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

时间:2023-04-24 22:34:12 赛赛 一般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精选3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精选3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精选30篇)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 1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这一理念简约而明确地要求教师构建一种全面完善的、重过程的、重创新的教学体系,而美术评价也不例外,作为美术教师,同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关注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与评价。

  二、评价目标

  1、通过全方位动态评价,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化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评价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得到发展,并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水平以外,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情感的评价。

  2、通过有效的评价,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

  3、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评价方式,着力于学生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多的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评价内容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美术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总目标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书画特长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四、评价形式和方式

  1、以过程评价方式评价: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听听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解释,尤其是对那些很特别的画,比如画面看起来显“乱”,不容易看明白画面意思和内容的时候,老师需要和他们耐心的交流,了解过程和意图,并肯定他们在创作上的大胆和创新。

  2、以评语的方式评价:以口头、笔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口头上评价外,还可以在学生创作的作品上写上“色彩丰富!”“造型独特!”“有创意!”等书面评价。

  3、以自评、互评的方式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办一些有趣的作品展,将学生所有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欣赏、比较、讨论,最后让学生把对作品的评价用语言表述出来。

  4、美术成绩以平时为主,期末为辅,既要看结果,更注重看过程,提高平时的课堂效率。因此美术评价的方式分为两部分:“过程性”评价和“期末综合等级”评价。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个性特点,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美术考核成绩采用“优良中差”等级评价的方式,结合平时学生的.课堂表现,期末测试,给予综合成绩。

  5、根据《美术标准》的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学生依照年龄分成三个年龄段,即低年级段(一二年级)、中年级段(三四年级)、高年级段(五六年级)。设置考核细则如下:

  ①低年级段:通过用不同工具或材料将所感,所想表现出来。

  A、能使用各种线条,形状,色彩进行绘画表现。

  B、表现大胆创新。

  C、对材料有大致了解,能进行简单造型制作。

  ②中年级:通过用不同工具或材料将所感,所想表现出来。

  A、大胆的进行想象,表达自己的创意。

  B、用不同的工具进行设计与制作活动。

  C、运用撕、剪、刻、折、卷、粘接等基本技法进行立体、半立体纸工制作。

  ③高年级:用不同工具或材料将所感所想表现出来,考核综合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A、用近大远小和平行透视的规律,初步表现空间关系。

  B、在造型活动中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和协调的知识。

  C、用不同的材质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

  D、用语言和短文的形式,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评述。

  E、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

  五、评价工具

  (一)“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一方面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一方面能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效果。该评价的内容是对学生学期每堂课学习情况的评价,也有对学生整个学期学习情况的总评。评价者由学生自己、同学、老师三方面构成,评价的形式是优良中差。

  (二)“期末综合等级”评价

  美术综合评价包括造型设计、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方面。因此将学期的过程评价与期末的综合评价相结合,得出学生最终的学期美术综合成绩。

  1、评价表如下:

  2、操作说明:

  在开学初对学生作出说明,美术考核成绩以平时评价为主,期末评价为辅。平时得评定的总和与期末评定相累计得出学期综合评价成绩。

  六、实行免试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美术课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对平时作业完成得非常认真、出色,参加区级以上比赛获奖,或者其他方面为学校赢得荣誉的学生,实行美术期末免试制,直接晋级为“优”。既能激发学生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也肯定一部分孩子的突出表现,还能激励其他孩子认识不足,完善自己。

  教师在评价中利用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参照新课程标准,为我们的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并将课上内容延伸到课外,让我们的学生像雏鹰一样在广阔的天空中展翅飞翔。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 2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认真执行《县中小学教学常规(20xx年修订版)》文件要求,进一步规范全县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全面提升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构建良性竞争的教育环境,本着科学性、公正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宗旨,以发现、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凸显的问题为出发点,以开展中小学教学过程监督和教学质量评估为手段,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能力,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二、评价对象

  全县各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

  三、任务目标

  (一)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树立正确办学导向

  建立具有评价、激励、导向功能的线下教学评价制度和开展好具有本校特色的信息化评价管理体系,使践行课堂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教学常规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行为。

  (二)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鼓励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引导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三)激励学校制度创新,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通过规范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鼓励学校积极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创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促进全县中小学校整体实现内涵式发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益和社会评价。

  四、组织领导

  为了使常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在质量评价活动中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教育局成立常规教学质量评价领导小组。

  五、实施办法

  各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全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能够结合本校实际开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校本课程,并正常实施。学校依据《县中小学教学常规(20xx年修订版)》要求落实常规管理工作,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的常规教学管理评价细则,明确评价项目和赋分标准、奖惩措施等。

  (一)评价内容:

  备课:教师应做到教案(电子教案)项目齐全,按照要求各年级各学科要努力创造条件,发挥集体备课的效用。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有: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要求;安排教学进度;讨论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等。备课做到“五统一”(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重难点、统一习题、统一测试);“八备”(备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练习、备板书、备作业、备教具学具);“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教案(电子教案)应具有创新性。每节课要有教学反思,对反思问题要有改进措施。学校每学期应至少进行两次教案检查,做到有检查、有评价、有反馈、有记录。

  授课: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新的教学观,人才观。牢固树立一种意识: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要质量;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即教学目标;贯彻两个始终:情感教育和反馈矫正;体现三个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落实四个要点:基础知识的落脚点、思维开发的着眼点、能力培养的训练点、思想教育的渗透点;掌握六个环节:前置补偿、自主学习、精讲点拨、师生互动、变式训练、归纳总结。

  作业、批改:作业要依据每节课的特点,做到精心设计,规范合理,数量适中、着眼全体、分层布置,确保实效。优等生可布置一拓展性的、实践性作业;学困生的作业坚持“低起点、小步走”原则,适当降低作业难度。教师应及时检查、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以及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学校每学期应至少进行两次作业检查,有评价、有反馈、有记录。做到“三凡是”:凡是布置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凡是学生作业,教师自觉做好批改记录,让批改更有针对性,禁止让家长或其他人替代批阅作业;凡是订正作业,必须做到面批,尽量做到当日作业当日批阅,批改之后要有反馈性建议。

  听课:校长对年级教育教学有适时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学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5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记录详细,有点评。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参与听课,将听课形成一种常态化。每节公开课,同学科教师须全员参与听评,听课后学校领导要有评价、有反馈、有记录。

  辅导:学校要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对优秀生辅导可适当加深知识的难度,拓展知识面,使其个性特长、思维深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对中等学生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对学困生要指导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双基方面的辅导和训练;学校要制定“培优辅困”整体工作要求,教研(备课)组、教师应根据学情切实制定“培优辅困”计划。

  考试: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式。任课教师、教导处、学校领导要重视学生的考试,认真研究改进考试的形式,内容以及方法等问题,使之更好适应当前教育形势。教师要搞好讲评,指出学生测试中存在的优缺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校要及时总结,组织教师做好质量分析,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明确工作方向。

  (二)评价方式

  通过抽查教案(或电子教案纸质版)、学生作业、听课笔记、作业批改检查记录、备课过程材料、课程安排表、作息时间表、任课教师一览表、随机听课、与教师、学生座谈等方式,检查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工作落实情况。监督学校实现当堂达标检测落实“堂堂清”;通过生生盯背、师生盯练等措施落实“日日清”;通过周清卷、查缺补漏落实“周周清”;通过质量检测、质量分析、查缺补漏落实“月月清”的目的。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可以激励学校内涵发展,确保常规教学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实现教师工作积极主动,学生学习氛围浓厚的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县教育局将把此项工作纳入对学校、校长、教师的业绩考核,作为评价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学校要把过程监管和教学质量评估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重点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 3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精神,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素质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全面性;通过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价,引导广大小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诸方面协调发展,结合我校课程改革以及学生评价改革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本着“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原则,我校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淡化甄别与选拔,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通过评价,让每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把握优势,增强自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评价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评价应坚持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引导学校正确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从德、智、体等诸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2.全面性原则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要有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着眼于全面性,反映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发展性原则

  评价要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评价中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注重评价的过程,使多元评价更进一步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4.多元化原则

  评价内容应体现多元,即从过去过分重视学业成绩转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及兴趣特长表现等多方面得到综合发展。其中科学文化素质及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5.差异性原则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在坚持评定内容全面性的前提下,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体现学生见的差异性,要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6.可操作性原则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然要经历一个实验、积累、总结、完善的过程,要逐步完善评定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要做到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简单、易行、科学、合理。

  7.人文性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评价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激励学生增强自尊性、自信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评价内容

  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及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考核情况、身体健康情况、兴趣特长表现、教师寄语及班主任评语。

  1、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说明

  思品习惯及心理素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对学生在文明礼貌、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劳动习惯、与人合作、不怕挫折、爱护环境的八项指标进行评价。统一制定评价标准,各年级依据标准做认真细致的考核。

  科学文化素质按照课程计划要求,对学生所学的语文、数学、英语、思品、艺术(音乐、美术)、劳动共八门学科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的五项指标进行评价。统一制定学科素质发展标准,各年级依据标准进行测试。

  2、考核

  情况语文学科素质的发展、知识的掌握;数学学科素质的发展、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学校统一命制试题,对校学生进行集体与个别考核。

  身体健康情况体育课成绩、体质健康标准。

  1)运动与健康知识考核成绩(由相关教师提供学生的考每位核试卷);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由相关教师提供);

  3)学生到校率(由班主任提供,并签字);

  4)参加体育课活动的情况(由相关教师提供,并签字);

  5)参加学校与校级以上体育活动的情况(由相关教师提供,并签字);

  6)参加学校与校级以上体育活动获奖情况(获奖证书的原件、复印件)。

  兴趣特长表现兴趣爱好、社会活动、特长认定、获奖方面。

  1)学校创设环境;;

  2)定期组织社会活动

  3)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

  3、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技术与设计、信息技术考核成绩(由相关教师提供每位学生的考核试卷)

  1、研究性学习成果(如:各学科的小制作、小设计、各类总结、活动报告、小论文等);

  2.小制作、小论文、小发明,以及课题方案、报告等的获奖情况(获奖证书的原件、复印件)。

  3.研究性学习、技术与设计、信息技术考核试题,由学校组织人员拟订,统一组织考试;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 4

  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一、评价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和“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它明确了学生、教师和课程自身是课程评价的价值主体。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形成。”

  二、课程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开设过程中,注意三种评价标准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评价与鼓励评价相结合。

  (一)学习过程评价:

  在课程开设过程中,以鼓励性评价、学习习惯形成性评价等定性评价为主,评价标准注重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意识,评价学生参与信息收集、汇总与交流的能力,评价学生应答问题的能力等等。

  (二)学习结果评价:

  1、能力考核

  学生自主设计小论文。要求学生从自己生活和社会生产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确定一个研究专题。老师对小论文做出评价,对优秀论文的科学性、地理性、前瞻性、创新性观点要充分肯定。

  2、知识考核

  学期终结,可以本学期校本课程专题为背景资料,对学生学习做出定量评价。

  三、课程评价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

  1、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重过程,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根据教师积累的各种过程性资料以及成果展示,每学期分别评出优、良等级。

  2、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发展。以促进实现自身评价为最终目标。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活动进程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等级。分别是优、良、合格。

  3、对课程评价体系的.评价

  (1)对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评价要符合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为准绳,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动化。

  (2)校本课程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

  (3)校本课程评价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自评为主,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

  (4)校本课程的评价要注重周期性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校本课程不断革新、不断适应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机制。

  四、校本课程评价的对象:

  评价内容分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与目标定位的评价分析、对校本课程方案的可行性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教学过程)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估。

  1、背景评价。背景评价是最基本的评价,包括界定学校的背景,确认课程的服务对象并评估需要,确认满足需求的可能方式,诊断需求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判断目标是否能响应已知的需求。背景评价旨在提供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2、输入评价。这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所需要而且可以得到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价,是对课程实施可行性评估。它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各种方案的潜在成本;课程的优势与劣势;课程伦理问题;课程资源的可获得性等问题。

  3、过程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描述课程实施过程,从而确定或者预测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有关活动是否按预定计划得到实施;是否在以有效的方式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等,从而为课程开发者提供修正课程的有效信息。

  4、成果评价。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测量、解释和判断课程的成效。具体的做法是一些与结果有关的各种描述与判断,把它们与前三个方面的评价联系起来,对课程的价值与优点作出判断与解释。成果评价是质量控制的一种手段,而不只是最终的鉴定。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 5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xx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办〔20xx〕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意义

  (一)把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强化素质教育导向。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三)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建立健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形成素质教育实施与保障的长效机制。

  (四)通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面向全体师生特别是学生家长和社会进一步倡导素质教育,宣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促进全社会教育观念的更新。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有利于全面客观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

  2、公平公正性原则

  评价前公开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人员组成和有关制度;参与评价人员包括学生和教师都应坚持标准,要对评定的各个维度、要素和关键表现准确把握,重实际、重依据,全面衡量评价;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进行准确的描述,确保评定结果和学生表现相一致,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不以偏概全。

  3、规范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升学乃至学生前途的工作,必须做到操作规范,要建立公示、监督、申诉等必要的制度,规范操作程序,保证评价工作公正客观有效,具有较高的信度。

  4、导向性原则

  以新课程改革作为评价理念,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把评价的过程变成学生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

  由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及其下设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20xx年全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工作的全面指导。

  学校在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领导下成立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负责:

  ①确定学校具体评价方案,制定具体的评价程序;

  ②领导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组织并监督本校评价工作,处理评价过程中的纠纷,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

  ③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

  学校评价监察小组主要负责监控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接受本校有关投诉,进行调查并予以处理。如果不能够处理,应及时上报市评价监察小组。

  四、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1、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五个维度: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围绕这五个维度的关键表现和实证材料进行评价,具体分为方面、要素、关键表现三级,实证材料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详细内容可参考《XX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各校可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各要素、关键表现及其实证材料做适当调整,但应注意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2、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学生日常表现和关键表现的实证材料为依据。实证材料的提供务必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生提交的实证材料,主要提供以下六项实证材料:

  ①统一考试、考查的成绩;

  ②关键的表现性作品、作业;

  ③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记录和证明;

  ④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表彰、获奖证明;

  ⑤关键性评语(班主任、授课老师或其他社会人士);

  ⑥自我描述。提倡和鼓励学校提供平时积累的学生成长记录或其他材料。

  3、班级评价小组负责主持本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评价时应注意对实证材料的分析与概括,避免以偏概全。如果评价小组成员之间存在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经过更为广泛和深入地调研和讨论后做出决定。学校要特别重视建立并逐步完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准确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成长的激励作用。

  五、评价的主体

  为了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各学校应该遵循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原则,评价中要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或全班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平时成绩与统一考查等有机结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增加专家评价。考虑到本评价对学生本人及其家长为高利害性评价,学生自评及家长评价不纳入等级计算,以评语的形式呈现。

  每个初中毕业班均应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建议人数为3—5人或以上。小组成员给学生授课的时间不能少于1年,对学生应有充分了解,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诚信意识。小组名单要在评价工作正式开展前一个月向被评班级所有学生公布,如果超过1/3的学生不同意某教师作为评价者,则需要作相应调换。班级评价小组由学校评价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小组成员确定后,要报区、县和市两级评价工作委员会备案。

  六、评价程序与方法

  (一)宣传培训。学校就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内容、标准、方法、过程、制度等内容,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学习,做好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

  (二)资料整理。班级评价小组对毕业班学生的三年学业成绩、个人特长、获奖情况及成长记录袋等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经公示、核定确认后录入电脑。

  (三)多元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坚持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