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运营方案

时间:2023-08-17 15:16:31 蔼媚 一般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医疗质量运营方案(通用18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医疗质量运营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医疗质量运营方案(通用18篇)

  医疗质量运营方案 1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更好地宣传“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进展和成效,按照《xx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改善医疗服务百日宣传活动的通知》(x卫办医政发明电[20xx]357号)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一年来,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宣传改善医疗服务方面有创新举措、优秀事迹,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行业精神,助推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更上新台阶。

  二、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1日至20xx年3月1日。

  三、活动内容

  (一)举行改善医疗服务百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

  (二)召开“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座谈会。

  (三)深入宣传医院的新举措、优秀事迹等。

  1、院外宣传活动

  按市卫计委统一部署,联系本地媒体开展宣传报道,积极向市广播电视中心《健康生活》栏目、湄洲日报《卫生周刊》、市人民广播电台《人口与家庭》栏目、市卫计委站等媒体进行投稿宣传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工作。

  2、院内宣传活动

  通过医院网站、院报、微信、志愿者服务、会议等媒介宣传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工作的`最新进展。

  (四)结合“改善医疗服务”主题,推出推选活动。

  1、开展“优质服务示范(科室、岗位、个人)创建活动。

  2、推进“改善服务十大创新亮点”项目评选。

  (五)结合“改善医疗服务”主题,推出征集活动。

  1、面向各科室征集以改善医疗服务为主题的各类文章,各科室每个月向院办投稿不能少于一篇,择优在院报及医院网站发表。

  2、面向医护人员征集有关“改善医疗服务”内容的摄影作品。由工会牵头举办改善医疗服务主题摄影展,评选优秀作品在院区展出。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

  各科室在12月25日之前启动本科室“改善医疗服务百日宣传活动”,召开动员会,将宣传工作落实下去。各科室要动员全体医务人员,从我做起,从日常工作的点滴做起,从现在作起,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推广典型,示范先行。

  开展“优质服务示范(科室、岗位、个人)创建活动,由医务部、护理部牵头开展以“改善医疗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服务示范岗位和个人;由党办牵头面向全院征集改善医疗服务的创新亮点和举措,择优遴选推广开展;结合“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各种创建活动,树立典型,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先行,在全院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向大众展示我院以病人为中心的良好行业形象。

  (三)及时汇总,报送信息。

  各科室要及时汇总“改善医疗服务百日宣传活动”中有关视频、图片、文字,并将改善医疗服务落实情况和典型材料于每月月底前上报办公室,将择优向市卫计委上报。医院开展“改善医疗服务百日宣传活动”情况将列为改善医疗服务督查重点(对在国家、省、市、县媒体上宣传赋予不同的权重),纳入医院评价内容。

  医疗质量运营方案 2

  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县卫生会议部署,持续推进“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和“三好一满意”活动,切实加强医药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根据县卫生局关于印发《20xx年卢氏县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卢卫字[20xx]17号),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患安全为目标,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医院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和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患者,贴近群众,贴近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促进我院各项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活动范围

  狮子坪乡卫生院及各村卫生所,参照执行。

  三、活动目标及内容:

  (一)成立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控制组织。

  成立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控制组织以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制度管理人、约束人、奖惩人。

  1、成立医疗质量管理控制组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督查依法执业情况和接受投诉、咨询,有记录。

  2、医疗、护理、药事、院感等各质量管理组织做到每周有质量检查重点,每月有质控小结,每季有质控工作通报,并及时研究、处理医疗质量问题。

  3、改善住院服务,满足病人需求。病区临床医师在岗率100%;规范开展护理服务,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护理病区病人满意度达90%。

  4、严格依法执业,大力宏扬白求恩精神,加强执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医护人员持证执业率达100%;患者和社会对医院医疗服务的满意度≥90%。

  (二)抓科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改善就医环境

  进一步加强现有科室建设,制定专科建设规划和实施措施,增加服务内容,拓展服务范围,向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全面、质量更高、专业性更强的医疗卫生服务。

  1、优化流程,简化环节,科室布局合理,提高挂号、收费、取药等窗口人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2、采取措施缩短各项检查、报告等的等候时间。

  3、为患者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门诊提供候诊椅,病房提供饮水、轮椅、担架车、空调、电视等设施。

  4、积极加强中西医科、中医针灸等专科建设,按照专科标准,制定专科建设规划和实施措施。

  (三)规范诊疗行为,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加强和执行医疗核心制度,以法行医,以常规诊疗,规范诊疗行为。抓好诊疗工作的及时性、规范性、准确性和连贯性,落实好“三合理”诊疗规范,减少医疗差错和失误,保证医疗终末质量的提高。

  1、严格贯彻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核心制度执行到位,其中,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率达到100%。对病历管理要重点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

  2、临床用血科学、合理,成份输血率≥90%,全血、成份输血适应症符合率达100%,无输血安全事故发生。

  3、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实施检查,控制不必要的检查;按照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选择用药,尽量为患者选择同类低价药品。

  4、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

  (四)加大检查考核力度,落实医疗责任追究制度

  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新出台的《医师定期考核办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奖惩规定,并认真检查考核,与每个医务人员的考核评价挂钩。

  1、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做到依法执业,行为规范。

  2、建立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公示制度。依法查处违反行为并予以公示和惩罚。

  3、制定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建立科学合理的医患纠纷处置组织体系和处置程序,妥善处理医疗事故争议,全面及时上报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和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报告率100%;确保20xx年度不发生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4、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按药品通用名处方,制定医院处方集,探索开展处方点评工作,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

  5、按照《医师定期考核办法》制定本院医师考核办法,做到公平、公正。

  (五)加强医患沟通制度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建立健全医患沟通制度,加强学习,提高沟通水平,建设和谐医院

  医疗质量运营方案 3

  为切实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保证医疗安全,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创一流文明优质服务;以改革为动力,倡导竞争、敬业、进取精神;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努力提高全员素质;以质量治理为核心,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以安全治理为重点,切实保障医疗安全;以目标治理为主线,强化治理力度。努力完成各项医疗工作和任务。

  二、目标与任务

  (一)院内感染管理

  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宣教和培训,强化院内感染意识,成立院感控制机构,完善科室工作措施,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以“治疗室、换药室、手术室”为突破口,抓好重点部门的管理。规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二)医疗安全管理

  各医疗机构要成立以院长为首的医疗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急诊急救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医疗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能,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严格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认真开展医疗安全知识宣教,深入学习岗位差错评定标准和卫生部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及《医疗文书书写规范》,严格落实差错事故登记上报制度。及时完善各种医疗文书,履行各项签字手续,抓好门诊观察病人、新入院病人、危重的病人管理。坚持会诊制度,认真组织急危重病症及疑难杂症讨论,发挥远程诊疗系统作用,积极开展远程会诊。加强医疗行风建设,培养医务人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避免医患纠纷。

  (三)医疗质量管理

  不断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细化质量控制方案与质量考核标准,实行质量与效益挂钩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质控职能,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组建质控办,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质控办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检查指导,定期召开例会,汇总检查结果,找出问题,及时整改。进一步加强医疗文书的规范化书写,努力提高医疗业务水平。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处方、辅助检查申请单及报告单的规范化书写,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切实提高医疗文书质量。及时督导住院医师按时完成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24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患者出院后病历应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切实注重病历内涵质量的提高,要求住院医师注重病历记录的逻辑性、病情诊断的科学性、疾病治疗的合理性、医患行为的真实性。抓好住院病历的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成立医院病案管理小组,搞好病案归档工作,积极开展优质病历评选活动。

  (四)护理质量管理

  建立护理治理机构,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护理部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全院的护理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工作计划,定期督导落实,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总结经验,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整改。进一步规范各种护理文书,根据具体疾病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方案。以多种形式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包括到上级医院轮训学习,每月开展业务学习以及“三基”考试。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严惩护理差错,护理责任人应严格把关,勤检查,重督导,竭力避免因护理失误引起的医疗纠纷。

  (五)医技质量管理

  加强业务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诊断水平。利用现有设备,搞好设备维护及保养,充分发挥每台设备的使用价值。医技科室要与临床科室搞好协作关系,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化验室要积极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各医疗机构要认真做好各种检查工作的登记、报表工作。

  (六)深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持续加强《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宣传工作,加强医疗机构投诉管理,规范投诉处理程序,改善医疗服务,保障医疗安全和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从源头上强化医疗纠纷预防处置,充分利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完善医疗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高医患的沟通能力。

  (七)规范服务行为,严肃查处各种过度医疗

  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标准,严格掌握住院指征和手术指征,坚持开展“三合理”督导检查。尊重患者权利,重视人文关怀。严防过度检查、过度用药情况发生,持续强化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西安市卫生局医务人员十条禁令》和“医患双方拒绝收受回扣红包协议书”。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医院管理的核心。狠抓医疗质量安全全面提高医疗质量是医院的首要任务。各单位要制定医院质量管理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要有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理念,强化制度管理,规范医疗行为,规范和提高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不断提高诊疗水平,杜绝医疗差错事故,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加强督导,严格奖惩。各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量化考核指标,定期对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绩效分配,与职称晋升挂钩,对出现医疗质量不良事件的部门和个人取消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的资格。局每年组织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专家对各单位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三)总结经验,巩固提升。各单位要总结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亮点和经验,做好宣传报道,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全系统医疗质量管理会议,评价质量的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交流质量管理经验。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核心制度,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理念,使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医疗质量运营方案 4

  为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卫计委颁发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要求,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二、机构设置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根据医院的人事变动情况,重新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及科室质控小组。

  三、人员配置

  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医院负责人担任,委员由医疗管理、质量管理、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学工程、信息、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科室成立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组长由临床科室以及药物、护理、以及医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负责人。成员由科室指定人员组成,并负责医疗质量具体管理工作。

  四、工作职责

  (一)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1、按照国家医疗质量管理的有关要求,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组织开展本机构医疗质量监测、预警、分析、考核、评估以及反馈工作,定期发布本机构质量管理信息。

  3、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4、制订本机构临床新技术引进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5、建立本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的培训制度,制订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

  6、落实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二)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组长由科室主要负责人担任,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2、制订本科室年度质量控制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3、制订本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和具体落实措施。

  4、定期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医疗质量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

  5、对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标准、诊疗常规及指南的培训和宣传教育。

  6、按照有关要求报送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相关信息。

  五、制定质控监测指标

  (一)医院运行评价指标(质量与安全目标)

  效率指标:

  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10天。

  内科一病区≤9天,内科二病区≤9天,儿科≤6天,新生儿科≤6天,康复医学科≤13天,普外科≤10天,骨科≤11天,妇产科≤4.5天,眼科≤8天。

  2.病床使用率90%(妇产科80%)。

  医疗质量指标:

  1、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95%。

  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每百张床年报告≥20件。

  3、住院终末病历甲级率(二级质控)≥90%(无丙级病案)。

  4、门诊病历合格率≥95%。

  5、医嘱、处方合格率≥95%。

  6、出院病历7日归档率100%。

  7、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8、在岗人员三基三严考试合格率≥95%,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95%。

  9、住院超30天患者病情分析率100%。

  10、出院患者随访率100%。

  11、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获得会诊结果时间≤30分钟。

  12、麻醉术前、术后访视率100%。

  13、麻醉死亡率≤0.02%。

  14、产后出血率<5%。

  15、围产儿死亡率<15%。

  16、严重外伤手术在30分钟内达手术时的比率≥70%。

  17、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18、实行医师首诊负责制率100%。

  医技指标:

  1、CT检查阳性率≥60%(B)。

  2、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50%。

  3、危急值报告率100%。

  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

  1、对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达到入组率不低于≥80%。

  2、入组后完成率≥70%。

  3、30天内非计划再次住院比例下降或合理。

  4、非计划再次手术比例下降或合理。

  5、住院单病种管理各项指标达卫生部基本要求。

  重症医学:

  1、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标准≥90%。

  2、符合“危重程度评分”的.重症标准达30%。

  临床用血管理:

  1、开展成分输血比例≥90%。

  2、输血申请单审核率100%。

  麻醉科、手术室:

  1、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和麻醉前讨论,病历记录完整性100%。

  2、麻醉履行患者知情告知,内容完整率100%。

  3、麻醉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内容完整,合格率100%。

  4、手术《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手术风险评估实际执行率100%。

  5、麻醉师参加手术安全核查并签字达100%。

  6、麻醉单及相关记录真实、准确、完整,符合规范,合格率100%。

  7、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相关制度与程序麻醉医师知晓率100%。

  8、麻醉医师对过程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和流程的知晓率100%。

  9、手术设备、器械保养合格率100%。

  10、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内容完整,合格率100%。

  11、肿瘤手术切除组织送检率100%,手术离体组织送检率100%。

  12、手术医生对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知晓率100%。手术对手术医师能力评估与再授权制度知晓率达100%。

  13、麻醉医师继续教育达标率≥95%。

  14、术前准备制度落实,执行率≥95%。

  15、涉及双侧、多重解构、多平面手术者手术标记执行率≥95%。

  放射科:

  1、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覆盖科室人员≥80%。

  2、X线报告单质量合格率100%。

  3、有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统计与分析,符合率≥90%。

  4、设备运行完好率在95%以上。

  5、X线片保管达标100%。

  6、发报告及时率100%。

  7、患者、医师、护理人员对放射科服务满意度100%。

  8、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100%。

  9、大型X线设备检查阳性率≥50%,CT检查阳性率≥60%。

  功能检查科:

  1、检查单报告合格率100%。

  2、发报告及时率100%。

  3、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100%。

  检验科:

  1、所有开展项目均常规开展室内质控工作,参加区以上临床实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成绩合格。

  2、检验报告格式规范、统一,合格率≥95%。

  3、生化、免疫急查项目≤2个小时出报告;临检项目≤30分钟。

  4、检验结果的报告时间能够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时限符合率≥90%。

  (生化、免疫常规项目≤1个工作日出报告;微生物常规项目≤4个工作日;血、尿、便急查开始到出具报告时间≤30分钟;特殊检查项目出具报告不超过2周时间。)

  5、报告单审核率100%。

  6、仪器设备规范操作合格率≥95%。

  7、POCT项目比对≥95%。

  8、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100%。

  输血科:

  1、输血科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95%。

  2、血液的出入库记录完整率为100%。

  3、血液有效期内使用率为100%。

  4、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的反馈率为100%。

  5、各种血液管理合格率100%。

  6、发血及时率100%。

  7、临床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整率为100%。

  8、受血者输血前按照相关规定对血液传播病原体的检查达100%。

  9、输血的患者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该规定执行率100%。

  10、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急诊科:

  1、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2、门诊处方合格率≥95%。

  3、门诊病历书写格式合格率≥95%。

  4、申请单书写合格率≥90%。

  5、实行医师首诊负责制率100%。

  6、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7、急诊留观时间≤72小时。

  8、严重外伤(颅、胸、腹腔内大出血,其它威胁生命需紧急手术)手术在30分钟内到达手术室的比率≥70%。

  9、急诊会诊在30分钟内获得(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麻醉科等科室或专业组)专科会诊患者≥80%(C:70%B:80%A:95%)。

  1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0%。

  11、抢救物品完好率100%。

  12、急诊人员设备操作与技能考核合格率≥95%。

  13、重大疫情、大批伤员抢救上报率100%。

  14、急救人员设备操作与技能考核合格率大于≥85%。

  药剂科:

  1、处方正确执行核对程序≥95%。

  2、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控制基本合理(4项达标3项):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3)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3、处方药品通用名使用率达≥95%。

  4、不合理处方≤1%。

  5、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6、接受特殊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

  7、接受限制级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医务科:

  1、每月医疗环节质量监管临床科室覆盖率100%。

  2、每季度医疗环节质量监管医技科室覆盖率100%。

  3、新技术准入论证、审批、监管率100%。

  4、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合格率≥75%。

  康复科:

  1、对康复训练过程记录真实、准确、完整、病历记录完整率100%。

  2、康复治疗记录真实、准确、完整、病历记录合格率100%。

  2、康复治疗有效率≥90%,年技术差错率≤1%,病历和诊疗记录书写合格率≥90%,住院患者康复功能评定率>98%。住院平均住院日≤30%。

  病案科:

  1、患者出院后,住院病历在7个工作日内归档率100%。

  2、“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正确率≥98%,住院病案首页诊断填写完整、主要诊断的正确率100%。

  3、出院小结≥95%符合规范。

  4、上级医师对诊疗方案核准率≥95%。

  5、新员工岗前培训和住院医师三基训练覆盖率≥95%,病历书写考核合格率95%。

  7、年度住院病案总检查数占总住院病案数≥70%。

  六、医疗质量保障

  1、医院医务科针对全院医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权利,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2、医务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认真遵守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本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规定,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3、医院应当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执业。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应当依法取得执业资质,医院人力资源配备应当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医院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要求,使用经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耗材开展诊疗活动。

  医院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按照国家关于医疗技术和手术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4、医院医务人员应当遵循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和临床路径等有关要求开展诊疗工作,严格遵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5、医院应当加强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建立覆盖检查、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室内质量控制,配合做好室间质量评价工作,促进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6、医院应当完善门急诊管理制度,规范门急诊质量管理,加强门急诊专业人员和技术力量配备,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保证门急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并把门急诊工作质量作为考核科室和医务人员的重要内容。

  7、医院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手卫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监测等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的风险监测、预警以及多部门协同干预机制,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8、医院应当加强病历质量管理,建立并实施病历质量管理制度,保障病历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9、医院其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活动,应当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权和隐私权,并对患者的隐私保密。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意识,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学习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提高工作意识。为使医疗管理落到实处,各级质控组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职责,认真抓好落实。

  (二)加强质控管理、促进医疗质量改进。

  各级质控组织加强管理,定期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的督查和建立相关的质量考核机制,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运营方案 5

  一、目的

  通过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监管长效机制,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确保我院正常、严谨的医疗工作环境,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我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二、目标

  利用2年的时间,逐步推行全面医疗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医疗质量保障体系,使我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1、 20xx年2月—12月:

  成立我院医疗质量管理机构,配备专人负责医疗质量工作;建立健全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初步探索建立医疗质量监管机制;完成单位全员医疗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制度及相关医疗规范的培训工作。

  2、20xx年1月—12月:

  邀请县卫生健康局及上级医院专家到本院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指导;进一步优化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各科室成立医疗质量监管小组;建立医疗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初步达到法制化、制度化、标准化等。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成立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我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负责,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其他成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质量实行全面管理。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相关负责人负责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四、健全规章制度

  1、过硬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小组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十三项核心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理)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病理、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感染管理、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五、增强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4、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5、严格执行中医、中西医结合有关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不断提高中医特色病种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水平,提高中医治疗的适宜性、安全性、合理性。

  6、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六、医疗安全管理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防范为先”的观念,本着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每一项诊疗工作,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职业安全的监督管理,保障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2、相关科室要组织开展全员医疗服务安全教育,树立医疗服务安全意识,加强医疗服务安全管理,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作风”,开展医疗服务安全监督、评价、改进工作,并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3、严格执行新技术、新项目准入、报批、审核制度,降低医疗安全隐患。

  4、相关部门要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安全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努力减少医疗安全隐患;组织制定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及时报告、分析、处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组织制定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及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措施。

  5、建立和完善医、患告知制度,主动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和完善医疗纠纷投诉处理制度,公布投诉电话,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及时受理、处理投诉,发现问题,坚决整改。

  6、要确保医疗设备、设施处于正常的和安全的待运状态,以确保病人的抢救治疗和诊断,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医疗设备、设施的保养和维修制度,保证24小时都能提供维修服务。

  7、严格执行医用放射性物质、剧毒试剂、毒麻药品等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处理放射事故等意外事件的预案。

  七、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1)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2)职能部门要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

  (3)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及夜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

  (4)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

  (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月有医疗质控工作月报表和科室当月的质控工作总结。

  (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管理评价表,进行交叉评价,经职能部门汇总分析,在临床、医技等科室主任联系会上通报。

  (3)医务科、护理部、信息科、院感办等职能部门应将检查考核结果、医疗质量指标等,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馈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4)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全体会议,评价质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交流质量管理经验,讨论、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

  八、制订医疗质量奖惩措施。

  制订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及医疗质量奖惩措施,奖优罚劣。医疗质量的检查考核的结果与科室、个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等挂钩,与干部选拔及任用结合,实行医疗质量单项否决。

  医疗质量运营方案 6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为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常规、标准,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可追溯制度、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特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医院质量管理方案,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作出评估,制定改进措施。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医教科、护理部、院感科、门诊办等职能部门行使医疗质量管理的指导、检查、考核、监督职能,并向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提出评价和改进措施。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科室主任是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医院实行医疗质量管理“全员参与”、“全过程质控”制度,每一位职工既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执行者,又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监督者。

  医院实行医疗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

  二、医疗质量管理的'内容

  1.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知情同意制度等,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危重患者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创诊疗操作等)、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急诊、手术室、内镜室、ICU、产房、新生儿病房、供应室等)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三、医疗质量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一)医疗技术的管理

  医院实行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开展的医疗技术必须是执业诊疗科目内的成熟医疗技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每年年初由拟开展的科室到医教科申报,初步审核后,报请院学术委员会审定批准后方能实施。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应用未经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实践证明的技术。

  (二)基础医疗质量管理

  1.医教科、护理部、门诊部等职能部门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医疗质量考核。每月一次基础医疗质量检查,每季度组织一次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参加的全面医疗质量检查。

  2.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应制定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定期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和科室内考核。

  3.医院对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考核,并进行全院通报。针对不同情况实行反馈制度和督办制度,对个别现象实行反馈制度,而对普遍现象和较严重的问题实行督办制度,要求科室主任限期整改。

  四、医疗质量的评价和改进

  监测与评价是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增强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监测与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持续医疗质量改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持续医疗质量改进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相关职能部门应对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召开医疗质量管理会议,根据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医疗质量运营方案 7

  一、工作目标

  20xx年至20xx年,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相关质控中心、有关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大肿瘤诊疗管理工作力度,狠抓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落实,推动肿瘤诊疗质量和诊疗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健全肿瘤诊疗管理制度,进一步形成肿瘤诊疗质量监管长效机制,推动肿瘤诊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二、工作措施

  (一)推进诊疗体系建设,提升肿瘤诊疗能力

  1.加强肿瘤诊疗相关专科建设。根据《关于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xx〕7号)要求,按照《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卫医发〔11014〕第30号)合理设置肿瘤科、内科、外科、中医科、放疗科、病理科、药剂科等相关科室。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设置肿瘤科,开展肿瘤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到20xx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中西医结合的肿瘤诊疗专科建设。

  2.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肿瘤诊疗相关卫生技术人员专业培训力度,强化专业知识,提高诊断能力,保证治疗质量。加强肿瘤患者护理人员的配备和培养,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3.完善肿瘤诊疗服务体系。将肿瘤诊疗体系纳入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等加大力度着力推进。统筹辖区内肿瘤诊疗资源,明确综合医院、肿瘤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医学检验实验室、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康复医疗机构、安宁疗护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的功能定位,加强协作和对口支援帮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建立完善覆盖肿瘤诊疗全周期、全过程的医疗服务体系。到20xx年,基本形成技术指导、上下联通、分级诊疗、分工协作、中西医协同的服务机制。

  (二)优化肿瘤诊疗模式,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落实指南规范和临床路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有关诊疗指南(规范)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等。要根据肿瘤病理分型、分期、分级、分子生物学特征等,综合患者一般情况、治疗经过,科学合理选择手术、化疗、放疗、生物靶向治疗、中医药等治疗方式,制订完善细化可操作的具体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实施规范化诊疗。

  2.推行“单病种、多学科”诊疗模式。按照《关于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xx〕7号)要求,积极推行“单病种、多学科”诊疗理念,强调多学科联合、中西医并重。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相关诊疗制度流程,组织做好疑难病例和手术、特殊检查讨论,通过多学科讨论制定综合诊疗方案、多学科联合查房共同监测评估诊疗效果和病情进展,共同实施相关检查治疗等方式提升治疗效果。中医医院要积极推广肿瘤中医综合诊疗模式、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探索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新思路、新方式和新模式。

  3.强化知情同意要求。医务人员要严格落实《民法典》第七编、《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实验性临床医疗、临床试验、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等的,要求取得患者或家属书面同意。医疗机构要加强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和意识培养,提高沟通效果。要落实院务公开要求,在医疗机构官方网站、机构内显著位置公布有关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医保政策等信息。

  (三)提高肿瘤诊断能力,促进合理医疗检査

  1.加强相关科室建设管理。医疗机构要加强医学影像科、检验科、病理科能力建设,开展有关医疗检查项目应当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医发〔20xx〕73号)办理登记,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加强室内质控和管理,参加室间质评,使用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规定的检查检验设备、诊断试剂。设置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要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办医政发〔20xx〕194号)进行管理。

  2.加大对医疗检查的监管力度。各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相关专业质控中心要将肿瘤相关医疗检查作为重点,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国卫医发〔20xx〕29号)要求,探索建立重点监控目录和超常预警制度,及时预警并纠正不合理医疗检查行为。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定期通报高值高频检查项目监控情况,并与绩效考核、评审评价、评优评先等挂钩。医疗机构要建立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适宜性点评制度,对检查的适应证、必要性、检查结果阳性率等进行评估并在机构内公示结果。

  3.规范实施医疗检查项目。各医疗机构应当依据有关诊疗指南(规范)临床路径等,按照诊疗必需的原则为患者实施医疗检查。风险较大、缺乏诊疗指南(规范)或临床路径支持的医疗检查项目,应当有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并经科室讨论后实施。科室讨论过程须有详细文字记录,相关专业质控中心可对讨论记录进行不定期抽检,组织专家进行检查评估。要求相关专业质控中心综合考虑风险、医疗费用、循证医学证据推荐级别等因素,制作检查项目分级管理目录,明确不同级别检查检验项目的具体管理要求。到20xx年底,初步形成北京市肿瘤诊疗检查项目分级管理目录。

  4.建立健全医疗检查协作机制。接诊或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经治医疗机构)无法开展的医疗检查项目,可通过医联体、委托第三方等方式实施。经治医疗机构通过委托或购买服务,外送样本请第三方机构开展医疗检查的,应当深入了解其资质能力等并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项目、双方权责,以及样本采集运送、费用收取和结果反馈流程等。委托第三方开展的医疗检查,经治医疗机构要将知情同意书、检查单(医嘱)检查结果等记入(存入)患者病历。公立医疗机构委托第三方的,医疗检查相关费用应当由公立医疗机构收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诱导、暗示、强制患者到医疗机构外指定地点接受检查、治疗并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

  (四)强化肿瘤用药管理,提高用药规范化水平

  1.规范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

  1.1应用原则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按照《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国卫医函〔20xxB87号)等,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鼓励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收录、国家医保谈判或招标采购涉及的药品。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原则上须遵循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诊疗指南和药品说明书等。

  1.2明确用药依据

  使用抗肿瘤药物前,应当取得病理诊断支持。对于有明确作用靶点的药物,应当取得靶点检测支持。个别难以进行病理诊断的.肿瘤,可以依据相关诊疗规范(指南)等进行临床诊断。

  1.3超说明书使用

  医疗机构在尚无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师取得患者明确知情同意后,可使用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对抗肿瘤药物超说明书应用进行严格管理。

  特殊情况下抗肿瘤药物使用采纳的证据级别依次是,其他国家或地区药品说明书中批准的用法、国际权威学协会或组织发布的诊疗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国家级学协会发布的诊疗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等。

  2.加强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采购。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3号)《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C201D11号)《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国卫办医发〔20xx114号)等,加强抗肿瘤药物全过程管理。要建立抗肿瘤药物遴选和评估制度,开展临床综合评价,紧密结合临床需求制定并定期调整抗肿瘤药物供应目录,制定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依据医师条件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肿瘤药物处方权。各相关质控中心要科学设定监管指标,通过治疗效果评估、处方点评等方式加强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定期评估并公布应用情况。同时,各医疗机构要积极参加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的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3.严格外购药品使用管理。临床诊疗必需但未纳入医疗机构供应目录的药品,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纳入本机构目录采购使用。因特殊治疗需要,医疗机构确需使用本机构目录以外药品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临床急需但短时间内无法采购的,临床科室应当组织讨论,报医疗机构有关部门批准后开具处方。同时要充分告知外购药品的必要性、医疗费用、医保政策、存在风险等,取得患者或家属书面同意。外购药品使用情况要记入病历。严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以任何形式诱导、暗示、强制患者到医疗机构外指定地点购买药品并从中谋取不正当利益。

  4.加大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力度。医疗机构要制定形成本机构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按照政务公开、院务公开等要求予以公布。对纳入目录的药品要做好处方审核和点评,加强点评结果公示、反馈,进一步规范处方行为。对用药不合理问题突出的药品品种,采取排名通报、限期整改、清除出本机构药品供应目录等措施,保证合理用药。

  (五)加强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开展临床试验和临床研究

  1.建立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令第1号)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目录并及时调整。开展肿瘤诊疗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具有符合要求的诊疗科目、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相关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应当依法准予医务人员实施与其专业能力相适应的医疗技术,并纳入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

  2.规范限制类医疗技术应用。医疗机构要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论证和评估制度。拟首次应用的医疗技术,应当通过本机构技术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论证。对限制类医疗技术要进行重点评估,对患者实施前,临床科室应当组织讨论,必要时请有关科室会诊,充分告知必要性、医疗费用、医保政策、存在风险和替代方案等,取得书面同意后进行。

  3.严格临床试验、临床研究管理。医疗机构要加强临床试验、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质量保障和全流程管理,建立健全组织体系、质量体系和利益冲突防范机制等,保障其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开展临床试验、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要经过科学性审查和伦理审查,坚持知情同意原则,严禁违规向受试者或研究对象收取与研究相关的费用,同时报医疗机构批准同意。经医疗机构立项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应在国家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系统完成登记方可开展研究。临床试验应遵照药物临床试验相关规定。禁止类医疗技术、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的医疗技术,以及未经审批注册的药品、医疗器械,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临床应用。

  (六)丰富肿瘤诊疗服务内涵,加强人文关怀

  1.推进肿瘤早期筛查。市肿瘤治疗质控中心、市体检质控中心、北京妇幼保健院等应针对适宜肿瘤病种制订完善筛查指南,明确安全、有效、经济的筛查方法,要广泛开展培训和科普宣传,提高肿瘤早期识别能力和机会性筛查水平,促进早诊早治。

  2.保障肿瘤患者日常诊疗需求。重视肿瘤患者日常诊疗服务需求。建立健全肿瘤患者基础疾病、并存病、并发症诊疗相关科室与肿瘤诊疗科室会诊沟通机制,加强相关科室医务人员肿瘤疾病基础知识培训,鼓励针对常见问题组建协作小组,联合提供专业、规范、有针对性的日常诊疗服务。

  3.关注患者心理社会需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转变医学模式,关心患者心理变化,关注其心理社会需求,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医务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为有需求的患者争取社会资源提供帮助。

  4.加强全程管理。加强肿瘤患者的健康教育和随访,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肿瘤用药、并发症和注意事项等咨询指导。将姑息治疗理念融入肿瘤诊疗全过程,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加强功能康复、长期护理和营养支持,提高癌痛控制意识和水平,推进安宁疗护,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

  5.做好科普宣传。各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加大科普宣教力度,普及肿瘤防治知识,实事求是、客观宣传诊疗效果,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理性的健康观、生命观,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形成。要重点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要求的宣传,提高肿瘤患者及家属政策知晓率和虚假宣传、违法违规诊疗行为辨识能力。要严格落实医疗广告宣传有关规定,不得虚假宣传、夸大效果、诱导检查治疗。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行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落实。要加强组织领导,围绕“接诉即办”群众反映的肿瘤诊疗方面的突出问题,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广泛凝聚行业力量,推进工作有序开展。各区卫生健康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要制定印发本区工作方案并部署实施,完善本区肿瘤诊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组建相应级别的肿瘤专业质控中心开展肿瘤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各医疗机构要加强肿瘤诊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肿瘤诊疗质量安全意识,持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各区卫生健康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各相关质控中心要指导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并加强日常监管。重点针对本行动计划,制定完善会诊讨论制度、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与第三方合作制度、限制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临床试验和临床研究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实化、细化相关管理要求和工作流程。各区卫生健康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要指导有关医疗机构于20xx年的年底前制定完善相关制度规范。

  (三)开展培训指导

  各区卫生健康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各相关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要加大肿瘤诊疗相关业务培训考核力度,定期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北京医师协会要将相关内容纳入肿瘤诊疗相关医师定期考核,培训考核内容包括肿瘤诊疗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诊疗指南(规范)临床路径、用药指导原则等。市肿瘤质控中心要组建肿瘤诊疗管理专家委员会,开展专业培训、技术指导、同行评议等,各相关质控中心要积极协同,充分发挥专业队伍力量。

  (四)加大监管力度

  市、区两级卫生监督部门要将医疗卫生机构违法违规开展肿瘤诊疗、临床试验等作为卫生监督执法的重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要建立台账,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各相关质控中心要将肿瘤诊疗作为医疗管理工作的重点,组织专家加大质控力度,对发现的问题要持续跟踪,督促整改到位。

  (五)做好总结宣传

  各区卫生健康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各相关质控中心要建立定期总结报告制度,将辖区内有关医疗机构工作落实情况及时上报市卫生健康委。要加强行动计划和工作成效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工作中注重发掘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组织借鉴推广,推动形成制度性安排,进一步健全肿瘤诊疗管理制度体系。

  医疗质量运营方案 8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我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根据市卫计委《关于印发全市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从现在起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以“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以加强核心制度落实、完善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落实患者安全目标、防范医疗纠纷为着力点,全面查找重点科室、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控,促进全院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二、活动内容和安排

  本次“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的时间集中安排在3月-6月上旬。

  1.宣传发动阶段:3月1日—3月10日

  (1)召开全院临床、护理、医技人员大会,宣布《医院2017年“医疗质量安全百日专项整顿”活动方案》,各临床、医技科室高度重视,形成良好氛围,保障活动有序进行。

  (2)医院网站及宣传栏宣传《医院2017年“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实施方案》。

  (3)各科室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并领会活动方案。

  2.自查、学习培训阶段:3月10日—4月10日

  各临床、医技科室结合科室工作实际,全面排查医疗、护理、医技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以及安全隐患。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自查工作:

  (1)完善质控体系,质控工作常态化。完善科室医疗(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科室医疗小组必须进行医疗质量控制活动,确定每月2次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的时间。

  (2)落实核心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各科室组织学习18项医疗安全核心制度、2017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本科室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并在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科室二线、三线听班制度的落实、交接班制度和请示汇报制度的落实。危急值报告及处理。

  (3)强化急危重症管理,畅通绿色通道。对急危重症病人管理,必须制定明确的程序和措施,树立并落实完善检查、急症急查、重症重查、立即检查的思维意识,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特别是预防和救治肺栓塞的预案和猝死抢救的演练,医技科室重点加强心肺复苏培训与考核;各部门加强急救绿色通道的协调,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和救治及时。

  (4)围产期安全、围手术期安全、有创操作等方面管理。尤其是加强手术安全核对制度的执行,提高对术后并发症防范。

  (5)加强病情评估与沟通,防范医疗风险。及时全面对急诊、住院病人进行评估,掌握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目前的主要问题,分析存在的风险性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性。尊重病人及其家属,及时有效的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多倾听患方的意见建议,耐心解答患方的问题。通过良好的沟通,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强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理解。

  (6)规范临床用药管理,促进合理用药。规范临床用药,严把用药指征。控制药品使用,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

  (7)落实医院感染制度、规范及流程,防止医院感染事件发生。落实医院感染制度、规范及流程,尤其是消毒隔离制度;进一步规范各项诊疗技术操作,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和重点操作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加大一次性医疗用品、复用诊疗器械、物品的管理。

  (8)严格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行相应的奖惩措施,各科室对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要认真组织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从中汲取教训。各临床、医技科室把医疗质量与安全自查发现的问题梳理分类,建立台账,并报告相应的职能科室。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院感科结合核心制度、肺栓塞、急危重症、医院感染、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不良事件、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组织不同形式的培训、讨论、汇报、比赛、演练,促使科室分析问题,提高安全意识。

  3.督导检查、整改提高阶段:4月11日—5月11日

  (1)问题整改:临床、医技科室根据医疗质量与安全自查发现的问题台账逐项整改。

  (2)医务处、护理部、院感科、门诊部督导检查:组织相关人员对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医疗质量和科室规范化管理进行全面的检查,把发现的问题与科室自查问题台账一并作为整改的内容,督导科室规范整改。医务处、护理部、院感科、门诊部根据问题导向,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员专项检查、重点督导整改。医务处、护理部重点对核心制度落实、肺栓塞预防诊疗流程、急危重症处理、围手术期管理、指南共识的学习落实、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不良事件、病情评估、医患沟通、多学科会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方面督导整改。门诊部重点对120、急诊急救、急诊绿色通道、危急值管理、医技科室应急预案、心肺复苏演练、就医流程优化、门诊安全措施等方面督导整改。院感科重点对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新生儿室、内镜室等进行重点检查、督促整改。

  4.持续改进、巩固总结阶段:5月12日—6月10日

  (1)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加强教育培训,着力增强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重点培训学习核心制度、指南共识,强化“三基”训练、加强安全教育和风险管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临床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营造人人重视医疗安全、人人落实医疗安全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分析讨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医务处、护理部、院感科、门诊部等职能科室把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的经验、成果、存在问题、合理化建议等,梳理成册,提出改进的制度与规范。坚决纠正有章不循、执章不严、各行其事的不良习气,真正把制度落到实处,通过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实现管理制度化,质量标准化,工作程序化、操作规范化、监督经常化,形成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长效机制。

  (2)履行监管责任,加大监管力度。职能科室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指导科室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各项工作。建立医疗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对于疏于医疗安全管理、存在重大医疗安全隐患,或者发生重大医疗安全事件的科室和相关人员,要进行严肃处理,并从重追究相关失职人员的责任。

  (3)对在“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科室及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不积极参与活动,不认真自查、整改的科室和个人按照《医院奖惩条例》给予处罚。

  三、活动要求

  目前我院医疗服务总量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医疗服务效率不断提升。同时,医疗安全风险隐患也随之增加。要充分认识做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科主任作为科室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医疗活动月(安全月)”方案的实施,要理顺工作机制,周密安排、精心部署,切实做好此次“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的开展,认真组织学习相关的活动文件、医疗核心制度、法律法规、本科诊疗常规和技术常规,要求科室全员参与,不能流于形式。

  通过深入开展该活动,做到强化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意识到位;规章制度落实、规范化操作到位;质量监管部门监督作用到位;奖惩措施落实到位。全面提升我院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医疗质量运营方案 9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永恒的主题,也是医院医务管理工作的核心,为全面推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不断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与水平,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生命安全。

  医务部围绕提高医疗质量和确保医疗安全将对全院所有的临床、医技、门诊科室进行检查。每月确立不同的医疗质量检查内容和重点主题,加强医疗质量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和重要岗位的管理,突出关键环节,狠抓薄弱环节,努力做到全院检查同质化。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实施依据

  医疗质量质控标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

  病历质控标准:住院病历质控标准。

  二、组织体系

  医疗质量质控形式:医务部统一组织和分工,抽查各医疗区临床科室,剩余部分科室由各区负责完成检查。

  院科两级质控体系: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务部、各区医务办、门诊办)、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质控员同质管部)

  三、工作要求

  医疗质量质控周期:总部和各医疗区均每月质控一次。医疗质量质控内容:临床科室重点督导医疗管理核心制度落实,同时兼顾其余的质控主题(具体内容见附件1);麻醉(包括疼痛)、药学、检验(包括输血和病理)、医学影像(包括放射、超声、心电、脑电、肌电、核医学、高压氧)由各专业制定督导的内容(参照附件1);门诊部制定门急诊科室督导的内容。

  质控人员组成和分工:由医务部、门诊部、各区医务办的专职人员和科室医疗质量检查兼职人员组成;麻醉、药学、检验、影像部分由各专业医疗质量检查兼职人员组成。具体人员和分组见附件2。

  质控单元:具体名单见附件3。

  四、考核与奖惩

  质控结果:各专业检查后由医务部统一进行汇总,每月汇编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简报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简报进行公示和发放,检查结果与科室医疗质量分挂钩。同时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科室,督导科室限期整改。

  质控人员补助:给予个人一定数额补助(100/天)或给予科室一定数额质量分补助(5-10分)或同时进行。

  附件1:医疗质量检查内容

  一、临床科室管理

  (一)医疗核心制度管理(运行病历)

  1、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4、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5、术前讨论制度

  6、会诊制度

  7、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8、分级护理制度

  9、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0、查对制度

  11、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管理制度

  12、医师交接班制度

  13、技术准入制度

  14、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5、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16、医患沟通制度

  (二)临床药物管理

  1、抗菌药物管理

  2、激素类药物管理

  3、肿瘤化疗药物管理

  4、自备药物管理

  5、超说明书用药管理

  (三)临床输血管理

  1、科室医师用血资质管理

  2、科室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评价管理

  3、输血相关文书管理

  (四)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

  1、临床路径执行情况

  2、临床路径管理情况

  3、知情同意管理

  (五)围手术期管理

  1、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

  2、择期手术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知情手续和手术医嘱管理

  3、手术部位标示管理

  4、术后离体组织的病理检查的管理

  5、术后并发症风险评估和预防的管理

  6、急诊手术的管理

  (六)住院超30天管理、非计划再手术管理和重大手术管理

  1、重大手术的管理

  2、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

  3、住院超30天患者管理

  (七)医疗技术管理

  1、高风险技术操作授权

  2、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的管理

  3、一、二、三类医疗技术分级、准入、实施和中止的管理

  4、医疗技术风险和损害预案的管理

  5、科室新技术、新项目管理

  (八)医师资质管理

  1、依法执业和夜查房

  2、医嘱和普通处方权限和麻醉权限

  3、手术分级、有创操作、腔镜手术权限

  4、输血权限

  5、超声、心电、放射、病理报告资质权限

  6、抗菌药物权限管理

  (九)关键环节管理、危急值管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

  1、医疗不良安全事件上报

  2、关键环节管理

  3、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十)知情同意管理

  1、患者及其近亲属或授权委托人知情选择权利的管理

  2、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管理

  (十一)其他管理

  1、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的管理

  2、口头医嘱、医嘱及处方开具的管理

  3、患者病情评估的管理

  4、住院诊疗计划制定和评价管理

  5、患者辅助检查适应症和诊断结果分析及记录的管理

  6、患者出院记录书写和服药、营养和康复等指导的管理

  (十二)医疗登记本管理

  1、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登记本

  2、临床路径管理登记本

  3、科室安全(不良)事件登记本

  4、非计划再次入院/再次手术登记本

  5、新技术和新项目开展情况登记本

  6、科研、论文、著作、专利登记本

  7、业务学习与培训登记本

  8、疑难危重、死亡病例及多学科会诊登记本

  9、住院超过30天患者管理登记本

  10、出院病人随访登记存档

  11、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存档

  12、危急值及处理措施登记本

  13、POCT质量控制记录本

  二、重症医学科室管理

  1、重症医学科的布局、设备设施、人力资源配备管理

  2、重症医学科转入和转出管理,患者危重程度评估

  3、医护人员资格授权、再授权和理论和技能培训与考核管理

  4、多学科协作、联合查房和病例讨论的管理

  三、感染病科室管理

  1、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和上报培训管理

  2、传染病网络直报的管理

  3、传染病知识的防治和技能培训管理

  四、康复科室管理

  1、康复诊疗指南和规范制定的管理

  2、患者康复功能评估与治疗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早期康复介入管理。

  3、康复医师参与临床科室住院患者康复会诊和治疗的管理

  4、患者康复治疗的知情同意落实和康复治疗记录情况的管理

  5、康复治疗人员资质和理论与技能培训管理

  6、康复意外的紧急处置预案及培训管理

  7、康复训练的过程记录情况的管理

  8、康复治疗与效果的评定管理

  五、中医科室管理

  1、制定中医特色诊疗指南和规范,并开展培训的管理

  2、开展中医与西医会诊、转诊和中医特色三级医师查房的管理

  3、中药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的管理

  4、中药各个环节的质控和药物不良事件上报管理

  六、放疗科室管理

  1、科室诊疗科目核准与校验和放疗设备证件管理

  2、科室开展的放疗基本技术项目和人员培训管理

  3、科室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和资质管理

  4、科室放疗医师资格分级授权和再授权管理

  5、放疗讨论和知情同意管理,物理师参与放疗计划制定的管理

  6、放射治疗定位和计量的管理

  7、放射治疗患者随访管理

  8、科室操作规范和流程的落实及培训管理

  9、科室开展放疗效果评价和毒副作用评价的落实,并能开展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管理

  10、放疗设备的维护、警示标识、联动装置和知识培训的管理

  11、科室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和防护落实管理

  12、科室放疗应急管理、培训、场所监测和不良事件报告管理

  13、科室急救技术的技能培训和考核管理

  七、疼痛科室麻醉和疼痛科室管理(参考)

  1、麻醉复苏室管理

  2、麻醉复苏室转入、转出管理

  3、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

  4、麻醉医师再授权管理

  5、麻醉医师理论与技能培训管理

  6、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落实管理

  7、麻醉前病情讨论制度落实管理

  8、麻醉计划管理

  9、麻醉知情同意管理

  10、手术安全核查管理

  11、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管理

  12、麻醉效果评定管理

  13、建立术后、慢性疼痛、癌痛患者镇痛管理

  14、麻醉输血和自体输血管理

  15、麻醉质量评价管理

  16、科室疼痛评估、疗效评估和随访管理

  17、科室疼痛知识宣教和知情同意管理

  18、科室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预防和风险防范及培训管理

  八、药事管理(参考)

  1、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管理

  2、抗菌药物的采购和使用管理

  3、药品不良事件和药物损害的管理

  4、突发事件药事管理的应急方案

  5、药事委员会日常管理

  6、药品遴选管理

  7、药事专业技术人员配备管理

  8、药品采购供应管理

  9、药品质控的管理

  10、药品储存的管理

  11、“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

  12、急救备用药品管理

  13、药品调剂的管理

  14、制剂配制的管理

  15、静脉用药和肠外营养及危害药物的调配管理

  16、药品召回的管理

  17、药品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18、临床超说明书用药的监控和记录管理

  19、临床超常用药监控、预警和干预管理20、医师处方签样的备案管理

  21、患者自备药品的使用管理

  22、科室对不规范处方的干预管理

  23、调剂处方的四查十对管理

  24、发出药品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管理

  25、用药指导、用药咨询和用药交代的'管理

  26、处方点评和不合理处方干预的管理

  27、临床药师资质和配备管理

  28、药学查房、病例讨论、用药会诊和危重患者救治的管理

  29、开展临床用药培训和患者用药指导的管理

  九、检验科室管理(参考)

  1、科室检验项目设置和24小时服务能力管理

  2、急诊检验项目设置和报告时限管理

  3、科室危急值管理

  4、科室检验仪器管理

  5、科室新项目审批和实施管理

  6、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安全记录管理

  7、实验室分区、安全等级标识和门禁设施管理

  8、实验室人员安全防护管理

  9、实验室菌株和毒株的管理

  10、科室人员资质和授权管理

  11、科室检验报告准确性质控、签发和时限管理

  12、科室检验报告格式规范的管理

  13、科室检验试剂和校准品的管理

  14、科室检验标本采集、交接

  15、科室室内和室间质控管理

  十、病理管理(参考)

  1、科室人员资质和诊断医师资质管理

  2、科室技术人员分级授权管理

  3、科室病理诊断管理

  4、病理报告书写规范和时限管理

  5、病理诊断报告补充、更改和迟发管理

  6、细胞学病理诊断的规范和时限管理

  7、病理会诊管理

  8、临床医技沟通管理

  9、病理申请单的填写规范管理

  10、病理标本采集、送达、固定和交接流程的管理

  11、病理标本检查、取材和质控的管理

  12、常规病理制片、质控和记录管理

  13、术中快速冰冻诊断规范的管理

  14、科室特殊染色操作管理

  15、科室免疫组化染色规范的管理

  16、科室室间质控的管理

  十一、输血管理(参考)

  1、科室输血前核对管理

  2、科室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的管理

  3、临床输血质量监控和效果评价管理

  4、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实施情况的管理

  5、科室血液保障安全性评估管理和输血不良反应干预及改进管理

  6、输血知识培训的管理

  7、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

  8、科室参与疑难输血病例诊断、会诊与治疗

  9、科室用血计划、安全储血量和特殊用血管理

  10、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评价管理

  11、医院自体输血的管理

  12、医务人员输血管理

  13、输血申请审核登记和用血报批登记管理

  14、科室血液库存的管理

  15、科室输血相容性实验室检测管理

  16、科室室内和室间质评管理

  17、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

  十二、影像、超声管理、核医学、心电、肌电、脑电管理(参考)

  1、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和时限管理

  2、科室应急和急救措施管理

  3、科室图像质量评价活动管理

  4、科室重点病例和疑难病例管理

  5、科室设备场所检测、放射废物、警示标识和环评的管理

  6、患者和工作人员防护管理

  7、科室人员资质、授权和岗前培训管理

  8、实验室放射性核素和药物全程管理

  9、科室放射性核素登记文件管理和给药前的验证管理

  10、核医学科室工作场所分区、防护,放射性物质的储存和操作防护,辐射监测、放射性废物处理、上级部门环评检测管理

  11、科室诊疗规范和操作常规管理

  十三、高压氧管理(参考)

  1、科室制度、流程的培训和执行落实的管理

  2、科室氧舱安全管理、操作、医护常规的管理

  3、科室对进舱人员的安全教育的管理

  4、氧浓度控制管理

  5、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医嘱执行的管理

  6、患者心理护理工作的管理

  7、科室人员资质管理和应急管理

  8、科室医用氧舱校验的管理

  9、医用氧舱紧急意外情况的管理

  10、高压氧治疗质量评价管理

  十四、门急诊管理(参考)

  1、急诊专业设置合理,人员相对固定。

  2、建立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

  3、急救设备齐备完好,满足急救工作需要。

  4、急诊标志醒目,各窗口标志日夜明显。

  5、各种抢救设施定期检查,保持运行状态良好。

  6、加强门诊处方、门诊病历书写、各类申请单书写质量管理。

  7、提高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门诊病人满意度≥90%。

  8、门诊环境布局和诊疗流程合理,服务设施齐全方便。

  9、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

  10、加强急诊留观患者管理,急诊留观时间平均不超过72小时。

  医疗质量运营方案 10

  一、医院总体控制目标

  按章操作,依法执业,提高全员素质,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强化科室及个人的自主质量管理;优质、高效、低耗,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质量。

  二、监测指标

  监测指标由医疗(医技)质量与安全、护理质量、病案质量、医院感染管理、门诊质量和精神文明等部分组成,参与的部门有医务部、质控办、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门诊部、审计科、人事科、党办、医技科室等。

  1、各科室应执行岗位责任制,制定科室考核标准。

  2、严格执行疑难、危重、死亡、术前病例讨论等医疗相关制度,诊疗、护理技术规程;各种讨论记录认真,登记完整,及时规范。

  3、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科室总查房每周≥1次。

  4、各临床科室认真执行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生物制品管理办法;抗生素使用率≤50%。

  5、按照《安徽省病历书写规范(修订版)》书写各种医疗文书;执行卫生部《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甲级病案率≥90%,杜绝丙级病历。

  6、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7、基础护理合格率≥90%。

  8、医院感染现患率≤10%、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消毒灭菌率100%、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

  9、严格执行血液制品使用和管理规定,输血谈话签字率100%、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开展成分输血比例≥85%。

  10、各科药品收入比例控制在医院定额范围内。

  11、常规X线片阳性率≥50%,大型X线片阳性率≥70%;CT、MRI片检查阳性率≥70%。

  12、常规X线片优级片率≥40%,废片率≤3%。

  13、法定报告传染病率100%。

  14、投药出门差错率≤1/1000。

  15、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公示主要收费项目。

  16、各科监控前三位中医病种,16项控制参数综合评价指数≥1。

  17、各科合理用药监控评价前10位药品。

  18、新技术项目开展100%有明确的临床指征、19、综合满意度≥90%。

  三、监控措施

  重点落实首诊负责制管理、三级医师查房、危重病人管理、病例讨论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管理、有创治疗操作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病案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督查等重点环节管理和监控。

  1、环节监控

  1)科自查:各科室主任、护士长、质控员按照指标逐项对各组各个人进行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的考核,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作详细记录备查。

  2)院督查:医院督察组、相关职能部门不定期随机对全院医疗(医技)质量与安全、护理质量、医院感染管理、门诊质量和精神文明等情况进行督查并现场反馈、提出整改意见。

  2、终末监控

  医院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院性的质量检查,对医疗(医技)质量与安全、护理质量、病案质量、医院感染管理、门诊质量和精神文明建设等进行检查、总结成绩、找出差距,提出整改意见并奖惩兑现。

  四、效果评价

  检查总分为1000分。科室失分扣分到科室,个人失分由科室追究直接责任人;科室成绩作为科主任、护士长工作考核内容之一。每季度对质量检查情况作评估小结。并作为科室和个人的工作考核依据。

  五、信息反馈及缺陷讨论

  院督查结果认真记录并现场反馈;每季度的终末质量检查情况向各科室作书面反馈。对存在的医疗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要求有关科室限期整改。医院每季度对医疗(医技)质量与安全、护理质量、病案质量、医院感染管理、门诊质量和精神文明建设检查情况作分析、评估、总结。

  六、考评奖惩

  实行医疗护理质量考核量化分数与奖金挂钩制。丙级病历依据医院相关文件执行。

  医疗质量运营方案 11

  医院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用一种方法能够解决的,而是要求各职能科监督指导工作到位,考覈办法确实按照要求执行,才能真正达到医院各项工作处于质量不断控制、不断改进、提高的新局面,同时要医院的每个人明白:质量与效益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两条轮子,只注重一面就会使医院这辆车轮偏离前进的方向。希望大家携起手,肩并肩,为医院的事业发展再创佳绩。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院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实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目标,围绕“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发展思路,以创建三级中医医院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建设暨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为抓手,统筹协调推进学科建设,不断优化和提升服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医德好、技术精、服务优的医疗队伍。通过创建与达标活动,全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

  二、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内,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xx年版)》(以下简称〈实施细则〉),通过三级医院的创建和达标过程,实现医院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全面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全面达到国家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

  三、组织保障

  (一)创建组织:创建工作实行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医院职能部门及各科室各司其责的工作责任制。

  职责:负责收集各科室在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向工作小组报告;汇总各科室创建工作信息和资料准备情况,并以书面形式向工作小组汇报;定期查阅各临牀医技科室和职能部门的创建资料是否完整,指导完善创建工作资料台帐;定期向工作小组汇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做好正式评审前的申报、汇报材料以及所需的各种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

  (二)创建实施:全院各科室要根据医院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各阶段工作安排和要求,及时进行布置、落实;加大督促指导、检查考覈力度,做好创建任务分解以及创建计划的实施、自查整改、评审迎检工作;完善资料的收集、建册和归档工作。

  (三)分工落实:全院各科室在医院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成立创建工作小组,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具体负责下,责任到人,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本科室创建计划、医院阶段性工作安排及相关资料准备工作。

  (四)表率作用:医院党羣团组织要在创建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凝心聚力,羣策羣力,为创建三级中医医院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1月-3月)

  1、医院召开全院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布置实施方案、各阶段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调动全院职工积极性、步调一致,上下齐心,通力合作,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使全院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创三级中医医院关系着医院的前途和命运,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建活动中。

  2、将“学科建设暨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与创建三级中医医院紧密结合,全院各科室按照医院创建实施方案、各阶段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创建工作计划与落实措施,召开条口、部门、科室会议,组织学习《实施细则》及医院实施方案,做好层层宣传发动,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信心。

  3、宣传科要根据阶段性的创建工作重点,多形式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创建氛围。

  4、对照《实施细则》和核心指标,对目标任务和分值进行细化、分解,并落实到分管院长和责任科室、责任人。

  5、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办公室和全院各科室,要结合医院阶段性工作和具体情况,及时召开各类专题会议,适时研究、分析,制定工作策略。

  6、各科室从现在开始应注意收集创建工作软件资料,逐步完善创建台帐。

  (二)学习准备阶段(20xx年4月-8月)

  1、重点组织全院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掌握《评审标准》和核心指标的各个要素,按照要求,逐条落实,做好医护质量、安全及科室管理工作。

  2、参观学习,选择近两年新申报成功的三级中医医院参观取经,学习好的做法和工作经验,加深对评审标准的'进一步理解。

  3、邀请上级医院专家进行医院分级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指导我院的创建工作。

  4、创建办公室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创建计划和工作日程表,并按进度逐项实施。

  5、编辑《科室(病区)主任管理手册》,按要求认真填写。编辑创建三级中医医院职工《应知应会》手册,组织人人学习。拓展“学科建设暨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工作内涵,按时间节点完成工作计划。

  6、责任领导或责任人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实施细则》和核心指标内容、医院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梳理创建工作思路。结合科室管理职能,逐条比对,找出差距,落实措施,做好自身及分管科室的创建工作。

  7、院主要领导与各部门、各科室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布置实施创建方案中各阶段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调动全院每一个职工的积极性,步调一致,上下齐心,通力合作,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

  (三)查找问题阶段(20xx年9月-12月)

  1、责任领导和责任人要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标准和要求,以及“二甲”复审时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逐条比对,找出差距,研究和解决难点问题,把本科室、本专业要求的全部标准认真分析、责任到人。尤其对差距较大的项目,要有专人负责,限期整改。需要院部解决的问题或项目,要列出问题清单及解决建议和意见,由分管的职能部门汇总,报创建办公室。

  2、责任领导或责任人对照《实施细则》和核心指标,认真梳理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形成书面报告。

  3、创建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创建办召开会议,了解创建工作情况,以及需要医院帮助和支持的工作。

  4、创建办公室负责督查、协调各科室创建工作的落实情况,收集需要由医院帮助解决的困难及问题,反馈整体工作进展情况,做好申报资料的汇编。

  5、围绕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和“学科建设暨服务质量提升年”工作,开展自查,

  6、创建领导小组根据自评结果、医院阶段性工作及具体情况,适时召开会议研究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四)整改提高阶段(20xx年1月-6月)

  主要工作内容:逐条整改查找出来的问题;完善各种文字软件材料和台帐;检查科室《管理手册》的填写情况;进行创建工作应知应会考试考覈。

  1、主要任务

  (1)对照《实施细则》和核心指标要求,初步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

  (2)创建工作组了解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对照标准找准存在差距,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举措。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抓好每月工作重点和检查考覈。

  (3)全院各科室要加强培训学习,使每位职工掌握自己岗位的工作要求和评审标准,并自觉按照规范严格执行。

  (4)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做到每月有重点,每月有检查,每月有改进,并在做好本部门达标工作的基础上,还要负责分管范围内科室的专业达标工作,加强指导和支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力争每一个项目达标不失分、少失分。

  2、具体措施

  (1)全面建设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中医医院文化,构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统一全院干部职工的思想,秉持“弘扬中医药文化,为百姓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倡导“传承、创新、厚德、济世”的中医医院院训,打造“精、诚、仁、和”的中医医院精神,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立足岗位,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完成创建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2)实施规范管理。重点抓好法律法规、岗位职责、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的执行,医疗护理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及终末质量的管理,医院感染控制、输血及医疗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及时记录,努力提高内涵质量。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诊疗护理规范与常规,认真落实《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及《医院工作制度》。

  (3)完善医院三级质量控制组织机构并认真履行职责。各级质控组织要充分履职,认真开展质控活动,质量记录要反映出计划、实施、控制、评价、反馈、改进的全过程,尤其要反映出环节质量的控制过程、质量的持续改进近程;充分发挥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疗设备、药事、医院感染、教学、科技等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和作用;科室质量管理的重点是充分发挥质控小组的作用,明确分工,落实职能,协助科主任把好质量关,确保内涵质量达到标准。

  (4)加强细节管理,强化零缺陷意识,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全院各职能部门、各科室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加强细节管理,强化人人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做细、做实、做严各项工作。加强基础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要把缺陷管理作为最基础的管理手段,逐步形成“零缺陷”的常态管理模式。要以查找缺陷为手段,以整改缺陷为目标,持续提升院科二级管理水平。

  (5)强化中医药特色内涵,统筹协调,推进学科建设。中医药特色及优势是我院发展的长期战略,各科室各学科要以创建三级中医医院为契机,围绕《实施细则》和核心指标,对照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测评,提出本科室本学科的规划、发展中医药特色的规划、深化内涵建设的规划,并落到实处。以加快推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促进医院各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6)强化培训,提高整体素质。认真落实“三基三严”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专科医师培训及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学习,切实抓好行风整治和民主评议工作,强化全体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依法行医,规范执业的意识和能力。

  (7)开展优质服务和诚信、志愿等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全院干部职工要以创建三级中医医院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改善服务方式,重视对出院病人回访、病人意见箱、12345投诉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落实措施、持续改进,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人性化医疗服务。

  (8)加强财务管理,改善基础保障设施。认真落实三级中医医院财务管理和信息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住院环境、后勤配套实施的改造,完善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着力为病人及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就医和工作环境。

  3、工作要求

  (1)全院各科室要对照《实施细则》和核心指标,把本科室、本专业要求的全部标准排项分析,逐条落实。各科室、各专业无权放弃任何一个项目的分值。

  (2)全院各科室要认真执行落实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及医院工作制度,按照分级管理要求,实施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重点抓好法律法规、岗位职责、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的执行、医疗护理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及终末质量的管理、医院感染控制、成份输血及医疗安全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要及时记录,提高内涵质量。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要长抓不懈,保证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行政后勤部门保证为临牀提供优质的服务。

  (3)各级质量管理组织要充分履行职责,认真开展质量管理活动,质量管理记录要反映出计划、实施、控制、评价、反馈、改进的全过程,尤其要反映出环节质量的控制过程、质量的持续改进过程。

  (4)强化“三基三严”培训,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考覈及徒手心肺复苏要人人达标。

  (五)督导检查阶段(20xx年7月-12月)

  分成五个组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督导检查。分组情况如下:

  1、内科系统考评组:佘德军同志任组长,李健同志任副组长。负责内科系统创建工作的督导、检查、评估和奖惩建议工作。

  2、外科系统考评组:秦峯同志任组长,宋扬同志任副组长。负责外科系统创建工作督导、检查、评估和奖惩建议工作。

  3、医技考评组:徐小平同志任组长,吴德平同志任副组长。负责医技、药械系统创建工作的督导、检查、评估和奖惩建议工作。

  4、护理系统考评组:王维翠同志任组长,张顺凤同志任副组长。负责护理系统创建工作的督导、检查、评估和奖惩建议工作。

  5、综合考评组:吴绍钦同志任组长,周晓霞同志任副组长。负责行政职能部门创建工作的督导、检查、评估和奖惩建议工作。

  6、创建工作小组和办公室汇总督导工作报告,并向领导小组汇报。

  7、召开创建工作汇报会。创建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办公室召开会议,听取5个考评小组的考评结果汇报,研究分析创建工作阶段性开展情况,提出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和措施。

  医疗质量运营方案 12

  一、活动主题

  强化环节质量控制持续提升服务品质

  二、活动时间

  11月1---11月30日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成立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月活动领导小组

  四、活动内容

  (一)继续推进“三基三严”训练。

  于11月9日安排医院全体医、药、技人员进行“三基”知识考试,保基础、促质量、提水平。

  (二)病历评比展评。

  时间:11月5日---11月30日

  病历检查评比方法:

  1、以《市第三人民医院病历检查评分表》为主,并增加单项否决项。

  2、本次展评病历形式(项目)占40分(如首页、病程记录时间、阶段小结、抢救及死亡记录等),内容占60分(如现病史、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三级查房、治疗及手术记录、各种协议书等)。

  3、本次病历检查评比活动,所抽取6-10月份出院病历。每个科室提供5份出院病历,每个专业提供的病历应是该专业前五位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的病历为首选。

  4、由医院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各委员,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卫生厅住院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卫生厅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进行评比。

  (三)各级医师规范查体大比武。

  时间:11月12日---11月18日

  参加人员:所有医生

  1、评委从外院聘请,采取五名评委均分制。

  2、竞赛选手从体格检查中、心脏检查、胸肺检查、腹部检查、头颈部检查、背部四肢检查五项中随机抽取一项进行比赛。

  3、每场次有两位选手同时比赛,比赛时间为15分钟,超时实行倒扣分。

  (四)深入开展我院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工程。

  1、首先安排优质护理服务专题讲座,于11月第一周请护理学老师讲课,目的是规范护理行为,深入了解现阶段护理工作的进展,更好的落实优质护理服务。

  2、安排各科室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到优质护理病房观摩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护理服务,如:入院护理、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对危重病人的管理;出院护理等,时间安排在第一周。

  (五)严抓护理不良事件跟踪、分析、反馈等管理,减少发生机率。

  为了达到警示教育护理人员,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目的,护理部将于11月第二周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召开会议,请资历高、阅历丰富的.护士长轮流对科室曾经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案例分析、总结,查找归因,在会议上进行警示教育。

  (六)根据不同科室的专科特色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

  于11月第三周进行规范护理行为理论与操作考试,理论考试内容根据专科特色出题。操作定为:无菌技术操作、接待新入院患者两项内容。

  (七)处方质量书写评比。从专家库抽取专家对6-10月份处方进行点评,每人抽取处方20张进行评选。

  (八)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交流座谈会,让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较高的科室做经验交流。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模范医师评比,针对6-10月份各手术医师每人10份病历进行抽取点评。

  (九)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经验交流会,并对个别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进行跟踪、随访。对报表质量高的个人给予奖励。

  五、活动总结表彰

  本次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月活动设一等奖奖金500元,二等奖奖金300元,三等奖奖金200元,优秀组织奖奖金300元,优秀个人奖奖金100元,各奖项名额等整个活动结束后报院长办公会决定。

  医疗质量运营方案 13

  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充分展现全市卫生系统精神风貌,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患安全为目标,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认真查找和解决医疗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质量、提高水平,努力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活动范围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心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将各类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活动范围,实现医疗卫生系统全覆盖。

  三、工作目标

  (一)加强班子和制度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卫生行政管理政策,着力解决综合管理中存在的水平不高、管理涣散、制度缺失、政令不通等问题,实现医疗单位纪律严明、管理严格、政令畅通、心齐气顺的目标。

  (二)加强和规范质量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医疗服务核心制度,着力解决医疗卫生管理中存在的规范不严、操作不当、质量不高等问题,实现医疗单位规程齐全、照章办事、按规操作、合理诊疗的目标。

  (三)加强行风建设。全面落实行业监督防控制度,着力解决药品和医用耗材购销不规范、医疗环境较差、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实现医疗单位药品购销规范、诊疗环境优化、服务态度明显好转的目标。

  四、工作内容

  (一)加强班子建设,提升管理能力。一要明确责任。院长是医院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坚持正确的政绩观。院长要尽量减少临床专业技术服务,以主要精力加强和改善医院管理、维护公益性质。二要强化考核。院领导要定期研究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服务态度等工作,确立质量与安全工作重点目标,组织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持续改进措施。要建立科室每周一次、医院每月一次的`医疗服务质量讲评分析会,查摆问题、分析原因,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三要加强督导。要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意见;要结合医师定期考核、医务人员医德考评等,建立医院及其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公示制度。院长重点要体现在“接地气”上。

  (二)健全工作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要整章建制。各级医院要根据职责分工,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省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实施细则》及医院建设标准、医务人员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新医改政策要求,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二要规范操作。在具体工作中要严格依法执业,行为规范。三要严格奖惩。要根据相关制度制定具体的违规惩处规定,引导约束全体医务人员按章办事、按规操作,并建立长效机制,扭转因制度不落实、执行不力而引发医疗安全隐患等问题。

  (三)规范医疗行为,消除安全隐患。一要严格落实各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度。坚决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医院核心制度。二要加强重点环节质量控制。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点加强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新生儿室、内窥镜室等部门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加强医疗技术和人员资格准入,严格对大型医用设备、介入技术、人工关节等高新技术的准入和临床应用管理,维护患者安全,坚持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因病施治。三要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营造关爱患者的氛围。临床护理工作要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中,倡导微笑服务,努力营造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尊重病人、帮助病人的氛围。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强化分级护理质量管理,切实落实基础护理和危重症病人的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健全护理业务培训制度,强化护理人员“三基三严”训练与考核,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四要开展专项活动。各级医院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引进,大力发展重点学科。要开展以卫生政策学习考核、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演练、医疗文书书写、科研成果展评等为内容的岗位练兵活动,提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各县区卫生局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理论测试、督查考核、专家点评、突击演练、满意率调查等活动,检验质量大提升活动的成效。五要采取切实措施,努力降低次均医疗费用。全市各级公立医院要以20xx年次均住院费用为基数,做到零增长,并采取综合措施,降低药占比,努力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一是要继续执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二是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基本药物使用率。三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率不得低于15%,二级医院不低于30%,基层医疗机构不低于80%。新农合患者目录内药品使用率市级三级85%以上,市级二级90%以上,县级医疗机构95%以上;目录内诊疗项目使用率市级医疗机构比例80%以上,县级达到85%以上;三是继续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费用限价管理;四是开展预约诊疗、错峰服务、延长专家门诊时间等具体措施,使患者的就医感受明显好转。

  (四)加强学科建设,注重人才培养。一是强化学科管理,加大学科资源投入,增加临床绩效。加强单位和科室重点学科管理,建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明确人员分工,制定学科规划和具体措施,建立医疗、教学、科研、财务、质控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等相关档案。加大经费和设备投入,单独设帐,加强学科带头人经费使用自主权,建立经费管理监督审计制度,确保经费按计划使用、支出合理规范。鼓励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提高诊疗水平,临床绩效逐年增加。二是强化梯队建设,培养后备人才,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学科带头人的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和学术水平。深挖后备学科带头人的发展潜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梯队结构合理。建立横向人才培养制度,学科内每年派出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加大人才储备。明确学科发展方向,使其能够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鼓励联合攻关课题,争取国家和自然基金课题,每年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杂志发表的论文,每两年有市厅级进步二等奖1项以上。科研成果能够被广泛推广,对学科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五)强化防控机制,改进行业作风。深入开展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加快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省统一实时监控软件的安装运用,加强廉洁风险防控,全面提升医院管理和行风建设水平。一要加强财务管理。要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原则,医院一切财务收支必须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严禁医院、部门、科室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重大项目必须经集体讨论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实行分级负责,责任到人。要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在显著位置通过多种方式(如电子触摸屏、电子显示屏、公示栏、价目表等)公示医疗服务价格、常用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二要加强物资管理。加强药品、材料、设备等物资的管理,严格实行医院成本核算制度,堵塞漏洞,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材料消耗。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关于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管理规定,严禁擅自网下采购。三要加强收费管理。严格执行住院患者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将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告知患者。患者出院时,提供详细的总费用清单。要接受患者价格咨询和费用查询,如实提供价格或费用信息,及时处理患者对违规收费的投诉。要完善医疗服务项目的病历记录和费用核查制度,定期对患者费用进行核查,病历没有记录的医疗服务项目不得收取费用。四要加强行风督查。充分运用卫生系统典型案例教育警示医务人员,自觉抵制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坚决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不断增强遵纪守法自律意识。坚持合理检查、合理诊断、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进一步完善行业监管制度,严格医疗服务行为监督。加强医患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处理化解矛盾和纠纷。

  (六)开展创建活动,弘扬医院文化。通过一系列创建活动,使医院形成“优质、奉献、诚信、创新”的浓厚氛围。一要开展优质服务创建。具体为:加强窗口服务管理,创新窗口便民方式,配备相当工作力量,提高窗口工作效率,缩短患者等候时间。科室楼层合理分布,标识指示规范清晰、醒目易懂。内外环境整洁、舒适,服务诊区安全、温馨。服务态度良好,语言文明规范,不说服务忌语,坚决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落实“首诊负责制”和“首问负责制”。提供双休日办理出入院手续服务,新农合患者大病保险实行出院即报。二要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具体为:抓好医疗安全责任制、生产安全责任制、治安消防安全等责任制的落实,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强化治安防范工作,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治安防范工作的力度,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措施,突出抓好门诊、财务、药品、剧、仓库、微机、配电室等重点部门的管理。根据公安部门要求,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加强内部保卫工作,建立健全保卫组织,二级以上医院全部设立警务室,提高保卫人员素质,配齐器材和设备。积极配合公安部门综合治理医院周边环境,防止和及时处置“职业医闹”,确保医院正常工作环境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

  五、实施步骤

  (一)工作部署阶段(20xx年12月)。

  市卫生局制定下发方案,全面安排部署。各县区卫生局和市直各医疗单位根据市卫生局的安排,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特别是针对服务态度不好、服务质量不高、患者意见大等问题要制定具体奖惩措施,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0月)。

  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制定实施细则,全面落实活动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要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各县区卫生局和市直医院要及时将各医疗机构活动开展情况以工作信息形式报送市卫生局,每月至少报送一次。

  (三)督导检查阶段(20xx年11月)。

  各县区卫生局对本辖区开展医疗服务质量大提升活动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医疗质量服务提升活动落到实处。市卫生局将组织力量,对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质量大提升活动进行全面考核测评,同时纳入对县区和市直单位考核目标。

  (四)总结交流阶段(20xx年12月)。

  各县区卫生局要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公布检查和评价结果,促进医院管理评价制度和医院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市卫生局将对全市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通报。

  六、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大提升活动的组织领导,各县区卫生局成立医疗服务质量大提升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辖区医疗服务质量大提升活动的指导、评价和监督检查工作。各县区卫生局要按照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结合辖区实际情况,负责本辖区活动的具体实施,并定期向市卫生局书面报告活动进展情况。各医院要成立医疗服务质量大提升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负责本单位活动的具体实施。

  (二)深化活动内容。各县区卫生局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落实质量大提升活动方案,积极拓宽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创新活动举措,使服务质量大提升活动从阶段性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常态管理轨道。

  (三)强化责任追究。探索建立加强医院监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避免或减少投诉上访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体制机制,落实跟踪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追究责任人、责任科室和相关领导的责任,促使医院服务态度明显改进,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四)树立行业典型。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注重树立和宣传行业先进典型事例,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弘扬医疗卫生行业职业精神,进一步提升全市卫生系统的良好形象。

  医疗质量运营方案 14

  为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内涵,保障医疗安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上级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增强全体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提升质量安全意识、规范诊疗意识,进一步强化核心制度的执行、诊疗环节的衔接、安全目标的管理,努力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二、活动范围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三、活动内容

  为确保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取得实效,20xx年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将重点开展核心制度执行、“三合理”规范落实、急诊能力建设、院感防控、医疗安全防范等5个专项行动(详见附件)。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制定下发《张家港市20xx年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召开专题活动部署会议。

  (二)组织实施阶段

  1.各医院按照统一部署,全面开展医疗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真组织自查,以查促建,纠建结合,不断提升医疗质量。

  2.市卫计委组织对各医院活动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对于工作开展得力,工作成效明显的单位进行表扬,对于工作不力,医疗质量差的单位通报批评,检查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三)总结提高阶段

  各医院总结活动成效,20xx年x月15日前以电子版形式报市卫计委医政科。市卫计委将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并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探索建立提升医疗质量的.长效机制。

  五、活动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医疗质量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核心,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直接关系群众的生命安全。各医院要充分认识提升医疗质量的意义和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强化职责分工,明确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好医疗质量提升行动。

  (二)认真贯彻落实,务求工作实效。各医院要结合实际制订具体方案,20xx年x月18日前报市卫计委医政科。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不断细化工作措施,分步骤、分阶段达到各项目标,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探索长效机制,做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各医院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各种规范,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改进工作方法,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运营方案 15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及改进措施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强我院的医疗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我院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强化医疗质量。

  一、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1.加强医德医风和医疗法规、规章制度教育,使全院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尽量满足病人需求。建立健全医患纠纷预防处置机制,责任到人。加强医患沟通,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随时告知并签署相关书面材料,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原则。

  2.加强病例文书自查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病案质量责任落实到个人,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全面提高医务人员义务素质,切实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组织管理,保证医疗安全,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

  3.推行医疗安全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由全体职工参加,充分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物权法》中医疗部分,分析医疗安全形势,讨论典型案例,相互交流管理经验、吸取教训,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管理制度,对医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培训。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随意使用抗生素,以及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和试探性用药,对病毒性肺炎和一般感冒使用抗生素

  2.医患沟通存在矛盾,如沟通不力,沟通不足,沟通不全面,所谈内容不做全面考虑,漏洞较多,为纠纷留下隐患。

  3.时有出现拒绝病人情况,私自转走病人,以及不按时上下班,出现工作脱节现象

  4.医院的各项设施设备比较落后,有很多业务无法开展,只能看小病等。

  三、改进措施

  1.严格执行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以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做到依法执业,行为规范

  2.严格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管理,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提高医师的基本操作机能

  3.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重点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4.自觉维护病人的权利,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5.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用语,严禁出现生、冷、硬、顶、推、现象。

  医疗质量运营方案 16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国卫医发〔2021〕27号)要求,巩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积极成果,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十四五”期间,高举公益性旗帜,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设置为引领,以学科、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医学教育、临床科研、医院管理提升为重点,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指数为标尺,促进自治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再上新台阶。通过打造一批医疗质量过硬、医疗服务高效、医院管理精细、满意度较高的公立医院,推动自治区公立医院整体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到2025年,初步构建与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新需求相匹配,上下联动、区域协同、医防融合、中(蒙)西医并重、优质高效的公立医院体系,为落实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二、重点建设行动

  (一)建设高水平公立医院网络。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在“十四五”时期围绕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含区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设置和管理工作。实施“千县工程”旗县医院能力建设和旗县级中医(蒙医)医院综合能力提升项目,补齐旗县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短板,逐步实现旗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有效落实旗县医院在旗县域医共体的龙头作用和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全面实施中医药(蒙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开展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中医特色重点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等项目建设,促进中医(蒙医)医院特色发展,发挥中(蒙)西医协同引领作用。到2025年,在自治区东部、中部和西部布局建设3-5个专科类和综合类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在赤峰市、通辽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建设以肿瘤、神经、心血管、儿科、呼吸和创伤、中医(蒙医)等专科为重点的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持续推动盟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千县工程”试点和中医药(蒙医药)综合能力提升项目支持的旗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形成国家级、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为骨干,高水平盟市级和旗县级医院为支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为载体的高水平公立医院网络,在疑难疾病、重大疾病、重大疫情的医疗救治、大数据集成、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协同作用,带动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建设临床重点专科群。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诊疗需求为导向,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百千万工程”,围绕特色专科、平台专科、薄弱专科,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支持肿瘤、心脑血管、老年健康、精神心理、儿科、妇产、传染病和口腔等薄弱领域重点专科建设,加强中医(蒙医)优势专科建设,提升中医(蒙医)内涵和疗效,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为开展先进医疗技术、高难度手术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提供支撑。到2025年,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区的临床专科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国家、自治区、盟市、旗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临床重点专科群,全区专科医疗服务能力和同质化水平显著提升。

  (三)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深化医教协同,强化医院教学和人才培养职能,对接医疗技术、临床科研、医院运营等不同领域人才需求,加快公立医院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稳步推进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支撑相应高水平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支撑公立医院实现医防融合。建立符合中医药(蒙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中医药(蒙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医(蒙医)疫病防治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中医(蒙医)疫病防治队伍。优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形成专科发展互相支撑、专业结构配比合理的人才队伍。加强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才培养,尤其要加强负责医院运营、信息化建设、经济管理等精细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到2025年,基本建成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专业技术和医院管理人才队伍。

  (四)建设“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将信息化作为医院基本建设的优先领域,推动二级以上医院5G网络建设;建设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信息平台,开展智慧医院分级评估工作,积极开展预约诊疗、互联网诊疗、电子处方流转、远程医疗等服务,到2023年,呼包鄂乌四市完成医学影像、医学检验信息系统和质控平台建设,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互认;2022年三级医院、2023年二级以上医院落实“平安医院”创建数字化建设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公立医院加快应用智能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治疗系统等智慧服务软硬件,提高医疗服务的智慧化、个性化水平,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落实国家和行业信息化标准。到2022年,全区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平均级别分别达到3级和4级,智慧服务平均级别力争达到2级和3级,智慧管理平均级别力争达到1级和2级,能够支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到2025年,建成一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智慧医院,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形成,医疗服务区域均衡性进一步增强。

  三、能力提升行动

  (一)实施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加强各级质控中心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十八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不断巩固。以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为指引,推进目标管理。实施手术质量安全、病案内涵提升等相关专项行动。推进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病案首页、医学名词、疾病诊断编码、手术操作编码实现“四统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加快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建设,鼓励医院利用信息化技术扩大处方审核和点评的范围,合理诊疗和合理用药指标不断改善。公立医院通过国家级、自治区级临床实验室室间质评的项目数和通过率持续提升,不断推进检验结果互认和检查资料共享。认真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工作,落实依法执业主体责任。

  (二)实施患者体验提升行动。推动公立医院“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2022年底全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要建立患者综合服务中心(窗口),推进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疾病预防、预约诊疗、门诊和住院等一体化服务,形成公立医院医防融合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及满意度。持续健全预约诊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多学科诊疗、日间医疗服务、合理用药管理、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管理等医疗服务领域十项制度,2022年底前全区三级公立医院预约诊疗平台要全部接入盟市健康信息平台;中医(蒙医)医院推进“治未病”健康服务提升工程,深入实施“方便看中医(蒙医),放心用中药(蒙药)”行动,医疗服务指标持续改善。建立针对疑难复杂疾病、重大突发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的救治与管理制度,形成患者接诊、治疗、转诊、管理的科学流程。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要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等五大救治中心建设,构建快速、高效、广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以医联体为载体、以信息化为支撑,不断增强医疗服务连续性,将患者安全管理融入医院管理各个环节,实现持续改进。做好医患沟通,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机制。

  (三)实施医院管理提升行动。提升医院内部管理规范化水平,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凝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医院先进文化。明确公立医院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落实各岗位工作要求和重点任务,形成分工明确、密切协作、高效运行的管理体系。提升医院管理精细化水平,建立基于数据循证的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设耗材和药品入销存、物价、特殊医保提示、项目内涵、基本药物提示等全链条信息管理体系,实现闭环管理。以大数据方法对医院病种组合指数、成本产出、医生绩效等进行从定性到定量评价,提高效率、节约费用。探索医院后勤“一站式”服务,建设后勤智能综合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后勤管理的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降低万元收入能耗支出。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绩效管理、内部审计机制,规范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优化医院内部辅助性、支持性服务流程,促进资源有效分配和使用,确保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加强医院安防系统建设,提升医院安全秩序管理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

  (四)实施临床科研提升行动。持续推进“科卫协同”机制,积极争取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联合推进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评选工作、加大重点科研平台建设力度、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针对我区重点疾病,引进项目、引进技术,开展科技攻关研究,提升重点疾病中(蒙)西医协同诊疗能力。以领先学科建设为抓手,提升公立医院的科研能力建设,打造一批代表内蒙古的领先重点学科。围绕鼠疫和新冠肺炎等重点传染病、布氏杆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地方病及重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开展防控研究。积极推广科技成果与适宜技术项目,从多学科、多角度加强对外技术交流合作,广泛开展与全国各省市以及周边国家技术交流与合作。

  四、工作安排

  (一)启动阶段(2022年9月-10月)。自治区、盟市结合实际,制定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公立医院工作任务,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2年10月至2025年1月)。有计划、分步骤落实各项工作。各盟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辖区内有关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指导,并于每年12月底前向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报送年度工作情况。

  (三)跟踪评估。落实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指数并进行年度评估和总结评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以线上为主的方式开展评估,并以适当方式公布评估结果,持续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各公立医院要把握发展契机,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结合现状加强统筹谋划,明确阶段目标,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同步推进改革。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在抓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通过深化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问题。要大力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和医联体建设,解决分级诊疗体系和医联体建设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发挥绩效考核与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的协同作用,形成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合力。

  (三)做好总结宣传。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加强对工作成效的宣传,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各级卫生健康委要结合发展指数年度评估结果,对高质量发展的医院典型经验进行宣传推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公立医院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

  医疗质量运营方案 17

  为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20xx年卫生计生工作安排和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湖南省20xx-20xx年度提升医疗质量工作方案的通知》(湘卫医发[20xx]28号)、邵阳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邵阳市20xx年度提升医疗质量工作方案的通知》(邵卫计办发[20xx]3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提升医疗质量和水平,优化服务内涵,规范诊疗行为、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推动医疗机构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保障医疗安全,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二、工作范围

  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三、工作内容

  (一)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组织体系

  1、加大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建设。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各专业质控组织体系建设,以病理、检验、影像、医院感染、病案等专业为重点,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

  2.扩大室间质评项目数量和覆盖范围,提高检查、检验同质化程度,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3.加强远程会诊体系建设,推动远程病理和影像诊断,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下沉。

  4.加强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重视针对基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技术人员的能力培训和质量控制。

  5.加强住院病历及病案首页质量管理与控制,为推动信息化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二)分级诊疗管理工作

  1、明确分级诊疗职责。各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要求,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重点,强化“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清晰界定各级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工作职责。

  2、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各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相关疾病的诊疗规范和质控标准,突出全过程质量管理,不断提升诊疗质量安全水平,提高治疗效果。要强化临床路径工作落实,将临床路径管理作为规范诊疗行为、遏制过度医疗、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抓手,强化全过程质量管理,不断提升诊疗成效和质量安全水平。20xx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逐步推行按病种付费方式改革。

  3、落实医疗质量连续化管理。各级医疗机构要结合医师多点执业、对口支援等工作的实施,严格落实相关疾病入、出院和双向转诊标准。创新患者综合管理分工协作机制和门急诊服务工作机制,提升医疗机构门、急诊诊疗连续化程度,尝试优先安排熟悉患者病情的医师提供服务,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患者的治疗、转诊、报销等程序做到合理有序、无缝衔接。

  4、加强远程会诊体系建设。各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远程会诊系统,以推动病理、影像等专业远程会诊工作为基础,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水平和诊断质量,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下沉。

  (三)加强重点病种及医疗技术质量管理和费效比控制。各医疗机构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选择发病率、死亡率较高,费用负担较重的部分病种和医疗技术作为切入点,如:脑卒中、冠心病(介入技术、冠脉搭桥技术)、常见肿瘤性疾病(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儿童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髋膝关节置换技术、四级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等,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升诊疗质量,加强成本核算、过程控制、细节管理和量化分析,不断优化费效比。

  1.完善并落实相关病种和医疗技术的诊疗规范、临床路径、质控指标和标准,突出全过程质量管理,不断提升诊疗质量安全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2.研究建立相关病种和医疗技术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加强全过程成本精确管理,优化投入产出比,减轻人民群众不合理看病就医负担。

  3.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质控和费效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反馈。

  (四)加强日间手术质量精细化管理。开展日间手术的医疗机构要加强日间手术质量和精细化管理,保障患者健康权益。

  1.建立完善医疗机构日间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日间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和评估工作机制。

  2.制订并向社会公开本机构日间手术病种和技术目录,明确相关疾病日间手术的适应证范围、麻醉方式、主要风险和大致费用范围,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3.制订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加强日间手术病历管理。

  4.加强对接受日间手术的患者宣教和随访,保障医疗服务连续性。

  (五)提升县级医院和民营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1、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各医疗机构要将医疗质量安全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全面开展自查自纠,督导检查,强化依法执业,改善服务态度,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理顺工作机制,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

  2、加快医疗机构专科能力建设。各医疗机构要以麻醉、重症医学、影像、检验、病理、产科、儿科等专业为重点,加大专科能力建设,加强相关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适宜技术临床应用能力,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

  县卫计局制定实施方案,分解任务,启动20xx年全县提升医疗质量各项工作,召开提升医疗质量工作推进会。各医疗机构于3月15日前向县卫计局医政医管股上报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完善质控体系建设。各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和质控组织体系,明确人员和工作职责,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和质量督查,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2.加强远程会诊体系建设。各医疗机构要加强远程会诊体系的建设,利用远程会诊系统以推动医疗机构病理、影像等专业的开展,不断提高医疗机构的诊断水平和诊断质量,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利用率。

  3.分级诊疗工作试点。以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为抓手,实施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在3月底以前开展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县乡村分级管理体系建设及家庭医师签约服务日常管理试点工作。

  4.推进重点病种控费工作。各医疗机构对常见病、多发病要严格控制诊疗费用,加强成本核算、过程控制、细节管理和量化分析,出台具体措施,不断优化费效比。

  5.开展日间手术工作。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在3月底以前制订并向社会公开本机构日间手术病种和技术目录,明确相关疾病日间手术的适应证范围、麻醉方式、主要风险和大致费用范围。

  (三)总结阶段

  各医疗机构将今年提升医疗质量工作实施情况汇总材料于x月底前报县卫计局医政医管股。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卫计局成立由局长陈辉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提升医疗质量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分片联乡工作机制,具体负责所联单位的医疗质量提升工作。各医疗机构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和质控组织框架,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分解任务目标,明确责任分工,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要求。

  (二)强化工作措施。

  一是开展基层调研,出台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办法;

  二是注重发挥市、县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等专业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各医疗专业的质控检查,帮助医疗机构不断提升医疗质量;

  三是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人员和临床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意识,激发医务人员主观能动性;

  四是定期总结,开展经验交流。

  (三)加强舆论宣传。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疗质量改进先进经验的挖掘,对优秀案例进行宣传、公示或社会公开。采用多种媒体形式,开辟专栏、专刊、专题节目,扬正气,树标杆,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提高群众知晓度,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医疗质量运营方案 18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做好20xx-20xx年度提升医疗质量相关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xx〕765号)精神,依据《吴忠市关于做好20xx-20xx年度提升医疗质量相关工作实施方案》(吴卫计发〔20xx〕391号)和我市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持续推进《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xx〕33号)精神,以继续得到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紧紧围绕医疗质量保障、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努力提升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工作范围

  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开展,重点是一、二级医疗保健机构。

  三、工作内容

  (一)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组织体系,加强重点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要进一步加强质控组织体系建设,以医院感染、检验、影像、病案等专业为重点,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

  一是扩大室间质评项目数量和覆盖范围,提高检查、检验同质化程度,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二是加强远程会诊体系建设,推动远程病理和影像诊断等专业运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下沉。

  三是加强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重视针对基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技术人员的能力培训和质量控制。

  四是加强住院病历及病案首页质量管理与控制,为推动信息化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二)加强疾病分级诊疗过程中医疗质量连续化管理。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要求,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重点,强化“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一是标准统一,诊疗规范。制订并严格落实相关疾病诊疗规范、指南和临床路径,规范相关疾病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提高同质化水平。

  二是畅通机制,无缝衔接。依托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等工作模式,落实相关疾病入、出院和双向转诊标准,创新患者综合管理分工协作机制,打破疾病管理的机构壁垒。

  三是提升医疗机构内门、急诊患者诊疗连续化程度。创新对长期慢性病患者、复诊患者的门急诊服务工作机制,尝试优先安排熟悉患者病情的医师提供服务,提高患者疾病长期诊疗过程的连续化水平,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三)加强重点病种及医疗技术质量管理和费效比控制。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发病率、死亡率较高,费用负担较重的部分病种和医疗技术作为切入点,如:脑卒中、冠心病(介入技术、冠脉搭桥技术)、常见肿瘤性疾病(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诊疗技术等,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升诊疗质量,加强成本核算、过程控制、细节管理和量化分析,不断优化费效比。

  一是完善并落实相关病种和医疗技术的诊疗规范、临床路径、质控指标和标准,突出全过程质量管理,医疗保健机构不断提升诊疗质量安全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二是医疗保健机构研究建立相关病种和医疗技术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加强全过程成本精确管理,优化投入产出比,减轻群众不合理看病就医负担。

  三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质控和费效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反馈。

  (四)提升市级医疗保健机构和民营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水平。要以市级医疗保健机构和民营医院为重点,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一是强化市级医疗保健机构和民营医院依法执业意识,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理顺工作机制,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

  二是以麻醉、重症医学、影像、检验、病理、产科、儿科等专业为重点,加强市级医疗保健机构和民营医院专科能力建设。

  三是以介入技术、内镜技术和血液净化等诊疗技术为重点,加强相关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适宜技术临床应用能力,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五)鼓励市级医疗机构推进日间手术的开展。市人民医院应积极推进日间手术的开展,并加强日间手术质量精细化管理,保障患者健康权益。

  一是建立完善医疗机构日间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日间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和评估工作机制。

  二是开展日间手术的医疗机构制订并向社会公开本机构日间手术病种和技术目录,明确相关疾病日间手术的适应症范围、麻醉方式、主要风险和大致费用范围,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开展日间手术的临床路径,加强日间手术病历管理。四是加强对接受日间手术的患者宣教和随访,保障医疗服务连续性。

  (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管理。各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内部管理和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群众满意度。

  一是严格落实《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符合本机构的各项工作制度,依法执业。

  二是规范诊疗,诚信经营。杜绝对诊疗活动和医师业务技术进行夸大、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就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三是严格落实《基层医疗机构院感基本要求》,加强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为确保我市各医疗保健机构规范开展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提升医疗质量,卫计局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

  一是成立青铜峡市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中心,拟下设医疗、护理、院感、药事四个质控小组。四个质控小组负责指导各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拟定相关专业的质控工作程序、工作计划、质控指标;定期对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督导考核,完成季度和年度信息分析、结果汇总及上报工作;分析梳理相关专业存在的问题,拟定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

  二是从自治区聘请专家进行第三方考核、指导医疗质量管理各项工作。三是各医疗保健机构完善本机构的质控组织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实施各项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工作。通过各质控组织各项工作的实施,促进各医疗机构乃至我市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要根据卫计局统一安排,迅速启动,及时召开动员大会,传达会议精神,把活动精神传达给每一位医务人员,确保提升医疗质量相关工作各项任务指标有效落实。

  (二)组织实施阶段。各医疗保健机构要结合本机构的工作实际,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提升医疗质量相关工作,要突出重点、多措并举、积极创新、强化督查,特别是要开展“优质医疗质量示范医院(科室、岗位、个人)”创建活动,做到推进有力度、做法有特色、工作有亮点,确保提升医疗质量相关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总结提升阶段。各医疗保健机构要认真总结工作开展情况,并将总结报告(包括取得的成绩、突出的亮点及存在的问题等)及《市卫生计生委(局)提升医疗质量工作信息汇总表》(见附件1)于20xx年6月12和20xx年11月10日前,以纸质版和电子版上报我局。同时,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要及时总结工作中的亮点,积极培育典型,并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推广可取的'经验和做法。我局通过半年、全年不定期抽查,掌握全市工作开展情况,结合各单位问题梳理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并对工作突出的机构和个人进行表彰。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要成立组织,加强对落实提升医疗质量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定专人负责,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职责落实;要按照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本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计划,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与医改工作同步安排、同步推进、同步实施,抓好各项任务措施的贯彻落实。

  (二)明确目标,精心组织。要根据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和医疗质量最薄弱的环节,确定提升医疗质量相关工作优先领域,明确落实提升医疗质量相关工作重点内容,做到提出一项落实一项。对尚不具备开展条件的提升医疗质量相关工作内容,要纳入中长期工作安排,逐步努力达到提升医疗质量相关工作要求。鼓励各医疗保健机构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在提升医疗质量相关工作和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方面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做法和先进经验。

  (三)加强信息上报,加大宣传力度。各医疗保健机构要落实提升医疗质量相关工作有关情况,及时上报好经验、好典型,充分发挥互联网、微信等多种宣传方式的作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形成全方位、多角度、高密度的宣传报道态势,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整体医疗质量水平。

  (四)建立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要在落实提升医疗质量相关工作过程中,不断巩固成果,总结同时积极借鉴其他机构的好做法、好经验,结合医务人员、群众评价结果,不断调整和完善有关措施,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优化医疗环境,和谐医患关系,形成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医疗质量常态化、常规化。

【医疗质量运营方案】相关文章:

医疗质量控制方案12-03

医疗质量管理改进方案11-03

医疗质量管理实施方案11-17

医疗质量控制方案7篇12-03

医疗质量改进方案(通用6篇)10-15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通用10篇)07-12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通用9篇)05-19

医疗质量管理改进方案(精选5篇)11-18

医疗质量管理改进方案13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