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归嵩山作》的全诗及赏析

时间:2023-02-10 16:36:14 赏析 我要投稿

《归嵩山作》的全诗及赏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嵩山作》的全诗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句】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出处】

  唐·王维《归嵩山作》。

  【翻译】

  流水似有情意欢迎我归来呵,投林的暮鸟陪伴我一道回还。

  【赏析】

  运用拟人化手法,将“流水”、“暮 禽”赋于人的感情: 清清的流水好象故意一去不复,汩汩东流。傍晚的 禽鸟相互飞回丛林栖息。它们好象与诗人一同结伴而归。表面言“水”、 “禽”有情,实则写自己有情。借“流水东去”不返,暗示自己归隐的 决心; “暮禽”倦而知归巢,隐示自己辞官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 和厌倦。诗句景中寓情,意在言外。

  注: 如有意,好象故意似的。

  【全诗】

  《归嵩山作》

  [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

  嵩山:五岳之一,称中岳,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清川:清清的流水,当指伊水及其支流。清:一作“晴”。川:河川。带:围绕,映带。薄:草木丛生之地,草木交错曰薄。

  去:行走。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暮禽:傍晚的鸟儿。禽:一作“云”。相与:相互作伴。

  荒城:按嵩山附近如登封等县,屡有兴废,荒城当为废县。临:当着。古渡:指古时的渡口遗址。

  迢递:遥远的样子。递:形容遥远。嵩高:嵩山别称嵩高山。

  且:将要。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闭:一作“掩”。

  【鉴赏】

  首诗作于开元二十二年 (734) 秋,写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

  首联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清川”,清清的流水; 清清的流水围绕着草木丛生之地。这是写所见之景。“车马去闲闲”,这是诗人写自己的车马悠闲自得地行走在路上。车马本无心,何来 “闲闲” 之感?这正是王国维所谓“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脱离了官场是非,诗人感觉就像清川一样自由,像车马一样悠闲。

  颔联继续写景,仍是托物寄情,写自己归隐之情如流水归海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这句似化用陶渊明 《饮酒》 其五中名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化用得不着痕迹。“暮禽” 二字也包含着“鸟倦飞而知还” 之意,暗示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对仕途的失望与厌倦。

  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王维非常善于选择适于表现自身心境的景物,并加以组合。四个景物,城是荒废多日的,渡口是许久以前的,阳光是夕阳西下,已近黄昏,连眼前的山景都是秋景,草木凋零。四个景物组合在一起反反复复地都在说一个词——萧索。这两句诗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不知想到了什么,隐隐地诗人的心绪又开始低落下来。

  末联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写诗人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决心归隐谢客。“迢递” 二字,暗示归隐之高洁和诗人从此与世隔绝、不问世事的宗旨。而 “闭关” 二字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这句在叙事写景中仍在表达归隐后的心情,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此时的心情又转向冲淡平和。

  全诗前四句写归山途中所见风景,情调闲适; 后四句通过对荒城古渡、秋山落日萧索景象的刻画,表现出诗人归隐后的落寞心情,景与情契合交融,字里行间隐约地显示了作者心绪的细微变化: 由闲适自得,到落寞凄清,然后又转向平和恬静。

  《归嵩山作》评析

  此诗通过描写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恬静淡泊的闲适心情。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尾联写山之高,点明作者的归隐地点和归隐宗旨。全诗质朴清新,自然天成,尤其是中间两联,移情于物,寄情于景,意象疏朗,感情浓郁,诗人随意写来,不见斧凿之迹,却得精巧蕴藉之妙。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是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归嵩山作》创作背景

  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中,唐玄宗常住东都洛阳,所以王维从济州(今山东省济宁市)贬所返回后,在洛阳附近的嵩山也有隐居之所。这首诗就是他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回嵩山时所作的。

  《归嵩山作》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归嵩山作》的全诗及赏析】相关文章:

归嵩山作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王维08-18

归嵩山作翻译及赏析06-20

王维《归嵩山作》赏析06-29

归嵩山作赏析翻译06-20

归嵩山作原文赏析06-23

归嵩山作原文及赏析08-27

《归嵩山作》原文翻译赏析作者介绍06-21

《岁暮归南山》全诗赏析06-29

《蓟中作》的全诗赏析07-13