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事迹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

时间:2023-01-31 18:44:43 先进事迹 我要投稿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精选19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迹了吧,事迹可以起到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拟起事迹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精选19篇)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 篇1

  林老师,女,1957年8月出生,籍贯x,1974年8月参加工作,198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教龄38年。

  林老师同志从教三十几年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信教书育人工作是大事业、大人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工程,树立了“和谐育人,幸福有成”的教育思想,努力追求教育专业化、人本化、文化化的理想境界。林老师同志严谨治学、和谐育人,在教育管理、班主任工作、教学研究等方面均能广泛涉猎、博采众长、锐意创新,构建了别具一格的管理模式,形成明显的教育教学特色。担任校长二十年多来,她以前瞻的办学理念,精细化的管理,优质的教育教学,将学校从一所基层小学一跃发展成为了全国知名学校。她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影响着区域基础教育的办学取向,成为x教育、教学的一面旗帜,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全国素质教育模范校长、福建省特级教师、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福建省中小学优秀中青年校长、福建省先进德育工作者,荣获福建省“星星火炬”奖章,在x教育界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声望。

  林老师同志xxx任x西隅小学副校长,92年调任xx实验小学校长兼书记,担任校长二十多年。她脚踏实地、艰苦创业、锐意改革,使学校一次次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素质教育风起云涌,课程改革鼎新革旧,林老师同志的教育管理智慧更是空前勃发,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人本化、文化化的学校管理模式。目前,x区实验小学不但从一所基层小学升格为实验小学,其办学理念与成效使其成为区域学校的领头羊,并一跃成为全国知名学校。

  林老师同志终身学习意识强烈,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仍坚持不懈研读教育理论专著。她精益求精,躬耕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她善于挤时间,把学习当作新的生活方式,长年订阅《人民教育》《中小学校长》《教育艺术》《教学与管理》《校长阅刊》《教育前线》《中小学管理》《福建教育》等教育期刊,把握教育改革的脉搏,博采众长。孜孜不倦的学习,使林老师同志具备了夯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在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的碰撞中又进一步提升了管理品质和理论素养,她参加福建省首届骨干校长培训班学习,经逐层选拔,在众多校长学员中脱颖而出,作为学员代表交流了教育管理论文,得到导师和学友的赞誉。

  林老师同志具备现代化的教育管理艺术,她用科学化、人本化诠释校本管理,将管理的重点转移到发展校内人力资源,发挥人的积极性,大力推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上。建立健全适宜于人本管理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结合现实编印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师手册》,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匡正师德师风,培植了一支专业过硬、敬业奉献、社会影响好的优良教师队伍;推行行政周前工作安排汇报、会诊制度;开辟“校园观察”平台,让全体教职工参政议政、献计献策;实行教师分层岗位目标管理,通过岗位评价,动态管理,使教师成长成为教师新的专业生活方式,激活教师的内涵发展,建立激励机制,盘活人力资源,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卓越化、精致化。学校《教师分层岗位目标管理研究》课题被评为x市优秀课题。经验总结《分层励发展,和谐求共进——学校教师效能管理初探》发表于CN级刊物《中国科学教育研究》杂志。20xx年5月,x市教育局指定x实小承办小学精细化管理研讨会,向全市展示该校的精细化管理和素质教育成果。

  课题科研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机载体,林老师同志以其敏锐的教育触觉,开阔的教育视野,用课题规划学校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该校共有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7项,市、区级课题近30项,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其中由她主持的校本课程开发课题《南拳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获国家“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一等奖,记录该校《南拳》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的案例《南拳:文化传承从课堂开始》被翻译成外语推荐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族文化传承主体研讨,并在《亚洲体育与运动改革实践》一书中的《中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篇章中重点介绍。她主持的教学实验课题《同质分层,同步发展》获福建省优秀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植根本土,绽放异彩》获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一等奖、《知识技能与个性同步发展》课题获x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三等奖。她提出的以积极心理学改革创新英语教学的《空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举措为中央教科所专家评价“是全国首创,值得推广”,受邀到北京在全国会议介绍经验,案例发表于中央教科所主编的《心理与特殊教育》杂志,学校成为中央教科所教学改革实验校。在她的领导下,学校成为科研兴校的.一面旗帜,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各级课题研讨和交流,获得国家、省、市专家的高度赞誉,中央教科所戴汝潜教授评价该校:“只有在x这样的文化名城里才可能出现像x实小这样立足于学生、学校、教师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将中华教育的优良传统与课程改革新理念巧妙结合的、独树一帜的个性化的学校。”她主编的三份分别反映学校课改实施、艺术教育和少先队工作的校报《xx实验小学报》、《艺术教育报》、《晨曦》报分别被评为“全国最佳校报特等奖”、“全国最佳教科研校报一等奖”、“全国最佳社团校报一等奖”。

  林老师同志致力学校管理的创新,使学校走向腾飞的快车道。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完成了3所薄弱校的并校工作,连续四届荣获省“文明学校”,实现了四次跨越式发展:1992—1998年,x实验小学从普通基层小学中脱颖而出,由于打造了一支专业过硬的师资队伍,实现了规范化办学目标,使之成为省示范学校,荣获“全国红旗大队”称号;1998—20xx年,以课改为契机,以课题科研为抓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被评为省首批“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省“绿色学校”;20xx年,凸显英语和艺术两大特色,创建接轨国际和高品位文化的特色校,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小刺桐合唱团多次参加国家、国际合唱比赛,20xx年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了奥地利——中国龙年新春音乐会国际文化交流,成为一支享誉国内外的专业合唱队。20xx年,她将闽南文化引进校园,开发了《南拳》、《泉南文化》校本课程,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参加全国阳光伙伴集体体育竞赛获全国总决赛总冠军,学校被评为全国体育俱乐部基地校。二十年来,学校先后还荣获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学校、全国特色语文示范校等国家级荣誉10余项,省级荣誉30余项,成为福泽一方的教育乐土。

  林老师同志是x区教育战线的领头雁,又是语文教坛上的一名尖兵。从教以来,她坚持不懈立足教学第一线,磨砺教学本领,多次被评为教坛新秀,19xxx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xx年被评为福建省特级教师。担任学校领导工作以来,仍坚持主动担任中年段语文教学工作,多次承担观摩课、示范课。近年来,她更勇立课改潮头,潜心钻研语文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四尊重”教学原则:尊重学生生活化体验,尊重学生自我知识建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形成了科学与人文“双关注”的语文教学风格。为使自身教学经验转化为可资推广的教学理论财富,林老师同志勤于笔耕,发表自己的教学见解和主张,撰写了几十篇教学论文在CN级刊物发表或在省、市级获奖交流。她的语文教学观点,成为引领语文教师以及其他学科老师以资借鉴的标杆。

  林老师同志也非常重视以个人专业发展带动教师群体的成长,所带导的青年教师中有10余人先后被委任为基层校长,20多人被评为省、市、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她荣任x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心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市小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区小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副主任,带导多位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各级优质课、观摩课、竞赛课均获佳绩成为区域课改的领跑者。

  由于林老师同志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成绩卓越,199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20xx年被评定为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待遇人员。《x晚报》《x教育》《东南早报》、《海峡都市报》介绍了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先进事迹,《人民日报》海外版以《侨乡女园丁》为题介绍了这位x名闻遐迩的全国优秀教师,她的突出业绩被载入《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20xx年荣获《人民文学》报告文学优秀主人公奖。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 篇2

  廖老师,女,1958年8月出生,x市x小学原校长,小学高级教师。1994年省先进德育工作者,1998年省特级教师,20xx年省先进教育工作者,20xx年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她从一名普通农村教师成长为百年名校领头人,承担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10多篇文章在CN刊物发表,参编出版了10万多字的教学设计和教辅读物,被教育部评为重点课程研究“先进个人”。创办x市唯一的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较好地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任校长以来,她多方奔走,合并接管3所小学,征地拆迁改扩建,实现学校新发展。创新家校管理模式,打造了“蒲公英家族公益志愿服务”品牌。探索构建“合格+特长”的育人新模式,鼓励多元发展,近3年来学生有2万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天道酬勤创名校 厚德载物桃李芬

  ——廖老师同志先进事迹

  廖老师,女,1958年出生,中共党员,特级教师,第九届国家督学。现任x市x小学校长、学区党总支副。1976年参加工作,甘为园丁36载,从一名普通农村教师成长为百年名校领头人。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福建省先进德育工作者,x市第32届劳动模范,x市第二届名学科带头人等荣誉表彰,担任x市小学数学“廖老师工作室”领衔名师,兼任福建省特级教师协会副秘书长。20xx年5月31日,中共福建省委xxx莅临x市x小学过“六一”节,xxx对学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要推广x小学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充分肯定的背后,凝聚着廖老师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

  一、呕心沥血——新x小学的设计者

  当面临困难的时候,只有勇敢面对,积极行动,才能把困难转化为发展机遇。她始终坚信: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20xx年,廖老师顶着巨大压力接任了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省级重点小学——x小学的校长。虽说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但是三千多名师生挤在弹丸之地学习和工作,狭小局促,校舍拥挤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危中寻机,廖老师敏锐地意识到,必须迎难而上,实现学校硬件设施的跨越式发展。

  从合并九彩小学开辟绿色通道,到筹措资金征地拆迁;从教学主体建筑的设计到校园文化的凝练提升,她一次次写信给省市区领导,一次次奔走于相关部门之间,从一个专于教学的名师,“成长”为精于基建的名师。

  20xx年5月,原学校二部主教学楼拆除建校,近千名学生的安置问题刻不容缓。廖老师提出边施工边教学的方案,把所有室内场地改为教室,把行政办公室调整为教师办公室,正、副校长4人挤在由走廊改造的、不足6平方米的过道上办公。为了妥善处理搬迁问题,廖老师和班子成员常常加班到深夜,体能严重透支,多次强忍胃肠剧痛坚守一线。x今天的华光闪闪,有她那份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牺牲。

  短短9年,她带领x人走过的每一步都见证着x翻天覆地的变化:总建筑面积扩大为21695㎡的x南北校区,横跨南北校区的封闭式天桥,每个宽敞明亮的教室中配备的电子白板与多媒体,北区的图书馆、南区的书吧,南北两区都有的内设舞蹈室、书法室、科学实验室、绘画室、手工室、陶艺吧、厨艺吧等二十余间专用教室的科学艺术楼,还有那精心筹建的校史室、食堂、大型多功能厅、自动录播厅、心灵家园、多功能地下体育馆(近2100㎡)、游泳馆、环形塑胶跑道(250㎡)、创意园、生物园、果树园、科学种植园和气象站等教学辅助设施……各地教育机关、学校纷至沓来参观学习。

  一路走来,她不辞辛劳,呕心沥血的脚印在述说着x辉煌的历史,她不懈追求,敢于争先的精神在带领着新一代x人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这就是廖老师,为了实现x几代人的梦想,忘我地工作,让x成为了鼓楼校园建设的领跑者,成为了海西教育交流的一张名片。

  二、率先垂范——名师工作室的引领者

  当她接过名师工作室的牌子时,廖老师不再只是她的名字。它是一个起点,是一种责任,它应该成为x市小学教师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

  20xx年,x市教育局唯一一个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廖老师名师工作室”在x小学挂牌成立了。作为领衔名师,她亲切随和,睿智热情,奋力探索。

  工作室成立后,作为领衔名师,她义无反顾地接受了市教育局给她的第一个重任——到柘荣县、平潭县、永泰县、连江县等巡回报告讲学。演讲场场均获得了热烈的掌声,教师们从她的个人奋斗经历中汲取到了成长的营养。

  虽然基建、行政事务繁忙,但身先士卒,为教师开示范课、做讲座依然是她乐此不疲的工作内容。她认为,名师工作室所进行的工作不应是“廖老师”这个人的机械复制,而是在“廖老师名师工作室”精神引领下的百花齐放。因此,她确立了“点面结合开展帮扶工作”的原则,通过专业培训、论坛研讨、送教下乡、固定帮扶、对外交流、网络研训等方式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推动了x市区、闽东地区、厦门地区、三明地区和闽北山区乃至四川省、浙江省等地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了强有力的名师辐射效应。

  六年过去了,“廖老师名师工作室”在她的带领下形成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20xx年,《中国教育年鉴》专门收入工作室简介。《福建教育》《x晚报》等多家杂志、媒体对该工作室及主要成员进行了专题报道。据不完统计,自20xx年创办以来,工作室成员在CN刊物发表论文34篇,送教下乡150节,开设专题讲座130余场,共指导各级骨干教师120人次,指导开课200余节,其中57位青年教师在市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受益者众多,参与听课或学习者多达8万余人次。

  三、勇于创新——家长志愿者团队的缔造者

  放眼世界,青少年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把家长和其他有识之士纳入学校合作伙伴范围,推动学校开放性办学是大势所趋。

  三年前,廖老师到台湾访学,发现家长“志工”(志愿者)在学校管理、学生教育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这样一个充满爱心的群体,成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发挥自己的社会能力、才能特长,用自己的爱心和劳动无偿服务于师生。回来后,廖老师和副校长李清华专题研究,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推广家校全新管理模式。于是,20xx年12月,x小学首个家长志愿者团队——“蒲公英故事家族”成立了,唱响“爱与责任同行”口号,聘请了一至三年级36位家长为首批骨干成员,李清华担任召集人。他们组织开展“书香下午茶、班级故事会、好书交流与推荐”等阅读活动,从校内走向社区、走进基层,取得良好成效。

  在蒲公英故事家族成功运作的基础上,廖老师及时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成立x小学家长委员会,统筹管理,相继组建了“快乐家族”、“爱心妈妈家族”、“墨韵家族”、“科普家族”、“艺术家族”等家长志愿者团队,协助校方开展儿童阅读推广、心理健康教育、迟归孩子管理、书法绘画教育、科学种植养护、舞蹈声乐培训等活动。团队成员先后出访澳门、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与当地华人华侨交流互动。20xx年,蒲公英家族活动获教育部督学视察团高度认可,并将经验向全国推广。毋庸置疑,蒲公英家长志愿者团队已然成为xx小学又一张独具特色的教育名片。

  四、多元发展——素质教育的践行者

  学习成绩就像金字塔,位于塔尖的势必只有一小部分人。做不了第一,就当唯一,我们要做的就是拉长、拉宽、拉大学生特长,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

  20xx年5月31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前夕,省委xxx来到x小学,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器乐、舞蹈、书法、绘画……看到x学子争先恐后展示爱好特长,浓郁的文化气息洋溢整个校园,丰富的素质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孙十分欣慰。她指出,要推广x小学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传承中华文化,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学校素质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得益于先进的办学理念。作为一校之长,廖老师不断探索,逐步形成学生发展目标“五个一”(一手好字、一笔好文章、一口标准普通话、一项特长、一个健壮体魄),特别是在艺术教育、数学思维训练、“三棋”教育中为学生搭建平台,鼓励多元发展。1998年,学校成立了x市第一支管弦乐队,现在已发展为省一级少年管弦乐团。x数学思维训练已开展10年,廖老师亲自带队,培养出众多数学尖子,连续9届参加x市“迎春杯”数学竞赛,团体总分均名列前茅,在全国“‘华罗庚杯’总决赛”、“亚洲城市青少年数学邀请赛”等国内外重大赛事中摘金夺银。学校自编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教材,至今坚持16年,学校连续十届获得x市国际象棋、中国象棋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围棋比赛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此外,学校还根据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增设书法、美术、声乐、绘画、英语、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兴趣活动小组,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长。20xx年,x学子在各级各类赛事上斩获1166项奖牌荣誉,参赛足迹遍及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先进的教育理念、浓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教育同行到校参观访问。日本、台湾、香港、马来西亚、德国、美国、东盟、英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地区和相关机构的代表团纷至沓来。廖老师对x小学的远景规划提出更高要求:全方位推进国际交流,多角度拓展国际视野,建设海峡西岸一流国际型学校,为弘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贡献力量。

  “我每一天一再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赖于别人的辛勤劳动,因此我必须竭尽全力,以便给予别人。”廖老师将自己的人生信条写在电脑桌面上,更铭刻入心,她深知,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x小学全体师生艰苦奋斗的成果。多少同行、领导见到忙碌不歇的她,心疼不已。曾经有人问,您快退休了,何必那么辛苦?“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廖老师总是掷地有声地回答。

  她,就是这样——永远不知疲倦,永远充满热情……

  “因为有爱,所以快乐;因为有爱,所以无怨无悔”——这就是廖老师的教育人生。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 篇3

  曾老师,男,1954年12月生,汉族,xx县xx乡x村人。1977年3月当民办教师,1985年3月转为公办教师,20xx年9月任x小学校长,20xx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小学一级教师。1977年3月起到xx小学任教,坚守山区教育工作岗位三十余年,做出突出成绩。20xx年8月被省人事厅、教育厅授予“福建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xx年被省教育工委、教育厅、省总工会评为“福建省师德标兵”,被漳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20xx年7月初省委书记特地批示:曾老师的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可进一步广泛宣传。同年8月1日《福建日报》刊登《大山深处三十五年的良心坚守》,宣传他无私奉献精神,被漳州市推选为最美乡村教师候选人,曾到县、市进行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演讲,十月份当选福建省第九届党代会代。20xx年4月漳州市教育工委推荐践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候选人。

  x自然村位于福建x西部的偏远的大芹山脚下,是x乡最偏远的小山村,距乡镇13公里,与下寨镇、国强乡、九峰镇毗邻。这里山高路陡,交通十分不便。xx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学生来自九峰镇三坑村,国强乡新建村、三五村、下岩村,下寨镇联荣村,本乡顶寨村、下石村、x村等八个行政村。现在校生184人,7个教学班,10位教师。其中寄宿生94人。

  一、心系教育,无怨无悔

  破烂不堪的宗祠当教室,坑坑洼洼的黄泥地面,几十张歪歪斜斜的课桌,一块自制斑驳陆离的黑板……1977年曾老师老师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始了教师生涯,自从22岁担任民办教师开始,他就一心扑在教育教学上。扎根山区初小、小学,除了要忍受孤独寂寞,还要忍受常人难于想象的艰辛。曾老师家住半山腰的打铁曾小组,从家里到学校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他每天早上6点出发,踩着坎坷的山路,翻山越岭,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从不落下一节课,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责任感支撑着他,白天在初小上课,晚上,还在夜校上扫盲班,多年的艰辛,他毫无怨言。

  二、勇挑重担,绘蓝图

  由于x自然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等不便,令许多老师望而生畏,校长、教师也像走马观花般频繁更换,再加上校舍陈旧,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处在学区后列。开家长会,家长都不来学校,甚至很多家长都纷纷把孩子送到外面去读书,给家长增加许多负担,最低谷的时候学生数只有80多人。

  20xx年,曾老师勇敢地挑起这一“烂摊子”,接任x小学校长。面对全乡条件最艰苦、教育教学质量最低下的x小学该怎样走出一条“新路”,他从当校长的那一天起,更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用尽苦心。

  学校条件艰苦,“人心”不稳,社会、家长满意度低,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经过好几个晚上的冥思苦想,曾老师为x小学的发展在心中绘出了一幅蓝图:

  “学校要发展,必须改变观念,必须重塑学校的形象。”曾老师默默地对自己说。他想到做到,利用双休日时间,多次走访了村里有名望的老干部,外出能人,取得他们的支持,共商办学大计。村里德高望重退休干部赖深渊、村里老支书、x集团赖建辉董事长等也很热心家乡的事业,他们被曾老师的用心办学精神所感动,多次专程赶回学校,出谋献策。在20xx年上学期的期末,x小学举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全村家长、老干部、社会能人等参加的家长会。200多位家长全部参加,在宁静的小山村,“盛况空前”。会上,曾校长把学校的状况、办学的理念、学校的发展目标对家长做了诚恳的阐述,表达了办好x小学的决心和信心;老干部慷慨陈词、家长们畅所欲言,群策群力。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在曾老师的苦心耕耘中空前高涨。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曾老师对x小学的发展充满信心。自他担任校长以来,学校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最大限度的得到家长的认可与支持。

  三、“化缘”建学校

  20xx年学校布局调整时,村民们都很担心x小学被撤并。由于x小学特殊的地理位置,教育局非常重视,陈耀灯局长专程了解后,做出了“撤点并校,x不撤”的决定,对x小学村民、师生是一大鼓舞!

  学校的发展,办学条件必须改善。简陋的校舍一直是曾老师心中的痛。村1996年集资兴建的教学楼因资金短缺无力装修,门窗也没安装,一到雨天、冬天,更让他心疼。为改善办学条件,曾校长多次带领同事外出“化缘”,争取在外乡贤的资助,终于得到其任教过学生——x集团董事长的鼎力支持,先后捐赠130多万元,扩建装修教室、设立教学奖学金等。县教育局对山区教育也大力支持,拨出专款,支持山区学校教学楼建设、学生公寓建设,并配齐食堂设备;同时,为使山区的孩子受到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教育局还为xx小学配置音乐室、体育室、科学室等,并配齐各种器材。去年,《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下派驻村干部郑青到该村任第一书记,在学校与《福建日报》之间搭起了帮助的桥梁。电脑、图书……这些城里孩子熟悉的知识载体,山区小学的孩子也都拥有。自从他当校长以来,学校的校容校貌,昔日的土木危房已成为历史。争取资金、垒围墙、硬化操场、道路……每一次的协调,每一分资金的到位,他不知磨了多少嘴皮,跑了多少的路。

  四、潜心练好“内功”

  曾老师深谙“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的道理,执教之初,尊重老教师,虚心学习,同时刻苦钻研语文、数学教材和教学方法,潜心练好“内功”。当时乡村缺少教辅资料,不得不利用周末时间到50多公里外的县城收集。不断摸索,厚积薄发,他终于总结出“以大带小、动静搭配”的教学模式,原来沉寂的课堂变得活跃了,原本害羞的孩子在他的鼓励下变得勇于展现自我了。同时,曾老师注重素质教育,教学生把知识变为能力,把寓教于乐、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等方法融入教学实践中。“曾老师教得很灵活,我们学得很快活。”这是学生的评价。

  五、“春泥”更护花

  “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曾老师这样说,也这样做了。x小学生源自11个自然村,这些自然村都是群山环抱,山高路陡、溪流众多。每逢风雨天,曾老师最为艰辛。这事要从30多年前说起。有一次,下大雨,有部分学生没带雨具,这时曾老师就领着孩子们到店铺里去买雨具。就在去店铺的路上,雨越下越大,他很不放心,想想还是把孩子送回家比较安全。后来,他用了1个多小时才把孩子们送回家,家长见了非常高兴,极力挽留他在家吃饭,他婉言谢绝了。

  以后每逢刮风下雨,他都惦记着孩子们。最让他惊心动魄的一次护送是刮台风下大雨。那次有8个学生,撑着伞,要过一条长度一百多米的小道,而下面是万丈深渊。一阵风刮过来,学生吓得抱在一起,曾老师立马叫学生放掉手中的伞。为了学生上学的安全,他坚持凌晨5点多就起床,披蓑戴笠,手执手电筒走在泥泞的`山路上,走到离学校4公里外的古坎自然村,护送孩子上学,和孩子们在滑溜的山路上行走。到了小河边,他手拉大些孩子,肩背小个子孩子,一个个安全把他们护送过河。放学后,再把孩子们安全送回家后,自己才摸黑回到家中。为此,他不知摔伤过多少回,妻子不知为他操过多少心。

  因上学不便或家庭贫困等原因,孩子辍学是山区学校的一个顽疾。“一个也不能少,不能让山区的孩子再当睁眼瞎。”曾老师对自己说。为了此,他自掏腰包给贫困孩子上学。有个村民,家里穷,眼见孩子已经到读书年龄,他着急找上曾老师。曾老师二话没说,当场掏钱给家长交学费。至今,他还资助着这家的另一个读四年级的小孩。

  不管学生家多远,只要有想要辍学的,他就天天去家访。x村村委会主任赖金山常说:“为了让辍学的孩子重回学校,曾校长不知踏破了多少双鞋子,翻越了多少山山岭岭,趟过了多少小河溪流……”

  碗尾自然村的林德辉,读小学三年级,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曾老师三番五次步行3公里多山路到他家做家长思想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家长最后同意林德辉继续上学。林德辉重返校园的那一天,曾老师从微薄的工资中为他垫付了书杂费,并一直资助他到小学毕业。曾老师每学期都要为一些交不起书杂费的学生垫交钱款,至今仍帮助着10多位学生。

  山里家长外出打工的多,他们最担心、操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曾老师急家长所急,想家长所想。在学校还没扩建时,曾老师住在学校,就让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住到他的宿舍里,他把这些孩子看成自己的孩子,与他们同住、同吃。现在,在上级的关心下,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了,有学生专门的宿舍、食堂。曾老师同样把这些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儿女们一样看待。他住在学校里,晚上在学生休息时,小孩年纪小,他半夜2点,总是准时起床为学生盖被子。为了让这些学生住得安心,他带头与老师们一起,轮流与学生住在同一个宿舍里,嘘寒问暖,让这些留守儿童虽离开父母,也能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学生生病时,他总是第一时间到位,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亲自为他们喂药,请医生诊治。对这些孩子的学习,曾老师也是特别的关顾。外出打工的家长们说起x小学都十二分的放心。不仅如此,邻乡的许多外出打工的家长也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国强乡三五村的赖志宏夫妇外出打工,闻讯,也将孩子赖朝辉送到这所学校,我们问他时,他说:“我很放心,孩子在这所学校住得很开心,我一个多月回家后才接孩子回去,孩子年纪这么小,一住一个多月,我从没再操心过,我真感激曾校长。”

  20xx年,私立学校慕名高薪要聘请他,他婉拒了。曾老师说:“一想到山区那些可爱的孩子,看到孩子们那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眸,想到了家长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我应该属于山区的孩子。尽管家人会有怨言,总会理解的!”

  “咱山里人的好老师!”山里人的语言很朴素,但正是他们最真的心声!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 篇4

  他曾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学校的民办教师,如今却成为福建省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

  他曾是一名毕业于福建师大数学系的普通学生,如今却培养出许多考入国内外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

  他曾是一位儒雅的班主任和勤勉的备课组长,却凭借着对学生的爱和对后辈的无私提携,用人格魅力感染了师生,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他,就是x五中的林老师老师,正是本着“用心教学,以爱育人”的这份信念,在教育教学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三十多年,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一、默默耕耘,平凡中创奇迹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对数字是十分准确严谨的。在提到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成果时,林老师举出了一连串令人钦佩的数字。

  林老师在x五中第一次担任班主任是94年文理分班后的一个文科班。全年段6个班270名学生按成绩站队,由于当时一些特殊原因,林老师所任班级只有三人在年段前100名,而有32人在年段后70名。两年努力后,这个班在高考中却为学校创下辉煌——何惠虹、曾彦菁分别摘取x市外语类、文史类总分桂冠,康璀考取全市第三并为福建省第八名的好成绩,她们三人在全市遥遥领先。全班45人有23人上重点线,大大超出张校长原先给林老师的目标“争取个位数的突破”。消息传开,学生、家长甚至年段其他老师都感到惊奇,媒体也纷纷报道。当时x晚报记者来五中采访,董志雄年段长介绍林老师首任班主任的六班时说:“六班本来是个弱班,现在弱班变强了”。

  林老师再任班主任的99届6班(文科班)本来没有尖子,文理分班后学生整体水平靠后。经过三年的悉心教导,并有重点有意识地对有潜力学生进行挖掘和培养,班长苏琳摘取了福建省总分桂冠,且与本班李秀英、黄圣达再次攘括x市文史类总分前三名,又一次创造了众所瞩目的佳绩。地理教研组长王仁强称林老师是个“神枪手”、“这一仗又打得很漂亮”。市教育局郑建树局长肯定林老师带的班级“考得又好又多”。 x电视台、x晚报社多次采访苏琳和林老师。

  林老师三任班主任的20xx届10班,团支书蒋斯妮、班长黄缘缘在高考中分别获得了x市文史类总分的第一和第二名,双双考取于北京大学。蒋斯妮还获得第十一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福建省第一名,组委会领导(包括一位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来到x五中为她们举行颁奖仪式。林老师平时注重“德育”和“心育”,勤抓班风,跟林老师搭班的老师都觉得他所带的班级具有很好的风气。

  20xx~2009年间,林老师带病工作,在无法承担班主任工作下,还是坚持教两个班,任备课组长。严重的颈椎病、肩周炎、胆结石、肾结石,常使他痛得夜不能寐,他右手不会写字就用左手写,为此经常引发同学的掌声。即使在大冬天,每次上完课后总是汗流浃背。但是,他还是坚持上好每节课。他每天工作到深夜,用心设计年段的每一份练习和试卷。他治学严谨,讲课生动,善于激发学生,活跃课堂。他带的班级,尽管开始成绩较差,但最后都会冲到年段数一数二。他不仅善于通过“关心、鼓励、督促、帮助”来转化“差生”,使得班上最后几乎没有“差生”。还善于通过分层施教,尽量使尖子生脱颖而出,他班上的学生黄孟芳、黄劲草分别在05、08年考出福建省数学单科最高分。蒋斯妮、陶立分别摘取01、03年“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福建省金牌。他任备课组长,年段数学高考平均分稳居福建省前三名,数学竞赛的`成绩也相当突出。

  09年4月,林老师突然病倒,两次住院,由于服药过量,导致严重的肾损害和神经损害,x一院的何主任和省协和医院的邱主任都觉得他快到了生命终末期,提醒他“不是考虑干细胞移植,而是要准备肾移植”、“要和死神赛跑”。学校领导对林老师很关心,要他好好休息。但他在家呆不住,多次请求任课。林老师出院后,主动深入年段和课堂去指导七位青年教师,课前和他们探讨如何备课,课后对每听的课都详细点评,并交流一些体会和教学理念,使得一些新教师尽快适应五中的新课程教学。两年来林老师兼任奥数项目组长,他重新学习奥数课程,每周给年段的尖子生上奥数培优课,在学校关心和大家配合下,奥数项目组工作初步探出新路子,有条不紊。一些学科尖子已逐渐脱颖而出,高一年的赖泽华同学已在20xx年底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取得福建省第九(x市第一)的省一等奖的好成绩。

  二兢兢于业,为课改尽所能

  “没有笨学生,只有不善于教导的老师。”林老师总是以这句话自勉。从一名乡村教师,到一名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他总是孜孜不倦地在教学领域上探索。林老师说要教出好学生,要让学生很好地发展,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而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艺术,因此要不断学习研究,提升自己。

  文科班学生数学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选读文科的主要原因是数理化不行,但文科数学在升学考试中又很拉分,培养文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意义深远。因此,教好文科班的数学重要而艰巨。正如有人说到的“教数学累,而教文科班的数学更累”。林老师服从学校安排,自94年9月起长期坚持文科班数学教学,并对“如何教好文科班的数学”潜心研究。他发现:文科班大部分学生被数学拉后腿的原因不是智力问题,而是非智力因素问题,是缺乏兴趣、方法和自信心。在教学中,林老师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掌握学习理论,首先树立乐观的学生观和坚定的自信心,并以此感召学生,改善学生的心理氛围。他本着一颗爱心,抱着人人都能成才的信念,朝着绝不让任一学生掉队的目标去开展教学。林老师不辞辛劳,几乎天天下班,充分利用课余找学生谈话,不断给他们鼓气,手把手地教给知识,教给方法,补上缺漏。

  长期的文科数学教学实践,让林老师发现上文科班的课要在教材处理和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要深入了解学生,要分层分类推进,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把学生教会而不是把书教完。他的课堂教学很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很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精神。林老师多次承担省、市公开教学任务,省普教室领导王永肯定他上的课“循循善诱,符合认识规律,有特色”。功夫不负有心人,林老师所带的93届、96届、99届、02届、05届、08届的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取得了好成绩,高考平均分稳居福建省前三名,很多学生考上名牌大学。

  林老师还十分注重教育科研,为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尽其所能。平时撰写文章“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本质的呈现”在国家教育类核心期刊《数学通报》发表,并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收录。“数学教学中的差异性归因及教学策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部分重点高中“激活课堂”研讨会上作专题发言。还有“立足三基,着眼智能”、“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下发展”、“数学的理性精神在解题教学中的体现”、“数学问题的变式在教学中的运用”、“用待定参数法证不等式”、“数学开放题的设计与教学价值”、“重班风培养,促弱班变强”、“教师职业道德面面观”等四十多篇文章在国家CN刊物或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其中获省一等奖五篇,国家二等奖两篇。市级讲学讲座十次,省级专题讲座四次,全国性研讨会专题发言两次。完成市级课题一个、国家级课题两个。主、参编专著三部。上过市示范课七次、省观摩课一次。努力传播新课程理念和个人对新课改的认识与经验。

  三、甘为人梯,着力提携后辈

  作为一名教师,林老师深知自己毕生的职责在于培养学生,但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为后辈青年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供教学实践,才能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指导。

  林老师担任05届数学备课组长三年间,指导本组三位第一轮上高中的中青年教师,经常和他们集体备课,互相听课,一起探索教学问题,交流教学的方法和体会。集备组团结协作,一路拼搏,三年间不断取得好成绩。有两位学生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一等奖;有两位学生在高考中“蟾宫折桂”,分别获得了文史类和理工类数学单科成绩省最高分,大部分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了成绩。在这样的氛围中,三位年轻教师迅速成长,现都成为x五中教学的主力。

  20xx—20xx年间林老师又负责指导另三位青年教师,经常和他们互相听课,在一起探索新问题,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改革教学,并一起对一些课题进行研究,取得较大成效。备课组还参加x市“十五”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素质》的研究,林老师任课题组长,该课题研究发展到有16位老师参加,课题组老师真正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带到教学上来,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完成了一批较有价值的论文,其中有一篇获得全国论文评比一等奖,有一篇获得福建省课例评比一等奖第一名,有六篇文章在国家CN级刊物上发表(其中林老师自己撰写的就有三篇)。这些文章都是有感而写,是平时教学的深切体会,对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借鉴意义。林老师还习惯把荣誉让给别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四、严于律己,用爱心育桃李

  “在学生心目中,您永远是最严谨、最耐心的好老师”。

  “忘不了那一个个为解题而犯愁的黄昏,您那专注、细致的神情,作业上一丝不苟的批改”。

  “您教给我们知识,并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一步一个脚印,学会对学习、对人生认真踏实的态度”。

  “新年钟声里,请您别忘了,千里之外的北京,有您的学子,怀着一颗颗尊敬的心,为您祈祷祝福,愿您平安快乐!”……

  每年各种节日里,像这样的卡片总会从全国各地寄到林老师的手中,这样一张张满怀真情的卡片,是学生对老师用心教学的感恩。

  在商品大潮汹涌的年代,林老师身无旁骛,始终为学生尽心尽责,不求回报。林老师常说作为一个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首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要有奉献精神。教书育人,就是不仅仅要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要做到这些就要用心去爱学生,既要爱护优秀生,为他们提供腾飞的机会,更要爱护学困生和贫困生,为他们实现人生转变。老师的责任不仅是培养“优等生”,更重要的是要转化“学困生”,尽量做到不让任一学生掉队。

  林老师带20xx届10班时,班上有三个来自山区的学生,因家庭贫困,开学后久久没来报名。林老师多次动员他们先来报名,还先为他们垫付了学代费、住宿费。开学后,林老师在百忙中为他们东奔西走争取助学金。先后得到关工委、中泉公司、八一酒店、妇联和第一医院等一些社会善心人士的支持,终于解决了他们三年间的学习和生活的费用。99届6班也有不少特困生,其中有一名学生在高二年得了严重肾炎,浑身浮肿,不能走路。林老师带她到医院检查时,医生说她的病情“很严重,要花很多钱,很难治好”。面临失学的她放声大哭,不愿意回家,因家里没有钱,没办法为她治病,更无法供她继续求学。为了让她继续读书,林老师请生活委员拿出所有班费,自己垫上一千五百元,并带头发动全班为她寻医找药。还多次为她募集医药费,共计上万元。这个同学最后治好了肾病,考上中国政法大学。

  林老师两次被推荐参加x市师德经验演讲交流会,两次被市领导直接指名参加x市教师节座谈会,并被“要求重点发言”。谈到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教学时,林老师说:“每当走进教室,看到那一双双充满含苞憧憬的笑脸,那一双双闪烁智慧光华的眼睛,就会认真执着,义无反顾地在这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虽酸甜苦辣,但无怨无悔”。

  林老师正是本着自己对学生的一颗爱心,践行着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用心教学,以爱育人。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 篇5

  曹老师,男,1962年10月出生,x市实验小学校长、书记,小学中学高级教师。1998年省优秀教师,20xx年省特级教师,20xx年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曾任毕业班教学工作18年,全心扑在工作上,任教班级成绩名列全市前茅,指导学生百人次获全国、省、市作文竞赛一、二、三等奖。坚持课改一线,主持多项国家、省级重点课题并获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创立“作文训练四环节”教学体例,有近百篇文章在CN刊物上发表,编写教材10本。他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国各地讲学60多场,在本地巡回讲学;指导教师参加全国、省、市教学比武获一、二等奖。任校长期间,他创建了“金苹果教育”体系,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学校荣获省文明学校、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等几十项荣誉。

  跋涉者的足迹——曹老师同志先进事迹

  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福建省特级教师、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教师、省优秀辅导员、省“星星火炬奖章”获得者、省首届“教学新秀”、省首届中青年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省“名校长培养工程”人选、南平市劳动模范、南平市管拔尖人才、南平市优秀人才、南平市优秀人大代表、x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

  他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从一位乡村教师登上大学的讲坛,从闽北偏远的小山村登上4千多米海拔的西藏讲学,他讲学的足迹遍布上海、江苏、深圳以及八闽大地。

  一、艰难的跋涉者

  曹老师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事业一帆风顺。翻开他的履历,你会发现,他原是个事业起点低,发展道路曲折的不幸儿。高中毕业后便开始当民师。次年,他那当老师的母亲因身体欠佳而让他“补员”。18岁的他背着行囊走进号称“奶头山”的小松镇上仰村当了一名的山村教师。在山村百姓的疑问中,让住在破庙的曹老师感到莫名的压力。

  在山村任教的三年时间里,他抓紧点滴时间,刻苦学习。“风声雨声鸟啼声”,常常伴着破庙里读书不倦的身影。他系统地自学了师范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他带的三届小学毕业班,初考成绩连续三年冠居全镇第一,从那开始,他令同行和山民刮目相看,由于教学成绩优异,他被调入小松镇中心小学。他深爱着每一个学生,他曾经资助过的贫困生江宏青如今已是某部队的副团长,每每提及当年的情景,他总会动情地说,“曹老师就是自己的恩人,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在那些年里,“以工代干”的身份使他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机会。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更加勤奋,1987年他获得了全县语文教学新秀一等奖后又实现“教学新秀一等奖”“三连冠”,从此,更坚定了他“不当教书匠,定要为人师”的决心。

  二、拼搏的跋涉者

  90年9月,他被调到x市实验小学任教。他深知实小是人才汇聚的地方,只有不断努力才能适应发展。从来没有到过“围墙”内大专院校正规、系统学习的他,硬是凭着自己一股钻劲和闯劲,攻读取得了福建师大汉语言文学自考大专毕业文凭和西南师大网络学院中文本科毕业证书。当人们漫步在歌舞厅、缠绵于麻将桌的时候,他却在方寸之地笔耕。他常说,人生就好比登山,登上了这道岗,又连着那道峰,一个成功者必须耐得住寂寞,永远攀登不止!让人感动的是曹老师在担任毕业班教学十八年里,由于过度劳累,曾发生两次胃出血,每次医生都劝他住院治疗,可他每次总是挂完点滴咬咬牙又去上课,从没请过一天假。学生的日记这样写道:……每次看到曹老师那苍白而瘦削的脸,我的心就在隐隐作痛。为了我们的学习,他付出了很多、很多!老师啊,千万别倒下!从此,曹老师“拼命三郎”的美誉便传开了。时至今日,已任实小校长的他,在抓好学校全面工作的同时,仍然不忘孩子们,还兼任高年级的校本课程作文教学,每年六年级毕业会考前他都要对学生作全面的作文辅导,难怪有的同学说:“听曹校长的课是一种享受!”他“风趣、简约、丰满、灵动”的教风,深得孩子们的喜欢,他是慢生的`知心大朋友,常为慢生排忧解难,用他的话说:“为师之乐,乐在课堂!作为一名教师,如果离开教学,教师的价值将不复存在。”

  三、求索的跋涉者

  在他的人生坐标里,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他不仅六次荣获少先队活动指导金银铜奖,还获得省教学新秀。在他长达十八年的毕业班语文教学中,教学质量总是名列全市前茅。曾经连续三年实现全市第一,尤其作文教学,更是培养了一批批写作新苗,他指导的学生有百人次获得全国、省、地作文竞赛一、二、三等奖。

  他长期深入课改第一线,管理教研两不误。带领中青年老师联合攻关,主持国家、省级重点课题多项并取得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其中《“小语四结合”教学模式初探》和《模式创新,实验探索》实验成果,在中韩信息技术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作为优秀学术成果进行交流,该成果被刊登在《中小学电教》。全国“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法过程》获全国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央电教馆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德育功效》成果获全国优秀成果奖。省重点课题《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表达能力及其创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获省优秀成果一等奖。文章近百篇在全国二十多家CN刊物发表,编写教材《素质教育丛书》、《作文训练》、《读物》《全国注提实验读本》等教材10本。

  充分发挥省特级老师示范辐射作用。先后应邀在西藏、上海、江苏、广州、深圳、厦门、福州等地讲学六十多场,反响强烈。07年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首届泛珠三角区域校长论坛,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所写论文《以人文化的理念,打造现代管理的空间》获一等奖。在闽北九个县市和本市十几个乡镇进行巡回讲学,通过师徒挂勾与课题带动,促进老师团队专业成长,共带出一位特级教师和九名省学科带头人,指导范吉明等教师参加全国、省、地教学比武获一、二等奖。

  他的教育能力和学术水平得到省内外教育界的关注和认同。集美大学、破格聘他为福建省骨干教师培训班导师,多次登上大学讲台为省骨干教师培训班举办专题讲座,成为三明学院和武夷学院兼职教授。20xx年受教育部委托,他被选拔参加福建省特级教师专家组讲学团赴西藏林芝地区开展讲学活动,当地领导考虑到高原气候反应,叮嘱每人讲课不要超过一小时,可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高原缺氧反应,足足讲了3个小时,他的讲座《从时代的视角,创新教育的高度,实现教育的根本变革》等课题获得盛赞。他执教古文《两小日辩日》引起强烈的反响,受到一致好评。每次上课他都以最佳状态出现在师生面前,他出色的表现受到了师生和领导的盛赞。回来后教育厅带队的苏处长向厅里汇报时,特别表扬他为福建争得荣誉,为表彰他的事迹次年他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四、永远的跋涉者

  西藏讲学回来他破格提拔为x市实验小学校长,他深知肩上担子的沉重,更是以百倍的信心与激情,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他善于学习和创新,形成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与班子一道,带领广大教师,深化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合闽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实验校的发展之路。科学建构“人文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育人方略,并以“金苹果教育”为抓手,寓东西方文化教育的精华为一体,赋予教育新内涵。经过八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金苹果教育”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加快了发展的步伐,“成人——成才——成功”的育人理念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景。“金苹果”教育已构成体系,形成了“多元育人,立体发展,人人成长”的办学特色,得到了省地市领导及专家的赞赏,成为闽北教育的品牌。近年来,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内外几十所学校慕名来参观学习。

  学校的办学效益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认可,20xx年5月在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上作题为《因地制宜,实验探索》典型发言(全省仅五所),20xx年6月在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大会上,学校经验《以金苹果教育为抓手,促进学校德育最优化》在大会上予以交流。20xx年12月成功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南平市首届校长高峰论坛,并在会上作题为《新坐标·新视野·新发展》典型发言,点上经验,得到面上推广。在小片区管理中,他率先实践“立足‘三动’,带动发展”的思路,亲自送教,指导课改,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上任以来,学校办学成效显著。摘取了一系列荣誉:福建省“文明学校”(连续四届)、福建省“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福建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省“语言文字规范示范学校”、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实验基地”、“全国群众性体育活动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福建省家教先进集体”、南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几十项荣誉。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 篇6

  郑老师同志系xx县建西镇际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1992年7月毕业于南平师专中文系,通过两年自考,1997年6月以优异成绩取得福建师大汉语言文学系的本科学历,郑老师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导致行动不便,只能一瘸一拐地行走路(二级残疾),但他身残志坚,长年坚守在农村教学第一线上,在农村教育这块沃土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业绩上做出突出贡献,深受学生和家长的爱戴:他先后被评为x县先进教师、x县模范教师、福建省先进班主任、南平市优秀教师、南平市享受特殊津贴教师、全国模范教师。

  一、身残志坚,大爱无声

  郑老师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导致他的双腿发育不良,行动极其不便,前些年农村学校的流生情况比较严重,郑老师老师从不以腿脚不方便为由,享受优待,他总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主动要求到偏远的小山村做动员。为了让班上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他走遍了际会所有的山沟小村,为动员学生到校上课,他总是拖着自已瘸拐的腿,年复一年,他不知走过了多少羊肠小道,甚至翻山越岭、爬山涉水,特别是每年春季动员流生,山路总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郑老师老师记不清有多少次是从泥浆里滑过去的,有多少次是淌着水过去的,又有多少次他摔成了个泥人似的……当他打着赤脚,全身湿透的出现在学生家门口时,每每总让学生惊呆了,家长惊呆了,又有多少次让这些山里的孩子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并立即答应返校上课。郑老师有一位学生名叫祖可云,现在已是浙江办厂的企业家,他每次过年回家都要来看郑老师,因为在他眼里郑老师是他生命中最值得感谢的人,当年家境贫困,已辍学在家务农的他,正是在郑老师动员下才返校上课的,他曾回忆说:“我永远忘记不了那一天,我们全家去插秧了,当时已是下午一点多,雨又下很大,郑老师亲自一瘸一拐地到田里找我,动员我回校上课,如果没有郑老师,也许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郑老师老师就是这样时时刻刻牵挂着、关心着山里的孩子。

  这么多年来,为了工作,婚假还没结束,就提前到校上课;父母生病住院,他也没能陪护在身边;甚至是女儿出生时,他还在学校忙教学……也许这些困难,大家也都有遇到过,但能做到每一次当家庭与事业冲突时,天平的指针总是向事业一边倾斜,却是非常困难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郑老师所带的班级年年优秀,特别是在控辍工作上,凡他所带的班级几乎都是零辍学,而能在乡下中学做到这一点,是极其困难的。

  在郑老师眼里,教师这个行业不仅仅是一个职业,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它更是一种的事业,初上讲坛他就暗下决心:腿脚不方便,绝不能成为事业的拖累,更不能成为一种借口,既然选择了当老师,就一定要把老师当好,甚至要比正常人做得更好,一定要用自己所学的教育思想,去点燃山里孩子求知的欲望,去鼓舞一种理想、一种信念。

  郑老师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尤其关注学生的成长,他以情感人,以爱育人,严慈相济,恩威并重。他当班主任,连学生牙痛吃什么药我都要过问,如果学生用了芬必得,他就会告诉学生这种药不能常吃,常吃会伤胃;甚至寄宿生早起后要喝一杯白开水的习惯,他都要学生养成。

  总之,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他已记不清有多少次拖着自已瘸拐的腿早出晚归;也记不清多少次披星戴月地备课、批改作业,记不清有多少次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谈……但郑老师却依然记得在他嗓子沙哑时,孩子们悄悄放在讲台上的那一杯菊花茶;记得清在他疲惫时学生那一声深情的问候;也记得清每年教师节那天,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学生们用短信和电话传来的祝福……

  二、顽强工作,恪尽职守

  从教以来他以校为家,恪尽职守,每天学校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主动承担着学校周一和周日两天最繁忙的值日工作,而且不是一个月两个月,郑老师是年年坚持,从他进教务处工作以来,已整整十年,好几次,校门口有社会青年来闹事,想要打在校的学生,他得知情况后,总是第一个赶到,并且总是冲在最前面,保护自己的.学生,事后总有家长问他:“郑老师你不害怕吗?你脚不方便,晚上又看不见。”郑老师总是笑笑地回答:“有时候想不了那么多!”

  郑老师老师,扎根农村教学第一线,为了山沟沟的孩子们,他不是坚守,而是谋求突破,更不是操守,而是追求高质量,前几年农村师资紧缺,他不顾自己身体上的残疾,他克服重重困难,付出比常人一倍甚至几倍的努力,连续15年主动承担两个初三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在际会中学,孩子们非常爱戴郑老师,无论郑老师出现在什么地方,总有孩子围上前去,每当这时候,郑老师的脸上就露出了孩子般纯真的笑!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变化,郑老师深知不是人人都能上大学,职业教育势在必行,这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于是他每年都下乡动员考不上普高的学生上县里的高职,有时就连中暑生病也没休息,前往大山深处的村庄,是弯弯曲曲的陡峭的上坡路,旁边便是悬崖峭壁,连正常的人看了都感到害怕的,更何况是腿脚不便的人,但郑老师为了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为了这些孩子能够有一技之长,为了农村孩子的将来着想,每年的暑假他都一瘸一拐地行走在羊肠小道上,他一家一家地动员、一家一家地宣传,这样的艰难的工作一做就是十五年, 而今这些山里的好多孩子因为上了职中,学得了一技之长,现已成了各行各业的技师和优秀工人,所以际会中学的点滴进步,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三、教书育人,春风化雨

  郑老师老师喜欢课堂,凡听过他课的老师和学生,总是赞不绝口。他的班级年年中考语文成绩名列全县前茅,他也多次获全县教学质量评比一等奖,语文成绩三率评比全县第一名。20xx年他班的林倩同学在当年的中考中语文单科142分全县第一,而且七科总分获南平市第一;20xx年中考他班的陶清媛同学语文单科成绩140全县第二,总分也位居全县第二,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中学教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真是难能可贵。

  他还是南平市首届语文骨干教师,从教以来他一共撰写了2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等各级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奖,其中有4篇论文发表在《福建成人教育》《闽北教育》杂志上,有一篇还获得国家级语文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他还先后获得x县和南平市公开课教学和片段教学比赛一等奖;他还在20xx年暑假给全县初高中语文老师上过一节语文片断教学示范课,并受到广泛的好评与赞誉;20xx、20xx年度他参加全市语文课件创作比赛连续两年获全市一等奖,他在他还先后指导30几个学生在作文、演讲、语文知识技能比赛中获得省市县一二三等奖;从教以来,在他所教的学生中,有300多名的际会山村子弟,考取了一二中并升入大学,有的已研究生毕业,有的出国深造,有的在中科院攻读博士:他为际会村培育的人才是有目共睹的。

  对于这些成绩,郑老师老师从不满足,他总是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着,将自己最灿烂的色彩和年华献给了这片苍茫的土地。现在他是学校的教务处主任,他狠抓课改,寻求在教学管理上的创新,并取得较大的成效,07、08、09、10年学校在全县目标责任制考评中均名列前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他的带领下07、08、09、10、11年际会中学的中考成绩已接近x一中水平,创造了农村中学教育质量的奇迹。

  20年的教师生涯,郑老师老师总是用自己对学生真诚的关爱,抒写着教师的平凡,用一个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勇气,绽放着教师的美丽。他在学生面前是一杆言行一致的标尺,是一面表里如一的透镜。无数个早晨,他总是迎着朝霞走进班级,快乐地与学生学习、生活在一起;无数个夜晚,他带着欣慰和疲倦归家。20年的教师生涯,他正是用自己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谱写生命的旋律,用自己的默默躬耕,在大山深处,吟唱着希望的歌。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 篇7

  郑老师,女,1980年2月毕业于x幼师,分配到x市蓓蕾幼儿园。面对工作的压力,她苦恼过,但很快从老园长、老教师的奉献精神中汲取了力量;她发奋了,她查找各种资料,以中外幼教理论丰富自己的思想;她勤于实践,探索幼儿教育的最佳方法、手段。她很快脱颖而出,成长为幼儿园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多次承担全国、省、市级的公开观摩活动。她以良好的师德修养、出色的教育教学业绩,得到孩子们和家长的信任,从事幼儿教育32年以来,她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省特级教师、市第二十四届劳模、省中小学优秀校长、市十佳教师提名奖等四十多项荣誉称号,并获得庆龄教育基金奖和左藤明雄优秀教育工作者奖。她还是省、市妇女代表及执委,市政协委员。她被福建师大、x市教育学院聘为兼职副教授、实训导师,被福建省x幼师聘为学前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是省、市幼儿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导师,省市幼教研究会常务理事,省市幼教评估组成员,省市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委库成员,市妇联家教研究会理事,市心理学研究会理事,市陶行知教育研究会理事等。

  她从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分管教育教学的副园长成长到园长兼党支部书记。1996年任幼儿园园长兼党支部书记以来,始终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教研,在抓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基础上,亲自主持开展幼儿园的各项课题均取得良好成绩。1996年幼儿园通过了福建省优质幼儿园评估,并先后多届获得省、市文明学校,全国巾帼文明岗,省先进幼儿园,市‘三八红旗’集体单位等二十多项荣誉称号。她本人撰写的《完善制度,加强学习,提高园本教研的有效性》等四十多篇的论文在《学前教育研究》等不同刊物发表或学术会上获奖。参与省普教室《福建省幼儿园管理规范》、市教育局《x市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等多项编写任务,参与福建省人民出版社幼儿教材编写。曾多次为福建师大学前教育专业、x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福建幼儿师范学校、x榕西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讲“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不同内容的讲座;为省市园长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区县幼儿教师等不同对象进行“园长、业务园长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等十几项内容、几十场的讲座,多次参加省、市幼教组织的送教下乡讲座活动。下面就以20xx年以来幼儿园课改为主要内容介绍郑老师的先进事迹。

  一、明晰课改理念,找准立足点,勾画课改方案

  课改初期,郑园长在组织学习新《纲要》中引领大家思考:幼儿园为什么要课改?课改的落脚点在哪里?课改的问题在哪里?核心问题是什么?怎么去做?幼儿的问题有哪些?教师的问题是什么?孩子需要什么?什么样的学习能有效、高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什么?困难在哪里?如何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郑园长紧紧抓住“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的两个基本立足点,制定了三年课改方案,引领教师寻找着影响幼儿有效发展的基本元素,为教师创设整洁、优美、适宜的物质环境,营造温馨、和谐、愉快的精神环境,引领教师扎根幼儿园的实际,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在课改的实践中,围绕一个个问题研讨,以点带面,滚动发展,推动全园各班课改实验稳步进行。

  二、构建多元平台。开展园本教研,形成“以学为研,以研促教,以教促改”的园本教研新模式,促进幼儿发展

  郑园长清醒地意识到,课改的核心是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成长和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共同体。因此,她把目光锁定在“园本教学研究”这一途径上。围绕“幼儿是怎样发展的`,如何看待幼儿的发展,怎样才能促进幼儿有效的发展?”“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什么时候教”等问题,为教师搭建学习支架和行动研究和反思性的平台。通过搭建“每周话题”、“读书导读”等学研支架,让教师带着问题学、围绕问题交流分享读书学习的体会,使教师养成爱学习、爱寻找资料的习惯;通过搭建扎实、针对性的行动研究、微格案例研究等平台,使教师们在自我反思中形成更新观念、改善教育行为的自觉意识,形成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独立思考与创见,在集体反思中教师学会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对自己的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通过集体的力量获取解决问题的广泛途径,逐渐形成“以学为研,以研促教,以教促改”的教研新模式。

  课改以来,幼儿在自由、自主选择区域运动中活泼、健康、开朗;在蓓蕾广播站的广播、经典诗文诵读、故事大王、小黄莺演唱会等活动中热情、大方有自信;在集中教育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中更是自主、爱提问、爱思考、爱动手、爱想象、爱创造、爱探索,在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中表现出孩子们的做人的品质、做事的方法、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变管理角色与职能,优化课改的良性大环境,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郑园长始终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推行园长负责制的网络管理。刚柔结合,努力为教职工创设宽松、民主、开放、温馨的学习、工作环境,变权力型、支配型管理为服务型、合作型管理,为教职工提供适宜的平台,充分发挥教职工的聪明才智。引领教职工始终围绕“顺应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潜能;倾心于孩子的今天,着眼于孩子的明天”的办园理念,以培养“健康又快乐、文明有礼貌、倾听会交流、合作有爱心、好奇爱探索、爱美善表现的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的幼儿”为办园宗旨,达到“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以探究性学习为幼儿的基本学习方式,面向全体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引导儿童主动学习,快乐成长”的目的。因此,郑园长常常深入班级等各部门,随时进行跟踪观察指导,及时提供人力与物力服务与支持,于点滴细微处转变教师的观念和行为,鼓励教师按自己的想法大胆实践,制定并汇编了《幼儿园各项制度手册》,规范幼儿园的各项工作。郑园长对教职工工作的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重视过程中动态的评价,园长的客观、公正、动态、发展性的评价使教职工体验到园长对自己的理解和尊重,形成了“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良好园风。郑园长的角色转换在课程管理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行政管理人员转变教育观念,实现服务意识上的根本转变,有效地调动了全园教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课改以来,教师在宽松、民主、平等、温馨的环境中学习、工作、成长,幼儿园有1位福建省名师,7位学科带头人,其中3位以通过认定,3位省骨干教师,12位市级骨干教师,其中7位以通过认定。

  郑园长勤于学习,思维开拓,勇于创新,善于总结,精于管理,她组织教师及时总结课改成果,以副主编和参与编写部分内容的身份组织教师编写并由省人民出版社《金教鞭》的形式先后出版了幼儿园数学、科学、创造性游戏等三本书。今年,即将出版早教和区域活动的书。课改以来,教科研硕果累累,《幼儿科技活动与师资培训的实践研究》课题成果获‘x市首届教改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九五”、“十五”、“十一五”的全国幼儿园科学活动课题获全国优秀课题实验基地,郑园长等几位教师获课题研究优秀学员奖。她主持的《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整合的实践研究》等10多项课题,先后均通过了结题论证,其中《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整合的实践研究》等多项课题获省级课题优秀奖。郑老师园长多次向省、市幼教同行介绍幼儿园课改、课题经验,得到了领导与同行充分的肯定与好评,也吸引了各界同行的广泛关注,经常性地接待外省、本省、本市的幼教同行,使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在x市、福建省都有较好的影响力,得到社会各界的良好评价。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 篇8

  唐老师,福建省xx市人,寄生动物学家。1954年7月毕业于xx大学生物系,现为xx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唐老师院士早在大学时代就随父亲(著名寄生虫学家、中科院院士唐仲璋教授)深入到血吸虫、丝虫病病区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从事于流行在我国内蒙古和新疆等少数民族自治区、福建、青海、山西、山东、湖南等省农村的多种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研究。她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热爱教育事业。从教50多年来一直战斗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她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尤其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

  一、以身作则、勤俭科研,治学精神凸显唐门之风

  唐老师院士从她的父亲那里继承爱国主义的传统,终身为社会主义祖国作贡献。她多次应邀出国访问或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或合作科研,面对西方国家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她毫不动心,坚持在xx大学从事教学科研,一心扑在事业上,为培养研究生、为科学建设出力。她教育学生们事业在祖国,只有祖国才是科学家事业的根基和归宿,使她的学生认准了出国深造为国增光的人生坐标。唐老师院士生活俭朴,廉洁从教,自觉抵触不正之风。无论在夜晚或节假日,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无论酷暑严寒,纵然风雨也无阻。

  二、为人师表、潜移默化,严师益友堪称楷模

  唐老师院士在科研方面取得骄人的成绩。但她不是专职的科研人员,她首先是一个教师,许多时间里她要带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要给他们上课和指导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她是一个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崇尚科学、热爱专业的优秀教师。她谆谆教诲学生崇尚科学、热爱专业。在她的潜移默化下,一个个青年学生走上了寄生虫的科学道路,并为之而献身。

  唐老师院士十分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她总是让研究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总是让青年教师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其目的无非是在他们身上压担子,让他们得到锻炼,在实践中成长。无论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还是青年教师的科研论文发表的时候,唐院士从不署名。在她身上只有与人为善,与沽名钓誉绝对无缘。她培养的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

  唐老师院士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有一套成熟的经验,总的说是“严”字当头,她对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要求十分严格,做不好必定要返工,哪怕是延期毕业也在所不惜。唐院士对学生不但业务要求严格,在道德方面要求也相当高,经常告诫学生,绝不可以有“海盗”行为。

  唐老师院士向来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尽职尽责,敬业奉献。曾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福建省五一奖章获奖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等。长期研究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寄生虫。阐明了血吸虫病脑型异位产生机理、血吸虫性皮炎机理、人兽共患瑞氏绦虫病传播媒介、多种人兽共患病原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包括胰吸虫病、肝吸虫病、东毕血吸虫病、泡状肝包虫病、血吸虫病媒介钉螺生物控制等研究工作。还曾阐明了中国南方沿海经济贝类各吸虫病原的生活史及预防对策。至今已经发表科学论文百余篇。自1978年以来有14项成果获省级以上的奖励,其中国家科学大会科技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教委科技奖4项;省人民政府级奖5项;棘球绦虫杰出生物学研究奖(20xx年,国际棘球肝包虫学协会授予)。《人畜线虫学》获教育部二等奖(1999年);《中国吸虫学》获得华东区著作一等奖(20xx年)。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 篇9

  曾老师,女,1962年5月出生,xx第一中学高级教师。2010年省特级教师。她信奉“爱就是教育”,30年来无偿为学生补课并资助几十位困难生,被称为“妈妈老师”。所教班级学科成绩在中考、高考中均名列全市前茅。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性英语竞赛获特等奖1人、一等奖3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3人。承担了部级课题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和省级课题1项,课题论文和课件在省级课题结题中均获二等奖。在CN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有10多篇入选省级以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或获奖,参编教辅书籍4本。在省、市、县开设教学讲座或观摩课10余次,指导10多位青年教师成为教学骨干并获得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积极参加“送教下乡”活动,深得好评。

  一颗爱心育桃李,三尺讲台铸辉煌——曾老师同志先进事迹

  三十年来,她一直用自己的汗水、才学辛勤耕耘于三尺讲台。

  三十年来,她一直用自己的爱心、真情倾诉对教育事业的爱。

  她,就是福建省xx第一中学的曾老师老师。曾老师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福建省“特级教师”,而且还先后荣获福建省“优秀青年教师”、龙岩市“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五好文明家庭”、“第五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龙岩市首届“十大杰出女性”、龙岩市“三八”红旗手标兵、龙岩市首届“优秀人才”、“首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名师”等荣誉称号。

  一、迎难而上,显英雄本色

  敢于挑战,迎难而上,方能显示一个人的英雄本色。1982年,年仅20岁的曾老师大专毕业后,被分配至xx一中。初为人师的她,被安排接一个后进班,那是个每次英语考试不及格人数要占三分之二的班级,很多学生放弃了英语的学习。但她没有退却,而是勤勤恳恳、以忘我的工作精神扑在工作上,甚至在患重感冒,脸色苍白、咽喉肿痛时仍坚持上课,最后昏倒在讲台上。她想方设法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设英语角,利用早晚带读等方式,浓厚班上的英语学习氛围。经过二年的努力,中考英语成绩优异,满分100分的试卷、得90分以上的学生达21人,居年段首位,还培养了中考县英语状元赖玉富。

  因敬业爱岗和取得突出成绩,1998年曾老师被安排到高中任教。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曾老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边坚持本科函授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一边深入钻研高中英语新大纲、新教材,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努力探索高中英语教学。2001年高考,学生赖剑英语单科810分(标准分),位居xx县理科第一。2004届她担任高三英语备课组长,在她的带领下,当年高考学校英语平均分名列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她所教班级英语平均分分别高于年段5分和9分。10月她被推选出席全省英语科高中毕业班工作总结会并代表龙岩市在会上作典型发言,xx一中的英语教学水平和成绩得到省普教室有关领导的称赞。

  二、倾注爱心,重教育发展

  曾老师信奉“爱就是教育”。她爱生如子,学生亲切地称她为“妈妈老师”。在课堂上、在宿舍里,她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当学生进步时,她会写上“你进步了,老师真替你高兴”;当学生退步时,她会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激励他们不断努力。她偏爱后进生,不仅在课堂提问、课后辅导、作业批改等方面向他们倾斜,而且还利用休息时间给他们无偿补课。曾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的'思想和学习,而且还热心资助多位经济有困难的学生。2004届的学生小马,幼时母亲去世,父亲残疾,家境贫寒,大学录取后,因家里拮据,无力支付她的学费,面临辍学。曾老师知道后,想办法为小马凑足4000元学费,让她上大学。

  在小马四年的本科学习和考研过程中,曾老师不停地鼓励和帮助她,小马深感曾老师对她的恩情,不仅仅是师生之情,更有父母之恩。三十年来,受到曾老师直接或间接帮助的学生有几十个。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学习热情,每学期曾老师都会花一笔钱买书籍、学习用品等奖励学生。甚至在外出学习、旅游时,曾老师也不忘给她的学生带回礼物。

  从教三十年,曾老师以学校利益为重,服从安排,坚持担任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孜孜不倦,对学生倾注爱心,桃李芬芳,深得其泽。90年省高考理科状元曾雪梅给她寄来贺卡:“是您的课使我燃起了对英语的兴趣。人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而我却受您涌泉之恩,现在只能以此小卡相报。”得知曾老师评上特级教师后,2004届学生黄万桃在网上评论说“曾老师不论在工作上还是关心学生上,都不愧为教师的楷模,深受我们所有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愿老师在工作之余多注意休息,这也是我们所有学生的心愿。衷心地祝贺我们的曾老师!”是啊,这些不仅是学生真切之言,更是至高的赞美!

  曾老师的崇高师德和敬业爱岗的精神也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不少家长这样说“孩子能在曾老师所在的教学班学习是我们的福气。”《闽西日报》曾于1995年12月和2006年11月对其先进事迹作过专题报道,2007年3月龙岩电视台、xx电视台也播出了她的先进事迹。

  2011年11月,曾老师光荣出席省第九次党代会。作为教育战线的基层代表,如何发展教育事业,始终牵动着曾老师的心。与会期间,曾老师为教育发展和人才建设积极谏言,11月17日福建日报发表了题为“发展教育先留人才——访曾老师代表”的采访报道,采访报道被人民网、中国日报、福建省教育厅、福建教育在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多家网络媒体转载。

  三、锐意改革,登教研新峰

  光荣与梦想永远属于那些辛勤耕耘,勇于开拓创新的人们。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在教学上永远具有活动,就必须与时俱进,大胆教研教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英语新教材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很多同行一筹莫展,但她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强化语言实践;自制教具,将艺术性和科学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成绩斐然:95年学生参加全国英语奥赛获特等奖1人,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2人,引起很大反响。作为英语教研组长,她还积极推动全组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使教研教改在英语组蔚然成风并取得突出成绩,xx一中初中英语教研组也因此而荣获97年度县“优秀青年突出队”称号。曾老师还被推荐在全校教工会和团县委会上作敬业爱岗先进事迹报告。

  2008年,为了在高中新课改中再登新峰,她主动承担省级课题“高中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与教学评价的研究”的研究,对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大胆改革并获得显著效果。2010年和2011年她为市里开设的新课程教学“观摩课”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课题结题论文《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和课件《Module4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均获省二等奖。

  2003年担任校教科室副主任以来,认真抓好教科研各项工作,尤其是全校教师的“示范课”、“创优课”、“汇报课”在曾老师的督促和率先垂范影响下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曾老师还负责编辑出版《教研信息》45期,约60万字,为xx一中教师和兄弟学校提供了极好的教育教学学习和研究的一手材料,她为学校的教研工作走在省市的前列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为分管英语教研组的行政干部,她处处起带头示范作用,引领老师及时把握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趋势,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和新课程标准,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多年来英语成为xx一中“拳头”学科,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省、市处领先地位。

  她积极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她悉心指导下,10多位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其中赖小琳老师2007年获龙岩市“第五届中学英语演讲比赛”教师组第一名、2010年荣获“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英语科全省第一名。

  曾老师还担任龙岩市普教室英语兼职教研员、龙岩市中级、高级职称评委及英语科评审组长。近年来多次参加高三市质检和其它年级市期末考的命题和审题工作,2010年担任“龙岩市一级达标校联盟”英语学科组长。10多次开设省、市、县教学讲座或观摩课,同时积极参加送教下乡活动,深得好评。2010年还应邀为“福建省基础教育网”作了题为《高三英语书面表达教学策略指导》的专题讲座,是首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名师,在省市同行中有较高声望和影响。

  曾老师勇于创新,产生了一大批教研成果。共撰写教育教学论文30多篇,其中20多篇在《文理导航》、《福建基础教育研究》、《福建教育学院学报》、《素质教育论坛》等CN级刊物发表,10多篇在省级以上学术会汇编或获奖,参与编写出版教辅书籍4本。

  春风化雨,弦歌不绝。30个春夏秋冬,曾老师的青春在讲台上闪光,她把满腔的热血和情爱化作春雨,浇灌红土地上的桃李。“执一支粉笔,带两袖清风,站三尺讲台,育四方桃李,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做一名人民的模范教师,将是我永恒不变的追求。”这是曾老师的肺腑之言。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星空;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出整个海洋;曾老师的一支小小的粉笔,却描绘出学生的锦绣前程和自己五彩的人生!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 篇10

  林老师,男,19xx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教学带头人。x省教育学会数学教学委员会理事、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省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专家组成员、x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市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市名师工作室成员、市教育讲学团成员。现任x市第三中学教师、党委书记、校长。

  1984年他从x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县城中学教书。多年来,因为对教育的执著,他从县城中学到市区薄弱校再到现在省级一级达标校,一路走来,展现出的是他逐渐深入的教育理解和更加开阔的教育视野;因为对教育的执著,有多少次机会他本可以跳出当时被当地人鄙称为“挑芋担”的教育行业,但他始终难以割舍对教育的这份热爱。从小的耳濡目染,多年的教育学习,让他懂得:不教书,外面或许只是多了一个当官或是经商的;认真把书教好,却可以成就多少家庭的热望。这是x教育的一件幸事,从此以后,x教育多了一位名师,一位名校长,一位有力推动当地教育发展的教育行家。

  他热爱教育,“敬钟如佛”和“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信条他奉为圭臬。他熟知教育,“君从教育来,应知教育事”,他化用王维的诗以自勉。他富于创新,注重提升,在教育教学和学校办学上都取得了令人刮目的成绩。2001年被授予x市“第四批市管中青年专业人才”称号;1999年9月、2005年9月被x教育厅授予“省先进德育工作者”荣誉称号;2005年12月被x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6年9月被x省人民政府授予“x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2006年9月被x市教育局授予“市中小学优秀校长”荣誉称号;2008年10月被x教育厅授予“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教学带头人”荣誉称号;2009年9月被x教育厅授予省“中小学优秀校长”荣誉称号;2012年4月被x市人民政府授予“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2年5月被确认为“x省名校长”培养对象。

  教学是教师的生命,站好三尺讲台是教师最大的幸福。作为一名教师,从教二十余年来,他始终没有放下那根属于自己的教鞭,哪怕后来走上管理岗位。多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他“以生为本、教学相长”的教学风格。他提倡“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这是他的座佑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他能因材施教;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他自制教具;为了培优补差,他敢于投入课余时间。长年在高中任教,教学成绩突出,尤其是高考成绩在同类学校当中名列榜首,为所在校高考成绩的突破做出了贡献。

  新课改以来,为了让学校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已经走上学校管理岗位的他亲自担任课改年段的教学工作,为学校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表率和引领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素质教育工作的有效推进。他担任班主任,能做到细致深入、以人为本,从来不打骂学生,不抛弃不放弃学生,强调“多微笑、多鼓励、多积极暗示”的工作方法,并时刻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追求、学会创造、学会奉献”的优良品格。由于成绩显著,该同志先后两次被评为省先进德育工作者。

  1997年,他开始担任副校长工作,2000年,他走上了校长岗位。2003年调任三中,更高的管理职位对他而言只是更大的压力和更多的付出,但也意味着他的付出将会影响更多的教师和更多的学生。他有他的教育理想,他为自己逐渐接近这样的教育理想而高兴。为了做得更好,他把家搬到了学校对面,或者有时干脆就以校为家,在食堂里草草吃完饭随即又回到了办公室。为了增强教职员工对这所二流学校的信心,他把成绩优秀本可以进入一流高中的女儿留在了学校高中部。每天第一个到校和最后一个离校的总是他,他极少呆在办公室里,他爱到校园四处走动,巡行每一个角落,关注每一个孩子。学校里许多学生他都能叫得上名字来。

  作为一名校长,他的教育目标是培育“人文与技艺合一”的完整的人。在十几年不同学校的办学实践中,他摸索出了“启迪智慧、健全人格、坚强体魄、锻铸能力、学会生活”的办学思想。任x八中副校长期间,在协助校长“稳校序、提校声、促提升”上,着实找到了施展的舞台,为新建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任x五中校长,将一所市区薄弱校打造成百姓信任、学生向往的优质学校,赢取赞声一片。任现职以来,学校实现了省一级达标校的奋斗目标,教育教学质量飞跃提升,素质教育和特色办学成果突出。连年被评为x市高中、初中教育教学先进学校。高考成绩年年有较大提升,2011届2012届高考本一上线人数均突破百人大关,本科上线率达80%以上,专科上线率达100%。中考综合评价连年位居全市同类学校第一名。在他的带领下,这所二流生源的学校拥有了一流的教育质量。学校男女排球队连年获省赛双冠军和全国赛佳绩更是促进了学校传统办学特色的发展;学校2004年开始招收西藏内地散插班,为国家民族教育做出了贡献;2008年将市华侨中学纳为分校,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名校长和名师,他是成功的。但他知道教育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只有所有的教师都成长了,教育才能呈现春色满园的美好局面。从教多年,他从来不逞个人英雄主义,让自己一枝独秀。为了实现春色满园的理想,他甘当人梯,悉心培养扶植新教师。除了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通过开设市、校级公开课进行教学示范外,还主动承担起指导青年教师的任务,先后指导过近10位青年教师,他们中大部分已成长为学校乃至市里的学科骨干。学校青年数学教师杨朝熙,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现已是市名师工作室的骨干成员、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作为省市名师和优秀校长,曾担任省杰出教师评委,多次担任省市名师、中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评审、省市教师技能大赛、校长选拔等的评委。为传播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他到处奔走,四处讲学。为市数学学会作如何撰写论文讲座;为市校长提高培训班作讲座3次;为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培训作“课程编排与选课指导”讲座3次;到云霄县作高三年工作指导;为市“十一五”校长任职培训授课;为龙海市学校副书记培训班作讲座;为x师大数学系学生作专题讲座;为省美术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讲座等。

  没有理论支撑的教学,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了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也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来,他勤于思考,笔耕不辍,敏锐地捕捉教育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转化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研究课题,在不断地总结中,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他独立完成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省级课题。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学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国家重点课题子课题《优秀教师课堂案例分析》三个省级课题。发表了CN级论文《规避命题的“模式化”》、《数(式)大小比较题析》、《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探索与实践》、《乘势而上,全面开展课改实验》、《新课程实施中数学课堂的变化》、《数学教学中自学概括能力训练与培养》、《数学能力培养初探》、《推行评语改革,促进德育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借得好风力,展翅上层云》、《让数学阅读走进数学课堂》、《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调查与实践》等15篇。另还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校管理模式与管理文化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与实践》等5篇论文。其撰写的论文《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调查与实践》获省数学学会论文评选一等奖;《让数学阅读走进数学课堂》获x市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三等奖;论文《学校管理方式与管理文化研究》获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学术年会评选三等奖。

  他是潜心教育的行家里手,也是一个儒雅的知识分子,他认为教师应该多读多写,保持一种文化人的清高心态。他偷空读了大量的书,并随手做读书感悟。多年来,时时处处、点点滴滴的积累,却也成效颇丰,现著有读书随笔与感悟《有所收获》两册计32万字。

  有一次,一个直肠子的老师在他面前冒出了许多人心照不宣的一句话:“校长你这两年怎么老得这么快!”大家怕他伤心,连忙圆场。他听了只是笑笑:“人总是会老的嘛,腹有读书气自华!”其实大家都知道他四十出头老得特别快,还不是长期高强度的工作所致?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从教28年,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苦口婆心,一路走来,几多艰辛。正是因为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无限忠诚,才有了他“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著,也成就了他“育全面发展学生,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热望。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 篇11

  钱老师,女,1956年8月出生,xx市聋哑学校原校长,小学中学高级教师。2002年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2009年获省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她用爱与奉献从事特教工作34年,积累了丰富的特殊教育教学经验,所主持的国家级、市级课题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了论文十几篇。她应邀为省、市特殊教育骨干教师授课,培养年轻教师成为省、市及学校骨干教师。任校长期间,她积极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形成了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为一体的办学体系,学校成为xx地区培养聋人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基地,是xx地区特殊教育界的领头羊,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等称号。她曾应邀在市政府、高校等单位巡回演讲,呼吁成立xx市特殊教育分会,使特殊教育得到更多人关注。

  用爱为聋生铺就成长之路——钱老师同志先进事迹

  钱老师,女,1956年8月生,xx市聋哑学校原校长、党支部书记,小学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得xx市先进教育工作者、xx市“三八”红旗手、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xx市“十佳校长”、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xx市“首届敬业奉献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09年入选全国“敬业奉献好人榜”。从事特教的30多个春秋里,她一直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没有爱,就没有特教事业;没有爱,就不能当特教教师。我要用爱为聋孩子铺就充满自信的成长之路。”

  一、爱,奠定聋生自立基础

  有人将“聋哑”儿童称为“缺角的太阳”,面对聋生一双双对爱心和知识同样渴求的眼睛,钱老师深刻地体会到,只有用博大、无私的爱去关心呵护,去细心浇灌,才能唤醒孩子们的信心,才能让他们走向社会。

  她以“教育创一流,聋校铸爱心”为活动载体,倡导“有爱无碍,和谐向上”、“把所有的爱融合制成爱的校园”,以使每个聋生都能伴随教师的爱走向人生的舞台,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她在全体教职工中发起了“一帮一”帮扶活动,要求每个教师至少联系帮带一名心理或学习有问题的特殊生,随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并及时和家长联系,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她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了志愿者服务活动,号召青年教师发扬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学生、为老教师、为学校积极做贡献。

  钱老师是这样要求教师的,也是这样做的。她把对聋生的爱落实到去理解每一个孩子及其家长的特殊需要,帮助他们实现不曾想过或者不敢想过的梦想上。陈永申同学原是一个缺乏自信的农村孩子,在她的不断鼓励下,不断成长,超越自我,终于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录用,成为《千手观音》等舞蹈节目里的表演者之一。在被保送进北京科技学院时,他给钱老师寄来了一张帅气十足的舞台照,并发了一则短信:“钱老师,谢谢您!我会用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来回报您,回报母校的!”

  为了让聋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她积极与民政、残联、福利工厂、企业联系,为毕业生寻找就业门路,先后与多家企业实行厂校联谊,几年来,毕业生除进入高等院校升造外,其余全部就业,并且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

  二、爱,引领聋教改革发展

  作为聋教学术的带头人,钱老师敢为人先。她孜孜不倦地探索适应聋生发展的教育方式,使学校逐步形成了“以语训奠基础,以技能促发展,以文体促提高”的鲜明的办学特色;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变封闭式教育为融合性教育;她开创性地在聋校开设了以使用乐器为主的“音乐课”……她积累了丰富的聋教育教学经验,先后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她担任国家级课题《聋校新概念语文教学法》子课题研究组组长,在课题成果汇报中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她在全市乃至全省的特殊教育界享有盛誉,曾应邀在省、市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中授课,并被聘为xx市特殊教育骨干教师班的导师。

  在她的努力下,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福建省特殊教育听障组北片教研活动牵头单位;在她的呼吁下,xx成立了xx市特殊教育分会。

  三、爱,谱写学校奋进华章

  选择了特教,就选择了奉献。三十多年来,钱老师为聋生的生存与发展,为教师的成长,为学校的奋进,将生命与使命结伴而行,谱写着感人的人生诗篇。

  2008年1月,她的右眼眼底充血,导致视网膜脱落。在不得不手术治疗的情况下,她依然时刻牵挂着她钟爱的学校,把病房变成了办公室。医生警告她,如果不好好休息三个月,将面临失明的危险。她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阻,一个多星期后就提前出了院,以顽强的意志,又像往常一样投入了学校工作。由于没有很好的'休息,她的眼疾留下了后遗症,只要稍稍疲劳,就眼红、眼痛、视力模糊。有人对她说:“你临近退休了,这么辛苦图什么啊?”她说:“我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把握生命的广度与深度,为了聋孩子,我不应该停下脚步。”为此,她废寝忘食,日夜操劳。

  为了给聋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她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新建了综合楼、教学楼、塑胶操场等,完善了教学设备,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逐步形成了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为一体的办学体系,成为xx地区唯一的培养聋人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基地,成为海西首府展示文明的一扇重要窗口。在她的呼吁下,2009年9月,xx市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了特殊教育专业,圆了几代聋人在家门口上大学的梦想。

  她的工作热情、责任感和使命感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教职员工。在她的带领下,广大教工团结一致,致力于构建“有爱无碍,和谐向上”的校园。学校先后获得市特教系统先进单位、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市文明学校、市平安校园、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及福建省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等称号,通过了WHO/(中国)健康教育所的合作项目——健康促进学校的铜牌、银牌、金牌验收。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别人都不爱的孩子是圣人。”钱老师说,她不是圣人,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特殊教育的真谛。虽已退休,但她依然心性不变,继续为聋孩子更好的生存与发展贡献力量。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 篇12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了全体老师参加视频会议,听取四位优秀教师的师德事迹报告,会上,我仔细聆听,认真感悟,回来后更是思绪万千。

  在四位老师的报告中,中学身患严重眼疾的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他的光荣事迹唤起了我灵魂深处的感动。老师本来是一名优秀的物理老师,可在一场病故后差点使他几乎什么也看不到,特别是晚上,就和盲人没有区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并没有从根本上打垮他,相反他却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不说,还比一般人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由于他的身体特殊,学校领导安排他做物理实验员和科技作品老师,另外学校也专门为他开启了绿灯,让他可以不必遵守考勤制度,但是他从来没有迟到旷工的情况。为了克服身体上的困难,他在每一个器材上都做上了记号,因为他看不见,所以每次去取器材的时候只能靠着自己的触觉去找,而很多次都被小刀划得鲜血直流,他只是能感到疼痛而已,其他的人都能看见他手上的伤口…………年县里举行科技活动比赛,地点在公园的池塘边,担任评委的老师不小心摔进了湖里,等工作人员将他拉上来后劝他立刻回家,他却坚持要将活动评完,当时已是寒冬腊月,冰冷的湖水一直侵袭着老师的身体,回家后他便觉得疼痛难忍,在妻子的要求下去了医院,原来已经摔骨折了。最后,报告的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老师做的一只航模,天啊!这怎么会是一位几乎没有视力的人能完成的呢?我震惊了,是为老师的毅力和那份对工作的热爱所深深地折服。老师说:“我没有保尔那么伟大,也没有张海迪那样伟大,更不敢跟霍金比,我只是热爱我的.工作,热爱我的生活,只要这样,所有的困难就会被我踩在脚下!”是啊!老师是多么乐观,多么豁达的一个人啊,他在我心中就是我们教师群体中的保尔、张海迪、霍金……

  还有一位给我留下了深刻映像的是一所村小的田老师,从开始工作的孤独寂寞,到现在的热爱坚持,我敬仰她高尚的品德,我佩服她在当今社会下拥有的一颗纯洁的心。在她工作的十多年里,她全力以赴,甚至节衣缩食为穷山孩子打开他们的梦想之门,将一所边远山区的村小搞得有声有色,最难能可贵的是她明明有机会到镇中心校更方便一点的地方任教,却为了那群孩子,她留在了那里,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最美好的年轻时代,她献给了山里娃,奉献给了伟大的教育事业。想想自己,曾经也是雄心满怀、斗志昂扬,但是在工作中遇到了挫折后便在心中发出了疑问:我到底还适不适合当老师?今天听了他们的报告,竟觉得那是如此的可笑和幼稚,哪个人是天生下来就适合做什么的,只有你愿不愿意去做,想不想把它做好。

  教师,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预料自己会影响多少人的一生,这责任实在是太重大了,重大得让我们必须打起精神,必须时刻用科学的知识理念来武装自己,提醒自己,校正自己。只有我们心中装着这么一份责任,才能从根本上热爱工作,热爱教育事业!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 篇13

  xxx,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泰来第四中学,十几年来,她除承担历史教学任务外,还担任班主任工作,先进女教师事迹材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履行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1996年-XX年连续被评为县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999年被评为县“三八”红旗手标兵;XX年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XX年被评为校“师德师风标兵”和“十佳班主任”;XX年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她所教的班级也从1997年-XX年连续被评为县先进集体,她的学生先后有数十人次被评为市、县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一、为人师表,敬业爱生

  十四年前,xxx怀着初为人师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跨进了泰来县第四中学的大门。她深知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和业务水平。她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守教师向社会的公开承诺。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几年来,数十篇作品获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奖励。良好的师德,过硬的教学,使她很快赢得了同行及学生的赞誉。

  她以校为家,是四中早来晚走的`模范,她从不利用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也从未因家中有事而耽搁工作。XX年初,她的母亲被诊断为肺癌晚期,她利用假期跑遍了许多城市为母亲询医问药,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她从未因母亲病重而扔下心爱的学生,直至母亲离开人世的那一天,她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对待学生李老师倾注了满腔热忱,有困难的学生到她家中吃住,那是常事。李老师教过的一名男同学王某,父母体弱多病,仅靠赶毛驴车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了解情况后,李老师为他买来衣服、学习用品,并争取学校的支持,减免部分学杂费,帮助他完成了初中学业,后来王某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公费一中,现正在大学就读,他母亲逢人就说:“我儿子能有今天,多亏了李老师”。

  二、孝敬父母,相夫教子

  xxx从小受父母的教育和影响,知情达理,善解人意,结婚以后,她更是懂得“人有双重父母”的道理。婆婆患有高血压,常常感到头晕目眩,为了让婆婆好好养病,她从不让婆婆操劳家务;公公有多年的胃病,疼的坐不得、站不得,吃什么吐什么,抓药、煎药、喂药,李老师义不容辞的承担起照顾公公的责任。在李老师的精心照料下,公公、婆婆的身体好了许多,婆婆逢人便说:“多亏这个好儿媳,我们家才有今天哪。”

  李老师的丈夫是一位人民警察,每天早出晚归,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她默默的承担起全部家务。1995年5月她的两岁儿子突患急性淋巴结炎,必须进行手术治疗。而此时丈夫正忙于基础工作入户调查,她的学生即将期末考试。为了不影响丈夫工作,不影响教学进度,整整一个月,她一刻也没有休息,一面照顾孩子,一面到学校辅导学生,成了事业、家庭两不误的“忙人”。李老师的学生们没有辜负她,考试成绩年组第一!她的丈夫没有辜负她,先后被评为市十杰民警、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并获得个人三等功,受到市局的嘉奖。当记者采访xxx时,她说:“只要我的奉献换来的是‘一家不安大家安,小家不安国家安’,我就认为值!”

  这就是她,一名好教师,一个好女儿、一个好妻子、一个好妈妈。她用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谱写着一曲平实、动人的人生赞歌!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 篇14

  时光荏苒,一转眼的功夫,我跨入教师这个职业已经4年了。回顾这四年的工作真是忙碌而又充实的,这段时间里,我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成就产生的同时,我也进步不少,我无悔,我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自豪,并愿意为教育事业而奋斗终身。

  一、以爱为本,忠诚教育事业

  9月,我从大学教育学院毕业,成为了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作为年青的教师,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教育,热心教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潜心研究教育,在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佳绩之余,致力教育科研与改革,为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断努力。陶行知曾说过这样的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呀,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一直坚信以爱为本,用爱来感化学生,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无论何时,我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无尚光荣。

  二、关爱学生,关注外来儿童

  作为一名教师难,作为一名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更难。我任教的学生,全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民工子弟,由于他们长期跟随父母东奔西走,加上家长不重视,致使他们的学习底子薄弱,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局面,但我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学习中,我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生活中,我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生,让这群外来的孩子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爱,真正把这里当成他们的家。课间,我经常与学生谈心,询问他们的家庭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帮他们解决各种问题。还与学生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运动会上,我给他们助威加油、拍照;歌咏比赛时,与同学一起选歌、练歌;绘画比赛、作文比赛,我加班加点地为孩子们辅导,希望他们能取得好成绩。这几年来,我跟学生成了好朋友。学生也把我当作朋友,有心事愿意跟我说,有困惑愿意同我探讨。

  三、用心教书,用爱育人

  四、自身发展与进步

  教师的工作精心而又繁琐,它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用我的青春继续耕耘属于我的这片园地。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 篇15

  姚止平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师德高尚,清正廉洁,他从不XX、以权营利,以自己的正直、善良、朴实、诚恳、严谨、儒雅彰显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拥护和爱戴。

  综观姚校长的一生,我们可从他身上看到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时刻把教育事业放在首位,把扎根乡村,情系平民作为自已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心中揣着农家子弟,一切为了农家孩子。因为有了这个最根本的原动力,所以他能够勤勤恳恳日夜操劳,在如东拼茶这个偏僻的农村小镇默默奋斗了三十多个春秋;为国家培养出各方面的大批人才,这些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正是姚校长的卓著业绩,受到人民群众崇敬、信任和怀念的根由。活着,他是一面旗帜;倒下,他是一座丰碑。姚校长是我们教师队伍的一员,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基础工作者,我们应该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同时应该学习他更多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在姚校长的眼里没有一个差生,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我们就应该以他为榜样,学习姚校长就是要学习他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在日常生活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差生,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用爱去和学生碰撞,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的存在。姚止平校长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他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学习姚止平校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学习他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昂扬斗志;学习他追求卓越、勇争一流的争先意识,始终保持永不满足、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学习他精益求精、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埋头苦干、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学习他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优秀品质,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良好风尚;学习他以人为本、一心为民的公仆意识,始终保持亲民爱民的博大情怀。要以姚止平校长为榜样,深怀爱民爱生之心,立足本职,乐于奉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把每一件普通的事做好,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积极贡献。

  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我珍爱这一岗位,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所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用爱和责任铸造伟大的师魂。愿姚校长精神永驻人间!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 篇16

  职责,在每个行业,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不同的体现。如战士的职责是保家卫国,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母亲的职责是养育好儿女,而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使命感,我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从教十几年来,始终把“教师职责”作为我行动的航标。下面我就自身的工作谈谈对职责的认识与做法。

  一、爱岗敬业、率先垂范

  作为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这样教师才会对教育事业产生浓厚的感情,才会对自己的工作有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责任感,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坚守教育工作岗位,乐于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教育事业。

  记得那是04年10月份,当时正值普九复查之际,全体教师没日没夜的工作着,我也一样一心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那时我儿子只有三周岁,由于婆婆身体不好,看管孩子的责任自然落到公公身上。再加上正值秋收,地里的棉花白了,老人性子急,看管孩子之余还要抓空干农活,我和爱人都从事教学工作,一点忙也帮不上,也许是由于过度劳累,公公突患脑出血,昏迷不醒住进了医院,全家人悲痛万分,婆婆受此打击后,身体本来就不好,一下子也病倒了。家人都让我请几天假,可想到普九复查迫在眉睫,再加上还有一个班……二十多名学生,等着我上课,我能放下手中的工作,扔下二十多名学生不管吗?不能。想到同事们忙碌的身影,想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我鼓足勇气对婆婆说:“妈,我不去是可以,领导也会准假,可是您想想那么多的孩子,到学校不能白来一天啊,我不去,学校只能安排学生上自习,一天没有收获,再说,我不在,孩子们也没着没落的……”没等我说完,婆婆打断了我的话说:“我懂,你去吧”此时我无语,两行热泪淌过我的腮边。我带着年仅3岁的'儿子上了学前班。孩子们也知道我家中的情况,猜想这几天我肯定不能来上课。当我站在讲台上时,孩子们感到十分惊奇,没有过多的言语,教室里静的出奇,那节课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

  在公公住院的二十多天时间里,孩子们没少上一节课,而我却没能为公公在床前尽孝,事值今日,提及此事我总是感到非常内疚。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忠孝不能两全”,不过,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无怨无悔。我想做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

  人们常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学校是每个学生的栖身与学习之地,学校的教育方式与手段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使教师的言教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道德准则的可信,从而愿意积极行动,促成学生的言行统一。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凡是不让学生做的事,教师必须带头遵守“,这是所有优秀教师的共同经验,它也成为我工作的格言。

  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开学之初,我都会以“我爱我家”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让学生认识到作为家庭中的一份子,怎样才能发挥自己的力量,让他与家庭共荣。为营造一个洁净的学习环境、养成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我都早早到校,到教室后的第一件事是先拿起笤帚,打扫教室里的每一个角落,用抹布擦拭每一抹尘土,对此,我没向学生做过多的要求,只是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去感染他们。渐渐地,每当教室里有一点杂物,有一丝尘土时,都会有学生自觉地去打扫、去擦拭,师生每天都共享着一片洁净亮丽的天空,我想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无声胜有声的力量所在吧!

  二、关爱学生,宽以待人

  每个人都需要爱,需要别人的关心,作为教师,他的工作不只是上好几节课,还要对全班学生有全面了解。在学习中给她帮助,生活中给她温暖,注意与他们思想上的相互交流,这样你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也才能及时地处理他们中间存在的一些问题,把一切消极的因素都消除在萌芽状态,为学生创造一种温馨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感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我教过一个叫邵朋兰的女同学,在开学初不爱说话,不爱与人交往,好像总有什么心事似的。我挺纳闷,经询问才知道她从小就被父亲抱养,而且父亲双目失明,寄养在叔婶家,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不能像同龄的孩子得到满足,自己总是有自卑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首先向学校说明此事,学校减免了她的学杂费,虽然钱不多,但多少也给了她一些慰藉。课下我找她聊天,和她沟通思想,还特意叮嘱女同学对她多体谅,多关心。后来,班长田殿芳告诉我:“老师,朋兰怕考不上初中,不想上学了。”于是我找到她,耐心的开导,帮助她树立信心。最后,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出乎大家的意料,邵朋兰同学以不错的成绩升入了中学。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毕竟他们不是成年人,缺乏生活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常常会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一些偏差,让教师生气,甚至感到头痛。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到心胸开朗,能包容他们的缺点过失,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高尚纯洁的爱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教师宽宏大量,学生才能从教师的关爱中学会包容别人的过失,与同学和睦相处,形成谦让、虚心的好品质。

  写到这,我又想到了我班的赵红军同学。赵红军可以说天资聪明,可就是没把这聪明劲用在学习上,最让人头疼的是,虽然课上不影响其他同学听讲,不影响老师讲课,可就是不认真听讲,不完成作业。为此,我多次与其家长沟通,多次找他谈话,告诉他六年级面临毕业会考,必须把精力全部用到学习上,而他的反应是:头一低对你不理不睬。这样的谈话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临会考前两周,我又一次找他谈话,我说:“大宝,这一年老师往你家打电话光电话费就花二三十元……”还没等我把话说完,你猜他说什么?“你愿意,谁让你打来着。”听到这话,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当时真想放弃他。不过转念一想:嗨,毕竟还是个孩子。后来的半个月,我对他的学习始终没放松,尤其是他的学习态度。这样,经过我的不懈努力,赵红军以理想的成绩升入了中学。我松了口气,同时也看到了赵红军脸上露出的笑容。是啊,孩子是需要宽恕的。宽恕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启发他们自省,给他们改正缺点和错误的力量。

  三、潜心教学,孜孜以求

  教师的职责,除了协调好师生关系,做好班务管理外,更重要的是要搞好教学工作。为了给学生一碗可口的“水”,我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论,认真地备课,精心地设计教学内容,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求使每一学生对每一节课的内容弄通,弄懂,并能兴趣一反三。

  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我积极参加中心校组织的考研活动,多次承担学校交给教学比赛任务。从中我找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也从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可谓受益匪浅。

  去年三月份,学校安排我准备一节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课,并告知这节课必须在微机室上。当时我犯难了,这样的课我没上过也没听过,这可怎么办?看着领导与同事的信任的目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进取感涌上心来:我一定要把这节课上好。随后我便上网查阅资料,首先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的特点,从中我知道当前的整合课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利用多媒体与学科整合;一种是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整合,前者只需老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好幻灯片,由教师亲自控制,而后者则需要考虑学生在介入,要做到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而我要讲的这节课正是要向第二种方式靠拢,这就需要在课件制作上下一番功夫。总算找准了方向,我又开始与老师们共同选课,结合当时的进度,确定了讲课内容为《桂林山水》,接下来的工作是精心备课,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在备课期间,教学设计改了又改,修了再修,有时睡醒一觉忽然想起来某个环节若换一种设计更为妥帖,于是赶忙起来修改,教学设计准备好了,我又转入了课件的制作。幸好爱人对电脑知识比我懂得多些,为了更好地体现师生的互动,发挥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我们决定用flash形式制作课件,开始爱人对flash课件的制作方法也不太懂,于是每天下班后就一边看书一边摸索,整整半个多月,每天晚上,我们全家都要在电脑前守到十一点多,课件制好了。但其中却饱含着我们一家人的苦与乐。如果现在你对我儿子说:“桂林山水”,他就会顺口说出“甲天下,漓江的水真静啊……”整篇课文几乎能背下来。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每一次我都从中积累了经验,看到了不足,完善了自己。

  职责是人生的灯塔。“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称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会继续让“职责伴我前行、催我奋进”。为孩子们描绘出一片亮丽的天空,为教育事业开创一块绚丽的天地。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 篇17

  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烤羊肉串的“慈善家”xxx。他在8年间先后捐赠10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还在高校设立了以自己命名的助学金。他的举动,资助着贫困生继续学业,也激励着网民关注身边需要援手的群体。从新疆到贵州,近乎崇拜般尊重文化的他始终坚持着一个朴素的信念:“国家和人民需要你的时候,能站出来的,都是英雄”。

  xxx是个乐观开朗的新疆人,他的肉串深受毕节人民的喜欢,他本人就是一个节俭的人而且非常的善良。他把赚来的钱全部捐给了那些贫困的学生,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关注身边需要援手的群体。我们大家都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我们伟大的祖国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共同建造和谐社会。我们五十六个民族都精诚团结起来,我们就是真正的爱我中华。

  作为一名普通的西部志愿者,我要学习他的`善良,一个好人必定是善良的,善良是道德的基础。xxx能成为人们追捧的道德楷模,成为公众心目中的道德英雄,首先是因为他善良。

  学习他的节俭,勤俭节约历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正因为xxx的节俭,才成就了他今天的成绩。

  学习他的快乐。他是个快乐的人,一个人背井离乡从遥远的新疆来到贵州,地理上的跨越就是几千公里。生活习俗的跨越也是一条鸿沟。正因为他的乐观,他战胜了这些看似不能战胜的困难。

  我支教的地方就是xxx的家乡,库尔勒。在英雄的故乡,我们更应该学习他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为库尔勒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用我们的双手去筑造孩子们的梦想,帮助他们腾飞起航,我们虽然不能做到xxx那样的成绩,但是我们会努力向xxx学习,在平凡中去构建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xxx是一个平凡的人,他没有渊博的学识,没有强健的体魄,没有为祖国做出惊天的伟业,但是他数年如一日的贡献着自己的绵薄力量,就像一条绵绵不断的小溪,滋润着它所流淌过的土地,他的贡献是渗透到每一位人民心中的,在构建美好和谐社会的大潮中,需要的正是这样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用我们全社会的人的力量去构建和谐社会。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 篇18

  前不久,在各种媒体上得知通河中学的高三教师xxx,因为工作而猝死在讲台上。这是如何平凡的一位老师呀,平凡的他在6月3号前没多少人能知道这个名字,而在这平凡映衬下的是如何伟大的一种师爱呀,他将平凡教师的真情发挥到了极至——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高考最后一天,刚结束考试的学生,冲冲赶出考场为了和徐老师见上最后一面。看到此,泪水已夺眶而出。我们同龄呀,而他却已然在悄然中逝去,留给同事无比的惋惜,学生无尽的回忆。但他却让我明白了原来这么多年自己在这三尺讲台上,默默工作的精神支柱——将爱延续下去。花开有声,师爱无痕。

  他的人生虽然很短暂但却活出了精彩;他的岗位虽然很平凡,但却干得轰轰烈烈;他虽然只是个普通园丁,但却用他的精神影响着我们。是的,他已经离开,但他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精神财富:对己负责,对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然后才能真正地对自己的人生负责!xxx最打动我的是,他对于学生的热爱,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是现代许多人最缺乏的。物质在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要树立一个崇高的理想,一个可以让自己一生都孜孜不倦、为之奋斗的理想。人活着,能为自己心爱的事业鞠躬尽瘁,这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也许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人生,但是他让我们感受到平平淡淡才是真。学习了xxx的事迹之后,我懂得了做事先要学会做人,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也要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把最简单的事做好,是最不简单的;把最平凡的事做好,就是最不平凡。

  曾经有人常用这样一句话来激励我“年轻人,要时刻把自己放在极限的边缘,让自己能攀上一个又一个的高峰”。我觉得青春就是应该这样的,无论从事的是哪一行,努力攀登是一样的。几年工作下来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光有努力还是不够的,我们面对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思想、有个性,所以对于学生而言,老师的关爱是他们更大的学习支持。

  如果说,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是工作成功的基石的话,那么师爱是教师的另一必备。每一朵鲜花的盛开,都离不开阳光的照耀,雨露的'滋润。

  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但我会永远带着十二分的热情站在这三尺讲台上。教师是平凡的,而我相信,任何一个教师都是这样屹立在讲台的,尤其是今天当我看到xxx老师的事迹时。

  我相信,自信是成功得基石。我会努力让学生在我的赏识下萌发自信的胚芽,更努力地给他们提供锻炼和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自己良好的表现中滋长信心的青枝绿叶,释放自己的个性和潜能,让每个孩子都能认识到自己也是一颗闪烁的星星,也可以发出夺目的光彩。

  世界因为有了爱才美好。我要让这份爱的暖意继续发散洋溢下去,我将为此继续努力。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 篇19

  32年前,刚初中毕业的xxx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机会,毅然留在家乡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光阴荏苒,xxx用自己普通却可贵的坚守告诉了人们一位人民教师的担当是怎样的,那就是用自己的双手把孩子们的梦想托起。

  当xxx老师第一天任教时面对着墙壁残破不堪的教室时,他没有打退堂鼓后悔自己的选择,更没有怨天尤人抱怨这片自己生长于斯的土地。他做的选择只有一个,毅然决然执起教鞭,在三尺讲台上给自己的学生授业解惑。因为当他选择这份职业时,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任职人员,无数在讲台下看着他上课的孩子们的未来或许就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所造就,那些太过浮躁的言语不可能简单的描述这份工作的伟大和重要,然而瞬间的决定和一丝一点的累计却可以造就最后的伟大。

  xxx知道这一点,乡村老师的工作是繁杂且琐碎的。没有责任心和耐心是不可能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坚持下来,对家乡的爱转化成了对这些孩子的悉心呵护,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人生,教育这些孩子成才正是他为家乡能做到的最好的结果。教课之余他不断往返于相关部门陈述乡村小学的落后情况,用行动不断地撞击着现实。终于,在翘首以盼的六年以后学校急需的整修经费最终下拨。急切的xxx和乡亲们硬是用双手把施工材料从交通不便的山外运回到了学校。他深知这一点孩子们的新课堂不能耽误,越早整修危房孩子们也就越早能放心地在安全明亮的新教室里上课。

  现实或许是骨感的,但是人的意志永远是最伟大的。当爹又当妈的xxx在学校什么都要管,不仅要在教学上认真施教。也要时时刻刻关心学生们的生活起居,他是身兼数职的学校老师,那是因为只有他能坚持下来。当学生们看着离去的老师时或许内心是痛苦且彷徨的,但是他们知道xxx老师是不会走的,只要有他在,学校就在。创新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成绩在县里名列前茅是一点,当xxx给予处于困境中的留守儿童帮助时又是一点。他的理由很简单,教学不仅要让孩子们成才更要让孩子们学会做人,心怀对生活的.信心。最终,自己一点一滴的坚持和付出收获了结果,获得一系列表彰的他或许并没有想太多,然而当他看到自己学生终于成才,对他的感谢时或许才是他这一辈子当老师最荣耀又最自豪的一刻。

  每个老师都是特别的存在,他们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行动影响着无数的学生们今后的人生方向。xxx老师或许在生活中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然而当他站在亮洞小学讲堂上的他确实是不可获取的存在,他用自己的兢兢业业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平凡的乡村教师的可贵之处,也向自己的学生们阐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未来的幸福生活由自己的双手创造。当他为家乡修路时,为家乡引进种植技术时,为乡亲们提供各种书籍时,所有这一切都是源自于自己内心,一颗为家乡教育任劳任怨,为家乡发展殚尽竭虑的赤子之心。真心希望中国的农村再多一些向xxx老师一样的人,有这么一群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家乡发展发光发热不求回报的可爱的人。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相关文章: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01-05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6篇01-06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6篇)01-07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8篇)01-05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7篇01-06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8篇01-05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精选7篇)01-06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合集6篇01-07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通用6篇01-07

杰出人民教师先进事迹(集锦6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