜间在驻地附近靠近河流的地方,树起一方白幕布,幕上前方拉上一盏电灯。昆虫会趋光而至,多数停在布幕上,或跌落布幕下,集中采集,用镊子夹入毒瓶或纸包或浸入酒精中,以备制作标本。主要对象为蜉蝣目、广翅目、鳞翅目(蛾类)、襀翅目。

  其它的辅助方法有振落法,适用于在高大树木上的昆虫和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虫。搜索法,适用于躲藏在各种隐蔽的地方昆虫。毒杀法,主要是用酒精和乙醚致死昆虫。

  3、昆虫的分类鉴定

  (1)参考:指导教师的讲解、徐亚君和唐鑫生《无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

  (2)方法: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利用分类检索表和形态对比进行鉴定

  4、昆虫标本制作

  (1)制作工具

  ①泡沫板式展翅板:主要用于鳞翅目昆虫的展翅。

  ②昆虫针:用于针插固定昆虫,针由细到粗分别为0、1、2、3、4、5号。

  ③镊子:用于夹镊昆虫。

  ④标本盒(内放泡沫):用于存放标本。

  (2)制作方法:展翅法、针插法等

  (3)制作过程

  一个昆虫标本制作的全过程应包括清理、整姿、固定、标签、保存等几个步骤。

  ①清理与插针:标本必须清理,在采集昆虫时,虫体上常粘附污屑,要把污屑清理掉。昆虫标本都要用昆虫针针插固定,针插的方法依昆虫的大小、结构、种类特点的不同而定。插针部位一般是从前胸近后缘正中略偏右一点向下插针,正好通过第二对足的基节为准。针插高度采用三级台规范。标本的留针高度要一致,使展示美观。

  ②整形与固定:标本插针后就进行整形与固定,包括整姿、展翅、双重针插和粘贴针插。对蝗虫,甲虫等标本的触角、步足等须一一整形。对蛾蝶、蜻蜓、大蜂等都要用展翅板进行展翅,使之模拟飞翔状态。对小型蛾子等为使其美观,也可用双重针插法。有些小昆虫如瓢虫等,可直接把标本粘贴在三角形卡片尖上,纸尖上蘸少许万能胶或一般胶水。粘在虫体前足与中足之间,在用三号针从小三角片的底边附近插入,使它达到一般标本的高度。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2

  实习是理论的巩固和提高,我们技术班5月12日—16日的大亚湾海滨动物学实习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动物学实习是动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丰富我们的感性认识,不但弥补理论课本上难以理解和记忆的抽象概念和有关动物图片不足的问题,而且弥补了动物学实验课上动物标本不足和大多数是死标本的问题,还有实习可以补充课本里面为数不多或缺少的关于动物生态和动物行为的内容的介绍。通过这次实习培养了我们大学生学习动物学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欲望,相对于单一和乏味的课堂理论知识的介绍和灌输,实习既有趣又好玩,使我们充分的理解课本里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总之,在这次实习中,我们不但学到了很多丰富的动物学专业知识,而且学到了专业以外的很多东西,收获非浅,具体如下:

  1、了解了动物(大多为海产贝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特点、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动物的多样性;掌握了观察动物的基本方法、如何记录观察结果;学会了如何采集动物标本、鉴定和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

  2、培养了我们大学生应有的科学态度,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锻炼和培养我们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锻炼和培养了我们大学生的学习毅力和组织工作能力,培养了我们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好问精神;巩固专业思想,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科研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实习地方:

  xx大亚湾青少年培训基地沙滩、坝光的泥石滩和石砾滩、杨梅坑的石砾滩和沙滩、东郊场的岩石滩。

  二、实习目标:

  掌握所采集动物(大部分为海产贝类)的种类名称、分类地位、分类依据、采集场所、采集方法、标本制作方法和生境描述等。

  三、实习内容:

  动物标本采集、海滨样方调查、参观东山珍珠养殖场。

  四、实习成果:

  经过四天的努力,我们小组一共采了156种动物标本,分属于11个动物门,从低等到高等分别是:海绵动物、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螠虫门、星虫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腕足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其中软体动物门占了绝大部分。

  总结:通过这次海滨动物学实习不但巩固和提高了我们的动物学专业知识,而且锻炼了我们各方面的能力,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提高了我们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有条件的话,多一些进行野外的实习,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海洋是我们的资源宝库,它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还提供了各种各样有用的资源,我们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也又去保护它,而不应该为了短期的利益破坏它。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3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动物,使它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同其它科学一样,动物学也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和意义在于: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认识动物的特点,并且通过其特点对动物进行鉴定,了解其用途,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预防;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以及制作方法;通过野外实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实习要求:

  1、巩固课本知识,并与实际相结合;

  2、掌握野外生存技能及观察能力;

  3、学会标本采集及标本制作方法。

  二、实习时间:

  20xx年5月30日至20xx年6月6日。

  三、实习地点:

  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河池环江县西北部,与贵州省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接,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3′29′~108°05′45′,北纬25°06′09′~25°12′25′,属北回归线北侧。林区东西宽20·6km,南北长11·6km,面积10829·7公顷。木论自然保护区为喀斯特地貌,锥峰连绵,四周封闭,呈各种形状的洼地或漏斗,石山裸露面积80%以上,土壤覆盖面积不足10%,属中亚热带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覆盖率高达97·13%。据最新统计,保护区已知有维管束植物(163)科572属1048种,野生脊椎动物共有417种,隶属于5纲33目102科281属,其中兽类9目21科46属60种,鸟类17目51科129属199种,爬行类2目12科39属58种,两栖类2目7科21属35种。

  四、实习结果:

  本次动物野外实习,我们捕获100多种动物,并制作成标本。大概有环节动物,两栖类,蛛型纲,多足纲,昆虫纲;其中昆虫纲最多,主要有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半翅目,蜚蠊目,等翅目,革翅目等。

  膜翅目:已知约198000种。通称蜂或蚁。触角丝状或膝状。

  咀嚼式或嚼吸式口器。两对膜质翅,前大后小,或无翅。许多种类有“细腰”。雌性常有锯状、针状产卵器或螯刺。无尾须。完全变态。

  黄蜂:黄蜂(wasp),亦称胡蜂。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过去称为针尾亚目〔aculeata〕)内除蜜蜂类及蚊类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虫,以及广腰亚目(symphyta)一些不能螫刺的昆虫。黄蜂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对脚及一对触角。黄蜂的口器为嚼吸式,触角具12或13节。通常有翅,胸腹之间以纤细的.「腰」相连。雌体具可怕的螫刺。口器发达,上颚较粗壮。雄蜂腹部7节,无螫针。雌蜂腹部6节,末端有由产卵器形成的螫针,上连毒囊,分泌毒液,毒力较强。胡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经毒2类,可引起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特别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忧,过敏体质的人危险。胡蜂毒刺上无毒腺盖,可对人发动多次袭击或蜇人。

  双翅目:已知在1xx0种以上。通称蚊、虻和蝇。触角丝状或

  短而具芒。口器刺吸式、舐吸式。前翅膜质,后翅退化为平衡棒。无尾须。完全变态。

  虻:虻类体型粗壮,飞翔力极强,外表极象一头特大号的苍蝇。体长6—30毫米。俗名叫瞎虻,因为它们飞翔时带着嗡嗡声又快又急,好象乱飞一样,但决不是瞎飞乱撞。虻类和其他吸血昆虫一样,只有雌虻才吸血。雌虻口器甚发达,上、下颚及口针都极锋利而发达。每当吸血时,首先用这三件利器划破动物的皮肤,使血液津津渗出,就是坚韧的牛皮也无从幸免。血液流出后,再由唇瓣上的拟气管将血吸进体内。虻很贪食,一群虻在叮咬牲畜时,常使牛马浑身血迹斑斑而狼狈奔逃。虻类最喜欢集中的地方是近水而温度较高的地方,水田、沼泽地、苇坑、流水、静水附近是它们生儿育女的理想环境。它们往往将卵集中产在水中禾本科等植物的叶上,幼虫一孵化便掉人水中,在水下生活,待到化蛹时才游到岸边。

  食蚜蝇:食蚜蝇成虫腹部多有黄、黑斑纹,不少种类有明显的拟态现象,往往被误认为蜂。由于蜂很强大,腹末有刺,不好惹;食蚜蝇由于像蜂,从而起到保护作用。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番,不难区分。食蚜蝇属于双翅目,即体上只有一对翅膀,而蜂类属膜翅目,体上有二对翅膀;食蚜蝇的触角短,而蜂类触角较长;食蚜蝇的后足纤细,而常见的蜜蜂等蜂类有比较宽阔的后足,用以收集花粉。对于熟悉食蚜蝇的人来说,即使在飞行中也可以看出它们与蜂类的不一样来:食蚜蝇在飞行时能较长时间悬定于空中某一点,后突然飞到附近另一点,飞行动作平稳,而蜂类飞行时常常有轻微的左右摆动。食蚜蝇成虫早春出现,春夏季盛发,性喜阳光。

  五、实习的收获与心得体会

  经过这次实习,与自然有了比较深入的接触,既激发了对动物学的兴趣,让我对生物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收获颇丰。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更让对我今后学习方向的制定和学习方法的改进都大有帮助。

  动物学野外实习,不仅验证了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充分发挥我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通过动物的野外观察巩固和拓宽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在自然状态下,各类动物生存环境、生活习性、种群数量及分布情况,从而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锻炼意志品质,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使学生成长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兴人才,达到能够独立承担野外工作和后期整理工作任务的水平。这次实习我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同学的友谊,我们组的每一位成员都非常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大家在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建立起很深厚的友谊,大家在笑声中掌握知识、锻炼耐力,这次野外实习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知识另我们难以忘怀,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4

  一、 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使我的实践能力提高,在实习的过程中我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认识自然现象,学习、实践野外工作方法,识别常见物种,采集标本,观察了解动物以及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一定的研究性工作,收集数据,分析、讨论,写作实习报告。

  二、 实习日记

  20xx年7月11日

  昨天刚考完试,今天我们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昨天整个神经还绷得紧紧地,今天就想欢呼,因为可以到外面去接触大自然了。早上六点钟还没到就醒来了,因为很激动,很兴奋。上车的时候已经8点了,出发前一天我买了很多话梅,因为怕晕车。8:30车子开动了,我们的第一站是防城港的跨海大桥。经过两个多钟头,我们进入了防城港市。进入防港市后,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道路,蓝蓝的天空,蓝蓝的大海。看到海我激动了。

  在跨海大桥那里,我们最忙的一件事就是拍照。这里的海风很大,吹乱了我们的头发,但吹不乱我们愉快的心情。停了十几二十分钟之后,我们又要出发了,我们的下一站是怪石滩。一个钟头后我们抵达了怪石滩,这里果然名副其实,远远望去有许多的怪石扎根在海边,一波海浪袭来,溅起了几米高的水花,美丽眩人!在怪石滩,我们脱了鞋子,欢快地投入了大海的怀抱中,尽情的与海浪玩耍。但我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采集标本。在学校之前我们已经分好了两组,一组是负责采集昆虫标本,一组是负责采集鱼类与软体类标本。大家在玩够了之后都开始很认真的在海边采集动物标本。有的同学拿着铲子挖螃蟹、有的`同学拿着水桶捡贝壳、有的同学拿着网捕鱼、还有人拿着毒瓶抓虫子,大家各忙各的,不亦乐乎!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采集,我们在怪石滩的任务总算完成了。在上车之前我们把采集的标本经过酒精处理后,贴了上标签。

  离开了怪石滩,我们奔向了金滩,在金滩这里我们不同采集标本,因为已经中午了,我们要在金滩附近吃饭。也许是太晚了,这里有吃的地方很少,而且去哪家都很贵,最后我在一家很靠近金滩的饭馆吃了一碗扣肉饭,但我没有到金滩边去看,因为去看回来的同学说那不好看,而且风很大。吃完饭我们开始了下一个行程:陈屋湿地。在靠近湿地的一个路口我们拿好所有的工具出发了。这时候,我们昆虫组的任务来了,我们在路边抓蚱蜢、捕蝴蝶、抓蜘蛛,一切被我们看到的小昆虫无一不是我们的目标。一路上,我们抓到了很多昆虫,收获颇多。来到湿地,没有鱼可捕,但有很多种的螃蟹,我们用铲子挖螃蟹,干的挺带劲的。在这里我们还留下了大合影,记录了这一难忘的时刻。告别了怪石滩,我们这一天的行程也几乎完成了,我们的车子瞄准了东兴市的方向驶去。晚上我们就住在东兴市的旅馆了。定好旅馆,安排好房间后,大家自由行动。趁着天还早,我们来到了中越交易市场,在这里我们大家都买了很多特产。这一天,我们过得充实、快乐!

  20xx年7月12日

  在东兴这个连风都是咸的的城市住了一晚,今天醒得很早。7:30准备上车到北仑河源头,经过一路的补眠,到北仑河源头时,我们已经睡了一觉醒来了。下车,带上所有工具,捕鱼抓虫子去咯!北仑河源头的水特清特美,在这里,我们一路笑着走过。捕鱼组的拿网走水路,抓虫组的也拿网和毒瓶走旱路。大家一路前进,遇到了不少困难:捕鱼组的由于水太清、太急而捕不到鱼;抓虫组的网坏了,只能戴手套徒手抓;水路弯弯曲曲,障碍重重······在北仑河辛苦工作了一上午,大家的裤子很多都湿了,但拧拧又要上车开往下一个地点了。在一个不知名的小乡村里艰难地找到吃饭的地并吃饱饭,休息够后,我们的车子驶向了去十万大山的路上。“十万大山”顾名思义就是有很多的山。果不其然,一路上,车子行过的路都是依山而铺的公路,从车子里向外看,别有一番惊险。在一条小河边我们的车子停了下来,又一次,我们带着工具去采标本。班主任兴致勃勃的背着电瓶去捕鱼,后边跟着七八个人。而我们昆虫组的继续抓虫、捕蝴蝶。这里的水也是很清澈的,因此去捕鱼的人收获依旧不大,玩水的人倒是抓紧时间,多与这里清清的水来个亲密接触。大概停留了一个小时,我们的野外实习也算圆满完成了,我们踏上了回家的路。

  三、 实习感想

  经过两天一夜的实习,回到学校的时候已经八九点了,我们是又累又饿,可又觉得很快乐,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在这一次野外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处理蝴蝶的方法;用毒瓶毒死虫子;用酒精浸泡鱼和虫子;用铲子挖有螃蟹的小洞。

  回到学校,我们又开始忙碌起来了,鉴别昆虫的种属真的很不简单,有时候一个下午也鉴别不出一个来,挫败感油然而生。但我坚信:坚持就是胜利!经过两天的努力我们虽不能吧所有的物种鉴别出来,但大部分已得到确定,并且弄出了美丽的蜻蜓蝴蝶标本,这对我们来说是我们这一次实习的最大收获。成果展做得很好,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激动、开心!

  四、 实习建议

  1、出发前的安排能更具体,最好每人都知道到了目的地后自己该干什么,而不是有些人一直在玩,有些人却一直在做事。

  2、小组长可以多几个,这样就不会出现累死累活一个人的现象了,组长也不能随便选了,一个比较有领导能力的和两三个需要锻炼的同学一起搭配最好。

  3、时间太赶了,而且预想的跟现实的差别挺大,下次找个鱼多一点的地方去实习才可以,不然结果又是捕不到鱼。

  4、野外实习前,老师应该给我们上几节课,让我们了解实习的内容,还有可能会采集到的标本的知识。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5

  一、实习区域概述:

  位于新建北路中段东侧,占地面积760亩,其中水面260亩,它是山西省唯一的专业性动物园,园内遍植树木花卉,并以大量盆花点缀其间。白色拱桥横跨南北湖,三条平坦宽阔的园路通往各动物展区。展区按地域分为三大观区:即大型食草、食肉兽类观区;禽鸟、中小型食肉、杂食兽类观区;中小型食草兽类观区。各观区又按动物的科目分类组成展馆。这里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等,还有异国的白犀、长颈鹿、狒狒、斑马等动物。动物园绿树成荫,四季常青,环境优美;动物种类繁多,娱乐设施齐全。

  二、实习目的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巩固理论知识,注重能力培养,加深对动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三、实习内容:

  1.学会动物学野外工作方法.包括怎样做好野外记录,怎样观察动物等;

  2.运用基本方法,结合所学动物学知识,鉴定并识别多种动物,从而掌握一些重点纲、目的重要识别特征;

  3.实习过程中,学生分为若干实习小组,每个小组有任课教师作指导,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鉴定一定数量的动物,完成实习报告。

  四、实习总结:

  关键词:鸟纲 哺乳纲 外部形态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1.鸟纲

  (Anseriformes)

  1.1.雁形目

  (Cygnus cygnus )

  1.1.1大天鹅

  1)外部形态:体型高大(155厘米),嘴黑,嘴基有大片黄色。黄色延至上喙侧缘成尖。游水时颈较疣鼻天鹅为直。亚成体羽色较疣鼻天鹅更为单调,嘴色亦淡。比小天鹅大许多。 虹膜-褐色;嘴-黑而基部为黄;脚-黑色。跗庶、趾及蹼为黑色。幼鸟通体淡灰褐色,嘴呈暗肉色。 叫声:飞行时叫声为独特的klo-klo-klo声,但联络叫声如响亮而忧郁的号角声。

  2)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的、水生植物繁茂的浅水水域。除繁殖期外成群生活,昼夜均有活动,性机警、胆怯,善游泳。候鸟,迁徙时以小家族为单位,呈“一”字“人”字或“V”字形队伍。飞行时较疣鼻天鹅静声得多。

  3)分布范围:繁殖于北方湖泊的苇地,结群南迁越冬。数量比小天鹅少。

  (Cygnus columbianus)

  1.2.2小天鹅

  1)外部形态:体羽洁白,头部稍带棕黄色。颈部和嘴均比大天鹅稍短。它与大天鹅在体形上非常相似,同样是长长的脖颈,纯白的羽毛,黑色的脚和蹼,身体也只是稍稍小一些,颈部和嘴比大天鹅略短,但很难分辩。它的鸣声清脆,有似“叩,叩”的哨声,而不像大天鹅的象喇叭一样的叫声。

  2)生活习性:生活在多芦苇的湖泊、水库和池塘中。主要以水生植物的根茎和种子等为食。

  3)分布范围:北欧及亚洲北部,在欧洲、中亚、中国及日本越冬。

  (Aix galericulata) 1.2.3鸳鸯

  1)外部形态:颈部具有由绿色、白色和栗色所构成的羽冠, 胸腹部纯白色;背部浅褐色,肩部两侧有白纹2条;最内侧两枚三级飞羽扩 大成扇形,竖立在背部两侧,非常醒目,雌性背部苍褐色,腹部纯白。雄鸳鸯覆羽与雌鸳鸯相似,胸部具在粉红色小点。眼棕色,外围有黄白色的环,嘴红棕色。脚和趾红黄色,蹼膜黑色。

  2)生活习性:候鸟,繁殖期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多成小群活动。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食昆虫等小动物。繁殖期4~9月间,每窝产卵7~12枚,淡绿黄色。

  3)分布范围:鸳鸯多在东北北部、内蒙古繁殖。

  (Galliformes)

  1.2鸡形目

  (Pavo cristatus) 1.2.1蓝孔雀

  1)外部形态:头上具冠羽,眼睛的上方和下方各有一条白色的斑纹。头顶、颈部和胸部为蓝色。翅膀上的覆羽为黑褐色,飞羽黄褐色。腹部深绿色或黑色。尾上的覆羽形成尾屏。雌鸟头上具冠羽。头顶、颈的上部为栗褐色,羽缘带有绿色。眼眉、脸部和喉部为白色。颈下部、上背和上胸部为绿色。上体其余部分为土褐色。翅膀具白色的边缘。下胸部暗褐色。腹部暗黄色。

  2)生活习性:栖息于从平原、长有稀树的草原开阔地带到高山地带的森林、灌丛中。喜欢在靠近溪流处生活。蓝孔雀的繁殖期从四月至八月。每次产4-8枚蛋,蛋白色至乳黄色,孵卵期为28天。

  3)分布范围:云南的低山河谷地带。国外分布于缅甸、印度阿萨姆、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半岛和爪哇岛等地区

  (Lophura nycthemera )

  1.2.2白鹇

  1)外部形态:白鹇雌雄异色 。雄鸟头上的长冠和下体全部纯辉蓝黑色,带金属光泽。脸部裸露皮肤呈红色。颈、背、翅均为白色带“V”形黑纹。中央尾羽为白色,两侧带黑纹。跗跖部为红色。雄鸟上体和两翅白色,密布黑纹。羽冠和下体都是灰蓝色。尾长,中央尾羽近纯白色,外侧尾羽具黑色波纹,大多数亚种的外侧尾羽亦白,染以黑纹。

  2)生活习性:栖息于多林的山地,尤喜在山林下层的浓密竹丛间活动。白天多隐匿,叫声嘈杂粗糙。在灌木丛间的地面凹处营巢。每窝产卵4~6枚,棕褐色。孵化期24~25天。

  (Chrysolophus pictus)

  1.2.3红腹锦鸡

  1)外部形态:雌、雄异色。雄鸡上体除上背为浓绿色外,主要是金黄色,下体通红。头上具金黄色丝状羽冠,且披散到后颈。后颈生有橙褐色并镶有黑色细边的扇状羽毛,形如一个美丽的披肩,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尾羽长,超过体躯 2倍为羽色黑而密杂以橘黄色点斑。

  2)生活习性:红腹锦鸡筑巢于人迹罕至隐蔽性好的深山乱草中,红腹锦鸡4月开始繁殖,每巢产卵10-15枚,孵化期23-25天雏鸟为早成雏。

  (Phasianidae)

  1.2.4白腹锦鸡

  1)外部形态:白腹锦鸡又称铜鸡,雄鸟的头、顶、背、胸等均为翠绿色,颈部由白色镶黑边的羽毛形成翎领,下背和腰部是明黄色,往下转朱红色;腹部银白色;尾羽银灰色,具黑白相杂的云状斑纹和横斑。虹膜褐色;嘴蓝灰色;腿、脚青灰色。

  2)生活习性:白腹锦鸡栖息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也栖息于林缘灌丛、草破和矮竹林间,冬季到农田附近觅食。夜晚栖于树冠隐蔽处,白天下树在地上活动。杂食性,但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Meleagris gallopavo) 1.2.5吐绶鸡

  1)外部形态:体大型,雄鸟体高约1000毫米,雌鸟稍矮。嘴强大稍曲。头颈几乎裸出,仅有稀疏羽毛,并着生红色肉瘤,喉下垂有红色肉瓣。背稍隆起。体羽呈金属褐色或绿色,散布黑色横斑;两翅有白斑;尾羽褐或灰,具斑驳,末端稍圆。脚和趾强大。飞翔力较强,能飞500~2000米远。

  2)生活习性:平时栖于地面上,发咯咯声,夜间结群宿在树上。1雄配多雌。巢营于地面隐蔽的凹处。每年产卵两次,每产8~15枚。雌鸟孵卵,28天孵化,由雌鸟育雏。 (Gruiformes) 1.3.鹤形目

  (Otidae )

  1.3.1大鸨

  1)外部形态:雄鸟体形粗壮,颈长而粗,腿粗而强,脚上有3个粗大的趾,很适于奔走。头和颈都是灰色,后颈的基部至胸前两侧有宽的棕栗色横带,形成半圆的领圈。雌鸟体形较小,喉侧也无胡须状物,常被称为石鸨。

  2)生活习性:大鸨主要栖息于开阔的平原、干旱草原、稀树草原和半荒漠地区,也出现于河流、湖泊沿岸和邻近的干湿草地,特别是在冬季和迁徙季节。大鸨的`食物很杂,主要吃植物的嫩叶、嫩芽、嫩草、种子以及动物性食物。

  ( Grus japonensis)

  1.3.2丹顶鹤

  1)外部形态:丹顶鹤具备鹤类的特征,即三长——嘴长、颈长、腿长。成鸟除颈部和飞羽后端为黑色外,全身洁白,头顶皮肤裸露,呈鲜红色。

  2)生活习性:丹顶鹤每年要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迁徙,只有在日本北海道是当地的留鸟,不进行迁徙,丹顶鹤的栖息地是沼泽和沼泽化的草甸,食物主要是浅水的鱼虾、软体动物和某些植物根茎,以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丹顶鹤成鸟每年换羽两次,春季换成夏羽,秋季换成冬羽,属于完全换羽,会暂时失去飞行能力。丹顶鹤每年产一窝卵,产卵一般2~4枚。孵卵由雌雄鸟轮流进行,孵化期31~32天。雏鸟属早成雏。

  3)分布范围:丹顶鹤繁殖地在中国的三江平原的松嫩平原、俄罗斯的远东和日本等地。它在中国东南沿海各地及长江下游、朝鲜海湾、日本等地越冬。

  (Piciformes) 1.4鴷形目

  (Picidae) 1.4.1啄木鸟

  1)外部形态:嘴强直如凿;舌长而能伸缩,先端列生短钩;脚稍短,具4趾,2趾向前,2趾向后;尾呈平尾或楔状,尾羽大都12枚,羽干坚硬富有弹性,在啄木时支撑身体。是著名的森林益鸟,除消灭树皮下的害虫如天牛幼虫等以外,其凿木的痕迹可作为森林“卫生采伐”的指示剂,因而被称为“森林医生”。

  2)生活习性:大多数种类有特化结构及功能,探寻树皮下的昆虫,通常用喙钻洞。有的种类也吃坚果、果实和树的汁液。少数种食地上的蚁类和蛴螬。

  3)分布范围:除大洋洲和南极洲外,均可见到。各地均有分布。包括啄木鸟、姬啄木和蚁鴷。中国除内蒙古外,其余各地均有分布。

  2.哺乳纲

  (primates)

  2.1灵长目

  (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2.1.1 金丝猴

  1)外部形态:体长约70厘米,尾长约与体长相等或长些。鼻孔大,上仰。唇厚,无颊囊。背部的毛长发亮,颜色为青色,头顶、颈、肩、上臂、背和尾的毛为灰黑色,头侧、颈侧、躯干腹面和四肢内侧的毛为褐黄色,毛质十分柔软。

  2)生活习性:金丝猴群栖高山密林中。主要在树上生活,也在地面找东西吃。以野果、嫩芽、竹笋、苔藓植物为食。主食有树叶、嫩树枝、花、果,也吃树皮和树根,爱吃昆虫、鸟、和鸟蛋。

  3)分布范围:金丝猴生活在海拔1400-3000米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几乎与大熊猫同地区分布,同样怕酷暑耐严寒。以家族方式结群生活,最大的群体可达600余只在灵长类中,如此庞大的群体亦属罕见。

  (Pan troglodytes)

  2.1.2黑猩猩:

  1)外部形态:黑猩猩是猩猩科中最小的种类,体长70~92.5厘米,站立时高1~1.7米,体重雄性56~80千克,雌性45~68千克;身体被毛较短,黑色,通常臀部有1白斑,面部灰褐色,手和脚灰色并覆以稀疏黑毛;幼猩猩的鼻、耳、手和脚均为肉色;耳朵特大,向两旁突出,眼窝深凹,眉脊很高、头顶毛向后;手长24厘米;犬齿发达,齿式与人类同;无尾。

  2)生活习性:栖息于热带雨林,集群生活,每群2~20余只,最多可达80只。由1只成年雄性率领。食量很大,每天要用5~6个小时觅食,吃水果、树叶、根茎、花、种子和树皮,有些个体经常吃昆虫、鸟蛋或捕捉小羚羊、小狒狒和猴子,雄性获得的猎物允许群内成员共享。

  3)分布范围:分布在非洲中部,向西分布到几内亚。小黑猩猩分布在刚果河以南,有人认为是黑猩猩的亚种。

  (Macaca mulatta)

  2.1.3猕猴

  1)外部形态:猕猴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猴类,头部呈棕色,背上部棕灰或棕黄色,下部橙黄或橙红色,腹面淡灰黄色。鼻孔向下,具颊囊。四肢均具5指(趾),有扁平的指甲。其身上大部分毛色为灰黄色灰褐色,腰部以下为橙黄色,有光泽,胸腹部的腿部的灰色较浓。不同地区和个体间体色往往有差异。臀部的胼胝明显。

  2)生活习性:多栖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沟谷和江河岸边的密林中或疏林岩山上,属群居性动物,一般都有十数头或数十头集群生活,猴群大小与栖息地环境优劣而有别。繁殖和缺食季节,往往集群大些,故活动范围也较大。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山林区或石山上,毛长能耐寒。以树叶、嫩枝、野菜等为食,善于攀援跳跃,哺乳期约4个月。在饲养条件下寿命长达25~30年。

  3)分布范围: 猕猴分布十分广泛,西到青海南部,北至河北省兴隆县,南达海南岛,都能见到它们的活动踪迹,现存量30万头左右。我国猕猴主要分布于南方诸省(区)。国外分布于缅甸、尼泊尔、印度北部、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地区。

  (Rodentia)

  2.2啮齿目

  (Sciurus vulgaris)

  2.2.1松鼠

  1)外部形态:体形通常中等大小,上颌臼齿为5枚,下颌4枚,上下颚臼齿数量不一。前后肢间无皮翼。四肢强健,趾有锐爪,爪端呈钩状,体重通常在350克左右,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稍重一些。松鼠体态端庄而轻盈,体长大约为18-26厘米,尾长而粗大,尾长为体长的三分之二以上,但不及体长。尾毛密长而且蓬松,四肢及前后足均较长,但前肢比后肢短。

  2)生活习性:松鼠的耳朵和尾巴的毛特别长,能适应树上生活;它们使用像长钩的爪和尾巴倒吊树枝上。在黎明和傍晚,也会离开树上,到地面上捕食。松鼠在秋天觅得丰富的食物后,既会利用树洞或在地上挖洞,储存果实等食物,同时以泥土或落叶堵住洞口。松鼠夏季全身红色的毛,到了秋天会更换成黑灰色的冬毛紧密地覆盖全身。初生的松鼠,全身无毛,眼睛亦不明。

  3)分布范围:原产地是我国的东北、西北和欧洲,除了在大洋洲外,全世界都有分布。 松鼠的分布范围较广,在整个寒温带森林地区都能见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内蒙古东北部、及山西北部、等省区的山区。

  (Proboscidea)

  2.3长鼻目

  (Elephas maximus)

  2.3.1亚洲象

  1)外部形态:亚洲象是亚洲哺乳动物中的庞然大物,亚洲象全身深灰色或棕色,体表散生有毛发。成年雄性亚洲象肩高约2.4-3.1米,重约2.7-5吨,雌象体形稍小。象的耳朵很大,有丰富的血管以便散热,尾巴不长,顶端有毛刷。同非洲象相比,亚洲象体形较小,耳朵较小,前额较平。

  2)生活习性:喜群居生活,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由一头成年公象作为群体的首领带着活动,没有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很广。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

  3)分布范围:栖息于亚洲南部热带雨林、季雨林及林间的沟谷、山坡、稀树草原、竹林及宽阔地带。

  (carnivora)

  2.4食肉目

  (Ailuiopodidae melanoleuca)

  2.4.1大熊猫

  1)外部形态: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其体长120~180厘米,尾长10~20厘米,白色,体重60~110千克。头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2)分布范围:大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

  3)生活习性: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巢域面积为3.9~6.4km2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核域内,雌体间的核域不重叠。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上的50种竹类,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日食量很大,每天还到泉水或溪流饮水。

  (Panthera onca)

  2.4.2美洲虎

  1)外部形态:美洲虎在大猫(豹亚科)中体形次于狮虎排名第三,体长1.5~2.3米,尾长60~90厘米,肩高75~90厘米,体重39~160千克,大部分在45~114千克之间。雌性一般比雄性小20%。美洲虎比花豹更强壮,更大,身上的斑点也大。美洲虎和豹一样也有较多比例的黑色种,一般黑美洲虎都在森林深处被发现。

  2)分布范围:美洲虎居住于美国以南,主要是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和稀树草原

  3)生活习性:美洲虎和大多数猫科动物一样也是孤独的夜行者,不过在白天他们也非常活跃。美洲虎每天大约旅行3公里的距离来寻找食物,不过在食物缺乏的旱季,可能会更加远。

  (Ursus arctos )

  2.4.3棕熊

  (1)外部形态:它们的体形健硕,肩背隆起,粗密的被毛有着不同的颜色,例如金色、棕色、黑色和棕黑等等。棕熊体型较大,公熊体重大约135-390kg;母熊则有95-205kg左右。棕熊肩背上隆起的肌肉使它们的前臂十分有力,前爪的爪尖最长能到15cm。

  2)分布范围:国内分布: 吉林, 甘肃, 新疆, 青海, 四川, 云南, 贵州, 西藏; 国外分布:亚洲, 欧洲, 北美洲, 北非(阿特拉斯山脉)。

  3)生活习性:熊是一种适应力比较强的动物,从荒漠边缘至高山森林,甚至冰原地带都能顽强生活。杂食性动物。一般在晨昏时分外出活动,而大白天则躲在窝里休息,相当好斗的动物。

  (Artiodactyla)

  2.5偶蹄目

  (Giraffa camelopardalis)

  2.5.1长颈鹿

  1)外部形态:长颈鹿是陆地上最高的动物。雌雄都有外包皮肤和茸毛的小角。眼大而突出,位于头顶上,适宜远望。遍体具棕黄色网状斑纹。

  2)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苏丹、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等国。

  3)生活习性:长颈鹿除了一对大眼睛是监视敌人天生的“瞭望哨”外,还会不停地转动耳朵寻找声源,直到断定平安无事,才继续吃食。长颈鹿喜欢采食大乔木上的树叶,还吃一些含水分的植物嫩叶。它的舌头伸长时可达50厘米以上,取食树叶极为灵巧方便。

  (Camelus bactrianus)

  2.5.2双峰驼

  1)外部形态:双峰驼俗称野骆驼,为新疆体型最大的荒漠动物。野骆驼是世界上惟存的真驼属野生种。体长3米,肩高1.8米,重800/1000千克。颈长而弯曲,背有双峰,腿细长,两辨足大如盘。毛色为单一的淡灰黄褐色。

  2)生活习性:常栖息在干旱地区,随季节变化而有迁移。十分能耐饥渴,它们可以十多天甚至更长时间不喝水,它们吃沙漠和半干旱地区生长的的几乎任何植物(包括盐碱植物)。以梭梭、胡杨、沙拐枣等各种荒漠植物为食。雄驼多单独活动,繁殖期争雌殴斗激烈,多一雄多雌成群活动,可形成30/40只的大群。2年1胎1仔,孕期13个月。是世界级珍兽。

  3)分布范围:世界上仅分布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罗布泊、阿尔金山北麓和中蒙边境的荒漠地带无人区,共残存800只左右。

  五、实习心得:

  通过实习我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对于加深动物的认识及其结构与功能的一致性的了解亦有了更深的体会,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由于人类的破坏,与栖息地的丧失等因素,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工业社会以前,鸟类平均每三百年灭绝一种,兽类平均每8000年灭绝一种。但是自从工业社会以来,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超出自然灭绝率的1000倍。因此,保护动物,迫在眉睫。

  此外,对动物的其他知识及相应的技能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所以实习是成功的。通过这次的实习,使我对古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了更真切、更深刻得认识,实习过程是难忘的,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是有用的,这将使我终生受益。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6

  实习是理论的巩固和提高,我们技术班5月12日—16日的大亚湾海滨动物学实习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动物学实习是动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丰富我们的感性认识,不但弥补理论课本上难以理解和记忆的抽象概念和有关动物图片不足的问题,而且弥补了动物学实验课上动物标本不足和大多数是死标本的问题,还有实习可以补充课本里面为数不多或缺少的关于动物生态和动物行为的内容的介绍。通过这次实习培养了我们大学生学习动物学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欲望,相对于单一和乏味的课堂理论知识的介绍和灌输,实习既有趣又好玩,使我们充分的理解课本里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总之,在这次实习中,我们不但学到了很多丰富的动物学专业知识,而且学到了专业以外的很多东西,收获非浅,具体如下:

  1、了解了动物(大多为海产贝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特点、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动物的多样性;掌握了观察动物的基本方法、如何记录观察结果;学会了如何采集动物标本、鉴定和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

  2、培养了我们大学生应有的科学态度,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锻炼和培养我们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锻炼和培养了我们大学生的学习毅力和组织工作能力,培养了我们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好问精神;巩固专业思想,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科研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实习地方:

  xx大亚湾青少年培训基地沙滩、坝光的泥石滩和石砾滩、杨梅坑的石砾滩和沙滩、东郊场的岩石滩。

  二、实习目标:

  掌握所采集动物(大部分为海产贝类)的种类名称、分类地位、分类依据、采集场所、采集方法、标本制作方法和生境描述等。

  三、实习内容:

  动物标本采集、海滨样方调查、参观东山珍珠养殖场。

  四、实习成果:

  经过四天的.努力,我们小组一共采了156种动物标本,分属于11个动物门,从低等到高等分别是:海绵动物、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螠虫门、星虫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腕足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其中软体动物门占了绝大部分。

  总结:通过这次海滨动物学实习不但巩固和提高了我们的动物学专业知识,而且锻炼了我们各方面的能力,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提高了我们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有条件的话,多一些进行野外的实习,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海洋是我们的资源宝库,它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还提供了各种各样有用的资源,我们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也又去保护它,而不应该为了短期的利益破坏它。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7

  实习时间:

  8.23—8.29

  实习地点:

  黄山

  实习目的:

  通过实物标本观察、动物实体辨认、相关标本采集,动物摄影,达到重点识别常见黄山地区的昆虫种类,认识一些比较少和珍稀濒危的保护动物种类,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验,能独立进行初步的昆虫分类、标本采集、鉴别方面的专业实践,从而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习成果:

  在这次黄山野外实习过程中,我小组共捕获52种昆虫,合计8个昆虫目数。

  鳞翅目:凤蝶科3尺蛾科3蛱蝶科3眼蝶科1粉蝶科1珍蝶科1天蛾科1夜蛾科3螟蛾科2鹿蛾科1蜻蜓目:蜻科3蟌科2同翅目:蝉科2斑蚜科1蜡蝉科1

  直翅目:虫吉蟋科1剑角蝗科1拟叶蝽科1草螽科1斑腿蝗科1露螽科双翅目:大蚊科2奇蝇科1

  鞘翅目:锹甲科1花金龟科1天牛科1虎甲科1铁甲科1半翅目:蝽科1缘蝽科1猎蝽科2黾蝽科1红蝽科1膜翅目:胡蜂科1蜜蜂科1姬蜂科1蚁科1另外还捕到蓝尾石龙子,螃蟹,马陆,壁虎等动物。

  实习内容及过程:

  1、8.23黄山猴谷

  中午十二点左右到达位于浮溪的实习基地,稍作休整后,各个组长与班长团支书便在老师的组织下领取野外实习时需要的用品,并确定了实习时的注意事项,组长及时召开小组会议传达老师的指示,简述每天的实习安排。

  2、8.24黄山猴谷

  到达黄山的第二天,主要的实习地点为猴谷。

  猴谷的动物资源异常丰富,一路上有很多的鳞翅目的蝶科,蜻蜓目的蜻科动物,另外还有爬行动物,比如蓝尾石龙子。同学们按照昨晚组长已经说明的方法用捕毒瓶等工具收集昆虫标本,一路上,收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同学们的收获颇为丰富。下午回来后,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了昆虫标本的处理方法,然后分成几个两人小组,分别进行整姿,鉴定等工作。

  3、8.25黄山温泉

  实习第三天老师安排我们去黄山温泉一带去观察,捕捉昆虫。我们小组沿环山公路,一路上寻找昆虫。今天的任务主要是捕捉鞘翅目的动物。由于在公路旁所以这天捕获的昆虫并没有很多。但是在我们观察到了一些动物的现象,比如集聚在树干底部的马陆和在石块下聚集筑巢的蚂蚁。

  下午回到实习基地,继续整理鉴定整姿的工作。

  4、8.26黄山九龙瀑

  实习第四天我们去九龙瀑去观察采集昆虫标本。

  九龙瀑风景优美,但是却没有捕到很多昆虫,下午组员又拿起捕在猴谷内继续收集昆虫。

  5、8.27猴谷第二观猴台

  实习第五天我们去观猴台观察黄山特有的黄山短尾猴。当然,昆虫标本的补充工作仍在进行。

  在猴谷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昆虫集聚的`现象。还有蜘蛛等动物。

  最后的整理工作也在今天进行。

  6、8.28黄山主峰

  实习第六天,我们的任务只要是攻克主峰,但是,在沿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动物的痕迹。

  7、8.29黄山主峰

  实习第七天,九点到十点,上交实习用具和昆虫标本。吃完中饭后回程。

  实习总结及体会:

  在这次动物野外实习中,我充分意识到了集体意识的重要性,小组合作一定要体现合作精神。这一点在生活上也体现出来了,我们组在一起吃饭的同学住的很分散,每次吃饭的时候通知很麻烦,而且有的同学很拖拉,耽误其他人吃饭。在实习的过程中,由于黄山很陡,所以体力就很重要,走的快的同学需要等慢的同学,这倒体现出了我们组同学的合作精神。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8

  一、实习目的

  该教学实习是生物科学专业在学习了普通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和动物生物学)后在动物学方面进行的一次教学实习。目的在于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观察海洋生物、了解生物生活习性并进行实物标本制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野外动手能力。主要目的是:

  l.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不同海岸生物的观察和描述,巩固课堂上讲的基本内容,掌握不同海岸生物的特征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加深学生专业所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

  2.通过实习路线的讲解、室内标本的制作及实习报告的编写,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进行专业论文撰写规范的训练,为学生今后阅读、撰写生物科学方面的专业文献、收集相关专业资料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实事求是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开阔眼界,激发专业兴趣。同时增强体质,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

  二、实习要求

  实习要求学生掌握野外生物调查工作的基本方法、海洋动植物标本的基本制作过程和方法、生物种类是别和签定、海洋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调查的基本方法等。

  三、实习内容

  1.动员准备阶段

  通过实习动员、实习情况介绍,使学生了解实习的目的、内容、安排及要求达到的目标。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2.教学阶段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为期一周。

  3.编写实习报告阶段

  编写实习报告主要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实际调查资料的能力,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时间为为3-4天。

  四、实习程序及时间分配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1.实习动员

  烟台实习区基本情况介绍、实习要求、分组及准备工作

  2.海洋环境路线

  通过海水运动、海水性质、海岸底质特征的认识,了解海洋生物生活的环境条件;

  3.基岩海岸的生物调查

  通过基岩海岸生物的采集、观察和描述、了解北戴河地区基岩海岸的生物种类、数量和生活习性及分布特征;

  4.泥潭海岸海洋生物调查

  通过对泥潭海岸生物的采集、观察和描述、了解养马岛泥潭海岸的生物种类、数量和生活习性及分布特征。

  5.河口生物调查

  通过对夹河河口生物的采集、观察和描述,了解和口生物的`特点,并比较河口与海洋生物之间的异同点和不同点,并分析原因,学会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实习报告编写

  根据教学路线的内容和标本制作、环境调查的成果,编写完成实习报告

  五、部分动物分布情况

  1、沙滩环境

  (1)底栖动物

  环节动物:沙蚕、(多毛纲)

  软体动物:(腹足纲) 扁玉螺、脉红螺、古式滩栖螺

  (双壳纲) 泥蚶、毛蚶、镜蛤、文蛤、竹蛏、

  棘皮动物:(海参纲)海棒槌

  (2)海滩爬行动物

  节肢动物:(甲壳纲)豆形拳蟹、宽身大眼蟹、日本大眼蟹、寄居蟹、海蟑螂、肉球近方蟹、绒螯近方蟹

  (3)自由游泳的动物

  节肢动物(甲壳纲):美人虾、泥虾

  2、礁岩环境

  (1)岩岸固着生活的动物

  腔肠动物(珊瑚纲):绿疣海葵、纵条矶海葵

  软体动物:(双壳纲)猫爪牡蛎、密鳞牡蛎,僧帽牡蛎

  (2)岩石上、下或岩缝隙生活的动物

  扁形动物(涡虫纲):平角涡虫

  软体动物:红条毛肤石鳖(多板纲)、短滨螺(腹足纲)、古氏滩栖螺(腹足纲)、贻贝(双壳纲)

  节肢动物:海蟑螂(甲壳纲)、麦杆虫(甲壳纲)、近方蟹(甲壳纲)、四齿矶蟹(甲壳纲)、日本寄居蟹(甲壳纲)

  棘皮动物:多棘海盘车(海星纲)、海燕(海星纲)、刺参(海参纲)

  六、采集方法

  海葵:用铁凿和铁锤连同固着的岩石一起采下来。

  平角涡虫:反转石块,仔细观察便可发现,当看到涡虫在石块上爬行,可用毛笔逆虫体运动的方向诱导取下,移入盛有海水的小瓶或小直管内,单独存放。

  纽虫:挖掘沙泥可将其采出,纽虫极易卷曲必须使用专用容器保存带回。

  沙蚕类:采集时白天用铁锹挖掘

  七、(1)寄居蟹

  寄居蟹又称为“白住房”、“干住屋”。它的鼎鼎大名是由于它常常吃掉贝壳等软体动物,把人家的壳占为己有。寄居蟹多产于黄海及南方海域的海岸边,通常能在沙滩和海边的岩石缝里找到它,有时还在竹子节、穗椰子壳、珊瑚、海绵等等其他地方看到它。随着它的长大,他会换不同的壳用来寄居。

  中文学名:

  寄居蟹

  别称:

  白住房、干住屋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2)玉螺:螺类的一种,海水生活。俗名,潮汕:肚脐螺、蚶虎。科属,软体动物、腹足纲(Gastropoda)、前鳃亚纲、中腹足目

  玉螺外表呈球状,壳口为半月形。,内唇滑层厚,有时呈肋状,几乎把脐孔遮盖住。它们的足极发达,可包被贝壳,其作用如锄,可用来挖掘泥沙,使身体埋于沙中。玉螺的触角呈三角形而扁平,前端尖,眼已退化,吻长能伸缩。这种动物均为肉食性动物,以双壳类软体动物或者其它动物为食。它的吻的腹面有穿孔腺,能溶解双壳类动物的贝壳,然后用齿舌锉食其肉。通常在潮间带看到许多双壳类动物的空壳,在顶部有一圆孔,菘始作俑者,十之七八是玉螺穿凿。

  (3)短滨螺拉丁文名:Littorina (L) brevicula (Philippi) [L. balteata, L. souverbiana, Litorina brevicula v. costulata, Littorina heterospiralis, L. mandshurica, Littorivaga brevicula]

  纲名:腹足纲

  科名:滨螺科

  形态特征:短滨螺 壳近球形。高13毫米,具粗、细不均匀的螺肋,黄褐色,杂有褐、白和黄色云状斑及斑点,软体动物。

  生活特点:高潮区岩石上常见。

  (4)肉球近方蟹

  头胸甲方形光滑,黄棕色散生有红色斑点,前半部稍隆,後半平坦,胃、心域间有"H"形沟相隔。螯脚两指基部之间具一肉球,但雌性及幼蟹则不明显。

  头胸甲长约27毫米,宽约3毫米,近方形,前半部微隆起,具颗粒和红色斑点半部平坦。胃区和心区间具一横沟,心区和肠区两侧凹陷。额宽,前缘平直,中间稍凹。眼窝下肾外侧由小颗粒组成一条细线。螯足雄的大,雌的小。各节肾面具红色斑点。长节内侧腹缘近末端具一发音隆背。腕内侧具齿状突起,掌节膨大,两指内缘具细齿。雄性两指基部间具一膜质球,雌性无此球。步足各节间具红色斑点,指节具六条纵列黑色刚毛。

  海葵(学名:Actiniaria),六放珊瑚亚纲的一目。虽然海葵看上去很像花朵,但其实是捕食性动物。这种

  无脊椎动物没有骨骼,锚靠在海底固定的物体上,如岩石和珊瑚。它们可以很缓慢的移动。海葵非常长寿。寄居蟹有时会把海葵背在背上作为伪装。

  (6)海星 英文名字startfish

  亦译星鱼;亦作sea star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星纲(Asteroidea),下分海燕和海盘车两科,不过人们都俗称其为海星或“星鱼”。

  海星主要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浅海底沙地或礁石上,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物。

  我们对它并不陌生。然而,我们对它的生态却了解甚少。海星看上去不像是动物,而且从其外观和缓慢的动作来看,很难想象出,海星竟是一种贪婪的食肉动物,它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还起着非同凡响的重要作用。这也就是它为何在世界上广泛分布的原因。

  八、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海滨动物学实习不但巩固和提高了我们的动物学专业知识,而且锻炼了我们各方面的能力,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提高了我们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有条件的话,多一些进行野外的实习,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海洋是我们的资源宝库,它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还提供了各种各样有用的资源,我们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也又去保护它,而不应该为了短期的利益破坏它。在实习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谅解,组员之间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很好的完成了实习的任务。

  虽然实习过程比较辛苦,但是大家依然微笑着面对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大家在笑声中掌握知识、锻炼耐力,它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知识令我们难以忘怀,实习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9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现在我国的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还是以治疗为主,虽然我们提倡很多年的以防为主,但是效果还是微乎其微,所以掌握和了解水产动物疾病的检查和诊断方法,为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打下基础,并且了解水产养殖中一些常用的药物,掌握正确的选用原则以及通过药敏实验选择药物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不少从事水产动物养殖的人员,在渔用药物的使用上存在许多误区,不正确地使用渔用药物,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贻误治疗的最好时机,还可能导致药物对水产动物机体和养殖环境的污染,因此该实习对于马上要毕业的我们了解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有非常大的作用。

  二、实习的内容

  一般来说,7、8、9三个月气温高,水温适宜,是鱼类活动、摄食、生长的旺季,同时又是病害多发期,如不及时防治,将会影响渔业生产。现介绍几种鱼病的防治方法:

  (一)、赤皮病

  症状:病鱼瘦弱,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常有气无力地漂浮于水面;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皮肤溃烂,尤以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鳞片脱落处往往有水霉菌生长;鳍条基部充血,末端腐烂,鳍条裂开,呈破烂的纸扇状或扫帚状,故又称蛀鳍病或出血性腐败病。当鱼体因捕捞、运输、放养时鱼体损伤或冻伤,或体表寄生虫寄生后有损伤时,病原菌乘虚而入,引起发病。

  防治:彻底清塘消毒。捕捞、运输、放养时操作要细致,勿使鱼体受伤。此病病原菌在皮肤、肌肉引起病变,还能侵入血液,故治疗时应外用药和内服药结合使用。

  外用药防治法:

  ①在疾病高发季节用高效氯制剂全池泼洒消毒。

  ②每亩用15~20公斤生石灰遍洒。

  ③全池泼洒五倍子煎汁,每立方米水体用药1~4克。

  内服药防治法:

  ①磺胺噻唑拌饲投喂,每50公斤鱼第一天用药5克,第二天至第六天每天用药2.5克,六天为一疗程。

  ②地锦草0.25公斤,石菖蒲0.25公斤,辣蓼草0.2公斤,苦楝树皮0.1公斤,熬水加面糊拌嫩草投喂或做成药饵投喂,一天一次,连喂三天,接着每亩用生石灰25公斤,扬尘灰5公斤,人尿一担兑水全池泼洒。(注:1公斤=l00克)

  (二)、打印病

  症状: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病灶主要在肛门附近、两侧和尾柄处,呈圆形或椭圆形红斑,周围充血发红,形状似一个红色印记,故称“打印病”。发病初期,肛门两侧皮肤、肌肉发炎,随后病灶中间的鳞片脱落,坏死的表皮出现腐烂,露出白色真皮,病灶内周缘的鳞片埋入已坏死的表皮内,外周缘鳞片疏松,皮肤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随着病情发展,病灶逐渐扩大,深度加深形成溃疡,严重时露出骨骼和骨脏、当鱼体受伤后,通过接触感染此病。特别是清塘不彻底的鱼塘以及催产后的亲鱼易发此病

  预防方法:

  ①在拉网、运输时操作要细心,勿使鱼体受伤。

  ②在发病季节经常用漂白粉全池消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1克,或用其他高效氯制剂消毒杀菌,预防发病。

  治疗方法:

  ①全池泼洒渔用强氯精或渔用优氯净,参照说明书使用。

  ②全池泼洒五倍子煎汁,每立方米水体用药1~4克。

  ③每尾体重7~10千克的病鱼,注射兽用磺胺噻唑钠(20%)1毫升,并外涂高锰酸钾溶液(1升水含高锰酸钾0.1克),1个月后病灶可消失。

  ④每公斤饲料添加5克特克散,连用3~5天。

  (三)、竖鳞病

  该病主要流行于静水养鱼池中,流水鱼池较少发生。发病水温17~22℃,有时越冬后也有发生。此病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

  症状: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严重时呼吸困难,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浮于水面。病鱼体表粗糙,鳞片竖起,鳞片基部水肿,鳞囊内积聚半透明或含有血液的渗出液,鳞片易脱落。用手指压鳞片,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病鱼伴有烂鳍,鳍充血;鳍膜间有半透明液体,顺着与鳍条平行的方向稍用力挤压,液体即喷射出来;病鱼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腔内有积水;病鱼贫血,有时鳃、肝、肾和脾的颜色均变淡。根据症状和病变,显微镜检查病鱼鳞囊内渗出液,见有大量杆菌,可作出诊断。应注意,当大量鱼豆虫寄生在鳞囊内,也可引起竖鳞症状,可用显微镜检查渗出液,加以区别,当水质污浊,鱼体受伤时,细菌经皮肤感染而致病。

  防治方法:鱼体受伤是引起此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注意勿使鱼体受伤,发病初期,加注新水,可使病情减轻

  ①每0.5公斤水加捣烂的大蒜头0.25公斤,搅匀,给病鱼浸洗数次。

  ②用0.4%食盐水与0.04%小苏打混合液浸洗病鱼10分钟,或单用3%食盐水浸洗病鱼10~15。

  ③先将病鱼鳞片基部的水肿泡压破,然后用10%的温盐水擦洗,再涂以磺酊,并肌肉注射20%磺胺噻唑钠液2毫升。

  (四)、肠炎病

  肠炎病是一种细菌性鱼病,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甚至不吃食。发病的初期,剪开肠道,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道没有食物,或只在肠的后段有少茸食物,肠内粘液较多。在发病的后期。可以看到肠道、食道、胄旱红色,肠聩的弹性很差,肠内只有淡黄色的粘液,血脓充塞肠道。病情严重时,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青黄色粘液流出。

  预防方法:定期补注新水,全池泼洒生石灰水,保持水质清新;投喂的饲料要新鲜,不要投喂腐烂变质、发霉的饲料;每隔15天投喂一次大蒜或大蒜素药饵,每千克鱼喂大蒜10~30g或大蒜素粉(含大蒜素10%)2g。

  治疗方法:采取全池泼洒药物与投喂药饵相结合的方法:

  ①全池泼洒药物:全池泼洒漂白粉,每立方米水用药l.0g;或全池泼洒强氯精(三氯异氰尿酸),每立方米水用药0.2~0.5g;或全池泼二氧化氯,每立方米水用药0.3~0.6g;或全池泼洒二溴海因,每立方米水用药0.2 ~0.3g。

  ②投喂药饵:投喂大蒜或大蒜素药饵,每千克鱼喂大蒜l0~30g或大蒜素粉(含大蒜素lO%)2g,连喂4~6天;或投喂土霉素药饵,每千克鱼喂50~80mg,添加在饲料中喂鱼,连喂4~6天。

  三、实习心得

  通过该实习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和巩固理论课知识理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描述各种疾病眼观和组织学的病变特点,加以分析综合,做出真确诊断,并结合理论了解其发展规律和结局,从而学会正确诊断、防治水产动物疾病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是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基本方针。人们特别强调对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主要是因为水产动物,因为现在的水产养殖方式大多是对水产养殖动物实施集约化养殖,而对大量的养殖动的生活环境与生理状况不同于陆生动物,当疾病一旦发生后,依靠药物治疗具有一些特殊的困难。首先,因为水产养殖动物是生活在水里的,在疾病的发生初期难以被及时发现,当患病后的水产养殖动物被养殖业者发现时,往往已经是整个鱼群都已经发展到了病入膏肓的危重阶段,此时即使采取了正确的治疗措施也可能已经为时过晚,难以获得理想的疗效了。其物同时给药是比较困难的,既不能做到像对待陆生饲养动物猪、牛一样逐尾口灌给药,也难以做到逐尾注射给药,患病后的水产养殖动物往往因为丧失食欲而不能摄食拌有治疗药物的'饵料。其三,将拌有治疗疾病的药物饵料投放在养殖水体中以后,每尾鱼摄入的药物剂量就只能依靠鱼体自由摄食饵料的多少决定了。通常的结果是不该摄食药物饵料的健康鱼体因为食欲旺盛而摄食了大量药物饵料,而需要药物治疗的患病鱼体则因为丧失了食欲反而没有摄食或者摄食量过少,未能摄如能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药物量。其四,采用药物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时,难以避免因药物在水体中的扩散而导致对水环境的污染, 特别是因为我国的水产养殖水体大多是开放式的, 药物污染的危害可能因为养殖用水的随意排放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其五,当水产动物患病后不仅会影响其生长,而且还会影响其商品价值。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10

  一、实习目的

  本次动物学野外实习旨在深入了解自然环境中动物的种类、分布、习性等,增强对动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

  实习时间:xx

  实习地点:xx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

  1、动物观察与采集:在实习区域内,我们对不同生境中的动物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包括鸟类、哺乳动物、昆虫等,并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了标本采集。

  2、生态调查:对实习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了解了植被类型、土壤状况等与动物生存的关系。

  3、数据分析与讨论:实习结束后,对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了深入讨论。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

  1、知识增长:通过实地观察和学习,对不同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丰富了动物学知识。

  2、技能提升:掌握了动物标本制作、观察记录等技能,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3、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与小组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4、对自然的敬畏:深刻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和美丽,更加珍惜和保护生态环境。

  五、问题与建议

  1、存在问题:在实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技术上的困难,如标本制作不够完美等。

  2、建议措施:今后可以加强相关技能的培训,提供更多的实习指导和资源支持。

  六、结论

  本次动物学野外实习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让我们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了动物学的知识和技能,也让我们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为动物学研究和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08-24

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意义12-23

动物学实习报告02-26

动物学实习报告02-26

野外实习报告01-08

野外实习报告08-01

黄山动物学实习报告08-03

关于野外实习报告10-24

野外遥感实习报告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