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发言怎么办好

时间:2022-11-01 12:56:52 发言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发言怎么办好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或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发言怎么办好,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发言怎么办好

  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发言怎么办好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也就是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即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阐明自己的观点,提出疑问与质疑,交流经验与心得的权利,课堂上,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不仅是学生自身生命发展的企盼,更是教师对学生作为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利于构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践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从而做到真正还课堂给学生。然而,当前很多教师的课堂还是一言堂,学生的话语权得不到重视。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使用自己的话语权呢?教师应该具有让学生敢说、乐说和会说的三种境界。

  让学生敢说是尊重学生的话语权的第一重境界。首先,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说的氛围,通过“说”学会交流,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必须的一种能力;其次,要有一定的措施激励学生敢说;再次,要避免“语霸”现象,才用“兵教兵”的办法解决好这一问题,兵教兵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需要,让“小老师”有为人师的成就感,课堂拥有了更多的老师会让学困生得到更多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它满足了所有学生参与课堂的需要。

  让学生乐说是尊重学生的话语权的第二重境界。乐说的基础是学生的敢说,如果学生连说都怕,则更无法谈及让学生发言的乐趣了,达到这重境界的关键在教师。第一是教师能够熟练地驾驭教材、课标,设置优质的活动,这是让学生乐说的制胜宝典,优质的活动必须是有

  意义的,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的,让学生有话可说;第二是创设优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情绪兴奋快乐,这时想让学生不说都难;第三是师生间的话语权利应对等化,即师生在进行交流、对话时,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言说权利。

  让学生会说是尊重学生的话语权的最高境界,会说的学生,好比武林高手打拳,动作如行云流水般收发自如、身心合一,精髓不在于招式上而在于参悟大道中,所谓“悟道”就是学生学会了说的方法,从面举一反三,会说的境界是长期培养的结果。要做到让学生会学、会说,教师应从下面两方面入手:第一从教学内容上看,教师应把教学内容分类,教给学生每种类型知识基本的分析思路,解决方法,反复提醒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并总结自己独到的经验,二是从课堂活动上看,教师应该给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这些活动的一般操作步骤、方法、评价标准,做到胸中有数,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让老师少说话,学生多说,说到点子上,避免出现课堂中因为学生的自主无序,教师组织困难,45分钟的教学时间不够用的问题。

  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同学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是必然的趋势,可是在数学课堂上我们的同学很少举手发言,有的同学甚至从未举过手,那像我们这些同学是否参与数学课堂整个教学活动呢?是否真正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呢?这必然成为我们一线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我们要想学生参与整个数学课堂活动,就必须激发他们积极举手发言,成为数学课堂活动的主人,也便于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效果。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学生上课不举手原因探讨

  有些学生通常比较爱面子,上课不轻意举手发言,害怕万一说错有损自己的颜面;有些学生胆子比较小,害怕说错,或者曾经因为回答问题错误而遭到教师的批评或学生的嘲笑,所以心理压力比较大;有些学生虽然能独立并积极思考问题但不喜欢举手,觉得老师提到就发言,提不到就算,无所谓;有些学生主要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积极思考问题,而且主观上不想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甚至有的同学根本就不知道老师讲什么,问什么;有些学生平时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比较害羞。课上虽能独立思考,但缺少举手回答问题的胆量和勇气,从而不易举手发言。

  面对以上种种现象,笔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动态考核。以一天为一个时间单位进行比赛,看看一天谁举手发言的次数较多,对每天都能举手发言的同学进行统计,让任课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利用班会课进行总结表扬并和评优结合起来,以达到促进的目的。

  二、激励学生举手的几点措施

  (一)尝试成功

  成功是一种荣誉,更是一股激励学生上进的强在精神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甜头。老师在教学中提问要注重提问的技巧和内容,设计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且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不感到吃力,答对了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答错了,也尽力引导,同时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并启发学生自己纠正过来,让同学们逐步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积极举手发言参与教学活动。

  (二)设疑激趣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最容易引发探究反射,积极探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数学教材特点,通过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学生才能生疑,才能要求析疑,唤起好奇心,才能产生求知欲,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能积极举手发言。比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笔者提出如下问题:"任意三根木棒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呢?"大多数学生都举手并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我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目光里流露出那种求知的欲望。

  这时我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我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积极举手提出问题以及回答问题。

  (三)情境创设

  创设问题情境要贴近生活,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四)民主氛围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孔子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里学习。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任意驰骋,让学生感觉到举手回答问题,就是与同学讨论问题,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现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来,成为主要需要。学生都是得到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只有对他们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举手提出问题及回答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萌发和滋长。像这样我们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五)与评优挂钩

  一个人的发展应是全面的。为了教育出更有竞争意识的人才,我们广大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激发学生参与竞争,尤其是在课堂上,更是具备了这种竞争的氛围。所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勇跃举手发言,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为了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

  为了刺激学生在课堂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要请所有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以便班主任在期中或期末评优时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也为教师与家长沟通作好交流的准备。

  要让学生知道,课堂积极举手发言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评价以及荣誉,甚至是全班所有人的崇拜。

  以上是笔者对数学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积极举手发言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当然,要想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积极举手发言,并不是一撮而就的过程,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今后的数学课堂中不断的尝试和总结,从而有效的提高我们的数学成绩。

【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发言怎么办好】相关文章:

学生发言不积极12-02

工作不积极的检讨书08-05

工作不积极检讨书11-28

做事不积极的检讨书01-04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创新意识12-09

工作不积极检讨书11篇07-15

工作不积极检讨书7篇02-22

工作不积极检讨书15篇04-12

因喜而学,不喜亦学作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