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时间:2024-06-08 17:51:10 林惜 读后感大全 我要投稿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精选6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精选6篇)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1

  一、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解读

  著名的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曾说过:“游戏时人在儿童阶段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一件“严肃的工作”。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得是否好,关键要看孩子是否体现了自主性,是否成为游戏的主人并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而不是看一日生活时间表上是怎样安排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于儿童游戏越来越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重视,纷纷开展研究,探讨游戏的有关问题。针对幼儿园游戏严重存在“导演式”(幼儿在游戏中只是被动的适应者)的教师“游戏儿童”的现象,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在研究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自选游戏”、“本体性游戏”、“自由游戏”、“自主性游戏”等概念,并逐步在幼教界扩大影响。

  自主性游戏包括了所有的游戏,它是相对于幼儿园游戏不自主的现状提出的。曾经一度有不少幼儿园教师误认为自主性游戏,只在创造性游戏中特别是角色游戏适用,而其他游戏还是抓在教师手里。其实,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并无分类,我们不可能让他们感觉到玩角色游戏就可以随心所欲,而其他游戏则是教师教的游戏。这样势必会影响游戏教育作用的发挥。

  二、我眼中的幼儿自主性游戏

  (一)自主与规则

  有人以为在自主性游戏中儿童是绝对自由的,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儿童没有一点规矩,缺乏行为规范,教师面对放任自流的孩子,不知所措、困惑多多。让儿童在游戏中发展自主性,并不是不要规则,如果没有规则,儿童就不可能学会控制自我冲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由和规则本身就是相对立而存在的。这与“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通行”是一样的道理,关键要看规则的提出是否符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如果儿童认为规则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他们会学会遵守,而如果规则的提出不被儿童所理解,那他们可能很难接受或拒决接受,自主与规则是同步的,不同年龄班“自主”与“规则”的培养重点是不同的。

  (二)自主与指导

  以前我总是认为:自主性游戏教师是不能指导的,当儿童有了问题教师不敢去介入,惟恐别人指责又在“导演”,无法把握教师指导的“度”,这样势必就会削减游戏的教育作用。在游戏中,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指导游戏的主人。许多研究表明:有教师指导的游戏更能促进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儿童能力的发展。教师在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尝试的前提下,给儿童以适当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促进游戏继续延伸下去,而且能让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胜任感。

  (三)愉悦与教育

  关于游戏价值问题,我认为游戏就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儿童在游戏中既体验快乐,又获得发展。儿童就是在游戏成长的,游戏最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及发展的需要,儿童通过游戏获得快乐,在游戏中增长知识和经验,也在游戏中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因此,游戏的愉悦和教育的关系并不是矛盾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四)材料提供与儿童的需要满足

  在自主性游戏中常常会给教师带来这样的困惑:要让儿童在游戏中能自主地选择游戏的材料,就给儿童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让儿童随心所欲地想拿什么就拿什么,其结果是材料选了一大堆,儿童却表现出无所事事不能顺利地玩游戏。其实自主性游戏材料的提供并非越多越好,材料太多会使儿童兴奋并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儿童更倾向于玩独自的或平行的游戏,使同伴交往的机会减少。儿童的需要是不断增长的,我们不能毫无目的地去满足儿童的所有需要,当儿童出现了寻求新材料的动机时,适时地提供材料有助于满足儿童继续游戏的愿望;当儿童有了新的游戏主题时,恰当地提供材料可以激发儿童再次游戏的愿望,参加促进游戏主题的深入;当我们希望儿童能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尝试解决纠纷时,适当减少材料,促使儿童去面对挫折和失败,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及控制自我冲动。因此,可以将教师的教育意图渗透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上,让儿童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三、我的一点尝试

  建构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操作性强,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可创造性,有利于幼儿积极动手动脑,是促进幼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幼儿创造潜能充分开发的有效途径与手段。对于幼儿来说:幼儿每天能实际接触和感受到的教育莫过于生活,将建构游戏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形成相应的项目主题,系统地应用于建构游戏,便于幼儿接受,能促进幼儿主动建构的行为,并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提升创造力。对于教师来说:加入生活化的主题内容,对老师是一种挑战,需要老师系统地学习和理解,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预设适合大班幼儿的生活化内容,以顺应孩子的发展,以推进游戏的进程。在建构区游戏中开展生活化项目主题,对已有建构游戏进行再创造和再构建,不仅能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全方位的系统调整和接纳,在不断积累建构经验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预设和指导能力,实现双向推动。

  我的一些措施

  1、随兴趣点而创设

  幼儿对于自主生成、自主探索的游戏感兴趣,愿意调动全部的智慧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我们要追随幼儿,敏锐地觉察和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和即时需要,生成有潜在价值的建筑主题,把握教育契机。

  2、随探究点而创设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在瞬息万变的活动过程中提取顺应幼儿发展需要的探究点,并创设“立体”的游戏情境。

  建构区游戏还在日趋完善、持续着。作为融合全班大多数幼儿兴趣所致的游戏,每个幼儿都在参与着,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自得其所“玩中学、玩中获”。游戏充盈于身心,充盈于思想、情感中。一个全神贯注于游戏的幼儿是富有创造力的、自由的和快乐的。建构区中的自主性游戏的开展,既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发挥幼儿游戏的主观能动性,又冠之以教育的意义与安排,通过教师的巧运心智转化为幼儿的兴趣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2

  《学前儿童游戏》是我阅读率最高的一本书,今天和大家共读,我是带着一种分享珍爱之物的心情开始的。

  在我们幼儿园里,民间游戏和角色游戏是分别位于孩子们第一和第二喜欢的游戏类型。我们认真研究了邱学青的《学前儿童游戏》,依次对小、中、大班幼儿游戏特点进行分析,明确了民间游戏的种类、组织的方式、方法等,为我们实践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同时,我们还以此书作为理论指导我园特色“民间游戏”园本课程的研究,这本书提到了游戏分类为“规则游戏”和“创造游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解与实现也带给本人不一样的视角,在此基础上,我们才会在“游戏空间安排、游戏时间、游戏材料、游戏态度和游戏主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研究。比如,我们把游戏拓展到时了户外,包括操场、草地和跑道,同时优化了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在游戏活动中,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及废旧物,依据幼儿年龄特点有目的性地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把农村资源有效地运用于户外体育锻炼和早操中。民间体育区域将传统的民间游戏纳入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组织幼儿一起玩耍,让幼儿自主制定游戏规则,尝试创新玩法,使传统民间游戏得以传承并焕发出新的活力。本人边阅读边思考,结合自班的事例向大家分享感悟最深的几个观点:首先我们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其次注重游戏材料的使用细节;然后挖掘游戏材料的多种功能;最后梳理幼儿最喜欢的游戏类型。

  第七章中,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老先生,他指出玩具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是贫瘠的山区还是繁华的城市巷道中,总能看到孩子们手中把玩着各种玩具。正因为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才使得不论在何处,都会将那些大小不一、种类繁多的幼儿玩具罗列出来,无时不吸引幼儿的眼球,游戏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古代有投壶、蹴鞠等游戏,近代有那些打陀螺,打面包,捉迷藏,摔泥炮等游戏,现代的孩子则是手中玩着电子游戏和各种工艺反复的商品玩具了,显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没有不玩游戏的儿童,没有不喜欢玩具的儿童。令我印象颇深的还有第十一章:游戏观察指导。笔者根据自身实践的困惑,与幼儿游戏学习情况相结合,重点解读了教师应以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身份去参与游戏,帮助本人梳理如何更好的指导游戏,同时,重点学习了儿童行为观察描述的方法:实况详录法、日记式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样本描述法。

  总而言之,每天我都会和孩子们在约定的时间段进行阅读,由衷的希望自己的阅读习惯和热情也能给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期待孩子们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3

  飞跃发展的时代注定了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思想。俗话说的好“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近期我们和集中心幼儿园举行了教师读书活动。我选择了《学前儿童游戏》一书。这本书向我们全面介绍了儿童游戏的发展历程,游戏指导策略思想。书中的思想和理念就像一盏指明灯,指引着幼儿教师在儿童游戏教学的道路上更轻松有效的前行,着实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儿童游戏的开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著名的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曾说过:“游戏是在儿童阶段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说到做游戏相信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或者不愿意参加。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选择参加的活动,一个幼儿不喜欢的游戏是不可能很好的'进行的。因此我们在组织和指导游戏时,应该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遵循“整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整合性原则”,让幼儿游戏成为具“自然性和教育学”的活动。

  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游戏活动。无论走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你总会发现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一定会看到一群群游戏的孩童,听到一片片欢声笑语。

  游戏是快乐的。而快乐的游戏真的是任性自由,为所欲为的放飞自我吗?相信很多老师也会困惑。其实毫无原则的放任自由导致的结果是儿童没有一点规矩,缺乏行为规范,最终也没有玩出什么“花样”,那怎样才能教会孩子“会玩”有意义的游戏呢?通过这次读书学习后我认识到:让儿童的自主游戏绝对不是不需要规矩,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曾做过一次观察实验,在一次户外游戏活动中,我将幼儿分成两组,分别为每组准备了同样的圆环,一组幼儿自由玩耍,只见孩子们拿到圈后随便滚两次,跳两下几分钟后就变得无精打采了。而另一组我们设置了游戏规则一个圈单脚跳两个圈才能双脚跳,踩到空地就算失败。第二组孩子积极性很高,互相比拼,挑战比赛,遵守规则。事实证明有了规则的游戏反而让孩子们增添了更多具有挑战自我的那种快乐。

  至于自主性游戏,教师是不是需要指导呢?读书学习后我理解到,幼儿游戏发挥幼儿的主体性的同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样非常重要,而如何有效的指导幼儿游戏,那就要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了。在本书游戏指导方面我学到:积极鼓励幼儿勇于探索尝试,自己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或者同伴团结合作意识。在适当的机会给予科学的引导,不包办孩子的任务。及时对幼儿的成功给予鼓励,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增加游戏热情和游戏积极性。

  儿童游戏中如何为幼儿选择或者提供材料的问题这时候就特别重要了。这次的读书学习后,我发现其实自主性游戏材料的提供并非越多越好,材料太多会使幼儿出现无从选择,或喜新厌旧。在一次游戏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当孩子面前有很多材料时候孩子的整个游戏几乎都是独自在那完成,根本就没有和同伴讨论交流的意识,当然结果往往也很一般,没什么创意。其间教师的启发引导也很重要,记得那是在一次拼图游戏活动中,乐乐小朋友兴致勃勃的要拼一个机器人,他发现自己需要一个梯形做帽子。而正好此时已经没有梯形了?乐乐说:“老师能不能再给我找个梯形?”我看了看他,蹲下身笑着对孩子说:“梯形没有了,那你看这现有的图形宝宝能不能拼一个梯形呢?”孩子恍然大悟,几分钟后我发现乐乐已经用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平成的一个梯形帽子。所以教师的教育引导要让儿童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磨合中,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本次读书学习后,我摒弃了过去对儿童游戏不正确的的认识,将更科学的儿童游戏理念运用的现实教学中。比如建构区游戏指导。建构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操作性强,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可创造性,有利于幼儿积极动手动脑,促进幼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幼儿创造潜能充分开发的有效途径与手段。在开展建构区游戏之前:我会和幼儿一同讨论,确定好今天要玩的游戏主题。提醒幼儿进区规则。材料的提供方面我会尽可能提供各种材料,为幼儿提供想象创造空间,在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我会引导幼儿和同伴讨论商量,尝试改正。自己想办法而不是老师先说出解决问题方法,游戏过程后,我会和幼儿对今天的游戏成果进行分享,并及时给予鼓励。我的实践结果是:班级里的游戏活动越来好,孩子的参与热情高涨。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玩中获”。所以,建构区中的自主性游戏的开展,既尊重了幼儿的游戏意愿,又发挥了幼儿游戏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幼儿在快乐中进步成长。

  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终身学习才能不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这次的读书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我相信在儿童游戏指导活动中我一定会做的更好。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4

  最近在线阅读了《学前儿童游戏》第四章第三节自主性游戏,系统地了解了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概念与含义、特征与关系,深有感触。

  我们经常说的,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什么时间段的活动都是以自由游戏活动为主。难免有老师会质疑这样的问题:难道连幼儿上厕所、吃饭、睡觉也要以游戏来进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幼儿园可能就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地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了起码的行为规则和要求,培养出来的人也许会不适应小学的正规学习。而我们的这本书中提到自主有两个尺度:一是相对于客观状况、生活环境等外部强迫和外部控制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活动的权利与可能;二是相对于客观现实的`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的目标,坚忍不拔和有进取心。从这个概念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对自主性游戏理解的几大误区,比如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这也是我自己经常会走的误区。

  其实这样是与理论相违背的,因为从自主性游戏的特征来说,它又具有游戏计划的生成性;游戏环境的多样性;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游戏机会的均等性。而实践中不少教师认为:自主性游戏教师是不能指导的,当儿童有了问题教师不敢去介入,惟恐别人指责又在“导演”,无法把握教师指导的“度”,这样势必就会削减游戏的教育作用。对于我们心中的很多困惑,在这一章节中也有明确的解说,在自主游戏的几对关系中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指导游戏的主人。许多研究表明:有教师指导的游戏更能促进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儿童能力的发展。儿童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游戏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在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尝试的前提下,给儿童以适当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促进游戏继续延伸下去,而且能让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胜任感。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段话来总结我的感想: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对游戏活动能自主地选择、支配,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自主性。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在于如何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将教育目标、要求渗透进去,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孩子是今天的花朵,更是明天的太阳,作为我们来说,为了他们,我们做什么都值得,虽然这条路很漫长又迷茫,还看不到边,但是我相信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愿意这样前行,这就是我们的专业,我们的责任。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5

  最近阅读了邱学青写的《学前儿童游戏》一书,系统地了解了幼儿园游戏的一些理论、结构、分类,深有感触。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含义是什么呢?何为基本活动?基本也就是根本,具有基础的、本质的性质的性质,基本活动就是本质性的活动。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幼儿园所开展的活动本质上应该是具有游戏的性质。而游戏这个概念,似乎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提起它谁都知道,但游戏究竟是什么,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对于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这样几种错觉:

  1、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

  如果把“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解为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那就难免可能导致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以几个游戏名称来安排活动,就好像厨师烧菜时,每道菜都离不开盐一样。游戏作为调味品存在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而这些游戏活动之间可能都是没有什么本质联系的,它们是孤立的、分割的。

  这种理解只能达到形式上以几个游戏活动来填充主要的活动时段,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种做法相对于过去那种不重视游戏的现象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它仅仅是形式上给予了关注。

  2、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

  对“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错误理解有可能使各种活动都一味地去追求游戏的外在形式,追求热闹的场面,幼儿也许是感觉在玩,但活动目标的达成可能就会大打折扣。比如:在一个大班的主题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构思,把自己的想法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结果有不少幼儿选择了绘画这种形式,但从画面反映出来的水平只相当于对中班、甚至小班的要求。仅仅追求游戏的外在形式,而不从活动内容本身去考虑其游戏性,所得到的结果也许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幼儿园教育在促进儿童发展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3、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什么时间段的活动都是以自由游戏活动为主。难免有老师会质疑这样的问题:难道连幼儿上厕所、吃饭、睡觉也要以游戏来进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幼儿园可能就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地方,先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了起码的行为规则和要求,培养出来的人也许会不适应小学的正规学习。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6

  《学前儿童游戏》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成果,这本书对儿童游戏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都进行了整理、介绍,并对有关理论观点做了评述,表达了作者的游戏观念。全书共分为十三章,上、下两篇,上篇是一至七章,下篇是八至十三章。上篇主要是涉及观念层面的问题,下篇主要从实践的角度加以探讨。第一章论述了相关学科对游戏的看法,游戏的描述性特征和本质性特征,以及儿童游戏的性质。第二章运用了较为详实的研究成果来论述游戏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第三章较为系统、详细地介绍了游戏的理论流派,对每个理论流派都给予了简要的评价。第四章是对游戏分类问题的论述。游戏的分类直接影响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因此,对分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五章专门论述了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第六帐探讨了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这是必须要面对并搞清楚的话题。第七张关注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历程及发展趋势。第八章专章论述了幼儿园游戏的知道策略。第九、第十、第十一章则分别从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及游戏观察记录的角度,对第八章中提及的策略加以详细的论述。第十二章又在前面游戏指导策略的基础上,对各类游戏的指导提出了具体的方法。第十三章则是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游戏治疗作介绍,包括游戏治疗的理论及具体实施方法。

  游戏伴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游戏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现象,从小至年幼的孩子玩耍打闹,到成人的各种娱乐,甚至古稀之年的笑谈,无不诠释着它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广泛性及其独具的魅力,而游戏在儿童的世界中则更为普遍,对儿童的魅力更为独特。从繁华的都市到淳朴的乡村,从古朴的街巷到雅致的公园,人们随处随时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性质盎然地做着各式各样的游戏。正是孩子喜欢游戏,才使得无论是在哪里,都始终不忘将那些花样翻新、大小各异的儿童玩具展列其中,成为吸引孩子的最大亮点。游戏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古往今来,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没有不做游戏的儿童,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儿童。在时间上,游戏的历史与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古老而悠久,它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千百年以来,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和社会发展历史条件的'局限,游戏一直被认为是与儿童的学习、成人的工作不相融的,甚至是消磨时间浪费生命的活动。游戏慢慢开始成为人类研究的课题。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前儿童的游戏,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观点,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系统。

  在新形式下,为了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更好的哦诶样未来社会的人才,加强对学前儿童游戏的研究,实现对儿童游戏的科学指导和实施,已经成为教育界特别是幼教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新世纪来临之前,面对世界性提高公民素质的需求,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位置爱需要进一步确认,游戏的教育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经过长久的研究实践,我国广大的幼儿教师已从被动的教育实施者成长为积极主动的教师研究者。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相关文章:

学前班运动会游戏11-25

儿童节的游戏作文09-09

儿童节的游戏方案11-13

适合儿童玩的互动游戏05-08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03-09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试题及答案11-23

儿童户外游戏策划方案范文11-09

儿童节游戏活动方案05-12

学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发展特点分析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