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作文

时间:2022-09-23 18:21:19 关于怎样的作文 我要投稿

怎样写作文集锦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怎样写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怎样写作文集锦

  怎样写作文1

  三道关:字词、句子、篇章

  学字词、学句子、学篇章,这是写文章的基本功。基本功练好了,就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本功练不好,肯定写不出好文章来。

  要过好这三关,没什么窍门,只有两条笨方法:认真地读;好好地练。二者缺一不可,而前者又是基础。

  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在基本功还没练好、三关还没过时,必须选一些名家名作,认真细致地读。

  一个字、一个标点都不放过,一句话都不马虎。一定要做到透彻地理解;确确实实地、毫不含糊地理解字面意思,还要尽可能充分地理解字句里边含蓄的意思,以及文章的照应联系、结构层次。

  读一遍不懂,就再读一遍;该查的查,该问的问,不读透决不罢休。读透了,读熟了,该记住的东西就得记住,该学着用的词和句子就要自己写一写、用一用。

  总之,一定要把这篇文章嚼烂了,吃下去,消化掉,变成自己的。

  这样做,不免艰苦些,然而,古人说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吃苦中苦,难熬人上人”,不吃这点苦是不行的。

  不仅要读,我们还要时常尝试着去写。

  要写,就得严肃认真地写。起了稿,誊写清楚,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推敲琢磨,看看有没有哪个字或词用错、写错了,有没有哪个句子不通了、哪一段跟前后不连贯了、哪些话说得不恰当了,仔细推敲,咬文嚼字,认真修改,争取不断提高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

  然后,找同学互相改改,相信每认真改一次,都会有一个意外的收获。

  日积月累,作文水平肯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六个步骤:审题、命题、选材、构思、写作、修改

  审题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

  就拿近几年的考试作文类型--材料作文来说,一定要认真研读材料。不仅要多品读几遍,还要读懂,把握好材料主旨;然后筛选有效信息。

  筛选好信息后,紧接着就是命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足以看出,一个漂亮的题目对作文的成功是多么重要!

  命好题目后,就应围绕题目进行选材。选择的材料要紧扣题目、突出主题、代表性强。选材要严,要选取能够表达主题的材料,舍弃擦边的材料;选材要精,要选取典型的材料,舍弃一般材料;选材要巧,要选取新颖生动的材料,舍弃陈旧空洞的材料。

  选好材料,便轮到构思了。构思就好比列提纲,也算是打腹稿了。这时候,思路一定要开阔、清晰。想好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然后就该写作了。写作,只要前面的四点做到位了、做好了,就不怕写不出好文章来。

  最后一点便是修改。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许多作家也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写作过程中,不免会有一些笔下之误,或不当之处。待写好后,一定要认真修改,争取使文章再上一个档次。

  一篇成功的作文,一般要具备以下十点:

  命一个小俏的题目

  命题要做到新、小、俏这三点。新,顾名思义就是新颖,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小,就是说题目的范围要命得小一点,便于写得具体完整、短小精悍。俏,就是要命得像花季少女一样,亭亭玉立、花枝招展,让人一看就喜欢,便迫不及待地往下读。

  写一个迷人的题记

  题记不宜过长,百字以内为最佳。可引用名人名言,可组成排比、对偶句,也可化用历史典故、人物事件等。这样不仅可以点明主旨、升华主题、丰富内容,还能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吸引读者,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

  来一个崭新的形式

  作文,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写到了高中,总不能还是分三大段来写吧?!要勇于尝试一些新的形式,如:书信法、小标题法、日记法、报告法、启事法、倡议书法、说明书法、影视戏剧法、传奇演义法、故事新编法等等。只有如此,形式独特、写出新意,才能让人拍案叫绝!

  置一个严谨的结构

  写作文,一定要注意使之结构完整,首尾照应。结构严谨,不仅看起来美观大方;而且读起来意思明了,富有节奏感、音韵美。

  做一次大胆的创新

  “做人,重在求真;作文,贵在创新。”只有创新,才能精彩纷呈;只有创新,才能回味无穷;只有创新,才能赢得关注;只有创新,才能得到青睐;只有创新,才能赢得高分!大胆创新吧!成功一定属于会创造的人。

  抒一段真实的感情

  “人生自古谁无情,情到深处天地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写作文,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不能瞎编乱造。相信:你们一定可以打动读者的,只要你们带着真实的感情去写。

  吟一段优美的句子

  写一篇作文,分别用上几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吟出那么一两段优美的句子,一定会给文章增色不少,让人拍手叫好;肯定会有很多人沉浸在你那优美的字里行间,可谓字字传情啊!

  搞一些鲜活的语言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搞一些鲜活的语言,不仅可以使读者乐在其中;而且还可以在文学性的基础上增添浪漫性、趣味性,提升文章价值。

  用正确全部的标点

  标点符号最容易被同学们忽视。其实,标点也是一个字;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标点比字更为重要。因此,同学们一定要重视标点,学习标点,正确运用标点。

  留一篇整洁的文字

  俗话说:“字是人的脸”,“见字如见人”,写作文,一定要把字写工整、卷面保持整洁。俗话又说:“有粉都往脸上搽”,在应试作文中,把字写漂亮,赢得阅卷老师的芳心,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写一篇成功佳作,还要注意以下要点:

  1、博采百花酿作蜜。

  2、情景交融才动人。

  3、大题小作小中见大

  4、写好让人感动的细节。

  5、什么都不能取代生动。

  6、写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7、把动作展开把人物写活

  8、思辨,让你从肤浅走向深刻。

  9、打造出美丽的凤头、猪肚、豹尾。

  10、抓住特色写出新意推陈出新旧材新用

  怎样写作文2

  小学生写文章,就是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还有自己亲身碰到的写下来,只要有意义,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的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心里怎么想,纸上就怎么写。把有趣的写下来,把感人的写下来,就是好作文。

  一、认真地阅读语文课本,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把别人的东西,变作自己的东西,把外部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以后就能出口成章了。每天花一定时间朗读课文,要有表情地朗读,好段落,精彩的语句要背出来、默出来。“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各种书都要读,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把好的章节、段落摘抄下来。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中华经典美文。

  二、选择恰当的写作材料。

  写文章要选择恰当的材料,选择恰当的写作材料是习作的基础。

  (1)中心蕴含在具体的材料之中,材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因此,选择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服从中心的需要。

  (2)要选择真实的材料文章的材料应当真实可靠可信,合情合理。我们平时习作,选择材料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比较了解的题材,最好是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耳闻目睹的有真实感的材料。只有这些真实可信的材料,才能表达出内心的真情实感,写出的文章才能有说服力,才能打动人,才能给人以启迪,才能引人入胜、引起共鸣。

  (3)要选择典型的材料。选择典型的材料就是选择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本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选择那些最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质和鲜明地反映事物精神面貌的材料。

  (4)要选择新颖的材料。新颖的材料,指新鲜、活泼、独特,使人耳目一新,有感受有收获的材料。因此,选材尽量选择那些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写过的材料。

  生活中不是缺少“新与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平时要耐心观察,注意在生活中去发现和寻找新颖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气息,才能够达到寻美习作,以文炼人的目的。

  三、精心安排写作材料。

  (1)并列法。即在表现文章中心是打断时间的连续和打乱空间的位置,围绕中心来连缀相关的生活片断或事件,按事情的性质选择几个相同或相似的材料,采用有详有略的方式并列地组织材料,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中心。

  (2)对比法。即用相互对立的,或用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材料进行比较,从而显示出人和事的真假、善恶、美丑,使人与事的形象鲜明,特征突出。

  (3)递进法。即围绕一件事以事物本身发展的进程以及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安排材料。这种方法是我们习作时常用的组材方法。

  (4)详略法。即在表现一个中心时,对于几个类似的材料,有详有略地安排组织材料的方法。这种方法能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组织作文材料,不论运用哪种方法,都要为表现中心服务,要切合不同文章的内容和体裁的需要,把材料合理地安排到文章中去。

  四、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具体生动是习作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所在。文章是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感染读者的。

  (1)用总分法。

  (2)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3)用举例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4)用描摹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5)用比较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6)用数据说明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除了前面所讲的方法外,为了使文章具体生动,我们还应注意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只有观察细致,才能把观察的景物具体生动地表述出来。

  五、表达真情实感。

  (1)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在习作中,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那些感受最深的材料就容易表达真情实感。

  (2)要用具体事物表达真情实感。没有具体事物,文章就没有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一般都是通过具体事物的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的。

  (3)用词造句要准确、实在。文章以情动人,这“情”指真情实感。要使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实,用词造句就要较准确、实在,做到恰如其分。

  六、写好文章开头和结尾。

  (1)写好开头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新颖的开头,不仅能使你笔下生花,而且能增加文采,吸引读者。

  ①交待四要素开头法。即开头简单交代时间、地占、人物和事件。

  ②开门见山开头法。即文章一开头不拐弯抹角,不兜圈子,而是把要描述的主要人、事或物直截了当地摆出来,引入正文。直接表述作者的观点,点明中心,统帅全文。

  ③描写景物开头法。即文章的开头先描写人、物、景,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作了铺垫。

  ④提出问题开头法。即文章的开头先提出问题让人思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

  ⑤倒叙开头法。即文章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⑥抒发感情开头法。即文章一开头就将作者的.亲身感受和思想感情抒发出来。

  ⑦揭示中心开头法。有的文章一开头就概括全文的内容并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

  ⑧介绍背景开头法。根据文章的内容需要,除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外,还介绍事情发生前的形及相关的情况。提纲挈领常变化,多读多写乐自然。

  (2)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

  ①自然结尾法。即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物叙述完了,文章随之结尾。

  ②点题结尾法。这是一种常见的结尾方法。要注意:如何总结全文,如何提炼文章中心思想,切忌重复文章基本内容,或重复开头等。

  ③发问结尾法。即结尾时以发问的形式(反问或设问)提出问题。这种结尾法适合于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同学们在写作文时,要注意设问,反问的目的是抒发真情实感,不要牵强附会。

  ④抒发感情结尾法。即结尾时作者对描述的事物抒发真情实感,饱含赞美之情。写作时要注意有感而发,有情而抒,不要无病呻吟。

  ⑤启发式结尾法。即结尾给人以某种教育或启发,作者用恰当的词语能使读者思考回味,给人一种“言已尽,意无穷”的感觉。这种结尾法一般适用于写人、记事、写景的文章,同学们写作时要注意描写要为突出中心服务,切忌毫无目的描写或为了描写而描写。

  ⑥展望未来结尾法。即在叙述现状之后结尾展望未来,鼓舞人心,激励斗志。

  写作时要注意,如果文章开头是点明中心,结尾一般是用展示未来的方法作结尾,同时,展望的内容一定要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关,切忌生搬硬套。不管什么方法结尾,都应该简洁明了,如果长篇大论,就会冲淡正文,喧宾夺主,给读者以“画蛇添足”之感,文章的感染力就大大削弱了。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读优秀文章,从中受到启发,逐步掌握作文开头、结尾的方法。

  怎样写作文3

  一是“写什么”?(选取写作材料)。

  二是“怎么写”?(写作方法与技巧)。

  1、小学生写作入门应先解决第一个问题,然后才能讲究写作技巧,重在指导审清作文题目。

  为此,写作前必须审之又审。审题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审题的结果。

  比如孩子拿到习作题目“我的妈妈”,家长可以首先跟孩子明,这个题目是要孩子写自己的妈妈,那自己的妈妈应该怎么写呢?可以孩子试着口头介绍一下自己的妈妈,比如妈妈长什么样,妈妈平时都做些什么,妈妈对孩子怎么样。孩子都是先会说才会写的,所以说家长的引导也很重要,因为家长是最方便在日常对话中对孩子进行引导的。

  2、作文指导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

  家长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可以完全脱离学校教育,学校为孩子准备教材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合理设计的。入门作文的选材、写作方法和技巧是与语文课堂教学密不可分的。所以家长在指导孩子作文入门的时候,最好能够结合孩子的教材。

  如:一年级的《画家乡》一文中“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那么”多次出现,家长就可以抓住“那么……那么”让孩子理解意思然后造句,平时在生活中也可以注意训练孩子用一些连接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如不仅……而且……,除了……还……,等等;

  又如:二年级《难忘的泼水节》一课中有句“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的肖像描写,家长也可以结合这些句子,让孩子模仿这些句式,形容一下自己每天的穿着。平时带孩子出门的时候,还可以锻炼孩子观察别人的穿着,并向你形容一下孩子观察的那个人的外貌特点,然后猜测那个人的身份;或者观察人物的表情,让孩子猜一下对方当时的心情。这都是比较好的练习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学会观察,学着透过现象看本质。

  到了三、四年级,家长就要有意识地教孩子什么是作文的结构。如《赵州桥》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句写段话,文章布局(总-分-总)的典型例文,而且排比的修辞方法是“有的……有的……还有的……”,详细地描绘出赵州桥的精美外观和劳动人民的高超技术与非凡智慧;而《郑和远航》是孩子学习前后照应、详略得当的佳作。

  所以,家长可以教导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要时刻注意作文是一个整体,不能太过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且也可以有意识地锻炼孩子使用修辞手法,比如恰当的比喻啊,拟人啊,排比啊这类的。

  3、作文指导与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相结合

  这一点前面已经提到了,这里作为重点再详细介绍一下。

  当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后,家长应该及时配合孩子课堂所学,指导孩子通过多种途径观察生活,获取并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入门写作时,感到“材”有源头滚滚来。

  记得班上的高珍珍同学写《吵架》一文中描述到:“早上见邻居的王奶奶跳着脚,伸着脖子,满嘴白唾沫,一手提着裤子,一手指向对面倒尿盆的刘大爷破口漫骂……”

  只有亲眼所见,学写作文的时候才能写出真实感,让人读时有身临其境之感。因而,家长要引导孩子观察生活,融入社会,学会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

  4、作文指导与写真事说真话吐真情相结合

  作文贵在有真情实感。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要与孩子多交流,让孩子学会倾吐心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家长千万不要逼迫孩子歌功颂德,不要孩子一有一些抱怨情绪就指责孩子,否则会让孩子不敢说真话。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从生活小事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然后表达真实感受,抒发真实情感。

  如某班同学张杨买麻辣小食品吃坏了肚子,住院治疗。老师知道这件事后,在班上进行讨论,当时学生各抒己见,说到很多小食品的不卫生不安全……老师立即指导同学们把这件事写成作文《垃圾食品的危害》由于写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成的'作文,内容充实,真实感人,还挺有思想的。

  所以,指导学生写作时努力做到:我手由我口我口由我心的情感表达。拓展内心深处的灵感,唤起心底的真、善、美,诚实地描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发现、升华、完善自我。

  5、作文指导与多读多思多修改相结合

  孩子大多数时间在学校,所见必然有限。因此,孩子想要写出好作文,就需要多读书,开拓视野。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能让孩子一天到位只与教科书打交道。

  主动到书店给孩子挑一些好书,让孩子在阅读时如果遇到疑问,可以主动询问。如果有时间,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亲子阅读时间,与孩子共读,引导孩子多思考,解决孩子的阅读疑难。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孩子在阅读完一篇美文或一个故事之后,写一篇阅读后感,可以写自己读书的过程,也可以写自己读书的感悟,甚至可以就读书这件书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家长可以抽出时间来,看一看孩子写的读后感。看完之后最好要给出一定的表扬,找到孩子作文的亮点给予鼓励;然后给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让孩子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鲁迅先生都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而改作文这个习惯,应该从小就培养。

  6、作文指导与作文评语相结合

  作文评语要因人而异。很多时候,因为学校老师要负责的是一整个班几十个孩子的作文,所以有时候可能会不能清除地知道每个孩子写作方面有哪些特长,又有哪些缺陷。所以,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作文,并给孩子写一写点评,让孩子从评语中看到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以此来增强自信心。切忌,表扬鼓励绝不是盲目的吹捧,廉价的赞扬,家长要学会真诚地有感情地去评价孩子的作文。

  家长群里有一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做法:她每一次都会认真看孩子写的日记和作文,然后给孩子说她有哪些事情写得不是很清楚,还有什么事情也可以写进日记里,让孩子学会挑选写作的素材,并且把素材用清晰的语言写出来。久而久之,孩子的作文越写越好,尤其是记叙文。

  怎样写作文4

  题目

  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那样引人注目。一篇好作文,如果配上个好的题目,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题目,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一般化的标题,容易在读者的阅览中被忽视,被淘汰,以致连累整篇文章。

  所以一定要在标题上下足功夫,打磨一个好的标题。如何起一个夺人眼球的标题,睿妈给大家总结了几个小技巧。

  准确概括中心内容

  写作中有一大忌讳,“跑题”。不止是命题作文(给定材料类型)应该注意,自己立意的作文也应该特别注意。

  很多人都把跑题理解为,写作内容不符合给定要求。其实,题目和内容不搭也是跑题的一种。一旦写跑题,就会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题目和内容完全是两码事,让人不知所云。

  题目其实就是“画龙点睛”里的“睛”,“提纲挈领”里的“纲”。所以题目不仅要生动,更要准确,这样才能抓住整篇文章的精髓。

  给大家说一个小诀窍,如果一开始实在想不起来如何起题目,没必要一直把时间浪费在上面。可以整篇文章写完后,再来拟题目。因为写着写着或许就有了灵感。

  拟题有绝招

  以主要事件拟题:就是做了什么事。如我们学过的《画杨桃》。

  以主要物件拟题:文中有的东西很重要,可作为题目。如《妈妈的账单》讲的是我给妈妈开了一张账单,让妈妈付给我酬劳。

  以主要人物拟题:文中要介绍的主要人物。如《西门豹》、《卖木雕的少年》等。

  以文章中心拟题: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如《全神贯注》讲的是罗丹画画的时候忘记了朋友的存在,赞扬了罗丹全神贯注的精神。

  以重要语言拟题:文中某个人说的能表现中心或起重要作用的话。如《我不能失信》讲的是宋庆龄不跟爸爸妈妈去大伯家,而守在家里等朋友小珍,她告诉爸爸妈妈:“我不能失信。”

  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点。特别是开头。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开始就吸引读者,那他们就很难有耐心把整篇文章读完。所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考虑怎么写好开头,读者一旦对你开头感兴趣,他们会想知道得更多...

  写好开头后,再弄一个精彩的结尾,这会让读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

  开头

  一、开门见山法 文章一开头,就直入正题,把文章所要叙述的主要内容直截了当地交代出来,让读者一看就知道这篇文章描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活动。这种开头一下子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且还不会跑题。

  二、提示中心法 一开头就点明全文的中心,使读者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三、描写引入法 描写人物和景物来开头,对人物的肖像、服饰、神态、等进行描写,以达到人物在读者面前树立一个鲜明形象的效果。

  以描写景物来开头,在文章的开头对故事情节所处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必要的描写,以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突出中心的作用。

  四、对比法 在文章的开头,把不同的人和事物或同一个人和事物的不同时间,不同方面的情况作对比介绍。

  运用对比法可以使描绘的形象更为突出,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设置悬念法 在写事的文章中,我们常常把事情的结果或文中的某个片段放在开头来写,以引起读者的疑问。然后再记叙事情的起因和经过,这种方法可以激发读者强烈的兴趣。

  结尾

  一、自然收束 水到渠成 是指把文章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

  二、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这种结尾方式,是指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使文章中心鲜明突出。

  三、首尾呼应 凸显主旨 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能唤起读者心灵上的美感。

  四、启发思考 意犹未尽 即作者用恰当的词语组织形成句子,结尾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让人有所启迪,获得感悟。

  五、升华主题 揭示本质 所谓升华主题,就是在主题的基础上自然延伸,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丰富和深化文章主旨。

  除此之外还可以引用一些耳熟能详的俗语警句、名人名言等。除了引起人们的思考,还能够提升整篇文章的档次。

  (中间)主要内容

  积累

  在这里给大家强调两个字“积累”。题目和结尾都可以谈点技巧,主要的内容,除了掌握基本的技巧外,还是重在积累。

  俗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都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平时靠积累,写作凭发挥”。 要积累的内容有,词汇,好词好句等。 多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

  日常生活中,注意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

  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当你有什么灵感的时候,马上记下来。当你听别人谈话时的只言片语而所有顿悟时,或看到一段文章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记下来。

  灵感总是转瞬即逝,及时的记录下来,便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

  简明扼要

  这是写作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写完后,要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无关主题的统统都删掉。

  一个短句比一段冗长的废话更具说服力,大白话比晦涩的专业术语更受欢迎。记住一句话,简单就是力量。

  多些富有感染力的句子

  一篇文章中,必须有富有感染力的句子。当然,并没有要求每一句都是这样,需要变化。但是,多试试能够吸引人的句子。

  而且,不要再到了要修改的时候才想起来用,最好是刚开始写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问题。最好先列个提纲,至少在心中对每一部分都有个大致的轮廓。

  怎样写作文5

  一、整体看文,宏观批阅

  作文总评语不同于眉批,它带有总括性,是对整篇作文的评判,怎样写作文评语。因此,写作文评语先不要拘泥于文章的一个句子、一个细节、一个错别字。只有着眼于宏观,对整篇文章有个把握,才有可能对文章作出恰如其分的评定。首先要抓住关键。所谓关键,就是审题、立意及基本内容之类。写评语应先从大处着眼,看看它的审题是否正确,立意是否新颖,内容是否新鲜,语言有无特色。

  如我对《爸爸骑车的身影》这篇写人的文章所写的评语是这样的:“这是用几件事写一个人的较好习作。小作者选择几件日常具体的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爸爸热爱工作,乐于助人和刻苦钻研的作风、品质和精神,较好地完成了爸爸形象的塑造,同时也点明了自己对爸爸的深刻印象。习作在写作方法上从头至尾都贯穿着‘身影’,方法可取。”另一文作《王爷爷》则着手写道:“本文以小见大,以平凡的小事表现人物的特点。人物描写细致,动作描写传神,心理描写入微,语言描写有特点,王爷爷的唠叨也符合他的身份和性格。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整篇文章既一气呵成,又有波澜,读来自然流畅。”

  二、肯定为主,热情鼓励

  写评语不是单纯对作文作鉴定,而应该是师生间一种思想与情感的交流。评语应以肯定为主,要多作鼓励,语言要亲切热情。特别是对后进生,更应倍加鼓励。写作文是一种最能表现出有无创造力的劳动,也是学习过程中最为艰辛的一项劳动。在评语中对作文的优点给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在学生作文评语中常常用些鼓励的话语,如“作文真是令人赏心悦目,让老师爱不释手……”“文章写出了真情实感,读罢已泪流满面……”“这篇文作最可取之处是……”“最欣赏你的……”“生动、引人的是……”“含义深刻,余意犹存……”等。

  在《迟到的鲜花》这篇看图作文所写的评语就是这样的:“文作已阅,令人赞赏,作文素材大全《怎样写作文评语》。突出‘图中事’是这篇看图习作的最大特征。文章紧紧扣住‘送花’那一刻的场景进行想象和描写,情节集中紧凑,仅仅几个镜头,便很好地起到铺陈事实、突出中心的效果。习作与众不同的是写‘9月11日早晨’的事情,设置悬念,然后以‘纸条’的方式来写出事例,解开悬念,构思合理而巧妙。图中的物品也在叙述中自然交代,不专门设置段落。开头结尾暗中呼应。‘直接插题’,又‘戛然收笔’,使文章浑然一体。全文行里字间洋溢着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小作者的文化底蕴不错,相信你以后能写出更多更美的文章。”

  三、善于发现,启发诱导

  作文贵在有新意、有个性、有特色。可是,小学生毕竟知识面窄小,阅历不深,作文大都非常一般,一点也没有特色,甚至读起来乏味。是不是他们的作文不让人赏析呢?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虽然有些作文平平常常,但字迹端正,语句通顺,而且文面干净,可以看出,这些作文的作者写作态度很认真。对这样的作文,老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在评语中可传授些写作经验,让他们懂得怎样才能写出新意,写出特色。为了让学生启而有发,发而有感,我每每在作文批评中写道:“你能重新选材吗?”“你能不能换过一种说法?”“我认为这样写会更好。”“你同意老师这样叙述吗?”“我对你这几段话提几点小要求。”等诸如此类启发诱导的话语。

  如有一位学生在写《我爱小草》一文时,只写了小草在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写得也很美。为了引导其写得更深刻,突出中心的鲜明性,我在评语中这样写道:“你读过《草》这首古诗了,诗中有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出了小草那坚强不屈的精神,你只要在文中适当插入此诗句,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辛勤的老师不像小草一样平平凡凡、默默无闻吗?如果再由写小草想到老师,那文章就更突出了特别之处。课后能作修改吗?老师相信你,改后的文章定是一篇佳作。”

  四、溶入自我,感同身受

  尽管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与一般的读者读作品的关系有点不一样,但最根本的一点是相同的,这就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学生在作文中所叙述的事情,所表达的感情,有时教师自己也经历过,也有同感,这时,不妨把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直接写进评语中,以引起共鸣,达到无声交流的目的。当然,对作文也作客观评价。

  在写《读<养花>有感》这篇读后感的评语时,我这样写:“哎,真是无巧不成书。怎么你感受至深的体会竞与我相同,确实如此,老舍先生所说‘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想到自己的经历与你相类似,想做‘守株待兔’之人却不成了,你的所叙比老师想象的要好,若是我,可能心中有话笔下却写不出来了,但就文章而言,我觉得还不够理想,‘感’方面费的笔墨少些,还可再具体些。”

  五、因人而异,因文而宜

  写作文评语也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宜,不能一个模式或一刀切,也不能先说几句好话,然后再用“但是”一转,说其缺点,如果都这样,会给人不痛不痒的感觉,以致影响评语的作用。去年元旦我班开了个联欢会,会后我让学生就活动过程写一篇作文。一位优等生写得有条有紊,有千把字。一个后进生却只写了两百多字。但我对前者的评语是单刀直入,首先毫不客气地指出其缺点,说明原因,让其醒悟。然后再回过头来,说说作文的可取之处。对后者的评价则是挑好的、摆明的,让其对自己写作有信心,继而笔锋一转,指出不足之处,让其改正。

  当然,对作文的评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以上关于小学生作文评语巧写之谈只是一管之见,除此之外,写评语还可从这几方面入手,如: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平等商量,风趣幽默……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要体会到学生写作的甘苦,要写好作文评语,评语不应该是几句生硬的、互不相连的、干巴巴的几个句子。应是完整的、流畅的、生动的一段话,甚至是一篇精彩的短文。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作文的优缺点和病因;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文作中茅塞顿开、刻骨铭心。

  怎样写作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